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研究報告格式精彩多篇

研究報告格式精彩多篇

研究報告格式精彩多篇

研究報告格式 篇一

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寫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可行性研究工作對於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有效地防止錯誤和遺漏,在可行性研究中:

(1)首先必須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進行調查研究,做好基礎資料的收集工作。對於收集的基礎資料,要按照客觀實際情況進行論證評價,如實地反映客觀經濟規律,從客觀數據出發,通過科學分析,得出項目是否可行的結論。

(2)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深度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基本內容要完整具體,應儘可能多地佔有數據資料,避免粗製濫造,搞形式主義。

在做法上要掌握好以下四個要點:

①先論證,後決策;

②處理好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評估這三個階段的關係,哪一個階段發現不可行都應當停止研究;

③要將調查研究貫徹始終。一定要掌握切實可靠的資料,以保證資料選取的全面性、重要性、客觀性和連續性;

④多方案比較,擇優選取。對於涉外項目,或者在加入WTO等外在因素的`壓力下必須與國外接軌的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內容及深度還應儘可能與國際接軌。

(3)為保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質量,應保證諮詢設計單位足夠的工作週期,防止因各種原因的不負責任草率行事。

課題研究報告 篇二

兩年來,我們在縣教研室領導的專業引領下,課題組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的促進了我們對課題的研究,使課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在課題研究的這段時間裏,我回顧了學校兩年來的研究工作,驀然發現,“小荷已露尖尖角”。我們課題組的老師都感到特別的高興,因為我們已經享受到課題研究的幸福。為了以後更好地參加課題研究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為農村國小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使課題研究教師明白“什麼是教研?農村國小教師為什麼要參與教學研究?”其次,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轉變觀念,使我們能夠從心裏贊成課題研究,願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改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學校組織教師集中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通過學習和座談,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課改的深遠意義以及課改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我校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在教師從內心接受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學校又佈置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任務。其中我們進行了集中學習,並佈置了自主學習。學習的內容是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

那麼,什麼是教研?農村國小教師為什麼要參與教學研究?

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質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進行課題研究,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使得教師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廣大一線教師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應該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科研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素養得到了提升。

2、解決實踐問題的需要廣大教師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將所學的教學理論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的過程,在實踐中深化自己所學的教學理論。這將有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促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科學化、系統化。

3、有助於養成科研教學意識,做課題時要查閲大量資料,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教學觀念,用新教育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並進行教學反思。

4、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將所學到的教育教學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遵循了在實踐中接受檢驗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促進了學生的發展。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應該看作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向科研型教師轉變。素質教育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能再停留於過去的“經驗型”,而是應該向“科研型”、“專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師轉型,而開展課題研究無疑將有利於“智慧型”教師的塑造。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致成為一種枯燥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都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覺得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上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開展教科研的實踐,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就像人們常説的“每一棵樹都想開花”一樣,每一位老師都有實現自身的價值的願望。教學、思考、科研是一條辛苦但有充滿着詩意的小路,我願意在這條通往夢想的小路上繼續跋涉,去領略教科研道路上更加美麗的風景。

總之,我們要用這種正確的觀念來看待教師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點,開展好課題研究工作。目前“教師作為研究者”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被認為是教師提高自身意識和專業能力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不只是承擔“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園丁”和“蠟燭”的角色,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教師這門職業是一門非常專門化的職業,需要進行專門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和訓練。而成為專門化教師的最好途徑就是參與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報告 篇三

“信息技術考試製度實施與學生信息素養相配套的實踐研究”是河北省教育學會“十一”課題規劃立項課題,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課題。

本課題週期為兩年(20x年1月—20x8年2月),分準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進行。由課題負責人張國棟校長,屈建偉、孫文嬌、賈新穎、陳笑竹、尹鈺老師共同研究,目前課題研究研究完成了課題準備、課題立項工作,課題實施階段、現在進入課題結題部分,自從立項以來,本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工作,作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概述

將信息技術考試與學生信息素養進行整合,找到信息技術會考與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最佳結合點,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編著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什麼是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的關係;

在20世紀80年代,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與素質,隨着時代信息化的發展,經過短短的幾十年,信息素養的含義已很明確的演變成此時代的所需的一種品質與素養。

由此我們即可總結出新的信息素養的含義:信息素養是人認識、創造利用信息的品質和素養。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能力。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信息素養的培養實質上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而且學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高效率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學科課程教學為“主食”

學科課程教學是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徑。開好《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食”,學生在學科課的學習中增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儲備,掌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中,採取“任務驅動”、“主題性研究”等教學模式與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學科課程整合為“配菜”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去學習其它課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學科的學習效率,而且對提高信息素養也起了不斷補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種傳媒為“佐料”

電腦報刊、雜誌和相關的電視頻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學生運用好這些資源,學生將受益非淺。

例如,如果學校給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班級規定了讀報時間,讓學生定期學習相關讀物。若學生在學習《電腦小神童》,IT行業成功人士的經歷,以及對製造病毒程序人員的懲罰過程中,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4、建好學習環境“生力軍”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體,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面努力。

5、學校教育是“主力軍”

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學校必須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加強硬件、軟件和潛件建設。由於對信息技術教育認識上的不到位,大多數學校只重硬件建設,忽視軟件和潛件的發展,導致硬件設備成了擺設,信息技術教育成了口號,學科教學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必須加強“三件”的建設,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齊頭並進,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教學環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軍”

現今,電腦進入了大多數家庭,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地方軍”,我們通過“校-家”聯合培養的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7、社會教育是“游擊隊”

社會培訓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我們可以引導對信息技術有興趣的學生參加社區教育或少年宮的電腦愛好者俱樂部,鼓勵他們參加少兒計算機水平考試,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實踐證明,當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參加水平考試,拿到了證明自己學習水平的證書時,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勁頭更大了。這樣,信息技術也實現了因材施教。

8、搭好學習形式“表演場”

若是脱離實際講一些信息技術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只有以多種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學習鋪路搭橋。

9、建設生活應用“主舞台”

提高信息素養最終是為學生適應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形式時,應儘量使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接近,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術。

10、組織個性發展“分會場”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個性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偏愛信息技術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空間,是促進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2)結合課例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通過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具體來説,應該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評價、判斷、組織信息的能力;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課例的研究,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動態幻燈片》是選自河北大學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第四章第三節<播放效果>的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初點具備利用POWERPOINT創作。編輯多媒體作品的能力,這節課是使演示作品由靜態的變為動態,這樣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所以這一課採取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辦法,實現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能過這個典型課例讓學生能夠對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效果並學會幻燈片設置切換效果。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學生比較,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並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讓學生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信心;同學們之間交流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適時的提出願望,將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素養。

現在的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同時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還比較膚淺和不夠成熟,尤其對於一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整體表線膚淺,不求甚解,老師點則通,不點則不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讓學生敢於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讓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同時注重間接興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悦的氛圍中通過聯繫生活和實踐操作體會來實現對知識和能力的學習和掌握。

(3)落實《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如何將建構主義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學理念應用於教學中,在提高信息技術會考過關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既是新課程的基本目標也是總的課程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信息素養?對學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信息技術新課標中對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具體要求為: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及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高中生髮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對學生來説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學習必須以充分的信息資源作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幾本習題集是遠遠不能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的。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教育部頒佈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了中學要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綱要》從指導思想上確立了信息技術課的地位,突出了對信息技術課考查的操作方式(無紙化),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縱觀近幾年的高中信息技術會考的模式,大致經歷了從Dos(筆試)到Windos(上機操作)的一個過程,形式上立足於計算機網絡,採用工作站/服務器的網絡化模式,體現了對學生能力要求的發展性。這體現了信息技術教改的一個發展方向,也預示了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肯定該課題在本校或本地區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該課題的背景。以課題負責人為核心組建一個長期穩定不變的研究團隊。確定總課題的研究目標,達成度及總體方案。以課題負責人具體分工落實各項研究任務。

2、結合本校,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總課題的研究目標下確定自己的了課題,每一子課題都要有一具體負責人,由總課題負責人進行協調。子課題的研究提倡大題小做,以小見大,同樣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研究重點。

3、課題研究是一個長期。動態。複雜的研究過程,需要課題組全體人員創造性的勞動,持之以恆。團結協作才能達到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要避免開題轟轟烈烈,過程冷冷清清,結題拼拼湊湊的現象發生。課題研究的過程重點要做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開展了課例研究。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把握課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教學事件和處理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案例過程”,然後圍繞案例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或集體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討的問題,最終形成教學案例。具體地説,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經過前期準備、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驟。

(1)前期準備。課題組成員認真瞭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通過有關的調查,蒐集詳盡的材料(如閲讀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訪談等),同時初步確定針對課題案例的研究目標、研究任務,初步確定案例的體例、類型、結構等。還針對性地作一些理論準備。

(2)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學案例研究的基礎,課題組成員收集案例材料的具體方法有課堂觀察、訪談與調查。⑴課堂觀察。觀察是一種較為基本和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通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對師生的教與學行為和學生的參與狀態等教學現象進行觀察研究。收集課堂教學第一手資料,藉助攝像機等作為輔助觀察的手段,以提高觀察的效果。在課堂觀察中事先經過精心設計和組織,這樣對教學情景的洞察可以獲得一般觀察無法達到的深度和廣度,對觀察的資料,逐字逐句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教學程序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表等,這樣為後續分析案例提供詳實的原始材料。

(3)訪談與調查。對一些課堂教學不能觀察到的師生內心活動,如教師教學的目的、教學程度的意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達標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進一步瞭解的問題,我們通過與教師的交談和學生的座談,以豐富、充實課堂教學觀察的材料;從這些訪談、調查的材料中,分析課堂教學的現象,發現造成各種課堂教學現象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然後具體尋找在哪個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4)分析研究。圍繞案例材料作技術分析,教師自己進行課後反思,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理念進行研討,圍繞教學理論進行闡釋。注意對課堂教學作整體的考察和深層次的分析,體現案例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發揮教研組等集體的作用,集體攻關,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進行文獻分析,文獻分析是通過查閲文獻資料,從過去和現在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從中找到課堂教學現象的理論依據,從而增強了案例分析的説服力。同時,通過有關教育理論文獻的查閲,去進一步解讀課堂教學的活動,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

(5)形成案例。在對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按一定的結構進行表述形成教學案例。撰寫教學案例,經過以下步驟:撰寫——討論——修改——再討論的多次反覆的過程,不斷完善。撰寫案例做到目標明確,描述真實具體,情節合情合理,材料適當,案例構思巧妙,文字表達力求生動。

2、尋求信息技術考試與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最佳結合點。教學中力求將信息技術會考與學生信息素養並重,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1)以階段性目的而言,信息技術會考是高中階段計算機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學生掌握考試的方法和相關知識無疑是重要的目標。就這一點來説,需要教師在觀上先於學生完成對課程脈絡的提煉,而這種精練的直接指向就是課程的考核內容,並把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微觀上,分清該課程知識的核心性知識和外延性知識的界限,以及兩者的內在聯繫,理清形成知識體系的知識點各自的外延。

(2)在豐富考核點以提高知識含金量、豐富學生知識體系的目的下,在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師以點帶面,將課堂內外打通,深入細緻的瞭解該門課程的核心知識的具體應用狀況,以及未來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層次的知識。

(3)由教師在課堂上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引出課題,然後講授核心知識,並且明確諸如哪些是考試重點內容等,再介紹相關的外延性知識,在介紹的同時,對前面的基礎性知識點進行應用形的回顧,帶領學生進行復習,這時學生的興趣也應該隨之達到新的峯值,隨後做一些鞏固性的練習,就會加強該知識的掌握程度了。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實際上吸收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優點所在,對教師備課以及備課之前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師生比喻成金字塔,那麼教師這個塔基的寬厚程度,就決定了學生這個塔尖的高度。

3、開展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課題組專門成立了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每週開展活動,涉及信息瀏覽、信息查詢、信息的加工處理、信息的分析傳遞、信息的報告和總結等各個方面,其中結合學習、生活製作電子報刊、Powerpoint演示文稿、網頁設計、FLASH動畫製作、圖片處理等內容,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內容,調動了大多數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提高了信息技術技能,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意識,使不同愛好的學生能在不同的領域得到自主發展。並且在保定市、涿州市教育局等舉辦的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中有幾十名學生獲獎。

4、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河北大學版《信息技術》教材,結合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和信息技術會考大綱,自行編制符合教學客觀實際需要的習題集。將《大綱》中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信息素養的培養落實、分解到各章節知識的學習中去,實現日常教學信息技術會考和信息素養養成的結合。

5、發表研究成果論文多篇:《淺議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要點》;《淺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任務”設計》;《信息技術課上的提問設計》;《關於學生上網現象的思考與對策》;《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等。

二、課題研究主要過程

1、組內討論並確定課題

開題的方式一般是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由課題負責人報告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組成員進行討論,統一認識,確定任務,明確分工。做好課題的選題、申報及立項、論證等工作。做好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評選工作。組織課題開題,舉辦課題研究人員培訓班,結合課題內容與本校課程改革的實際,對學校學生舉辦如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培訓,增強對本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掌握相關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期間教師做好充分準備,教師通過相關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學生課外學習,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識的進行有意義的信息活動。教師校本培訓;軟件、硬件設備的建設、維護。

2、查找資料

課題組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

(1)怎麼蒐集資料

堅持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設計資料收集、數據採集的計劃;設計科學、明確的蒐集資料的工具;採用適當的科學的方法,主要通過查閲文獻檔案、調查訪問、發放問卷、實驗觀察、實驗測試、學生作業等多條渠道、多種手段,傳統手段、現代手段,廣泛蒐集能夠反映研究對象實際的包括文字、實物、聲像等各種資料;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力求收集基礎材料,採集原始數據;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設計調查問卷

一是題目,要與調查目的相符,不要給被調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導語或説明信,包括稱謂、調查目的、調查意義及與被調查者的利益關係、回答問題的要求、兩方的責任,最後註明聯繫人、聯繫地址及電話等;

三是問卷的具體內容有事實問題、態度問題(意見、情感、動機、觀點等);

開放式問卷,就是不事先給出問題選擇答案有由問答者自己作答的一類問卷。這種問卷任由調查對象發表己見,更有利於反映真情,瞭解調查對象的獨特觀點、思想;但數據不標準化,處理就困難。對於不能用幾種簡單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詳加討論的複雜問題,使用開放式問卷比較恰當。

3、課題研究

通過開展信息技術與信息素養的相套的課題研究,使學習能夠進入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交互學習狀態。尋找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強調考核、考試形式多樣化。以作品、論文,會考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能夠使用各種會考內容所要求的應用軟件表現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應考能力水平進一步步為營提高。

通過信息技術活動課外小組的實踐活動使學習能夠寫出一定水平的論文,提高利用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並能夠掌握自主學習的規律。

教師通過編寫適用於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的習題集,強化訓練學生的應考能力。

4、進行資料整理並着手寫論文

開展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從中進一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編著將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發表有關研究成果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推廣。提高教師新型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

5、結稿

課題組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做好課題結題工作。並請領導對項目質量進行終結性測評。評選優秀研究成果,結集出版優秀報告及論文集。召開課題研究成果總結表彰大會,推廣應用優秀研究成果。

最終成果:

1、學生會考及格率達到80%以上,

2、學生信息素養得到了提高

3、編著將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

最終成果轉化:

1、學生能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

2、學生能熟練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

3、學生能掌握網絡的有關操作

4、學生信息素養有了提高,動手能力增加

5、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推廣。

6、提高教師新型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

三、課題研究取得的成績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論文:《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發表在教育教學與管理叢書;論文《淺議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在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中獲市級一等獎。賈新穎的論文《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要點》獲市級三等獎。

2、優質課、教學設計:魏麗的教學設計《網頁動畫》獲市級優質課評選二等獎;教案《函數運算》獲市級三等獎;孫文嬌的教案《EXCEL入門》獲市級教案評比三等獎;魏麗指導的作品《透視環境》獲市級一等獎並獲市級“三八”紅旗手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標兵”稱號。

3、型課例、主題性學習網站:

典型課件《動態幻燈片》獲保定市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主題性學習網站《信息檢索》獲三等獎;

4、課件:《計算機硬件組成》在保定CAI課件評比中獲高中組三等獎;《FLASH動畫製作—符號繪製》、《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Internet基礎知識》均獲獎。

5、在20x會考中取得參考1194人、獲A等為539人佔參考人數45%,獲B等為499人佔參考人數42%,獲C等為137人佔參考人數11%,獲D獎19人佔參考人數2%,其中優秀率為98%,不合格率為2%。

6、競賽獲獎情況:在20x年保定市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活動中,教師魏麗、孫文嬌、屈建偉、尹鈺、陳笑竹、賈新穎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學生王凱軍獲高中組一等獎、殷躍、羅淼、於顥柏、侯穎、白玉寶獲高中組二等獎、邢辰軒、趙晶晶、康舉、朱祺龍、董昊銘、李棟、趙乾宇、馬龍、景巖柳獲高中組三等獎。

四、經驗體會、問題與不足

更新觀念提高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

曾經作過一次書面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勞技課。在大學聯考指揮棒下團團轉的人們很難理解信息技術的普及對即將走進大學校門甚至社會的學子們有多重要。人的主觀意識落後於客觀現實,這是不爭的事實,觀念的更新十分困難,但要認識這件事很重要並不容易。在傳授知識這方面,學校教育正逐漸失去優勢地位。在中學中,計算機課程受到忽略的情況並不鮮見。

小平同志1984年就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在信息時代,人們不僅要學習一般的知識,還應當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既是人們從事各種工作不可缺少的現代工具,也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環境通過人機對話和人工智能化,突出了學習的交互性,改變了世界了界限。從課程的發展的角度看,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研究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因此,信息技術不僅只是中學的一門課程,還應該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重要工具。作為學校更應看清形勢,超前思維,樹立現代教育新觀念,積極創造條件,引進現代教育技術及現代先進教育設施、設備,加大現代教育技術推廣和運用的力度。

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培養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相關學習理論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灌輸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教學媒體不再是充當灌輸的工具,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討論交流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的工具。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任務驅動、主題探索、研究性學習、分組協作、創設的情境、任務、激勵機制來進行問題探究、協作學習等。

研究報告格式 篇四

《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對項目的市場需求、資源供應、建設規模、工藝路線、設備選型、環境影響、資金籌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從技術、經濟、工程等角度對項目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並對項目建成以後可能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影響進行科學預測,為項目決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學的投資諮詢意見。

企業從事建設項目投資活動之前,由可行性研究主體(一般是專業諮詢機構)對市場、收益、技術、法規等項目影響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確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項目必要性、項目是否可行,評估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項目投資主體提供決策支持意見或申請項目主管部門批覆的文件。這種報告可以涵蓋整個項目的前期、中期、後期的整個建設過程,在工程項目可行性報告總就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可行性研究報告要考慮的知識應該是全面性的。

第一部分 工程項目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要部分,要綜合敍述研究報告中各部分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並對項目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

第二部分 工程項目建設背景可行性

第三部分 工程項目產品市場分析

市場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於,任何一個項目,其生產規模的確定、技術的選擇、投資估算甚至廠址的選擇,都必須在對市場需求情況有了充分了解以後才能決定。而且市場分析的結果,還可以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收入,最終影響到項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詳細研究當前市場現狀,以此作為後期決策的依據。

第四部分 工程項目產品規劃方案

第五部分 工程項目建設地與土建總規

第六部分 工程項目環保與勞動安全方案

在項目建設中,必須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能源節約和職業安全方面的法規、法律,對項目可能造成周邊環境影響或勞動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論證分析,提出防治措施,並對其進行評價,推薦技術可行、經濟,且佈局合理,對環境有害影響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國家現行規定,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同時,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要有專門論述。

第七部分 工程項目組織和勞動定員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項目規模、項目組成和工藝流程,研究提出相應的企業組織機構,勞動定員總數及勞動力來源及相應的人員培訓計劃。

第八部分 工程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項目實施時期的進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實施時期亦稱投資時間,是指從正式確定建設項目到項目達到正常生產這段時期,這一時期包括項目實施準備,資金籌集安排,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施工準備,施工和生產準備,試運轉直到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個工作階段。這些階段的各項投資活動和各個工作環節,有些是相互影響的,前後緊密銜接的,也有同時開展,相互交叉進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將項目實施時期每個階段的工作環節進行統一規劃,綜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實可行的安排。

第九部分 工程項目財務評價分析

第十一部分 工程項目風險分析及風險防控

第十二部分 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課題研究報告 篇五

一、標題

可使用比正文大1-2號的字型與變化了的字體(黑體)來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標題下一行,一般寫上“x單位課題組”,在右上角打上一個“x,然後在首頁文末劃一橫線下面加註,也註上“x號相呼應。加註時要標明課題的級別、性質、歸屬、立題年份、負責人姓名、成員(顧問)姓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以及一些謝辭。也可單獨列一頁,或放置正文末尾括號中,將具體的工作與成員予以説明。

三、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摘要是對研究報告中所描述的背景、採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結論與提出的新見解的簡要説明,以100-300字為宜,接着“x單位課題組”空1-2行,其中“內容摘要”用中括號,變體字。

關鍵詞除了幫助檢索之外,還在於可提醒本研究報告的閲讀者着意理解所列詞語,以2-5個為宜,緊接着“內容摘要”,其中“關鍵詞”也用中括號,變體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報告的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提出⑴是揭示問題或困難;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⑶是研究現狀的綜述⑷是本課題關鍵概念的界定。

2、課題研究目標 目標的確定與後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聯繫。

3、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框架

這一部分需説明自己對本課題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還要將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工具、研究步驟等方面的問題交代清楚。

4、課題已經的內容與方法 這是研究成果的主體,是課題研究內容的全面展開。

5、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結果是根據研究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後展示的客觀事實,它告訴我們最終得到什麼,這些東西是什麼。結果可用圖直觀表達,也可用文字簡要説明。

五、結論

這是整個研究過程的結晶。它是在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歸納而概括出更高一個層次的成果或觀點。結論指出研究結果説明了什麼,今後應怎樣辦等。

六、存在的問題與後續的研究

七、報告落筆的時間: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參考資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對象 基本格式

書籍類 作者名《書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類 作者名《文章題目》(《刊物名》,×年第×版)

報紙類 作者名《文章題目》(《報紙名》,×年×月×日)

成果彙編

一、封面

説明課題來源、立題編號、課題名、課題負責人和承擔單位、立題時間和結題時間等

二、目錄

三、主報告

正文小四號,1.5倍間距;大標題(題目)三號,粗黑體;一級子標題四號,黑體;二、三級標題與正文同字號,字體變。附件如篇幅較多,正文可用五號,單倍間距,標題字號相應縮小。

四、附件

包括課題申報表、研究方案、立項通知、子課題研究報告、有較強階段特徵的階段研究報告、相關的研究論文、設計的相關材料(如調查表),相關的個案研究報告、教學設計、活動設計、相關成果的獲獎證明及其他有關材料。(學生的作品一般不納入彙編,在附典型教案或課堂實錄時,還應加上相關的點評,以説明該個案對主成果的聯繫)

温馨提示:課題研究報告沒有固定模式,僅供參考。研究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寫。

課題研究報告 篇六

教育科研是學校不斷前進和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學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創新,才能煥發更新更強的生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研課題的研究報告,歡迎大家的閲讀。

“十五”以來,學校明確了“重科研、強管理、創特色”的辦學思路,努力創建“科研先導型學校”。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動力,努力實現“學校工作課題化”的辦學特色。學校把各個條線的工作具體分解,選擇既有前瞻性又能解決學校實際問題的課題構建學校課題研究網絡,教師人人蔘與,形成了“教育科研大眾化、科研管理網絡化、科研隊伍層次化、科研活動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對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師素質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規範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長直接領導,副校長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體負責,並形成了由教科室負責計劃、組織、協調、實施、監督、總結,中心校、課題組負責具體落實的網絡化的工作組織體系。

在學校的規劃和計劃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並對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體的安排。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師培養的中長期規劃和教育科研的發展規劃,並形成了以“教育科研為水平線,教學質量為生命線”的學校教學與科研的大觀念。特別是學校的領導不但能為學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經常性的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方面的專題講座,同時大部分課題由校領導領銜開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應用上,與教師的評優、考核、聘任、晉升職稱直接掛勾,而且和期末獎勵也直接掛勾。

二、創設濃厚氛圍,強化科研意識。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產力”,不實現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難實現基礎教育的高質量。教科研工作能順利開展,除了有學校領導做我們的堅強後盾外,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科研意識的增強首當其衝。學校制訂好課題後就組織教師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進行新教材培訓,明確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強課改標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教科室組織教師加強對教學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的研究,並努力構建自主學習型組織。學校為教師訂閲了種類多樣的教育教學刊物,開放閲覽室,教師每週學習不少於2小時。鼓勵教師訂閲相關教育教學雜誌報刊,在閲讀的同時做好相關的理論摘錄,每月完成一篇摘錄,一篇教育教學心得或教學反思。學校配備了電腦,鼓勵教師上網瀏覽,瞭解教育科研的新動態。通過網絡的交流,解決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這樣,學校強化科研意識,樹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識,使每位老師都積極投身於教科研研究與實踐。

三、搭建科研平台,打造優質隊伍。

一所學校的興旺發展,離不開一支師德高尚,教藝精湛的教師隊伍。近幾年來,學校進一步重視教科研骨幹隊伍建設,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了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師資培訓、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如《關於青年教師培養提高的意見》《學校骨幹教師培養計劃》《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培養條例》等,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培訓,同時鼓勵教師進行高一學歷進修。學校在上級教科研部門的領導下,認真開展教科研活動,組織教師理論學習小組,為學校的骨幹教師提供理論學習的空間;開展幫扶結對活動,為三年以內的青年教師拜一位師傅,開展幫輔結對專題研討;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即分層分批派出學校教師到全國各地聽課、參與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同時邀請市內外的名師、教育專家來校作課、講學,本學年,邀請實驗國小的各科老師來校指導;分層實施“同課異構”戰略青年教師每月要上一堂教科研彙報課,並隨時接受領導的“推門檢查”,一年來,學校骨幹教師隊伍相對穩定,對學校教科研工作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一整套激勵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脱穎而出的培養機制。

四、以課題促科研,以科研促發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使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向規律靠攏的過程。而課題研究能讓我們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

目前學校有中國教育學會《生活化、活動型、探究式——國小德育課程創新教學實驗研究》子課題《農村國小德育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國家教育部規劃子課題《國小生激勵性評價研究》,市和諧師生關係實驗課題《學習後進生轉化與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市級課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驗與研究》、《國小生開放題教學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對國小生行為的評價與指導》和《語文閲讀教學的探究與實踐》以上均為立項的課題。教育部子課題《國小生激勵性評價研究》及市級課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驗與研究》已結題。其中市和諧師生關係實驗課題《學習後進生轉化與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為我校主課題。

學校根據課題內容建立課題組,定期召開課題組成員會;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科研知識;研究過程落實,各課題組每學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學研討活動,每次研討有明確的目的,及時反饋。全校老師根據學校的總課題,加強“小課題”研究,制訂出相應的子課題,從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制訂好後先對自己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據,制訂好針對性的措施,並定期彙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教師制訂好研究計劃,通過彙報課、論文等方式體現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據自己課題特點,課題組成員完成“六個一”活動:每學期讀一本教學專著;每月一篇讀書筆記、一篇教育教學案例、一篇教學設計或實錄(與月評掛鈎);每期一節研討課、一篇研究論文等。

在研究理論的同時,注重實踐中不同形式的運用與交流,課堂是最好的地方。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教育因素,依據教材內容,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適當的教學目標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靈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由於重視了課題研究,逐漸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力求處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實施和諧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每個子課題組成員都要對組內上交流課,各子課題組在組內研究日常化的基礎上,向全校推出1節觀摩課。平時,有隨堂聽課、推門課、外出借班上課等各種形式來提高

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課後做到即時點評交流。上課老師還要針對性地寫出教後反思,由教學中細節問題的討論到整體教學問題的交流。教師正是有了課題研究這樣一個明確目標,因此,課前都有充分預設,課後有教學反思,讓教師在實踐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努力使一個課題研究得以在課堂中真正實施。

五、完善獎勵制度,推廣科研成果。

為了使教師能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去,學校制定了獎勵制度,並不斷進行修訂完善,每學期期末都對教師的教科研活動進行評比,對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學習、課題研究、論文發表、獲獎、學術交流等)的教師,實行政策鼓勵、精神激勵、物質獎勵,進一步激發了教師的教科研熱情。近幾年來,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雜誌上發表及獲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驗與研究》和《國小生激勵性評價研究》的教學成果獎分別獲市級一等獎,其中《國小生激勵性評價研究》的教學成果獎獲省三等獎。

為認真總結宣傳與推廣學校教科研成果,學校每年舉行有一定規模的研究活動。近年來,學校成功舉辦了“全縣國小素質教育現場會”。

學校編印了校本教材《中華奇葩》和《寫字》。學校以教科研刊物和教育網站為基地,宣傳教育科研知識,傳遞教科研信息,發表教師教科研論文和教學案例,以此為依託,使學校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應用。

在教科研工作上,我們雖然做出了一些成績或者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只能説是一種起步,一種開端。面向未來,我們將倡導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開拓辦學新思路,多找差距,多作研究,羣策羣力,在市、縣教科室等部門的親切關懷下,更好地帶領全體教師認真進行教育科研,不斷做出新的成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k8r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