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國春節的傳統民俗(新版多篇)

中國春節的傳統民俗(新版多篇)

中國春節的傳統民俗(新版多篇)

舞龍 篇一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

舞龍起源於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關於舞龍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説: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中的所有藥物都吃了,仍不見效。只好變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大夫摸脈後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説出實情。於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撥毒、敷藥,龍王完全康復了。為了答謝治療之恩,龍王向大夫説:「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件事傳出後,人們便以為龍能興雲佈雨,每逢乾旱便舞龍祈雨,並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

關於春節的傳説有哪些? 篇二

關於春節起源,一般認為始於商周時期,在舊歲新年之交舉行的慶祝豐收、祭祀神靈和祖先的風俗活動。而在民間還流傳着別的傳説,為這一傳統節日增添了不少神祕的色彩。

一是年的傳説。據説古時候有個叫桃花村的地方,出了一頭叫做“年”的怪獸,平日深居海底,到了除夕便出來捕殺牲畜並吃人。因此,每到除夕,百姓就惶惶不安,人人自危。有一年除夕,桃花村來了一位乞討的老大爺,當地居民都勸他趕緊避難。不料老人笑道:“請讓我借宿一晚,自有主張。”於是眾人將老大爺安排在一位大娘家中。半夜,年進了村,看到大娘家門口貼着紅紙,屋內燈火通明,正待衝過去,突然聽到噼噼啪啪的響聲,便嚇得奪路而逃。次日,當地百姓看到村子安然無恙,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相互慶賀。從此,每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張貼紅紙做成的春聯,燃放爆竹,這就叫做過“年”。

一是萬年的傳説。相傳古時沒有曆法,人類耕作不能按時,生產效率很低,國君祖乙憂慮不已。這時有一個名叫萬年的年輕人,他在砍柴的時候受到樹影的啟發,發明了最早的計時工具——日晷。他又從山崖的滴水聲中得到靈感,發明了五層漏壺。通過長期觀察測量,他發現了晝夜長短交替的變化規律,以及一年週期恰為三百六十餘天。萬年把這些上稟祖乙,祖乙大加讚賞。不久,萬年又制定出了曆法——太陽曆。祖乙為表彰萬年的功德,就把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百姓感其恩澤,在春節時舉行慶祝活動來紀念萬年。

相傳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為平諸呂之亂而設的紀念日。什麼是諸呂之亂呢?原來,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家族把持朝政,擾亂朝綱。呂后死後,陳平、周勃等人力除諸呂,擁立劉恆稱帝,這就是漢文帝。漢文帝為了紀念這個日子,特許當夜張燈結綵,通宵放禁,以示與民同樂,稱為“元宵”。

另一個關於元宵的傳説,與東方朔有關。東方朔是漢武帝的寵臣,有一天遇到一名正欲投井自盡的宮女,他連忙上前阻止並詳加詢問。原來這名宮女名叫元宵,進宮已數十年,因思念家人而尋短見。東方朔對這名宮女的遭遇深表同情,決定幫助她和家人團聚。於是,

他在長安城測字占卜,讓每一個顧主都抽到“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在長安城中造成恐慌。漢武帝知道後,忙請來東方朔商量對策。東方朔道:“火神愛吃湯圓,聽説宮中一個名叫元宵的宮女,善做湯圓,可命她在正月十五做湯圓以穩住火神。同時詔告百姓於當晚張燈結綵,以應籤語。”漢武帝照着他的意思辦了,結果百姓歡樂,城中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之餘,即放元宵出宮,與家人團聚。同時,每年正月十五都大放花燈,通宵不禁,相沿成俗。百姓把這個日子叫做“元宵”。

春節習俗 篇三

1、童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2、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除夕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最後簡化為直接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説》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所以,一到大年三十,人們就把早已準備好的春聯貼在大門上。

3、貼門神

中國各地過年除夕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説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户,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鍾馗故里賜福鎮宅聖君鍾馗門神,猛將秦瓊、尉遲敬德(尉遲恭)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户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敷粉塗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後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4、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5、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還有的人家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春節的習俗 篇四

在北方每年春節都是閤家團聚的美好時刻! 北方過春節的習俗有那些呢?

説起北方人過春節,我當然知道了,因為我是地道的北方人,我的家在河北張家口,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北方過春節的習俗。 每年臘月初八各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稱臘八粥,熬製的材料有大米、糯米 蓮子、花生、赤小豆、桂圓、薏米、棗(幹)一來紀念來年五穀豐登,熬完大鍋粥尺剩下後,要拿碗盛好放到院子裏面凍起來,等到想吃的時候拿來一塊上鍋一蒸又是一碗香甜的臘八粥。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户户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不過這天可不能罵人哦,家裏老人會買來麻糖給小孩吃。臘月二十九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大人小孩都要先換上新衣服!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燉肉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北方過春節的習俗還有最好玩的就是大年七年級早上5-6點鐘天還沒亮之前要籠旺火!旺火堆裏要放上硬幣和點心,高高的火苗預示着來電風調雨順,財源滾邊籠旺火邊放鞭炮,開開心心就到天亮了,然後互相拜年,長輩要給小孩壓歲錢!八年級請姑爺、姑娘回門、九年級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最重要的是吃湯圓!正月十六以後,各行各業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春節至此結束。

吃年夜飯 篇五

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借全家聚會的機會,可以將平時很少見面的親戚介紹給孩子認識,讓孩子感受閤家團圓的氣氛,同時熟悉家裏的親戚朋友,在平時生活中也不會因別人冒充親戚而被騙。

掃塵 篇六

民諺説: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地迎新春。

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他會感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價值,增強家庭意識和責任感;還會從中體驗到父母勞動的辛苦。

大年八年級有哪些禁忌 篇七

1、忌回門禮為單

大年八年級,女兒回孃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孃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七年級、八年級,因此八年級這天還是不要洗衣服。

3、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裏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4、忌倒污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5、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對象

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6、忌向人討債

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黴,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7、不可動剪刀等鋒利的事物

古話説的好,八年級動剪刀,口舌是非定難免,鋒利的東西在古人看來,不符合新年平安的願望訴求,容易給家裏帶來是非與麻煩。所以像剪刀這些帶刃的東西,不小心劃破手指,新年之際發生流血是不吉利的,老祖宗為了避免不好的現象,在那天儘量不動為好,以此趨福避禍。

8、不可祭神時説不好寓意的話

在過去新年時候都有人售賣財神像,即使不想購買,也要委婉回答——買過了,千萬不能説“不”字,以此避免不祥。還有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祭神習俗,保佑新年風調雨順、事事順遂,倘若不信神也無妨,只要謹言慎行好運自然常在,尤其在有神像的地方,胡言亂語之話不要説,畢竟新年闔家歡樂之時,大家都想塗個喜慶,多説開心的話,別人聽着舒心,也會給自己帶來福氣。

9、要長明燈

過年要連續三天家裏燈火通明,即從年三十開始,一直到大年八年級,聯繫三天,將家裏所有的燈全部打開,寓意人丁興旺。但是,到了大年九年級,除了正常照明的燈亮外,其餘的燈就不用燈火通明瞭。因為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

春節吃什麼 篇八

春節吃年夜飯

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餚,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

春節吃餃子

正月七年級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

春節吃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麪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

水果很給力

春節期間,傳統美食會讓我們大飽口福,但這個時候也最容易因“吃”而產生問題,因此合理搭配飲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水果作為營養物質最為豐富的食品,已成為春節期間家家户户的必備品。

堅果不可或缺

春節,親朋好友互相拜訪不可避免,這個時候拿什麼招待客人呢?美味的堅果無疑是最佳選擇。現如今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傳統的堅果諸如花生、瓜子已經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杏仁、松子等堅果。

糖果越來越普通

糖果曾經是最為火熱的年貨,但現在越來越普通。雖然糖果仍是必備年貨之一,但真正喜歡吃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買也就是買個意思。

湯圓

湯圓的種類非常繁多,可以在家自己做,也可以上超市買速凍的,在超市湯圓的種類可以説是五花八門,大的、小的,甜的、鹹的應有盡有,不過春節的湯圓基本上以中間包糖為多。

春節習俗 篇九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不少和春節有關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好春聯。今年選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一年裏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老人們都説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户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盛開鮮花。人們有在滑冰、有在打冰車。還有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真實寫照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qvq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