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學聯考文綜政治答題技巧新版多篇

大學聯考文綜政治答題技巧新版多篇

大學聯考文綜政治答題技巧新版多篇

原因類、依據類試題的分類及解題方略 篇一

一、分析原因依據的思路:

第一種方案:從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開。必要性亦可理解為緊迫性,也就是應規律、時代背景而生的產物,是為了解決現狀不足的必需。重要性就是解決此問題的意義。另外,如果設問中有明確的“行為人”,則應補充這是“行為人”的職責。比如説黨和國家為什麼如此重視就業問題?設問中的“行為人”是黨和國家、政府,那麼答題時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角度外,還應補充:這是黨的地位、性質、宗旨決定的;這是國家性質、政府性質、政府職能和工作原則決定的。

第二種方案:從為什麼要、為什麼能的角度展開。

第三種方案:從政治經濟與文化、歷史與現實、內因與外因的角度展開。

二、解題的方略:

1、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命題者以社會熱點問題為載體(主要是涉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或不足方面的材料),考察我們運用所學基本理論來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對於社會熱點問題,要求我們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為做到知其所以然,解此類問題要從三方面入手:

一、客觀實際的要求。二、從課本中找出理論依據,三、闡述、明確其現實意義。

2、邏輯關係法: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原因和結果之間存在着邏輯關係,原因類試題就是讓我們探求引起現實問題的原因,從邏輯關係上講,能構成原因的要素主要有兩大方面:

第一方面是現實問題的重要性,而重要性又體現在其地位、作用、意義等方面。

第二方面是現實問題的必要性,即解決這一問題勢在必行,否則會引起更壞的後果。

第三方面是行為主體的必要性,分析行為主體這樣做的原理依據。

該試題一般形式為:結合什麼知識,行為主體(黨、政府、國家、企業、個人)為什麼要_____

3、分析綜合法:分析綜合法是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綜合,對於原因類問題的分析,我們既要從整體把握,又要從微觀入手。原因類問題本身是由諸多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為了便於解答,我們將這一整體部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將大問題化為幾個小問題,逐一回答,降低難度,以便於操作,解決問題。

4、主題定位法:大學聯考試題非常重視判斷和歸納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諸多有效信息中,原因類試題設問中的相關主題,是標誌性信息,可以説確定了設問中的主題,也就確定了答題方向和答題思路。

此類原因或依據類試題的形式為:運用_____知識,為什麼_______(____的依據、原因、理由)

解此類原因或依據類試題步驟為:

一、確立問題中的主題,主題一般是一個。

二、具體分析與該主題相關的知識點,要求分析全面,與此主題有關的原理儘量用齊。

該類題作答的具體要求為:原理(哲學還要加方法論),該主題符合了(違背了)該原理或是堅持______原理的客觀要求(重大舉措、必然選擇),_____有什麼意義。

大學聯考文綜政治答題技巧 篇二

選擇題解題方法

一、選擇題的分類:

1、從題型上看,一般説來,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單項選擇題(即最佳選擇題);一類是組合式選擇題。

2、從題幹上看,可以分為直問式、填空式、材料式、圖畫式(含漫畫、名畫等圖畫)、圖表式等幾類。

3、從題肢上看,可以分為單選式、組合式等幾類。

4、從材料上看,可以分為單一式,拖帶式兩類

二、解題的基本步驟:

1、審題幹:

⑴ 明確題乾的選擇方向,是正向還是反向選擇;逆向選擇題要求考生選擇錯誤的選項,正確的選項不能入選。

⑵ 明確題乾的命題類型,是概念、原理(或觀點)的理解、判斷型,還是比較、事實的分析、綜合型; 是以果尋因,還是以因求果;是找區別點,還是要找共同點。

⑶ 明確題乾的規定性,把握題乾的側重點。

① 審設問,明確設問的指向性和規定性,搞清楚要選的內容,即題意,以及要選的知識點範圍;

② 審主體,明確要選的主體是誰;

③ 審材料,找關鍵詞,進一步明確題意、主體、範圍。一般來説。每個選擇題的關鍵詞大多在題乾的最後一句話中,如“範圍關鍵詞”:經濟學道理……、哲學道理……等。“內容關鍵詞”: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詞關鍵詞”:根本……、主要……等。“動詞關鍵詞”表明……、説明……、體現……等。立意和關鍵詞相結合,對做難度稍大的題目有較大的幫助。

2、審題肢:

(1)注意確定四種不同的題肢。

① 確定哪些是正確的題肢,即符合題幹規定性要求的題肢。

② 確定哪些是錯誤題肢,即存在明顯知識性錯誤的題肢。

③ 確定哪些是干擾性題肢,即題肢本身的知識內容正確,但與題幹規定性的要求不符。

④ 確定哪些是一級引申題肢,哪些是二級引申或多級引申題肢。一級引申選,二級引申不選。

所謂一級引申,是指題肢和題幹直接發生聯繫。二級引申則是指必須要經過一些中介,才能使題肢和題幹發生聯繫(如原因的原因、結果的結果)。

(2)通過回憶相關知識,逐個對照題肢,尋找題肢與題幹一致的的選項。

三、解題的基本方法——“排除肯定求證法”。

“排除”,就是排除本身錯誤的選項和本身沒有錯誤但與題幹要求無關的選項。“肯定”,就是肯定本身無誤並與題幹要求相關的選項,“排除”和“肯定”均是初步的,只有經過“求證”方能作最後結論。具體來説:

第一,排謬法:排除題肢本身表述錯誤或部分錯誤的題肢。但逆向選擇題除外。

第二,排異法:題肢本身儘管正確,但與題乾的規定性無關,須予以排除。

第三,排重法:題肢的觀點不是回答題幹規定性的要求,而是對題乾的變相重複,這樣的題肢須排除。

第四,排倒法:如果題干與題肢屬因果關係,要弄清誰為因,誰為果,有無因果。無因果者排除,因果關係顛倒者排除。其中因果關係顛倒者居多,故可稱排倒法。

該題型有四種情況需引起重視。一是要區分清楚原因的性質,即“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二是是否針對結果回答了原因(注意原因和結果的對應性);三是要注意因果關係是否顛倒;四是選肢是否是題意的簡單重複。

第五,排大於或小於項。題肢中概念的外延大於或小於題乾的規定性,則予以排除。

①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有着嚴格的規定性,務必準確把握,慎防題肢用相似的詞語、符號,暗中將它的意思(內涵)改變,使其成為錯誤的選項。

② 題肢的內涵之和應等於題幹。如果題肢的內涵小於或大於題幹,都不能説明題意,都違反了同一律。

③ 題乾和題肢的外延必須對等。

④ 慎防以偏概全的題肢。以偏概全的題肢是指用片面的題肢,或者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上的題肢,來説明需要全面、完整説明的題幹。

四、解題的注意事項:

1、解選擇題的四項原則:

直接性原則:最能直接表達或説明題幹意思的題肢入選,間接説明或引申意義的題肢一般情況下均不入選。

整體性原則:能從整體上全面説明題幹意思的題意思的題肢入選,只能説明題幹局部意思的題肢不選。(該項不適合用於組合式選擇題)

根本性原則:能從根本上回答或最為深刻地回答題幹提出的問題,該選肢入選。只能從相對膚淺的層面上回答題乾的問題,是題幹意思的同義反復,該選肢不選。

邏輯性原則:有些選擇題,不能機械套用某一原則,而要靈活運用幾項原則才可解決問題。

2、考試中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的解題方法

情況1:在解答選擇題時,遇到生疏的或未接觸過的觀點怎麼辦?

解答:將正向選擇和反向排除相結合,將學科知識和生活常識相結合,不難選出正確答案。

情況2:最佳選擇題中,感覺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題肢都可以選,怎麼辦?

解答:首先,一定要領會題乾的中心意思或總體的邏輯關係,然後比較各題肢,只有與題乾的中心意思聯繫最

直接、最貼近的才能選,不能作無限延伸。

千萬注意,這是最佳選擇,不是所有符合題意的都可以選。如果僅僅與題幹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層次的意思吻合,也不能選。

情況3:組合選擇題的解題思路是什麼?

解答:組合型單選題可分為不規則型與規則型兩類。

第一類,不規則型。即各題肢被組合的頻率不一致,有的被組合的次數多一些,有的被組合的次數少一些。對

這類題可採取高頻排誤法或低頻排漏法來巧解。

第二類,規則型,即各題肢被組合的頻率相同。根據組合次數的數量,常見的有兩次型與三次型兩種,即各題肢均被組合兩次或三次。

對三次型的選擇題,可採用選一排誤法,即在所有的題肢中,能確定一項一定不能入選,再排除所有包含這一題肢的組合項,從而快速選對答案的技巧。

情況4:辨析型選擇題的解題要領有哪些?

解答:辨析型選擇題一般以引文、漫畫等作為材料。引文的內容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漫畫往往帶有諷刺性。

要特別注意:

① 如果題目的“設問”考查對引文或漫畫的理解,那麼判斷一個題肢選與不選並不是以這個題肢正確與否為

依據,而是以該題肢的觀點是否藴涵在材料中為依據。即使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也可能選;

② 如果題目的“設問”考查分析引文的作者或漫畫中的人物錯誤及其原因,請注意是站在“我們”的角度,

還是站在材料作者或漫畫中的人物的角度。這是有區別的。

情況5:對試卷中的古語、古詩詞、漫畫或圖畫看不懂,怎麼辦?

解答:大學聯考試卷中引用古語、古詩詞、漫畫或圖畫,會考慮到考生的理解能力,不必緊張。如果萬一遇到不能理解的,建議:

① 結合試題材料中的其他內容或題肢猜測;

② 抓住引言中的關鍵詞,即使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思,也能作答。

3、不得已,猜。對於實在拿不準的題目,千萬不要放棄猜答案的機會,可用猜測法。如果此題大多數人都不會,每一個人都有猜測得分的機遇。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確認的干擾項,如果能排除兩個,其餘兩項肯定有一個正確答案,再隨意選其中一項,這就意味着你答對的概率為50%,如果放棄就等於放棄了這50%的得分機遇。即使一個干擾項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棄。四個選項中隨便選一個,得分的機遇率仍有25%,若每名考生對自己不能肯定答對的題目都猜一下,那麼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考試對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

4、相信第一次做的答案。檢查是主要是看有沒有搬錯。不要在最後幾分鐘改選答案。改錯的機率比改對的機率要大得多。(除非是開始做時就明顯沒把握,做了標記待定的題目)

5、要慢,判斷要果斷。換句話説,就是“審題慢一點,判斷要快一點”。解答選擇題切忌判斷無主見,優柔寡斷。

非選擇題解題方法

一、大學聯考政治非選擇題的命題特點:

重視基礎,突出運用——能力立意;熱點多元,模擬情境——拓展思維;強調聯繫,細分入口——迴歸教材;角度多維,分層設問——思維綜合;適度開放,難度穩定——引導創新。

二、非選擇題失分的主要表現

1、審題不清,答錯答題的範圍,即答非所問。例如,題目要求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來回答,有些同學卻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甚至哲學生活的知識來回答;題目要求用唯物辯證法的有關知識來回答,有些學生卻用辯證唯物論的知識來回答。

2、張冠李戴,答案前後不對應。這在哲學試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後面卻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與其相對應;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後面卻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方法論與其相對應等等。

3、盲目調用知識,沒有使用政治學科專業術語答題,而是使用文學化、生活化的語言答題。例如,有些學生在回答通貨膨脹時不是説國家發行的紙幣量多了,而是説國家把錢發多了;物質決定意識説成物質決定想法;國家職能説成國家做事等。

4、使用專業術語不規範,導致文字表達不準確,甚至表述錯誤。例如,人民民主專政寫成人民民主專制;矛盾的鬥爭性説成是矛盾的戰鬥性;經濟效益的提高寫成利潤的提高等等。

5、思維混亂,文字敍述缺乏完整性、條理性和簡潔性,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準”的現象。

三、非選擇題失分的原因

1、知識結構的欠缺,基礎知識未落實(根本原因)

① 概念界定不清——判斷失誤; ② 觀點理解不透——遷移失敗; ③ 知識表述不全——要點失缺;

④ 人文通識不廣——思維失活。

2、常規能力未到位:

① 無法提煉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題困難; ②不能形成有機聯繫——思路不清,運用失當;

③ 沒有結合熱點分析——東拉西扯,要點不顯; ④難以形成穩定觀點——觀點遊離,點睛缺失

3、答題技巧未掌握:

① 命題特點不清——定位不準; ② 問題要求不明——破題不易;

③ 答題過程不白——思路不順; ④ 答題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 書寫潦草,難以評判; ② 術語不準,辭不達意; ③ 邏輯混亂,層次不清。

四、非選擇題的分類:

1、是什麼類:近三年來,主要是通過表格、圖示、材料來考查。通常是“分析上述材料(或表格、圖示、圖畫等)反映的經濟現象(或經濟信息、問題等)。

2、為什麼類:是對“為什麼”的回答。凡在設問中出現了“原因”、“理由”、“説明”、“闡明”、“闡釋”、“分析”、“必要性”、“重要意義”之類用語,都屬於“為什麼”類的試題。

3、怎麼樣類:是對“怎麼樣”型問題的回答,即要求“怎樣做、怎麼辦、措施、建議”等。這種題型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限制性,另一種是開放性。而大學聯考一般會採取限制性設問,即根據材料來尋找。因而對這種設問應堅持一個根本原則,即材料是尋找措施的唯一來源,切忌閉門造車,從頭腦中背答案。

4、體現類:是對“體現什麼觀點(或原理等)”的回答。這類題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是怎樣體現×××(原理、觀點),二是“體現了哪些×××(原理、觀點)”。 這兩種形式的共同點是原理必須與背景材料中相關信息掛鈎。不同的是,“怎樣體現”類,答題時要求先闡述原理,然後分析材料。“體現哪些類”則是先敍述材料,然後指出或闡述原理。

五、主觀性試題答題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審設問

1、明確知識範圍:

知識類別:經濟、哲學、政治、文化 知識形態:微觀、中觀、宏觀

2、明確問題指向:

單一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複合型:談認識、作分析

3、第二步:審主體

明確主體有幾個,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麼。這些應從解讀設問和材料中獲取。

主體: 經濟生活:政府、企業、個人等 政治生活:國家、政黨、公民等

第三步:審材料

獲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關鍵句子。這樣做,一是為了正確聯想相關知識,二是進一步明確答題的主體,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麼;三是關鍵的句子要作為“材料語言”寫入答案要點中。審材料實質上就是為了進一步證實“審設問和審主體”的正確與否。

第四步:調用知識

1、依據關鍵詞,直接調用(關鍵詞本身是學科基本概念,則直接調用)

2、把握知識聯繫,聯繫調用(依據關鍵詞,通過演繹、推導,找到可用知識)

3、概括具體信息,歸納調用(關鍵詞比較具體,與學科理論不能直接對應'則先歸納再調用)

4、依據設問,有效調用(知識調用要根據設問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調用,反對盲目堆砌和過度引申)

第五步:確定答題思路,擬寫提綱

1、確定大邏輯:要點之間的邏輯,包括有幾個要點,要點之間如何排列;

2、確定小邏輯:要點自身的邏輯,即要點如何展開,包括有幾個關鍵詞,如何排列。

第六步:寫答案(書寫答案的“四化”)

1、層次分明,要點序號化——反對不分段落層次的“一塊板”

2、表述準確,語言學科化——反對使用文學化、生活化語言

答題時一定要使用政治術語。而不能使用自己創造的語言、概念及社會、家庭流行的俗語。(政治術語一般是指課本中的概念、原理、觀點;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人代會通過的決議;我國政府採取的各種政策等等)。

3、邏輯嚴密,表述簡潔化——反對語句宂長、畫蛇添足

4、字跡工整,卷面美觀化——反對字跡潦草、錯字連篇

(特別提示:突出關鍵詞,突出得分點)

六、從大學聯考閲卷看怎樣答政治主觀性試題

1、要想方設法使你的答卷成為能夠得分的答卷——這是前提

2、讓閲卷老師產生好的第一印象——這是關鍵;

3、努力喚起閲卷老師的同情心——這是保證

考生能夠贏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現:

(1)卷面整潔,字體整齊,層次清楚,使閲卷老師一目瞭然,產生愉悦之感;

(2)敍述和論證符合邏輯,步驟明確,無前後顛倒,答非所問的表達

(3)字體娟秀整齊,粗細得當為度

(4)試卷無異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氣味重,油膩性的藥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數適中。使閲卷老師處理時間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題的字數控制在50~60字以內,論述性大題的字數在300字內,不要下筆千言,不切主題,使閲卷老師費時,費眼力,產生厭倦情緒。

(6)除上述情況外,試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劃破,讓人懷疑可能做記號。

總之,要想提高主觀題的得分率,答案必須做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潔、層次分明、格式規範、美觀大方;“內在美”就是政治術語表述準確、完整、嚴謹、思路清晰、符合邏輯,做到知識性與邏輯性、思想性的統一。

七、答題注意點

首先,是時間分配的問題。

當提前五分鐘發下試卷後,如監考並不讓動筆答題,可以抓緊時間瀏覽一下試卷,做到總體有數。一是檢查試卷分發是否有誤;二是看一下題型及分數分佈;並要特別注意後邊大型題目,形成印象,預先思考一下。總體有數後,做好動筆安排。在總體有數的基礎上,要合理分配做題時間,並留有一定餘地,便於最後檢查。防止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分配不合理,即影響做題的質量。其基本原則是:依次而來,會做的就做,不會的就暫時空過,不過多的佔用時間去思考。先把會的做完,回頭有空再研究那些留下的題目。留下的題一定要做好記錄,防止漏題。

其次,在考試中一定要保持平穩心態。

每年大學聯考題都有幾道難題,遇到這種題目不要慌,在同樣水平的基礎上,誰的策略方法好,誰就成績好一些,這就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難題無非就是在關鍵點上繞了個彎,只要細心讀題,仔細審題,再聯想一下現實與之有關的熱點問題的來龍去脈,想一下課本中的有關理論,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字眼,自然會找到答題的“契入點”。有的“題眼”明顯,有的是隱形的,關鍵是吃透題意。

第三,立足於材料,科學使用教材語言、材料語言、時政語言。要根據審題的要求和題目本身的邏輯關係,科學地配置三種語言,組織成多個答案要點。值得一提的是,大學聯考試題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極強的實踐性,且不迴避熱點、焦點問題,如“經濟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比較優勢”、“區域協調發展”、“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科學發展觀”、“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創新型國家”、“金融安全”、“糧食安全”“關注民生問題”等等,在組織答案過程中也應根據題目要求而涉及。

第四,答題時要把握好範圍,答要點。

主觀性試題的答案標準,是由命題者擬定的,命題者的標準就是尺度,所謂“誰出題,誰標準”。但答題者是按自己的理解來回答的,能否準確達到命題者要求,有很大難度。做論述題最好是在下筆之前先打腹稿,或列個提綱。有的同學的答題習慣不太好,看了題就在試卷上寫。這樣,一是容易塗改,使卷面不整潔;二是邏輯易混亂。做論述題必須先有一個思維過程和大致構思,不僅使卷面整潔,而且論述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比較好得分,也給閲卷老師留下好的印象。尤其要注意分要點書寫答案,切忌一大段從頭寫到底。

第五,解答大學聯考題要體現良好的思維品質。

一要體現發散性思維能力,在答題過程中做到“要點多寫幾條,廢話要少寫一點”。

二要體現良好的心態,答題過程中,應堅持“慢審題,快答題”,應牢記“有話慢慢説,有話好好説”。切忌脱離課本知識就事論事,切忌脱離背景材料,泛泛而談。

第六,回頭看,再完善。

這一步是大多數同學普遍忽略的。考生在作答完後,要就答案內容進行檢查修補,回頭看看,再作完善,以進一步提高作答的質量。回頭看,究竟看什麼?一要看答案有沒有圍繞設問,即答題方向是否正確;二要看材料中有效信息是否找全,用以分析材料的基本理論觀點是否想全,即答案內容是否全面;三是觀點與材料是否做到有機結合,答案的邏輯性如何,使用的政治術語是否規範,答案是否體現出創新思維等等。經過思考,可對答案作些微調,從而進一步提高答題的質量。

意義類試題解答方法與技巧 篇三

大學聯考政治“意義”類試題,一般設問形式是分析某一事件的“經濟政治意義”,或“對經濟發展、政治進步有什麼影響”,這是每年大學聯考文綜卷必考的題型。根據設問的角度來劃分,一般是具體的設問,即分為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經濟與政治意義;還有用哲學原理分析説明某一事件的意義。

一、解題思路與技巧

(1)學會審題,明確回答的是某一種意義,還是全部意義(經濟政治意義)

(2)分析A對B具有的意義(作用),就是結合B的觀點,分析A的意義。首先要點明A對B具有重要意義,然後再分析具體有哪些方面的意義。

(3)要注意“意義”與“影響”類的區別,影響包括有利和不利兩類

(4)解答意義類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間接,由微觀到宏觀,由近及遠的原則,做到思路清晰

(5)意義類題目要緊扣材料,同時最後一點要聯繫實際,結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體現時代性。

(6)意義要多答,力求準確全面,體現一定的綜合性。結合書本知識加強記憶效果較好。

二、學科知識整合

1、經濟意義類

(1)答題主體:

① 從“國家/社會”的角度組織答點。這裏的“國家/社會”即整個社會、國家。

如A.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B.促進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C.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D.有利於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E.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外匯儲備、增強經濟實力;F.有利於完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G.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繁榮經濟、增加經濟實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

② 從“集體”的角度組織答點。這裏的“集體”泛指企業、經營者、產業、農村、城鎮、某地區等。

如A.企業、經營者——加快企業改革,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增強競爭力,並提高經濟效益等等;

B.產業——有利於拉動相關產業發展,拓寬就業渠道,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農業或工業現代化等;

C.農村、城鎮——有利於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於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縮小

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等。

D.某地區——有利於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發揮其輻射與拉動作用,從而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③ 從“個體”的角度組織答點。這裏的“個體”泛指居民、家庭、公民、農民、勞動者、消費者等。

A.居民、家庭、農民——有利於方便、豐富人民生活,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調動積極性

B.公民、勞動者、消費者——有利於維護公民、勞動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調動積極性。

(2)答題的角度和術語

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勢轉化為……優勢);促進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等等。

③(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④(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

國內區域合作交流意義補充:(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區域競爭力等。

國內農業方面意義補充:(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城鄉一體化等等。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 有利於我國:

A.有利於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改善我國外貿環境/穩定環境/周邊環境,為現代化/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必要的條件;

B.有利於我國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維護國家可持續發展

C.擴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有利於豐富國內市場,增加我國 的外匯儲備,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形象

② 有利於外方:

有利於外方的外匯收入、外方的產業發展、外方的經濟增長等、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③ 有利於雙方及世界:

A.有利於互通有餘、節約社會勞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與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B.有利於加強貿易區內部各國的貿易與合作交流,提高貿易區的整體經濟實力; C.優勢互補,增強區域經濟的國際競爭力;D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3)舉例:熱點問題的經濟意義(不一定很完整)

◆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經濟發展的經濟意義:①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②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③保護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④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農”的意義:①有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②有利於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鞏固農業基礎地位。③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④能夠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 農村改革的意義:①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②有利於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增強農業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健康發展;④逐步消除城鄉差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⑤有利於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解決好就業和再就業問題有何經濟意義:①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勞動者權益。②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改革深化。③有利於擴大內需,從而拉動經濟增長。④有利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⑤有利於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等等……。

◆ 自主創新的經濟意義:①自主創新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②自主創新有利於提高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③自主創新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建設節約型社會,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④自主創新使我國經濟的發展立足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礎上,有利於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等等。

◆ 發展新型產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經濟意義:①文化產業是當代世界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效益;②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全面發展;③有利於增加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等……。

◆ 重大經濟社會事件(世博會)“經濟意義”:(1)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發展 。(2)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3)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優化配置。(4)加強國際的交流合作,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5)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城市形象,展現改革開放的成果。

◆ 直接“三通”對兩岸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①有利於兩岸經貿往來,降低運營成本,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經濟效益;②大陸與台灣在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三通”有利於擴大市場,互通有無,調節餘缺,優勢互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③有利於兩岸企業加強技術等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繁榮發展;④有利於兩岸企業充分的競爭,提高產品的國際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共同抵禦經濟風險。

◆ 我國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意義:①有利於土地、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②有利於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增強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並增加農業的收入。③有利於促進農業規模經營,走農業產業化道路。④有利於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把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等。⑤有利於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

2、政治意義類

(1)答題思路:

政治方面的“規律”不如經濟方面的明顯,應從國家意義、社會意義、政黨意義、民族與宗教意義和國際意義不同視野去思考,並要記住一些關鍵詞:保障民主、完善法冶、穩定社會、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鞏固國防、鞏固政權和政治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加強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國際地位、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踐等。另外,在作答時要抓住主體,對號入座。政治生活中常見的主體有中國共產黨、公民、國家機構、民主黨派等。

(2)答題的角度和術語:

◆ 對國家國內有關活動的政治意義:①(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②(有利於)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③(有利於)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④ 台灣問題:反對“台獨勢力”及活動;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海峽兩的人民共同利益與願望;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與最高利益;有利於港澳台地區穩定與繁榮。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對國家對外交往活動:① 對我國的意義:(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② 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等。

◆ 對黨的政治意義:①(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基礎);② 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聯繫,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③ 關係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④ 科學發展觀等等。

◆ 思想文化意義:①(有利於)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② 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③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民素質等等。

(3)舉例:熱點問題的政治意義

◆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有利於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和保證糧食安全,維護國家的獨立自主地位;有利於農村穩定,實現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有利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政治意義:是政府性質、實施職能和更好地對人民負責的體現,落實科學發展觀,黨的性質、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保持黨的先進性,建設和諧社會,增強綜合國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西部大開發還有利於實現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加強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鞏固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等。

◆ 立法、決策民主性的政治學意義:有利於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利於推進立法、決策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有利於實現依法治國的目的,體現依法治國的本質,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有利於增強立法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有效克服立法過程中部門利益、地方保護主義傾向;有利於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民生問題(解決好就業和再就業問題)政治意義:有利於維護民主權利,有利於協調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鞏固國家政權,堅持黨的領導。增強民族凝聚力。調動積極性。(或答政治經濟意義: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係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 自主創新的政治意義:①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有利於國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職能,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建設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②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力和科技力是綜合國力的決定因素。③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各國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都把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戰略重重點,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圖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佔據有利地位。④科技創新能力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加強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治意義:政府的性質、宗旨、工作原則的體現,有利於政府更好地履行文化職能,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有利於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有利於增強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等等。

◆ 中國同歐盟及周邊國家發展協作關係的意義:①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②有利於推進國際關係的民主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③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 中國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的經濟意義:中國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與投資,推動區域經濟的合作與發展,實現優勢互補,調整產業結構。有利於我國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有利於我國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為中國在更大範圍內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積累經驗,進一步發揮中國在地區經濟事務中的重要作用。

◆ 中國堅持和平與發展對世界的意義: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能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對於整個世界都有重要的意義。促進了歷史的進步和世界格局的轉變;中國是反對霸權主義和_治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深刻地改變了聯合國的面貌,使這一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改變了世界經濟的面貌,並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 對外關係的政治意義:有助於樹立我國的大國形象,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綜合國力,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家統一,推動建立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有利於國際關係的民主化。有利於充分發揮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有利於和諧世界的構建。

l 3、哲學意義類

解題思路:

答這類題,一定要認真審題,扣住事件本身的實質性內容,抓住要害,進行分析,並且一定要從方法論上去做文章,一般從三個角度去思考:第一,從唯物論角度看,有沒有做到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並且與自然、社會保持和諧發展;第二,從辯證法角度去認識,能不能做到與時俱進,推進事件向好的方面發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積極意義和應當吸取的反面教訓(兩點論);第三,再從認識論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推進其實踐意義和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積極意義。當然,還可以從價值觀去回答,得出其價值觀方面的重大意義。總之,解答哲學意義題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論意義。

“怎樣(如何)堅持(做到、貫徹、體現)___”類型試題解答思路、方法與技巧

一、試題特點:

1、設問一般是:___是怎樣堅持(做到、貫徹、體現)政治學科中的一個具體知識點,或某具體觀點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體現的。而不是籠統的體現或堅持什麼政治常識(經濟常識、哲學常識)道理。

2、解答此類型題中,必須緊密結合材料的觀點,離開材料就無法答題。

二、解題思路與技巧:

1、審題:

(1)審清設問是針對什麼材料和限制性語言?此類試題的呈現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多個。審清設問是針對所以材料還是部分材料。或者是材料中的部分觀點(比如:什麼措施、做法、觀點)。

(2)審清設問考查或應用什麼具體的知識點。

2、解題步驟:

(1)思考和羅列出具體的知識點的內容。

(2)要堅持 “ 一一對應 ” 的原則 , 逐一進行分析説明。

(3)結合材料,具體分析,進行篩選,進行組合。並不是把每一個具體知識都答出來。

3、答題要求:

一般可採用“觀點 + 材料” 或“材料 + 觀點 ” 。以試題限定的理論觀點為出發點,以材料所提供的事實為着眼點,在理論的指導下分析材料,找出理論與事實的結合點進行分析説明。才能使答案思路更清晰,條理性更強,更有針對性。作答時要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不能只簡單的羅列知識點。

説明:“___體現什麼政治常識道理、經濟常識道理、哲學道理(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人生觀價值觀道理)”類型題目,解法與該類型題差不多,採用“觀點 + 材料” 或“材料 + 觀點 ”的形式,找出理論與事實的結合點進行分析説明。

“圖表題”解題方法與技巧

近九年的大學聯考,兩個論述題中必定有一個圖表題,所限定的知識要求一般都是經濟常識的內容,所以特別要注意這一題型。

一、試題特點

1、反映當年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體現黨和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全國經濟工作會議關注的重點問題

2、題型結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一是設問。材料一般由“表題,2~3個圖表(圖表的形式常見的有表格式、座標式、圖餅式三種)、註釋”三部分組成。

3、設問通常是由2~3個小問組成。

第(1)問是:表一、表二分別(或共同)反映了什麼經濟現象?

第(2)問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內在聯繫?

第(3)問要求你談談對錶格所反映現象的認識,或根據材料設定的其他問題。

二、解題思路與技巧

1、注意把握“八字方針”,即“瞻前顧後、左顧右盼”。瞻前顧後中的“前”是圖表標題,它是圖表的靈魂和中心;“後”是圖表下的“注”,它是圖表的補充、暗示和轉折點。左顧右盼即運用對比的動態觀點分析圖表中的信息,要求既要“橫向”看,又要“縱向看”。總之,在瞻前顧後中抓住題意或中心,在左顧右盼中提取信息,發現規律,將圖表語言轉化為材料語言。最後畫龍點睛地作出結論。

2、解答圖表題應做到“五讀”、“三比”、“三到”

(1)“五讀”俱全

① 讀設問。圖表是為設問服務的,設問是命題測試意圖的直接表示,帶有很強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設問時,得弄清它問的是什麼,是問“分別反映什麼現象”還是“共同説明什麼問題”?是問“意義”還是談“措施”讀或“看法”?千萬別犯答非所問的錯誤。

② 讀標題(表格名稱)。一定要明確各圖表的標題,因為標題往往就是該圖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向我們指明瞭圖表本身説的是什麼問題,它對於我們回答第一問“反映了什麼現象”非常重要,對標題從邏輯常識角度結合圖表內容稍加改造就會是我們的答案。

③ 讀圖表、審關鍵詞(圖表內的項目和數據)。注意縱讀和橫讀,通過對圖表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綜合,把握其內在聯繫,歸納出圖表的中心觀點或結論。

④ 讀附註(解釋性的和補充性的)。附註或註釋是圖表式材料的有機組成部分,註文還對答題思路有提示作用,忽略之,則不能把握圖表的中心觀點或不能提示圖表間的內在聯繫。

⑤ 讀時間。圖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義,須準確理解特定年份的意義及其對準確把握圖表中心觀點的啟示。

(2)三比

① 縱向比較。對同一項目內的數據進行比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變化發展的趨勢。

② 橫向比較。發現不同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性,加深對事物的認識發現新問題。這是創造性思維的突出表現。

③ 表與表之間的比較分析。圖表與圖表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聯繫。經過細心的比較,抓住這個聯繫,我們就會產生新的認識。前幾年的表格論述題基本上是一個表反映成績,另一個表明存在問題,兩個表是互補關係。

(3)三到

① 由數字到術語。圖表型主觀題往往以數字來表達某種經濟現象,在回答問題時必須用術語概括這一現象。

② 由現象到本質。我們必須在由數字到術語表述基礎上,揭示出本質。

③ 由理論到實踐。政治大學聯考不僅僅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學生在理論指導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3、在形成文字答案時,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第一,在回答“反映了什麼經濟現象時”要注意三點:一是,注意時間界定,二是把數字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但不能照抄照搬,三是要用一句話做簡明扼要的總結,有個提升。

第二,在回答“以上材料有何內在聯繫時”,通常可多考慮“因果聯繫”,當然這並不絕對,既使是因果聯繫,也不能簡單一句“因果聯繫”了事,而要進行分析——是怎樣呈現出因果聯繫的?

第三,在回答“有何意義、何種措施、談談看法”時,總的原則是“一扣兩靠”,扣緊材料,靠向課本和時政。在大多情況下,你在課本和時事中也很難找到答案,這時,完全不用緊張,其實答案就在材料中。

“探究題”解題方法與技巧 篇四

一、題型特點

以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活動為背景,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有關理論或現實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二、解題方法

1、探究題的一般研究範圍

(1)選擇研究課題

選題要具有相關性、現實性,要與所提供背景材料(中心或主題)相關,且研究具有現實意義。課題名稱要新穎獨特、簡明扼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切入口不宜太大,要以小見大。如:××面面觀或從××事件或現象看。

(2)説明選題理由或研究目的

説明選題理由有三點要求:相關性、重要性、可行性。

(3)選擇研究方法

研究性學習常用的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走訪座談法、經驗總結法、統計法、小組合作法。

(4)設計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的方案一般包括:①選題、分組、定方案;②蒐集文獻資料;③開展社會調查;④統計整理,撰寫論文;⑤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建議等。

(5)設計具體活動

設計的方案可以分為:設計調查方案、設計服務方案、設計參觀方案、設計主題班會方案、設計辯論會(辯論賽)方案、設計聽證會方案等。

設計活動方案一般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活動(調查)主題;活動目的;活動準備;活動形式;活動手段;活動過程(步驟);活動總結(反思、感悟)。

(6)形成研究成果

課題成果形式一種是物質的成果:論文、研究報告、設計出圖形、模型、稿件、建議書、調查報告、設計方案等;另一種是理論和實踐的成果:發現和掌握了一些規律,對某些現象進行了預測,等等。

看過“大學聯考文綜政治答題技巧 ”的還看了:

1.2016年大學聯考文綜政治答題技巧

2、大學聯考政治答題技巧

3、大學聯考文科政治學習方法

4.2016文綜政治大學聯考資料

措施類主觀題解題思路與技巧 篇五

一、解題思路與技巧

措施類的題,解題最關鍵的是明確誰是措施的實施者,有幾個措施的實施者答案就有幾個角度,如:黨、國家、政府、公民、企業、消費者、個人等,並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內容在表述措施的時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職,切記不要越俎代庖,最後別忘對措施進行綜合。

1、抓住主體

“怎麼辦型”的設問一般來講都是給定了主體是誰應該怎麼辦,如:黨、國家、政府、國家機關(權力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暴力機關)、人大、政協、不同國家、公民、企業、消費者、勞動者、個人等,並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內容。以題目設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體角色的視角立場上回答不同內容,所答內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經濟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體:國家、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或社會輿論;找找具體措施:宏觀上從兩個方面想想:發揮市場的作用和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微觀方面想想:面向市場、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調整結構、宏觀調控、輿論監督、道德約束、法律法規等。

2、解答這類題目時採用定點法

具體的解題思路是:

一是從教材找方法。要認真回想教材相關方面的知識,不能隨意亂想;

二是從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現的是問題,那麼材料中問題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種植單一的反面就是多種經營;技術水平低的反面就是發展高新技術,科技興國,用先進科技武裝企業和職工;失業現象的反面就是擴大就業。如果材料呈現的是正確做法,那麼只需要對材料中的具體做法加以概括並且結合教材內容就可以了。

三是從當前時政熱點和黨和國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體的解題程序:定點――聯繫――疏理――作答。

萬一不會做,教你一絕招:改寫材料,別留空位。改寫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條理重新整理組合,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二、學科知識整合

1、經濟學措施(見經濟生活重大主題總結)

行為主體:國家、企業、個人

2、政治學措施

(1)政府

國家性質( 以人為本、維護人民利益);政府性質、宗旨、工作原則、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依法行政、權力行使;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維護實現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2)黨

黨的性質(兩個先鋒隊、三個代表)宗旨;地位(領導核心、執政黨);三種領導方式;三種執政方式;

黨的建設;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踐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等

(3)公民

公民與國家的關係——是統一和諧的關係。國家權力機關由民主選舉產生,國家權力來源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應該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4)國際關係常用

一個根本出發點---維護國家利益。兩大主題--和平與發展;國際競爭的實質;主權國家的義務、國際組織和聯合國的作用、我國外交政策基本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5)記清民族問題

一個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三個原則;新型民族關係;黨的領導、國家的扶持和發達地區的技術資金支持;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幹部與羣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宗教政策四句話。(尊重保護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宗教的方針)

3、哲學措施:

結合材料分析、回答,答題模式為:原理+方法論+具體措施。

(1)找準題目中解決什麼問題的措施。

(2)從經濟或政治生活角度歸納出這些措施有哪些。一般是針對材料中存在的問題找解決的方法。必須從材料中尋找突破口。

(3)分析這些措施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並按哲理進行分類。

(4)解此類問題,不是簡單的回答原理與方法論,而重點是在於解決的措施。

4、文化措施

行為主體:國家、企業、個人

“認識、分析、評價、看法”類型題解題技巧

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針對某一現象,某一時事,某一熱點要求談談學生對此類題的認識,此類題一般提供材料內容很普遍,貼近現實生活,但是問題本身無任何提示語言,因此同學在做此類題時,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較多。

一、主要設問方式:

設問有“如何認識___”、“如何看待___”、“談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現象或行為”、“對進行分析説明”(沒有明確分析説明什麼)、“評析、評價什麼行為”等等。

二、解題方法與技巧

1、經濟生活、政治生活角度(注意具體知識範圍)

(1)如果出題角度從有利方面出題,則答題步驟為:

① 題幹問的“是什麼”經濟現象或行為?

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

③ 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的結果“怎麼樣”?即答有什麼意義、作用。

(2)如果題幹從不利方面出題,則答題步驟為:

① 題幹問的“是什麼”經濟現象或行為?

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實質是什麼

③ 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會導致“怎麼樣”的不良後果?

④“怎麼樣”解決這一不良後果?應該怎麼做?

(3)如果題幹從不全面方面出題,則答題步驟為:

① 題幹問的“是什麼”經濟現象或行為?

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

③ 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有什麼作用?

④ 解決此問題還有那些途徑,或者需要什麼條件?

(4)如果是分析或認識材料中的現象、行為、措施。而且有多個現象、行為或措施。則答題步驟為:

① 分別找出材料中的每一項現象、行為、措施。

② 分別闡明每項正確的現象、行為、措施符合了什麼原理、每項錯誤的現象、行為、措施違背了什麼原理,應該怎麼做。

答題模式為:題中的現象、行為、措施符合或違背了什麼原理,要求。

2、哲學生活角度

哲學生活題不同於經濟生活題,哲學類題答題一般是原理、方法論、材料分析三步法,哲學中的“談認識”題大致相同,即:① 材料體現“是什麼”哲學道理?② 哲學原理及方法論是什麼?③“怎麼樣”進行材料分析?

注意:評價類的試題在回答中,首先要做出判斷。

如果做題中能把握“談認識”類題的解題技巧,在解題過程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得分率,做到遇題不亂,胸有成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l8w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