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演講稿的寫作技巧

演講稿的寫作技巧

演講稿的寫作技巧

演講稿的寫作技巧

演講稿是應用文,是鍛鍊我們口才和思維的一種極佳的方式。

有人憑着三寸不爛之舌,不用一兵一卒,便能連下數城;也有人單槍匹馬,面對眾多敵人,慷慨陳辭,結果竟化敵為友;而陳勝當年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便能風雲呼應,這其中的原因,雖然主要是因為客觀因素,但也不能説與他的那篇“演説詞”毫無關係。一場成功的演講,仍是一枝神奇的槍,一柄鋒利的劍。而一場成功的演講,又首先取決於一篇成功的演講稿。

當然,正如“詩無定法”一樣,演講稿的寫作也可以説是沒有定法的。但一般來講,它又具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鮮明的針對性。

演講是要就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就決定了它必須具有鮮明的針對性。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演講首句開宗明義地提出:“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這樣的開頭,觀點鮮明,能夠很快把聽眾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圍繞“馬克思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的英名將永垂不朽”這一主題,開頭簡要敍述了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從理論建樹、偉大的革命實踐等方面展開論述,最後推出“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的結論。演講內容緊緊圍繞主題,觀點統帥材料,材料證明觀點,具有鮮明的針對性。

二、情感的渲染性。

好的演講善於創設一種和諧的演講氣氛,溝通與聽眾的情感。如一位學生的畢業典禮的告別講演詞的開頭這樣寫道:再見了,我的校園;再見了,我的老師。幾度回首,還是魂牽情繞;不停揮手,還是抹不去一腔留戀??這種用情感寫出的詩篇,充滿了激情和依戀,容易引發師生的感動之情。

三、內容的凝鍊性。

演講稿要有充實的內容,否則,思想就會失去依託。但演講稿更要注意事件或事例的提煉、概括,並把它化為形象性或哲理性的語言。如: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最卑污,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筆説説話,而他所寫的,所説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大家都有一支筆,有一張嘴,有什麼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事實拿出來講啊!為什麼要打要殺,又不敢正大光明的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的來暗殺。這成什麼話?(聞一多《最後一次的演講》演講者僅僅用了幾句話,就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性質、程度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下子吸引了聽眾,撥動了聽眾的心絃,為下面的演講鋪平了道路。

四、材料的吸引性。

要寫好演講稿,就要對材料進行篩選,選取那些真實可靠的,能突出、烘托主題的,能使人感動和感興趣的具有強烈吸引力的生動的材料。如一位同學在《用綠色裝點祖國山河》的演講稿中寫道:據統計:目前我國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149。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5。5%,其中約有16萬平方公里是人為造成的,現在仍以平均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而中國最大的長白山林區的森林主體正以每年3。5公頃、500萬立方米的速度消失。其他地方的林區同樣砍伐過量。我國目前砍伐量已超過生產量的50%以上。世界森林覆蓋率為22%。而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2。7%,佔世界的l20位。這則材料通過觸目驚心的數字和鮮明強烈的對比生動形象地揭示了冷峻嚴酷的現實的挑戰,闡明瞭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五、哲理的思辨性。

演講稿中的“理”不同於一般的議論説理,它更要通過高度凝鍊的哲理性語言來示理。這就需要演講者具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能透過現象揭示內在的精神實質。如雨果在《巴爾扎克葬詞》中評價巴爾扎克:“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用哲理性的詩化語言,對巴爾扎克作了崇高而獨特的評價。“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的奧祕,並對死亡進行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辯證地説明巴爾扎克的逝世,觸動許多人把他當做生活的座標,重新思考生死問題,思考生活的意義。對巴爾扎克的逝世,他又説:“這不是黑暗,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恆!”激昂慷慨地指出巴爾扎克逝世的深遠影響。它給人更多的是悲痛之後的無窮力量,預示着光明的到來,象徵着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象徵一種永恆。這樣的評價,生

動具體,充滿了哲理的思辨性。

六、結構的邏輯性。

演講要有意識建立鮮明的邏輯結構,能使聽眾感覺到清晰的層次。可採用排比句段、過渡句等語言標誌來實現。如一則《莫讓年華付水流》的演講,就在每個段落的開頭都採用“時間”這個詞做語言標誌,再選用與時間緊密關聯的短句子來表明層次。時間是一個常數;時間是青春的要素;時間是無情的;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生命;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這樣既承上啟下,又各不相同,從多側面、多角度説明了青年朋友應珍惜寶貴的青春年華,使聽眾感到層次清楚,印象深刻。

七、積極的鼓動性。

這是指演講者通過自己的情感,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氣勢,鼓動聽眾接受演講者的觀點和主張。這種鼓動性往往能夠起到催人淚下、發人深思、感人奮進的功效。丘吉爾任首相後的首次演講: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得勝利;不論多麼可怕,也要贏得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贏得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我要説:“來吧,讓我們同心協力,一道前進!”這種富有激情的演講,不僅為聽眾樹立了堅定的信念,而且也使他們產生了火熱的情感,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鼓動性。

八、語言的獨特性。

演講稿的語言既有自然質樸、簡潔明瞭的本色,又要具有準確嚴密、條理規範、生動形象、平易親切、圓潤動聽、甚至幽默風趣等特點。這就要做到認真地錘鍊語言。有時在整散結合中顯示出參差美,有時在平易中顯示絢麗美;有時需曲折含蓄,峯迴路轉;有時需明白曉暢,酣暢淋漓;有時莊重,有時詼諧,有時激昂,有時舒緩??凡此種種,都要各得其“體”,恰到好處。如魯迅先生《未有天才之前》這個演講的語言運用得就很成功。演講的第三部分有這樣一段話:

就是在座的諸君,料來也十之九願有天才的產生罷,然而情形是這樣,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賦的;獨有這培養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有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在這裏,魯迅先生把羣眾比作泥土,把天才比作種子,形象説明了要培養天才,支持新思想新文化的必要性,使聽眾在輕鬆幽默的氣氛中接受了道理。又如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講》中説道:“就某種意義而言,我們是來首都兑現期票的。”“期票”是美國總統對民權的許諾,“期票”的簽字人是美國政府,而每個美國公民都是該“期票”的合法繼承人。這樣的比喻,貼切美妙,新穎有趣,很容易引起聽眾的感情共鳴。而後,作者用了“我夢想有一天??”四個排比段,痛快淋漓地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句式整散結合,富有變化,氣勢雄勁有力,猶如不可阻擋的飛瀑,從而大大激發了聽眾反對種族歧視的鬥爭熱情。

學寫演講稿和演講的過程,就是不斷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寫好演講稿,使自己成為高水平的演講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21世紀高素質人才應具備的條件之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8r9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