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説明文的寫作技巧

説明文的寫作技巧

説明文的寫作技巧

説明文的寫作技巧

在表達方式中,説明是一種最基本的表達方式。試想,一個人連話都説不明白,又怎樣去議論、抒情?新的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要“寫簡單的説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説明文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體,這種文體的寫作規律容易把握,抓住事物的特點,確定一個合理的寫作順序,運用恰當的説明方法,注意語言運用的準確性等,就能寫出一篇不錯的説明文。而記敍文和議論文,就很難教給你一種有效的方法去寫作,即使教給你也不見得管用。

首先,應該明確説明文的寫作目的。説明文的寫作目的是介紹客觀事物,介紹科學知識,讓讀者看得明白,讀得懂。這就要求説明的語言應通俗易懂。而記敍文的寫作目的是以情動人,讓人感動,議論文的寫作目的是以理服人,讓人信服。在寫作目的這點上,它們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圍繞事物的特徵來進行寫作。

事物的特徵即事物本身的獨特屬性,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不同特點,是個體與類之間的差異性。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徵才能對事物進行具體詳細的説明。例如你要説明“蜘蛛”,你就要了解蜘蛛的特點,蜘蛛這種小動物最突出的特點是自身能分泌一種粘液,結成絲,並用它來捕食昆蟲,這一點也是蜘蛛與其他小動物最為不同的一點。要説明蜘蛛,就要圍繞這一點來展開,否則,就很難説得明白。要做到圍繞特徵來説明事物,就得認真仔細地觀察研究事物,找到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區別和聯繫,對事物本身作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説明事物的説明文是這樣,説明事理的説明文也是這樣。如《死海不死》一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首先向人們介紹死海與其它湖泊的不同之處在於:死海中生物不能存活,死海的海水淹不死人。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探根究底,找出原因,來解釋這些現象。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事物的本質特徵,本質屬性,由現象到本質地介紹事物,這就要求寫作者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由此看來,抓住了説明對象的特徵,是寫作説明文的關鍵。 第三,採用恰當的説明順序,還應根據説明的目的來確定。

最好的説明順序是讓人明白的説明順序。為了讓人明白,可採用先總説後分説、先整體後局部的説明順序,如《看雲識天氣》《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等。總説部分,能給讀者留

下一個大體的印象,瞭解事物的特點和概貌;分説部分,是作者就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形象具體的説明,這些形象具體的説明能更有力地突出事物的特點。具體到要説明某一事物、某一事理時還應選擇相應的順序來説明。説明順序有如下幾種:

時間順序。這種説明順序即以事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為序。如事物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由古及今,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產品的生產程序等,一般採用時間先後的説明順序。

空間順序。這種説明順序即以介紹事物的外形特徵、構造特徵為目的,按照事物的內外、遠近、高低、前後、左右、上下等的關係,來安排説明順序。介紹建築物、介紹場地的佈局、介紹物體的結構等大多采用這種順序。如《核舟記》,先介紹核舟的中間部分的船艙,接着介紹船頭的三個人形貌、神態、動作,然後介紹船尾的佈局及兩位舟子的神態動作,最後還介紹了船頂的題刻。主次分明,順序清楚,使讀者對核舟有了一個形象的完整的印象。

邏輯順序。這種説明順序主要用來説明事理,揭示事物的內函、性質及原因。如《死海不死》一文主要是向人們揭示死海里為什麼生物難以存活,為什麼人到了死海里即使不會游泳也淹不死。這樣一追問,就問到了事物的根本,把根本解釋明白了,事理也就弄明白了。《萬紫千紅的花》《氣候的威力》都是採用這樣的順序寫成的。

有些説明文,不只採用一種説明順序,而是多種説明順序綜合、交錯使用。

第四,要把事物或事理説得清楚、明白,還應運用一些説明方法。以下是説明文寫作中的幾種常用的説明方法。

下定義。為了使讀者對被説明的事物、事理有個明確的概念,作者用準確、簡單、科學的語言給被説明的事物下定義,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特徵。通常用什麼是什麼的判斷句式。在內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種差+屬的形式。例如: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其中的“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是食物這一概念的“種差”即食物不同於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徵,“物質”是食物的屬。這樣,我們對食物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

作詮釋。作詮釋是對事物、事理的某些特點所作的解釋説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義的説明方法。這種方法與下定義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處在於語言不像下定義那樣嚴謹、講究科學,可以隨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例如:“一種可以稱為‘游擊戰’。狂風一起,沙粒隨風飛揚,

風愈大,沙的打擊力愈強??”作詮釋能夠通俗地解釋、解説事物,又不像下定義那樣嚴格,使用起來較為方便,與下定義相比較,作詮釋的方法用得更多一些。

舉例子。舉例子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説明事物特徵的方法,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作者為了説明中國石拱橋的特徵,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來形象具體地説明中國石拱橋的“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點,讓我們對中國石拱橋有了一個更加具體的、形象的認識。 作比較。作比較分為兩類。為了説明事物的特徵,可以把同類的兩個事物作比較,在比較中突出事物的特徵。另外,還可通過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突出事物的特徵。同類事物的比較,重在求異;異類事物的比較,重在求同。在運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拿來比較的事物應是人們所熟知的事物,這樣,比較的效果才會好。

分類別。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的異同,把事物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後逐類加以説明。運用這種方法,一是為了使説明文寫得有條理,二是為了使説明的對象更加全面,給人以完整的印象。《看雲識天氣》《向沙漠進軍》等文章,都用了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説明事物、事理,會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用已知熟知的事物來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使文章更加具體、形象,便於讀者接受。例如:“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用“一張弓”具體而又形象地説明了橋洞的特徵。再如:《向沙漠進軍》中,作者把風沙的進攻方式比喻成“游擊戰”、“陣地戰”,形象而生動,讀者一讀就明白。

列數字。為了説明得更加準確、具體而使用的一種説明方法。例如,讓你介紹一個人物時,你説這個人長得非常高,好高好高,這樣的説明大家很難對此人形成一個確切的印象,如果換一種説法,“此人的高度是二米二四”,讀者一看就明白,這人真高。這就是列數字的好處。需要注意的是,列數字時,數字必須是準確的,數字還有確數約數之分,什麼時候該用確數,什麼時候該用約數,要分清楚。

説明文的説明方法還有畫圖表、摹狀貌、引用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五,説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通俗易懂。

這是由説明文的科學性、知識性決定的。説明文要介紹客觀事物,介紹科技知識,“準確”是至關重要的。表示時間、空間、程度範圍的詞要準確無誤,對事物進行客觀的説明。例如“基本上”“大約”“左右”“在當時”“比較”“大多數”“幾乎”“許多”“可能”等詞的準確運用,能幫助我們準確地説明事物或事理。另外,語言還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由於説明的對象不同,説明文的語言風格也不相同,有的説明文語言平實,有的説明文語言生動、活潑。不管哪種語言風格,都是為説得明白服務的。

我的小天地是一篇説明文的範文,由課件之家為您精心整理,如果您覺得我的小天地不錯的話,請把我的小天地加到您的收藏夾裏面或告訴你的朋友。

我有個小房間那是我的小天地長4米,寬約3米,總面積12平米。在這小天地裏有一張寫字枱,一張1、5米左右的牀,一個書櫃,一敗塗地一個長形衣櫃,還有沙發提對。

這小天雖然什麼富貴豪華,不是什麼書世家,但是我卻非常喜歡它。

這間房子的東面有一個寬1米的房門。走進門,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張牀,牀上鋪着淡綠色格子的牀單、牀的一邊放着淺藍色花紋的被子,另一邊是放着粉紅色的枕頭,與被子所在的位置相對。這張牀白天靜靜地躺着,每當我複習累了或是睡覺,我就在它的身上靜靜地躺着,它給我一種親切與温暖的感覺。牀上潔白的牆壁上,貼的是一副美麗的圖畫,畫的是湖邊的晨景,每當早晨起牀,看到它,我心裏總是想着:又十一天,要加油!牀的末尾掛着一個大日曆,我每天都會看一看它。牀邊掛的是一個藍色狗形的鬧鐘,窗户下大的地方放着一張寫字枱。寫字枱上放着一盞銀色的枱燈,台角貼着我最喜歡的兩句座右銘--當你浪費時間時,生活便會拋棄你。--生活是一杯酒,酸甜苦辣,盡含其。在牀的對面是一對沙發,它的作用就不用説了,供人落坐,當然包括我。沙發的旁邊是一個寬敞1米,長2米的米黃色的櫃子。

這就是我的小天地,它雖然小,卻能給我無窮樂趣。

我的小天地,是真正屬於我自己的小天地。每天我回到家裏,走進我的小天地,心裏就會感到十分的舒適、整齊、温馨。

我的房間坐北朝南,面積大約15平方米。和一般人的房間不同,我的房間有兩個門,分別位於東邊和西邊。房間的東側的門對着卧室,而西側門對着客廳。從西門走進我的房間,面對的是我的電腦,左邊是我的鋼琴,和鋼琴對着的是我的書桌,書櫃,門右邊是我的裝飾櫃。

我的電腦位於房間的西側,是我和我父親1999攢的賽揚366電腦。每天放學後,我一看見她就興奮起來。是它常常帶我進入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這裏,我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整個世界,可以結交朋友,可以某個事件發表看法。在學習中, 我遇到了困難,便可以上網校尋找答案。累了,還和電腦殺一盤棋,休息一下。自從有了這台電腦,我便不再寂寞,我可以通過互聯網向老師請教問題,可以和朋友聊天。電腦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在房間的南側,有一架鋼琴。這架鋼琴是在我過5歲生日時,奶奶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的。我最喜歡

它了,幾乎每天晚上,我都要抽出一點兒時間彈彈琴,儘管彈得不太好,但是音樂讓我產生了一種美妙的感受,優美的樂曲消除了的我疲勞、煩惱,使我振奮起來,精神為之一爽。

我的書桌靠在西門的右側,按層分小説、散文、科幻、歷史、人物傳記等類別。書是我最愛看的,它是我的老師,是幫我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每當我遇到問題時,我都要向它們請教。每當我感到心身疲憊時,我便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來閲讀,此時我會忘記一切疲勞、煩惱,感到無比的快樂。

這就是我的小天地,雖然裝飾普通,但它使我感到舒適、整齊、温馨。我愛我的小天地。

葵 花

兒時在街上玩耍,常唱着這樣一支歌:“什麼鳥兒愛奔跑?什麼鳥兒愛歌唱?什麼花兒水中開?什麼花兒向太陽……”其中這“向太陽”的花兒,就是葵花。

葵花,又名向日葵。為什麼叫向日葵呢?就因為葵花的花盤會轉動。每天早晨,太陽剛一出來,花盤就向着太陽。從早到晚,不管太陽在什麼位置,葵花總是向着太陽。這,大概就是它的名字的來由吧。

那麼,葵花的花盤為什麼總是向着太陽呢?記得小時候,我聽到過這樣一個傳説:太陽神原來有好幾個兒子,他們輪流在天上值日。其中的一個兒子,覺得總在天上太沒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來玩。可是一從天上下來,他就不能發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樹的頂上,日久天長,他就和樹長在一起,逐漸變成了葵花。到了這時,他又覺得還是天上好玩,後悔極了。想回到天上去,卻再也不可能了。從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輪流值日的太陽兄弟,

每天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目光始終不離開太陽。上了中學,學習了植物課,對葵花為什麼總是向着太陽轉有了科學的認識。植物學家發現,在葵花盤的背後,有一種對光的辨析能力特別強的物質。這種物質喜陰不喜陽,為了避免受到光照,就便花盤的正面不斷地改變方向,永遠跟着太陽轉。由此看來,葵花向太陽,不是什麼神的意志,而是生活的一種本能。

葵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到了成熟的季節,個子足有七八尺,八九尺,甚至一丈多高。杯口粗細的莖稈上頂着一個金燦燦、沉甸甸的大花盤,在肥大的葵葉襯托下,真有氣魄,真威風呀!

葵花和大多數植物一樣,也是春種秋收。一般在芒種前後播種,幾天後,嫩芽就會破土而出了。起初嫩芽只長出兩個莢,渾身上下都是深綠色。莢厚厚的,是略長一點的橢圓形,沒有一點稜角,莖也很光滑。當它長到一尺多高的時候,樣子和顏色完全變了。先前的深綠色都漸漸地變淺了。新長出的葉子每片都有了一個葉尖,整個葉子成了桃形。莖也粗了,同時長出了短短的絨毛。在頂部,還長出了一個小小的花蕾。這時,只要水肥適當,它就會很快地成長起來。到了六七月份,它長到一人多高時一般就不再向高處長了,像芭蕉扇般大的葉子從下往上逐漸變黃了,只有那個頂部的花蕾卻迅速地長大了,像一個大花盤。花盤周圍的花瓣,是金黃色的,精神抖擻,像是站崗的衞土。花盤有無數的小黃花,密密匝匝地擠在一起,但排列得整整齊齊,井然有序。葵花成熟時,那大花瓣和小黃花就逐漸地脱落了。在小黃花的下面便露出了黑色的葵花籽來。

葵花可以供人們觀賞,但主要還是一種經濟作物。葵花籽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葵花杆可以作籬笆,也可以作燃料;葵花的葉子還可以漚肥……

初秋,驕陽普照着萬物,庭院裏的葵花朵朵都向着太陽,看着這情景,我想到了我自己,也想到了我們的黨…… 我是一隻小蜜蜂。我們蜜蜂是過羣體生活的。在一個蜂羣中有三種蜂:一隻蜂王,少數雄蜂和幾千到幾萬只工蜂。我就是這千萬工蜂之一。

我的母親就是蜂王,它的身體最大,幾乎喪失了飛行能力。這沒有關係,它有千千萬萬個兒女,我們可以供養它,也算盡了孝道吧!在我的家族中,只有蜂王可以產卵,它一晝夜能為我們生下15萬到2萬個兄弟。蜂王的壽命大約是三年到五年,在我們家族中它可以説是壽星了。

在蜂羣中還有一種蜂叫雄蜂,它和我們大不相同,它“人高馬大”身體粗壯,翅也長。它的責任就是和蜂王交尾。交尾之後,它也就一命嗚呼了。要説家族中數量最多,職責最大的還是我們工蜂。我們是蜂羣的主要成員,工作也最繁重:採集花粉、花蜜,釀製我們的“口糧”、哺育我們的弟弟們、飼餵我們的母親、修造我們的房子、保護家園、調節室內温度和濕度……別看這樣,我們的身體是非常弱小的,我們的壽命也只有六個月,就像天空的流星一樣——一閃即逝,僅有一點兒時間去閃耀自己的光輝。

我們蜜蜂是自然界裏最勤勞的了。開花時節,我們忙得忘記早晚,有時還趁着月色採花釀蜜。蜜是很難釀的,我們要釀一公斤蜜,必須在100萬朵花上採集原料。如果我們的蜂巢同採蜜的花叢距離一公里半,那麼我們採一公斤蜜就得飛上45萬公里,差不多等於繞地球赤道飛行11圈。看樣子,我們的功業並不次於“阿波羅號”呢!雖然我們採蜜難,但每年一窩蜂都能割幾十斤蜜。在廣東的同族們一年四季都不閒着。如果動物世界也有組織的話,那麼我們蜜蜂一定能獲得“最熱愛勞動獎章”。

也許您要問:在漫無邊際的大自然中,你們怎麼知道什麼植物在哪裏開花流蜜呢?告訴您吧,我們有很多“偵探”,派它們去偵察,回來再把結果告訴同伴,我們的“語言”就是舞蹈。

我們的家族就是這樣。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不必擔心,我們還有兄弟,還有接班人。它們會像我們一樣繼續勞動。我們的家族就這樣不斷繁衍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rne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