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記敍文寫作要領和模式

記敍文寫作要領和模式

記敍文寫作要領和模式

記敍文寫作要領和模式

(一)要領

如果説作文是一個有機的精神個體生命,那麼這一生命的心臟是主題或意藴,血肉是材料,骨胳是結構,——已有以上比喻。進一步説,細胞是語言,皮膚是表達手法或稱表達方式。我國古代文章理論如《文賦》、《文心雕龍》中,簡直都是運用個體生命的詞彙來描述寫作方法的,——這些是我國古人東方思維(多用喻證法)的一個表現。由此生髮,著者將創建生命寫作學

正像人有面部的、鬚髮部的、軀幹部的皮膚一樣,表達手法有敍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説明之分。表達手法是文體特徵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達手法,決定了不同的文章體裁。也就是説,寫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確的目的,或為敍述事件過程,或為描寫事物狀貌,或為抒發感情,或為闡述道理,或為解説性狀。儘管在一篇文章中,幾種表達手法是交織在一起的,但總有一種作為主體。那一種為主體,就形成那一種文體。可以這麼説,敍述為主形成了消息(教學記敍文同樣如此),描寫為主形成了小説,抒情為主形成了詩歌,議論為主形成了論文,説明為主形成了説明文。由此還可以看出,表達手法是最基礎的細胞――語言的組織形式,是考生必須弄清的寫作基礎方法。

敍述

敍述是事物動態(如人物的經歷、事件的進行、空間的轉換等)的述説,重在過程性,時間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

敍述有第一人稱敍述和第三人稱敍述之分。第一人稱敍述有“我”和“我們”,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記》)、見證人(如《孔乙己》)和線索人物(如《祝福》)。好處是便於作者直接充分地表達思想感情,讓人感到親切自然,不利之處是受到侷限,特別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達。第三人稱敍述有“他(她)”和“他們”,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來敍述他人,這就自由客觀,但缺乏可信度和親切感。有的文章,出現第二人稱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稱在敍述,這其實是第三人稱敍述,如果在眾多第二人稱中出現一個“我”來敍述,其實還是第一人稱敍述。

敍述有多種方式:

(1)順序。常見。從前到後,線索清楚,但易於寫成流水賬。這就需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2)倒敍。將結局或突出點放在開頭,然後再從前到後。在新聞消息中已經成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時間跨度大的。偵破和武打的影劇常用。好處是有懸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敍。在本事敍述中插進另外一件僅僅有關的小事,然後再按原來的本事來寫。如《水滸》中林沖遇到店小二時插敍了店小二在東京的事。不可渲賓奪主。

(4)補敍。對本事前面未敍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後面給以補充。

敍述要定好基調,要有起伏跌宕,場面不易多,語言要生動形象有個性最好口語化。

描寫

描寫是事物狀貌的描繪,重在形象性。中國小説敍述成分多,而外國小説反之。

(1)人物描寫。A肖像描寫。描寫外形――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要抓住特徵,以形傳神即透過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內心。B語言描寫。要透露內心祕密並顯示個性特徵。C行動描寫。古典小説中有許多典型的行動描寫,如黛玉焚稿、范進發瘋、大鬧天宮和單刀赴會等。要透露內心祕密並顯示個性特徵。D心理描寫。要注意下意識的心理如幻覺。還要注意藉助外在事物的間接描寫。

(2)環境描寫。A自然景物描寫,包括時序節令、自然氣候、山川湖海、動物植物等描寫。作用:交代時間、地點,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推動情節發展。B社會環境描寫,一是某種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開頭,二是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的陳設、格局、氣度、色調等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志趣、氣質和情操等,如《紅樓夢》中女兒們的居室小院。

(3)場面描寫。對有中心人物活動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如《藥》中的殺人場面。

(4)細節描寫。對有典型意義的細枝末節的描寫。如阿Q畫押、嚴監生豎起兩根指頭。起着描繪人物性格、安排線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細節延伸開來就是一篇微型小説。

描寫法又可以分為:白描(無比喻修飾,以敍述代替,重在傳神)、細描(細膩深刻、修飾較多);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通過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圍事物來描寫);主觀描寫(帶感情色彩)和客觀描寫(不帶感情的準確的,如在説明文中)。

抒情

抒情是抒發和表現感情。

直接抒情。多是帶有感情的判斷句,並有感歎詞。

間接抒情。在敍述、描寫和議論中帶有感情色彩。

(二)模式

新世紀初大學聯考重大改革之一是語文重點考查理解分析鑑賞和運用能力,寫作佔50%,突出文學性,改變議論文一統天下的局面。從記敍文發展出來的一個種類是文學體裁之一的散文。這裏對散文作以介紹。

文體寫作理論知識應由定義出發,定義中的要素可以衍生出寫作的各種要求和方法。但是,傳統定義的認識既不準確統一,又片面地強調社會屬性。需要的是最終表現作者個體生命本真的文體定義。如散文,是一種寫自己在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而又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

1.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敍述,個性鮮明,正象巴金所説“我的任何散文裏都有我自己”,總之可以説是表現自我。這就需要大膽無忌。正如魯迅所説“任意而談,無所顧忌”,他還推崇曹操及魏晉散文的“力主通脱”。又如劉半農所説,散文要“赤裸裸地表達”。還如一些人所説,“我是怎樣一個人,就怎樣寫”,“心口相應,信口直説”,“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這是定義的最大要素。

2.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為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 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3.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 這就是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寫感情, 但卻是作為一種必備因素和一種內在線索。應當強調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僅僅是線索,而是散文的對象。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説寫的是感情體驗。感情體驗就是“不散的神”, 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記錄回家和父子離別的瑣事, 而是要吐露一種對父親及失敗了的父輩的憐惜和敬愛。劉真的《望截流》, 重點不是順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設者業績, 而是一種迴歸歷史進步主流的內心感受。散文一開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種突如其來的悲喜交集的感情體驗中,由此生髮聯想——小時候跟着媽媽趕集差一點丟失, 四十年代七年級度離開部隊,“文革”中被迫放下筆等。 最後又面對橫江截流的宏偉場面,激情滿懷。感情體驗,是散文的內在結構。有了它, 就可以天馬行空地起草。這

一點,不能不明朗和確定。 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

4.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和小説一樣,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敍述的基礎上,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可以説,小説組合細節是“以盤盛珠”,而散文則是“以線穿珠”。小説的“盤”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具備衝突,各種階層、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 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盤”中有機地展開。散文的“線”, 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 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準。由此,我們説散文(應稱藝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 散漫如水,手法靈活。只要弄清以上四點,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髮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麼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於拘謹地學習,其他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考試記敍文主要分為敍事、記人和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議論抒情)三種。

1.敍事模式(在考試題中最多)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敍述事情。②議論這件事對我的啟發意義。如“這件事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中間】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緻敍述和描寫。在發展的高潮部分最好點出啟發意義即主題。

【結尾】重申意義,照應開頭,發出感慨。

2.記人模式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敍述我和該人的關係,重點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係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即主題。如“他是一個勤奮的好同學”。一般寫熟人:老師或者同學、親友。

【中間】

寫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緻敍述和描寫,在發展的高潮部分最好點出主題。 寫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 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 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係,發出感慨。

3.抒情模式

一是借景抒情模式:

【開頭】(1)敍述自己與景物的關係。(2)議論景物。

【中間】(1)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緻動人。(2)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

二是議論抒情模式:

【開頭】(1)敍述自己與論題(對象和線索如“記憶移植”)的關係。(2)議論、説明論題的作用。

【中間】(1)圍繞論題,分出幾個層次,細緻動人。注意抒情。(2)結合自身和現實,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

標籤: 記敍文 寫作 模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emd6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