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申事蹟材料多篇

申事蹟材料多篇

申事蹟材料多篇

申事蹟材料篇1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性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着你生活的崗位……

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為自我碌碌無為而悔恨,為以前虛度年華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鋒一樣,永遠的那麼富有愛心,永遠的那麼真誠善良,永遠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今日的世界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表現出更為開闊的空間,然而,咱們以前火熱的心靈卻開始變得冷漠,有些本不該變的東西也在變:親情冷了,同居一樓,鄰里相見不相識;友誼餿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證。以前,咱們幾十年來所景仰、崇拜和學習的榜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傻子。

然而,無論時空如何變化,那些決定人類向前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變,那些人類任何時候都在追求的完美事物沒有變。儘管在咱們的身邊,雷鋒精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鋒被不一樣膚色的人們所景仰,所學習。雷鋒精神以超越時空的力量成為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個美國商人如此説道:雷鋒精神是人類就應有的,應把雷鋒精神弘揚到全世界。要學習雷鋒對待事業的態度,學習雷鋒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學習雷鋒關心人、愛護人、支持人、明白人的品質。

一個日本企業家這樣感歎:“雷鋒僅20多歲就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成為偉大的英雄,對人類是有貢獻的。學雷鋒無國界之分,把雷鋒精神引進咱們公司,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會改變員工的精神面貌,產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咱們一樣,給予雷鋒最高的表彰:“雷鋒精神與上帝共存。”

四十多年了,雷鋒的名字以前是激勵咱們幾代人成長的路標,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輕的中國正在蓬勃的發展,然而,雷鋒的名字卻隨着咱們生活的完美而漸漸遠離了咱們。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無論咱們經歷多少變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就應永遠刻在咱們的心頭,他的精神就應是咱們工作和生活中永遠的指南。正因,一個人要獲得成功與幸福,不能缺少雷鋒精神,一個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鋒式的好員工。

無論咱們從事什麼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鋒精神。再平凡的崗位都能夠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只要你的人生觀是正確的,你的工作就會有不盡的原動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咱們的潛質大小,而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任何時候,雷鋒身上助人為樂、愛崗敬業、積極樂觀、勤儉節約的品質都是咱們不斷學習的要素。雷鋒精神是不受時空限定的,無論現代科技怎樣發達,無論人們的生存方式怎樣改變,雷鋒對世界和他人真誠的愛心永遠是人間渴求的那種温暖,像陽光一樣成為人類永恆的需要。

在工作上,咱們需要雷鋒精神,咱們就應像雷鋒那樣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勤儉節約,把工作當成自我的職責,做一個有利於公司,有利於團隊的人。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得到發展,咱們自我的潛質才能得以更大的發揮。

在生活中,咱們需要雷鋒精神,只有咱們自我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與人為善,咱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忙和尊敬,才能在互動的真誠中感到真正的愉悦。一個時刻只看到自我利益的人是很難體會到生活中的愉悦的,真正的愉悦只有一種,那就是為他人而付出,這樣做你將獲得性命最高的榮譽。

一個公司要發展,也不能缺少雷鋒精神。這天,一切的成功都務必透過合作來實現,如果咱們沒有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沒有助人為樂的精神,只看到自我的利益,是難以獲得成功的。一個企業,如果所有的員工都只做自我分內的事情,不團結互助,這樣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的。所有的企業都在發奮尋找雷鋒式的員工,正因這樣的員工不僅僅會把自我分內的事情做的最好,還會額外做許多。他們應對任何困難都不會尋找藉口,而會自動自發、盡職盡責的完成任務。通常,企業的領導會給這樣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公司裏獲得成功,就務必成為這樣的人。

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雷鋒精神。只有發揚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贏得民心。幾乎整個人類禮貌的發展都依靠於這種人的發奮,他們時刻想的不是自我的利益,而是所有民眾的利益。每一個國家都在尋找自我的“雷鋒”,每一支軍隊都在尋找自我的“雷鋒”。雷鋒精神所能影響的遠不止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今日,雷鋒精神已經成為全人類發奮學習和實踐的精神,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在尋找和培養更多的雷鋒,正因咱們整個人類禮貌的發展都將正因有更多這樣的人而變的更加完美。

今日的中國是一個大談變化和西方商業精神的時代,從“奶酪”到“致加西亞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業文化對咱們經濟的影響似乎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談到一個叫“羅文”的士兵如何敬業、服從、發奮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時候,在人們費勁心計號召員工發奮學習“羅文”精神的時候,大多數的人似乎忘記了咱們身邊一個更好的榜樣,這是“雷鋒”的悲哀,更是咱們的悲哀。就應來説,“雷鋒”要比“羅文”偉大的多,也要實在的多。正因,咱們需要的不是一種奴隸式的付出,更就應是一種對世界和他人的愛,為社會服務,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這些年來,對很多人來説,感興趣的不是咱們自我是否在學雷鋒,而是外國人在學雷鋒,感興趣的是西點軍校是否有雷鋒塑像,而不是咱們的身邊有多少雷鋒。但是,不管怎樣,英雄是不就應被遺忘的,雷鋒精神是不就應被遺忘的。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悲哀的民族;然而一個有英雄卻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則是一個可憐的民族。雷鋒是咱們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鋒從來不會離開咱們,而咱們卻以前幾度遠離了雷鋒。

是的,幾十年來,咱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咱們再也不好穿帶補丁的衣服了,再也不好忍受飢餓了,再也不好像雷鋒那樣經歷那麼多苦難了。但是,咱們不就應忘記他。任何時候,他還就應是咱們的榜樣,何時候咱們都需要雷鋒精神。咱們就應明白他、尊敬他。無論咱們的生活多麼豐富多彩,咱們永遠也不能缺乏雷鋒身上那種對他人和世界的關懷與愛。

雷鋒就應永遠屬於中國,雷鋒精神就應是咱們每個中國人就應有的精神,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哪種工作。正因只有這樣咱們才有潛質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咱們的國家才能進步,咱們的生活才能更完美!

申事蹟材料篇2

我是保師附校南校區三年級五班的班主任李××。自從踏進保師附校的大門,我聽到一個最多的詞那就是“家人”。從此讓我知道在工作中也能找到像家一樣的感覺。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家庭。

我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全家人相互關愛,老人愛護包容子女,我們做子女的更是對老人傾注了全部的愛心來孝敬老人。我們的家鄉是阜平老區,每個家庭成員骨子裏都帶着山區人民的勤勞和樸實。公公是幹了一輩子的老教師,現已退休。曾榮獲過“市級優秀勞動模範”獎,用他自己的話説,“我深知在山區,要想讓孩子們有出息,再苦再累也得讓他們上學。”也就在他們那個文革的年代,別人都不讓孩子上學,這位老人卻用每月一兩塊錢的工資,供出了四個大學生。現在的每個孩子都在縣城和市區工作。也正因為此,兒女們非常孝順,敬重父母。在當村也是出了名的幸福家庭。正因為父母的勤勞,影響着這個大家庭的每個成員。

一、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對待工作,我一直是勤勤懇懇、努力工作。把教室佈置成像“家”一樣温馨。對待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們一樣,教他們做人,希望他們成才。對領導分給的每一項任務,盡全力做好。我是2012年來附校的,曾接待過市教科所的聽課,受到領導們的好評,去年接受學校臨時派給的《愛牙護齒》主題班隊會,獲得優秀主題班隊會獎。今年的11月份我校迎接各縣校長團的聽評課活動,我被臨時受命。因時間緊,任務急,來聽課的60多名校長均是各縣教育界的專家,我倍感壓力重重。但經過幾天幾夜的備課,再加上附校語文 大教研組這個堅強後盾,我們頂住了壓力,在當天呈現了一節具有現代氣息的小組互助展示課堂。贏得了當場聽課老師們陣陣掌聲。孩子們的成果更是喜人,自這學期起開始正式寫作文,到目前為止,我班已經有11名同學的作品被編入《全國優秀國小生作文選》中,其中一名同學的《有趣的課間活動》榮膺“語文 週報杯”第四屆全國語文 素養大賽的三等獎,我也被授予“全國寫作教學成果銅牌獎”“優秀輔導教師”的稱號。

二、以德育人,努力營造學習型的家庭氛圍

在生活中,我深刻地認識到,父母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平時我們對待父母,好東西一定留給老人一份,吃飯時讓長輩先吃,我們再動筷子等等,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尊重長輩。我女兒在附校南校區一年級一班學習,她性格開朗活潑,對待學習是個非常認真的小姑娘。每天放學到家就得6:30,我開始做飯,孩子就到學習桌前忙着她的作業了。吃過晚飯後,我們就都找學習桌報到了,一起檢查作業,討論問題。每天我和孩子的必修課就是書法描紅,爸爸當裁判,誰的字好,孩子就會到牆上的打分表上加分。最後一項必修課就是讀書,為了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通常孩子做完作業後,我們都會坐到她身旁看自己的書。孩子性格活潑好動,開始時坐不住,一會兒爸爸這個啦,一會兒媽媽那個了,我們總會示意她選自己喜歡的書去讀。逐漸的她也能模仿大人和我們一起暢遊書海。我家是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我愛人是高中的老師,我們留給孩子最多的就是書,屋裏有三個書架,擺滿了各種書籍,樓下還有一個小書庫。孩子自小就在書里長大,從撕書開始到拿着書玩,再到看着書樂。孩子最讓我感動的時候也有,有一次該睡覺的時候,孩子忽然告訴我:“媽媽,今天我們數學做了個小測試,我錯的挺多的,不過已經都改過了,我想再做一張小卷子。”我説:“明天再做吧,太晚了。”在孩子的堅持下,我聽着她讀題的聲音睡着了。醒來後,看到她卷子做完了,燈也不知什麼時候關的。更讓我感動的是,每當我接一項講公開課任務時,家裏就成了我最好的備課場所,孩子就當我的學生回答問題,我愛人在一旁當聽課專家,評價我的課堂。就説剛剛結束的校長團來我校聽課,我準備的是《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用我師傅樑永勝老師的一句話説,“課講得非常成功,讓他們挑不出大的漏洞。”成功的背後除了在學校一遍又一遍的試講,在家裏也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練,包括我的每一句話的語氣聲調,我愛人也幫我揣摩到位,當我講完這一課後,不僅學生掌握的牢,就連我家的小姑娘,也能把小興安嶺四季的美説得頭頭是道。

每當週六日的時候,就是女兒最開心的時候。我家住在高開區,樓下就是名暢園廣場,廣場內植被非常多,孩子就可以自由的擁抱大自然了。對於家庭教育,我曾反覆讀過《卡爾.維特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還有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的敏感區》。深知幼兒早期教育尤其是0到六歲前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也知道,大自然能教給孩子很多東西,所以我們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現。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對着小花產生興趣,她低頭看着花,問我們花的中間是什麼?上面的小粉又是什麼?花的結構,就在我們聊天中教給孩子了。另外,趕上放假,女兒大概在不到兩歲就跟着我們爬很遠的山下地,每天最少往返一次。小傢伙開始是讓大人換着抱,後來,鍛鍊的她都是自己上山,下山。到了深山裏,捉蝴蝶,捉螞蚱,山間的小溪裏捉泥鰍,看小魚,都是她的最愛。所以孩子有一個非常棒的身體!不但動作敏捷,力氣大,而且大山還鍛鍊了女兒有一個堅強而不服輸的性格。

三、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和愛人和眭相處,互相尊重體貼。在精神生活上給老人家體貼和安慰,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享受到晚年之福的樂趣。兩位老人在老家阜平,家有上千棵棗樹,幾百棵核桃樹,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誰也沒在他們身邊。也曾多少次説過,把樹包出去,不種了。老人捨不得這一輩子積攢的樹,總在説:“趁我們現在還能動,不給孩子們找麻煩,等實在動不了了再説吧。”我們也就勉強同意了,其實這二老已年過七旬。所以趕上農活忙時,我們每週五開完會後就驅車趕往阜平老家下地幹農活。都説當老師的節假日最多,按説放假應該去旅旅遊,好好玩玩,我們很少去,一放假,尤其是寒暑假,我們肯定在老家的棗樹林裏忙活着。有人曾問我婆媳關係最不好處了,你是怎麼做的呢? 按我婆婆的話説,“親近還親不夠呢,哪還有時間拌嘴啊!”老人們非常明事理,什麼事都給我們做好了榜樣!所以我們也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為了使女兒能夠更加健康快樂成長,我們夫婦二人一方面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範,做出榜樣,生活儉樸。在物質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嚴於律己。以言行影響女兒,為女兒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

一個家庭加上豐富的文化生活則是一種文明。不管是收入多還是收入少,不管是學歷高還是學歷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處,心疼每一個親人,這就是開心家庭。我們遵紀守法,在社會是好公民,在單位是好員工,在家裏就是好父母。如果對家庭,下一個定義那就是一句話:“家和才能萬事興”!也希望我們這個和諧的家庭為社會獻出一定的正能量!

申事蹟材料篇3

他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侍奉年邁的父母、關心智障的兄妹,資助讀書的外甥女,他用坦然的心境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用愛心和行動詮釋着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父母給了我的身,我還父母一顆心,呈給父母一腔情,獻給父母一生孝。兄妹融進我的情,我用愛心凝聚你。”他就是桂陽縣税務局幹部xx。他今年57歲, 1979年11月,年輕的xx應徵入伍,成為一名軍人。在部隊他嚴格自律、不怕吃苦,一直表現優異,參加過對越自衞反擊戰中,多次立功。1993年,xx轉業到地方,進入税務系統工作至今。xx工作一直認真踏實、勤勤懇懇,與同事相處也十分融洽,是大家敬重的前輩。如今,他在税務系統已經工作了20多個春秋,將所有青春和熱情都奉獻給了自己的熱愛的税收事業。

xx出生在一個苦難的家庭,人世間幾乎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和集中在這個苦難的家庭。他在家排行老二,父母都年過8旬,身體不好,哥哥患有先天性聾啞、弟弟患過精神分裂症、妹妹改嫁。父母兄妹家住離縣城40多公里的歐陽海鄉坦溪村。若沒有一副堅強的脊樑作後盾,沒有持久的愛心作保障,這樣的家庭早就灰飛煙滅了。作為家裏唯一的頂樑柱,xx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照顧全家的重任,並且心甘情願、毫無怨言。他常説:“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地養育我們長大成人,兄妹間有血濃於水的親情。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辛勤哺育自己、對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講兄妹感情,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

為了能更好地照顧苦難的家庭,長期以來,xx利用一切空餘時間,幾乎不參加任何應酬,與妻子共同照顧這個苦難的家庭。

20xx年4月,xx的父親患前列腺肥大動了手術,老人一個星期下不了牀。xx為了照顧父親,三天三夜沒閤眼,全天候護理,為父親喂藥、餵飯,還要在醫生下班後替老人洗臉洗腳、擦背,倒大小便……老人病友都説他是個孝順兒子。除了xx,他的妻子歐陽蘭英也一直都把公公婆婆當親人看待:與老人相處説話温和,和顏悦色,每年春節跟丈夫和兒子一起回老家團聚,公公婆婆過生日時,都要買些禮物,為老人祝壽,並親自下廚做飯菜,還為老人換洗衣服被褥,把老人的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為老人服務得十分周到。

有一次,xx的母親膽結石開刀,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xx因帶隊到外縣開展税收交叉檢查,他妻子歐陽蘭英接過“接力棒”,日夜守護在婆婆病牀前,精心照顧,細心伺候。老人睡着了,她記得醒,怕老人着涼;老人醒來了,她又忙着給老人換衣服,擦身體,倒屎倒尿。婆婆出院接回到自己家中,她更加細心照顧:煎藥、餵飯、擦身體、洗衣服……一樣樣一手操辦,不僅沒有半點怨言,而且還經常想方設法變換口味,增加婆婆的食慾。老人平時胃口很好,不挑食,歐陽蘭英為了讓老人能吃好、吃健康,經常變着花樣為老人做菜,葷素搭配、粗細交替、營養合理。她知道老人特別愛吃肥的紅燒肉,就特意煮久一點,讓肉吃上去鬆爛又肥而不膩,吃完後還會為老人準備一些水果,去去油,她的良苦用心讓老人非常感動。老人逢人就説自己得了一個跟親閨女似的孝順的兒媳婦。

“百善孝為先”、“親親、長長、幼幼”,敬老愛親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所奉行的傳統美德之一。xx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着,敬老愛親的傳統美德不但沒有被人們遺忘,而且還同時代精神相結合,在新背景下得到昇華性的繼承和發展。

xx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兩個更需要照顧的重點:有先天性聾啞的哥哥、患過精神分裂症的弟弟。照顧常人還好,但要照顧兩個患有嚴重疾病的兄弟,難度可想而知。

20xx年5月的一天,xx的大哥雙手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滾,痛苦萬分,嘴裏雖唸唸有詞,但不知所言。父母見狀不知所措,馬上叫xx回去。由於農村醫療條件差,xx當即領着他大哥來到縣城,住進了縣人民醫院。經醫生檢查確診為腎結石,需住院治療。住院期間,xx和妻子輪番照顧,一個星期後,他大哥的病情有了好轉。在住院期間的一天晚上,老龍因有急事,向值班護士交代清楚後便回到家裏,可第二天清早,當xx趕到醫院病房後,他大哥已“失蹤”了,連醫生護士也不知道他何時離開了醫院。由於他大哥是第一次來到縣城,加上又是聾啞人,出走急壞了老龍。經過冷靜分析和耐心尋找,圍繞縣城找了近3個小時後,老龍在一處人多的地方找到了他大哥。

挑戰苦難,笑對人生。xx始終恪守着這樣的人生信條。他發揚軍人的優良傳統,為了自己苦難的家庭默默地無私奉獻着。自己和妻子雖都有工作,但兒子要撫養,結餘的錢不多。1993年的一個冬天,那時老龍剛從部隊轉業,分配到桂陽縣税務局太和税務所上班不久,老家的一位堂兄弟跑到他上班的地方告訴他:他弟弟在北湖魯塘為老闆挑土方時,左腿被倒下的土方壓斷了。當時已是晚上八點多鐘,老龍馬上租了一台吉普車連夜將弟弟送往了桂陽縣中醫院。在他弟弟住院治療的一個多月,老龍沒請過一天假。白天上班,晚上照顧弟弟,辛苦地往返於工作地和醫院之間。在他弟弟住院醫藥費的支付方面,除了老闆賠付的50%款項外,老龍為弟弟承擔了餘下的8000多元。

xx強烈的責任心讓一家人都將他視為頂樑柱,有什麼事都不得不依賴他。xx的妹妹改嫁後有一女。外甥女從上國小起就一直投靠他,由他贍養。為了讓外甥女能夠安心學習,xx承擔了外甥女全部的學習和生活費用。其間他除了照顧外甥女的生活起居外,還常讓自己兒子為外甥女補習功課。今年他外甥女國中畢業後,老龍又多方奔走,把外甥女送到職業技校學習,為她走上社會創造條件,使她在社會上站穩腳跟。有人對他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可是xx卻説:“妹妹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們是一家人。妹妹有難處我理解,我作為哥哥,總要盡力而為”!

幾十年來,xx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從體力上都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和煎熬。工作不能停、對父母兄妹的照顧不能停,對外甥女的幫助不能停、對家庭的責任不能停。xx説:“這些年,總算是把工作和家庭都顧過來了,但對於愛人和兒子,始終感到有些愧疚。”可是賢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兒子非但沒有責怪他,還幫着他一起照顧老人。xx用他的一言一行影響着身邊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xx的影響下,兒子對年邁奶奶,對智障的伯叔姑,對父母都十分孝順,學業也取得不俗的成績,通過激烈競爭考試,脱穎而出,目前已經成為深圳航空公司的一員,這也是xx和妻子最感到欣慰和自豪的一件事。

xx不善言語,但他卻常説:“有時候感覺挺難的,但是隻要看到家裏人都好好的,心裏就踏實了。”xx不喜歡唱歌,但《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是他的最愛。為了家人的微笑,為了這個苦難的家,他堅持每月回老家兩趟,為母親採購好藥品,為兄妹帶些錢物,給親人送去温暖。

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xx,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個普通税務幹部,用不計其數的日日夜夜的不辭勞苦,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堅持,挑起這一份家庭的責任,用愛心撐起苦難家庭温暖的天空,用實踐證明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依然在傳承。他用一顆金子般的善良的心,深深的感動着我們、影響着我們,無愧為新時代的楷模!

申事蹟材料篇4

劉四清同志,男,49歲,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20xx年9月開始擔任華容三中黨總支書記、校長。近10年來,他始終以務實進取的心態為三中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而身體力行,堅持用勤奮紮實的工作作風管理學校工作,把一所生源質量差,辦學條件較為落後的山區薄弱高中打造成了岳陽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

一、不懈追求,創實績

20xx年9月劉四清同志任三中校長以來,他全身心投入,全天候負重,針對三中辦學條件差,生源質量不高的實際,形成了“以內因促外因,以質量求生存”的觀念,確立了“文化要爭,特色要創,渠道要廣,合格要保”的辦學目標。在管理上,充分利用獎勵性績效工資對教學工作的調控作用,調動老師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在德育上,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看成工作重心;在教學上,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控制教學難度和進度,學會放棄,確保基礎。音美專業生分文理科各組建一個強化培訓班,以第一輪複習和低難度的模擬訓練為主,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20xx年到20xx年,在縣一中擇優招收全縣前1000名學生的不平等招生政策下,三中大學聯考升二本人數仍然每年保持在100人以上,連續多年獲得市縣教學質量先進學校的榮譽。20xx年,劉四清同志針對華容三中實際,邀請長沙的藝術學校來到三中參與合作辦學,大力打造三中的音體美小專業特色教學。一年打基礎,兩年成規模,三年出成果。20xx年,應屆高三298人蔘考,

本科上線共141人,其中一二本上線54人,特別是音美專業過二本線41人,其中21名音樂專業生全部過二本線。20xx年,三中301人蔘加大學聯考,本科上線150人,其中一二本上線64人,17名音樂專業生全部上二本線,體育專業5人上二本線。同時,高一抽考、高二學考成績也名列全縣前茅。學校辦學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新修了高三教學樓,教工宿舍樓,教室全面裝配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師人手一台手提電腦。三中以厚重的人文底藴,優美的自然環境,淳樸的校風,濃厚的學風,嚴謹的教風,成為華容教育獨特的風景。學生家長髮自內心地説:“孩子交給三中,我們就是放心。”

二、勤勉工作,做表率

劉四清同志在工作中實實在在地踐行着“勤懇做事”的信條,他始終懷有一種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真正做到了“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他任職校長近十年,愛人和小孩都在華容縣城工作和讀書,他堅持正點上下班,每週在學校至少住五個晚上。任職以來,他從沒離開教學一線,堅持在高三年級坐班。從未因私離開校園,從沒因私而少參加一次教研活動。他深入課堂聽課,深入師生了解情況,雙休日心繫學校安寧,寒暑假籌劃校園建設、教師培訓,即使假日也總是忙忙碌碌。作為校長,他一直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編寫了《教師如何進行學案式備課及撰寫教學後記》、《專任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十多篇理論文章,還親自撰寫《華容三中信息化建設推進工作實施方案》、《華容三中教學質量形成性獎勵方案》等,他親自指導並參與編寫校本教材《立志愛國,和

諧超越》,真正做到了“力為教育教學所使,情為師生員工所繫,愛為師生員工所施”。用他自己的一言一行化作了一種發號施令所無法比擬的力量,踐行着他“勤勉奉獻”的座佑銘,成功地擔當起學校教育、教學、教研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實踐者的職責。用教師的話説是:“劉校長用勤勉的作風和赤誠的精神帶動了學校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

三、廉潔自律,樹正氣

在現在社會公信力不高,人們對政府和領導充滿猜疑和不信任的環境下,劉四清同志卻贏得了三中教職員工的普遍信任和衷心擁護。每年度的行政班子民主測評,三中的滿意度非常高。因為劉四清同志深諳“手不長”是做人和工作的至理,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他始終從嚴要求自己,廉潔自律,從無以權謀私的行為。始終奉行“三不”原則,即不貪財、不送禮、不宴請。十餘年來,除了假期回家和妻女團聚,在學校裏的日子,他堅持一個人買菜做飯,無特殊原因不參加外面宴請,教師們經常在菜市場碰到他。新來的教師説:“聽聞劉校長親自買菜做飯,真是耳聞不如目見。”他公私分明,私人請客自掏腰包,不公款私用。用他自己的話説:“對不義之財,不需、不敢、不行。”不僅如此,他對上級單位發放的獎金都保持淡泊的態度,在同事中再分配。堅持福利待遇大眾化,不和教師爭高低。這一點在與他共事多年的教師中留下了可貴的口碑。與此同時,他還從制度上為自己設置“警戒線”,學校所有基建項目和物資採購,全部民主決策,從不一人説了算,他只參與事前的決策和指導,把握方向;遠離項目的運作和實施,擺脱是非;留心事後的反映,加強監督,不留漏洞。學校定期進行民主理財並及時公開。學校校

務、財務透明,無“密”可保,隨時隨地接受上級領導和教師羣眾的監督。20xx年,學校也因此被評為全縣“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劉四清同志還熱心公益,儘管他並不富裕,但是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八年前他就開始堅持每年出資4000元,資助兩個湘西的貧困學生讀書,現在他還資助兩名本校的學生。他説:“資助貧困學生讀書的行動我會一直堅持下去,而且還會把這種思想和理念傳給我的女兒。這是我人生的志願,也是我引以為豪的事情,我希望在我離世的時候,可以無愧地説,我是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四、以人為本,聚人心

劉四清同志不只用人格力量贏得了全體教職工的信賴,更用他那人本管理的思想,凝聚着全校的力量,激發着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他堅持民主管理,每週一次校委會、每兩週一次教職工大會,每學期一次民主理財,每年一次教職工代表大會雷打不動。還專門設立了校長信箱,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意見乃至批評。各項制度,各種基建項目都是在民主決策的基礎上實施的。他始終認定人是工作的關鍵因素,堅持以人為本,每學期與每位教職工至少談心一次,對教職工的思想狀況、工作想法和生活上的困難、問題,他了如指掌。他認為,只有讓教職工體會到自己“受到尊重、説話有用”才會產生責任感。每年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教師節,在學校財力許可的條件下,都要儘可能地安排一些福利,解決教職工的生活困難。劉四清同志對教職工的關愛不只表現在物質上,更表現在精神上,對退線教師,做好“尊重”文章。退線幹部周炎坤老師六十華誕,學校特意邀請湘鄂邊詩詞愛好者一百餘人,在校

舉辦了隆重的詩文吟誦會,並將與會者唱和的詩文編撰成書,命名為《燭影搖紅》,贈送給周老愛好詩詞的朋友。包曼容老師患食道癌在河南省林縣動手術,他和值班校長冒着嚴寒,乘車兩千多裏前往探望。包老師不幸逝世,他在第一時間趕到其家裏,和其他在校的老師一起為包老師安排後事。治喪期間,他和校長室的同志自始至終守在學校,為包老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親執花圈,送包老師上山。對青年教師,做好“培養”文章。把管理的鏡頭瞄準青年教師的閃光點,抓拍優點,及時肯定,聚焦亮點,大力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很重要的”。為培養青年教師,學校每年為每位青年教師訂閲二百多元錢的專業刊物,每年都組織他們外出學習交流,儘可能地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為教學能手。

五、創新思路,謀發展

人們常説:“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事實證明,校長科學的辦學理念,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所在,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華容三中“關注過程、重視形成”的目標管理,使教職工責任意識顯著增強;“過程重於實績,態度重於能力”的導向和制度,使教師養成了同心協力、勤勉工作的氛圍和習慣;“不求大求深,只求小而精”的集體備課和教研要求,為教師業務成長提供了平台;“人人都要上好一堂課,人人都能上一堂好課”的任課決策,將許多青年教師推上了畢業班的講台。

近兩年來,華容三中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一是華容三中六十週年校慶為時不遠,二是全縣迎來教育信息化推進建設的高潮。為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20xx年,華容三中正式啟動“校慶”工程。劉四清校

申事蹟材料篇5

我是一名工作了19年的農村國小教師,自1999年畢業於河北南戴河師範院校後就回到了我的家鄉從教,自此便立下了決心和誓言要把我的全部愛心和熱情投入到我所熱愛的國小教育,做一位名副其實的“園丁”,做一根燃燒自己照亮學生前途和命運的“紅燭”。正是畢業時的那股激情讓我在工作崗位上一直努力的工作,奉獻着我的熱情。現彙報如下:

一、立足本職,愛崗敬業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一直把“愛崗敬業,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一直從教語文、數學兩門課程,一干就是十八年,第十九年因為學校需要主持學校工作,沒有接班主任工作,十八年裏,通過不懈努力,教的班級每次都成績突出,每次在鎮統考中都能名列前茅,年年得到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好評。

二、自強不息,努力奮進

愛與責任是教師之本,沒有它,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正是因為對學生的.愛與責任,記得前幾年的一個冬天,我的嘴裏長了一個囊腫 ,非常的難受,想去醫院割開但怕影響我班的正常教學所以硬挺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到最後實在 受不了的難受了就去了醫院,到了醫院,三個醫生足足忙活了一個多小時,割開、剝出、再縫合,折騰完後我的嘴在麻藥的作用下感覺漲漲的,不知道疼也不知道癢了,可是麻藥勁兒一過就傻眼了,乾脆就別張嘴,一張嘴就疼的掉眼淚,連吃飯説話都不敢了。家人心疼,都勸我好好在家休息幾天再去上班。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不去上班,我們班裏的學生就會在別的老師的看管下上自習課,這樣不就白白的浪費很多寶貴的學習時間了嗎?在眾人的説服勸告下我硬是沒聽,夾着書本就來到了學校,來到了課堂。我用粉筆和孩子們交流。並給孩子們無聲的“講”課、慢慢我可以微微張開嘴説話了,可孩子們還是不願意讓我説話,因為他們發現我一張嘴,眼睛裏便是淚花。在我嘴疼的那段時間裏,是他們最聽話,最乖,最懂事的時候。

三、以校為家,勇挑重擔

我們學校是一個偏僻的農村國小,教師力量薄弱,幾年前我不僅是教學副主任,還是一個班級的班主任,還是學校的大隊輔導員,是學校的圖書管理員。可謂是身兼數職。時間有限,工作無限。怎麼辦?自習課幹工作,中午晚上別人休息的時候還在幹工作。記得有一年督導評估,我所管理的圖書室有好多的新書沒有分類,沒有蓋章,沒有一本本登記,也沒登記總賬,任務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我也知道同事們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所以我沒向任何人開口,放學回家把家裏打理一番,咬着饅頭零食帶着手電筒就去了學校,一干就幹到晚上十點鐘,大晚上的,自己在學校,自己再打着手電筒回家,心裏嚇得直突突,但我還是咬着牙堅持下來了,而且一干就幹十幾天,但是我從沒跟校長提到一個苦字,一個累字。因為我知道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我愛這份神聖的事業,我願意為它付出,心甘情願。

2017年十月,因為郭校長到了退休年齡,所以局領導讓我擔任學校的主任,並主持學校的全面工作,我知道這個擔子很重,郭校長在的時候還有我這個副主任在旁幫忙,可現在郭校長退了,學校又沒有別的主任,如果我上來那我可是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了,感覺難,但我還是迎難而上了,接了手後才知擔子的沉重,可是沒接手幾天,又一個難題擺在了我的面前,我懷孕了,這時候我想過放棄孩子,專心工作,可是家裏人不幹,他們盼這個孩子用莊稼人的話都眼藍了,我想放棄主持學校工作這個擔子,可是既然接手了就應該好好幹,證明一下自己的實力,所以我又不捨,正左右為難時,我們的中心校校長看出我的不對勁,找我談話,我只好實話實説,校長笑着説,這不矛盾啊,你兩個都要要啊,而且都要好好的啊。正是有了中心校韓校長的支持,我又有了動力,剛開始的早孕反應到後來的沉重身子,我沒有一天離開過工作崗位,學校的日常工作,再加上跑我們學校危樓項目改造工程的手續,事情之繁多可想而知,可我都沒有耽誤過,直到要去醫院剖腹產的當天,我還到學校主持了學校的慶六一活動,之後才去醫院。生完閨女後第三十三天,我便來到了學校上班,因為我知道,學校太需要我了。

四、關愛學生、師愛如山

每個老師都知道班裏如果有了後進生,那麼這個班的成績就不會好到哪裏去,站在職業道德的高度,熱情地而不是冷漠地對待他們,將愛的種子播進他們的心田,使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教育是熱情的,對他們的批評是真摯的,對他們的幫助是善意的,對他們的希望是急切的。這樣他們便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就拿我們班的一名同學來説吧,他叫劉舒建,是一個小男孩,他長的胖嘟嘟的,非常可愛,但他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名後進生了。只要談到學習,無論是語文、數學、英語他好像都不是很能跟得上趟兒,我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啊,看着別的學生都能很快很順利的把我講授的知識灌輸到大腦裏邊去而他就是不開竅,我知道我的特殊教育又要開始了。我教育後進生是從我愛人的工作中收到的啟發,愛人是醫生,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先查病因再對症下藥。我覺得我的教育工作也應該是這種模式。我先從劉舒建的“病因”下手。他是三代單傳的獨生子,爸爸媽媽都是打工的,而且在他四年級的時候離異了,媽媽遠嫁,爸爸每天披星戴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奶奶家也因為孩子的這種情況而對這個孫子疼愛有加。在眾星捧月式的生活方式中養成了他任何事情都有依賴心理,不肯自己動腦動手去嘗試,再有可能是小腦袋瓜也確實是有點比別人差,再有就是他上課聽講的不太認真。針對他的三個病因,我制定了一副小藥方。其中有三種我自認為比較有效的“藥”。一是找家長談話,讓他們認識到嬌生慣養的害處,二是上課講相同的,下課或者放學的時候再多給他開個小灶,補補欠缺的。三是儘量在課堂上再把自己的課上得更生動些,更吸引人些,再多叫他回答幾次問題。我覺得這三計良方一定治好郭旭濤的三種病症。

説幹就幹,依據自己的“藥方”我便對症下藥,先進行家訪,在和家長的交談中,家長明白了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實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的行為之後悔恨不已,當時就信誓旦旦的表下決心一定要改正他們溺愛孩子的毛病,在家多督促孩子學習,鍛鍊他的自理能力。然後我又把他應該是坐在最後一位上的大塊頭調到了我的眼皮底下,這樣我會時刻關注到他,關注他的一舉一動,一個動作一個表情我會看出他對我這節課的認真程度和理解度。如果他走神我會及時把他“拉”回來,如果他沒聽明白我會及時再補充一遍,再提問他幾個相關的問題。直到他聽明白了為止。如果課上實在是沒有充足的時間的話我就會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給他開小灶。

在我的藥方的指引下,在我和家長的精心調理下,他的數學和語文成績真的有了明顯的進步。看着他可喜的進步我和他的家長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覺得這比我愛人治好一個病人的感冒發燒更有成就感。

五、平凡崗位,碩果累累

我工作了十九年,有五年得到縣級嘉獎,兩次立縣級三等功,一次被評為“縣級優秀班主任”;一次被評為“縣級圖書館先進工作者”,2012被評為“教學標兵”,2012年開始連續兩屆的昌黎縣骨幹教師,兩屆秦皇島市級骨幹教師。2013年縣級“師德標兵(優秀教師)”,講過不少的示範課、優質課、公開課,有縣級證書更有市級證書,課件評比證書,論文發表證書獎章等有滿滿一抽屜, 我還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活動,自己已經有3個課題結題,還幫助了幾個新老師進行課題立項活動,共參與10個課題立項。

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 這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所在。我們教師要像燃燒的紅燭一樣,要像吐絲的春蠶一樣,獻出自己的無限激情和熱情,心中永遠存着自己和學生的愛與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申事蹟材料篇6

説起蔡雲德,道東社區泰園巷的居民都知道,這是一個孝敬婆婆的好媳婦。

蔡雲德今年69歲了,自1963年結婚以來,蔡雲德一直和婆婆吳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經98歲了,身體經常生病,當婆婆病了時,蔡雲德一刻不離地在婆婆身邊伺候;婆婆鬧情緒,不管是誰的錯,蔡雲德總是耐着性子,變着花樣逗婆婆開心。

每天早晨,蔡雲德總是先給婆婆做好婆婆喜歡吃的早點,等婆婆吃好了再給丈夫和孩子們做早飯。逢年過節對蔡雲德來説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親人都會到家裏來過節,房子頓時顯得異常擁擠,蔡雲德總是屋裏屋外、任勞任怨地忙活,沒有絲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話説:“人多人氣旺,這是咱家的福氣!”

婆婆身體好的時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説:我有一個好“女兒”,這是我的福氣。

多年來,婆婆由於年齡原因,行動不便,需要人一刻不離的進行照顧。蔡雲德退休了,更加用愛心、耐心、細心的照顧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逢年過節聚在一起時,老人總在誇着蔡雲德。在蔡雲德的精心照顧下,現在老人身體還算可以,能夠拄着枴棍行走,蔡雲德無怨無悔的細心照顧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嘮家常,陪着老人看電視。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時候,蔡雲德照顧得更是無微不至,老人見人總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我家有這麼好的一個兒媳婦。”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青海玉樹地震捐款活動中,這位九十六歲高齡的老人通過看電視,要兒媳蔡雲德到社區來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災區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老人的愛心感動着社區的每一個人。

四十多年來,蔡雲德始終如一的悉心照顧着年邁的婆婆,以實際行動感動着家人,感動着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大家從心裏對她表示由衷的稱讚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體現了當代女性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她的事蹟,也影響着道東社區的廣大居民,大家以她為榜樣,在社區形成了尊老愛老、構建和諧家庭的好風氣。道東社區居委會組織廣大居民學習了蔡雲德同志先進事蹟,並號召廣大居民向她學習,樹立榜樣。通過活動開展,在社區掀起了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揚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某某某,,鎮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在特殊家庭狀況下,用一雙辛勤的手和她那顆善良的心,支撐了一個常人難以維持的家庭,贍養了本不該由她贍養的一個個老人,受到了民眾的好評。

現年48歲的,小巧玲瓏,性格剛強,心直口快。自進了婆家門就與婆婆一起承擔起這個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務。她家當時的家庭狀況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牀不起;一個70多

歲的遠房奶奶,行走不便;一個雙目失明的遠房的光棍大伯哥;還有一個70多歲的姑母,自姑夫死後也一直在這個家中。這些老人,由於年老多病,性格怪異,她對每個老人都象照應自己的老人一樣。平時除了忙地裏的活,幾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個老人身體不好,哪個老人心裏不痛快,她都細心的去照顧,還時常將瞎子大伯領出來曬曬太陽,為奶奶和姑母洗臉、梳頭更是常事,這樣一個複雜的家庭,硬是讓她安排的井井有條。老人們整天讚不絕口,逢人便誇:我們娶了個好媳婦。特別是幾個老人重病時,她更是日夜守護、照顧地無微不至,直至老人臨終。大伯哥重病時,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紙墊網手一把把的從被裏向外抓,大伯哥實在覺得難為情,就用手勢阻止,但她卻説:“這怕什麼,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講究這麼多,你沒有更近的親人,我就算你的親人了,這事我不幹叫誰去幹”,大伯哥有感動的哭了,在場的人也都哭了。諸如此類,太多太多……平常家務不平常,結婚至今30年,照應老人30載,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個個老人,換來了一聲聲讚揚。

現在的,仍然照應着80多歲的姑姑和時常回家近80歲的三叔三嬸(台胞),她的臉上還是那樣時常帶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務。常言道:久病牀前無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長歲月中,硬是無怨無悔地實踐着她的賢孝美德,成為一方楷模。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在武山縣樺林鄉孫堡村,有一位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十年如一日照顧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無怨無悔,家庭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她叫高富珍,今年32歲,一名普通的孫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勞雙手描繪了一幅孝老愛親的動人畫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顧老人多年,毫無怨言,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的所有重擔,總是自覺自願,無怨無悔。現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於長期的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裏,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乾乾淨淨,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讚,連老人也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時就會陪在老人身邊,和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脱孤單和寂寞。

她對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儘管她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對老人的關心照料從不掉以輕心,除了做好適合老人的可口飯菜和滋補食品外,還經常為婆婆梳洗。每當外出前她都會再三叮囑家人好好照顧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兒女們一道送婆婆上醫院就診,每次送婆婆上醫院,不知道情況的人還以為婆婆是她的母親。

關愛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兩個兒子年紀尚小,但她自小就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辛勤勞動的精神。她一個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和辛苦勞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還要時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兩個小孩,沒有一刻能夠閒着。為了給兩個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家庭環境,培養孩子好性格好習慣,讓孩子感受到愛,身心健康地成長,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從來不爭嘴吵架,每次帶給孩子的都是笑逐顏開,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讓全家人統一教育思想,不嬌縱、溺愛孩子,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他學做人,要創造一個温馨、和諧、寧靜的家庭育人環境,讓孩子能健康地成長。為了讓孩子從小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高富珍夫妻倆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感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給機會讓他孝敬長輩;發現他對人有不敬的行為及時教育、引導,使他學會辨明是非,改正缺點。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高富珍總會認真教孩子掃地、擦傢俱等家務事,儘量給機會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儘管高富珍夫婦生活並不是非常富裕,但他們夫妻相互關愛、相互支持,一起承載起生活的重壓。他們一直以來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她就對丈夫説,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

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婆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誤會。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愛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養演繹着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

家庭和諧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處,處處洋溢出幸福和美滿。高富珍是一位勇擔家庭責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諧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關係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家庭。

作為兒媳,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仍然堅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兒媳;作為妻子,他關愛丈夫,與丈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目前,她以身作則,注重對孩子的教育。

羣眾頌揚

作為媳婦,她克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伴老人談心,做他們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一力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係中,她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對兄妹的子女,她們均視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愛幼,她始終銘記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關心老人,關心弱勢羣體,積極幫助困難户、貧困户和殘疾人。她不僅孝敬家中的老人,對鄉親更是和藹可親,關懷備至,她能夠善待鄉鄰,幫助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r3kk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