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精彩多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精彩多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精彩多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一

很久之前就知道《包法利夫人》的內容梗概。今天夏天終於有機會讀它。

夏爾其實並沒有真才實學,他莫名其妙地通過了醫學考試,成了一名醫生。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個中年寡婦,妻子死後,他又娶了鄰村的一個農民的女兒愛瑪。他開始行醫就名聲大振,在治好了愛瑪的父親的病後,愛瑪稀里煳塗地嫁給了他,成了包法利夫人。婚後愛瑪生活孤寂,她開始思考愛情和男人。她認為自己的丈夫應該有異於其他一切男人,他應該是漂亮的、有靈性的、出類拔萃的、迷人的。然而,她的丈夫卻粗俗不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應邀參加一個舞會,她見到了一些上流社會的男人和女人。她和男人跳舞,玩得很開心。回到家後,她還想念着她的舞會。包法利見他整天鬱鬱不樂,便決定搬家。

他們從道特到了永鎮。她懷孕了。到了永鎮,她遇到了青年男子雷宏,他是個文書。她和他談戀愛。女兒出生後,交由木匠的妻子餵養。她有更多的時間和雷宏談情説愛。不久雷宏離開了永鎮,她要跳樓,被夏爾發現並阻止了。很快她又遇到了羅道夫,羅道夫叁十出頭,有和女人交往的豐富經驗。他們相愛了,偷偷交往了叁年。最後愛瑪要和他私奔,他逃跑了。愛瑪失戀了,她病得要死。夏爾細心照顧她,她慢慢恢復健康。在魯昂看戲時,她又遇到雷宏。雷宏這次一定要得到她,他們在一起了。她愛得太瘋狂,不停地給情人送禮物。以至最後負債累累,法院要扣押她的不動產。她的情人幫不了她,她服毒自殺了。在她死後不久,夏爾發現了她兩個情人寫給她的情書。他説這是命。再後來他也死了。他們的女兒被送給一位姨媽撫養,姨媽生活窮苦,把她送去做工。

整個小説寫得就是一個女子企盼更絢麗的人生,在幻想與現實之間掙扎。我理解她。她的悲慘結局,不能怪她喜歡幻想。她一開始就錯了。她年輕還讀過書,不應該按着父親的意思嫁給沒有才學而又粗俗的夏爾。她並不瞭解他,只知道他有名氣。婚後才感覺和他生活並不幸福。她內心孤獨,渴望有激情的生活。當她遇到比夏爾好得多的男人,她就開始外遇。夏爾粗心大意,什幺都發現不了。為了向情人表達愛意,她大肆揮霍錢財,欠了很多賬。於是就有了最後的悲慘結局。

歸根結底,她失敗的塬因有兩點。第一,她不該嫁給夏爾。第二,她不應該給情人送禮物。約會中應該男人付賬,女人不應該為錢煩惱。外遇沒有什幺,她那幺漂亮、又聰明,怎幺甘心呆在家裏無所事事?只不過什幺都得有個度。

包法利夫人小説讀後感 篇二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存的悲劇。小説中的女主人公愛瑪·包法利是一名小資產階級的婦女。結婚後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醫生的庸碌無能,渴望温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侶,追求浪漫和優雅的貴族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而不惜幾次三番地與人通姦,甘願墮落為他人情婦,痴心愛情,而無暇後顧。最終變得精神分裂,負債累累,服毒自殺的下場。而男主人公查理是個遲鈍迂腐,懦弱無能,卻十分老實,勤快的人。出生在一個破敗潦倒的家庭,很遲才上學,被同學們譏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奮,每課必上,筆記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墊底。最後考入了醫學院,成為了一名醫生。

在第一部中,查理的父母為查理找到了一名年老且醜陋,但繼承丈夫大筆遺產的遺孀做老婆。夫人對查理管教很嚴,偷拆信件,對病人診費斤斤計較,買昂貴衣服,讓查理順着他,説愛她。不久查理就遇到了請他治腿的富農盧歐老爹的女兒愛瑪,一個可愛又迷人的姑娘。查理以治療為藉口,和愛瑪相見。夫人得知後,醋勁大發。然而過後不久婆婆發現大筆遺產是假的,和媳婦大吵大鬧,最後第一任包法利夫人精神失常,吐血而亡。盧歐老爹聞訊,安慰查理,並讓他娶愛瑪為妻。於是不久,愛瑪成為了第二任包法利夫人。少女時期的愛瑪對愛情十分渴望,婚後的查理夫婦也倍感甜蜜。但是愛瑪總覺得查理不解風情。直到一位被查理治好的子爵邀請他們去舞會,愛瑪被子爵的風度深深吸引了,經過一夜紙醉金迷的貴族生活,愛瑪就再也忘不掉那種感覺了。

第二部裏,愛瑪因為過度的幻想而深陷痛苦之中。查理以為愛瑪水土不服而得病,就舉家搬遷到永鎮寺。在這裏他們認識了藥劑師郝麥先生和文書賴昂先生。愛瑪為賴昂的博學素養和紳士風度所折服,愛上了她。但賴昂要去巴黎念法律,很快就和愛瑪分別了。愛瑪又陷入無聊的生活和幻想之中。有一天,一個名為羅道耳弗·布朗的於歇特的地主來找查理替其僕人放血,在此認識了包法利夫人,並想要得到和玩弄她。羅道耳弗是一個情場老手,性格豪放粗野,內心粗俗,卻有着敏捷而清晰的頭腦。他毫不費力就讓愛瑪當了他的情婦並痴迷於他。一方面,愛瑪為這種通姦的樂趣感到興奮。另一方面,她又嫉妒痛恨查理的懦弱無知。她想要和羅道耳弗遠走高飛。但那並不是如他所想,他很快一書拋棄了愛瑪,愛瑪進入精神分裂狀態,之後又極度懺悔,希望贖清自己的罪孽。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賴昂學成歸來,在魯昂的事務所實習。查理夫婦去看戲時碰到了他,愛瑪又陷入新的感情漩渦……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三

“他將佔有她豐富的情感,智慧和想象力,但卻不知道如何迴應,他會白白浪費她。”

艾瑪生性活潑,患有浪漫幻想的不治之症。渴望在現實中去品嚐書中狂熱,忘我,失去理智的愛情。生活空虛無聊,她追求刺激,渴望男性帶她體會豐富的感情。一成不變的生活對她而言沒有任何樂趣。

而夏爾生性木訥善良,沒有生活情趣,沒有志氣。從一開始上學的描寫便能看出他是個不起眼的,受人嘲笑的受氣包形象。靠母親的監督才勉強成為醫生,能擁有艾瑪這種美麗優雅的妻子,對他來説是已經是人生巔峯了。他對艾瑪滿意但未認清自己在艾瑪心中的位置。婚後他自覺幸福,心裏滿足,對妻子有求必應。然而艾瑪結婚沒幾天內心想的便是“我不愛他”,一潭死水的生活讓她厭煩。

這樣的結合,必定悲劇。

夏爾沉溺在巨大的幸福當中,對一切渾然不知。他認為她很幸福,豈知她不幸福,妻子的異常也只當是生病了。她心裏恨他的愚鈍,甚至也埋怨這種過於平靜的幸福。

夏爾沒做錯什麼,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

艾瑪將生活不幸福的根源怪罪於夏爾,最終經受不住誘惑,被慾望控制,最終毀了自己也毀了兩個家庭。

包法利夫人小説讀後感 篇四

包法利夫人——愛瑪原是一個農家的女兒,父母卻讓她接受大家閨秀的教育,希看有一天她能走進資產階級貴族的生活圈子。即使她有美麗的外貌,佼好的素質修養,但在那個身份等級嚴明,人們極重視家庭背景的年代,他們的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正是愛瑪所接受的這種教育,感受到的貴族生活的奢侈糜華與她現實生活矛盾,而造就了她一生的痛苦。

對愛她的,把她當作高高在尚的女神的丈夫,她有內疚與自責。曾經試圖努力成為一個賢妻良母,但是她的自責與內疚只是小河的涓涓細流,而物慾與樂是大海的波濤洶湧。波濤洶湧的猛烈撞擊總是使她不顧一切往追求,連最後殘留的一點婦道都丟棄了。

她本來可以有一個平凡幸福的家庭,一個愛她的丈夫,只由於她不切實際的浪漫追求而把一切毀滅掉了。在她臨死的時候,她有留戀她的丈夫和女兒,但她更期待快點離開喧囂的人世,往天國。也許只有那一刻她做到了無牽無掛,只希看早點結束她痛苦的生命。

愛瑪的悲慘命運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衝突的結果,自她進修道院的那天起,她就無法擺脱這個悲慘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五

在法國浪漫的田園中,本是夫妻相互嬉戲相互放鬆的好去處,但就是在這麼浪漫的一個地方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永不能遺忘的悲慘故事。這就是《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的這部小説讓人再一次意識到人性的冷淡和殘漠,在故事中,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愛瑪對於愛情的幻想和貪慕虛榮的現實,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中她慢慢走向了出軌,最後又在追求理想的愛情中走向了最終的毀滅。

雖然會有很多人覺得,愛瑪的結局是她自己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毀滅的,她幸福可以依靠的家也是讓她自己毀掉的,所以愛瑪看似可憐但是她並不值得我們去可憐去為她傷心。

但是在我看來,愛瑪的結局,也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自己的不珍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結果在她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在那個虛無縹緲,任何時候都需要金錢和權力去支撐的時代,任何一個人可能都有過要通過任何方式去獲得金錢獲得權利來滿足自己那貪慕虛榮的心。

但是在故事的後半段,在愛瑪死後,我看到包法利先生為了他死去的愛妻的一些遺物而與自己的母親發生了決裂後,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包法利在愛瑪葬禮上的唯一一次浪漫後再一次用他的真情打動了我。雖然包法利他不懂浪漫、膽怯、木納,沒有一點情趣,也不能給愛瑪帶來她想要的高端的上層生活,但是他對愛瑪的真心卻是別人所不能相比的,別人對於愛瑪只是出於一種玩弄、遊戲的心態,而包法利對於愛瑪是真的喜歡,也許愛瑪是被愛慕虛榮給迷了眼所以才自覺屏蔽掉了對她真心真意的包法利。

而很多人都在看完這本書後,對於出賣愛情、背叛婚姻的愛瑪,大家大多數都選擇一種批判、説教的態度來對待愛瑪的愛情觀,但是大家從來就沒想過,也許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批判去説教,而是借用這個例子來正確自己對待愛情對待事情的態度。

我們要切記,不要讓虛無縹緲和虛幻迷掉了自己的真心。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六

在一個不顯眼的日子,當我無意間翻到《包法利夫人》這個書名時,不禁怦然心動,似乎,心中某條隱祕的河流被牽引而出。這是講述了一個平庸的人的一段平淡無奇的生活,但卻可以把這段生活寫成一兩個人作為主角的浪漫主義故事,化腐朽為神奇。

包法利夫人艾瑪,在我看來,她只是一個為追求愛情的女人,我們正在上自習,忽然校長進來了,後面跟着一個沒有穿學生裝的新學生,還有一個小校工,卻端着一張大書桌。正在打瞌睡的學生也醒過來了,個個站了起來,彷彿功課受到打擾似的。書中的開頭這樣寫到。這是一種多麼另人難以忘懷的節奏。我想想,我還能説什麼呢,後來我想起自卡夫卡以降的小説家都奉福樓拜為祖師。這麼説來,他就是現代主義小説的源頭的源頭。當然,這對於福樓拜並不重要,對包法利夫人不重要,對《包法利夫人》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改變了自巴爾扎克以來現實主義就是一切的小説的寫法。為小説提供了另一種實際上的可能。小説技巧的革新為小説的重生準備了必要的條件。存在這個詞在程度上已經不是現實所能替代。一個好看的故事僅僅是小説的一件華麗的外衣。因此我在讀到《包法利夫人》的時候,那是在一個天氣陰沉的下午,五月,屋外的世界綠意洶湧。我想起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歡喜雀躍不知所謂的情形。其中除對女主人公悲慘命運的悲歎,想必也包含着一種對奇異的語言之美的歡躍。

我現在似乎可以這樣説:《包法利夫人》在小説的原本意義上,開拓了小説語言所能帶來的更大的閲讀空間和審美愉悦。它藉助提煉語義、複述的手段讓意義--小説本身的存在,始終保持充盈、在場,它以喪失小説本體為代價而獲得語義和快感。這似乎讓我在更大程度上獲得了對小説閲讀體驗和寫作的可能。因此,我想,如果第一次的閲讀愉悦是一場經歷。那現在,很明顯的,是一場冒險。

對於艾瑪,我並不認為她是哪裏做得不好,或者對不起夏爾。她也只是為了追求自己所謂的愛情。她有思想有慾望但似乎卻得不到上帝的眷顧,其實她也是屬於一個悲慘的可憐人物了。這也讓人側面看到了人情的冷漠和束縛,和當時的世界觀、某些人的人生觀。

或許我們很幸運,由於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我們沒能象愛瑪那樣不幸地可以去隨意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否則或許我們中許多人也。同樣會經歷、相類似的遭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七

一個是伸張正義的瘋癲騎士,一個是耽於幻想的失足女子。在愛瑪身上,我看到了堂吉訶德的影子。雖然二者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前者更加徹底,後者多半是滿足虛榮心而已,藉此向庸常的生活挑釁,向所謂的命運不公平性報仇。關於對愛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想任何人都超越不了一個人,那就是作者福樓拜。他筆下的愛瑪“天性多感,遠在藝術愛好紙上,她尋找的是情緒,並非風景”,因此她並不滿足於生活的平靜,她的幻想永遠是不切實際的浪漫,或者更確切地説,以她所處的現【本站】實看來,她幻想的生活是屬於別人的,而不是她自己的。尤其是渥畢薩爾之行是她差不多陷入白日夢的神經質狀態,她能在“想象之中,跟着他們上坡下嶺,穿越村莊”,甚至“買了一張巴黎地圖,用手指指點點,遊覽紙上的京城”。而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愛瑪一直期待意外的發生和賴昂出走後她的狀態幾處,讀起來讓我感覺像是錢鍾書先生的筆風。總之,愛瑪的形象在我理解的範圍內,是沒有超越作者所描述的。她的悲劇正如作者書中所透露的,是社會,是個人(除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之外,她自己還深深地受着“夫貴妻榮”的思想的鉗制),悲觀一點説,是命運造成的。

同樣,包法利夫人不僅僅只是愛瑪一個人,正如查理的母親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包法利夫人。她遭受着丈夫、兒子的雙重背叛(兒子的背叛表現為愛妻子勝過愛母親)。杜比克寡婦也是一位遭受背叛的人,查理對她無愛,這一切都是現實造成的。可憐的朱斯丹,只是愛瑪命運中另一悲劇人物。

查理在書中,可以看作是另一個愛瑪,他同樣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以為愛瑪快樂,他製造着“自己能使愛瑪幸福的假象“,如讓她與羅道耳弗騎馬郊遊、驚喜地安排她去魯昂彈琴(實則是去和賴昂談情)等。他一心為愛瑪的幸福奔波,卻從未發現他們的世界幾乎沒有交集。書中有一處描寫同牀異夢的章節,讀起來讓人心酸,感慨查理這般深沉的愛給錯了對象。讀者們會多少人為結局處的他太過懦弱,不僅原諒情敵,還把一切歸咎於命運,不過在我看來,這是最自然的解釋,那時的他已經不能為力了,命運是最大的敵人。愛瑪死後,查理唯一的浪漫就是給愛瑪設計了一個符合愛瑪憧憬的棺木,讀到此,不禁想着,可能他一直在努力地消除兩者間的隔膜,只是沒有成效。

最後,小説結局了,但故事似乎還沒結束,壞人(書中相對於偏向“惡勢力”一方的人物,如勒樂、郝麥)“勝利”了,而白爾特延續着愛瑪和查理的悲劇,未來不見光明。一切照舊繼續演繹着人生的不公平命運,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依然在繼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八

最近很少給五星好評,不是書不夠好,是我不喜歡給,是我不好。

這本書是我“那棵樹”上的一本,曾經聽人説過,説包法利夫人很作,於是帶着好奇帶着一探究竟的意願開始閲讀,閲讀的過程斷斷續續,沒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或許是我自己的緣故吧,總之不是太對我的胃口。我比較喜歡看《廊橋遺夢》…

愛瑪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呢?她很漂亮,也很單純,甚至有點笨。她一生都生活在她的想象世界裏,她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又是那麼的不一樣,她渴望愛情,但是老實巴交的丈夫包法利先生給予不了,她渴望激情,但是木訥的包法利先生不懂,愛瑪沒有遇到可以和她精神世界溝通的人,她遇上的兩個情人都是渴望她的肉體,都是不願意負責任的男人,在這兩位情人後面還有一個吸血鬼樂樂先生不斷的敲骨吸髓,或許有人會説愛瑪死有餘辜不值得可憐,但是我還是想説一句,她其實蠻值得同情的,她遇人不淑,她缺乏獨立的自我成長,她的一切依附於男人,這是最不該的。

其實最值得同情的還是那可憐的孩子,媽媽死了,爸爸也死了,更老的一輩也無法依靠,唉…命運啊,你能埋怨誰呢?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九

我對愛瑪這個人物的想法其實蠻矛盾的。一方面來説,像大部分讀者一眼都能看出來的那樣,愛瑪是一個自私虛榮不知滿足不懂得珍惜眼前幸福生生把自己作死了的女人。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説,她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惜的是,她從來沒有認清楚過她想要的事物並非現實能帶給她的。

愛瑪眼中的幸福被她成長的軌跡所影響。在修道院裏愛瑪讀到的是小説裏的完美愛情夢中情人;後來從別人口中聽到的是詩與遠方。她錯將這些讀到聽到的內容當成了她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拒絕接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因而不遺餘力的去追尋心目中的刺激和完美的愛情。這種追尋目標的力量如果放在工作學習領域,此人必將成功。只可惜對於愛瑪來説,她的錯誤在於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世上最好的完美其實是不完美的。

愛瑪在她最需要愛情的時候遇到夏爾。他們一拍即合,都認為對方是最完美的愛情的模樣。對於夏爾來説,確實如此。他一生都在被支配着,從職業選擇到第一段婚姻,他從來沒有真正熱愛過。選擇了愛瑪是他自己自主的選擇,他也真真切切的愛她、愛這段婚姻。他看上了愛瑪的禮節熱情和魅力,想要的就是一段平靜安穩的生活,所以夏爾在生活中看到愛瑪操持家務,是越來越慢阻的。有評論説福樓拜真殘忍,給了夏爾這麼一個人生。我在讀書的時候也是真心為夏爾感到悲哀。認認真真的付出,認認真真的愛,可能不善表達,但是他的平淡卻被當做愛瑪對生活不滿的又一重抱怨。

好了説回愛瑪。這段愛情對夏爾來説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對愛瑪來説,在那個急需脱離修道院的時間和心境下,夏爾出現在了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讓愛瑪錯認為他就是正確的人。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一,不要在情緒上頭時做人生決定;二,在人生不順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希望都押在愛情上。因為愛而愛,而不是因為需要愛而愛。

旁人對於愛瑪的評價總是趨向負面的,愛瑪自己也是痛苦的。她的生命説白了就是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對現下生活的不滿–發現新事物–專注於新事物中的閃光點和自己的需求–追求新事物–疲於新事物。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像是個三歲孩子在玩玩具時候的行為。確實,愛瑪的行為總是讓我想起來小孩子。如果放在孩子身上,沒有人會怪罪她的行為,反而會鼓勵她去探索新事物。但是成人不一樣;如果我們都可以在不忍無理的老闆無趣的愛人生活的重壓的時候隨時想走就走,那也真是好了。但是成年人需要承擔責任,需要面對現實,需要認清可能與不可能,需要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事物。

除了愛情,故事裏還有關於商人樂樂與愛瑪的支線。相比於羅多爾夫和列翁對於愛瑪的愛情刺激,商人更像是慢性毒藥。從開始的免費和熱情引她上鈎,到誘使她變賣家產。從側面也反映了愛瑪對於誘惑的抵抗力幾乎沒有。

最後,在大好的年華里,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他們的精彩,認認真真的活一番。像以前教小孩子面對不滿意的玩具時候説的那句話:you get what you get, and you make the best of it.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600字 篇十

在看完這篇小説後,我並不討厭愛瑪那樣的不安於室,甚至對她悲慘的一生給予深切的同情。作者在寫這樣一個主人公時也有此用意,但作者將她的不安,她內心的躁動及她一生的命運融入法國當時的大背景下,認為一切結果都是環境因素造就的。我不這樣認為。除了社會因素的影響,我覺得一切應該都是愛瑪自己的選擇。她從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本身就擁有追求上流社會的條件,也就是説,她的婚姻給她了致命的一擊,破壞了她所有的憧憬和嚮往。試問,世間哪個女子不希望擁有浪漫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愛瑪就是這樣一個對未來有着美好希望的單純的女子,她的背叛,只是因為家裏沒有讓她幸福的的理由,丈夫的平庸,木訥,讓這可充滿熱情的心不得不在外尋找情感的慰藉。受到愛情滋潤的愛瑪

變得更加嬌豔,魅力四射。可見愛情對於男人來説不足輕重,而對於女人來説卻是她們的全部。

理想和現實的距離有多遠,只有事實知道。或許很近,或許很遠,不僅在於這個社會發展怎樣,也在於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在現實生活中,耽於幻想是最不切實際的,不要想象未來會是怎樣,因為事實的發展不是因你的意志而轉移。人生是有太多的無奈,不知道要怎樣把握,命運的舵該往哪邊,只有心知道。不要幻想自己的幸福會是怎樣,那樣純粹是在浪費是時間,用現在有限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不要為以後會怎樣,該來的終究會來,屬於你的,誰也搶不走,但是,要想有好的收穫,就不要只是或在想像的世界裏,而是從理想的幻影中走出來,好好努力的播種,用自己的雙手見證未來的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1myw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