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精品多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精品多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精品多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1400字 篇一

記得在中南讀書時,導師給我們列的書單中,第一本書就是《如何閲讀一本書》,當時在圖書館粗略的翻讀了一下,覺得太理論化,也就沒太用心去讀。今天,在孩子學校的推薦下,專門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只有借的書看起來才有動力,因為有歸還日期,要是自己買的,就會變懶)。

打開目錄,一覽下來,發現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教導我們如何去閲讀一本書,不過別小看這本300餘頁的圖書,並不容易閲讀,尤其是第一次閲讀本書,大部分人會感覺非常吃力。建議反覆閲讀這本書的目錄,有耐心的思考幾遍,理解目錄的結構關係和大體含義後開始閲讀。

我閲讀本書目前的收穫是瞭解了閲讀的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主題閲讀。前三種閲讀方法是針對圖書類型,主題閲讀是針對閲讀目的。其中分析閲讀作為一項最為核心的能力,需要重點掌握。而主題閲讀則是閲讀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題閲讀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個特定主題。

其實,《如何閲讀一本書》的主旨就是要告訴讀者:讀書要主動。主動閲讀--這是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觀點。書中説:任何學習都不應該沒有活力,就像任何閲讀都不應該死氣沉沉。閲讀時越是帶着自己應有的積極、主動態度,以及儘量讓自己閲讀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夠更有所得,閲讀的效果才會更顯著。道理的確如此,要培養孩子積極主動閲讀的態度與習慣,家長們必須做好持之以恆的準備。

“增長理解力”是我們閲讀的最終目的,書中説“知識(Knowledge)不等同於理解(Understanding)”.但我覺得,理解力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的,沒有知識信息的積累,何來的理解力?所以,主動閲讀加經常閲讀,才能幫助我們“從粗淺的瞭解推進到更深入的體會,此時就像自我的破繭而出。”

“有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書要咀嚼與消化。” 在選擇閲讀內容時,要養成閲讀目錄的習慣。不要被書中文法或文章結構阻礙,不必要每詞每句都讀得透徹,重要的是在最少時間內掌握書的重點、主題框架等,再以此來判斷一本書是否是自己想要閲讀的書籍。

挑書的步驟:

1、閲讀書名、副標題、序,總結主題並歸類。

2、細讀目錄頁,概括性地理解書中內容的基本架構。

3、檢閲索引,可以評估書中的主要涉及點,再細讀重要詞目的內容獲取第一感受。

4、挑幾個跟主題相關的連續段落讀下去。

一本書讀完之後,我們應該提出的4個問題:

1、該書整體上談些什麼?

2、書中具體講了什麼,怎樣講的?

3、書中的內容有道理嗎?是部分有理還是全部有理有據?

4、書中內容跟我有什麼關係?

最後,我覺得這本書的翻譯質量特別差,很多地方發生詞義不當、很多句子用詞、語序怪異,不符合中文習慣。如經常出現的“資訊”一詞,其實翻譯成“信息”多好;第八章的“單字”最好改譯成“詞語”; 第九章的“主旨”最好改譯成“句意”,在中文中,主旨通常是對一篇文章而言的,不能用於單句。第十章的“修辭”最好改譯成“勸説技巧”,因為修辭是一種表現手法,指“比喻、擬人……”這些東西,用在那裏我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究竟怎麼理解,等等。

當然,總的來説,這是一本很好的應用指導類書籍。也許第一次會感到晦澀,而在你第二次閲讀這本書時,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好的閲讀即主動的閲讀不只是對閲讀本身有用,也不只對工作或事業有幫助,它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 篇二

借本次街道年輕幹部培養,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閲讀、沉下心來感悟。在《如何閲讀一本書》中,明確地提到了閲讀的重要性,並且指導我們如何正確讀書。閲讀是一個人基礎的能力與素養。從前讀書時,往往會發現自己並不太能從書中獲得太多,往往讀完一遍后里面的內容也忘了大半。而這本書中的閲讀方法卻讓我感觸良多,對閲讀這件事也有了新的看法——用心思考的閲讀才是最有趣的。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閲讀的目的大致 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為了獲得資訊進行的閲讀,二是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閲讀。前者是為了獲得資訊,實際上並不能真正地理解;而後者才是真正能提升能力的東西。如果純粹是讀了一本書,沒有進行思考,與作者形成共鳴,那麼談何收穫。《如何閲讀一本書》中提出的四種閲讀方法,讓我受益頗深。即基礎閲讀,能夠基本認識每句話的字義;檢視閲讀,大致上瞭解一本書在説什麼;分析閲讀,通過分析書本,從而與作者形成共鳴;主題閲讀,整理出同一個主題,在這個主題下比較分析不同的書的異同點,從而進行閲讀。通過作者這套讀書方法,讓我更為直觀地明白了怎麼閲讀、怎麼共鳴,使得閲讀真正成為一種更為高效的學習方式。

我想説,讀書從來都不應該是一時興起的心血來潮,而應該是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的夢想從學習出發,從閲讀起步!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 篇三

不得不承認,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迫於工作要求,但郝明義的譯序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讀書,它不就是拿一本書,然後翻開扉頁,或精讀或略讀,把書中所寫都看完而已嗎?難道讀書還有什麼特別的規則?我雖不愛讀書,但是至少也看過幾本。簡單來説就是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並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閲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性,這本書關於閲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電子產業,將閲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於閲讀紙質書籍,對於電子書、網絡資訊的閲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儘管很多時候我們閲讀也許是為了放鬆或打發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去閲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閲讀。

記得有人説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閲讀一本好書,對於作者,對於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麼的不認真。體會領導教誨的苦心,世上沒有什麼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閲讀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5ow4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