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讀書筆記 篇一

在混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在苦苦摸索正確的活法,以期度過美好的人生。於是,兜售“高效、不流汗、輕鬆掙錢”的“成功學”應運而生、大行其道,但事實上這些書並沒有解決人們內心真正的需求。稻盛和夫的成功學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一紙風行,根本在於稻盛和夫始終以“作為人,何為正確”為判斷基準,《心法》用最為通俗易懂的平實語言,講述撼動人心的人生哲學,具有一種觸動人心的力量。8—9月份集團人力資源中心組織各部室、子公司展開了《心法》的學習。

前期讀過《活法》《幹法》,現在又讀了稻盛和夫的《心法》這本書,開始讀的時候,似曾感覺相識,細想原來是在《活法》《幹法》中有些讀到過,但又感覺不同,隨着細讀,發現在前面學到的“作為人,何謂正確”“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要有感性的煩惱”等等,在這本書中從哲學的高度讓我有了更清晰的體悟,以前只是感覺這些是對的,照着去做,做就對了。當我讀了《心法》,懂得了從哲學的高度去看這些稻盛先生在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哲學原點、經營十二條、六項精進等哲學稻盛哲學的原則,讓我的心更加清晰了,心明瞭、心純了,眼睛就亮了。再也不會對於自己認為的有些事情看着不順眼、不恰當,甚至心生煩惱,也就不存在了。

讀到關於人的存在和生命價值,“一切存在絕非偶然,都因必要而存在”。首先認識到,對存在的接受,其次我儘量做到不要煩惱,就是擺脱煩惱, “怎麼做才能不去煩惱”?如果有空去煩惱,不如去幹活,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要老是考慮自己,而是要更多的為別人着想,要具備利他之心。這麼一想,煩惱自然會消退。在讀到關於勤奮一章時,從稻盛先生談到的二宮尊德的故事感悟到人通過拼命工作,不僅可以得到生活的食糧,而且可以磨練自己的靈魂,稻盛先生把工作,勤奮的工作和生命存在的目標結合來看,把認真工作理解為“鍛鍊心志、塑造心靈、達到開悟”的過程,讓我認識到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不可怕,要認真的去面對,因為他們是來幫助我鍛鍊心志的,是來提升我的心性的,這樣我會樂觀的去面對困難,會迎難而上,我才會敢於、也樂於讓自己處於漩渦的中心。

總之,讀《活法》《幹法》讓我知道我怎麼去做,怎麼去提升自己的靈魂。讀了《心法》,讓我懂得為什麼去做,怎麼看待這麼做,為什麼要提升心性。感恩集團公司讓我有機會接受稻盛哲學,感恩每位同事在工作中家人般的幫助,給我正能量,感恩我的家人對我工作的支持。我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稻盛哲學,不斷提升心性,抱着利他之心,為芭東大義名分的健康事業發展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去工作。

財務中心——李如國。

讀完全書,我不禁反思,每個人來到世間匆匆走過幾十年,其實並不僅僅是來體味人生的五味雜陳,更多的是通過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鹹,種種磨難來磨礪自己,提升人性,塑造高尚人格,為他人盡力的。活在現世,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磨礪靈魂,提升自我,最終實現非凡的人生價值呢?首先我們來到世上修行,就必然受到“命運”法則的影響,很多人相信命運,學會了認命,但是“命運不是宿命”,它可以改變,所以我們要在瞭解與生俱來的“命運”法則,更好的運用“因果報應法則”的改變,多種善因,想好事、做好事,思善行善,促使自己的命運向好的方向轉變。其次人生“諸行無常”,痛苦連續,波瀾萬丈,既有順利的時候又有挫折的時候,這就是試煉。順利時,要謙虛,心存感激,持續努力,獲取更大的幸運和成功;挫折時,要勇於承受,相信困難時暫時的,樂觀開朗,不懈努力,全力奮戰,終會迎來全新的未來;最後人生要善於總結,懂得思考,只有思考到“不需要思考”的時候,採取“盡人事待天命”的態度,才能不生煩惱,沒有煩惱和憎惡的人也會更健康,現世的修行方會更久遠。

海城大陸——徐雪剛。

對於每天面臨繁忙的工作,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這種踏踏實實的作風的重要意義。尤其當我疲倦時,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都要盡全力完成它。在過去,我覺得很多工作都沒有意義,或者説即使做好了,也看不到獲得巨大成就的希望,但是我從他的身上看到,只要堅持踏踏實實的工作,不斷的積累,起步時再小的工作,再無意義的工作,到後來積累起來也一定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稻盛和夫的書,對於當下浮躁的人來説,真的是一劑定心丸。告訴我們紮紮實實、穩步積累的工作的重要意義。無論當下的工作是什麼,無論我們喜好與否,只要我們選擇在當下投入這樣的工作,就需要盡全力將完成,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海城地產——張傑。

做為一個四年的芭東人,芭東給與我很多從前沒有得到過的物質和精神及內在素質的養分,經過這些年的工作磨練了我的意志,知道了煩惱與憎惡都是自己內心中的魔鬼應該剔除,這世界中存在的國家和集團及個人都會遇到過的平常事情,我們都要用大義去考慮大局,不能私利薰心。做人就要知禮節明道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知道什麼是原因什麼是結果,種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接什麼樣的果子。我們要勤奮的做任何正確的事情,在公司工作就要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應該有的貢獻。時間是用金錢所無法購買的,好的工作發展平台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晃35—40歲黃金四年在芭東即逝飛過,在這裏我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技術技能,在這裏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良師益友,在這裏我得到了許許多多物質與精神上的金石寶藏,在這裏我知曉了許許多多的道理與業務流程,在這裏、在這裏我應該慶幸,應該鳴謝,應該感恩。慶幸我是芭東人、鳴謝各個領導給與的關心與幫助和支持、感恩芭東家人般的温暖與照顧讓我個人能力得以展現,為芭東事業做出微薄的貢獻。

物業公司——於長申。

這已經是我所閲讀的第8本稻盛先生的著作。亦如其他稻盛先生的著作,《心法》一書中沒有晦澀難懂的高深理論,只有通俗易懂的娓娓道來,稻盛和夫就像拉家常一樣告訴你,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是相通的,經營的成功源自正確的人生哲學。稻盛和夫從一個經營者的角度,把經營企業的哲學回溯至人生乃至宇宙萬物的原點去思考,他從人類存在、生存價值、宇宙、造物主這些宏大而又略顯抽象的內容談起,一步步逼近對人的本性的反思,進而推論出人應當懷着利他之心磨練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贏得經營的成功。

在全書21章節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這一段內容。人生中每個人都會有高潮和低谷。這正如書中所説的人生有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交織而成,正所謂諸行無常,因此會有痛苦。而無論是面對成功還是面對失敗,人的反應都是有分別的。有人以孤傲的心將成功和幸運歸功於自己一人,也有人截然相反將成功認知為依靠環境和他人的幫助,自己內心抱着謙卑的態度。前一種人沉醉於自己的一時成功而失去了謙虛、倦怠了努力、驕傲自滿的同時又膨脹慾望,奢望着不斷的獲得幸運。而後一種人心存感激,積極分享同時常存謙虛和踏實,再接再厲,不斷奮鬥。對於兩種人所獲得的結果我們是不難預測的。只有長期保持謙虛之心並不斷保持奮鬥的後者才是得到幸運和成功垂青的。因此正如稻盛先生書中所説:我們抱什麼心態、如何去對應、決定了我們伺候的人生是上天堂還是入地獄。我之所以認為這段內容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堅信無論成功失敗內心常存感恩之心是十分必要的。他會引導着我們不斷地付出勤奮努力、完善自我、也只有通過這樣的身心錘鍊才能遇到成功機緣並抓住機會獲得成功。

其實環視周遭同時內觀自我,不難發現不僅身邊同時存在着這兩種類型的人,在自己的內心中也同時存在着這樣一正一反的兩種力量。所以駕馭自己內心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修行。只有通過修行才能找到最好的自己!也只有通過正能量的不斷累積才能尋得人生的真意!

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二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書,我為看過這本很好的書而高興。

前言:2007年11月17日是路遙逝世十五週年紀念日。這一天,路遙文學紀念館在路遙的家鄉延安大學開館了。路遙是筆者所敬佩的一個偉大的作家。如《平凡的世界》等,品讀路遙的作品,除了領略文學藝術本身的內涵,更多的還有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和感動。這也是路遙與其其他許多作家所不同的地方。斯人已逝,但精神不朽!謹撰此文,以示對路遙永遠的懷念和敬意!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衞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裏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裏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國小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説《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轟動全國。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説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以小説《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譽文壇的著名作家路遙在西安西京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離世,年僅42歲。

認識路遙,源於《平凡的世界》。記得還在上學那時,有一年的生日,一個要好的同學送了我一份特殊的禮物,那就是一套三卷的路遙長篇小説——《平凡的世界》。

初讀《平凡的世界》,不禁甚為親切。如書中的背景,也許自己同是農村出身的緣故,也許是小説的情節實在是太“平凡”了,總之,看了令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們,只有平凡的才是大眾的,也才是最真切最感人的。可以説,只要是70後的學生,都曾為《平凡的世界》深深打動過。小説從主人公孫少平和田小霞身上所透射出來的對愛情對人生的美好追求與嚮往,無不激勵着每一個讀者。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和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構成了一幅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作品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温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路遙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於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平凡的世界》共三卷,洋洋百餘萬言。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説”。作者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洪流的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催人淚下,一次次苦難中展現出的頑強堅韌使人精神昇華。《平凡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和抗爭意識,它深情關注着普通勞動者的命運,體現了路遙一貫的創作特色,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鉅著。

小説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我國城鄉廣闊的社會面貌。《平凡的世界》裏着墨最重的是主人公孫少平,那個黃土高原上有着成熟思維,腳踏實地,重情重義,忍辱負重,不卑不亢的少年。孫少平那種以上進求尊嚴,從不好高騖遠的情懷也深深的打動着少女的芳心。田小霞的出現,讓我們的主人公人生有了目標與方向,從此他也可以用自信去面對生活的不幸與艱辛。小霞一度上是他精神最大的支柱與鼓舞,讓孫少平有了奮起的支點和勇氣,成為照亮彼此前進路上的一盞燈。他們的愛讓人奮進,是純真、向上的,在物質上他們沒有太多的要求,而在精神上卻相扶相攜,那是跨越了所有界線的心與心的交匯。這種愛情上最真摯的追求,也正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們所缺少的。

路遙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關鍵在於他的作品貫注了昂揚的奮鬥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咀嚼着這些至理名言,使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從這個意義上看,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將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讀過不少的小説,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讀讀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當代著名作家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們身邊。

《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説我讀了不知有多少遍,每一次捧起都會令我一種熱血衝頂的感覺,令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説”的鉅著中,作者圍繞着主人令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着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人生苦難所展現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從孫少平,到孫少安;以及田曉霞,田潤葉;少平的師傅及師孃,少安的山西老婆等。還有那個山村裏面所有的人際關係,世故的,淳樸的,農村特有的風情和地域色彩。裏面包容了路遙太多的寫作功底和技巧,他對農村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揚,都在作品中得到了良好的顯現。他崇尚艱苦奮鬥,堅信承受苦難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歌頌中國農民那一顆質樸的心,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不忽視屬於農民的那種特有的愛情表達方式,以及由於文化差距而引起內在素養不同而造成的愛情悲劇。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世界就是農民的世界。而路遙,用敏鋭的眼光注意到了這點,取材於中國西北部黃土高坡一個普通的農村,然後,在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衝突與矛盾中展開整個故事情節。用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小小世界折射了整個中國,整個人類的平凡的世界。

小説中對於人物的刻畫極其獨到,注意人物的現實性。比如,孫少安,是個耿直、質樸的農村男子,他善良,能吃苦,有責任心,同時血氣方剛,真心地愛着潤葉。但是卻因為他出身卑微,而潤葉卻受過高等教育,所以,他在潤葉面前表現出退縮,愛,卻沒有勇氣,愛,卻自卑。這樣的心理矛盾,路遙刻畫得細緻入微,尤其逼真。同樣,也很符合現實狀況及現實心理。他,最終錯過了潤葉。但是,同樣因為他的小農意識的侷限,他娶了山西姑娘之後,生活便替代了愛情,一切平淡了,生活便是真實的生活了。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無不讓人感到惋惜,那麼好的一個姑娘,受過良好教育,活潑,勇於追求,熱愛生活,愛着孫少平。卻最終生命賦予她只有那麼短暫的二十幾年。後來,少平和師傅的妻子結合。一切都很平淡,沒有轟轟烈烈,故事的深刻性,我們卻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它在我們心裏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着實是一本太好的書。當然只有自己感受才最具有説服力。裏面還有太多的藴涵豐富的內容,等待着大家去挖掘。我想:讀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能夠認識到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最偉大的,能夠讓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平凡的心。但願自己在今後的人生歲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還是輝煌興奮的時候,都能夠想起路遙,想起《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強、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説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成千上萬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路遙為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

人的一生就像這本書一樣,不在於結局如何而在於過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該象主人公孫少平那樣對生活從來不低頭,不斷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運的道路上走出一種讓所有人都為之歎服的人生之路。

讀書筆記2600字 篇三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化工111班何小同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一本以中國人為研究對象的關於研究人城鄉變化的書,它是繼全球暢銷書《首先,打破一切常規》的又一本對於發現自身平凡的一本書,它旨在識別最普遍的人類的平凡,並告訴世人將這種平凡應用在個人和事業上,以致達到成功的表現。

現如今的人們是越來越自由了,雖不能説想幹啥就幹啥,但至少從就業到擇業,以至於出國,存在主義的計劃經濟的“上帝”都不干預了。對於不少人,機會終於來了。從過去夢想不到的機會到過去夢想不到的成功。我們國家的社會整個都變了。

然而焦慮任然存在,聽人擺佈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選擇的迷茫和自由的焦慮。還記得“牧馬人”嗎?“牧馬人”是痛苦的:那場浩劫斷送了他的事業。然而。“牧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為浩劫解釋了他的結局。現在不同的是浩劫結束了,“上帝”也退休了,別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為一個“牧馬人”一度渴望而沒能實現輝煌人生,那你連怨天尤人的機會都沒有了,有的只是自責。這種痛苦恐怕不亞於當年得“牧馬人”。難怪有人説人又陷入了自由的厄運。

何為成功?見仁見智。有學者曾這樣定義:成功就是充分實現你的潛能。在外部條件給定的前提下,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準確的識別並全力發揮你的天生平凡。何為平凡?就是你天生能做的一件事,不費勁,卻比其他一萬個人做得好。如果説得概念一點,就是做一件事的持續的、近乎完美的表現。

儘管平凡如此總要,但人們歷來並不太注意它,更妄談珍惜和發揮。我們從小到大都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誇耀自身有點事不謙虛的陋習,做人應該謙虛,只有發現和改正缺點才是進步。這是否恰好與物盡其才有所矛盾呢?當我們只知道一味的去努力改正我們缺點的時候,那些注重平凡的人早已走在我們前面品嚐到了勝利的果實,當然,缺點一點不在意也不好,應該適當加以控制就好,這才是最好、最有利於我們成功的做法。

那麼我們如何來發現自身的平凡呢?首先,如果你想揭示你的自身才幹,就請關注你對你所遇到的各種情形的自發的、悠然而發的反應。這些反應提供了

有關你自身才幹得最好線索,他們揭示了牢固精神聯接的位置。孫少安、孫少平這些默默為人生承受苦難的人們誠然,這是些富有戲劇性的例子,表明人們如何在危急時刻原形畢露。但生活中充滿了較為平和的時刻,同樣能引發具有歧視性的反應。

你油然而生的反應固然揭示了你最清晰的才幹線索,但你還要記住另外的三條線索:一是學得快,顧名思義就是你在學習的時候那方面的學習得最快,那麼方面就很可能是你的平凡所在。二是滿足,意思個就是説什麼東西或者什麼樣的感覺讓你滿足,因為這樣的滿足感的來源也許就是你才幹的又一樣源頭。三是渴望,渴望揭示了才幹的存在,特別是你幼年時期就感到的渴望。一切只要你留心觀察,細心分析你就可以發現你的平凡。

學得快提供了你識別才幹的另一條線索。有時一個人的才幹並不通過渴望而示意,由於種種原因,雖然才幹就在你的身上,但你卻聽不到他的呼聲,相反,在你後半生,某個事件將他突然點燃,如若你學習一種新技能特別快,就充分説明你具有某種強大的才幹。

滿足是揭示才幹的最後一條線索,如前所述,你最強固的聯結有一個結構性的特點,就是你使用他們時,會感覺良好。既然如此,如果你從事一項活動時感覺良好,那麼你就很可能在使用一個才幹。我們每個人的秉性都與眾不同,因而我們對滿足的滿足的體驗也會各不相同。在這裏,作者建議密切關注那些似乎給你帶來滿足的情形。如果你能識別他們,你就朝準確的判斷自身才幹邁了一大步。

不假思索的反應、渴望、學得快和滿足都是能幫助你發現自身才乾的蛛絲馬跡。當你為生活二奔波時,不妨停下腳步來,避開從你耳邊嗖嗖吹過的風,轉而傾聽這些線索。他們將幫助你發現自身的才幹。

《平凡的世界》一書中還介紹了平凡識別器的功能,也就是能夠非常準確的識別你的平凡,並且告訴你,它是通過測試來完成的。“平凡識別器”意在幫助你提高你的觀察精度,他向你提出一一配對的問題,捕捉你的選擇,分析他們,揭示你的主導行為模式,繼而告訴你,你的最大的平凡領域在哪裏。

自古以來,人類篤信好就是壞的對立面,因而孜孜不倦地關注謬誤與失敗。醫生們通過研究疾病來了解健康;心理學家們通過調查悲傷來了解歡愉;家庭顧

問通過探究離婚的原因來了解美滿婚姻;世界各地的學校和工作單位鼓勵我們每個人識別、分析和糾正我們的弱點,以求變成強者。此種忠告雖然用心良苦,卻誤入迷途。謬誤和失敗固然值得研究,但它們對什麼是平凡卻無言以告。平凡自有其自身的模式。

如果你想要在自己選擇的領域中出類拔萃,並獲得持久的滿足,就必須瞭解自身特有的平凡。你必須精於發現、描述、應用、發揮和增強你的平凡。因此,在閲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停止關注你的缺點,轉而細細探究你的平凡,做一遍“平凡識別器的測試”,學會它的語言,發現你的平凡源泉。

世界上的人數以億計,測試出來某兩個甚至某幾個人的才幹主題完全一致這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然而你的行為和他們卻並不完全一樣,因為你有的並不只是這這個主題,你還有其他比較弱的主題沒有在測試中顯現出來,所以不要奇怪你的行為為什麼會和其他人不同,這都是天生的“才幹”在領導你的行為。所以一個人的才幹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忽視他,不然你會錯過很多你想得到的東西的。

既然才幹這麼的重要,但為什麼有的人不願意研究自己的這種平凡呢?本書認為他們之所以不願去發現自己的平凡,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不認識他們的真實自我有什麼樣的驚人之處。無論我們用什麼名稱,自卑感、不安全感這樣的症狀我們都不陌生。儘管不無成就,他們卻仍會懷疑自己是否真如人們所想的那樣富有才幹。引起懷疑也許是運氣或環境,而不是平凡造就的成功。你耳邊老是有一個焦慮的聲音:“你什麼時候原形畢露?”儘管你的理智結論相反,但這話你卻聽進去了。這部分充分説明,為什麼人們在被要求描述其自身平凡時,很少提及自身才幹。相反,他們會談到自一生中獲得的身外之物,如證書、文憑、經驗和獎勵。這些是“證據”,能證明他們取得了進步,獲得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寶貝。本書並不是認為這種恐懼是完全消極的,畢竟不安全的反面是自滿。然而,這本書提醒我們:如果由於害怕收穫不豐盛而不去研究自己的平凡,就很有可能錯失你的平凡。平凡並不是當然的產物,平凡也需要被珍惜和重視,然而我們卻常常犯錯,忽視了他的存在。從現在開始把握自己的平凡還為時未晚,發現你的平凡去尋早屬於你的成功吧!

讀書筆記 篇四

簡介:

《寒夜》是巴金最具思想藝術價值的作品,堪稱書寫婆媳矛盾的經典之作,是典型中國家庭的縮影,其中借對汪、曾之間婚姻生活中種種日常矛盾的展示,探究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命運與婚姻的問題。我們將以《寒夜》為基點,通過與《傷逝》、《金鎖記》等作品的類比分析,從而加深對《寒夜》中婚姻關係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不得不做一點聲明,本篇文章不過是我一時興起的玩物,談不上學術,卻也參考了許多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的思路也是我當時的即興之作,不過近來又加以完善,距《寒夜》的閲讀約莫也有一年半載,情節人物略有生疏,當時的瞬時情感卻還歷歷在目。因並非論文,故不作文獻引用。

不知《寒夜》的閲讀受眾,所以還是放一下簡略的劇情簡介:汪文宣和曾樹生是一對大學教育系畢業的夫婦。他們年輕時的夢想是希望能自己辦一所“鄉村化、家庭化”的學堂。抗戰爆發後,他們逃難到重慶,汪文宣在圖書文具公司當校對,樹生在大川銀行工作。汪文宣的母親為了減輕兒子的生活負擔,趕來操持家務,但汪母與樹生常發生爭執,汪文宣左右為難,此時又患上肺病,家庭經濟非常拮据。後來樹生隨年輕的銀行經理去了蘭州,汪文宣在抗戰勝利的鞭炮聲中病死,汪母帶着小宣回了昆明。兩個月後,樹生從蘭州回到重慶,但已物是人非,傷感不已。

文中的汪文宣是一個善良正直又懦弱的男人,而樹生和汪母則是新、舊女性的典型代表,汪家的矛盾以樹生為中心:婆媳矛盾不可調和,夫妻矛盾與其説是“七年之癢”,不如説是他們的所謂的愛情遭到了柴米油鹽的考驗,小宣母子的矛盾在於血濃於水的親情變得比水還淡。一直炫耀自己是“拿花轎接來”的汪母,固執而富有“戀子情結”,丈夫過早去世,她早就習慣了守着兒子過了一輩子的生活常態,即使為兒子去做洗衣老媽子也心甘情願。但是儘管汪母愛兒子,為兒子付出了一切,她依舊卻不理解兒子,她的愛沒有給兒子帶來幸福,反而增加了他的痛苦。此處我想起魯迅的一句話:“母愛如同濕棉襖,脱了感到冷,穿着感到難受。”自然,《寒夜》中的汪文宣並沒有魯迅先生的那番思考,若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我粗獷地將他認作是一個“巨嬰”。

《寒夜》是巴金最具思想藝術價值的作品,堪稱書寫婆媳矛盾的經典之作,極具深度。小説講述的是“好人的悲劇”,成功地塑造了汪母、汪文宣和曾樹生三個人物形象。《寒夜》作為巴金的巔峯之作,是典型中國家庭的縮影,書中通過展示汪、曾婚姻生活中的日常矛盾,探究揭示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命運與婚姻的問題。我是沒有看完巴金早期三部曲的,《家》看了一大半,只覺得不是很有意思,劇情還算可以,語言和人物塑造讓我覺得有點難以接受,但是《寒夜》無論是人物、語言、環境甚至對於政治語境的把控都是不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任何一部小説,我閲讀《寒夜》的時候,《家》的影子還殘存在腦海裏,兩相對比,可以稱得上震驚。

《寒夜》是一部長篇小説,因我與其他多部交叉閲讀,機緣巧合,有了些許念想,於以下呈現:

家庭因愛而存在,夫妻感情是維持家庭生活的主要依據,家庭問題如何能夠通過是非道理就可以解決?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庭生活中,我們甚至無法把控衡量的標準。《寒夜》中所寫人物不多,女性佔了很大比例。我們將具體分析在婚姻關係中的女性,其實我也有想到分析男性,但不得不説,在以下關聯的作品中,男性所佔的比例卻是不是很多,而我自身並沒有什麼與男性打交道的經驗,若是強行分析,必定是有失偏頗,只作順帶一筆。兜了一圈,迴歸主題,首先還是看一下民國初年女性對愛情婚姻的思考:

首先是1925年魯迅《傷逝》中具有“獨立人格”的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接着是民國初年的曹七巧:“你自己要曉得當心,誰不想你的錢。”雖然張愛玲是在四十年代才創作的《金鎖記》,文中似乎刻意了模糊了時間,據推測大約是在民國初年。1928年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記》中是這麼寫的:“我的生命只是我自己的玩品。”也許莎菲女士置於此地並不怎樣的合拍,確也是一種獨特的存在。總結一下:魯迅在演講《娜拉走後怎樣》中説的那樣:“娜拉”如果不想做傀儡,就必須取得經濟權,這或許比要求參政權更艱難。在中國改變太難了,要付出血的代價。在當時社會,所謂的婦女自由,只是理想的“烏托邦”而已。我們可以將子君的傷痛歸結為經濟不獨立,曹七巧則是過於看重經濟因素,莎菲女士是個異類,她基本經濟獨立,思想自由,有自己的看法與主張,可我依舊認為她有着精神上的時代病。我在一篇論文中看到如下一種解法,覺得甚是有趣:

“現實”為出逃的女性設下了“雙層”陷阱。第一層陷阱是,“現實”讓“她們的人生追求與愛情追求之間劃了等號”,“她們跑出家門,似乎僅僅只是為了婚姻自主”,“儘管她們的理想抱負、人生追求的初衷遠遠不僅於此”。然而,現實中女性沒有愛情與婚姻,女性離家就變得毫無意義。那麼女性脱離第一層陷阱解決辦法是什麼呢?是尋求“新”男性的庇護。但是現實中,“新”男性所給予的“庇護”又是否是離家女性所等待的“救贖”———具有平等對話權的愛情與婚姻呢?這恰恰又是“現實”為女性安排的第二層陷阱:“新”男性給以女性的“庇護”———女性勇敢追求而得到的“自由婚姻”,並不是對女性的“救贖”,它只是讓女性再次扮演着“與在‘父’之秩序下一般無二的角色”。莎菲女士的種種百無聊賴大約是她陷入了第二重陷阱。

那麼讓我們看回《寒夜》裏的諸位女性,故事的大約發生在三四十年代。二十年過去了,人們的婚姻觀念似乎並沒有什麼巨大的改觀。

首先是樹生,她是書中新女性的代表。我認為她不僅取得了經濟上的獨立,甚至可以説是成功從“現實”為出逃的女性設下了“雙層”陷阱脱困了。我覺得她獲得了一般意義上的自由與平等。雖然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不同,但從我們這樣一個旁觀者的態度來看,她大約是沒有獲取自由的。縱使她收穫了愛情,卻被愛情拖入了一個無法簡單抽身的漩渦,而這股隱藏在甜蜜愛情背後的神祕力量,一般來説,我們認為是複雜的婆媳關係。

之前也簡略地介紹過汪母守寡多年,與兒子汪文宣相依為命,她嚴格遵循封建父權制對女性的角色定位,心甘情願為兒子交出自己的一切,並不自覺地陶醉於對兒子的熱愛與佔有中不能自拔。我們可以説汪母確實是世界上最富有犧牲精神的好母親,是世界母親羣體的楷模。但同時汪母雖然親手將兒子撫養長大,和他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可她從不瞭解兒子,更不明白何為愛情。她將男女愛情侷限於金錢,也不明白兒子對妻子的依賴性。即使汪文宣一直想要努力承擔家庭重任,不想依靠曾樹生,但現實卻是物質上、精神上都離不開她。況且因為樹生和汪文宣並未正式舉行過婚禮,所以汪文宣有愛的婚姻在汪母的眼裏是不道德的,她總希望等到抗戰勝利兒子發財,就能娶到一個“正經”的稱心如意的媳婦,於是更加努力地逼走樹生,最後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這出“好人們的悲劇”的發生。汪母最後成為了父權化的符號代碼,以此填補父親的缺位,她以父權的職能施加着母愛,這使得汪文宣最後成為一個身體成熟、思想人格卻還未獨立的大男孩,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男人,她無法平等地與兒子溝通交流,甚至她的父權越位了她作為母親的身份,兒子不是她依靠的對象,而是她的附庸拼,這也正如曾樹生所描述的那樣,她是個“自私而又頑固保守”的女人。

任何人身上都有時代的影子,即使是孤立的個體,背後也一定隱露一顆時代的塵埃。在與樹生同時代同齡的女人們的對比烘托中,我們更能見出樹生的獨特之處:她們也許獲得了塵世的幸福,也許只是被命運蹂躪,但卻沒有人選擇與樹生一樣的道路。我們自然可以慨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人選擇安於一方沃土,作繭自縛的同時卻擁有了自得且可貴的安全感。如果我們選擇前往彼方虛幻卻有真實存在的自度的樂園、並最終抵達,獲得精神自由、自我滿足之後,我們是否會失意於精神世界的無盡?“夜的確太冷了。她需要温暖。”最後的最後,生命也不過是一隻窮極穹頂的牢籠,叛逃者離開地面、掙扎到精疲力竭,卻依舊在這座無有邊界的牢籠,生生世世。

我們可以將汪曾婚姻的悲劇歸結為戰爭與未破除的依舊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觀念等時代因素。幾十年過去了,讓我們把眼光指向現代,讓人不禁思考當現代女性取得了經濟獨立,思想獨立與人格獨立時,是否應該為了家庭放棄自我精神和自由?

本文牽扯作品過多,我也不過是作一讀書筆記,深入思考分析,還是交付於未來的有志之士吧。

至於男性人物,現在的我談來不免過於虛幻,於是就此擱淺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wkne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