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精品多篇)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精品多篇)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精品多篇)

《富蘭克林自傳》讀後感 篇一

《富蘭克林自傳》是作者本人用長達十九年的時間寫成的,它是日記的一種濃縮體。富蘭克林在生活中對自己要求很高,幾近於苛刻,僅每日的道德行為規範長達13個項目,這些生活細節成就了他的人個人魅力,受人尊敬、信任;對待事物客觀實事求是,關於電的學説,關於壁爐的優化,都是建立在重複試驗的基礎上;勇於擔當,在與領主的税法談判中,為了緩解緊張的派系關係,敢於為百姓背書,簽署了百姓的承諾。

沒有天生的成功,只有天生的抱負。縱觀其一生,富蘭克林並沒有喊着金鑰匙出生,家庭條件很窘迫,因付不起學費被迫輟學,身無分文來到費城創業,然而他總是利用閒暇時間來讀書、提高自身技藝,他經歷了失業、戰爭、被人矇騙,卻從來沒有怨天尤人,總是勇往直前,戰勝眼前所有的困難。沒有人天生就很有能力,沒有人天生就註定轟轟烈烈,只要你有一顆不平凡的心,再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總有一天成功會屬於你。

幸福的關鍵要素。於富蘭克林本人而言,可以説一生都在踐行何為善良、真實、誠信。強大的個人魅力讓事業猶如神助,十七歲離開家後,獨自一人來到邊緣小鎮,從當學徒開始,因個人技藝出眾,在工作中同時幫助同事學習技能,深受同事的尊敬和愛戴。主動幫助的爵士,多次主動幫助他,這再一次證明了,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來幫助你的不是那些你曾經幫助過的人,反而是那些主動幫助過你的人,這在概率學上説也是正確的,主動幫助的人一般能力比受眾大,所以下一次是他的概率肯定大,原著引用“那一天,這又一次證實了我學的那句至理名言,誰若一次施恩與你,必將二次施恩與你,其樂意之情為受恩於你者所不及也”。

勤奮是最有用的美德。原著引用:“我之所以這樣毫無顧忌地強調自己的勤奮,儘管有自吹自擂之嫌,目的無非是讓讀過他的子孫後代們能看到在這段敍述中勤奮產生的於我有理的效果時,就可以知道這種美德的用處”。從作者的自我講述中,我認為沒有絲毫的誇大,無論富蘭克林有什麼想法,總是首先去做,先實現自己的想法,行動永遠是第一位的,改良鉛字排版技術如此,開印刷廠如此,電學試驗也是如此,一個高標準的行動派。幼年時期利用飯後的休息時間、家人外出購物時間讀書等等,關鍵是無論人生何種階段他都能做到。在受人排擠時,自己開辦印刷廠,缺乏資金支持時,很多朋友主動伸手幫助,人們總是評價説,有印刷業務找富蘭克林,因為別人休息時他仍在工作,別人還未起牀,他已工作很久,給人的感覺是事業心極度強,印刷事物交給他做讓人放心。這或許就是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吧。

專心致志做事最為滿足。在建築堡壘時,原本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大雨傾盆的不利天氣下,人們幾乎幹不成活,竟然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可能是因為敵人要攻打城堡,但在這個工作中,富蘭克林發現,當人們投入緊張的工作中時,酗酒鬧事的人也不喝酒,更不鬧事了,管理難度降低了很多,得出的結論是人們專心致志的做事的時候,往往最為滿足。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 篇二

今年暑假,爸爸幫我借了本《富蘭克林自傳》。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119頁到132頁的道德圓滿計劃。

這幾頁講了富蘭克林制定了一個讓他道德圓滿的計劃,一開始只有12條,後來朋友説他在討論問題中十分驕傲,他就決定把謙遜加進去。他朋友親切地告訴他,説他大概看來是驕傲的,而他的驕傲常常在談話中流露。當他討論問題時,如果他是對的,他不是以謙遜的態度來討論的,而是又自大又傲慢,後來他制止一切對於別人的意見當面搶白的反駁,也不作盛氣凌人的正面肯定的論斷。當別人肯定某種事情,而他以為錯誤時,他自己制止以粗暴的方式攻擊或立即表示對建議的可笑,而只回答:“根據我的觀察,在某種情形與環境中,他的意見是對的,但是在現在的情形下,據我看來有點不同”,等。

我讀到這些時想到我爸爸媽媽説我在討論話題中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常常十分激動,還沒把別人的話聽完就斷定他是錯的。我認為爸爸媽媽説的這些和驕傲差不多,但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不認為自己是驕傲的人。現在我的想法不一樣了,我心想:我真的驕傲?不過我覺得不論自己是否驕傲都不是謙遜,因為我並沒有像富蘭克林那樣去做,所以我達不到謙遜。但是,我覺得謙遜有很多好處,比如能交到許許多多的好朋友讓你快樂;在討論問題時,別人提出了一個建議,我認為是錯的,結果我是對的,謙遜更能讓別人贊同你的意見,如果自己是錯的,那麼別人也不會嘲笑你。相反,如果你驕傲自大,不會有很多好朋友;自己説對的別人也會不服氣,説錯了別人會嘲笑你,説你什麼都不懂還驕傲的不得了。

下學期我一定要改一改,認真把別人的話聽完,如果別人錯了,可以心平氣和的和他説,不能聽到別人説錯了就情緒激動,嘲笑別人。我們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從而來改變自己錯誤的認識。俗話説:“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下學期,我要更上一層樓,我要將謙遜作為自己的德行目標,克服驕傲自大,讓爸爸媽媽刮目相看!

富蘭克林自傳讀後感 篇三

好像我們這一代人首先接觸富蘭克林的名字,都應該是國小課本或者課外讀物裏關於他做風箏實驗來驗證雷電也是電的例子(這件事富蘭克林本人並沒有承認過,相關人員也研究過如果富蘭克林真的成功做過這個實驗必死無疑)。

本傑明·富蘭克林,一百美元上那個富態可掬長臉男人,這個只在學校讀了兩年書的人,最後被授予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榮譽博碩士學位,牛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他着手創立了美洲大陸的第一個圖書館、第一家醫院(嚴格意義上講最終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屆學生創立)、第一所新模式高等學府——賓夕法尼亞大學(當時知識費城的一個慈善學校,卻完全不同於北美大陸已經存在的三所英國殖民地式學院);他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聯合起草了《獨立宣言》,物理學家——在電學研究上有自己的接觸貢獻,並因此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院士稱號,還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雖然他謙虛的在自己的墓碑上用了“印刷工富蘭克林”但面對玲琅滿目的稱號或者説頭銜、身份,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介紹他這樣一個人生贏家,我相信很多當年立志當科學家的我們都曾經把他當作過自己的偶像,直到我多年後再讀《富蘭克林自傳》我終於明晰了他的形象。

如果説中國的先賢們提出了這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處世之道,那麼富蘭克林無疑是另一個大洲最有力的實踐者。甚至他的生活方式、處事方式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他對於樹立美德所繪製的每日表格和每日作息時間安排,拿到現世也有很大的意義。在這本自傳裏,對於他自己存在的錯誤,他好不避諱,而是坦然寫出併合理分析,對於自己的一些很好的經驗也是傾囊相授,敢於展示真實的自己,讓我們感覺偉人也是普通人,對於普通的讀者來説,好像他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他總結的經驗和教訓來做更好的自己。

記得在本科的時候,在別人推薦的書單裏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然後當時是在電腦上一口氣讀完了電子版,當時的版本還是比較老的版本,印刷質量並不是很好,但是讀起來仍然感覺津津有味。可能是高中期間就喜歡閲讀名人傳記吧,但是那時候都是他人立傳,所以很多東西有作者的主觀臆想和評價,第一次從富蘭克林的角度看富蘭克林,新鮮並且很喜歡這種聊天似的態度,娓娓道來。讀研期間,給自己列了一個書單,其中就包括這本《富蘭克林自傳》。因為一直關注的“羅輯思維”節目中,羅胖大力推薦此書,本以為再讀此書會是在自己的kindle上,沒想到偶然去西校圖書館卻發現新還書架子上有此書,我便立刻刷卡借來,和一本書的緣分就此展開。

譯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書,著名翻譯家李自修教授翻譯,並且也是2004年翻譯的,然後在2012年又在出版前進行過修改,總體讀起來更加符合當下的語言習慣,行文流暢忠於原文。

因為富蘭克林先生寫自傳的目的也是留給自己的子孫,分別寫於不同的年代和地點,好多內容是信件的內容之類的,有些內容在戰爭中散逸,富蘭克林後來補充時候也難免會有一些重複。《自傳》最早以英國手稿為藍本,然後首先譯成法文在法國出版,後來用從法文版本翻譯成英文的較為全面的版本發行。這是一本歷久彌新的書,二百多年來印刷版次足有幾百次。我每一次閲讀,也都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覺,但一種感覺漸漸清晰——富蘭克林在實踐中國人的人生哲學!

全書共分十一章,開篇就是寫給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的信,其中寫了寫自傳的目的,是為了讓子孫瞭解其處世之道。從自己的出身説起,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交代了一些詳實的事實,和讀者的距離迅速拉近了。雖然中國也有《傅雷家書》《與妻書》《送東陽馬升序》《勸學》之類的經典傳世作品,寫作角度相似但是文中主角的角色或者事件較為單一,富蘭克林的文理兼修對中國古代近代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體系的對比是有一些讓我們反思的地方的。中國的古代和近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基於實用而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而富蘭克林和他的自傳中所展現的十八世紀的美國和歐洲對於實用創新和理論創新的一些描寫,對於我們還是有很多啟發的。首當其衝的就是閉關鎖國,沒有進行和外界的文化交流。我們看到十八世紀歐洲和美洲大陸的經濟文化的互相影響,還有人們基於愛好對自然的孜孜探索。

印刷術起源於中國,卻在歐洲有了更深遠的影響。不像中國高度發達的中央集權,歐洲較為分裂的局面也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為各種新思想的孕育,創造了較為寬鬆的政治環境。富蘭克林作為印刷工,對知識的渴求,使他涉獵廣泛,並且難能可貴的是他學以致用。並且他能夠在北美這片新大陸上進行勇敢的嘗試,不管是對於經濟方面——建議增加紙幣供應量、積極參與起草一些法律、參與城市郵政管理工作、參與城市環衞管理工作、參與慈善工作、創立公共圖書館、建議創立公共醫院,這些對於現如今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而言,影響的深遠無疑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雖然有着無奈的文理分科,但是理科生若想進入好的學校,哪一個的人文素養是差的呢?暫且不表每年的大學聯考語文狀元幾乎都是理科生,至少山東地界每個來到山大的理科生,我周圍還真的有不少是有着文學夢或者史學夢的。而縱觀歷史人物,富蘭克林無疑是此中表率。不僅文學造詣驚人,而且在數學和電學方面也有建樹。他認為很多技能和才華都是可以訓練的,然後自傳中也有自己訓練一些辯論技巧、寫作技巧的描述,這也引導着我們學生作為個體,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去主動有選擇的去學習。

不得不承認,當下的中國其實面對着產業升級轉型之困,中國的高等教育在轉型中其實是拖了後腿的,如果我們結合這本書來看,富蘭克林有意識的自我提升和學以致用的精神是我們倡導了多年卻依然沒有實施的,對於我們在校學生而言,如果能看到這種事實,主動的去把握自己教育的命運,結果自然是不同的。中國高等教育的目前是在量產並不具有高水平技能的從業者,如何讓自己逃離這樣的宿命?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或許我們並不具有那樣的機遇,但是自己把握好了,至少可以讓自己具備更多的主動權,讓自己學習掌握好更多的技能。這是這本書給我較為深切的體會。富蘭克林在自己的從商之路上,也總是步步為營,讓自己抓住能抓住的,從印刷社到後期的多元化的合資經營,無不如此。

富蘭克林恪守的勤奮和節儉美德,在現在的中國更具有推廣意義,中國人的勤勞是對的,但是絕大多數人的方向性是錯誤的,總是在低價值的產業裏摸爬滾打,是很難有所革新,因為革新往往需要資本,要麼是技術,要麼就是資金。而節儉在如今浪費嚴重的中國,無疑也具有很大的推廣意義。老祖宗不早就把這個美德宣揚了那麼多遍了麼,為何我們卻連老祖宗稱揚的美德都守不住了呢?或許是經濟發展太快,精神上的缺失較為嚴重吧。可能我們看到了北美大陸當時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會有所羨慕,但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我們也能揚長避短,尋找現世我們需要提升的。

之所以我説富蘭克林在實踐中國人的人生哲學,不只是我之前提到的美德,自我提升,在自己力之所及之後為大家的利益做貢獻,還在於他懂得利用人脈關係,似乎與西方宣揚的不講人情的社會邏輯是不一致的。實際上,任何有人的地方,人與人的關係都是我們需要好好經營的,哪能可貴的是如何做到不唯唯諾諾且不張揚跋扈而是有自己的威嚴但又平易近人、受人歡迎。關於這個問題,富蘭克林也積極分享了自己的小技巧——不貪功,當事情由自己牽頭時只説自己負責出面,而整件事情是大家的智慧,這樣討巧的方法,很是讓人喜歡。還有好多小例子,這裏不再枚舉。

從《富蘭克林自傳》讓我真切感受到人類的很多智慧是共通的,富蘭克林成功的一生所折射的智慧和美德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暗暗契合,對於現在的我們有很多啟發意義和學習價值。正如富蘭克林説過的“If time being of things the most precious,wasting time must be the greatest prodigality.“(如果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那麼浪費時間就是最大的浪費。),“Lose not time; be always employed in somethinguseful; cut off all unnecessary actions.”(不要浪費時間,做些有益的事情,停止一切不必要的行動。),讓我們珍惜時間,把握自己的命運吧!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 篇四

富蘭克林生於1706年1月2日,他出身寒微,十歲便輟學回家做工,十二歲起在印刷所當學徒、幫工。但他刻苦好學,他的不懈奮進,使他成為了十八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我的內心對書中的主人公——富蘭克林懷着無比的敬佩與崇拜!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會承載一些苦難,富蘭克林也是如此。從小到大,他幾次被迫輟學在小商店裏打雜,十二歲就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期間,他一直過着艱苦的生活,住得十分簡陋、吃得也很簡單。但命運的苦難卻沒有打倒他,除了辛勤工作之外,他始終懷着強烈的求知的渴望與熱情,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一切時間和一切金錢來讀書和買書。我感歎富蘭克林一生孜孜不倦學習的精神。小時候他家裏很窮,在惡劣的環境下,他以書為伴,得到很多的歡樂;長大後,即使三更半夜下班,也抓緊時間閲讀、寫作。除了看書讀書,他還經常和一些有才華的人交流學習,獲得不同的見解。許多朋友在他成功的道路上也給了他極大的幫助:有的引導他寫詩,有的和他一起做發明,有的不斷糾正他寫作的誤點,有的啟發他對時事新聞的準確分析。富蘭克林認為書是他打開幸福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書是無價之寶,是他最大的快樂。正是因為如此,他時時以書為伴,處處以書為友,他精通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四國語言,最後還成為了美國的總統。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新式火爐避雷針高架取書器、自動烤肉機三輪鍾等。現在的我與他相差甚遠,雖然,我也喜歡看書,但是,我不像他那麼熱愛寫作。我常常會耍點賴,用小聰明矇混過關。我真為此而感到汗顏不止!

我也感歎富蘭克林的公正和威望。富蘭克林的家雖然很窮,但是,他的爸爸是一位是非分明的人,鄰居們經常找他爸爸解決問題。克林從小受到這樣薰陶,長大後,處事公正,熱愛幫助別人解決糾紛,成了一位有聲望、公正的人。

富蘭克林走向成功道路是崎嶇而坎坷的,可是他沒有因此而放棄理想放棄人生的目標。“一分耕耘一分才。”他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才品嚐到了成功的甜美,他為全美國人民創造了幸福,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以後,我要激勵自己,改變自己,長大成為有聲望的人!

富蘭克林自傳讀後感 篇五

一天天的忙碌,時間匆匆而過,轉眼已是年底,總覺得眼下過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每天為了工作也好,為了生存也罷,回望過去的日子,説的做的有多少是自己願意做的,喜歡做的事情呢。突然想到前幾天朋友圈看到的一個諷刺的表述:致忙碌了一年又沒有存款的所有人。我也算其中之一吧,但今年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我物質基礎雖然還保持不變,但精神基礎也算已經開始搭建了,遲到總比不做好,這讓我內心充實,精力充沛。

讀過一些傳記,仔細對比品讀發現不同時期的偉大人物都有着相似之處:信念堅定,興趣廣泛,大度無私,且能按照自己所想所思去努力付諸實踐。對富蘭克林的印象尤其深刻,不是因為他的偉大創舉,而因為他自己的選擇:墓碑上的記錄——印刷工富蘭克林之墓。富蘭克林是美國最偉大的先驅者和美國民主的締結者之一,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學家和實業家,集六家於一身,可謂是成就非凡。除此之外,富蘭克林還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人,曾經參與起草並簽署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但他卻選擇印刷工作為他最後的墓誌銘,由此覺得內心無比崇拜這位偉人,同時他説的少做得多,且都是出於自己內心所願,為了高於自身利益之上的社會大義做自己能做到,努力達成,甚至以自我犧牲換取社會的安定,人民的穩定。

富蘭克林不是出自名門貴族、士族坤豪。也不能接受正規的傳統的教育。只接受了兩年國小教育,12歲就開始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他沒有天才的頭腦,而是有自主的靈活的頭腦,即善於思考,動腦,同時不懈的自學,探索。為了社會公益,他發明了避雷針,改善街道照明,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會員制圖書館,創辦了醫院和學校,組建消防隊和火災保險公司等等。雖然他可以説是這些發明的先驅,但沒有一項是他的專利,因為他看重的是這些成就背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給大眾帶來的福祉和便利。

偉大的人物似乎也有着另外一面相似之處,那就是為了大義大愛大家捨棄了自我的小家,辜負了家人,忽略了家人,當晚年回憶叱詫風雲的一生時才感覺自己的人生似乎少了一些温情,少了一些關愛,更少了一份愛人的相守。富蘭克林也不是完美的,他也犯過很多的錯誤。在自傳中他都毫不忌諱的寫出來了,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犯錯,會後悔,也會自省,經歷過各種艱難,他覺得最對不起的是他的終身伴侶,他的妻子,他的愛人,甚至在她去世時都沒有在她的身邊,給她安慰和安全感。這也成了他的遺憾之一。

對於我,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偉大抱負,同時也沒有成就一番不平凡事業的'決心,只求自己的人生能夠家人相守,幸福安定。這或許是大多數普通人想要的生活,追求的幸福。比起偉人確實太平凡,但相比而言,我們這樣的生活卻是很多人遺憾未能得,這樣看來,倒是心安理得地過着平凡的生活。但偉人身上的堅毅、積極的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最後附上富蘭克林自己美德修養的內容,供大家品讀。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 篇六

他,是一名美國人;他,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他,雖然家境貧寒,卻依舊孜孜不倦,學會了拉丁文、意大利語等多國語言。他,就是富蘭克林!他於1771年寫下了《自傳》的第一部,包含了他的智慧以及少年時的勤奮和果斷,令人讀完後意猶未盡,受益匪淺。

第一部主要寫了富蘭克林幼時跟父親、哥哥學匠活和印刷業。後來由於與哥哥產生矛盾而乘船離開的一些事,他當時才17歲,是家中最小的兒子,就有了吃苦耐勞,兢兢業業,勤奮好學的精神。在以後的幾年裏,他省吃儉用經常把攢下的錢借好書回來讀,他為人十分誠懇老實,每天夜裏借來的書,第2天早上就必須還掉,為此,他往往點着一根小蠟燭,在自己的屋子裏連夜趕着讀。長大後終於成為對美國有着非常大影響的傑出人物。

是呀,一個人只要有勤奮好學的上進心和堅定的目標,就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實現心中的理想。有一句德國的諺語説得好:“信念是儲蓄在自己家裏的資本。”有了信念,再去博覽羣書,就自然會“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了。正是有了平時多看書多學習作為鋪墊,富蘭克林才會在未來的生活中成為偉大的發明家。

現實生活中,我也有過這樣一段小小的經歷:一次英語考試我只考了91分,不免有些灰心,但我又重新振作起來,仔細地分析了錯的題目:單詞辨音和根據中文填空,牢記了要點,熟背了課文,讀了易錯的單詞,做好了充分的複習工作。終於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如願以償地獲得了理想的成績。

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功是勤奮造就的。讓我們勤奮學習回報祖國!

富蘭克林自傳有感 篇七

最近兩週重讀了《富蘭克林自傳》,收穫頗多。為什麼説“重讀”?正因我在大三期間以前看過一遍,此刻想想,但是是走馬觀花而已。如今亡羊補牢,只期望為時不晚。

在重讀此書之前,我特意上網搜索了一下“如何讀書”,搜索結果頗豐,但選取愈多,迷茫越大。經過思索再三,我比較喜愛韓愈的讀書方法。現摘錄一段,如下:

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資料主要講什麼。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除此之外,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説出自己的看法。

依照韓愈的讀書方法,對富蘭克林的生平事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其中的精彩語句讓我愛不釋手。此刻想起來,讀好書就應反覆讀,讀出趣味來,讀出自己的感悟與看法。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共有四篇。第一篇主要寫富蘭克林年少時如何自學成才以及個人事業的發展;第二篇講述了富蘭克林本人對讀書的樂趣、道德圓滿計劃的實施、日常生活的時刻分配計劃表;第三篇寫富蘭克林苦學多種外語、如何熱心開展公益事業及對自然科學的貢獻;最後一篇因他未寫完就撒手人寰,只是説了他本人的第一次外交使命。

富蘭克林小時候個性喜愛讀書,手中所得到的一點錢全都花在了買書上,有時一本書是在晚上借的,而務必在次日一早送還的,他經常振作精神讀到深夜。他從十二歲到十六歲的全部生活就是工作和閲讀學習,對知識的如飢似渴、對周圍世界強烈的認識願望、對現實的感悟都促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閲讀者,而且深深影響他以後的思想和道路。想想自己小時候雖然有一段時期個性喜愛看書,但終究因考試分數決定自己的升學前程而放下了課外書裏的完美世界,轉向了枯燥、令人生厭的教科書,壓抑了自己的想法,也沒有時刻來感悟現實。此刻想想,自己不會獨立思考和不會寫文章,也就不個性了。此刻唯一的想法就是:亡羊補牢,只期望為時不晚。

富蘭克林青年時期,主要事業是開辦印刷所,他的勤勞高出他同行中的任何一個人。當人們已經就寢時,他在工作;當鄰居們起牀時,他也正在工作。這樣的勤勞贏得了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同時也有了口碑,也就有了影響力,同時為他的事業添加了一份助推劑。在青年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將會極大地影響他以後的生活道路。如此説來,在青年時期,我們就應選定最佳生活之道,習慣會使我們快樂無比。在做事業的同時,他也犯過很多過錯,然而他用心思考,從中吸取教訓。他制定了一個道德圓滿計劃,期望無論何時過着沒有錯誤行為的生活。悖理的習慣務必廢除,良好的習慣務必獲得和確立,這樣才能把握牢固了、始終如一的正直舉動。以下就是他的道德圓滿計劃,值得每一個人效仿和借鑑。

這些道德習慣最好不好同時實行,以免分散注意力,而是就應每次只抓住一條去實行。當掌握一條,然後再進行下一條。在我看來,青年時期就做出如此優秀的計劃來當終身的信條,着實不易,若要整個人生都遵守,就更加難上加難了。我們就應學習並效仿他的這種終身道德圓滿計劃,以到達有好處的目標,而不是朝三暮四,變化不止。有一點,務必提到,他自學了多種外語,比如,法語、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並且能夠流利用外文談話,閲讀外文書。我們在佩服他的同時,也就應為自己敲響警鐘,不是麼?

此外,富蘭克林還是一個十分願意與人交往的人,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有濃厚的興趣,竭力想明白和認識一切。他喜愛與聰明、有學識的人會見,同搞笑的人交談,這是他畢生最愉快和有益的消磨時刻的事情。還有一點,就是他的公德心,他認為城裏的巡夜制度缺乏規矩,就在報紙上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要改變這些不合理制度的現象;他還組織了“聯合救火會”,為居民帶給了有效的防火方法。不得不説,他是一個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的人,看到生活中不合理的、需要改善的,就想辦法,並且付諸於實踐。

讀完此書,我們就應汲取書中的營養,用於自身的需要,伴隨自己以後歲月的成長。我堅信,以後的道路正因有了富蘭克林的指導會變得更加清晰明瞭;以後要應對的困難正因有了富蘭克林的事蹟而不再讓我們畏縮不前;以後的心靈正因有了富蘭克林的縮影會變得更加的美麗。

《富蘭克林自傳》讀後感 篇八

這本書講述了富蘭克林從一位貧困家庭的孩子在經歷種種磨難後成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通才的成長經歷。它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而且還使自傳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學體裁。它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與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富蘭克林是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學家、實業家。出生在波士頓一個皂燭製造商家庭。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閒時間刻苦自學,通曉了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還大量閲讀了歐洲各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著作,對自然科學和政治經濟學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終成為他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並領導美國人民完成了獨立革命,成為和喬治·華盛頓同享盛譽的領袖人物。他是美國最偉大的先驅者和美國民主的締造者之一,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人,曾參與起草並簽署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他不僅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之一,更因其光輝的人性而名垂史冊,受到各路大師的推崇。

他在20多歲的時候,就提出以十三項美德來完善自己的人格修養,使自己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臻於完美。分別是: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他一直在盡力地做到這些,儘管他也很難完全滿足要求,但他還是堅持不懈。這一舉動改變了富蘭克林的人生軌跡,使他後來成為世人仰慕的精神楷模,就連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對他也推崇備至,將他列為成功人生的導師。世界各國青年深受其影響,許多人因為這本書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在那些平淡的語句裏,我明白了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的一輩子都將是一堆瑣碎。我們要擁有自己偉大的理想,經過不懈努力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

俗話説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智慧。提升我們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內涵和素質。而不是成為一個繡花枕頭,空有其外表,無真才實學。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正如一句話所説: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待每本書的態度和理解都不同。那些文字樸實無華卻別有一種吸引力,使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每個人對這本書的理解都不同,但我們都被他所深深震撼,明白他為何能名垂青史。

我們都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人生理想,克服內心的惰性,向偉人致敬!

《富蘭克林自傳》讀後感2800字 篇九

《富蘭克林自傳》是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17-1790.4.17)本人對自己前半生(1706-1757)的一些回顧。書的重點固然是富蘭克林總結的經驗教訓;另一方面,該書也為我們瞭解十八世紀中前期美國的社會面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切入點。

書中表現的美國社會,大致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濃厚的商業氛圍,或者説是資本主義氛圍。作為資本主義先驅英國的殖民地,美國早在十八世紀初期就建立了完整的現代商業制度。與人合夥開一間小小的印刷鋪,必須確定各人的股權和產權。開店的資金,既可以來自向他人的借款,也可以來自抵押物業向銀行的貸款。如果債務超出了資產,就有被宣告破產的危險,不僅店鋪會被關閉,資產被變賣以抵債,還可能背上牢獄之災。與視商人為寇仇,全力打壓商人的中國古代社會不同,政府與商人互相依賴。政府的請願書、選舉票、法律書籍,甚至發行的紙幣,都要委託印刷商印刷;而商人一旦在政府任職,又會利用職務之便拓展自己的生意。富蘭克林在當上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祕書後,“有很多機會與議員們維持聯繫”,這種關係替他“招攬了印刷選舉票、法律、紙幣和其他零星的公家生意”;在當上費城郵務代辦後,富蘭克林借便利的信件來往增加了自己辦的報紙的發行數,招徠了更多的廣告,大大地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這種商業氛圍下催生的重視實利的傾向以及功利主義倫理觀。富蘭克林8歲時被父親送到語法學校唸書;一年後,由於家庭人口多,負擔不起大學求學的費用,同時看到“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日後窮困潦倒”,他父親又將他送到書算學校,10歲時乾脆將兒子接回家幫助營業。12歲時,富蘭克林顯露出寫作天賦,寫了兩首應時故事詩,其中一首還熱銷鎮內外;父親卻嘲笑富蘭克林的詩歌,因為他認為“詩人一般是窮光蛋”。富蘭克林有一個朋友雷夫,喜歡研究詩,深信自己會因此成名發財;但他的朋友奧斯朋卻勸他經商,靠着勤勉和規矩積累資金。富蘭克林也贊成寫詩只是為了改進散文寫作的語言風格,而散文是他“發跡的一種主要手段”。富蘭克林認為,不能夠因為《聖經》提倡或禁止某些行為,就説這些行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而要看這些行為是否對我們有利。基於這一原則,他認為“沒有一樣東西能像道德一樣使人發財致富”。

二,極其有效的民眾自治機制,以及民眾對公共事務表現出的極大熱情。書中,費城的許多公共事業都是由民眾自己組織的:修建大學、醫院、孤兒院、教堂的資金全部來自民眾的捐贈;而在組建志願消防隊和抵抗法國人與西班牙人的義勇軍的過程中,民眾更是出錢又出力。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行為既不是出於盲目的一時衝動,也不是政府或權威威逼利誘的結果。通常情況下,都是先由富蘭克林或其他人寫文章指出發展某種特定的公共事業的必要性,以及用何種方式發展,人民在經過充分考慮和討論後再作選擇。募捐活動結束後,捐款人還會選出理事會管理捐贈的資金,監管工程進度,以及管理完工後建築的使用。這些舉措都有力地保障了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宗教信仰自由。許多人之所以背井離鄉,不遠千里地來到美國,就是為了躲避嚴酷的宗教迫害——富蘭克林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員。因此,宗教信仰自由自然成了他們的共識。在書裏面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宗教:富蘭克林從小在長老會的教導下長大,後來改信自然神教;在他接觸的人當中,有法國先知派教徒(french prophets),有教友會教友(quakers),還有弟兄派教友,以及來自德國浸禮會和愛爾蘭的教士。他的老東家凱謀,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印刷商,甚至想自創一個新的教派。不同的教派之間即使發生爭執,也僅限於嘴仗和筆戰。最能體現宗教信仰自由的要數下面這件事:1739年,愛爾蘭的巡迴傳教士胡飛特牧師來到主要信仰教友會的費城講道,受到當地牧師的排擠,只能在露天説教。儘管如此,仍然有來自不同教派的人前去聽講,並提出了建造新教堂的計劃,很短時間內就募集了足夠資金並興建完工。完工後,管理教堂的董事會明文規定,任何宗教的教士要對費城人説教時都可以使用該該教堂,因為教堂的修建不是為了某一教派的方便,而是為了方便全體人民。

四,當時美國各州的政治制度可以説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一個複本。權力分別掌握在總督和州議會手上,兩者互相制約;在賓州,前者由業主任命,後者通過選舉產生。所謂業主,就是指英國國內一些根據英王特許狀享有該州土地的一些大貴族。作為人民代表,議員們認為業主和人民都要交税;但業主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命令他們的代理人——總督阻撓議員們提出的徵税法案。兩者一直在此問題上爭執不下。在富蘭克林擔任賓州議員期間,前後歷經三任總督,最終才在1757年以議會的獲勝而告終。

既然書的主角是富蘭克林,那麼當然不能不提到他。書中,他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提煉出許多處事為人之道。他在年少時十分愛好爭辯,以駁倒對方為榮;但他逐漸認識到這樣做既不能交流思想,又不能增進感情,因此要用謙遜的口吻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即使雙方的討論能夠深入,又容易説服別人。他是多項公益事業的發起人,但在推廣自己的計劃時,他總是稱受某人的委託;如果不這樣做,有人就會妒忌他所獲得的名譽而反對計劃的實施。在他參選州議會祕書時,他遭到了一個有勢力的議員的反對;他沒有卑躬屈膝地巴結那個議員,而是請那個議員幫了一個忙,後來他們的友誼一直持續到那個議員死為止。因此,“假如一個人幫了你一次忙,那麼以後他會比受過你恩惠的人更樂意幫助你。”

除了具體的建議和忠告,富蘭克林還提出了一個打造完美品德的計劃。在他22歲的時候,他想克服自己身上所有缺點。起初他認為,只要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就會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但他逐漸發現,“習慣會利用一時的疏忽,理智有時又不是癖好的對手”。因此必須戒除壞習慣,培養好習慣。他編制了一個美德培養表,將自己希望獲得的美德都列在上面,每天對照表單檢查自己的過失。他認為壞習慣就像花園裏的野草,不能指望一下子都把它們拔光;因此在一個時期內應該着重培養某一項美德,當自己認為這項美德已經達到了,再去培養下一項。當所有的美德都已經訓練過一次後,又從頭開始,直到形成習慣為止。富蘭克林承認,這個計劃雖然未能幫助他達到完美境界,而且差得很遠,但靠着這個計劃他比做這種嘗試前好得多快樂得多了。正如臨摹字帖的人,或許他們永遠不能達到像帖本一樣卓越的書法水平,但在臨摹的過程中他們的書法必然有很大提高。

總的來説,《富蘭克林自傳》向我們表明,出身寒微、受教育程度低並不能成為一個人平庸不前的理由。只要有決心並堅持不懈,每個人最終都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套用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裏的一句話:在人生髮展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使其成為可能的,是決心和行動。

《富蘭克林自傳》讀後感1200字 篇十

《富蘭克林自傳》是作者本人用長達十九年的時間寫成的,它是日記的一種濃縮體。富蘭克林在生活中對自己要求很高,幾近於苛刻,僅每日的道德行為規範長達13個項目,這些生活細節成就了他的人個人魅力,受人尊敬、信任;對待事物客觀實事求是,關於電的學説,關於壁爐的優化,都是建立在重複試驗的基礎上;勇於擔當,在與領主的税法談判中,為了緩解緊張的派系關係,敢於為百姓背書,簽署了百姓的承諾。

沒有天生的成功,只有天生的抱負。縱觀其一生,富蘭克林並沒有喊着金鑰匙出生,家庭條件很窘迫,因付不起學費被迫輟學,身無分文來到費城創業,然而他總是利用閒暇時間來讀書、提高自身技藝,他經歷了失業、戰爭、被人矇騙,卻從來沒有怨天尤人,總是勇往直前,戰勝眼前所有的困難。沒有人天生就很有能力,沒有人天生就註定轟轟烈烈,只要你有一顆不平凡的心,再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總有一天成功會屬於你。

幸福的關鍵要素。於富蘭克林本人而言,可以説一生都在踐行何為善良、真實、誠信。強大的個人魅力讓事業猶如神助,十七歲離開家後,獨自一人來到邊緣小鎮,從當學徒開始,因個人技藝出眾,在工作中同時幫助同事學習技能,深受同事的尊敬和愛戴。主動幫助的爵士,多次主動幫助他,這再一次證明了,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來幫助你的不是那些你曾經幫助過的人,反而是那些主動幫助過你的人,這在概率學上説也是正確的,主動幫助的人一般能力比受眾大,所以下一次是他的概率肯定大,原著引用“那一天,這又一次證實了我學的那句至理名言,誰若一次施恩與你,必將二次施恩與你,其樂意之情為受恩於你者所不及也”。

勤奮是最有用的美德。原著引用:“我之所以這樣毫無顧忌地強調自己的勤奮,儘管有自吹自擂之嫌,目的無非是讓讀過他的子孫後代們能看到在這段敍述中勤奮產生的於我有理的效果時,就可以知道這種美德的用處”。從作者的自我講述中,我認為沒有絲毫的誇大,無論富蘭克林有什麼想法,總是首先去做,先實現自己的想法,行動永遠是第一位的,改良鉛字排版技術如此,開印刷廠如此,電學試驗也是如此,一個高標準的行動派。幼年時期利用飯後的休息時間、家人外出購物時間讀書等等,關鍵是無論人生何種階段他都能做到。在受人排擠時,自己開辦印刷廠,缺乏資金支持時,很多朋友主動伸手幫助,人們總是評價説,有印刷業務找富蘭克林,因為別人休息時他仍在工作,別人還未起牀,他已工作很久,給人的感覺是事業心極度強,印刷事物交給他做讓人放心。這或許就是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吧。

專心致志做事最為滿足。在建築堡壘時,原本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大雨傾盆的不利天氣下,人們幾乎幹不成活,竟然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可能是因為敵人要攻打城堡,但在這個工作中,富蘭克林發現,當人們投入緊張的工作中時,酗酒鬧事的人也不喝酒,更不鬧事了,管理難度降低了很多,得出的結論是人們專心致志的做事的時候,往往最為滿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kmd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