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富蘭克林傳記》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富蘭克林傳記》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富蘭克林傳記》讀書筆記

《富蘭克林傳記》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富蘭克林傳記》,富蘭克林在大雷雨中放風箏的故事,是家喻户曉的事了,他不但是卓越的科學家,在外交、軍事、文學等,也是頂尖的人物。

富蘭克林是波士頓一個貧窮工匠的孩.,從小他就很喜歡讀書,所以父親對他的期望很高,希望富蘭克林有一天能出人頭地。但是,十歲那年家裏付不出他的學費,只好讓他輟學,富蘭克林到印刷廠去當學徒,在印刷廠裡他免費欣賞到許多名家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寫作的基礎,另外他也不忘努力自修,讀書時心無旁鶩,求學若渴。成年後富蘭克林除了從事印刷業以外還辦過報紙和雜誌。

一七五二年六月的某一天,富蘭克林和他的小兒.冒着風雨,帶著自制的風箏來到一處空地,這個風箏是用鐵絲和絹布完成身體,並連著一根長長的麻線,在手握處綁上一小截絲線,再繫上鐵鑰匙,突然轟一聲,閃電及雷聲先後出現,鑰匙也迸發出火星,是電呀!電通過來了!於是他們就把閃電聚集在萊頓瓶內,證明了電就是閃電,揭開了閃電的奧祕。

我覺得中國有一句話説:“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富蘭克林也説過:“空袋.不能立起來。”富蘭克林在困苦的環境中成長,又能努力好學,真的非常令人敬佩與學習。

暑假爸爸帶我們全家去美國玩,我們到l.a.、奧蘭多、邁阿密和紐約,其中我們去了太空總署,我看到了登陸小艇、火箭、太空人練習地及發射基地,這些都是像富蘭克林一樣的發明家、科學家所創造出來的,經過他們的努力,才能登陸月球、探索宇宙外太空的祕密,也才能發明機器和電腦,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我對科學很有興趣,希望我能學習富蘭克林和科學家,不怕困難,努力達成目標的精神,成為一位對人類生活有貢獻的人。

第二篇:《富蘭克林自傳》讀書筆記

對於至今才讀《富蘭克林自傳》感到十分汗顏,早就聽説這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百餘年而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對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於美的真諦,被公認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富蘭克林自傳》,從一開篇我就被深刻的吸引住了,平生還從未有一本書能如此強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樸實無華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間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滿哲理的思考給我深刻的啟迪,引發強烈的共鳴。

富蘭克林十分重視自己的美德。因此,他給自己提出了13個要求,分別是: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他一直在盡力地做到這些,儘管他也很難完全滿足要求,但他還是堅持不懈。我想能夠做到那十三條的人們,已經都能稱之為“聖人”了,事實上這樣完美的人確實少見,但是能追求這樣的完美的人也能在美德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讀《富蘭克林自傳》,使我深刻體會到書中的描寫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告誡人們遠離陋習,遠離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人生奮鬥的勵志奇書。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於我而言這一點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種生生不息、執着進取的精神!而此種精神與中廣核的深邃的精神底藴不謀而合。

《富蘭克林自傳》使我懂得: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來的自我束縛,要前進就要志在前進。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我要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逝世於費城,美國人民為他舉行了最隆重的葬禮,他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民,受到各國人民的敬仰。富蘭克林以自身的努力創造了一個不朽的神話,造就了一個屬於他的時代,成為“他生活的時代和國家中最偉大和最出色的人!”

其中,富蘭克林的13條生活原則或者説是美德(virtues)令我深受啟發。據説這13條美德是他在20歲時自己制定的,每週努力實習一項,到13周後重來一遍。我想,一個人的成功,就在於每一天的積累,而如果我們能夠用心的做到下面的每一點,那麼成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第三篇:《富蘭克林傳記》讀後感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富蘭克林傳記》,富蘭克林在大雷雨中放風箏的故事,是家喻户曉的事了,他不但是卓越的科學家,在外交、軍事、文學等,也是頂尖的人物。富蘭克林是波士頓一個貧窮工匠的孩此文來源於本站,從小他就很喜歡讀書,所以父親對他的期望很高,希望富蘭克林有一天能出人頭地。但是,十歲那年家裏付不出他的學費,只好讓他

輟學,富蘭克林到印刷廠去當學徒,在印刷廠裡他免費欣賞到許多名家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寫作的基礎,另外他也不忘努力自修,讀書時心無旁鶩,求學若渴。成年後富蘭克林除了從事印刷業以外還辦過報紙和雜誌。

一七五二年六月的某一天,富蘭克林和他的小兒此文來源於本站冒着風雨,帶著自制的風箏來到一處空地,這個風箏是用鐵絲和絹布完成身體,並連著一根長長的麻線,在手握處綁上一小截絲線,再繫上鐵鑰匙,突然轟一聲,閃電及雷聲先後出現,鑰匙也迸發出火星,是電呀!電通過來了!於是他們就把閃電聚集在萊頓瓶內,證明了電就是閃電,揭開了閃電的奧祕。

我覺得中國有一句話説:“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富蘭克林也説過:“空袋此文來源於本站不能立起來。”富蘭克林在困苦的環境中成長,又能努力好學,真的非常令人敬佩與學習。

暑假爸爸帶我們全家去美國玩,我們到l.a.、奧蘭多、邁阿密和紐約,其中我們去了太空總署,我看到了登陸小艇、火箭、太空人練習地及發射基地,這些都是像富蘭克林一樣的發明家、科學家所創造出來的,經過他們的努力,才能登陸月球、探索宇宙外太空的祕密,也才能發明機器和電腦,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我對科學很有興趣,希望我能學習富蘭克林和科學家,不怕困難,努力達成目標的精神,成為一位對人類生活有貢獻的人。

第四篇:富蘭克林傳記

富蘭克林傳及生平

synopsis

born in boston in 1706, benjamin franklin organized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lending library and volunteer fire department. his scientific pursuits included investigations into electricity, mathematics and mapmaking. he helped draft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u.s constitution, and negotiated the 1783 treaty of paris, which marked the end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

簡介

在1706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出生在波士頓舉辦的美國第一個借閲圖書館和志願消防隊。他對科學的追求轉化為電能,數學和製圖包括調查。他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1783年“巴黎條約”,這標誌着革命戰爭的結束談判。

early life

benjamin franklin was born on january 17, 1706, in boston in what was then known as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his father, josiah franklin, a soap and candle maker, had 17 children, seven with first wife, anne child, and 10 with second wife abiah folger. benjamin was his 15th child and the last son.

早期的生活

本傑明·富蘭克林出生於1706年1月17日,在波士頓,在當時被稱為馬薩諸塞灣殖民地。他的父親,喬賽亞·富蘭克林,肥皂和蠟燭製造商,有17個孩子,七連的第一任妻子安妮兒童和10與第二任妻子亞比雅福爾傑。本傑明是他的第15個孩子,最後一個兒子。

despite his success at the boston latin school, ben was removed at 10 to work with his father at candle making, but dipping wax and cutting wicks didn’t fire his imagination. perhaps to dissuade him from going to sea as one of his brothers had done, josiah apprenticed ben at 12 to his brother james at his print shop. ben took to this like a duck to water, despite his brother’s hard treatment. when james refused to publish any of his brother’s writing, ben adopted the pseudonym mrs. silence dogood, and “her” 14 imaginative and witty letters were published in his brother’s newspaper, the new england courant, to the delight of the readership. but james was angry when it was discovered the letters were his brother’s, and ben abandoned his apprenticeship shortly afterward, escaping to new york, but settling in philadelphia, which was his home bas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儘管他的成功在波士頓拉丁學校,奔10去除蠟燭與他的父親在工作,但浸蠟和切割燈芯沒火了他的想象。也許是為了勸阻他出海,他的一個兄弟做了,約西亞學徒奔12其弟詹姆斯在他的打印店。奔了,這就像如魚得水,儘管他的兄弟的硬盤治療。當詹姆斯拒絕發佈任何他哥哥的寫作,奔採用化名沉默dogood夫人,“她”14想象力和詼諧的信件發表在他哥哥的報紙,新英格蘭新聞報,喜悦的讀者。但詹姆斯很生氣,當它被發現的信件是他弟弟的,和ben放棄了他的學徒後不久,逃亡到紐約,但定居費城的餘生,這是他的大本營。

franklin furthered his education in the printing trade in philadelphia, lodging at the home of john read in 1723, where he met and courted read’s daughter deborah. nevertheless, the following year, franklin left for lond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pennsylvania governor william keith, but felt duped when letters of introduction never arrived and he was forced to find work at print shops there. once employed, though, he was able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ity’s pleasures, attending theater, mingling with the populace in coffee houses and continuing his lifelong passion for reading. he also managed to publish his first pamphlet, "a dissertation upon liberty

and necessity, pleasure and pain."

富蘭克林在費城的印刷業,促進了他的教育在約翰家中住宿閲讀在1723年,他在那裏會見求婚讀的女兒黛博拉。然而,次年,富蘭克林離開倫敦的主持下,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威廉·凱斯,但介紹信時沒有到達,他被迫在打印店找工作感到受騙。一經錄用,不過,他是能夠充分利用城市的樂趣,參加戲劇,交融與咖啡館的民眾,繼續他的終身閲讀的熱情。他還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冊子,“自由與必然,快樂和痛苦時的論文。”

franklin returned to philadelphia in 1726 to find that deborah read had married. in the next few years he held varied jobs such as bookkeeper, shopkeeper and currency cutter. he also fathered a son, william, out of wedlock during this time. in late 1727, franklin formed the “junto,” a social and self-improvement study group for young men, and early the next year was able to establish his own print shop with a partner.

富蘭克林回到費城在1726年發現德博拉讀結婚。在未來的幾年中,他舉行了多樣的工作,如記賬員,店主和貨幣刀。在這段時間內,他還生了一個兒子,威廉,非婚生。富蘭克林在1727年底,形成了“junto”社會和自我完善的年輕男性的研究組,並早在明年能夠與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印刷車間。

prominent citizen

after publishing another pamphlet, "the nature and necessity of a paper currency," franklin was able to purchase the pennsylvania gazette newspaper from a former boss, and was elected the official printer of pennsylvania.

突出的公民

出版另一本小冊子後,“一紙貨幣的性質和必要性,”富蘭克林是從前任老闆能夠購買賓夕法尼亞公報報紙,並當選為官方賓

夕法尼亞打印機。

第五篇:《富蘭克林經濟論文選集》讀書筆記

《富蘭克林經濟論文選集》讀書筆記

高鐘琴 2014020144

商務印書館2014年出版的《富蘭克林經濟論文選集》,全書不到一百頁,由譯者序和富蘭克林的五篇短小論文組成。這本書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知識變化的太快,一代偉人的思想在今天看來很有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思想的發展史上,也正是這些偉人的一點一滴積累,才有了現在比較系統、龐大的經濟學科。再有一點,可能我以前經常接觸英文文獻,所以對國內翻譯水平的現狀堪憂:學術可能更多的成了掙錢的手段。我一直覺得掙錢是學術的伴隨產物,而不是目的。

首先,我覺得有必要擴展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信息。富蘭克林獲得美國獨立之前許多個“第一人”稱號:(1)“自學成材第一人”,只在十歲前上過近兩年國小,後來自學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對物理學、哲學、醫學、數學、政治學、經濟學等都做過重要貢獻。(2)“學而致富第一人”,他的實質財富自不用説,開創北美印刷、新聞、圖書、教育等,而這些都是在他成為政治領袖之前完成的;作為開國領袖,革命成功後能及時“退場”的人,他也是“第一人”,對權力的淡視,中國的領導人就無人能及,他的精神財富激烈了一代又一代美國青年。(3)“修身養性第一人”,他在自傳中列舉了一個完整道德模範的內涵,節制、沉默、秩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道(與中國的中庸有點類似,很多書本都把它翻譯成中庸,其實在西方這是亞里斯多德的中道,見《尼各馬可倫理學》)、清潔、鎮靜、貞節、謙遜。(4)“外交第一人”。富蘭克林在外交上的

能力,在我印象中只有周恩來總理能與之媲美,他兩次遠涉倫敦,為廢除剝削和壓迫殖民地人民的法令做出了傑出貢獻,起草獨立宣言,後出使巴黎,為獲取獨立戰爭勝利創造了國際條件。對比周恩來總理的兩次國共合作或談判(第一次國共合作,後來的重慶談判)以及出使非洲。

前蘇聯p.伊凡諾夫在《富蘭克林傳》中這樣描述:“約翰.亞當斯指出富蘭克林在法國社會最廣泛集團中的聲望:‘他的榮譽壓倒了萊布尼茨、牛頓、弗里德里希和伏爾泰的榮譽。找不到一個手工業人、馬車伕、洗衣女工、城市公民和鄉村居民不知道富蘭克林的姓名的’。”這樣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偉人,富蘭克林不免也會談及經濟,而且很有意思的一點是,他和亞當.斯密是一個時代的人物,在尚未有一種學説獨領風騷的年代,富蘭克林的論證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呢?無論什麼年代的人,對於前人的知識經驗累積都應該抱有一顆感恩之心,尤其是學者。限於時代的侷限,或者説當時的需求以及知識的缺乏,一種學説的發展必定會從比較幼稚到相對成熟,最後趨於完善。拿現在的知識去和前人辯論,僅僅能獲得的是自我滿足的“一種油然而生的智力上的優越感”,而這更多的是在證明自己的愚昧。科學每進步一小步,需要的都是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嘔心瀝血,同樣的事情也在經濟學理論方面。或許,按照古希臘的標準,現在大學的任何一個教授,甚至是一個受到較廣泛通識教育的本科生,放到那個時代,都會比亞里斯多德傑出而偉大。開創性的成果是最難做的,那種貢獻最大,因為開創性工作做完了,完善性工作自然會有人繼續。富蘭克林在經濟

學上的成就與斯密當然不能比肩,同樣的,斯密就其經濟學的內容來看,與李嘉圖也相距甚遠,但是其開創性的研究,卻是李嘉圖不能企及的。

富蘭克林在《試論紙幣的性質和必要性》給了一個這樣的開場白:“沒有哪一門科學研究比對本國有真正利益的知識,更有用處和值得讚揚;或許沒有哪一門學問比這種知識更為難懂和複雜,要學得好就更加困難,因而,人們普遍地忽視了它。所以,我們天天遇到人們在談話中熱烈地爭論着某些政治論點,儘管那些論點與他們雙方可能都有密切關係,但是,他們雙方都不理解它,就像他們彼此之間不瞭解一樣。”讀到這裏,顯然,對於某個不懂的事物,我們很少會對它發表評價,因為不懂。在富蘭克林那個時代,至少從他的表述來看,大部分人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保持緘默,直到有人使他懂了它(這也正是富蘭克林要做的工作)。但是現在,我發現很多人變得聰明瞭,他們不懂,不僅裝懂,還要強行扮演行家的角色。有些人,他在某個領域可能做的很不錯,但是有意或無意的被人在他陌生的領域冠以專家名號,下次再出現時,他自己也就以多領域行家身份自居了。國內有某位大家,自稱邏輯學得很不錯,為了證明自己的邏輯學得好,他這樣論證:因為我擔任了某某辯論賽的評委,而且還是點評人,所以我的邏輯在國內是屈指可數的,所以每次辯論賽,當一辯説完第一句話時,我就知道他整篇的論證結構。歷史是一部戲劇的重複演出,戲台已經搭好了,演員換了一撥又一撥,而戲的內容卻還是老樣子。這個時代需要的僅僅是蘇格拉底,智者的囂張也只有蘇格拉底那樣的大智慧才

能平息。

接着富蘭克林直接給了他的論點:“一定比例量的貨幣是一個國家自由而普遍地進行貿易所必需的。”這個比例量,最好適中、適度。(這裏,可以看到亞里斯多德的影響——中道——就是一種適度。我們的德性,如果膽小,是怯弱;如果無所顧忌,則成了莽撞;那麼他們之間就一定有一個點,會是怯弱和莽撞的中和,成為一種好的狀態)富蘭克林覺得紙幣的多少應該由貿易的需要來決定(現在的體系來講就是貨幣借貸市場供需決定),“利害關係不會騙人的”,利息高則借款少,而“充足的貨幣將引起利息降低”,不需要國家的過多幹預。他從貨幣的起源來探討紙幣的性質:由於分工的存在,所以有交換的必要,(這裏,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是先有分工還是先有交換?斯密是認為交換在先,而不是分工導致了交換。富蘭克林沒有論及這個問題,所以這裏不涉及這個問題)而為了交換的方便,我們需要紙幣,“為了消除這種不方便,使之便於交換,人們發明了貨幣,恰當地稱之為交換媒介”。富蘭克林是從貨幣五種職能裏面的交換媒介來論述紙幣的必要性的。素來與重農主義學者魁奈有交往,富蘭克林傾向於重農學派,他説金屬“本身沒有一定的恆久的價值,其價值多少是依它的稀少性或豐裕程度而定的??要選定其他更適宜作為價值尺度的東西,我選擇勞動。”所以,他覺得紙幣不具有價值尺度的作用,而他選擇的勞動,與馬克思的社會平均勞動時間似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接下來的《關於人類增長的觀察報告》和《關於美洲紙幣的評論與事實》中,富蘭克林認為財富的積累來自於勤勞和節儉,因為“人

口是與生產物成比例的”,那麼提供的就業機會就與公民一樣多,所以人口是不會增長的。美(更多請搜索:)洲對於紙幣的評論與事實中,有一條批評“議會中的債務人懷着欺騙性的意圖發行紙幣”,至今對類似問題都還沒有有效解決途徑。富蘭克林使用的是懲罰手段。但在有些情況中懲罰手段也會失效,缺乏一個有力的監管懲罰方式,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時候,美國使用的是抵賴;在一國內,只有一個執政者的時候,貨幣的濫用如何評判,證據如何獲得,等等。

在財富問題上,富蘭克林認為,“一個民族獲得財富,只有三個途徑”:戰爭,這是劫掠;商業,通常是詐騙;農業,才是唯一的“正當的途徑”。

最後一篇文章是《貿易原理》,貿易的目的是營利,而支撐貿易的兩個支柱是自由和保護,“自由和保護是貿易賴以成功的最無可置疑的原則,顯然,它是通向安全和迅速交易往來的一條廣闊而良好的途徑。強制是貿易的大敵”。強制是沒用的,只要有利所圖,就算是堅船利炮,也擋不住貿易的往來,現在的走私軍火和毒品,怎麼禁還是有(當然我這裏並不是倡導毒品自由貿易),美國對台軍售,一直就沒停過。富蘭克林主張,對於貿易,“各國政府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考慮,按不同方式和每個國家的法規,給予自由和保護”。

當然,這裏我列舉的富蘭克林在論文中的觀點很少。因為以前的論文根本不像論文,論證性的東西很少,給的觀點很多;就像把很多書的目錄堆砌起來,條條框框都成了總結性的提綱。毫無疑問,這些觀點在當時都是很前沿而且艱澀的,但是放在兩百多年後的我們面

前,卻很膚淺,甚至會説他很多錯誤。這裏,我想以最近網上的一個爭議——胡榮華和許銀川到底誰更厲害——結束這篇筆記。胡榮華是象棋界的創造天才,將冷僻佈局(例如飛相局、反宮馬、鴛鴦炮等)發展成了正統,成了象棋幾個富有深度的領域;此外,他還連續奪得十屆全國象棋個人賽冠軍,總共14次摘得桂冠。許銀川是當代象棋界的集大成者,功力爐火純青,拿了六次全國象棋個人賽冠軍,而且對胡榮華的戰績也很好;毫無疑問,許銀川的競技水平前無古人,比圍棋界的李昌鎬有過之而無不及。按照我前面的分析,這個比較肯定是胡榮華更加厲害,他做的是開創性的工作,而許銀川得益於象棋界很多前輩的積澱才達到了這個高度。有人説:“要是許銀川生在五六十年代,可能也能像胡那樣連續拿十個冠軍,但是我們將看到象棋缺少了很多系統性佈局定式。”讀完這本書我突然感覺:一定要尊重前輩先人們積澱的經驗和知識智慧,更要對他們懷有敬服與感激之情,尤其是對那些正默默做着開創性工作的學者!

2014年10月29日於大學城圖書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nk7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