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彩多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彩多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彩多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一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非常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讓人們發覺到世界上還有非常多事情等着我們去探索,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祕不只是科學家與哲學家的責任。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瞭解哲學的心情。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作者帶領讀者跟隨一個可愛聰穎的小女孩從遠古羅馬暢遊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那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討論的題目以及這些哲學家們的經歷和遭遇,都詳細的收錄書中,生動自然的將整部世界哲學史演義出來。內容廣泛卻不紊亂,作者細心的將書中內容分成多章節,每節都有題目點出章節的中心內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節都闡述藴含了它的真理,詮釋了看似高深難懂的哲學問題。這樣的分節讓讀者讀來輕鬆,也就自然容易接受書中的觀點,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能夠在談話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點,使其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卻由於過於直言,被他曾指責過的上層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蘇格拉底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結束也要堅持真理。他重視良心與真理,敢於為了真理而戰,為了真理而犧牲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問題卻藴涵着非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着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進行了一次心靈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等於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蘇菲的所到之處,處處凝結着文明的精華,彌散着哲學的氣息。在這樣一本小説裏,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學史,本身就極具魅力。一直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而不切實際的學問,生澀難懂,但其實一直是我不瞭解哲學。這本小説系統地涵蓋了各種哲學思潮。隨着小説人物在書中不停的追逐和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越來越深入的使我瞭解到以前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麼,在哪裏,給非常多哲學著作敲了鍾,或是指明瞭路。非常多研究哲學的學者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並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不能普及和推廣,

但《蘇菲的世界》改變了這一現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哲學史,本身也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命題,隨着探求進程的步步深入,使我瞭解到更多的哲學原理。與其説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説是在欣賞一部人類文明通史的真實演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二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説。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可是“我思故我在”是真的嗎?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它讓我感到恐懼。或許作者就是想讓我們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吧。

有時候我會想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説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呵!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我認為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沒有多少人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活着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着,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在這麼大的世界中,我無法去探究和斷定這麼浩瀚這麼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有人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三

對於任何一名哲學初學者而言,我們時常會困惑於哲學的深奧,痛恨於哲學將事物的辯證性地反覆贅述,宂長的文段,晦澀的理解,種種因素,往往會讓我們對哲學望而卻步,站在哲學的大門前,猶豫徘徊。我們究竟是要帶着目的性地完成對哲學的探討,還是依靠主觀能動性去探尋事物因果?你真正愛上過哲學嗎?我們常常難於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這又是為什麼?

喬斯坦·賈德所寫的《蘇菲的世界》一書中説到過這樣的一句話“總的來説,人們不太注意哲學家,他們太懶了,他們不知道哲學家開始了危險的旅程”。事實真的如此嗎?然而我想説的是:“並不是!”雖然人們公認真理只存在於少部分人的手上,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對真理的發問,童年時期,簡單的“我是誰”“我從哪裏來”……都是哲學性問題。對於曾經同真理擦肩的人們而言,他們或許是因為根本不知道這是關乎哲學的東西。由於生活中缺乏啟迪,探索真理成為了少數人的信仰,因此真理成為了一種高深的事物。

對於《蘇菲的世界》這一本哲學性著作,《新聞週刊》(國際版)評價到“這是一個將學術作品通俗化的傑出範例——對於未曾修習哲學概論者而言,本書是最佳的入門讀物”。的確,當我帶着一種對哲學崇高的敬意首次翻開這本著作時,我驚歎於喬斯坦·賈德的天才化寫法使得哲學通俗化。他彷彿是在召喚哲學初學者們遊覽於哲學的沃土之上,不用擔心嚴寒冰霜將真理凍結,因為哲學的大門永遠會在你伸出雙手時自覺開啟。

在近乎一個月的自律閲讀後,長達45萬字的長篇小説《蘇菲的世界》,在物質化層面上可以説是圓滿完結,但在思維化層面上,它卻是不朽的,仍在延續。關上讀物,我在知乎上問了這樣一個問題:“通俗化”是《蘇菲的世界》成功的主要原因嗎?一名“沙發”(即由於被點贊較多而居於首位的言論)網友的回答,吸引了我的眼球。他説:“《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寫給15歲青少年關於哲學啟蒙的圖書,世界文壇對《蘇菲的世界》的介紹和評論主要圍繞於該書將哲學的通俗化。它能作為一部優秀的哲學入門讀物而廣為人知,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轉念一想,世界上那麼多的哲學家,他們在出版讀物時,肯定也嘗試過“通俗化”這一行文技巧。為證實這一猜想,我在百度上搜索了近四十年來的哲學性著作,驚訝地發現,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裏,曾有一大批同《蘇菲的世界》一樣將哲學通俗化的作品。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它們都沒有像《蘇菲的世界》那樣取得成功?所以,在這裏,我想就小説“《蘇菲的世界》究竟採用了何種方法,在玩轉通俗化這一概念時,能夠甩尾其餘人,成為哲學小説史上的泥石流”這一問題來表達我的看法。

在探討這一問題之前,先允許我對這部小説的概要進行梳理。故事發生在挪威的一座小城,14歲的少女蘇菲同其母親居住,蘇菲的父親是一艘大油輪的船長,常年出海,僅憑書信與其妻女聯繫。在蘇菲15歲生日臨近時,她在家裏收到兩封神祕信件,裏面寫有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好奇這些問題,但更好奇來信者,她期待來信。最後,在會説話的漢密士的牽引下,自稱哲學家的艾伯特(Alberto Knox)終於出現在她的面前,並開始教她哲學史。有趣的是,授課方式全憑信函!一封信一般講解一個時期的哲學,或是介紹一個西方代表性的哲學家。在這位神祕導師的帶領下,蘇菲走進了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法國大革命、十月革命等影響人類命運的各個時期,思索哲學和藝術的真諦。穿插在其中的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爾、史賓諾莎、休姆、康德、黑格爾、祁克果、馬克思、達爾文和弗洛伊德等偉大哲學家。在蘇菲與艾伯特的故事裏,明信片裏寫着的“轉交席德”以及艾伯特常常誤稱蘇菲為席德……讓蘇菲無時無刻不想探查所謂“席德”的真實身份。在小説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場景突然切換為席德的卧室,席德竟與蘇菲如複製般的相像!在描寫有關席德的生活情節時,透 過席德同父親的電話交流,故事真相漸漸浮出水面。所謂席德的父親,其實是挪威聯合國部隊駐紮在黎巴嫩的上校,他熱愛哲學和寫作,而《蘇菲的世界》一書正是他為女兒席德準備的15歲生日禮物,他希望藉此激發女兒對哲學的興趣。在蘇菲的世界中,蘇菲、她的媽媽、她的朋友和哲學家都是上校筆下的小説人物。當然,小説中的一些背景,包括故事地點、事件等實際上都來自於席德的現實世界。席德閲讀一章又一章的關於蘇菲與哲學的故事,,而蘇菲的世界又與席德的世界產生交叉重疊。

讀到這裏,以上的問題似乎也有了答案。喬斯坦·賈德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取材,借少女蘇菲學習哲學的多樣方式帶讀者進入“通俗化”的哲學世界。但它也並是一本單純的哲學小説,在我的認知程度上,它類似於一種魔幻型小説,將虛假的事物進行近一步地虛無,從而讓人剝離現實層面,投入極大的腦力來辯證自己所處世界的真實性。所謂“小説中的小説,小説中的講義”大抵上便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當你讀到一半時,你會發現《蘇菲的世界》是少校送給自己女兒席德的禮物,即蘇菲是虛幻的人物,元小説概念由此證實,也正因此,現實世界開始神祕化,書本上的內容吊足了他們的胃口。當童話、歷史、宇宙……一切人類思維所能想象到的問題像雨珠一樣傾泄而下時,講義的枯燥乏味被人們忘卻,因為它以講故事為主體,忽略了所謂的形式,也由此套住了讀者寓學於樂的“味口”。

此外,文章內容的豐富也不可小覷,可以説,這本書就像是一個西方哲學家的薈萃館,在這裏,留於史冊上的哲學家們都會出來發表他對於哲學的觀點。柏拉圖的理型論、德謨克里特斯的原子虛空論、笛卡爾的方法論、康德的因果率、黑格爾的辯證觀、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這些不僅僅是哲學的世界,更是人類進化的象徵。當我們沉下心來靜靜閲讀時,作為一個當代人,你一定會對歷史產生一種敬畏感。前人的智慧原本是不可“竊取的”,但是文明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學習與繼承。所謂“歷史的過客”總要留下些什麼來證明他們的存在,而我們也是如此。因此,當哲學上的饕餮盛宴赤裸裸地公之於眾時,讀者們定然會如飢似渴般地汲取。

拋去小説哲學上的內容豐盈這一特點,作家喬斯坦·賈德的巧妙的敍事手法也十分另人贊服。關於哲學的問題,喬斯坦·賈德總是在故事前讓讀者思考“為什麼”,然後再通過故事解答“為什麼”。比如,小説開篇蘇菲在毫無目的的前提下思考兩個問題,這樣也可以帶動讀者同其一起思考,更好地發散思維,自由暢想。他的這種寫作手法,有利於打開我們閉塞的思想之窗,讓我們原本的思維天性得到復甦,通過“哲學”的大門,去找尋屬於自己的智慧。

在蘇菲與神祕哲學老師艾伯特之間的交流互動和上校與女兒席德間的對白的相互切換中,我們不難發現小説情節的進展也具有一定的哲學性質。這也是它在“通俗化”的同時表現出哲學無處不在的一個典例。《蘇菲的世界》屬於一種“嵌套式”的結構,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類似於“莊周夢蝶”般撲朔迷離。雖然我們都知道蘇菲和艾伯特只是上校創造的“人物”,他們只是活在上校寫的《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裏,但是當上校的女兒席德在閲讀這本書的時候,卻真切感受到了蘇菲的存在,甚至相信是一種真的存在。那麼,所謂“影子”的蘇菲到底存不存在呢?席德的世界就一定是真實的嗎?是否所謂的席德也是某一個“上校”創造的呢?就像蘇菲説的:“假如上帝創造了人類,那麼上帝肯定也由另一種東西創造……到底什麼才是世界的本源?”上帝可以設定人的命運,但卻無法時時刻刻掌握人的思想和行動,尤其是思想。很多情節對應了弗洛伊德關於夢境和潛意識的理論。但實際上,不管是蘇菲和艾伯特,還是上校與席德,都只不過是《蘇菲的世界》的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的虛構人物而已。那麼,面對這種類似“生命的虛無”時,我們作為其中的芸芸眾生,又該如何自處呢?在《蘇菲的世界》一書結尾部分,蘇菲和艾伯特的“逃離”為我們解答了這一問題。

認真讀完《蘇菲的世界》後,我對自身學習哲學的方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前,我僅僅只是針對一些著名哲學家的思想來進行哲學方面的學習,想着憑“最優思想”而少走彎路,可是到最後,我發現自己在哲學學習的道路上逐漸脱軌,彷彿成為一個機器,只會去記錄思想的機器,這不僅使我對哲學發展缺乏整體上的感知,更讓我對哲學有了一種“生疏感”。或許是一種所謂的“能量守恆”讓我在歷經失敗之後尋得希望,《蘇菲的世界》展現給世人的“通俗化”不僅勾起了我對哲學的`興致,同時也助力我在學習哲學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在此,以筆墨的形式,我真誠地希望每一個愛好哲學的初學者們都能夠利用自身的空餘時間,好好地讀讀這一本優秀讀物——《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四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通過講述14歲少女蘇菲接二連三地收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件, 並在這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開始從哲學的角度瞭解世界及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哲學。原本,我以為哲學一定是門枯燥乏味、深奧難懂的課程。但是,《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我們講述哲學的同時,還細心地將書中的內容分成多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題目點出它的中心內容,或深藏或巧露。通過對這一個個耐人尋味故事的生動描寫,使我們在閲讀時產生了一種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瞭解哲學的心情。在不知不覺當中,我自然而然地接受書中的觀點,理解作者的用意。

雖然,看完《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我並沒有明白多少哲學道理。但是,通過這本書,我從蘇菲身上看到了一種認真思考、急於求知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同時,我也明白了好奇和疑問是探索未來世界的動力。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是一本值得你細細品讀的書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lj3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