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優選10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優選10篇

【導語】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優選10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優選10篇 由本站會員“kenlintao”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2: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4: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5: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6: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7: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8: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9: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10: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正文】

篇1: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近日,利用春節假期的時間,拜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通俗易懂,讀來頗為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維博士經過運用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最終告誡我們,如果能遵循這七個原則,並把他們化為行動,那麼實現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會遙遠。

這是一本關於每個人的人生成長的書,書中認為人生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1、依靠階段2、獨立階段3、互賴階段,也就是從0到一1,1一N的過程。

我們不難發現,處在依靠階段的人,最常用的一個字就是“你”,如“這事都是因為你,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在這個階段中他們常常需要別人來對他的問題負責,需要別人對自我情緒負責,最終需要別人對他的人生負責。如果我們能真正擺脱依靠,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階段:獨立階段。在獨立的人的語言中,經常會聽到“我”字,比如“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計劃、“我”的觀點。然而,從依靠到獨立是人生成長中最艱難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蜕變。所以,當我們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艱難的一公里征途中,我們走到了哪裏?是0.1還是0.9?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科維認為接下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賴。互賴階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贏我也贏,即以實現“雙贏”為目標,他們不僅僅能看到雙方的差異中各自的價值,也能看到雙方合作的潛力,最終到達1+1》2。

2020年我就要踏上寧杭文旅市場部的新崗位,對我而言面臨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讀到這本書,彷彿讓我看到了一盞明燈。書中講到的兩大思維模式“遵循原則”和“由內而外”,就像是新徵途上的指南針和發動機,能夠幫忙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選擇正確的方向。

文旅工作對我來説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戰性的,異常是進入市場銷售這一隊伍,就越發有難度了,這不禁讓我壓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適應新崗位,轉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呢?科維在書中給了我答案,那就是從七個習慣的第一個習慣做起:進取主動。我們常常會説:“人生就像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我們人生的這場演出,導演就是我們自我。沒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應對困難和挫折,我們是失去信心,放棄期望,還是自我當導演,去進取主動地應對困難呢?我的答案,當然是後者。進取主動,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從依靠到獨立最關鍵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從自我的內心出發,從正心、修身做起。那麼,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我們不妨經常問一問自我,我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我是否堅持着一顆“初心”

篇2: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倍受推崇的書,我的公眾號名稱中的“高效能”正是源自此書。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

從書名看起來,這似乎是本成功學的書籍。

事實上,它遠遠不止教導我們如何成功,在我看來,它是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它講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成功速成法,而是基於人類本身特點總結出的成長原則。

有一個著名的祈禱詞這樣説:上帝,請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理解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力量去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慧,去區分什麼是能夠改變的,什麼是不能夠改變的。

什麼是“能夠改變”的?不是別人,不是世界,是自我。

而要改變自我,就要終身學習,不斷成長。那裏的學習和成長,不是簡單的看書、掌握一些知識和方法就能實現的。

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這本書能給我們很好的指引。

那麼,阻礙我們成長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呢?

作者認為,思維定式對我們的影響巨大。就像出去旅行卻拿了一張錯誤的地圖,再努力也是南轅北轍。

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和《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就是因為不一樣的思維定式活成了不一樣的結局。

同樣是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中長大,蘇明玉在父母試圖犧牲她成就兄弟時,果斷的選擇了和家人決裂,並且一向致力於經過自我的努力活得更好。

而樊勝美卻成了父母及哥哥一家的提款機,把改變命運的突破口放在了嫁個有錢人上,大好的光陰不去學習提升,而是用在美容和參加飯局上。

女人的成功靠自立自強還是靠男人?

這樣不一樣的思維定式對人生的選擇有巨大的影響。對高效能人士來説,轉變思維定式才能實現根本的改變。

書中在實現個人領域成功方面提到了三個習慣:進取主動、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個人領域成功的關鍵是從依靠到獨立。

蘇明玉和樊勝美二人不一樣的思維定式,導致她們這三方面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習慣一:進取主動。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停滯不前,並不是命運對我們有多麼苛刻,而是缺乏進取的態度。[由本站網友投稿]

明明白要過好日子就要腳踏實地,卻把期望寄託在虛無縹緲的事上,比如中大獎,高富帥踏着七彩祥雲拯救自我等等。

其實,僅有自我才是救世主。

蘇明玉靠自我,主動去爭取事業成功和經濟獨立,事業感情雙豐收。樊勝美想靠婚姻,進取主動都花在了和有錢人打交道上,結果呢?可是是被人當成了飯局上的“菜”。

習慣二:以始為終。

沒有目標,所有的努力就像沒頭蒼蠅在亂轉。生活中不乏踏實肯幹的人,能夠沒有目標,就像挖井人,這挖一下,那挖一下,力沒少出,沒有成效。

要解決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一個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撰寫個人使命宣言。寫出自我此生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想要實現的夢想。

蘇明玉的目標就很明確,和很多一不如意就跳槽的人相比較,她在一項事業上努力,對自我的要求嚴格,不斷自我成長,這樣的人,有可能因為運氣因素成就有高低,但都能過的不錯。

而樊勝美呢?她的目標看似明確:嫁個有錢人,可實際上,這個目標十分模糊,不確定因素很多,沒有把自我做為撰寫人生劇本的作者,這種情形下,就容易被牽着鼻子走,成了飯局上的一盤“菜”而不自知。

習慣三:要事第一。

作者把時間的使用方式分成了四種: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其中,對個人成長最有用的是第二種,包括建立人際關係、規劃長期目標等,而有害的則是第三類和第四類。

蘇明玉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在於有“貴人相助”,而貴人,並不是莫名其妙的從天而降的。

樊勝美的失意,一大原因是應對職業天花板得過且過,不去尋求突破,自我都放棄了,怎樣會有人來主動幫忙呢?

而現實中有不少人,包括我自我,一邊拿着手機刷朋友圈、刷劇,一邊感慨生活不易,這種把時間花在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務上的行為,只會離夢想生活越來越遠。

介紹了三大個人領域成功的習慣後,作者指出,公眾領域的成功是一個從獨立到互賴的過程。

那裏的互賴,不是依靠,而是在人際關係中具有雙贏思維,能夠知彼解己、統合綜效。

習慣四:雙贏思維。

一個人損人利己的思維方式指導下,是難以在公眾領域獲得成功的。所謂雙贏,就是雙方或多方都能得到自我想要的。

蘇明成在應對問題時,想到的就是“剝削”妹妹。而在家庭成員之間,想長期損人利己是很難實現的,最終只能收穫苦果。

而利人利己才是長久的人際交往之道。在實現不了“雙贏”時,作者認為,放棄才是最好的選擇。

習慣五:知彼解己。

聆聽別人的心聲,瞭解對方的需求,這是有效溝通的基礎。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容易用自我的感受去確定別人的行為,甚至好為人師,這樣做只會導致溝通不暢,影響情感交流。

在育兒過程中,我發現這一點尤為重要。

記得大寶剛上幼兒園不久,以往多次問我:“媽媽,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呀?”我只是很簡單的告訴她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能夠學知識,認識新朋友。

之後我才明白,原先那段時間她在幼兒園被欺負了。

以後孩子再提出類似問題或要求請假時,我就注意多和她交流,找到原因,看是和小朋友發生矛盾了還是被教師批評了。及時溝通會讓孩子覺得媽媽理解自我。

習慣六:統合綜效。

這個習慣主要是指前面的五個習慣並不是互相隔絕的,綜合運用的效果會更好。

這個習慣使用的前提是尊重個體差異,以此為基礎進取主動的解決問題。

比如《都挺好》裏的蘇家大嫂吳非,在應對蘇大強要買房並加保姆名字時,就很好的運用了這一點,實現了自我的目標。

在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難以簡單應對,這種情景下,不坐以待斃,進取主動,定下目標,合理安排時間,追求雙贏,注重移情溝通,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習慣七:不斷更新。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工”,僅有不斷更新才能不斷提高產能。那裏的更新是全方位的,包括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忽視這一點,即使以前有一手好牌也可能有個壞結果。

比如蘇明哲,以往的天之驕子,在工作後沒有規劃好職業發展路徑,還任性的在蘇母去世後立刻回國導致丟了工作。

而一向不被父母重視,缺乏資源的蘇明玉,卻經過不斷的自我提升,成了蘇家孩子裏最成功的。

真正的改變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僅有看世界的眼光變了,世界才會改變。

篇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閲讀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對書中所介紹的7個習慣有了新的理解,雖然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即主動進取、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培訓主題了,但卻是為數不多的經典之一,當我係統地重温這七個習慣的時候,還是能夠有一些新的領悟的。

這本書第一章就提醒我們,要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我。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則的,僅有當我們學會並遵守這些原則,把這原則融入到自我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要由內而外地全面造就自我,首先要轉變思維,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我;要改變自我,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需要你自內打開,敞開你的心靈,努力探尋你的心靈,因為生活源自於此。書中還講到品德為成功之本,品德比本事更加重要。有本事而品德欠缺的人可能會取得一時的成功,但無法獲得長遠的成功。人的品質比他的言行更具説服力,品質好的人即使不能説也不會道、不擅長交際,也會贏得信任。比如此刻人才市場的招聘,招聘單位越來越看注應聘者的人品,因為他們相信,本事和技巧都是能夠很快培養出來的,而一個人的品格卻是需要時間和複雜的條件下養成的。再如,一個好的企業必然秉承着正確的價值觀,一個好品格的員工更加容易認同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個人要在任何領域真正實現高效能,必須同時具備高尚品格與本事。能均衡

發展這兩個元素的人,才能成為值得被信賴的人。

價值觀是什麼?它是我們對人、事、想法、原則的重要性及優先順序的認識,是自我選擇的信念與夢想。當一個人感知或確認自我的信念是真實的、可靠的,那他就會以此來指導自我的行為!而原則是自然法則或基本真理,它獨立存在於我們的認知以外(比如:正直、忠誠、自制、質樸、勇氣、同情心、貢獻、公正),是人類良知的一部分,每一個崇高人生都是由原則來塑造的,原則控制了一切!雖然我們能控制自我的行動,但唯有原則才能真正主宰這些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僅有我們將行為的、價值觀的結合到原則的層次,將使我們的適用性更寬廣、格局更大、內心裏更舒坦,而言行更能趨於一致。僅有專注於自我能控制的東西,放手自我不能控制的東西,並且有足夠的智慧來對二者作出區分,人才會活得少一點憂慮,多一點充實,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能。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大的影響,因為他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的影響我們的品德,暴露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七個好習慣,要我們進取主動、以始為終地開始行動,習慣是知識、技能與意願的融合,關鍵是你想要做,自我有意願。七個好習慣是實現個人與人際關係高效能的途徑,而其精髓不僅僅體此刻每一個習慣,更藴藏於各習慣之間的相互依靠關係及先後順序上。

習慣一:進取主動——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個人願景的原則一向以主動行動,最終達成結果的一個過程,是自我主動進取的典範,比如,時常加班加點,任勞任怨,主動進取的本質是內心擁有選擇的力量。主動進取的人是一個擁有內在安全感和自信的成熟的人。當我們遇到外界刺激的時候,進取主動是源於價值觀和原則做出的自我的選擇,採取主動,並承擔自我選擇的職責。實踐進取主動的人會從我做起,一切操之在我。進取主動的另外一個層面是要堅持進取主動的心態,即專注和擴大我們的影響圈。

習慣二:以終為始——太多的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所以,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的堅持到底,是生活充滿意義。每個人都是自我人生的導演,撰寫着自我的人生劇本。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我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其實自我領導的原則就是以終為始的,他是心智創造先於實際創造,點燃生命的熱情。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時間管理有諸多的著作,核心資料不外乎時間管理矩陣。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他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我們總是被各種事物所左

右,我們總是隨波逐流,哪些事情緊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卻不緊急?哪些事情緊急卻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緊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到底該怎樣做?要事第一給我們供給了一個模型:在從容與救火之間,要做一個選擇。更多去關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從此入手,消除干擾,啟動一個良性循環系統。書中提到的一個提議倒是能夠試試,就是不管每一天被緊急的事情如何纏得無法脱身,也要抽一點時間來幹自我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就是時刻臣服於自我的使命宣言。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近年來的熱門詞語。雙贏者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鬥場。這個世界並不是非強即弱,非勝即敗的。人際交往有六個模式,即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捨己為人,兩敗俱傷,獨善其身,好聚好散,而利人利己皆大歡喜才是雙贏的結果,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的空間,他人之得不視為自我之失。李光耀説過:擁有陽光已經足夠。雙贏思維做為一個概念人人都能理解,但養成一種習慣,卻需要正直、誠信、成熟、知足的雙贏品格和遠見灼識。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雙贏還需要必須的勇氣。其實我們所要做是,人人都養成雙贏思維的習慣,共建雙贏的規則和體系,讓雙贏體系存在於我們的單位,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朋友中。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彼解己有兩層意思,即善於傾聽和換位思考,正確合理表達自我的,讓別人瞭解

你的真正意思。首先,每個人在要表達自我的意見之前,先應當真心實意地去傾聽對方的表達,真心實意地瞭解對方的想法,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不至於曲解對方的意思或者引發對方的防衞心理。其次,依從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的原則和順序來表達自我的意思和觀點。聽過和明白是兩回事,明白和明白是兩回事,明白和理解是兩回事,理解和運用是兩回事。溝通的四個基本原則:專注、完整、接納、同理心;溝通的五個基本要素:點頭、微笑、傾聽、迴應、做筆記;溝通分五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讚美心、愛心;溝通分四個層次:忽視、假裝、選擇、留意;溝通又有四個誤區:價值確定、追根究底、好為人師、想當然。真正的傾聽是以平等和尊重為前提的,而真正的表達則以品德與感情為基礎。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則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高品質溝通時有一句話印象深刻: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這一原則是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一樣,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到奧妙。每個組織都在強調;團隊精神,統合綜效其實是雙贏思維與知彼解己的行動版本,在有了雙贏思維作為思想基礎和知彼解己作為溝通準則後,合作以追求高效的組織行為也就水到渠成了。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合作中有一點很

重要,也就是善於體察、學習和利用團隊成員的智慧,而不是覺得自我是團隊中最聰明的一員,要堅持謙虛的心態,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統合綜效談的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整合提練出第三種遠勝過你我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可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係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不以妥協為目標,也不僅僅止於合作,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個體不一樣的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的的不一樣世界。這是創造式的合作,所謂聰明就是能正確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於表現自我的聰明,善於掩飾自我的聰明叫高明,能夠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現實世界裏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沒有。優秀團隊的特徵之一即團隊成員的互補性,如唐僧師徒四人不失為一個優秀的團隊,他們中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不一樣的才能和個性,也常有不一樣的見解甚至能夠説他們每個人都有缺陷,但他們的目標是堅定和一致的,並且最終他們達成了目標。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人生最值的投資就是磨練自我,因為生活服務人羣都得靠自我,這是最珍貴的工具。所以不斷更新是前六個好習慣的源泉和動力,不斷更新身體、心智、精神和社會情感,僅有和-諧地發展自我這四個方面的本事,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產能,才能保證其餘六點習慣的履行和實施效率,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也

才能堅持個人和組織的持續發展。人生最高明的投資策略莫過於在生理,心智,心靈及社會情感方面,從日積月累的進展中,不但拓展了自我成長空間,也協助了他人成長。工作本身並不能夠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僅有具備了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本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七個習慣並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則,它們是貼合人的成長規律。七個習慣澆灌出來的最高級、最完美、最甘甜的果實就是齊心合力,就是把自我、愛人、朋友和同事合眾為一。當今社會,成為高效能的個人和組織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要,這是進入賽場的入場券。

篇4: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本書則講的是實踐本事,它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人品為基礎,以及到達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的“內外修煉”;它不是高談闊論的説教,而是經過一些細微生動的故事來闡述自我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管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它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情,能夠説為我們開啟的不是一扇門,而是一扇扇門。

書中以七個習慣展開記述,它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意願”三者的混合體。習慣的確很重要,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説:“習慣就彷佛一版權法纜繩,我們每一天為它纏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會變的牢不可破。”

所以説,不管是領導、職員、還是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書中還提到“成熟模式圖”,即成長的三個階段,分別為依靠期、獨立期,互賴期。人類都是從依靠到獨立,然後從獨立到互賴。這三個階段中都會養成不一樣的習慣,也就產生了習慣的轉變。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主要是:

一、進取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他所説的進取主動不僅僅是指行事採取進取主動,還意味着為人必須要對自我的人生負責,進取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了外界條件所控制。但作為一位領導,他的理智必須勝於衝動。甚至應當避免衝動。應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並將其作為自我行為的內在動力。

我們不管做什麼,都應當主動而非被動。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僅能針對特定的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的創造有利環境。採取主動不等於膽大妄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釁,而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自我有職責創造條件。

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當今社會,成功人士並不算少,但大多數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都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所以,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書中所説的“以終為始”有兩個原則基礎,一是“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都有是先在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然後付諸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也就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先明確目標,根據目標在確定以後的實踐。

“以終為始”的另一原則基礎是自我領導。但領導決不一樣於管理,就像史蒂芬説的“成功甚至求生的關鍵並不在於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於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確。所以,無論在哪個行業,領導都重於管理。”要想做一個好的領導,不妨以原則為中心,撰寫一份屬於你自我的使命寓言,並付諸實踐。

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這個習慣是一個讓人受益非淺的習慣。它能夠説是前兩個習慣的具體實踐,書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説,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習慣一的基礎是人類特有的四大天賦。即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以及最重要的自我意識。習慣二的基礎則是想象力和良知這兩大天賦。而有效管理的先決條件就是發揮人類的第四大天賦獨立意志。有了它,我們就能夠主動作為,而不是被動的聽命。

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我們總是把此刻這個社會當作競爭的角鬥場。看事物也就是“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我之失。利人利已者則把生命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鬥場。

雙贏不是什麼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史蒂芬列舉了六個交往模式,即:

損人利已(贏輸)捨己為人(輸贏)

兩敗俱傷(輸輸)獨善其身(贏)

利人利己(雙贏)好聚好散(無交易)

如果讓你選,你會選哪一個我認為最理的答案肯定是雙贏。那我們為何不向它發展呢要做到雙贏其實並不難,只要做到:誠信、成熟、知足就能夠了。

五、知彼解已移情溝通的原則

這個習慣主要講的就是人與人的溝通,移情聆聽是聆聽的一種,也是聆聽的最高境界。它是以理解為目的,聽者要以傾訴者的角度去看特事物,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要做到知彼解已,首先你要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對方瞭解你,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是人類所有活動中最高效的一種,是對所有其它習慣的重要考驗和集中體現。它是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方式和培育方式的精髓,統合綜效能夠激發、整合並釋放人類的最大潛能,前面的五個不一樣習慣都是為了能創造統合綜效的奇蹟。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一樣個體的不一樣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一樣世界,假如兩人意見相同,那麼其中一人必屬剩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穫。

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養成了前面六個習慣還不夠,我們還要不斷的更新自我,磨練自我,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羣都得靠自我,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這一習慣就是個人產能,它維護並優化你所擁有的最重要資產你自我。它從四個層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性、情感。每個層面的更新都很重要。所以,僅有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才能取得最夢想的效果。忽視任何一個層面都會對其它層面產生消極影響。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這七個習慣能夠説是人生的精華,作為一個領導,應當養成這七個習慣。可我感覺,不管是領導、職員、還是學生,都應當養成這七個習慣。如果我們能有“進取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我相信,我們必須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篇5: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俗話説:“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於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十分精闢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範疇,指點“做什麼”以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願促使“想要做”。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説如果想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經過不斷地閲讀和觀察總結來學習更多的規律和方法論,同時也要注意多實踐,來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進取向上,讓自我有意願去做一些應當做的事。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習慣一:主動進取——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為自我過去、此刻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進取應對一切;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我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

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我,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提高,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進取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一樣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所以,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我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活力,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先的自我。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篇6: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讀了史蒂芬·柯維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使我受益良多,十分深刻的觸動,能夠使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

他在書中介紹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以修養品性,並用實例闡述如何更好地為人處世。

關於個人成功的三個習慣

書中提及的前三個習慣是針對事情需要養成的習慣。史蒂芬·柯維博士將其總結為關於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靠到獨立。

進取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目標的原則,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主動去創造、規劃,如果每一天都是被動、消極,不好好研究要做什麼,更不採取任何實際上的行動,將永遠無法成功。所有我們應當要主動去研究自我想幹什麼並付諸行動。

有效能的人士總是進取主動地選擇自我要做的事情,併為自我的行為負責。這種“負責”的精神就是書中所説的“以始為終”。許多人一開始確實“進取主動”地確定了目標,但在埋頭苦幹的過程中,便漸漸淡忘了做事的初衷,事情便成了虎頭蛇尾。所以史蒂芬·柯維博士提議,在完成事情的整個過程中要確保自我的行為與目標堅持一致,全力以赴,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對。

史蒂芬·柯維博士並提議我們凡事要分出主次,這個習慣作為自我管理的原則,完全要靠自已來掌握和堅持。以往的自我偶爾會為一些瑣事而破壞了原有計劃,如此看來,以後需要分清次要事情上的牽絆,時刻集中精力於急要事務。

關於公眾成功的三個習慣

擁有好的人際關係等於為自我鋪平了更多的道路。想要在公眾領域取得成功,必須經歷一個從獨立到互賴的過程,擁有雙贏思維,能夠知彼知己,並懂得綜合綜效。

主動了解對方,知彼知己並對自我性格做出清楚明瞭的剖析,爭取讓對方瞭解自我。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也是造就“雙贏”必不可少的一點。

蘇州四維空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雙方有了充分的相互瞭解後,就需要將各自的力量集合在一齊,即利用“綜合綜效”。綜合效益是有效而正確的原則,其成效超出此前的所有習慣,代表了互相依靠的環境中的高效能,代表了團隊協作和團隊建設精神,能讓團隊成員經過合作實現創造。

不斷更新,平衡自我素質的習慣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必須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個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每個層面的更新都很重要,所以只要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才取得夢想的效果。

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本事,才能使自我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説,創造財富的本事才是真正的財富。

可見,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將習慣貫徹到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才能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所以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十分深。

篇7: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冰心曾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對於讀書之人是有很大幫忙的。好書使讀者產生極大興趣,也給讀書之人帶來無盡的益處,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是這麼個意思。

近日,利用空暇時間,大致閲讀了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在書裏採用了很多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並告誡人們:僅有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到自我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恆久的幸福。

現代社會對人材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當代大學生已經能夠深刻體會到此刻的本科已經不再吃香,我們以往的地位已經被研究生、博士生所代替。所以,要想立足社會,想當人材,就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能夠在人才的浪潮中經得住風吹浪打,站住站穩。不僅僅如此,還要有不斷學習的覺悟,走在思想的前端。我們僅有不斷學習,不斷補充新信息,才能第一時間得到社會發展的最新資料。不至於成為社會的棄兒。讀完此書,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心中有了目標,行動有了指南。

一、要想取得個人領域的成功,必須養成前三種習慣,遵循相應的原則。

為什麼説前三個習慣,是因為這七個習慣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從低到高、從依靠期到獨立期到互賴期、循序漸進的。

習慣一是進取主動,相應的原則是個人願景的原則。主動進取即採取主動,為自我過去、此刻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

進取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外界條件的制約,那也是因為我們有意或無意選擇了被外界條件控制。而這種選擇被稱為消極被動。這種人很容易受自然天氣所影響。比如風和日麗的時候就興高采烈;陰雲密佈的時候就無精打采。而我們要爭取成為一個進取主動的人,無論天氣好壞,自我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僅有自我的價值觀才是關鍵因素,始終認定工作品質是首位,即使天氣再壞,也不會影響到敬業精神。

消極被動的人還會受到社會天氣的影響。比如別人以禮相待,他就笑臉相迎,反之則擺出一副自我守護的姿態。他們心境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人的言行,任由別人的弱點來控制自我。而我們作為進取主動的人,應當理智勝於衝動,凡事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並將其作為自我行動的內在動力,對待外界刺激,應根據自我的價值觀來選擇迴應方式,而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怨天尤人。牢記一點:最刻骨銘心的傷害並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竟然會聽任這些遭遇發生在自我身上。

進取主動這一習慣是作為一名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環境中都應具備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習慣。

習慣二是以終為始,相應的原則是自我領導的原則。這一習慣最基本的應用是應當從此刻開始,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發生在何時,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即由個人最重視的期許或價值觀來決定一切。

你就應當明白:你期望在蓋棺定論時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才是你一生真正追求的目標。所以人的一生,明確真正的目標十分重要。當你確定了人生的奮鬥目標,才能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勞而有獲。否則,將勞而無獲,一事無成。

習慣三是要事第一,相應的原則是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習慣三是個讓人受益匪淺的習慣,是習慣一和習慣二的具體實踐。

生活工作中的有些活動是高效個人管理的核心,雖然不緊迫,但卻十分重要。這些活動包括建立人際關係,撰寫個人使命宣言,擬定長期規劃,進行體育鍛煉,採取預防危機措施,從事準備工作。我們通常都能認識到這些事物的重要性,明白應當認真對待,但卻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加以落實,原因就在於這些都不是我們手頭最緊迫的事情。所以,我堅信,如果大家能夠進取主動地去做這些事情,那麼必須會大幅度提高自我的效率,必須會獲得成功。同時,你還會發現,問題和危機都將大大減少,不再難以應付。這樣,你就會實現20%的行動能夠獲得80%的成果。

總之,僅有養成了這三種習慣,並能夠遵循相應的原則,才能從依靠期走向獨立期,才能取得個人領域的成功,進而養成另四種習慣取得公眾領域的成功。

我明白,要養成一種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逐漸養成習慣,堅決遵循原則,就必須能走向成功。對我而言,目前能夠理解這七種習慣,但實踐它卻是一場長期的鬥爭,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最終的結語:如果你是鐵,請把自我投入火中,成鋼。如果你是木,請把自我劈開,成材。

篇8: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一向以來,我並不是一位對管理學崇拜至極的信徒,也從未對成功學擁有極大的熱情,當初次看到本書的標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我的第一印象是難道又是一本成功學讀物嗎。可是讀罷此書,我對管理學和道理本身有了新的認知,在此十分感激張教師的推薦。猶記得《後會有期》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某種程度上,我是同意這句略帶自嘲的俏皮話的。多半情景下,我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聽到了很多的道理,並內心真的肯定,然而,我們並未將道理消化並轉化成信念,予以行動構成經歷,並強化我們的信念,斷鏈不時發生。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選擇如此。

那麼史蒂芬柯維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從前言開始,作者就列出了我們普羅大眾面臨的挑戰,如恐懼與不安全感,大多數人傾向於零風險的生活,逃避與他人建立長期合作和依靠;如想要的太多太急切,只要發現一個問題,就傾向於把社會當成是替罪羊來譴責,譴責周圍人和事的必然結果是犬儒主義,絕望無助,當被-迫向命運低頭,認為自我是環境的犧牲品,而屈服於宿命論,構成惡性循環而導致停滯不前。相反,這正是流行文化所倡導的生存之道。

讀到此處,我是十分有同感的,我也樂於自我否定和反省,便更加有繼續讀下去的慾望了,沒錯,我想找到解決方案和破局思路。進而,作者還舉出了一些挑戰,如越來越陷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不能自拔捨本逐末;表面上表現大度為他人的成功喝彩,而私底下在心靈的最深處,卻為他人的成功羨慕嫉妒恨;別人訴説時,並非努力聆聽和理解,而常常忙於思考自我接下來該怎樣説;社會傾向於用“競爭”來解決分歧和衝突。

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常遇到的棘手問題嗎?我是如此急切地想明白作者的解決思路和方案。

最讓我受益的,其實是作者提出思維定勢(paradigm)的觀點,我們往往理所當然地假定自我的所見所聞就是真實的世界。然而,它不是地域本身,只是你我手中的一份地圖,是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經驗和選擇打造而成的。我們要找到真正的地圖!

艾略特的那句話讓我細

細品味了很久,“我們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盡頭,就是重回起點,並對起點有首次般的瞭解。”

接下來,便是作者的核心觀點了。七個習慣:“進取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七個習慣,這些習慣構成了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首先是個人領域:“進取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

“進取主動”,是貫穿七個習慣的重要因素。人之所以不一樣於動物,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當我們應對困難的時候,應當想的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的逃避,當然,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選擇是具有決定性的,僅有理解了之後,才會繼而想出解決的辦法,這是後續的問題,我們必須首先解決的是前提條件,那就是進取主動的理解事情,不畏懼挑戰。以進取主動的態度對待工作,生活才更有激-情和鬥志。作為剛離開象牙塔步入社會的職場新人,我們必須進取主動,去現場實踐、學習、溝通、思考。

“以終為始”,這是我較為欣賞的觀點。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常會脱離軌道,可是會一向做修正,最終才飛抵終點。人生也是一次航行,在起飛前需要確定正確的目標,目標對了,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目標錯誤,即使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也只會離原先的目的地越來越遠。所以,必須明確自我真正的使命和願景,朝着正確的方向去努力拼搏。很多人都會有“得不到的是最可惜的”的感歎,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我們奮鬥的目標是什麼?就是獲得我們心靈的或者是物質的慰藉,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同時到達目標之後要有繼續奮鬥的動力,不能感到迷茫,這就需要我們找到那份使我們堅持的動力,那份純真的目標併為之努力。

“要事第一”,我們應對的是眾多繁雜的事情時,我們不能被他們所羈絆,首先認真分析事情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然後做出合理的安排,由重要的事情順序一件件的解決,即使有的事情完不成,我們也保證了工作的質量,那就是我們保證了結果的最大化,我們保證了自我時刻處於做重要的事情的狀態,不會被繁瑣的事務打擾,不僅僅成功的完成了工作,也是我們自我不會被羈絆,不會被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困擾。

其次,從個人領域到公眾領域:“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統效“。

“雙贏思維”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它強調雙方的利益兼顧,雙贏者把生活看成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鬥場。大家常常認為社會是零和博弈,你勝我敗,便為各自的利益爭鬥不休。在互相依靠的環境裏,任何非雙贏的解決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他們終將對長遠的關係產生這樣那樣的不利影響,我們應當選擇正和博弈。從組織角度而言,現代經濟是

競爭經濟更是協作經濟,企業之間團結合作,在競爭中共同創造價值,才能在現代經濟大環境下取得最大化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本事。誠然企業的晉升制度、獎罰措施等可能會導致員工之間的競爭,但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當倡導利人利己的兩全之策。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就是發揮各自的相對優勢,把蛋糕做大,爭取更大的價值。

“知彼解己”,這是溝通中的重要原則。人際溝通中,既要懂得傾聽,又要充分表達自我的意思。與人溝通,關鍵的並不是把自我的思想灌輸給別人,而是傾聽別人思想的同時讓別人理解自我的觀點,僅有這樣,雙方才會互相理解,並且進一步達成共識,我們不能強加給對方自我的觀點,要學會設身處地的研究。正如禮儀課上金教授所言,要耳到,更要眼到、心到。

“統合綜效”,是更進一步的原則。敞開胸懷,旁徵博引,集眾家之所長。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一樣個體的不一樣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一樣世界。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理解不一樣的意見,進一步思考別人的長處,從而改善自身的缺點,這樣能進一步提升自我,僅有在激烈的討論,質疑之後,我們的觀點才會更加完善,當然那裏的激烈並非言辭激烈,而更多是思想的碰撞。

“不斷更新”,當今時代日新月異,僅有不斷學習、更新自我的知識、技能,才能向高效能人士邁進。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我,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本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本事才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僅有時刻創新,堅持更新的頻率提升自我,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會有不竭的奮鬥動力。

其實,七個習慣不難理解,改變習慣是個痛苦的過程,但這是未來幸福的源泉。“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價,萬物始有價值。”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篇9: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著的,據稱,“在美國,此書影響力近次於《聖經》。”

沒有閲讀的時候,以為這無非是一本勵志類書籍,等到讀起來,卻明白它所論述的涉及每個人的事業、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資料,對如何搞好合作與溝通、提高幸福指數和成功的機率而最終到達“高效能”做了具體而又深刻的論述。

事實上,正如作者所説,“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一樣。”為了生計或實現自我的某種夢想和願望(或者是到達某種慾望),現代的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其實,他們的工作效能是不一樣的。

人人都有完美的願景——良好的人際關係、出色的工作業績、不菲的勞動收入、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然而,這些願景不會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人們總是心懷憧憬而又必須應對現實。那麼,有沒有一劑良方使渴望這些完美願景的人們做得更好一點答案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裏。

書中推薦的七個習慣是:

1、進取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2、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逐條對照上頭所列出的七個習慣,我們做到了幾條呢恐怕在第一條“進取主動”方面就會有很多人沒有做到。尤其是作為一名員工的主角,你做到進取主動了嗎“太多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我爭取來的。”近年來,一些管理層人士經常講“職業倦怠”,可見,消極被動是廣為存在的。

所謂“以終為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能夠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並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而“要事第一”的原則,卻是指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排除次要事務的羈絆,即“別讓瑣務牽着鼻子走。”我們做得如何

説到了“雙贏思維”,可能我們做得更不好了。對於這一點,我們是喊聲震天高,而在內心卻只想自我贏。“知彼解己”重點強調“移情溝通”。所謂“移情溝通”是指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説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這對於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和合格的教師大有裨益。

最終兩點是“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其中,“統合綜效”是講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例如,疊放在一齊的兩塊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於疊放前分別承受的重量之和。我們做教師的善於敞開胸懷,博採眾議,善於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都在這個範疇。“不斷更新”比較容易理解,可是人們卻往往熱衷於躺在祖宗留下來的牀上悠閒地睡眠,不願意開啟自我大腦創新的大門。

渴望完美,並追求卓越的人們,讀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

篇10: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經過研讀這本書,不僅僅讓我學到很多,更讓我更加認識自我,瞭解自我,認識到自我的諸多不足。以前的自我認識太淺顯,只是浮於表面,認真的讀過之後,才會發現自我需要在很多方面改善自我,這就是精神的力量,我相信自我在以後會做的更加出色。下頭是我的一些讀後的一些認識:俗話説:“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於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十分精闢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並經過一些細緻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入自我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他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物。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習慣一:主動進取——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為自我過去、此刻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

創造改變,進取應對一切;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我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我,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提高,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不僅僅需要一個進取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

人意見不一樣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所以,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我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先的自我。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小編簡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優選1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理暢辭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qw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