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唐太宗讀後感

唐太宗讀後感

第一篇:《唐太宗傳》讀後感

唐太宗讀後感

唐太宗李世民蔡向東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2014

簡介:本書講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分為十三章,包括:青少年時代、征討各地、太宗即位、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經濟、民族關係、天下大治、太宗晚景等。

唐太宗李世民傳黃中業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4

簡介:本書詳細闡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立章建制、偃武修文、修訂唐律、任賢納諫、統一邊疆的故事。

唐太宗傳宋乃秋主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4簡介:本書內容包括:“出世篇”、“立業篇”、“興業篇”、“為君篇”、“政思篇”等。

唐太宗傳馮國超(1965.10~)主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4

簡介:本書分“貴族出身志在天下”、“東征西戰一統宇內”、“與民休息發展經濟”等欄目,以生動的敍述和翔實的史料,介紹了唐太宗的一生以及創建的豐功偉績。

唐太宗傳林美荷編著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4

簡介:本書以生動的敍述和翔實的史料,並配以精美的圖片,介紹了唐太宗文治武功達到了古代君王望塵莫及的境界,創建了豐功偉績。

唐太宗傳趙克堯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2014重印)

簡介:本書以時間為序,對唐太宗隨李淵發動“晉陽起兵”到創立“貞觀之治”歷史的各個方面,包括他一生的軍事、政治活動和思想作風及宮闈生活等,都作了敍述;探討了當時的社會狀況與階級關係。

李世民傳王復之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2014簡介:本書介紹了李世民的一生,包括出自貴胄/初露鋒芒;起兵晉陽/志在天下;繼往開來/建章立志;太子風波/一代英主等內容。唐太宗傳袁英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6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後人稱之為為“貞觀之治”。因此有人説他是唐朝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另外其書法也備受好評。

我選取了趙克堯與袁英光先生的兩部《唐太宗傳》,比較而言,袁英光先生的傳記較為簡略,重點在於唐太宗即位前如何輔佐其父奪取天下以及即位後抗擊東突厥、治國政策;而趙克堯先生則詳細的描述

了李世民的少年時代、奪取地位、開國政策、宮闈生活以及晚年喜好等等。另外趙克堯先生傳記最大的特色就是每章後幾乎都有歷史原因、政策意義之類的分析。(如果哪位同學也對李世民感興趣的話,以上兩本值得一讀,尤其是趙克堯先生的寫得比較和學生口味) 其實後人對唐太宗的評論總體都是正面的,即治世明君。但關於宣武門之變卻有不少爭議,有人評價他大逆弒兄後逼父退位,有人為其辯護無奈為之?兩部傳記都提到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之爭,並非野史傳聞李建成迫害李世民,然而袁英光先生傳記中卻有秦王密報建成與元吉淫亂尹德妃與張婕妤一段,雖未評論,卻明顯貶低李建成一派。在趙克堯先生的傳記中描述是李建成因留守京城而與後宮相熟,故勾結後宮對付李世民,而李世民亦營結私黨欲謀取帝位,更加客觀。

其實中國古代的歷史有些是經過加工改造的,特別是關於帝王的部分,我們不能盡信流傳下來的史書。首先,歷來史書所載之建成,陰險狡詐,好色貪功,與襟懷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站在一起,不得不讓人慶幸登上帝位開創大唐盛世沒有所託匪人。然而透過歷史的重重黑幕,我們可以隱約看到,李建成與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離的。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李建成西渡黃河,攻克長安(長安的戰略地位在當時並不亞於後來李世民所攻下的洛陽,甚至猶有過之。李建成在戰爭初期即佔據長安,唐軍聲威大振,頓時成為最有希望問鼎中原的一支割據力量,使得蜀地的勢力不得不下決心依附於唐,使西秦霸王薛舉被切斷在西北成為孤軍,又令王世充佔據的洛陽的西方成為了死路,

更使當時蠢蠢欲動的突厥不得不顧及強大的唐軍加上堅城長安的效果。),又與竇建德相持,沒有讓當時氣勢正盛的夏軍逼近太原,軍功與李世民相比毫不遜色。即便説李世民更善用奇兵,有虎牢一戰的經典戰例,也不能肯定李建成的用兵能力就比李世民差多少。因為在歷史上(尤其是唐後,理由後具),在宮闈之戰中敗北的人即使有再經典的戰例,大多也不會被詳盡地記入史書,頂多説上一句“建成納計,乃克長安”。

再看李建成的人品,史書上最不堪的大概就是蒸淫父姬的罪名了,史載李世民於武德九年密奏高祖“建成、元吉淫亂後宮”,可謂石破天驚的一筆。因為直接跟皇帝老爹説我哥我弟給您戴了項綠油油的帽子(而且居然能讓史官知道),未免也太過滑稽,任李淵脾氣再好,大概也不會窩囊到讓此事不了了之罷。這條史載記錄大半是李世民座下史官原創的吧,便保守估計,也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含糊道“宮禁深祕,莫能明也”。李建成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稗史小説中,均以陰謀家身份出現,然而其陰謀卻屢屢失敗,讓人懷疑他究竟是否窩裏斗的料。加之首提造反的乃是劉文靜(後為李淵所殺),李世民只是鼓動者之一,且其軍功至此尚半點未立,那麼這個“皆汝所致”就無從説起了。而且這個“請以世民為世子”的“將佐”事蹟並未載於史,殊為可疑——試想如有人慧眼如此,如何會被李世民漏掉?由此推測,“廢立”之説,十有八九有如“高祖斬白蛇”“劉備靠大樹”一類的“事後諸葛亮”編造出來的。另外就是和尚道士的預言了,名字尚無,便有“年二十,可濟世安民”。武德四年,攻打洛

陽的李世民帶房玄齡拜訪了遠知道士,道士的預言還是很有客觀依據的:“你將作太平天子,願自惜。”李世民自是“眷言風範,無忘寤寐”。大概他便是從此才堅定了奪位建成的決心罷。同一年攻下洛陽後,他招賢納士,設天策府、文學館,閒則共話古今,縱談天下,儼然君臣氣派。封德彝便注意到:“秦王恃有大勛,不服居太子之下。”於是在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的鬥爭中,李世民於情於理都處在主動出擊的位置,但是重要的一點是,李建成得到了弟弟、宮中、朝中多數高官甚至父親的支持,李世民不可避免地處於弱勢地位。那麼,形勢便要求李世民不斷示弱退讓,保存實力,營造環境,以求一擊必殺。

由上,可以清楚看出,李世民的臉上可謂濃粧豔抹,厚厚地擦上了一層脂粉,而費心費力為他上粧的,正是他手下主管刪略《國史》,編《高祖實錄》、《太宗實錄》的房玄齡等人(其實房玄齡也只是署名的主編而已,動筆者不詳,蓋有許敬宗、李延壽、李淳風等)。當然李建成也並非沒有主動出擊過,面對日益增加的秦王勢力,李建成無疑比任何人都要擔憂。他的對策,就是分化、瓦解秦王府的文武將佐,企圖孤立李世民,再一舉消滅他。然而李世民的策略要高出一籌,他將計就計,讓手下假裝離開長安再偷偷潛回天策府,示敵以弱,出敵不意。之後他又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收買了許多東宮勢力下的要人,其中兩個,在玄武門之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東宮官王

[目至](字庫無),他在玄武門之變前一兩天,密奏説“李建成、李元吉正在密謀害秦王”,結果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召集部下策劃政

變;第二則是更為舉足輕重的人物——玄武門總領常何,正是由於常何的合作,李世民才能夠伏兵玄武門,襲殺李建成、李元吉。而這個常何的動向,也是頗耐人尋味的。他早在洛陽之戰時便追隨李世民,雖曾從李建成征討河北,但入長安卻是奉李世民之令。李建成為什麼會信任他呢?竊以為,常何很可能是李世民的反間。我國曆史書上幽默地寫道,玄武門之變實質並非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政變,而是地主階級內部新興地主官僚集團和舊世族官僚集團之間為爭奪國家領導權而發生的尖鋭鬥爭。

因此我們應該客觀的對待宣武門之變的事實,不能因為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而將其徹底美化,當然也不能因為弒兄這件事實將其徹底批判。

另外兩部傳記都提到李世民“廣開言路、從諫如流”以及“推行科舉、廣納賢才”以及其與臣子之間的口舌之爭。尤其是與魏徵這個李建成的前家臣,李世民不僅沒有因為其輔佐過李建成而疏遠他,反而加以重用,而且數次被氣到“誓殺此田夫”回頭卻採納魏徵建議,讓人不覺莞爾,這皇帝太好玩了!從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確實是一位明君,一位初具民主意識的君王!而且李世民在位期間推崇儒學,統一經學,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於釋家是一律壓制,而對於道家,趙克堯先生説的是推崇,而袁英光先生卻是來了一句“外崇內抑”。李世民推崇道教一方面是提高李家地位,而另一方面是為了抑制佛教,從長孫皇后病後一句“道、釋異端之教。從汝言,吾不如速死!”可見一斑。這與趙克堯先生的“崇道尊祖”以及唐太宗“晚

嗜丹藥”有所出入,而且他提到唐太宗是服藥暴亡,而袁英光先生卻未置一詞。在趙克堯先生的傳記中還提到唐太宗的各種興趣,如“喜好弓馬”“屬詩賦文”,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的書法那是相當不錯(據趙先生説)。

從兩篇傳記比較而言,都比較公正的述寫了唐太宗的一生,從青年到即位後至死,袁英光先生更多的着重於李世民的豐功偉績,而趙克堯先生的手筆則更為細緻,不僅客觀的描述了宣武門之變,還加上的自己的評論及分析(還是比較合理的)以及其愛好特長,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君王形象,讓這位千古一帝更接近生活。簡而言之,李世民的確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不論其政治頭腦還是人格魅力!

第二篇:我看唐太宗

我看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繼其父高祖李淵的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還可以給他冠以其它美稱,例如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或是詩人。

要認識一個完整的唐太宗李世民,必須從李世民的早年談起。年輕時候的李世民已經顯示出了非凡卓越的軍事才能,率軍作戰,運籌帷幄。在太原起兵那年才十八歲,到虎牢會戰,任唐軍統帥,敗竇建德,降王世充,也只有二十四歲。絕不比兄長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有絲毫遜色。在唐朝建立之後,哥哥建成被封為太子,經常在長安,輔佐李淵處理軍國大事,而李世民經常領兵出征,不斷平定割據勢力,鎮壓各地農民起義,為唐王朝擴邦建土,為唐朝立有很大功勞,威望甚高。如此看來,兄弟倆各有所長,都為國家建功立業,各謀其職,相安無事。然而人的本性決非如此簡單,何況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胸懷大略,見識深遠的人,他們在皇位繼承之事上出現了矛盾。按傳統的宗法制,太子李建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者。然而在李世民看來,自己跟父親起義打仗建立唐朝本身也不是常規的建國方式,在這樣的社會轉型時期是説不上什麼傳統或者常規,要想成就一翻事業,拘泥於常規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所以自然起了與哥哥爭奪皇位之心,加上他手下有一支英勇善戰的強大軍隊和一羣深謀遠慮的謀士,就更加加強了他爭奪皇位的信心。因此就有了兄弟倆之間的反覆鬥爭,直到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成功奪取皇位。在上述過程中,應該如何看待李世民? 李世民心生奪位殺兄之心應當如何看待?這影響到後人對他的評價了嗎?在那種時代背景下李

世民的行為可否視為正當或者應當予以理解?從人性上評判他是否脱離了人性的軌道呢?

我想,回答這些問題,需要詳細考察唐朝建立到玄武門之變這一時段的歷史細節,我們不能只知道李世民有軍事才能且對國家功勞顯著就説他奪位是正確的,也不能僅僅通過玄武門之變説他殺兄奪位是多麼的可恥。我們不能就歷史結果來判定歷史過程中的是非。歷史發展過程是複雜的,其間的主觀與客觀也是複雜多變的,促成一個結果的原因也是多樣的,我們也許可以假設抽去一個原因,來推測結果,例如假設李建成是個各個方面都很好的太子,有絕對的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然而是李世民的妒忌與野心將這樣一位原本可以成為名君的人-----他的兄長殺害了。從此來看李世民,來看後來是歷史。但這樣的假設是不合理的, 至少是沒有意義的。歷史是不能重演的,它就這樣發生了,我們只能承認它的現實,站在歷史事件之後來看它。所以,在我們不完全瞭解李世民與李建成的成長經歷,性格特徵,行事作風,受教育情況和之後的發展情況的條件下,是不能絕對説誰是誰非的。絕對肯定和否定都是不合理的。我們可以據李世民殺害太子這一事件説李世民生性毒辣,也可以據太子宴請秦王這一事件説李建成生性不比李世民善良。在我看來,不足以從結果簡單的判定李世民的行為是正當還是不正當,也不能説李世民有人性的缺失。歷史呈現的遠不只這一點,大可以從更多其它方面去分析歷史人物。

在李世民登上皇位成為唐太宗後,他的行為足可以説明他確實是個偉大的君王。他在治理國家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 選官任

賢,大度納諫, 節儉自律,厲行法制,發展國家經濟, 與鄰和睦相處,融洽的民族關係, 重視對外交流,傳播世界的盛唐氣象等。説這是他總結隋亡的必然做法,沒有問題,我們不能把唐太宗各方面的措施看作是他對人們的“施恩”,也不能作為“仁政”來看待,因為在巨大農民革命威力震懾下,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封建統治政權重新穩固下來。期間封建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然而從歷史橫的角度來比較,唐太宗顯然是一代名君。

機遇在每個大亂過後的時代都毫無例外的存在,絕非歷史單獨鍾情於唐太宗,然而唐太宗為什麼能取得大治的成就,而其他具有相同機遇的君主卻未取得?這不能不歸於個人因素。唐太宗有着天下大治的深切願望,為了這個願望,他屏斥奢侈,甘於淡泊,放棄物質享受;為了這個願望,他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放棄精神享受。放棄物質享受固然可貴,然而放棄精神享受更為難得,為何唐太宗能成為獨步千古的君主,關鍵的關鍵,在於他敢於放棄作為君主本可以享受的人間最高級的精神享受。這當然也表現出唐太宗非同一般的見識,他不看中世俗的享受,勇於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有人把大治歸於太宗的個人稟賦和愛好,這有部分的道理,但是英雄崇拜過了頭,誇大了英雄創造歷史的作用。有人把大治歸於唐太宗接受隋朝滅亡的教訓,這有更大的道理,然而把事情過於抽象化了。歷史的上演總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不承認時代的客觀性,或不承認人物的個人因素都不能全面分析看待歷史。我把唐太宗置於歷史環境之下,更多的從他個人方面來分析,希望能從中看到更多他個人的因素。

唐太宗根據自己的軍事實踐經驗,在戰爭問題上抱有“土地雖廣,好戰則人凋;中國雖安,忘戰則人殆。凋非保全之術,殆非擬寇之方”(《貞觀政要·議政伐篇》)的態度。他認為兵甲“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貞觀政要·議政伐篇》)。在當時有這樣的軍事見識是可貴的,就像鐵托所言,“要像一百年不打仗那樣去建設;要像明天就打仗那樣時刻準備着。”不得不承認唐太宗的軍事政治見識是非凡卓越的。

唐太宗的納諫做的很不容易,做的很痛苦,幾度不想再做下去,他揚言要殺了諫諍不斷的“田舍翁”魏徵,斥責剛正不阿的王珪等事例便是反映,但在羣臣幫助與自我反省下,他還是保持了納諫的氣度,開明的姿態,接受羣臣的制約。果斷用魏徵, 王珪等人更是非凡氣度的體現。這顯然比我國曆史上的其他任何一位君王勝出一籌。這也是唐太宗個人魅力的體現。

他在為君之道方面也有着難得的見解。“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尤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貞觀政要·君道篇》),“猶如饞人,自食其肉,肉盡必死;人君賦斂不已,百姓既斃,其君亦亡”(《貞觀政要·辯興亡篇》)。能有如此見識,感受隋亡,吸取教訓是一方面原因,然而也決不能忽視唐太宗個人的悟性與見地。

當然,唐太宗的種種思想和行為功績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依依列舉説明,但這些足以肯定他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明君的歷史地位。誠然,人無完人,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間也犯過種種錯誤,原因當然也包括他自身的侷限和歷史環境的制約兩方面。但這不妨礙我們從總的整體上肯定他。單依他個人來看,他可以做的更好而他沒有做,但從歷史

上對比來看,他無疑是一位千古難得的名君!

第三篇:讀後感

讀後感

記得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一本書我可以為它犧牲所有時間,每晚熬到午夜,在爸媽的催促聲中,卧室的燈被我一次次打開又一次次熄滅。整日鑽在書裏,把眼睛使壞了,但我仍樂此不疲。

記憶最深刻的,當然是《西遊記》。回到家裏看電視,走在路上看書,在那些日子裏,沒有了生活的煩惱,消逝了學習的重擔,彷彿,我不再是那一個普普通通的國小生,而是和悟空一起降妖除魔的行者。

當師徒們克服那一個個艱難險阻,破敗那一次次的妖魔來襲,我會為他們拍手叫好;當悟空受到委屈,我也會憎恨唐僧的無情和八戒的無能。但是,到了緊要關頭,當唐僧遇到危險,八戒來求救,悟空還是毅然出山相救。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佈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看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裏,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不以為是,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以認真的態度面對所有事。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做事不信教條有獨特看法。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做事持之以恆不半途而廢。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

一定會取得成功。

在漫漫西天路上,他們不願氣餒,總是有千難萬險,他們不願屈服,彷彿對高坐在西天的如來高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也對世人昭示:“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加深,《西遊記》它帶給我的不再僅僅是對神話的幻想,它更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西行路上的妖魔鬼怪,在我看來,已不再單純的是困難的化身,而更有一種禍國殃民無惡不作的“地頭蛇”的氣勢來,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無惡不作的黑暗勢力。他們為所欲為肆無忌憚地幹這幹那,依靠妖力,無視仁義廉恥。在現實中,他們正是不為人民幹事,不為民謀福利,而且時常勞民傷財,大肆搜刮剝削“神”。他們和佛神沒有太大差別,同樣是法力無邊,長生不老。“法力”這個虛有名詞,不正是那無邊的一手遮天的權利麼?人民賦予的權力,變本加厲用在人民身上,更是對神明之身的一種褻瀆,一種玷污。這是他們已不再是“神”,而是神中的渣滓,神中的蛀蟲。孫悟空,正是這些蛀蟲的剋星。他對付這些“蟲”從來都不手軟,儘管許多時候並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返顧地將他們掃除在人間。哪怕事後又被滿天仙佛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卻無一刻更改。

從東土到西天遙遙十萬八千里,光遇到的妖怪頭子就有幾十個,但他一條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並且他同妖怪

鬥爭,大多數都是主動進攻,只要一聽説妖怪擾亂人間,就決不放過。收伏八戒之後,他就對引路的高才説:“以後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幾個,還有謝你處哩。”作者一再通過書中人物之口,讚揚孫悟空“專救人間災害”,“與人間報不平之事”。孫悟空主動進攻,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頭子之後,總要把小妖消滅乾淨,以免給百姓留下禍患。可見,孫悟空已經脱離了專為自己鬥爭的性質,而是為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為了弱者而鬥爭。這是他不再是沒規沒距的“猴孫”,而化身成正義凜然的俠者。

最終,當取經事業完成之後,取經集團所有成員都修成了正果。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所謂的“正果”應該只是一種喻意,而真正的,是到達目標的頂峯。“取經”,修成正果,即完成了造福人類的事業,為人類這個羣體做出了貢獻。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完成了偉大的事業,最終達到了造福於人羣類的目標。

後來,漸漸長大,《西遊記》已經在書櫃裏塵封好幾年了,閲歷的加深,已不單單侷限於一部《西遊記》了。在這時,我開始看《三國演義》。這使得追捧,已沒有那麼瘋狂,變得深沉,而又單純。《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它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鋭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曆史風雲,在作者筆下寫的

豐富多彩。每當我翻開它,我便似乎隨着曹、孫、劉三人到了那爾虞我詐,烽火連天的三國時代。

這本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明顯更喜歡劉備,把他樹立成一個“仁君”,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但對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形象便由此誕生。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二百多個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重如山的關羽,仁民愛物的劉備,還有陰險狡詐的曹操。曹操,小説刻畫成一個殘暴奸詐的奸雄,所有貶義詞都往他身上堆。但是,我卻不以為然,曹操他雖有時喜歡殺人,但多數時候,他不是這樣。他曾在董卓禍亂京都時,不肯受其封官拉攏,歷經危險回到故鄉,“散家財,合義兵”,發動了一場討卓戰爭。這在當時是震動天下的大義之舉。後來曹操在天下大亂中獨能反弱為強,力克羣雄,統一北方,從早年討伐董卓的行為中即可看出一斑。曹操聰明、智慧超出常人,懂得治國方法,又會廣羅人才,量才任用,最終統一北方,獨攬朝政。不得不佩服蓋世豪情的他。

諸葛亮一個被神話的的人物,人稱卧龍先生,他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劉皇叔三顧茅廬,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戰羣儒、借東風、智算華容、三氣周瑜,輔佐劉備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更取得荊州為基本。後奉命率軍入川,於定軍山智激老黃忠,斬殺夏侯淵,敗

走曹操,奪取漢中。劉備伐吳失敗,受遺詔託孤,安居平五路,七縱平蠻,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但在後主事情處理上,似乎有欠缺。劉禪庸碌無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諸葛亮治理國政。劉禪自諸葛亮死後,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姜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種麥以避禍。如果諸葛亮不是什麼事都替劉禪做了,多歷練歷練,會有蜀降魏麼?

那個三國時代已經過去,新的“三國”又在人生的新起點開始,我們現在是自己的“君王”,自己的“國家"要“昌盛”,就看自己,積蓄力量,三年後,逐鹿中原!

《水滸傳》前些天剛剛看完,至今記憶猶新。《水滸傳》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説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在那個時代,宦官專權,民不聊生,人們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只能走向梁山泊。

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可以為了“義”,拋頭顱灑

熱血。《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英雄奸雄之間差別是什麼?或許,英雄還沒奸雄實力大,但是,英雄有“義”。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難道他們不會死麼?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什麼是用一生去唾棄的。一個奸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良心已被金錢所抹殺,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着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沒有好看的外表,卻又細膩的內心,這才是英雄!

沒有了春花秋月,沒有了烽火連天,《水滸傳》成了一部悲劇,

一部反映社會黑暗的悲劇,但悲傷之間,又有豪邁的俠義。

看書,我心靈的需求得到滿足,我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讀書,使我快樂,使我成長,一部好書,造就一個美好的心靈。

第四篇:讀後感

讀《暑假奇遇》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讓我記憶猶新的書——《暑假奇遇》。

這本書是著名作家楊紅櫻阿姨寫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的一本。它主要講的是城裏男孩馬小跳放暑假時,去他鄉下奶奶家玩。他在那裏生活得非常快樂。在那裏,有着一頭有理想的豬,黑旋風;有着一隻愛管閒事的大黃狗;有着一隻會説人話的鷯哥;有着一隻看門的老白鵝;有着一隻痴情的大黑貓;還有一個和馬小跳朝夕相處的好夥伴,小非洲。就這樣,一段有趣的暑假奇遇就開始了!

當我讀到《寶貝孫子和寶貝罐子》那一章是,我覺得馬小跳的奶奶真是太有趣了!她一直以為自己做湯好喝是因為那個“傳家寶罐子”,其實是他自己的手藝好,本來那個湯就好喝,根本不是什麼罐子做的,真是太好玩了。而在她的寶貝孫子和寶貝罐子之間,她還是有點“執迷不悟”,説兩個都要。結果,罐子還是碎了。這時,她才知道真相。我想,要是我們家有這樣有趣的故事就好了。

寒假中我讀了《尋找大熊貓》這本書。書中主要講述了在藏龍山熊貓自然保護區中,馬小跳、唐飛、葉郎博士和美國小女孩温迪如何一起找回一直走散的大熊貓“憨憨”的精彩故事。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就是楊紅櫻阿姨描寫的很多內容就像真實的一樣,我經常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在書中還看到有關“竹子開花”的內容。媽媽告訴我一定要保護自然環境,否則大熊貓就沒有適合它們生存的野外環境。大熊貓將瀕臨滅絕。我還決定把自己的零花錢捐給大熊貓保護組織,讓大熊貓生活得更好!

讀《跳跳電視台》有感

《淘氣包馬小跳》這類書吸引着廣大的中國孩子,我也是其中之一。馬小跳的童年是快樂的,我也是讀了《跳跳電視台》所感受到的。

書中的馬小跳和他的三個鐵哥們以及漂亮的女孩夏林果和笨女孩安琪兒,組成了一個“跳跳電視台”。他們拍攝了一個個精彩的節目。有《小白虎何時回到虎媽媽身邊》,《別讓大猩猩再抽煙》,《跟杜真子學做飯》,《帶輪子的書包》等。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白虎何時回到虎媽媽身邊》。是講馬小跳他們成立的“跳跳電視台”第一個拍攝地點“野生動物園”。他們在車上向外看,看到了一隻白底黑紋的母老虎,下車以後又看到一個黑衣女人用一隻小 1

白虎做生意。馬小跳斷定那隻小白虎就是那隻母老虎的寶寶,就叫唐飛把這個情景拍下來,為了掩護唐飛,馬小跳他們就和黑衣女人聊了起來,一不小心説錯話了,黑衣女人有所察覺,就對他們説:“快走,快走,別打擾我做生意。”這時唐飛也拍好了,馬小跳示意,全部走。然後他們就將這個dv拿到電視台去播了。

我看了這個故事,心想,老虎在我心中是威猛的。而這個故事老虎就是是一隻可憐的小貓,成為了黑衣女人生財的工具。我希望小白虎能早日回到虎媽媽的身邊。《皮皮魯送你100條命》 的作者是 鄭淵潔,他筆下的皮皮魯,魯西西、羅克、舒克和貝塔等人物帶我們走進了有趣的童話王國,這本書是以兒童口吻講了100個安全意識問題,讓我們在遇到各種危險情況時如何冷靜處理,防患於未然,送給孩子們100條生命。奧斯特洛夫司機曾説過:“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所以,00後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學習這100條安全意識,也就等於送給自己100條命。 書中“警惕隱形牆”告訴我們:在面對全透明,沒有任何標誌的玻璃牆時,要多加小心。這樣的牆很危險,會導致玻璃渣割破動脈死亡的可能性。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家裏的玻璃門都要貼上使人注意的標誌和圖案,警惕隱形牆,小心它變成尖刀傷害你。

書中“燙你沒商量”告訴我們喝水或吃飯時,要先試試食物和飲料的温度,否則會使嘴、咽喉或食道燙傷;洗澡時,記住要調好水温後才可以洗澡;有時大人們使用的電熨斗熨衣服,看似不燙,實際上它可是外柔內剛,輕輕碰一下,你的手就會變成“熊掌”,一定要注意喲!!

在我們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安全問題,如在2014年8月7日,在蕪湖濱江公園18歲的小夥子在江裏游泳時不幸溺亡,江邊有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但他不顧自己生命安全,只圖一時之快,卻喪失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像這樣的溺水事件暑假裏發生了許多,所以,游泳一定要選擇正規場所,未成年兒童要在家長的監護下才可以游泳,時刻注意看公共場所的警示牌,保護好自己的生命。

看了這本書,讓我懂得許多安全保護知識,我現在是我家的“小小安全員”,父母酒後駕車,我都及時阻止;每次出門時,我總不忘提醒父母關水,關煤氣,拔插座;告訴哥哥夏天少吃冷飲,裏面有大量的防腐劑,香精等,營養價值很低;提醒自己不能憋尿,會傷害身體等等。

生命是一朵花,稍不小心瞬間凋落,生命非常脆弱,我們要掌握很多安全知識,珍惜愛護自己的生命。

星期二,我在家裏閲讀了《時代廣場的蟋蟀》。

這本書講述了一隻小蟋蟀的故事,它叫柴斯特,來自康涅狄格州鄉下的草場。可因為貪吃跳進了籃子而被人帶到了紐約的時代廣場,認識了老鼠塔克與貓兒亨利,用音樂回報了主人瑪利歐和好朋友。因在眾人面前用翅膀拉了一曲《小夜曲》而大出風頭,成了著名的音樂家。

可九月的到來卻讓它思念起家鄉。在塔克與亨利的幫助下,柴斯特終於回到了康涅狄格州。

是啊!一個人不論有多出名,離開家鄉有多遠,家還是你的家,還有一朵花兒為你開放! 國小作文:《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後感

那本書,讓我感到了動物的心靈是如此的可愛,那本書,又讓我懂得了不少的它

就是喬治塞爾登寫得《時代廣場的蟋蟀》。

但是,有一件事,你們卻不知道,那隻蟋蟀,它竟然能唱出莫扎特寫的《小夜曲》和《重返蘇蓮託》(重返蘇蓮託不是莫扎特寫的),真是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奇蹟,那隻蟋蟀的能力,其他的蟋蟀是做不到的。那它為什麼有那麼大的能力呢?讓我們一起去書裏尋找。首先,蟋蟀認識了兩個可靠的朋友,是亨利貓和塔克老鼠,貓總是在漆黑的夜晚裏和老鼠去打開收音機,然後,蟋蟀就跟着學,不過一會兒,那隻蟋蟀就學會了好多優美的曲子。還有更驚人的事情呢,不管是什麼曲子,就算是超難的曲子,那隻蟋蟀只聽一遍就學會了(而

且那隻蟋蟀還開過演唱會呢!)。

雖然我對音樂不怎麼了解,但是那隻蟋蟀帶到了差不多和莫扎特的那種程度,真是不可想象。但是喬治塞爾登的《時代廣場的蟋蟀》為什麼那麼引人注目,那還是喬治塞爾登最瞭解讀者的心靈。不愧是有名的作家啊!我也要向那位作家學習,今後要羣覽博書,增長大量的豐富的課外知識,等我長大了以後,我也要出書。因為,不管你是在怎樣的境遇裏,文學都在無聲無息的照亮你,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為一個文學家的,而是當了電腦工程師、建築師設計師······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長

大了我也當一個大名鼎鼎的文學家。

啊!我愛《時代廣場的蟋蟀》!我愛每一本書!

第五篇:讀後感

讀《從容一生》有感

人的一生是要經歷許多階段的,少年時代是純真無邪的,青春歲月是激情如火的,中年時期是厚重沉穩的,人生暮年是從容淡定的。可已過不惑之年的俞老師,應該已從躁動中寧靜下來了,他的《從容一生》中已浮現出了一種做看雲起雲舒,我自心靜如水的超然。想必這正是送給躁動激昂的85後新員工的最好的啟示。

整本書都傳達着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讓我感受頗深的是《詩意的生活》、《走在路上》和《定目標、沉住氣、悄悄幹》。

在《詩意的生活》中,俞老師告訴我們,如何發現身邊的美,如何在繁雜的生活中解脱自己,尋找片刻的寧靜,詩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尋找的,不是為了擺脱一切俗務去浪跡天涯,而是一種能力,身處俗務不被此所累,總能在不經意間看一看天空,想一想遠方,輕輕閉上眼睛,也許正聽見風從耳邊吹過,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風中淺吟低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如果説生活中的俞老師是感性的,詩意的的生活着,那工作中的他卻是堅韌的,勇往直前的。在第二章行蹤中,他介紹了這幾年夢想之旅的行進路程和自己收穫的感動。夢想之旅從2014年至今已經走過五個年頭,五年了,不管何時,只要走在路上就把堅定的信念和對夢想的執着傳遞給每個學生。五年來上百個城市,上千場講座,上萬名學員,都將成為刻骨銘心的記憶,這種激情和渴望將一直傳遞下去,只因為兩個字:夢想!“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頓,已化作我的堅定。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在路上,只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只為温暖我的人??”。 在《詩意的生活》中,俞老師告訴我們,如何發現身邊的美,如何在繁雜的生活中解脱自己,尋找片刻的寧靜,詩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尋找的,不是為了擺脱一切俗務去浪跡天涯,而是一種能力,身處俗務不被此所累,總能在不經意間看一看天空,想一想遠方,輕輕閉上眼睛,也許正聽見風從耳邊吹過,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風中淺吟低唱。

其次,看到《走在路上》這篇文章時,我又深深地感觸到了,俞老師有情感洋溢地寫他小時候村莊的生活。從出生到18歲,一直都是踩着同一塊土地;經歷三年的大學聯考,跨進北大的門檻;北大當了六年的老師,生活安逸,娶妻生子,創辦了新東方;13年之後,新東方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創辦至今已成為每年擁有150萬學子的國內最大的培訓機構。從北大學生到北大教師再到中國最大培訓機構老闆,這一切都是俞老師的成就,而他卻仍然走在路上。走在路上,是一種境界,是謙虛的,是上進的,是有夢想的。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學生們走在了求知的路上,老師們走在了教研的路上。正像俞老師所説的那樣,這就是人生,一年又一年我們不斷走過,每一個生命走得如此不同。而《定目標,沉住氣,悄悄幹》這篇文章給我在工作剛起步的路上還是啟發不小的。現在的畢業生一來缺乏社會經驗,容易迷失自己,定不準自己的職業方向;二來在大學裏自由慣了,剛入職場,面臨諸多的不適應,就沉不住氣跳槽;三來性格過於張揚,表現力強,卻領略不到悄悄乾的魅力。

“悄悄幹”這三個字也讓我豁然開朗,因為自己剛到新東方那會兒,學校正處於旺季,各位老師都為上課忙得精疲力竭,所以我就被晾在了一邊,經常迷茫,不知該幹些什麼。但是這種心態是錯誤的,我很快端正了過來,我應該悄悄地準備課程,悄悄地幫着同事做些在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這樣無論是對企業的利益還是團隊的合作還是個人的發展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以後“悄悄幹”就成了我的工作方針,因為我們畢竟是成人,應該有自覺意識了,而且這些悄悄乾的活總有一天是會派上用場的。總之,很高興加入新東方這個大家庭,在新東方的幾年裏,我們都應該好好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沉住

氣,悄悄幹。

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自己的心態很平靜,以前老是很浮躁的做事,很迷茫地面對未來,不太確定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樣的生活,過什麼樣的人生,看了這本書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了,也進一步地確定了未來幾年的目標,慢慢地發現,其實自己一直都沒選錯方向,只是很多時候容易產生放棄的心理而已。古今很多的偉人都是在一個行業裏堅持了很久的人,愛迪生髮明電燈泡,比爾蓋茨發明微軟系統,馬雲創造阿里巴巴,俞敏洪創辦新東方,李彥宏百度上市,就連我們分公司的陳總之前都是在戴爾工作了九年,我有什麼理由懷疑自己的夢想?

這本書讓我堅定自己事業的信心,讓我選擇繼續呆在夢寐以求的新東方里。可能,短時間內,我還不能有所成就,可是至少我在成長,在積累經驗,在擴展人脈。人生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我相信,有了以後更多的積澱,我的人生將會更加富足和輝煌。

標籤: 讀後感 唐太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y3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