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黎明是首詩》讀後感

《黎明是首詩》讀後感

第1篇:《黎明是首詩》讀後感

《黎明是首詩》讀後感

《黎明是首詩》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黎明是首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夜是一個黑色的鳥巢,我靜靜地棲息在它的懷裏等待黎明。不是不想歌唱,不是不想綻放,只是輕輕地彈撥着生活的琴絃,錚錚樅樅,伴着幽幽的一聲歎息等待。

夜有點長。我在黑暗中伸出手摸索,觸碰不到邊涯。我蹣跚着掙扎,想燃一支火炬照路,可又怕把鳥巢毀滅。黎明,你早些來吧。夜裏的風景太晦暗,我向往着光明。等你來了,生活就是一首詩。我會聽見,金雞破曉,高亢地吟出工整的`首聯。我會看見,太陽平平仄仄地染紅地面,染紅屋頂,掛上樹梢。我會驚喜地發現,花朵搖曳着微笑,漸漸地就要迷亂人的雙眼,白居易的馬蹄噠噠,嫩綠的草淺淺的,沒過整個唐朝。

雨疏風驟的長夜過去,李清照酒意微醺,看簾卷西風,想綠肥紅瘦。那樹海棠,芬芳了整個宋朝。王昌齡的《初日》詩説:“雲發不能梳,楊花更吹滿。”黎明會讓春意撲面而來。

“今夜花前須醉倒,直到黎明。”這是葛勝仲《浪淘沙》中令人心醉的句子。黑夜中,讓我看曇花盛放吧,那白色的花朵,是黑夜的眼,明亮絢爛,哪怕只有一剎那的光華,但那是屬於它自己的蝕骨的靈魂顫動。是它對黑暗的挑戰,是它對黎明愛的誓言。我願醉倒在曇花前,直到黎明。黎明時節,曇花早已墜落,香消玉殞,它骨碌碌從花枝上轟然而下時,定然是決絕不是依戀,它追尋一束光,最終會成為一束光。

黎明來了嗎?窗格上自東向西扇面似的依次由灰暗轉為明亮。黎明是首詩。薔薇花攀牆而上,告訴我,生命只有綻放才會美麗;海浪聲聲,浪花噴湧,海潮夜漲晨退,告訴我如果不曾認真地年輕,就優雅地老去。

我徜徉在小路上,忽然看見一張白色的長椅,上面是紅色月季花搭成的拱形花棚,一朵,一朵,一朵,火紅的玫瑰一樣,點亮黎明。我在海濤聲聲中,優雅地坐在長椅上,讓太陽給我拍照,記錄我破巢而出的美麗瞬間。

黎明真的是首詩。從此我不再棲息在黑夜的鳥巢裏歎息,我要做一個枝頭的朗讀者,放聲把黎明歌唱。

第2篇:《黎明是首詩》讀後感

這篇《黎明是首詩》讀後感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寬容是首詩

寵辱不驚,坐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雲捲雲舒。寬容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個道德的標籤,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題記

21世紀,我們生活在一個擁擠嘈雜的時代。從太陽初生到夜幕降臨,從巷陌幽幽到鬧市攘攘,從稚嫩孩童到白髮老者,每一日,我們總會忙忙碌碌地為着一簞食,一豆羹而掙扎徘徊。清晨簇擁的人羣漠然穿行,川流不息,公交地鐵上座無虛席,每個人都只顧前方,而忘了抬頭,繁忙的辦公室,沉鬱的寫字樓。世界彷彿很平靜,可誰的內心真的安寧呢?

我們的時代遺失了什麼?“晨鐘暮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只能從陶潛的字句中追尋心底的安寧了?為什麼人們的距離近了,心卻遠了?為什麼我們的溝通方式豐富了,話卻少了?為什麼霓虹和音樂聲響了,我們的快樂卻淡了?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計較的多了,想要的多了,看不慣的多了,敢怒不敢言的事多了,我們太過於急着讓自己更好更強,我們説的太多,聽的太少,我們習慣了抱怨,卻學不會理解。我們懂得了“狹路相逢勇者勝”,卻忘記了“相逢一笑泯恩仇。”

故而人們常常覺得自己的不幸,當這個國家的物質生活已然達到數千年文明頂點的時代,我們卻把“你幸福嗎?”這短短的四個字變成了全民族的疑問。其實,幸福的祕訣,也無非是寬容二字罷了吧?倘若一位母親可以寬容兒子一任性性,一位妻子可以原諒丈夫的一場宿醉,一位老闆可以理解員工的一次事出有因的請假,假如馬加爵可以原諒室友的欺侮,那麼這個世界真的會多一些感動和温暖吧,幸福就在你打開心靈枷鎖的那一刻降臨了。誤解可以化作友誼的基石,挫折可以締造成功的序章,爭吵變奏成歡樂的曲調,怒火被寬容的和風熄滅。

多一些寬容,少一點怨恨;多一點理解,少一些猜疑;學會原諒,總好過爭吵和冷戰;學會關愛,冰山消融在彼此的笑靨裏。學會寬容,你會發現,寬容不僅是幸福的源泉,更是成功的基礎,藺相如寬容了廉頗,換來“負荊請罪”的千古佳話;諸葛亮七縱孟獲,故而平定南蠻,光大蜀漢;大學士張英家信一篇,讓牆與鄰,“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美名永留。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凡成大事者,必然要有寬闊的胸懷。

天空寬容了浮雲,故而秀麗;海洋寬容了河川,故而遼遠;大地寬容了山巒,故而雄偉;樹木寬容了花葉,故而繁麗;嬌花寬容了蜂蝶,故而鮮豔。寬容是一首詩,它流進河海的波浪裏,刻在山峯的堅石上,隨蜂蝶起舞,綻放在你的笑裏。

讓我們為寬容頌揚,為寬容歌唱。生活,因為寬容而美麗!

標籤: 讀後感 首詩 黎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77l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