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共3篇)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共3篇)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共3篇)

教育家説,書是智慧的鑰匙;史學家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政治家説,書是時代的生命;文學家説,書是人類的營養品;學生説,書是不開口的老師。那我們這些培養人的人該説書是什麼呢?是摯友?是恩師?是燈塔?是導航儀?是友情的行囊?是心靈的港灣?説它是什麼都不為多。書是我們自己成長和幫助別人成長的扶手和階梯。因此,我們教師更要常讀書,常與書籍對話,與書中人物交談,與作者進行思維的撞擊。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几十年光陰,居然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閲讀。

閲讀,使我們和孩子們的人生更加豐厚。激發孩子閲讀的興趣,指導孩子科學的閲讀,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我們只有學會閲讀才會理解。閲讀水平的高低將決定理解的對與錯,深與淺。閲讀可以開啟我們的心智,閲讀可以展開我們聯想的翅膀,遨遊古今,暢遊中外.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升騰起一個個美好的夢想。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書中涉及很多我們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用了很多的具體的事例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深受啟發。它可以作為一面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書中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反思,是我們在教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我們開闊眼界,提高水平。

關於兒童研究和教師的語言修養,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研究兒童,就要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弄清楚兒童的複雜的精神世界,深入瞭解兒童的歡樂和憂愁,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在上課時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我們要知道,上課時我們的注意中心是學生,是學生的思維活動。這是我們年輕教師常常忽略的一點,總是按照備好的教案,一字一句的認真傳授教材知識,而沒有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一節課下來,老師很累,學生也筋疲力竭,教學沒有訴諸學生的心靈。而如果教師能用語言來創造準確、鮮明、兒童能理解的形象,就能啟發兒童的思維。這讓我深深反思,有時抱怨學生一個知識點講了這麼多遍還是記不住,其實是自己的語言表達不夠到位,今後我要精磨自己的課堂語言表達,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晰有邏輯,備課時就要思考這樣表述學生能理解嗎?不理解時我應該用個怎樣具體的例子?

“在致未來的教師中”蘇霍姆林斯基明確的告訴我們:要把我們的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學習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係。兒童的學習腦力勞動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內心世界,促使兒童學習,激發他的學習興趣的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我們對待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瞭解和尊重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出現這樣的結果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教師只有在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有時老師的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學生,也可能毀掉一個學生,所以作為老師,尤其是國小階段的老師,我們一定要謹記,孩子們的學習之路剛剛開始,孩子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用學習來樹立自尊和自信,教會學生進行腦力勞動,從中感覺自己的精神力量,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第二,給“後進生”多一點愛。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當面對差學生出問題時,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懲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説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後進生。

第三,教給學生閲讀。書中的第十九條“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談到閲讀的重要性,他認為閲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在國小裏,要教會學生這樣閲讀:在閲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閲讀。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於他會不會有理解地閲讀。前兩天看到網上一則消息,談到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的大學聯考改革,其中就有一條是突出語文尤其是閲讀在大學聯考中的關鍵性、決定性作用,考察學生知識的寬度.和廣度,即使是數學試卷,閲讀量也會增加。由此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教給學生閲讀,讓學生愛.上閲讀,讓閲讀伴隨學生的一生。

以上只是我在閲讀《給教師的建議》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於我們通過精心地閲讀、細細地品嚐,在應用實踐中體驗、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2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有感

倫知全

今年暑假,我再次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這本書,的確受益匪淺,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瓦西里·亞歷山德洛維奇·蘇霍姆林斯基真不愧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的稱號。  

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也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不禁感歎蘇霍姆林期基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來説,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乾渴的靈魂,像與我面對面交談一樣,針對着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下面我就談談感觸最深的幾點:  

首先,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也特別注重閲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唯有閲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教師的知識底藴,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説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閲讀也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其次,對於班上有幾個後進生,作為教師,也許你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大喊素質教育的今天,你的成績卻被學生的考分所否定。我懷着即使他們不成才也要他們成人的思想,一次一次地給他們補課,鼓勵他們學習的慾望。自認為自己做得不錯,可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建議這本書中----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時,我曾經的努力就顯得黯然失色。  

我永遠會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閲讀。閲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再次,“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出了我們經常頭疼的問題:“為什麼七年級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八年級、三年級就有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每個孩子的體力是不同的,如果讓7歲的孩子都來提水,體力強的孩子可以提20桶水,而體力弱的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經筋疲力盡了。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他會因為勞累而受內傷,甚至進醫院。同樣兒童從事腦力勞動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對事物領會理解記憶得快,有的卻領會得慢且記憶不牢固。這就是説,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説,都應當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還有很多,書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感歎:“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我也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每一個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3

從4月1日開始,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每天讀一條寫好摘抄和感悟,定時分享在讀書會羣中,目的是督促自己做好堅持。現將分享整理如下:

蘇霍姆林斯基説:通過閲讀而激發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

感悟:讀書吧。放下浮躁,放下懶惰,放下三分鐘熱度,放空禁不住誘惑的大腦。放開你的眼睛,放淡你閒聊的嘴巴,靜下心來好好讀吧,真的努力後,你會發現自己,工作起來要順當得多!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六十二: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要讓學生能夠同時看見、觀察和動手。哪裏能做到這三點,哪裏就有生動的思考,使智慧得到磨練。

感悟: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思考中生活和學習,在生活和學習中思考。教師在課堂上要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知識基礎,讓學生在教室裏學習知識,在小小的試驗田裏嘗試運用知識, 只有在動手操作和思考探究中,才能使知識得以鞏固,使智慧得以磨練。 

其次還要注重拓展學生的閲讀空間,為學生提供思考的廣闊背景,使得學生善於思考,變得越來越聰明。學生要儘快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在動手中發現,在發現中創造。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六十三教師要把學生的腦力勞動放在注意的中心:學生的腦力勞動是教師的腦力勞動的一面鏡子。真正能夠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是用學生的眼光來讀教科書的。

感悟:除了研讀教材、課標外,更要要重視對學生特點的研究。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習才有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教學時教師還應瞭解學生的認知規律、精神狀態,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的去考慮其想法,體會其感受,因勢利導。考慮越充分,教學就越有效。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六十四課堂上怎樣指導學生的腦力勞動:具體事物跟概括之間的依存性對學生越明顯、易懂,學生的主觀體驗就越深刻:“我在研究真理,我在發現真理,我要使它成為我的精神財富。” 少年們希望感到自己是思考家,而不是再現知識的機械儀器。

感悟:改善思維品質、提升思維能力一直是課堂教學活動任務之一。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時,要不斷經歷從“就事論事”、“就事論理”,向“借題發揮”的發展過程,實現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遞進,他的思維品質就能得到持續的改善,思維能力也會逐漸提升。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思維培養的要求,在全面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重組,在不同層次思維遞進的關鍵點為學生搭設好“腳手架”,幫助學生拾級而上,就是教師要做好的功課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六十六研究性學習法。教師越是善於給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一種解決任務的性質,那麼他們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積極地投入這種活動,障礙和困難就暴露得越加明顯,從而使腦力勞動成為一種克服困難的過程。優秀的教師在每節課中都能力求讓學生看出抽象跟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和現象之間的聯繫。

感悟:此時的思維活動猶如爬山,目標明確了,學生就能積極思考,深入研究,就能暴露出一個個困難,就能更加努力想方設法克服這些困難,從而實現目標。每節課中傳授的內容能夠在教材基礎上在拓寬、拓深一些,在不同層次思維遞進的關鍵點為學生搭設好“腳手架”,幫助學生拾級而上,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能夠領會抽象和現實之間的相互聯繫。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六十七通過思維和體力勞動的結合,雙手的精確動作在實現着同樣精確的設想,就使少年們變成聰明的思考者,他們是在研究和發現真理,而不是單純地“浪費”現成的知識。

感悟:學習和勞動的結合,就在於幹活時思考和思考時幹活在勞動中思考,在思考中動手,在動手中運用知識,在運用知識中體驗新知。 如:通過有趣的化學實驗活動,瞭解到探究過程中細心、耐心與確實的重要性,同時體會到化學這門神奇的科學對社會和生活的影響,逐漸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化學的意識。

勞動與智慧的結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的源泉。在讀《教出活潑潑的人》一書時,讀到了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説的一段話:希臘文化很發達,科學的思想也很發達,何以希臘沒有物質科學呢?何以物質科學到十九世紀才發展起來呢?因為希臘瞧不起做工的人。瞧不起做工,就不會做實驗;不會做實驗就沒有物質科學了。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六十八:一般發展與掌握基本知識。國小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牢固的知識和能力。“學會學習”包含着一系列與掌握知識有關的能力:閲讀能力、書寫能力、觀察周圍世界現象的能力、思考能力、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感悟:這些能力就好比是工具,沒有這些工具,要掌握知識是不可能的。教會兒童學習也就是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應對自如。其中,基本能力大概包括:讀説聽寫算的能力、觀察力、注意力、思考力、表達力、記憶力、想象力、審美力、判斷力、為人處世力、分析概括力等。一般發展和掌握基本知識的關係非常密切,任何一方都會影響到另一方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六十九:教學中的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不隨意識記是智力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條件,它能把腦力解放出來用於思考,用於深入地理解事實和現象的本質。不隨意識記可以預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記硬背。

感悟: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運用的仍是不隨意識記,但是我們在複習階段就會忘卻不隨意識記,把大量的知識堆積起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以理解為基礎的識記是最牢固的識記。新課標的數學教材特別活,定義、規律和概念都是學生通過探討生活常識和多項練習中不知不覺感悟出來的,對於理解較慢的學生比較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識記一般包括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隨意識記即有意識記,是指通過有意識的識記去牢固掌握知識,要求進行意志努力和應用專門方法,它包括有機械識記和意識識記;不隨意識記即無意識記,是指沒有自覺目的也不需要做出任何意志努力的一種識記,它是在某種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實現的。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密不可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把二者巧妙結合起來,是減輕學習負擔又能促進學習的有效措施。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妥善處理好二者關係,還要處理好影響識記效果的有關因素,比如:識記的目的和任務以及性質、識記材料的數量和性質、識記方法、識記時的情緒狀態等。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七十要敢於鼓勵學生“超大綱”:“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應當達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

感悟: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讓每個孩子掉隊是我們的職責,而讓每個孩子都能各盡其能,達到他們力所能及的成就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每一個兒童的思維發展都有其獨特的道路,每一個兒童的聰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點。沒有任何一個正常的兒童是毫無能力、毫無天賦的。使這種智慧和天賦成為在學習中取得成就的基礎,不要讓任何一個兒童在低於他的才能的水平上學習,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讓每一屆學生在我們的精心培養下能產生一些天才數學家、語言學家、物理學家、音樂家、少年科學家等,讓每一個孩子因我們的精心教育而最大限度地發展着、成長着。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七十一:學生和他的精神世界不僅是教學法研究的對象,而且是教學法的主要動力。

感悟:要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教學途徑和手段的總稱。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扶放結合法、趣味導入法、以讀代講法、情理交融法等,教學方法採用的是否恰當,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等重要問題。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教會學生獨立學習新教材,可以在大量閲讀相關材料的基礎上獨立學習,也可以一邊學習新教材一邊研究某種現象。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促使學生早日養成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8o4r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