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精選多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精選多篇)

寒假當中,讀幾本關於教育的書,反思一下一學期來的教學感受,讓有些僵化的大腦轉一下彎兒。尤其是為了調節一下因抓複習考試而變的有點失控的神經,讀書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讀什麼呢?看來看去,教育類的書大部分是對老師進行再教育的,教條,枯燥,引用一些外國教育家的什麼什麼理論,讀來很難叫自己放鬆,反而有些緊箍咒越念越緊的感覺。只有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來讓人覺的愛不釋手,產生了心靈的共鳴,有些話真説到老師的心裏去了。

從教這些年來,我一直困惑怎樣摸清學生的心思,怎樣的教育方法才是對他們未來有用的,我想讀些理論方面的書會對我有幫助,説實在的,理論性的書確實沒有小説那麼好讀,可能因為理論的書太多內容顯得空洞和乏味,所以一直也沒看幾本,這次看起這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卻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

該書的序沒有王婆賣瓜,只一句:本書無害,不妨一讀,讓我感受到作者的真誠,看這本屬於教育隨筆的書,讀起來非常親切、輕鬆,他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讓我耳目一新,並得到很多的啟示與感悟。難得的是作為校長的作者鄭傑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分四個主題: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來詳細剖析,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教師們有着很大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作者用平實卻又充滿智慧的語言讓教師迴歸到了生活的實際之中。教師本來就只是芸芸大眾中的一角。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教書,首先就要教好自己,在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你可以這樣教也可以那樣教,教出你“自己”的風格來。作者字裏行間傳達的精神深深地感動着我,感慨良多。

作為老師,我們都知道對孩子要寬容、要耐心,可有時當我們看到孩子在課堂上做小動作、開小差,看到他們又把題目做錯時就按耐不住的要呵斥、批評孩子,我們就會忘了對孩子寬容。其實,正如鄭傑老師説的“學校是每個人可以犯錯誤的地方,明白這一點很重要。首先,教師明白這個道理,就意味着教師已經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學習,真正的學習不是生硬地記住一些死去了的知識,而是學會發現和創造。因此教師就不僅會寬容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差錯,而且會鼓勵他們不必在意那些差錯。讓孩子們學會從自己的差錯中獲得真知是教師的本分。”《迴歸女性》、《教師要有靜氣》、《不培養乖孩子》、《別讓孩子們失語》等文章都給了我不少的啟發,我們老師應該學會控制自己,學會換一種方式去幫助這些犯錯的孩子,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他們。

作為教師,既然我們已經幹了這一行,就要熱愛它,從中尋找讓我們快樂的一點一滴。每天抱怨,應付工作,只能讓我們自己沉浸在自己製造的愁苦氛圍內不能自拔,最終影響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業發展,何苦呢?《服務於公益民生是莫大的榮耀》、《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為當教師尋找充足的理由》、《讓自己成為稀缺資源》、《成為名師,為什麼不?》都讓我備受鼓舞,受益匪淺。正如鄭傑所説:“一個熱情的人、真誠的人、善良的人、寬容的人,一定是受人歡迎的人,受學生歡迎,受同事歡迎……你在勞動力市場上就有了競爭力。”

在《要學會做減法》中我學會了如何解壓,獲得真正的解放;在永不放棄一文中學會了永遠都不要絕望,永遠對孩子們充滿積極的期待。而有些文章則使我對平時教學中的點滴感悟有了更系統深刻的認識:如《學會讚美》、《關懷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學會傾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等。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這本書充滿了精氣神,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第二篇:《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顧有再

教師與其他職業的區別在於: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職業資源,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這就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和複雜性。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捷發展的今天,教師為適應社會的變化,面臨着許多挑戰,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等等,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針對社會的變化來調整自己,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讀了這本書後,我獲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談一些自己感觸最深的。

“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對於我們教師來説,物質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時大家在一起訴苦的不是什麼經濟困難問題,而是做教師的工作壓力問題。 現在學校領導、家長、社會對教師工作要求很高,學生也越來越難教,我們常常為此而苦惱。這時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用藝術來“宣泄”,可以將音樂、美術、小説、電影等作為自己人生的精神導師,通過欣賞藝術來獲得幸福感,忘卻暫時的煩惱。其實更幸福的是創造藝術,對於我們教師來説,不僅要培養自己藝術的眼光和心靈,更應把教書當作是一種藝術創作。享受藝術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層樓:“單純的物質生活其實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使人永葆年輕之心。” 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考。巴爾扎克曾説:“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思考更多的應是教育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的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經常求教於書本和理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層樓。作者就是用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三層樓的比喻,告訴了我一個優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標。這個比喻也像一面明鏡,讓

我對照自己,令我慚愧:我常常徘徊於第一、二層樓之間;也令我奮進: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應努力登上第三層樓。

“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困擾我們每位教師的一個問題。因為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將成為我們不斷探索、改進的一個課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 “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你在台上講得繪聲繪色,他們在台下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還能點點頭,或給你一個會心的微笑,那是多麼令人嚮往的課堂呀!

那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我想,最關鍵的還是你能抓住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俗話説:興趣是學習的先導. 教師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如<教師要繼續學習>.文中特別指出了教師如果不學習就勝任不了現在的工作.就會被學生看成使“老古董”,到那時麻煩就大了。我是一名英語老師,語言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非常重要。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愛上“數學”,愛上英語。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

“捧着良心教書”很多普通的老師辛勤工作從來不看在“錢的份上”,而是看在“學生份上”,教師們經常以是否“憑良心教書”來衡量自己。如果教師連這一道防線也崩潰的話,那中國的基礎教育也將徹底崩潰。

“永不放棄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説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為了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 ” 作為校長,作者不僅為他的教師搭建“幸福的三層樓”努力,而且提出教師應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作者提出教育本身的意義並不是培養領袖、科學家、企業家等有身份的人,教育必須要為學生的人生幸福服務,尤其是為當前的人生幸福服務。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許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於他童年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應該為我的學生青少年時代的幸福服務。我想這種服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尋找到自己的正確的幸福源泉。對那些樂於學習、擅長學習的學生,要為他們創造各種學習更多知識的機會,讓他們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就要分析他們學習差的真正原因: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就要及時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是學習能力的問題,教師除了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外,更應引導學生尋找另一條到達幸福的道路。譬如,有的學生在綠蔭場上尋找到了幸福,有的學生在歌舞台上尋找到幸福,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為何還要在學習上苛求他們取得同樣的成功呢。誠如作者所説:“我們要真正去感受每一名孩子的處境,瞭解每一個孩子的需求,成為孩子們學會把握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力的守望者”。

總之,讀過這本書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後還要多看此類的書籍以增強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

第三篇: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鎮江市第十一中學 何麗雲

“我不習慣於聽或者説那些永遠正確的廢話,這決定了我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諾其中每個字的誕生都是出於真誠,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強迫。我能容忍自己的每個字都是錯的,卻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個字是不真誠的。”這是這本書封面上的一段引語,也許正是這段話打動了我,讓我迫切地想見識一下這位“另類校長”——鄭傑的新鋭而獨特的真誠建議。

“我認為真正的影響就是在偶然的不經意間的閲讀過程中自動產生的,尤其是我們當教師的在聽慣了各種各樣講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絕的説教之後,在難得的清閒之中,對不經意間的一點心靈的萌動,會覺得是那麼珍貴。”讀着這些看似平淡無奇卻意藴深遠的文字,一種強烈的共鳴感染着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全書,這才發現我真正地被這位“另類校長”的“另類”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可以説,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心門,彷彿一位素未謀面的好友與自己促膝談心,沒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説教,有的只是時而會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滿口餘香,受益匪淺,尤其是以下兩條建議讓我感觸頗深:

教師要有靜氣

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我想鄭傑所説的這種靜氣就是在拒絕了匠氣、俗氣和躁氣之後能靜下心來感悟生活,潛心工作。

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只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想通一些東西,只有沉靜下來,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澱自己的感情與思緒。而一切與教育相關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個沉靜的心態,沒有一種平穩的心緒,是無法有較縝密而全面的思考的,當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的態度,任何熱鬧的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代替實實在在的一天天

的薰陶,一本本的作業,一句句的話語。

記得在我剛工作幾年內,因為長期不充電,確實懶得捧起書本,習慣了每天浮躁的生活狀態,也就麻木地混着日子。後來看着別的同事都忙着學習進修,自己也才幡然醒悟,然後強迫自己靜下心來,重新一頭鑽進書本,才體會到原來徜徉在書本中也別是一番滋味。現在我一直保持着這樣的學習習慣,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習進修都不覺得可怕,而且能夠把學到的理論努力貫徹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能不説是靜氣帶給我的收穫。

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種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種景緻。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

不培養乖孩子

不培養乖孩子,並不是説我們都要把孩子培養成“壞孩子”、“搗蛋鬼”、“破壞狂”。“乖孩子”這三個字是中國長輩對兒童的“最高獎賞”,用於讚美孩子的服從和滿足成人心意的行為。如果我們讚美兒童“乖”,一般都因為他(她)聽話,我們一次次讚美,培養了孩子們的乖,他們開始學會放棄,學會依賴。

“乖”是一種文化,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影響到我們孩子言行和品格的價值判斷,這不啻是父母們的專利,同時也是做老師的“武器”,只要“靜思”一下我們自己的喜怒哀樂,就知道,聽話的孩子是如何增添了我們的“職業歡樂”,而痛楚則來自於他們的“叛逆”和“搗蛋”。我們從來不會欣賞他們的“不聽話”,你只要回想一下我們心目中的好孩子,想想他們的名字,再想想他們的行為和品質,原來他們大多是“聽話”“乖巧”“懂事”的,再想想我們評出的“三好生”等,有幾個男生,有幾個“特立獨行”?原來教育中有那麼大的偏見,原來我們理應公正的教育其實並不公正。

而如果,我們做老師的自己都在傾一生之力學着做“乖老師”,我們就只有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我們發現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中,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中。

這絕非危言聳聽。君不見,多少高分低能的孩子在社會的競爭中被無情淘汰。

君不聞,現代職場上,很多曾經的“乖孩子”不會交往同事,不善融入團隊,最後在職如坐鍼氈!難道十幾年寒窗的苦讀就學到這種程度?難道天之驕子竟如此之“驕”?太多的例子提醒我們,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難道不應該深思嗎?

其實很多教師閒談的時候都有這樣的感慨:某某品學兼優的“乖孩子”雖然考上了某某重點高校,但是最終卻沒能真正在事業上出人頭地,結果只是“泯然眾人矣”;而某某調皮的不是很循規蹈矩的卻很有個性的孩子,雖沒能考上讓老師驕傲的學校,但是在工作後的短短几年時間內卻脱穎而出,事業有成。這不能不讓我們想想我們的教育究竟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這個問題。

在具體培養怎樣的孩子上,鄭傑雖然沒有給予我們明確的指導,但是給了我們一個新穎而另類的教育思想作為引導,那麼每個教師應該有自己心目中的具體的想法和做法。我想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具備能夠質疑問難、不因循守舊、不循規蹈矩、不迷信權威、不固步自封等品質,這也許是對“不乖孩子”內涵的另一種解釋吧。

全書值得深思的地方當然遠遠不止於這兩點,透過這兩個方面我們已經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另類”的觀點確實豐富了“另類校長”的“另類形象”,讓我們彷彿觸摸到了鄭傑那顆真誠的“赤子之心”。鄭傑説:本書無害,不妨一讀。而我要鄭重地告訴你:此書不僅是一本無害的書,而且一定是一本對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大有裨益的書。

第四篇:《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教師的成功與幸福

靖江市實驗學校袁競飛

這學期,看到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初翻看封面,看到了作者簡介,或許正是這段介紹成了我閲讀這本書的最初原因吧。其實真正吸引我的還是書中的文字:沒有枯澀難懂的理論,有的是作者對現代學校教育的獨特見解,是娓娓道來的人生哲理,是一本會對讀者產生影響的書。正如作者自己所説的:“我認為真正的影響就是在偶然的不經意間的閲讀過程中自動地產生的,尤其是我們當教師的在聽慣了各種各樣講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絕的説教後,在難得的清閒之中,對不經意間的一點心靈的萌動,會覺得是那麼珍貴。”

一、讀“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有感。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質生活,在作者看來這是幸福的第一層樓。但物質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獲得的,而且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需要人們為此付出代價。如果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一旦成為人的惟一目的時,人將會迷失自己。

對於我們教師來説,物質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時大家在一起訴苦的不是什麼經濟困難問題,而是做教師的工作壓力問題。現在學校領導、家長、社會對教師工作要求很高,學生也越來越難教,我們常常為此而苦惱。這時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用藝術來“宣泄”,可以將音樂、美術、小説、電影等作為自己人生的精神導師,通過欣賞藝術來獲得幸福感,忘卻暫時的煩惱。其實更幸福的是創造藝術,對於我們

教師來説,不僅要培養自己藝術的眼光和心靈,更應把教書當作是一種藝術創作。享受藝術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層樓:“單純的物質生活其實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使人永葆年輕之心。”

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巴爾扎克曾説:“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思考更多的應是教育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的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經常求教於書本和理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層樓。

作者就是用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三層樓的比喻,告訴了我一個優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標。這個比喻也像一面明鏡,讓我對照自己,令我慚愧:我常常徘徊於第一、二層樓之間;也令我奮進: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應努力登上第三層樓。

二、讀“順乎人性是最美”有感。在這條建議中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是在教育民主化平民化的今天,不應再將教師的職業神聖化,也更應告訴所有人:每一個教師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而對於我們教師來説,首先應擺正自己的位置:“當老師,首先是當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證明自己像個老師。其實你無須證明,你就是老師。如果你真實,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學問,那麼就盡情地在學生面前表現你自己吧。當你表現自己的時候,在學生心中,儘管你不高大,也不漂亮瀟灑,但是你最美。”這使我想起了愛因斯坦的那句話: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所有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

的就是教育。“幽默”是一種優美、健康的品質,一個老師能把他自身的優秀品質潛移默化地傳給了學生,那是他最成功的教育。捫心自問,我留給了學生什麼?我又為學生做了什麼?在讀了作者的另一條建議“為了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後,我深受啟發。

三、讀“為了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有感。作為校長,作者不僅為他的教師搭建“幸福的三層樓”努力,而且提出教師應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作者提出教育本身的意義並不是培養領袖、科學家、企業家等有身份的人,教育必須要為學生的人生幸福服務,尤其是為當前的人生幸福服務。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許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於他童年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應該為我的學生童年時代的幸福服務。我想這種服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尋找到自己的正確的幸福源泉。對那些樂於學習、擅長學習的學生,要為他們創造各種學習更多知識的機會,讓他們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就要分析他們學習差的真正原因: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就要及時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是學習能力的問題,教師除了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外,更應引導學生尋找另一條到達幸福的道路。譬如,有的學生在綠蔭場上尋找到了幸(本站推薦)福,有的學生在歌舞台上尋找到幸福,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為何還要在學習上苛求他們取得同樣的成功呢。誠如作者所説:“我們要真正去感受每一名孩子的處境,瞭解每一個孩子的需求,成為孩子們學會把握自己追求

幸福的權力的守望者”。

培根説:“讀書使人充實;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礙,讀書則可使人順暢。”,《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此書給了我很多的啟迪,也讓我深思。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第五篇:《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磁澗國小姜瑤

讀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是:教師走進課堂不僅帶着"智力"、"體力"去,還得帶着"心"去,盡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齡,《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磁小姜瑤。

讀了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識到我們平時上課也正是缺少這些呀,新課程給師生雙方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變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記憶、模仿的過程變為主動探究,自主發現,合作交流的過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發生變化,教師不再告訴,不再包辦代替,教師成為孩子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

作者認為幸福分三層,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保障",第二層是"藝術生活"而第三層則是"獨立思想",讀後感《《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磁小姜瑤》。 而這三層分別代表三種教師類型,第一類將教師工作僅僅當作應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飯吃,這類教師不大可能有很大長進,他們平時表現出來的就是有錢的多幹點,不給錢的少幹些,甚至不幹;上班最好晚點來,下班最好早點走。因為他們的精神生活這二、三層還沒建起來,所以他們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類教師以教師工作為樂趣,他們覺得教書就是藝術。這類教師會把課儘量上得生動些、新穎些,他們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為愛而無比幸福。第三類教師將教育工作當作思想的起點,在一生的教育活動中,不斷探索,不停地追問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滿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經常會有一些心得,經常會求教於書本和理論,若干年後他們會成為專家,教書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對生命的一次次體驗,他會很幸福和滿足。

願每一位教師朋友都能擁有幸福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je55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