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讀書筆記

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讀書筆記

第1篇: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讀書筆記

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讀書筆記

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讀書筆記範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讀書筆記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大名,相信許多教師不會陌生。蘇聯的教育理論家,撰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論專著《給教師的建議》。正因如此,步入教師的崗業之後,在偶然和必然之中,我與他有了一次親密的邂逅,與他的這本著作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與相關的教育有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和學習。

當我對他的的認識還僅僅侷限於久聞其名的程度時,學校的一次頗具規模的青年教師讀書活動使我接觸到了這位蘇聯教育家的教育世界。真正感受到了他對孩子的尊重和關愛和對教育的嘔心瀝血。從此,放在手上捧在懷中的那厚厚一本不再只是純理論的教育書籍,而是一份覆蓋在老師身上的理應擔負的責任的分量。

於是,我們的讀書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了。

剛接觸這本書時,大家都被這長長的一連串的建議驚呆了,密密麻麻的純理論文字霎時讓眼睛應接不暇,想像着真該有些愚公移山的堅定不移的氣勢才能有幸將其虜獲。但在學校領導的鼓勵和引導下,我們很快就調整了心態和步伐,開始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讀書活動的浪潮中去,用我們的熱情去接受神聖的指引,彷彿懷揣着打開知識殿堂的鑰匙,只為祈禱一次陽光照亮心靈的契機。

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堅持着每週兩次的集中學習任務。大家各自成組,制定了詳細的閲讀計劃和獎懲措施,並不時的坐在一起討論一些有利於閲讀和學習的方法和活動。每個人是老師又彷彿做回了學生,彼此交換閲讀方法,各自埋頭做閲讀筆記,相互交流閲讀感受。在此基礎上更能提出一些存在於現實當中的理論缺陷。每週五,大家又匯聚一堂,像蠢蠢欲試的`學生似的欣然接受校領導針對閲讀內容所設置的相關的一些試題。大家聯繫實際,各抒己見,談古論今,滔滔不絕,愣是把每週的收穫和感受洋洋灑灑一股腦的全複印在紙上。那時,在心裏蠕動得是對於教育的一絲絲懵懂,從筆尖流逝得是對於孩子的一片片真情,在腦中交融得是對於教學思想的一次次磨合。在不知不覺中,彷彿與蘇霍姆林斯基有了一次痛快淋漓的促膝暢談。於是,我知道了終生閲讀,我知道了因材施教,我知道了兩套教學大綱,知道了能力和知識要協調……甚至於平時,我們也沒放過閲讀的機會。每次交流聚會時,總能看到各自書上那滿滿當當的筆記和劃線。彷彿在訴説許許多多個日日夜夜的勤奮和堅持。

寒假歸來,我們又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辯論賽。題為:論接受式學習是否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賽前,大家通過書籍和網絡收攏了大量的資料,可謂準備充分,蓄勢待發。

雖然在辯論當中還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和缺陷,但是我們已經能把從蘇霍姆林斯基書中提取的理論轉化為教學中的實際,並開始探討教育。這不能不説不是一個突破,是閲讀的突破也是思想的突破。

感謝蘇霍姆林斯基,感謝這本書。它像一盞在大海上指引方向的探照燈,使遨遊在教育世界的迷茫的我們,有了一個可以嚮往且應該向往的方向。

第2篇: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讀書筆記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讀書筆記範文,送一篇給你。

《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讀後感

這個學期,我有幸拜讀了《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師的典範,做人的榜樣,世界教育大師。他經歷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厚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驗。而這本書就是編者在全面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基礎上,精心地從他那些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中選擇優中之優、重中之重,並對此生髮一些感言後所編寫而成的。讀了這本書讓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瞭解了蘇霍姆林斯基那些膾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誨,也讓我對今後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感觸最深的幾條:

1、“讓學生超過自己的教師是好教師,讓學生連自己也趕不上的教師是不好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妙就妙在讓學生超越自己。人們常把學生比作一棵小樹,教師就是栽培小樹的園丁。一旦小樹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園丁心裏何等之沒美啊!培養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師敬業樂業,奉獻進取品質的集中體會,是教師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一位好教師會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學生們説:“我希望,你們都能超過我啊!”

2、“兒童世界是美好的,要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理解和感受兒童世界的音樂,不僅要當兒童世界的聽眾、欣賞者,還要當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創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調。”

蘇霍姆林斯基説:“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對待兒童要充滿對人的信任與和善,要學會發自內心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在人身上創造一切美好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理想的人。”他指出不要因為孩子的一點缺點就遮住了教師的眼睛,如果教師用幸災樂禍的態度對學生吹毛求疵,學生就會用同樣的方法令人不得安寧。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自我檢討自我約束,並學會善意待人。這讓我想起他曾經舉過的倆個例子,一個是淘氣鬼烏拉在集體活動時跑到密林深處搗亂,他沒有發脾氣,而是藉此安排了一個有趣的遊戲,把全班同學帶到一個隱祕的洞穴藏起來,“我們不去找他,讓烏拉來找我們”。當小淘氣鬼發現大家都不見了的時候,害怕和孤獨讓他驚慌失措,認識到了錯誤,在無聲中進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另一個是他把學生帶到花園的一角,讓他們在窩棚裏通過觀察過路人的神態,來學習感受別人的心情。孩子們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勞動創造生活的喜悦,看到老奶奶在戰士紀念碑前獻花感受到她失去兒子和丈夫的痛苦,通過一次次“察言觀色”,孩子們冷漠的心變得敏感起來,他們開始關心周圍人的喜怒哀樂,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用善意來待人。這倆個例子讓我很受觸動,在我們的教育中多於説教少於自悟,我們常常指責孩子不應該怎樣做,卻很少讓他們發自內心的認識到為什麼要這樣做。訓斥責罵的結果是讓孩子們敵視我們疏遠我們,“恨鐵不成鋼”的“愛”使我們的辛苦付出變成了一種

負擔與苦刑,這不能説不是教育的一種悲哀。有人説教育像是在照鏡子,學生的一舉一動就是我們的影子。我們寬容大度學生就會友好和善,我們遵守原則學生就會誠實守信。如果面對孩子們的錯誤我們能心平氣和疏通、巧妙地引導他認識到錯誤的後果,如果面對孩子們的冷漠我們能温言細語甚至通過親身體驗培養起他們的“情感修養”,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讓孩子們受益終身的。

3、“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為友。”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閲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唯有閲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底藴,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閲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想使備課不成為單調乏味的坐着看教科書,那就請讀科學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門科學原理課的教科書成為你看來是最淺顯的課本。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備課就無須花幾小時了。” 這條名言裏,有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説的:“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有的教師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可謂設計得天衣無縫,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讓人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我們常説“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常識,教師還要廣泛涉獵知識,既源於教科書又要高於教科書,將難以消化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多的時候,才有可能深入淺出的應對所教的內容,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

在這一寶庫中,令人稱讚的、熠熠生輝的理論和膾炙人口的、語言雋永的佳句,比比皆是,從中可以領略和品味到蘇霍姆利斯基那些教誨的品位高尚和育人律己名言的內藴豐富。這些名言佳句將永遠激勵、指引着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ywwz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