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不朽的傑作 悲情的人生——看《海明威》有感

不朽的傑作 悲情的人生——看《海明威》有感

不朽的傑作  悲情的人生 

不朽的傑作  悲情的人生——看《海明威》有感

——看《海明威》有感

和平中心國小  錢定軍

教學之餘,拋卻一切煩躁,我在寢室一隅,靜靜地看着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心潮時時被書中那些精彩之處激起一陣陣巨瀾,久久不能平靜,那捕魚的老人呵!海明威高大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早已幻化成一盞不可磨滅的燈時時閃亮着。

1899年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樹園鎮一個醫生的家庭。其父親酷愛釣魚和打獵等活動,母親熱愛文學,海明威受父母的影響和遺傳把他們的愛好都綜合性地繼承了下來。

在一次戰爭打響後,年輕的海明威一面當記者,一面寫小説,在多次槍林彈雨的戰鬥中,只是受了傷沒有喪生,康復後的海明威在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當記者常駐巴黎並常寫小説。利用了七八年的時間出版了許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陽照常升起》。作品寫的是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戰爭給他們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傷害,他們感到憂鬱空虛,想有所作為,但戰爭使他們精神迷惘,爾虞我詐的人際交往中又使他們無法適應,他們只能在迷惘沉淪中度日。

戰後海明威獲得中尉軍銜,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軍功獎章、銀質獎章和勇敢獎章,他身上有兩百多處傷痕和許多抹不掉的戰爭記憶。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認為:這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於1954年度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部小説作品是根據真人真事來寫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後來一個人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由於太大,把它帶在小帆船上拖了三天才把魚殺死綁在小船邊,在回來的途中遇到了鯊魚的襲擊,他與鯊魚羣進行生死相拼,最後帶回了魚尾和一條脊背骨的事,整個故事都是圍繞着老漁夫來寫的,生動曲折,富有韻味。

我認為海明威的成功之中是具有英雄主義的文化傳統的特點,這就是社會從古到今所頌揚的英雄主義思想文化所薰陶的結晶。他在作品中寫了老人孤獨一人在海上與鯊魚鬥爭,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在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眾多困難中老人常常夢見獅子,與其説它代表力量與青春,不如説它就是所塑造一個英雄的象徵,這種精神上的勝利者,正不是一種英雄主義所特有的本質嗎?從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想到《湯姆歷險記》這部著作,它也不乏是美國社會所宣揚的英雄主義的文化的縮影吧!海明威有這樣的作品顯現的那種英雄主義精神其實是與他在戰爭與生活中的困境是分不開的,海明威戰勝了戰爭與生活中的一切困難,才能有如此的優秀作品出現,這種親身的體驗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在作品中,老人聖地亞哥在捕魚中所吃的糧食沒有了,吃得是生魚肉,當他捕到大魚後,鯊魚不斷來襲,他用盡一切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綁在槳上的刀打斷了,短棍也丟了,魚肉被咬盡。卻正是:“然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的這種英勇的意志來維持老人度過一切難關。作品中老人一出海沒有人與他談話,他常自言自語,自我安慰,總是表現出極大的樂觀與慰藉,也許這也正是一個英雄所應具備的先提條件吧!

《老人與海》中許多寓意融合,堪稱完美,從這部小説完成之後,海明威沒有發表能與《老人與海》相匹敵的作品。

從活法到文字都無不顯現海明威的生活歷程與心理創傷,這種精神的空虛在他後來的歲月中更多的顯露了。1961年7月2日,海明威自殺而亡,這在一個大作家的眼裏看來,一個沒有靈感的作家,一個寫不出好作品的作家,生活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活着就是一種罪過,我的心中掠過一種從來沒有的悲哀,靈感的消失難道就就意味着生命的結束嗎?選擇死亡就是沒有靈感的作家最好的歸宿嗎?從海明威我想到了中國詩人顧城,一個富有才華的詩人,在一座孤島上因為涉嫌了謀殺妻子的案件中,最後通過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一代文豪就這樣消失了,可悲,可歎啊!不朽的傑作,悲情的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8on6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