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學會提問》讀後感(多篇)

《學會提問》讀後感(多篇)

《學會提問》讀後感(多篇)

《學會提問》讀後感 篇一

從國小到研究生,一直充當着學生的角色,習慣了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除了做作業遇到難題會向老師提出疑問,其餘時間似乎很少就某篇文章或某個話題人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且,十幾年的學生生活,讓我們習慣了全盤接受書本或權威人士的觀點,而很少客觀獨立地去評判某個觀點。

正如美國的尼爾·布朗《學會提問》一書中所言,一直以來,為了應付考試我們更多運用的是海綿式的思維去吸收書本上的知識,把所有的知識點一股腦地全部裝進腦袋裏。對於閲讀教科書,海綿式的思維效果確實很好。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提升,我們不能再像閲讀教科書一樣,純粹地運用海綿式思維去閲讀學習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信息。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通過各種媒介接收到龐大的信息,特別是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迎面襲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學會用淘金式的思維去分析,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轉化為自己的觀點,從而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

淘金式的思維,其實是一種批判性思維,一種互動性的閲讀方式。採用批判性的思維,需要懂得質疑作者為何要提出各種各樣的主張,需要時時刻刻與自己所閲讀的材料互動,批判性地評價所讀的材料,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批判性思維,有一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意識;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願望。如何激發出我們的批判性思維?這就需要學會提問。

學會提問,首先要抓住作者的論題和結論,瞭解文章的總體框架,從而為後續閲讀掃清障礙。然後,要明白作者的理由,即論據是什麼。接下來,思考文章中的表達是否客觀、理性,有哪些詞語意思不明確,是否存在歧義。之後,搞清楚作者的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分析文中的推理有無謬誤,以及證據的效力如何,有無替代原因,數據是否具有欺騙性,有無重要的信息被省略,根據已有的信息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結論。按照以上的思路進行閲讀,逐條提出自己的問題並進行思考,如此,才能逐漸訓練於加強對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在閲讀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哈佛大學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怎樣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會提問》將給你一份滿意的答案。

《學會提問》讀後感 篇二

最近利用在外學習期間見縫插針的碎片時間,快速看完了這本《學會提問》,培養理性、縝密的思維習慣,比較適合學工科出身的我。

本書案例豐富、層層深入,介紹了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模式,首先是如何提出好問題, 因為通往合理結論的道路往往從問題開始,並且一路都有問題相伴。

在這個網絡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誰都可以發表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文章、以及各種不明出處、或者所謂專家寫的小文章充斥着各種網站。

很多文章看似引用官方數據,權威結論、圖文並茂,但其可信度到底多少?作者是基於什麼樣的個人經歷和價值標準?論證的過程效力如何?推理過程有無謬論?調查的樣本是否合理?有沒有數據欺騙?真的需要我們擦亮雙眼。

這本書會非常系統性地提供給你超強邏輯性的批判思維,教你辨別。這本書同樣適用於愛寫作的你,特別是學術寫作,研究報告,教你如何從實驗中得出合理可信數據,寫出條理清晰、得出令人信服的最佳結論。寫到最後發現自己像在給本書打廣告了,確實這本書會讓你聰明很多。回憶起我看過的文章,很多結論我很是質疑,甚至知道是謬論,但是説不上來怎麼不對,看了本書你會豁然開朗。

這本書適合學術研究、公眾言論、專業論文領域,所以不要把這種批判性思維用在與家人、朋友的相處上,人是感情動物,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理智,也無需時刻保持理性生活。

《學會提問》讀後感 篇三

最近讀到一本實用性書籍,書名是《學會提問》,這本書不僅僅講授瞭如何提出好問題,更多的是告訴讀者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指導大家通過提問去理解他人的觀點及論述,同時講解了進行批判性思維的主要方法。

為什麼需要批判性的思維?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資訊包圍。資訊是信息的承載方式,而資訊的撰寫者常常並未做到光明磊落,時常是真假參半,例如作為資訊接收者的我,就往往易受情感控制,不能做到理性思考,故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為了得出正確結論,事實上要做的應該是,傾聽不同領域意見的同時,對資訊進行分門別類和評估,權衡利弊做出取捨,用他們的意見構建對自己有意義的答案。在選擇取捨中,理解了他人的觀點並仔細思考權衡,最終才能選擇個人意義上的最優解。

書中用“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之間的類比,加深了我對批判性思維內涵的理解。海綿式思維指的是類似於海綿吸收水分一樣,儘可能多地吸收外部信息。而淘金式思維則是帶着問題去接收信息,這種思維就需要去主動參與,不斷質疑並作出取捨。

例如讀一本書,海綿式思維頂多是選擇性獲得信息,通常只會在閲讀句子時思考這個句子的意思是什麼,在標註重點時思考這個段落的關鍵在哪裏,而後歸納總結並理解作者的想法。而淘金式思維則是主動思考並與信息提供者互動,比如提出問題,為什麼作者提出了這個觀點;質疑推理,作者的推導過程是否合乎邏輯;評估材料,思考這些論據可信度有多少,這樣的批判性思考才能讓我們主動發現最有意義的論點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書中指出,在批判性思考時必須注意到三個問題,一是每個人的想法及決定都有自己的經歷、價值觀、訓練和文化習慣等個人印記;二是在接受觀點時情感捲入的危險就在於,很難去清晰思考他人表述的合理性;三是一個成功且積極的學習者,對任何觀點都保持開放性,並願意改變自己過去的成見。

這三個問題讓我聯想到在日常信訪工作中與羣眾溝通交流時的場景,而批判性的思維在實際信訪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與信訪羣眾面對面時,可以採取“望、聞、問、切”等方法來增進了解,觀察外貌和情緒、傾聽問題及訴求、詢問重點和細節,提出措施及辦法。深入溝通嘗試獲取信訪羣眾經歷、習慣、價值觀等個人印記,從大量口語化的內容中篩選出信訪問題的關鍵部分,摒棄固有習慣,抑制情感介入來清晰思考羣眾表述的合理性,保持質疑和批判並通過調查辦理結果作出最優的判斷。

這本書告訴我批判性思維是我們武裝大腦的利器,學會了批判性思維,就能更好地接近真相、追求真理,也讓我明白尋找結論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得到結論的思考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9d1d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