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篇1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我們的立黨之本,立國之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掌握的,必須真學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一條有效的途徑。通過閲讀使我們不斷認識到,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不僅要用來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還要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指導我們的工作。因此,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一定要把學習與思考統一起來,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思維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它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所形成的理論成果,分別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縱觀歷史,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帶領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進一步指導中國建設,正是因為它能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適用中國的國情,所以,學習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進一步深入理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才能進一步深化學習馬克思主義,進而理解中國化理論成果,並用以指導實踐。

點擊下一頁閲讀更多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相關內容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篇2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所選篇目力求突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原理。這裏主要選編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有關著作、文章。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就是為廣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選編的。收入《選讀》的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導讀》則以收入《選讀》的著述為主體,從理論、歷史和現實三個方面及其相互結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説。

讀了此書,對馬克思主義有了一點了解,切實感受到了他思想的博大、深邃。粗略縱覽了共產黨的歷史進程,對現實更有了切實的體會。對於幾個偉人,也深感佩服。

讀了此書,我受益匪淺。讓我且思且行。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篇3

這些天讀完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這本書在培養人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提高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所選篇目力求突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原理。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正是由於馬克思的主義的傳播,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相繼出現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偉大舉措。馬克思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馬克思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在創立新哲學的過程中站在徹底的唯物主義立場上,堅持了徹底的辯證法,從而在人類認識史上第一次給“批判“以正確的規定,説明了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説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從某種意義上説,馬克思理論探索的一生就是反思的一生,他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新哲學過程中與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以鮑威爾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主觀唯心主義的自我意識哲學以及費爾巴哈人本學唯物主義的三次偉大的決裂。縱觀馬克思的一生理論活動,他曾對人類思想史上的優秀文化成果進行過兩次的大綜合。第一次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時期,馬克思在揚棄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等理論學過程中,創立了唯物史觀;第二次是在馬克思的晚年,馬克思在研究認人類學的過程中,反思自己以往的理論,寫下了大量的人類學筆記及有關論著,對唯物史觀做出重大發展。黑格爾在談到如何研究哲學時有一個一場精彩的名言——哲學就是哲學史,這是因為,真理是過程,任何真理的發展都必須經歷一個從片面到比較全面,從不深刻到比較深刻,從相對真理到道絕對真理的漸進歷史過程。

我們作為新一代莘莘學子,必須把實現人生價值與祖國的發展聯繫起來。以前周的目標是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現在我們應該為祖國的強盛而奮鬥,我們可以説馬克思是勤奮的天才,經常不分晝夜的工作,在動盪的日子裏很多時候都是通宵達旦的工作,直到身體實在不能支撐的時候才停下來稍作休息,他對工作的熱情與執着值得我們學習。

馬克思的許多著作是思想史的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我們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有充分理由信賴他,遵從他,把他的思想解放事業繼續傳承下去。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同時還應該緊貼實際,要緊密結合單位和個人實際,以我們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問題為着眼點和落腳點,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正確分析和解答現實生活和本職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指導工作推動發展。

就拿我國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來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地方,導致一些後果,帶來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規劃的隨意性,導致城市建設中,“拆了建,建了拆”、“馬路拉鍊”等不合理、違反規律的現象時有發生;規劃建設中缺乏對文化遺產等資源的保護意識,導致很多珍貴的資產無法傳承,給子孫後代留下遺憾;城市建設中,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導致社會發展不和諧。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質量高低標準之一,我們不能孤立的、靜止的看待問題;同時,城市建設過程中,過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視了質量的提高,導致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現象頻出,片面追求建設的高速度,忽視客觀規律,盲目蠻幹,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損失。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巨大的影響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於它具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個活的靈魂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所以,學習馬克思主義應着眼於從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為目的,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思考和實踐。這樣,我們才能有所進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飛速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正在不斷前進,這就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結合我國實際,正確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當前所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從而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事業不斷髮展,開創新局面。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篇4

四月底,我用了幾天時間通讀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馬克思、恩格斯著),這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第一卷第一章。以下是我的讀後感,因為理論水平有限,其不足之處懇請趙老師斧正。

正如這本書的出版説明所言,該章節在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章中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他們論述了物質資料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作用,闡明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規律並根據這一規律論證了歷史上存在的各種所有制形式依次更替的必然性,從而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章中還科學地闡述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指出了國家和法對所有制的依賴關係,揭示了國家的階級實質;同時還闡明瞭社會意識形態與經濟基礎的關係,提出了“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的原理。他們還根據自己發現的歷史規律對共產主義作了科學的論證。”

理論的作用在於解釋世界,然後通過指導實踐活動來改變世界。首先,唯物歷史觀基本原理的產生是歷史的、對各種觀念批判繼承的

產物,它能夠邏輯嚴密地給出人類社會經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進而預測到下一個社會形態,即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必然性。同時,唯物歷史觀的產生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的質變,它經歷了樸素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等各種觀念、思想和概念,在論證了“物質決定意識”之後,上升到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在這一歷程中,“這些被捧上了天的、毫無用處的廢物彌補了歷史發展的不足”。

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產力、生產關係(交往形式)、生產方式、經濟基礎(市民社會)及社會革命、人民羣眾等唯物史觀的基本範疇,並運用這些範疇系統闡釋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

第一,人類的物質生產是整個歷史的出發點。唯心史觀把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的範疇、觀念作為歷史發展的出發點,唯物史觀則把人類的物質生產作為歷史發展出發點。如何確定歷史發展的出發點,直接影響能否正確認識極其複雜的人類社會有機體,能否客觀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及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第二,人們在生產中結成的物質關係是整個社會歷史的基礎。“個人互不依賴,僅僅通過交換結合在一起”,“所有者通過物的形式,即通過貨幣統治非所有者”。人們在生產中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生產關係,是人類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它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其他一切社會關係,決定了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決定了歷史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的性質。

第三,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決定歷史的每一階段發展和特殊的性質。生產方式規定了歷史的每一階段的生活條件,決定了其發展和特殊的性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裏的環境指“一定的物質結果,一定數量的生產力總和,人和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在歷史上形成的關係”,即生產方式。一定的歷史階段的生產方式都是由前一代傳給後一代的,當然它也為新的一代所改變,但是,它“也預先規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質”。生產方式是社會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源泉,決定並制約着人的全部活動以及全部社會生活的領域和過程。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中才能發揮作用,才有自身的發展。

第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馬克思、恩格斯“從市民社會出發來闡明各種不同的理論產物和意識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並在這個基礎上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回答了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第五,一定的生產力和積極參與反抗舊社會活動的革命羣眾是社會革命的物質因素。一定的生產力是社會革命的物質前提,“一切歷史衝突都根源於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隨着“(無產階級)把個人的自由發展和運動的條件置於他們的控制之下”,使無產階級的利益成為了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其使命在於使共同體中的每一個個人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這樣一來,“隨着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的佔有,私有制也就終結了”。

以上是《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中關於唯物史觀的主要內容,下面談一下本人在通讀之後,結合社會現實所作的思考。

先談私有制(它以某種形式客觀存在)。在上層建築層面,客觀的“公”退“私”進(抓大放小,管理層收購等)以及《物權法》的出台説明了私有制以某種形式獲得了確認和發展。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階段,“勞動仍然是最主要的,是凌駕於個人之上的力量”,個人自由只是在某個階層(比如企業管理層)才存在。既然私有制“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公有制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迅速發展壯大很難説不會妨礙生產力的發展。

其次,無產階級的交往和聯繫是否得到加強。“個人(他們的力量就是生產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對立的,而這些力量從自己方面來説只有在這些個人的交往和相互聯繫中才能成為真正的力量。”以我在國企的工作經歷來看,工人的聯合體——工會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跟黨委、行政相比較,工會始終處於弱勢的地位,很難保障工人的各種權利。正因為如此,下崗、分流、降薪、非正常的加班這些現象得以普遍存在,生命的過度耗費更加深了我對“勞動是謀生的手段”這一論斷的認識。

再次,談一下生產力的保持。“只有交往成為世界交往,並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時候,只有當一切民族都捲入競爭鬥爭的時候,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了保障。”既然競爭和擴大世界交往能夠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我們不難理解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並將市場經濟定性為“工具”的初衷。“這裏所説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像中的那種個人,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着的”,“那些發展着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着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這説明發展生產力需要尊重客觀規律,需要以既有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水平為基礎,而不能幻想打造空中樓閣。

最後,將着眼點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創新上。既然馬克思主義歷經百年,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必然具有超強的預見性,仍然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我們的實踐。“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產生了分工。……分工的進一步擴大表現為生產和交往的分離,表現為商人這一特殊階級的形成。(商業資本家的產生)”、“隨着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各國開始處於競爭的關係中,展開了商業鬥爭,這種鬥爭是通過戰爭、保護關税和各種禁令來進行的……從此以後商業便具有了政治意義。(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服務)”、“在無產階級的佔有制下,許多生產工具必定歸屬於每一個個人,而財產則歸屬於全體個人。(無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後對所有制的規定)” 、“隨着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的佔有,私有制也就終結了。(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必然性)”。

最後談一下創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指出,要“根據現有的經驗材料來考察和研究當前的現象和問題”,這便是對理論的與時俱進的要求。比如文中談到的“生產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長以及作為二者基礎的人口的增多”,其嚴密性便值得商榷。因為人口的增多不一定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只能提高產品的絕對數量;當今真正提高勞動效率的是腦力勞動的產品(知識和信息);需要的增長的確依賴於人口的增多,人口因素至今仍然是營銷管理考察的變量之一。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無產階級階級基礎的擴大:“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成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條件之一。這有利於實現無產階級聯合起來,佔有全部生產力。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感篇5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神聖而抽象的名詞在我的腦海裏逐漸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層的體會 。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最科學最嚴謹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引導時代前進又隨着時代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隨時代實踐和科學發展而不斷髮展 。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還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於人民羣眾創造歷史的實踐中,才得以根深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具體結論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馬克思主義是個發展着的理論,是開放着的體系。它總是把掌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 人民羣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在發展中堅持,在堅持中發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內涵。一句話,全面發展自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

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態度,核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把自己的思想認識自覺的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社會和把人民的解放做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抽掉,就是拋棄馬克思主義。人民的利益不是一個標籤,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深動的最感性的東西。只有真正的真實的代表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才能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

全面發展小康社會應當把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認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有着內在的必然聯繫,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包含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只有人的全面發展,才能確保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因此,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價值目標。

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新人,全面發展小康社會責無旁貸。

為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全面的發展自己。一旦選擇,便風雨無阻風雨兼程的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與現代實踐理論相結合,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面發展自己,讓自己與時俱進。

第二,要堅持要認真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

第三,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

第四,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有個健壯的體魄。因為健壯的身體和敏捷的思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dpeg5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