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物種起源》讀後感

《物種起源》讀後感

[概述]《物種起源》讀後感共含10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物種起源》讀後感

第1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物種起源》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我對達爾文的印象,最初只限於他那一把給人感覺亂蓬蓬的鬍子,好像西方的偉人都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鬍子。

為了更進一步接近這個偉大人物,我不辭勞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介紹幾乎千篇一律:“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這樣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所以我只好另闢蹊徑,看我能不能從別的途徑擺脱我只有關於他鬍子的淺薄認知。

我翻開了《物種起源》,從其緒論開始我對達爾文的瞭解。

“五年的工作,我曾專心思索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曾不間段地專心於同一事物的研究”,“我的健康很壞”……這樣的語句在文中隨處可見,達爾文拖着病重的身軀,專心致力於自然生物的研究,作各種觀察和實驗,找無數聯繫和特性,把自己的一生都傾注在了他所追求的科學事業上。

“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只有對於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的事實和論點加以充分地敍述和比較,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個科學家最要擁有的就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達爾文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他為此深感遺憾和歉疚,這不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才具有的品質嗎?達爾文雖然深信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是相對合理的,但他依然為沒有提供強有力的事實論據而感到慚愧。

正是這種從事科學的執著精神讓我這個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現代人汗顏。

《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標誌着進化論的正式確立。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如此偉大的成就我在緒論中沒有看出絲毫端倪,達爾文用的語言平實,精準,沒有任何誇耀,對於舊派荒謬的學説也並沒有表現出輕蔑或嘲諷。

“我相信‘自然選擇’是物種變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這是達爾文在平心靜氣但又斬釘截鐵地闡述自己的偉大觀點;“每一物種都是被獨立創造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達爾文在冷靜地批駁延續了幾千年的錯誤看法;“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這是自省的達爾文;“我抱歉的是,由於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對於那些慷慨幫助我的自然學者一一表示感謝”,這是謙遜的達爾文……

僅僅是緒論,就讓我認識了一個平凡而又嚴謹,內斂而又堅毅的達爾文。合上書,晃動在我眼前的達爾文的鬍子也彷彿閃出熠熠的光輝來。

第2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這篇《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我一直對神奇的大自然充滿着濃厚的興趣,達爾文著作的《物種起源》正好滿足了我對她的求知慾。

達爾文用其仔細的觀察及豐富的想象力,在書中描寫了生物物種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繁多這樣的一個演變過程。就象是一棵樹不斷能長出新的枝條,在生物的演變過程中,新的物種分枝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產生出來。但畢竟整本書也就是在探討物種的問題,這是假設有了生命以後的事情,達爾文把此書命名《物種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但不幸的是,有許多的人有意或者無意地把它當作生命起源的權威,實在是有點勉為其難。

進化論這個觀點正是出自《物種起源》。它的出現有其適時的社會、政治、宗教背景。自十六世紀改教以來,尤其是十九世紀以來,社會大眾對背道的天主教、英國國教等對大眾思想的束縛產生了抗爭,帶進了人類思想的自我解放,科學研究的風氣漸漸成型;同時,唯物論漸漸地成為人們認識自然的基礎。所以,進化論成了一個時代的綜合產物。如果仔細地讀《物種起源》,我們就會大吃一驚:原來我們過去所“聽”來的,大部分不過是“道聽途説”而已;我們對“進化論”所認識的,多是後人“強加”給達爾文的。甚至將達爾文“自然選擇”、“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温和陳述都延伸到“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一個階級和另一個階級的殘酷鬥爭和無情打擊、一個民族消滅另一個民族的社會“進化論”。

達爾文所倡導的是所謂的"創造進化論",這也是為部分基督徒所接受的理論。其實,達爾文所觀察到生物物種的出現是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最後有了人這樣的一個次序,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發現,早於他三千多年前寫成的創世記在描寫上帝創造生物物種的時候,就已經列出了同樣的次序。

第3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物種起源》讀後感的寫法。

達爾文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在歷史、生物等多門學科中都有所提及,尤其在生物學科中,還專門有一個章節來探討生物進化理論,可見這一著作的影響之大,所以,也難怪它被公認為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經典著作之一。作為一名選修生物的學生,我一直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這個暑假,我終於將其翻開,走進了達爾文先生的思想世界。

《物種起源》是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的第一部鉅著,全書分為15編,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種起源》的內容:講述生物進化的過程與法則。這本書以全新的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把生物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自然選擇”的進化論,對後人對生物進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是“現代進化論”創立的基礎。此外,恩格斯將達爾文的進化論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我剛開始閲讀時,着實被他在緒言中提及的諸多先前的學説、理論搞暈了,曾一度想要放棄閲讀,然而,當我堅持下來讀到後面,我領會到達爾文思想之深入。他的思維是十分嚴謹的,提出他所參考的大量文獻大概也是出於此,他從豐富的事實出發,通過大量觀察和思考,逐步論證了“生物是不斷進化的”,並且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解釋;同時,他的語言文字並非如我想象的單調乏味,而是精練、生動、而又發人深省的,比如,他以一句“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解釋了自己的主要觀點;“看一眼繽紛的河岸吧!那裏草木叢生,鳥兒鳴於叢林,昆蟲飛舞其間,蠕蟲在濕木中穿行,這些生物的設計是多麼精巧啊!”生動的描繪了自然場景,帶領讀者進入了神祕的自然世界;“説到生存鬥爭,我們不必為之感到恐懼,死亡的來臨通常是迅速的,而強壯、健康、幸運的生物不但能生存下去,而且必能繁衍下去。”這樣的語氣是平和的,讓讀者平靜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的觀點......讀罷全書後,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精彩的書!

合上書本,我不由得反思起來:首先,達爾文能在當時那個有神論盛行的年代裏,能堅持不懈的完成對生物進化的研究,實屬不易,我還曾在課本中看到過當時的人將達爾文畫成猿猴以諷刺他的荒謬圖片,可見他當時承受的壓力之大,而達爾文的內心要有多強大才能抵抗這樣的非議啊!我對這個偉大的生物學家心生敬佩!其次,我通過一些書籍也瞭解到,達爾文的學説是有缺陷的,比如:他未能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做出科學的解釋,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侷限於個體水平、不能很好地解釋物種大爆發現象等,但是達爾文作為一個誠實的科學家,他實事求是,他曾經説過:“關於變異的規律,我們實在是無知的,我們所能夠説明這部分或那部分發生變異的任何原因,恐怕還不及百分之一。”可見達爾文的謙遜、嚴謹。最後,自然選擇的學説在如今的現代社會,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如今我們處於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或許人也屬於生物的範疇吧,“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現實與達爾文提出的“優勝劣汰”不謀而合,這正提醒着我們努力完善自己,在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優勢。

達爾文先生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我看到的一切生物不是特別的創造物,而是遠在寒武系第一層沉積下來以前就生活着的某些生物的直系後代。”通過閲讀這本書,我透過它的眼睛瞻望到過去,更瞭望到現在乃至未來。

第4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在本站上除了這篇《物種起源》讀後感,你還可以找到更多與你行業相關的其他精品範文。

作為一本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生物學經典著作,《物種起源》的出現無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今天當我重温這部史詩般的名著時,是懷着一股崇高的敬意品味其中的原理思想的。

而作為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能用畢生精力研究生物學,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劃時代的著作,已經很好地詮釋了一位科學家該有的奉獻精神。而面對物種不變性學説已經成為社會正統理論時,達爾文又勇於堅持自己的立場,提出自己認為對的真理,突破種種束縛,更是令人稱道。

通讀《物種起源》,我發現,該書用極其豐富的資料,令人信服地證明生物界是在不斷變化的,它有自己發生和發展的歷史,現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的特殊創造物,而是“若干少數生物的直系後代”,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並且有規律可循。它們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髮展、進化。這種發展和進化,不是什麼力量干預的結果,而是自然界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他用物種變異的普遍性,推翻了物種的觀點,有力地戳穿了千百年來流傳的“上帝創造萬物”的謊言。它在整個生物學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命。

我想,《物種起源》的出版,離不開達爾文對真理始終不渝的堅持,這種堅持永遠值得我們崇敬。

相信自己並不是輕易做到的,人們總是在生活中受到太多的誘惑與歷練。當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在做同一件事,聽信同一種言論,很難有人不對逆反的自己產生懷疑。同樣,堅信真理也不是輕易實現的,尤其是當你所信仰的真理被多數人甚至全社會視為悖論的時候。相信自己還是跟隨他人?堅持真理還是求得我想此時,我們需要一種勇氣,需要一種力量,需要一份執著。就如達爾文當初的選擇。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雖然只是就某種情況而言,然而少數人之所以有掌握真理的機會是因為他們的身上有一種阻止他們邁向他人的腳步的信念與力量。

我們不一定要做少數人,但要做相信自己,堅持真理的人。也許,我們應當問問自己是否有在黑板上堅定寫下“捍衞真理”這四個字的勇氣……

如今,而以我們的感悟,在達爾文那期待中的未來,也許他的成就達不到畫出宇宙生命的整個循環,但他的貢獻在於指出了其中的一段圓弧。正如紐約時報的評論:“旨在闡釋自然的學説登場時總如同華貴的蜃景,其中大部分的教義猶如玫瑰色的霞光給那些做着晨課的學者頭上鍍上了一縷金色。但等到了約定的時間,自會有那完美的思想適時地出世,將未知地淵中的寶藏鋪陳羅列,用科學的明光給這個時代蓋上璽印。”

我想,只要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還在,捍衞真理的旗幟就會永遠常在。

第5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我曾今在生物書中見過這本書的名字《物種起源》,在暑假我讀起了這本書,受益匪淺。

有人曾評價這本書説:《物種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如馬克思主義登上歷史舞台一樣,好處重大,影響深遠。達爾文遠離大城市的繁囂,在他寧靜的莊園裏準備着一場革命,馬克思自己在世界囂嚷的中心所準備的也正是這種革命,差別只在槓桿是應用於另一點而已。能與馬克思主義相提並論,《物種起源》這本書又將是何等的優秀啊。

達爾文是如同馬克思一樣的革命者。《物種起源》將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徵,變模糊為清晰,化複雜為簡單;《物種起源》將自然科學呈此刻我們眼前,將生命的奇特展此刻我們的腦海中;《物種起源》使人們從進化論從此代替神創論,在思想上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物種起源》是生物學研究的基石。

達爾文找不到一個合理的遺傳機理來解釋自然選取。人們也開始對《物種起源》自然學説產生了質疑,達爾文也在遺傳問題上陷入了絕境。我認為,拉馬克主義也好,孟德爾主義也罷,都是達爾文提出的自然學説的補充和理論,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提出的自然學説,在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我們無法估測的,對生物學界做出的貢獻更是讓我們望洋興歎。

《物種起源》也為行為學、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學中的傳播理論奠定了基礎。

達爾文《物種起源》的最後一部續篇是《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他試圖藉此掃清假定存在於人與非人動物之間的最後一道障礙──只有人才能表露痛苦、焦慮、悲傷、絕望、歡樂、愛、忠心、恨、憤怒等感情這種認識。達爾文將對人類面肌和發聲的研究與相應的感情狀態聯繫起來,並認為非人動物若表現出相同的面部動作和聲音則也表示相似的感情狀態。

《物種起源》不僅僅讓我學習到了進化學説,其中闡述的適者生存,過度繁殖,遺傳變異讓我受益匪淺。

適者生存,生物只有去適應自然才能存活下來,這也就引發了生物的進化,達爾文在其書的一到五章重點闡述了生物的進化,在進化中適者生存。同樣在人類社會中,只有你像動物一樣不斷進化般的不斷髮奮去改變自己,才能被社會所適應,如果不去適應社會,要麼就是被社會所淘汰,要麼你去改變社會,可知,連社會都不能適應的你,何談改變社會呢。適者生存,讓社會留下你生存後的一片天。

適者生存,是的有人説,陶淵明因不適應社會而隱居後,他依然自由自在的生存着,反而適應社會的人羣,卻生死叵測。陶淵明所處的社會是黑暗的,在為五斗米而折腰的黑暗官場中,難倒也要去適應麼?回答當然不可置疑是否定的。比如説,當你得知大家吃的是會生病的食物,你還會去適應羣體,一齊吃麼。適者生存,不是盲目適應,是為了生存而適應。

《物種起源》學説雖然不是完善的,但是他的影響和內含的只是理論是讓我不容小覷的。達爾文把建立了在科學上的生物學展現給了我,讓我對生物學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也讓我學會了適者生存的道理。

第6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希望這篇《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能對你的學習與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緩緩地,我翻開書的扉頁,撲面而來的書香讓我心神一蕩,竟不自覺地任由那怡然纏綣的墨香帶領我踏入書中,展開了一場生命的旅行。

與《物種起源》的初相識,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尋找課上所需要的輔導書,卻意外地被它奇特的封面所吸引。本只是單純的好奇,卻在翻開書頁後,深深被它平實而又藴含深意的文字牽引住了思緒,愛不釋手,難以忘懷。這場直觸心靈的.邂逅,導致我毫不猶豫地掏錢買下了它。懷着一種虔誠的心情,我期待着進行一場難忘的生命探訪之旅。

夜,我端坐在書桌旁,小心翼翼地打開書的扉頁,緊緊追隨着達爾文的腳步,開始了一場奇妙的探索旅程。

咦,原來遠古的動物和現在是不同的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一直以來的殘酷法則,而遠古的動物為了在大自然中存活下去,早在幾百萬年的漫長歲月中進行了多次變異,在生物進化中,不具有有利變異的物種逐漸滅亡,具有有利變異的物種則被選擇保留下來。有利變異的物種在積年累月的進化中形成新的物種,最終便成了現在的物種,這就是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所告訴我們的生命的真諦,他所出版的《物種起源》沉重地打擊了統治神權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羣起攻之,誣衊達爾文的學説 "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的真理,有失人類尊嚴。可達爾文卻沒有屈服於世俗的輿論,仍執着的追尋着他所堅持的真理,他所提出的生物進化論學説,徹底摧毀了所謂的唯心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他的學説,在人類歷史上有着跨時代的意義。

我戀戀不捨地看完整本書的最後一個字,仍意猶未盡,合上書,我仰躺在椅子上,不由陷入沉思,到底是誰創造了生命?而動物又是在何種情況下進行了變異?達爾文並沒有在書中詳細説明,我也不得而知。可達爾文卻在5 年的環球航行中,在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後,得出瞭如是的結論“我完全相信,物種不是不變的,那些所謂同屬的物種都是另一個普通已經絕滅的物種的直系後裔,正如任何一個物種的世所公認的變種乃是那個物種的後裔一樣,而且,我還相信自然選擇是變異的最重要的、雖然不是唯一的途徑。”他對科學所抱有的極其強烈的熱枕和執着,令我折服,我認為他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家,他更是科學的忠實信徒,他將滿腔熱血和赤誠凝於筆尖,寫下了對科學最虔誠的禮讚——《物種起源》。

我亦可以從他的字裏行間得出:嚴謹和忘我是他對科學的態度和精神。沒有嚴謹的態度,哪來保證觀察研究結果的全面、客觀?沒有忘我的精神,哪能有重大的科學發現?保持執着的信念,不在意旁人的態度和目光,堅定不移的尋求真理——這就是達爾文和《物種起源》告訴我們的生命真諦!

在這場與達爾文的短暫而又漫長的邂逅中,我似乎聽到了生命拔節的聲音,我在慢慢成長着。

第7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有時候找一篇範文真的好難,本站可為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務,比如這篇《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

我對達爾文的印象,最初只限於他那一把給人感覺亂蓬蓬的鬍子,好像西方的偉人都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鬍子。

為了更進一步接近這個偉大人物,我不辭勞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説幾乎千篇一律:“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愛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這樣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因此我只好另闢蹊徑,看我能不能從別的途徑擺脱我只有關於他鬍子的淺薄認知。

我翻開了《物種起源》,從其緒論開始我對達爾文的瞭解。

“五年的工作,我曾專心思索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直到此刻,我曾不間段地專心於同一事物的研究”,“我的健康很壞”……這樣的語句在文中隨處可見,達爾文拖着病重的身軀,專心致力於自然生物的研究,作各種觀察和實驗,找無數聯繫和特性,把自己的一生都傾注在了他所追求的科學事業上。拔河比賽方案

“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只有對於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的事實和論點加以充分地敍述和比較,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個科學家最要擁有的就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達爾文正因身體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刻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他為此深感遺憾和歉疚,這不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才具有的品質嗎?達爾文雖然深信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是相對合理的,但他依然為沒有帶給強有力的事實論據而感到慚愧。

在那個年代,違背教會之難,難於上青天。但烏雲遮不住真理的光芒;黑暗無法阻攔人類追求真理的腳步。總有那麼一批堅持真理的人,不畏教會等反對組織的壓迫,堅持真理,經過幾個世紀,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奮鬥,真理終於戰勝謬誤,人類終於見到了科學的曙光。達爾文就是這樣一個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人。

然而,科學與唯心的鬥爭是長期的。直到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90年代,有的宗教人士才承認了進化論。1996年,在生物進化論日趨深入人心的環境下,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不得不改變了教會對達爾文主義的否定態度,教廷不得不拋棄了“上帝創造世界和人類始祖”的信條。

而事實上,如今仍有很多人(主要是一些宗教信徒)否定並駁斥進化論。我不久前還看到一篇文章,文中仍然以神創論否定進化論。

由此,可想而知,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要否定殘酷的教會的理論是多麼的困難。讀此書,讓我知道了對待科學一定要認真,對真理,就要百折不撓地堅持。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所體現的認真精神同樣值得欽佩。當他談論到一些問題時,由於版面的限制,無法進行再多的論述,雖然書中提到的事例已足以證實他的觀點,但他仍告訴讀者,他在其他的文章中已有或將有對此問題更深入的論證。我想,對這種問題,能夠不敷衍,充分體現了達爾文對科學認真、嚴謹的態度。

第8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本文系列之一《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你可能需要。

一百七十年前,貝格樂號乘風破浪,向美洲進發。當一位青年踏上美洲大陸,生物學的新大陸也漸漸向人們敞開。

一百七十年後,《物種起源》已獲得了不朽的殊榮。從翔實的案例考察到對地質、物種分類的研究,從遺傳、變異、選擇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以其不畏權威的勇氣和嚴謹謙遜的學術態度,揭開了科學與社會新的一頁,成為生物學史上啟明星式的人物。

如今,《物種起源》對於我們還有什麼價值呢?我合上書,陷入深深的思考。誠然,它為我們如今的生命科學研究指明瞭一個前進的方向,但它所揭示的自然法則,無時無刻不在規約着自然界中的一切。人,作為自然界的成員,理應遵守已被我們認識的自然法則。

然而,人類果真是自然律法的遵守者嗎?

在達爾文時代,工業革命已經結束,但工業文明的烏雲尚未籠罩整個世界。達爾文在討論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區別時曾寫到:“人類只為自己的利益而進行選擇,而‘自然’則只為被它保護的生物本身的利益而進行選擇……‘自然’的產物所表現出來的技巧要比人類的產物的技巧更加高明……它靜悄悄地進行着極度緩慢的工作。”在達爾文筆下,“自然”彷彿公正的母親,平等地給予她的所有的孩子生存的權利。

然而,“自然”最得意的傑作---人類,卻在幾百甚至幾十年內不斷越過自然法則“公正”的邊界,殘食“母親”的血肉。正如紀錄片《海洋》中説:“生物用了幾百萬年時間,繁衍生息,發展壯大,然而我們人類,在發展的短短歷史之中,卻將不可動搖的大自然的平衡破壞殆盡。”在利益的驅使下,成百上千的鯊魚被割鰭活生生地拋入海中,數以萬計的鳥兒因失去家園而病死、餓死。物種,已不再是如達爾文所説的“和諧、漸進地演變”,而是時時面臨着絕滅的危險。人們“忘記”了自己的起源,自然會忘記謙虛和尊重。

因此,《物種起源》的價值絕不僅在於開拓和研究。人類在自然面前仍是個孩童,隱藏在自然深處的,仍是神祕的新世界。哪怕一個最微小的細胞,其構造之精巧,也足以讓人心生敬畏。在人類發展的腳步空前加快的今天,《物種起源》能給予每個普通人的也許更是一種信念:尊重自然法則,遵守自然法則,回到“源”點,對自然始終保持一顆謙卑敬畏的心。一味貪圖速度的提高最終會斷送長遠利益。因為自然終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同樣須遵循被選擇的規則。而這個選擇者,也許恰恰就是人類自己。

回到“源”點,並不意味着拋棄一切,而是在發展中尋求與自然平衡和融合。我們應摒棄“唯我獨尊”的統治者思想,認識到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這理應是進化在新時期的發展,也應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信念。

回到“源”點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物種起源》中的話向自然作出保證:所有生物彼此之間以及與它們的物理生存條件之間所存在的那種美妙而又複雜的相互適應關係,是沒有終點的。

第9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網友原創投稿分享《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希望你能喜歡!

我們在探討信仰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有關對進化論的爭論,有些人把之當作不爭的事實,而有些人則認為其一文不值,有時雙方各執己見,爭論得不可開交。但是,大多數參與這一爭論的雙方都沒有讀過進化論的經典著作—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我在嘗試着讀這一本書,那些有意無意的爭論我能從那裏明白許多!

什麼是生命的起源?

達爾文用其仔細的觀察及豐富的想象力,在該書中描述了生物物種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繁多這樣的一個演變過程。就象是一棵樹不斷能長出新的枝條,在生物的演變過程中,新的物種分枝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產生出來。但畢竟整本書也就是在探討物種的問題,這是假設有了生命以後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有許多的人有意或者無意地把它當作生命起源的權威,實在是有點勉為其難。

達爾文堅信所有的物種都是由簡單的生命單位演變而來,但最初的生命是怎樣來的呢?一個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實是達爾文認為它們是被創造的。在這本書裏,我發現這樣一個結論,大概意思就是,他在經過類比以後得出結論,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機生物都是起源於一個共同的原始生命,而這個原始生命則是"被吹了一口氣"而來的。這與聖經裏創世記裏講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氣而得到生命的寫法有點相似。基於這一結論,我們能夠知道,達爾文所倡導的是所謂的"創造進化論",這也是為部分基督徒所理解的理論。

其實,達爾文所觀察到生物物種的出現是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基於這一結論,我們能夠知道,達爾文所倡導的是所謂的"創造進化論",這也是為部分基督徒所理解的理論。其實,達爾文所觀察到生物物種的出現是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

堅信上帝是違背科學和理性嗎?

達爾文得出了上帝是生命起源的結論,這是發自內心的信仰,還是一個不得已的結論,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常聽説諸如"堅信上帝是不科學的"或"科學已經否定了上帝"之類的話,但這些話本身不必須就是科學的,至少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商酌的。正如達爾文一樣,我們會思索、探討最初的起源的問題,但如果不承認有上帝的話,將會遇到一個很大的難題,人們往往會不得不以很不科學的方法來解決。

在解釋生命起源的時候,所有的理論都是要靠信心來理解的,也既是説,都是信仰。要理解不堅信上帝的信仰,就應是需要更大的信心,需要克服更大的障礙,正因這些信仰裏實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這也許是為什麼許多現代科學的奠基人,諸如牛頓、伽利略、法拉第、愛因斯坦、及達爾文等等,都堅信上帝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不堅信上帝的自由,但要用科學和理性來作為這些事的依據那裏有似乎有些牽強吧!

第10篇:《物種起源》讀後感

如果這篇《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能幫到你,請支持本站,我們會更加努力!

這是一場關於地球物種進化發展的革命,是人類對自身價值探索的進步,是沖走封建愚昧一道洶湧的洪水。

從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人類那特有的沖刷一切非真理事實的勇敢,那對科學的追求與奉獻與那顆熾熱的心。也許,人們對他的褒美之詞繁多到無法計算,而我對他再一次的讚美是想説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真理是永恆不變的。而真理,依舊在那遙遠的邊際散發着誘人的光芒,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併為之不懈奮鬥與追求。

從浩瀚無際的遠古走來,便會發現人類只不過是地球物種進化的一小部分。從產生到現在,地球歷經了50多億年的滄桑。而人類的形成到現在僅僅只有300萬年左右。而從人類對自己的解釋來看,人“是地球生物中處於進化最高階段的動物”似乎是有些勉強的。但從某些角度來説,人類的形成的確是地球物種進化的一個奇蹟。因為,很多事物不是看它存在的時間長短,而在於它的深度。我們擁有非同低等生物一般的思想。人類世界因有了思想而大同。

有了思想,我們便不會終止追求真理的腳步。

螞蟻遇火,懂得抱成球,委曲求全,保卒一個種族生命的延續;紅鼠缺食,便會一個接一個的跳入海中自殺,同樣是為了種族的延續。人亦然。人類從生成思想到現在,看似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與發展而忙碌,實則卻是為了整個世界發展的需要。也許,很多年以後的一天,人類會如同恐龍一樣在世界上消失。也許,我們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成就的思想與科學會伴隨着人類的消失而一同消失。可人類,存在過,生存過,反抗過。任何事物的存在也必定有着它的價值。小若螻蟻,大同宇宙。艾青曾説“活着就要鬥爭,在鬥爭中前進。當死亡沒有來臨,把能量發揮乾淨。”人類既然存在着,便有着自己的價值。而我們的價值便在於不斷髮展自我,追求真理。達爾文與他的物種起源在追求着,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着。我們只有遵循真理,才能更好地不斷超越自我,造就人類的未來。

追求真理要求我們崇仰科學,而有時相對於此的便是迷信與宗教。宗教這東西,自古以來便有之。按照歷史書上的話來看,宗教只是統治者便於統治的工具,亦或遠古人們在自然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對自然的解釋。我卻從不這麼認為。正如上文所提,任何事物的存在便有它的價值,宗教的形成與發展也是人類對於真理不懈追求的過程。它代表了人類恆久不變的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之心。可以説,沒有宗教便沒有了自然科學。只是其正如物種進化的淘汰方一樣,終將因為不適應環境而被淡化。而真理是不會有人告訴你它存在於哪裏的,如同自然選擇,我們的思想不斷分化出新的觀點與想法,而錯誤的便會被淘汰。

我們生活的過程便是在追求真理。每天,我們都要學習、工作,在其中我們不斷得到發展與改進,從而獲得真理。沒有誰是一副乳牙長到老的。而有些人便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整天無所事事、泡吧、唱KTV是追求真理的因為自己也在其中不斷變化。可惜的是他們發展而得到的是變化,而不是真理。而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的環境中,產生不利於社會發展變化的人如果不改掉自己的不利因素,便會被社會“改掉”。因為物種的發展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社會亦然。所以學會正確的追求真理是我們謀求自己生存空間的前提。

我們應從一點一滴做起,學會做正確的事,如睡前看一篇文章,再如走到那裏學到哪裏。不要妄想自己哪天會集中精神來做某件有意義的事,因為自然給我們追求真理的時間是有限的。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10篇《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

標籤: 讀後感 物種 起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61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