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

中國近代的新陳代謝有個突出的特點是:不是由於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引發的轉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受到外力衝擊而被動的進行新陳代謝。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

這種獨特性要從社會結構(經濟、政治結構等)、社會生活(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社會意識(政治思想、哲學、文學、社會心態等)各方面來説明。

各章節(第一到四章)要點:

而近代社會的變遷只有同古代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結構等各方面作比較,才能得到認識和説明

第一章:中國古代封建統治秩序的特點及其得以長期維持的原因

1、經濟方面:(1)小農經濟雖保守但穩定;(2)土地在不斷的集中和分散中表現出一定的彈性(3)小農有被剝削的一面也有可以寄託豐衣足食追求的一面

2、政治方面:(1)科舉制選拔人才使官僚體制日臻完善,於是而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化解了很大一部分社會緊張,使得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2)社會組織的作用:農村的宗法組織和城市的行會組織在維持各自秩序穩定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3、意識形態方面: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天道觀念、大一統思想、綱常倫理)

以上幾方面相互聯結和支撐,構成了封建社會的整體,中國社會的發展因此“遲滯”。

第二章:通過對比地理大發現後中西兩方不同的發展心態和發展戰略(西方是為殖民擴張和發展資本主義的強韌持久的進取,而中國是在虛驕中的保守防範的抵拒)來引出鴉片戰爭後中國一系列變化的背景和原因

第三章:清王朝的統治危機。封建王朝中後期必然出現的各種社會危機在清朝也無例外的再次發生,加上前朝所未有的突出人口問題和由中西貿易滲入的洋貨和洋害問題,使得週期性的改朝換代沒有實現,而是被動的改變了軌道,這種被動影響了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

第四章:鴉片戰爭的爆發使“夷務”成為傳統經世致用之學的新題目;而中國的戰敗以及一系列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各方面開始發生變化:(1)西方人的“平等”觀念引發人們不願看到的種種問題(2)割地和租界打開先進知識分子向西方學習的窗口,進而有了改革的思潮和實踐(3)通商口岸輸入的洋貨開始衝擊傳統的自認經濟,帶來經濟上的新陳代謝(4)洋商和傳教士的深入帶來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民族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歷史舞台

總體觀感:分析鞭辟入裏,處處體現辯證法的光輝(小農經濟在維持封建統治秩序上的作用、侵略與進步的關係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zvr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