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

《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

第1篇:《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

《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

《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富於啟發而又歷久彌新,意境深遠,以源頭活水比喻為讀書學習,告誡我們:要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為更好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提高自身素質,我拜讀了 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打造了有效課堂的新視角,以精闢的見解,生動鮮活的例子,帶着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體驗了“有效”的含義。頓覺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多維度備課的環節,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過去自己寫教案,一般就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去撰寫,備課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對新課程理念認識還不夠深刻,面對新教材、新課堂、新學生感到彷徨;教學信息資源有限,備課視野狹窄;課時多,備課時間有限,備課不夠深入。而細讀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後,結合《隆化縣中國小教學常規》卻發現這樣的備課,這樣的設計只是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中的多維度備課的一個方面。多維度備課包括備學生、備課程、備情景、備自己、備設計。

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讓學生學有所獲,在學習中享受到樂趣,這就要我們在備課中下功夫,盡心備好每一節課。

首先是備學生, 瞭解學生的.內在特點、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充分備學生實際需要,尊重差異,瞭解學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環境並充分估計。從備課理念上要打破傳統教學的“一刀切”教學觀的束縛,為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施教”、“個性化教學”做好準備。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學習動力,把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

在備課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雙基水平,用新課程理念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切合學生實際水平和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來實行分層教學。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能動性;要客觀地分析、研究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用激勵性評價來激發學生樹立自信。

備自己就是備課時自我反思、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一個過程,説具體點就是備自己的教學策略,昇華教學,追求美的境界。備自己的教學風格:弘揚個性,培養機智,塑造特色。備弱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備自己就是認識自我,長善救失。還要備期望:關注差異,全面發展。備自己的形象:有效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轉變觀念,認真對待,在教學意識上高度重視三個問題:穿什麼衣服貼近新課程的意義?理什麼髮型更能體現教師的個性?課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師行為規範?當然行動上更要精心準備。更重要的一點是還要備自己的課堂話語,包括語言風格、話語技巧等。

最後,我想用我們新時代的教育家魏書生先生的話語來結束:一個教師,要緊的不是忙着用這種教法去否定那種教法,不是證明多種教學沒有道理,更不是糊塗地照搬某種教法到自己的課堂上,不加任何改變就用,我們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

第2篇:《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範文,送一篇給你。

《差異教學策略》的作者是華國棟,該書特別將近些年數百所學校在差異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積累的案例加以梳理、挑選,並安排在各章節策略的後面,以供讀者借鑑參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一)

亨特認為“教師適應學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適應學生的多樣差異,以滿足他們各不相同的教育需求。

一、面向人人的均等教育機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理念,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在差異教學實踐中,教學設計要面向人人,不能太難、揠苗助長式的拔高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各個分組與分佈在教室各個角落的學生,動態的觀察學生的課堂投入情況,對走神的、投入度低的學生,多提問、多調動,對獨立性強、自主性高的學生,要留有空間,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不要貿然打斷。

科學應用同質分層的方法,有助於給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教學中倡導的隱性分層、動態分層,教師對學生水平全面有效的掌控,以便對學生提出適當的教學要求與考核要求,靈活安排教學任務,實現因材施教。分層不代表貼標籤,而是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彈性可選擇的學習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遵從學生個人意願,自行選擇課堂分組。

例如在《電力拖動控制線路》的《低壓開關》教學章節中,學生學習目標之一為“能正確識別、選用、安裝、使用低壓斷路器、負荷開關、組合開關。”將學習目標進一步拆解,每個學生都能夠正確識別、安裝低壓開關,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靈活選用低壓開關。通過教師前期對學生學習掌握情況和學生差異的瞭解,在設置教學任務時,要求每一個都能識別、按照低壓開關,要求每一個小組經過討論後能夠正確選用低壓開關。這樣,既做到了面向人人,又關注了動態分層與小組合作。

二、全面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

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知識,也能通過課堂活動培養情感、磨礪意志、鍛鍊行為等,以上部分都深刻的影響學生的認知過程與自我成長。學生的不同需要,既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比如回答是否正確、是否贏得了同學的認可與自我悦納,又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情況,必須家庭環境的影響、是否有早戀情節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需求。

合理應用異質合作的方法,有助於達成全面關注學生的多樣需求。小組學習中的異質合作,要儘量達成優勢互補,讓不同學生特點的學生互相影響、互相幫助,不同強勢智能的學生相互搭配,每個小組中都有擅長語言表達的,有擅長動手操作的,有擅長溝通交流的,有擅長提問發言的,小組成員之間建立起積極的依賴關係。

三、兼顧不同學生需要的方法和手段

馬卡連科説過“只有在學會15種、20種聲調來説到這裏來的時候,只要當會在臉色、姿勢和聲音的運用上能做出20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教師可以依賴自己的自身魅力和多種教流方式來兼顧學生的不同需要,也可以科學的幫助學生小組自我教育。

《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二)

作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所以在工作之餘,我閲讀了華國棟教授的《差異教學策略》,覺得受益匪淺,對自己以後的教學也有不少指導意義。其實所謂的“差異教學”並不是意味着將學生間的差異扯平,使他們齊頭並進,而是提供適合他們各自特點的發展方式,促進每個人都得到充分發展。

差異是永恆的,無法消除的,人沒有了差異就成了"機器人",即使是"機器人"也是有差異的。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樣的人,也正是這樣才有豐富多彩的世界。在書中,作者肯定了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由於學生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如性格、興趣或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差異,確實,就如同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學生在學習中表現也或多或少有着差異。

教師是適應學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因此我們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首先在各個教學環節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課堂上要特別強調在教學關鍵環節的兼顧,學生這時的特殊需要得到滿足,學習的效果也就有了基本保證。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上課提問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針對班級大部分水平較接近的學生,另一部分針對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如有學習困難或超常的學生。在每個教學環節都考慮針對不同學生需要的教學措施,然後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兼顧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學方法手段要多樣而靈活。為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教學方法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各學科的特點、教師特點和教學時間多少,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改變學習活動,並運用行為改變技術,提供成功感教學。

同時,合作學習也是很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其他同學的幫助作用。教師應鼓勵同學間交往,提倡合作式學習,如同學間合作,小組合作等等。在口語交際中,我常常運用這種方式,讓同桌之間互相合作,上台來表演對話。對於這種方式,學生都很樂於接受。

施差異教學,首先需要一顆寬容的心。承認差異不難,可當面對差異時,要正視它卻不容易。有了這顆寬容的心,就能包容學生的差異,才能真正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讓"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為了在教學中能照顧學生的差異,有針對地教學,在佈置作業的過程中也要照顧到這一點。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所有的學習要求,因此在作業的佈置上也要體現這個差異。

其實,差異教學的出發點是為了讓每個學生更好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好好地運用差異教學這一教學理論,讓它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另外,教師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的差異特徵。教師決非事事萬能,正確地認識了學生的差異,還要學會通過分析自己的長短優劣來採取一種適合師生雙方的教育方法。同時我們教師還必須做到學會反思。

第一,經常進行自我評價。而評價來自於對學生的行為觀察,標準則是根據學生的表現瞭解程度來度量的。

第二,注意自己情緒狀態對學生的影響,主動地從學生的反饋中獲得線索來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朝着自己的目標奮鬥,從而獲得成就感。

第三,成為學習型教師。經常閲讀教育理論,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能。

第四,有頑強的意志力,只有頑強的意志力,才會朝着既定的目標前進,同時,教師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成為學生的榜樣。所以,喜歡反思,並且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一定會成為高人一籌的教師。

《差異教學策略》讀後感(三)

《差異教學策略》指出:我國目前中國小採取的是班級授課制,從客觀上講,班級學生還是存在個性差異的,而應試教育是不斷篩選出學得好的學生,讓他們接受高一級教育,不斷淘汰學得不好的學生。學得不好的同學,往往是學得較慢,但並不是不能學好。應試教育的課堂着眼於少數學得好的同學,而犧牲了大多數學生的利益,是一種低效率的教學。我們應實施照顧差異的課堂教學。

為了使班集體教學能面向全體,照顧差異,必需提高時間利用率,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差異教學論》指出:可以多角度地研究課堂教學,力圖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達到最優化的程度。

在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研究中,的確有許多學問。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目前看了這本書後最大的感觸就是平時我們也經常説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照顧全面的學生,但在操作的時候,並不是能全部做到。有的時候,為了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髮言,總是把簡單的問題留下來給他們,而事實上,在實際課堂上,在不斷地引導困難的學生髮言的時候,其他學習有優勢同學則感到無趣,注意力會有所分散。

而為了照顧有優勢的同學,總把有一定思考性的問題留給他們,久而久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似乎與這類思考性的問題沾不上邊。長此以往,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日俱減少,而是會逐漸拉大。而教師總是考慮到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無暇深思這類問題,而是隻要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能積極發言,老師總是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

到底在課堂上,怎樣照顧到不同類型的學生需要呢?怎樣用有效的方法達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呢?説實話,我也感到困惑。的確,我們做教師的往往用一種教案來面對不同的學生,目前能做的只是在提問中照顧到各層次的學生,看了此書後,覺得自己現在馬上就可以着手去做的就是在各個教學環節設計中兼顧到不同學生的需要。書上指出:要能在課堂教學中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關鍵在於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在小組中,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在組長的組織中,組員根據各自的特點各司其職,而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齊心協力,不僅可以增加大家的學習興趣,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共同的學習中得到提高。對於困難者來説,可以聆聽他人對自己發言的指導,可以參與思考性問題的討論,不必擔心自己的困難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而對於有優勢的同學,他能在小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學習會更具備積極性。

由此還想到,為了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同學,老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將問題設計得有坡度,適應大家的需要。簡單的問題可以和複雜問題交替進行,這樣有困難的同學在回答好自己的問題外,可以聽取他人對難度問題的回答,對自己也是一種促進。記得在上《10迷人的蝴蝶谷》時,在這一課中,我對這一課的定位是積累描寫蝴蝶的優美詞句,但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學生把蝴蝶色彩美、姿態美、數量多的好詞句找出來,估計興趣一般。而且估計在分類找的過程中也會給一些孩子造成難度。

那時我想到:能否先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然後遷移到新課中,於是,我在進入蝴蝶谷美景的時候,先不讓學生看書,而是用音樂和圖片把學生先帶入到一個想象中的世界,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你來到蝴蝶谷,你看到這樣一幅情景,你最想説的一個詞?你最想説的一句話?

其實,學生説的都是描寫蝴蝶色彩美、姿態美、數量多的詞,由於這個問題開放性大,所以各個層次的同學都可以回答,老師及時把學生的詞語板書歸納入色彩美、姿態美、數量多這三類中,然後再讓學生看書,尋找書中的這類好詞。難度降低,又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總之,教育是人人應該享受的權利,在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得到合適的發展,的的確確這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並不是幾堂課下來就可以摸出門道來的,有的時候,課堂教學還會面臨預設的失誤,講台畢竟不是舞台。但是我想只要我們老師有這個心去做,無論結果大小,學生們都會從中受益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pjd1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