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學習《新教育》讀後感

學習《新教育》讀後感

第一篇:學習《新教育》讀後感

學習《新教育》讀後感

學習《新教育》讀後感

通過再次認真閲讀朱**教授的《新教育》前三章的內容,加深了對新教育的認識,如沐春風,清新脱俗。整體感到,朱**教授是一個教育的理想主義者,對教育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和獻身,為中華民族的教育騰飛,返璞歸真,發起草根新教育行動,令人敬仰。朱**教授的新教育行動,必將在中華民族的教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新教育,讓我認識了新教育是什麼?它是一種富有辯證法精神的教育,是一種動態的、面向未來的教育,是"心靈的教育";讓我知道了新教育在哪裏?真實的新教育,永遠在田野中,在千千萬萬默默無聞的普通老師的教室裏;讓我明白了新教育的精神是什麼?追求理想的執着精神、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讓我瞭解了新教育實驗的歷史淵源和緣起;讓我理解了新教育的學理基礎"六論":即發展論: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行動論: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潛力論: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個性論: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崇高論: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和諧論: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更讓我明確了新教育實驗的四大改變: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

研讀之餘,伏案思索,我對朱**教授的行動論的觀點感觸頗深,想談談我的認識,並與大家共勉。

朱**教授認為,"行動論,是新教育實驗的又一哲學基礎。新教育實驗強調行動,而且把行動作為實驗的價值取向。"他明確提出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十六個字"即"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只要行動,就有收穫。讀到此處,我便想起一個關於"彩票"的故事:有個中年人經常去教堂裏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一樣。第一次他到教堂時,跪在聖壇前,虔誠的低語:"主啊,請念在我年年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的回到教堂,同樣跪着祈禱:"主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的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複着他的禱告,如此周而復始,從不間斷的祈禱。到了最後一次,他跪着祈禱:"我的上帝,為何你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奉獻,專心侍奉您!"就在這時,聖壇上空發出一陣宏偉莊嚴地聲音:"我一直在垂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這個故事雖然有些荒誕,但它是一個行動的忠告,"要想中獎,至少要先買一張彩票。"沒有行動的夢想,終究是空想。同樣,新教育是朱**教授的夢想,也是新教育人的夢想,更是我們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夢想。新教育不但有夢想,更有實實在在的行動。要使夢想成真,只有行動才能實現。正如《北京歡迎你》的歌詞中所唱到的"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蹟。"夢想是成功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發令的槍聲,行動就是賽跑者全力的奔跑,只要堅持到最後一秒,方能獲得成功。我們在工作中重建設,重行動。在本學期初成立新教育實驗領導小組,並明確分工,強化責任;選定實驗學校,選定實驗教師,並嚴格要求,激勵鼓勁;制定實施方案和相關制度,並考量科學性、發展性,可操作性;組織實驗學校教師赴**學習;召開由全鄉校長參加的"新教育實驗"通識型培訓動員會等等,都是對"只要行動,就有收穫"的最好回答。

新教育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教師不禁要問,我們怎麼做,我們做什麼。朱**告訴我們,"新教育實驗的行動是羣眾性的、可操作性的,是人人可以樂而為之的。就教師教育行為的改變而言,新教育實驗主要是通過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敍事、教學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隨筆等實現的。"我們在全鄉校長的新教育動員會上就特別強調,要把"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成為每位教師的座右銘,要把"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全鄉教師的行動方向,要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全鄉學校的最終目標,無論是實驗學校還是非實驗學校。

的確,一份努力,會有一份收穫。冢李學校通過在校園佈置醒目的"新教育隨感"固定版面,在各班開設了"新教育園地"和"班級圖書角",創造了濃郁的學校閲讀氛圍。喬莊學校的主題帖、博客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學校教師參與率較高,教師的隨筆、反思在論壇上共享。成立的"毛蟲與蝴蝶"文學社已經出版校刊《春風園》第一期,激發了師生、家長的寫作興趣,在師生和家長中反響較好。中曹學校通過條幅、標語、校信通、召開家長會等手段宣傳新教育理念,通過學校從有限的教育經費中拿出一筆錢給師生購買了書籍充實圖書室,各班建立圖書角,解決書源緊缺問題。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愛的書籍帶到學校,進行圖書漂流,讓其他同學分享書籍的美妙,感受讀書的樂趣。特別是谷國營老師組織的別開生面的家長會,請教研室張主任親蒞會場,傾聽孩子的心聲,詢問家長的要求,和教師進行交流,收到較好的效果。

成績微不足道,行動仍將繼續。正如毛主席説過的一句話,"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新教育行動論中的"只有堅持,才有奇蹟"和主席的話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套用毛主席的這句話,新教育在一個學校行動並不難,難的是在一批學校行動;一個人開展實驗並不難,難的是一羣人開展實驗。實際上,朱**教授已經告訴我們,新教育實驗倡導的是一種新教育共同體的集體行動。打造新教育共同體是新教育實驗的一個理想。這樣來説,新教育人是指所有參與到教育生活的人,新教育之家是一個社會的大家庭,需要全社會都來呵護她。

朱**教授強調,"行動論的關鍵在於堅持。行百里路半九十,真正能夠出成效的,真正能夠產生奇蹟的,應該屬於那些堅持不懈的人。"因此,我認為下一步工作要強調實驗學校的堅持、堅守。每位教師都接受了中專以上的教育,對於新教育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敍事、教學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隨筆,可以説不是難事,可以説都能做到,但能否堅持固守,可能需要花大力氣去做工作,鼓勵教師堅持做下去,一直做下去,成為下一個"寒煙"、"紅袖",成為新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要求是必須的,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新教育行動的過程中,特別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正如朱**教授所説的,"私人與活人的差別在於一口氣,活人與活人的差別在於狀態。有良好精神狀態的人,就會"不用揚鞭自奮蹄",就會自強不息,就會堅持不懈。"簡單的説,也就是在學校裏,校長的精神狀態會影響一所學校,影響全校教師,一個教師的興趣、愛好和精神狀態會影響一個班級。試想,教師不幸福、快樂,學生能幸福、快樂嗎?讓學生讀,必先讓教師讀,必先讓校長讀。讀就是和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因此,我鄉在學年初的教研工作計劃中的提出用"五個一"打造專家型的校長隊伍(即一是上一節觀摩課;二是評好一節課;三是讀一本教育着作;四是寫一本讀書筆記;五是練就一項基本技能)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一是讀一本教育專着;二是確定一個研究課題;三是上好一堂公開課;四是參加一次教學技能大賽;五是寫好一篇教育科研論文),將在11月下旬、12月逐步落實

行動論帶給我們的是青山有待,歲月催人,同時帶給我們的還有深深的思考。如何實現實驗與日常教育教學的一體化,如何改革評價機制,實現評價的多元化,為新教育實驗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如何提高社會、家庭對新教育實驗的認識,共建社會新教育之家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和解決。

總之,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讓理想與堅守相伴,行動與收穫並肩,堅持與奇蹟同行。同時也祝願新教育在**的每一個角落裏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結出最豐碩的果實。

謝謝大家!

第二篇:新教育讀後感

只要有行動就有收穫

---------讀《新教育》有感

湯建英

一直以來,“新教育”這個詞就充斥在耳邊,可是,對於什麼是新教育,一直感覺很迷茫,怎樣去操作也是一團的霧水。暑假裏,我拜讀了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的大作《新教育》。本書全方位闡釋了新教育實驗的理論和觀點,方法和本步驟,展示美好的願景,解答疑難問題,是新教育實驗的經驗總結,更是教師改變生活方式,發現自我,創造價值的行動指南。而今,讀了新教育一書,讓人頓覺豁然開朗,原來新教育就是這樣的啊!新教育一直都在身邊,我們一直踐行着新教育的思想並且想在這個基礎上開出美麗的花朵。

新教育的宗旨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個理論最能引發我的共鳴。如果教育者不快樂,受教育 的人會快樂嗎?如果教育者在講台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受教育者端坐下面無動於衷,這也是失敗的教育。為了讓學生能和我一起演繹課堂的精彩,我常常這樣做,站在老師的角度認真的研讀教材,制定目標,明確要過關的知識點,訓練的方向。其次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讀教材,思考那些是我已經掌握的,那些是我沒有掌握的,用什麼辦法可以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比如在進行寫字指導的時候,作為老師,很容易把握字的結構,寫出字的筆鋒,而對孩子們來説,在什麼地方起筆,什麼地方收筆,怎樣進行停筆,轉折,行筆的的速度,行筆的方向等對他們來説則是很複雜的工程。於是在教學寫字時就有意識的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

觀察每一個筆畫,觀察老師是怎樣進行書寫這樣的一個字。老師和學生之間就達成了一種有效的溝通,老師所講,正是學生想聽。同時和年級組老師共同探討寫字教學,讓寫字教學有更高的效率,比如易錯的字讓學生來教學生,學生的專注度更高,同時沒當小老師的學生更是樂此不彼的指出書寫者的問題所在,這樣,既訓練了觀察,提高了表達,更是激發了書寫的興趣。日積月累,學生有了一定的讀貼的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書寫技巧,寫出漂亮的字那自然是行動的結果。《新教育》的十大行動可以用聽説讀寫,網絡,課堂來闡述,要求我們每一個教育人積極行動起來,有行動才有收穫,有堅持才有精彩。而且把營造書香校園放在了行動的第一位。是因為:書籍是我們瞭解歷史和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人類的智慧和文明,只有書籍才能保存,書籍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採掘不盡的富礦,是走向未來的基石。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閲讀史。針對我所教學的年級,我也做了積極地嘗試。我在教學一年級的孩子時,由於學生的識字量非常有限,於是,我主要讓識字量大的孩子在課堂上大膽的閲讀,且誇張的表揚這些孩子。由此激發其他孩子識字的興趣,識字多了,反過來促進孩子進行閲讀。一年級下冊,我們還進行了課前小故事,並且將閲讀製做成表格,記錄孩子的閲讀量,但凡讀完一本書,就給孩子頭像後面貼上一朵小花,比比誰的花兒朵多,這一措施也極大了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午飯後就可以看到孩子讀書的身影。到了二年級,除了規範表格,明確60頁作業為一本書,可以寫簡單的讀後感,家長一定要簽字,專門發個本子給孩子做好籤字

記錄。讀完後家長要做好簡單的考核。同時規定了最低的閲讀量為8本書。定期評出閲讀小明星,發個小禮物並且在班級qq 羣裏展示孩子讀書的結果,對學生也是一種鞭策和促進,二年級堅持下來,除了個別學生沒有達到基本量之外,都很多學生遠遠的超越了閲讀量,有的學生甚至讀了60本,真令人欣喜。

對於《新教育》中兒童課程的研發,我們年級組也做了一些小小的嘗試。每天清晨,在生命的黎明,我們讓孩子們誦讀《三字經》,並且講解其中的故事,在比賽誦讀的過程中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經典帶來的心靈的薰陶。同時我們小組的成員羣策羣力,選編了適合低段孩子閲讀的32首優美小詩,讓孩子在吟誦時感受和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願望和情愫。目前,我和吳老師正在進行讀寫繪的研討工作,讀是寫繪的核心,最基本的有繪本,故事,兒歌童謠等文字讀物。寫繪就是在特定的階段完整講述,是一種閲讀和閲讀後的感悟,是為孩子終身閲讀打下基礎寫繪作品由三部分組成繪畫語言,口頭語言,文字語言組成不強點繪畫的技巧。這一工作正在進行當中,期待得到同仁的幫助,開出美麗的花朵。

《新教育》用它的理念和智慧吸引了無數的教育人,更是靠它的心與心有聲的無聲的共鳴互動,吸引留住了無數的教育人,《新教育》更是給了廣大教師一個明確的方向,一個可以展示的舞台,一個個可操作的具體措施,無限相信學生的潛力,強點個性發展,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精彩”,願所有教育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三篇:新教育之夢 讀後感

《新教育之夢》讀後感

中教(2)班張紅玲

《新教育之夢》是由朱永新教授撰寫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內容——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樸實、通俗的語言剖析總結了現行教育中存在的盲點和缺陷,以翔實的數據、典型的事例提煉論證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從理論和實踐上提出了理想的教育追求和目標。《新教育之夢》一書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以下幾個方面:

1、理想的德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行、讓學生與書本為友、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重視心靈的溝通、教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

2、理想的智育:

朱教授認為,理想的智育應該是充滿民主精神,注重實踐性,激發創造,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從某種意義上講,智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讓人成為“人”的手段。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深思:“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在每學期結束時,不向家長送成績分數單,而是送一隻紙袋。在這個紙袋裏面,裝有學生智力勞動的作品,學生寫的書法,學生編的故事,精選出來的學生完成的各科作業,學生的繪畫,學生的資料剪貼,學生的作文。”這一隻紙袋才真正全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績以及學生智力發展水平。而反思我們現實的教育,學生的理想一點點埋沒在一次次不理想的考試中;埋沒在有些反常規舉動就招來批評的做錯事中;埋沒在家長向老師無數次的詢問“我家的孩子乖不乖”諸如此類的問話中。分數阻礙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求,阻礙了他們在學校快樂和愉快的生活。

3、理想的體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體育應該能磨練學生的意志,學會公平、公正的觀念等,使學生能自我調節、自我完善,養成誠實、堅忍不拔的品質。

4、理想的美育:

旨在讓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藝術,熱愛生命、激揚生命,激發創造的衝動與慾望,做生活的強者與生活的主人,走向美麗的人生。

5、理想的學校: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一所有特色的學校、一所有品位的學校,應該有一個富有人格魅力、有遠大理想的校長,一支創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師隊伍,一批善於探索、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而不是是校長的一種政績工程,更不是創造品牌的一條捷徑。

6、理想的教師: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個勤於學習的教師,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讀完之後,我深刻地記住了一句話“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學生。

7、理想的校長:

朱永新教授認為,未來中國的教育家首先將從無數優秀的校長中誕生。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珍惜學校的名譽勝過愛護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具有獨特辦學風格、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於協調上下左右關係、重視教育科學研究、能給教師創造輝煌舞台、能使學校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的校長。

《新教育之夢》既沒有空泛地説教,也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神祕,作為教育理論專著,這是極為難得的。更為可貴的是,作者以獨特的眼光從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諦,並運用通俗的手法表達了出來。作者在客觀分析了現行的教育的現實與困惑之後,理智地批評了舊觀念中的種種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構築了新時代的新教育理念。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作者對理想教育的熱切呼喚不是單純建立在對美好教育憧憬的描述上,而是深深地建立在對現實教育的深刻剖析與批判基礎之上。如作者在“理想的德育”中批判道:“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裏用兩種聲音説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作者對教育問題的批判是作者從事二十餘載教育工作,時刻關注教育而提出的真知灼見,給人以至深的啟迪,這也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中國教育發展的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

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之後,我追求作一個實實在在的教師: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老師;一個自信、自強、勤於學習的老師;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老師;更讓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者應具有靈感、悟性。正如作者在文中寫道:“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

第四篇:新基礎教育讀後感

《新基礎教育論》讀後感

近期,我認真地閲讀了葉瀾老師的《新基礎教育論》,這本書是葉瀾教授積十多年“新基礎教育”理論與實踐交互研究撰寫而成的,是一部關於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

新基礎教育已經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這期間我有幸拜讀了新基礎理論書籍,也聆聽了許多優秀教師在新基礎理念下的研討課。不斷地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實踐。從“認同、接納”到“實踐、反思、重構”,都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

學習了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書中的隻言片語觸動着自己的內心深處。葉瀾教授數次強調着“教師工作直接面對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教師的心目中不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體的人,處處從發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人??”

從導言中深深吸引我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不禁感觸萬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信息的“重組者”;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將有可能變成散沙一團,教學也會失去它的意義。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對師生來講,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不僅僅是在教和學,不僅僅是在認識世界,不僅僅是在利用已有的文化資源,不僅僅是在圍繞着書本轉,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生命向着無限的可能性開放。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地在育人。

第五篇:新基礎教育讀後感

《新基礎教育》讀後感

唐麗君

在這個寒假裏,我每天都堅持讀葉瀾教授撰寫的《新基礎教育》,這已經是第二次讀了,這本書的理論性很強,我覺得有的地方我還沒有能力去真正地理解,但有的地方我覺得很與我們的教育教學切實際,比如葉瀾教授倡導的 “新基礎教育 ”追求的學校效應概括為四句話:“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留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這四句話,我覺得非常有針對性,形象生動地勾勒了轉型前後學校日常實踐的不同形態,呈現了“新基礎教育”理念所追求的“生命活力”、“教師智慧”、“學生成長”和“主動發展”等主題詞。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尤其是一名新教師,我能夠在工作之處就接觸到葉瀾教授的新基礎理論,我覺得我很幸運,這本書我還需要一遍遍地拜讀才能慢慢地透徹地領悟其精華和寓意,已經讀過兩遍這本書,我的感受很深,其中,我對書中教師角色理想重建感悟較深。 書中指出,教師要主動從傳統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實現自我更新。我認為,傳統的教師角色就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自古就有的真理,然而,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還想再加上幾個詞:創新,與時代接軌。因為我是一名英語老師,所以我總是在教完書上的內容後,會補充一些相關的國外知識,比如在教到walkman這個單詞時,我會向同學們講述這個詞開頭字母

要大寫的原由演變,就如 nokia, lg等,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在聖誕節時,我給他們講聖誕老人的故事,雖然從煙囱裏爬進屋裏,然後在牀頭的襪子裏放禮物,大部分小朋友覺得是假的,但他們還是願意聽我這樣繪聲繪色的講着,我認為教師應該做的是努力在擴充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激起他們對這一學科的興趣。

今天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傳遞人類文化、知識、技能上,停留在讓學生只知學習與繼承,不思也不會創造的水平上。把學生生命中探索的慾望點燃起來,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讓他們擁有一個充滿信心、勇於開拓發展的積極人生,樹立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高遠志向,才是當代中國教育特有的歷史使命和社會價值。與此同時,教師勞動的創造性和作為教育專業人員的教師,其自身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問題,也以從未有過的鮮明方式突顯出來了。因為,“一個墨守成規的教師對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無疑是一種近乎災難的障礙”。

所以,我會不斷進行自我的創新,以造福於我的學生們。

標籤: 讀後感 學習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er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