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瓦爾登湖》讀後感600字多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600字多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600字多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600字1

大自然既能適應我們的長處,也能適應我們的弱點——題記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個叫大衞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並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瓦爾登湖》深深影響了一代人,許多偉人也拜讀了此書,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此書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這本書寫成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樣特立獨行,懷着一顆質樸純真之心踏上了這樣一段非同尋常的旅程,這種勇氣和魄力令人無比欽佩,而在梭羅心中能存有這樣的不帶有一絲一毫受世俗之氣污染的純淨思想更是讓我肅然!這澄明的思想如同一陣清新長風掠過所有讀過此書之人的心際,不禁讓人為之精神一振,他要讓人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質生活外還有另外一種生活,就是可以帶來無比快樂的簡樸生活!物質生活確實很誘人,有了錢財便好象可以為所欲為,有華麗的別墅,有高級的私家車,有豐盛的飯菜,有奪目的衣裳和珠寶等等等等,於是人們都無時無刻不在追求着財富,有了可觀的錢財後還想得到的更多,永無止境,直到他老之將至之時,他才會意識到在他的一生當中他充當的到底是一個什麼角色。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個漁夫整日以打漁為生,每天只打很少的夠吃一天的魚便在海邊悠閒地曬太陽,一天一個有錢人見到他在懶洋洋地曬太陽便過去批評漁夫好吃懶做,有錢人説:“你怎麼不去搞水產養殖?過幾年那可以賺多少錢啊!”漁夫説:“賺那麼多錢幹什麼?”有錢人説:“這樣的話就可以不用每天出海打漁了!”漁夫問:“不出海打漁了那我每天干什麼?”有錢人顯得很驕傲的説:“你就可以整天很悠閒的曬太陽了!”漁夫説:“我現在不就在很悠閒的曬太陽麼?”有錢人語塞。

一般而言,我認為能願意這樣過隱逸生活的只能是東方人,而且現在我甚至懷疑現在的東方還有沒有這樣的隱士存在,彷彿這樣的人物只能活在遙遠的古代,時常的我就這樣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我願意過那種山林生活,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羣山葱葱,幽徑模糊,山湖靜寂,紫霧騰騰,孤舟寒江,冰雪淅淅,想想就讓人心醉!可是,能無憂無慮地過這種生活的人真能存在麼?古代那些隱士大多是在官場不得志的士大夫,尋常百姓哪會有這份閒心,家有老小,能夠拋開他們由着自己的性情去遊歷江湖嗎!顯然是不能的,所以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今要想過不問世事的隱逸生活還真是不切實際的,《瓦爾登湖》的作者大衞梭羅也只是過了三年的山林生活便又重新入世,即便是如此這段經歷也是彌足珍貴,試問有誰能花三年的光陰來嘗試這種簡樸生活並能夠富有情趣地刻錄下來自己的心跡?現代的90後往往熱愛看小説,玩遊戲,這都是一種幻想的空間,既然物質上的現實空間裏,人們不能拋開那份心去過自己想過的閒雲野鶴的生活嗎,那每天抽一點時間,給自己,讓自己沉靜在自己理想的空間裏,把自己當作裏面的主角,在自己的領地,無憂無慮,做上1分鐘的“隱士”也是好的。所謂“大隱隱於市”。

哈丁曾説過《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

《瓦爾登湖》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梭羅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常嘗試着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麼自然,所謂的心靈淨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歎服的是,每次讀後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覆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我引以為容的是,有一來客用黃色胡桃葉當作名片,並在上面寫下了幾首斯賓塞的詩,我把它當做我的陋室銘:

人們來到這裏,充實了小屋,

不需要多餘的款待;

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順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靈,最能怡然自得”

“我希望我們的農夫在砍伐一個森林的時候,能夠感覺的那種敬畏,就像古羅馬人在一個聖林裏間疏林木以使其透光的時候所感覺到的敬畏一樣,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森林是屬於一些神靈的。”

“有一千個人在伐着罪惡的枝椏,卻只有一人在猛砍着罪惡之根。”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説,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讓心靜下來,總會找到你自己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讀後感600字2

因為年前搬家,又是借的房子,處處逼仄,所以把幾乎所有的書一籠統打包送到了鄉下的老屋。留在手邊的也就那麼三五本,其中之一,便是《瓦爾登湖》。

20__年的年初,註定是要被歷史和後人所記取,即便滿目瘡痍,即便不堪回首。現代文明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面前表現得遠比我們想象的脆弱,哪怕人類在十幾年前曾經和另外一場大流行遭遇過。這樣的場景像極了《屋頂上的騎兵》的相關畫面:黑死病席捲了中世紀的歐洲大地,羣體的無助,單個人的渺小,一一呈現在觀者的面前。同樣,在漫無邊際的黑暗中,也有個體的星星之光閃耀,尤其奪目。無關愛情,關乎人性。

也就是在這段保持社交距離的日子裏,空閒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平素零碎的時間裏習慣的手機信息瀏覽突然讓人無法忍受,才在某個午後看到了它--《瓦爾登湖》,斜在飲水機的旁邊,還是那熟悉的封面,藍得徹底的背景。

“當我寫後面那些篇頁,或者後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時候,我是在孤獨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爾登湖的湖岸上,在我親手建築的木屋裏,距離任何鄰居一英里,只靠着我雙手勞動,養活我自己。在那裏,我住了兩年又兩個月。”當梭羅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又是文明生活中的過客了。我們每個人,特別是上海這座特大城市當中的一分子,更是迷失在了紛繁複雜的生活中,有多少人還能停下腳步去體會曾經的篤定和鄉野的樂趣?

書的作者也是在紛亂的城市生活中,在生命的那個時間點,突然覺得自己需要另外一種生活,他希望自己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需要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自己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過。他其實只是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我突然想到這段時間紅遍全球的李子柒,這個來自四川深山裏的姑娘,她一直在美拍上上傳古風視頻,記錄着生活的片段,她會去上山爬樹、砍柴捕魚,甚至像一個農人一樣去種植棉花,只為那一牀厚實的滿是陽光的棉被。我在想,隱隱然她暗合了當年梭羅下定決心截取生命中的兩年又兩個月的時長去“任性”一把的行徑,也難怪她受到了大眾的關注和追捧。

瓦爾登湖畔的四季輪迴是如此的美麗,梭羅用近似白描的手法予以一一記錄,在我,因為有農耕的經歷,很容易引起共鳴。即便沒有類似的生活過往,我想也會被他的純粹、樸素所吸引。我們來看:還在任何土撥鼠或松鼠竄過大路,或在太陽升上橡樹矮林之前,當時一切都披着露珠,我就開始在豆田裏拔去那高傲的敗草,並且把泥土堆到它們上面,雖然有些農民不讓我這樣做,——可我還是勸你們儘可能趁有露水時把一切工作都做完。一清早,我赤腳工作,像一個造型的藝術家,在承露的粉碎的沙土中弄泥巴,日上三竿以後,太陽就要曬得我的腳上起泡了。太陽照射着我鋤耨,我慢慢地在那黃沙的岡地上,在那長十五杆的一行行的綠葉叢中來回走動,它一端延伸到一座矮橡林為止,我常常休息在它的濃陰下;另一端延伸到一塊漿果田邊,我每走一個來回,總能看到那裏的青色的漿果顏色又微微加深了一些。我除草根又在豆莖周圍培新土,幫助我所種植的作物滋長,使這片黃土不是以苦艾、蘆管、黍粟,而是以豆葉與豆花來表達它夏日幽思的。

時至今日,因着父母還生活在遠郊,一年中總有那麼一些日子,我會看到熟悉又陌生的田野,老屋前的大河依舊默默地流淌着,沒有了孩子們夏天在河水中肆意的玩耍,沒有了柴油機船突突的聲響,代之以整飭一新的駁岸,以及河道內舒朗有序的水生植物。城市管理對鄉間的改變和衝擊隨處可見,固然更為有序,整齊,但隱約少了一些説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不可能再一個猛子紮下去撈河蚌,也不可能在水草豐茂的灘頭下網捕魚。特別是時不時呼嘯而過的汽車,一直在提醒着城市對農村的蠶食,現代工業文明對農耕文明的碾壓不可回頭。

三十年前,我離開這裏去城市求學。每逢假期返鄉,總會看到少年時熟悉的風景和人物。然後娶妻生子,每每回來,總還能滌盪人心,繼續前行。這裏,就是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自然的生息會給人以安慰和力量。如今,故鄉已經和原來的不太一樣了。每個人都會留戀自己的故鄉,但當年的故鄉只會在夢中存續。現實,改變太多,可能永遠無法找回。年輕時要逃離,到了此刻,卻奢求回來,回到雞鳴下地去,狗吠炊煙歸的狀態。

其實,我也許從來都是一個旁觀者,看着和美如畫。親歷其中之人説不定也是不堪其苦,只是沒有選擇而已。無論梭羅,還是李子柒,總歸還是刻意,永遠不是真正的農人。

重讀《瓦爾登湖》,特別是20__年的當下,感受不同當年。人是被時代裹挾着前行的,但凡心中還有自己的一片田地,便是好的。即便再也聽不到蟲子在林間的叫聲,看不到夕陽下晚歸的耕牛,但畢竟,還在自己的記憶中。

《瓦爾登湖》讀後感600字3

那兩年,時光像一條清澈的溪流在他的生命裏留下深深的印記。

他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沐浴着冬日陽光的鋪滿松針的小徑,那些在清澈湖水裏遊弋的銀色鱒魚;那些恣意盛開的藍菖蒲,像冰藍的火焰轟轟烈烈地燃燒在短暫的花季:那些春末夏初時突然暈開了綠色的白樺,挺拔地朝向湛藍的天空:還有那道湖面上架起的神奇虹橋,那串掛在屋檐下的晶亮冰凌。當然,他一定會記得在田埂上揮動鋤頭的日子裏,汗水順着臉頰淌下,他看着它融進土地,內心生出滿足愉悦的情緒;在悠然盪漾於湖面的午後,他伸手輕輕撥動碧綠的湖水,一隻細長的蟲子擺着身子驚慌地跑開了。

梭羅,我念着他的名字,撫摩這本《瓦爾登湖》,感受到一種令人震驚又無比神奇的力量。世上竟有這樣一個人,他用兩年的光陰離羣獨居,以證明人類實際上只需要最簡單的物質資料即可過上正常而充實的生活。梭羅,他於簡單的生活裏尋覓着寧靜,他心如明鏡,漣漪不起。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淡定從容,是一次思想崇高的涅盤。可是,這位哲人的名字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記起?

或許,物慾橫流的當今,人們已經遺忘了阿卡德米學院的林蔭道上,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關於“世界是否真實?我們是否應當追尋現世的幸福”的爭論;人們也許不屑於“荒山野屋間二三素心之人培養之事”的成就境界;人們也許偶然聽到“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時低頭一陣輕愁,終究還是匆匆而去。

是繁華的現代都市生活迷失了我們原本明澈的雙眼,是喧囂嘈雜覆蓋了樸實和諧的自然之音。燈紅酒綠的酒吧,人聲鼎沸的商場,不安的靈魂遊走在寂寞的都市裏。有人抱怨社會的殘酷,有人質疑生活的意義,還有人忙碌地奔走,卻陷入更茫然的空虛。我們在紅塵裏沉浮,找不到心靈棲息的港灣。心是何物?身是何物?為何眼前總有漫天塵埃?

茫然間,窗外有一陣清風拂來,吹開桌頭《瓦爾登湖》的書頁。有一股油墨的芳香襲來,我一聲歎息,彷彿這一聲歎息可以減輕我思索不得的苦惱。低下頭,細細撫摩着右手粗糙的繭,恍惚中,才想起自己竟快過了十八個春秋了。為名次痛苦過,為富足得意過,卻終究未能參透生活的真諦。我望望馬路上行色匆匆的人們,準不是在為更舒適的生活忍受着壓在肩上的沉重擔子?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關注心靈太少,所以,我們註定渾渾噩噩地走在路上,尋不得片刻寧靜。

一千多年前,一個人寫下這樣幾句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清峻的面容像是佛龕上盛開的白蓮,朗朗的聲音清泉般滋潤世人燥熱的心田。他就是中國禪宗道統繼承人第六代祖師慧能。若有這樣一份境界,縱然山崩海摧,沙起雲行,總得一份超然清幽。縱使在霰雪無垠的冬季,縱使哲人的腳步聲已經遠去,我依然記得瓦爾登湖碧綠、深幽的平靜湖面。

《瓦爾登湖》讀後感600字4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串聯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行經濟實驗的始末,留給我無盡的想象與羨慕。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最後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並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説:“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脱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麼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但他細膩精緻的筆調,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律”。他認為,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説,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多麼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為席,以蒼穹為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夫一樣耕種、收穫,他很高興,他説: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事是一門神聖的藝術。在從事農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閲讀”。即使在19世紀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聖經》的智慧就足夠了,餘生便在簡易讀物裏荒廢天賦單調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湧翻滾下,現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地卻時時荒蕪着。聽聽梭羅的忠告: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於我們無異於醍醐灌頂。

徐遲説:“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讓我們追隨着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

《瓦爾登湖》讀後感600字5

因為平時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繁雜,最重要的是因為自己心思散亂,不能抓住一切時間讀書,所以時至今日是一半都未讀完這本《瓦爾登湖》,但也有許多感想,所以特此記下。

《瓦爾登湖》的作者是美國的作家梭羅,書中有很多他對生活的觀點,人生的觀點,當然,有一部分我是不認同的,但也有一部分在細細想來後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就做一個自己做一個彙總,梳理一遍自己所讀的內容。

梭羅在一開始費了很大的筆墨用來寫自己的思想,而在後面寫自己的具體的措施,將自己實踐的各種數據紀錄下來,他在一開始就指出一個觀點:“我們被農莊、房舍、牛羣以及農具給束縛了”。

我們為什麼會因為我們這些不動產或者動產給束縛住了?這不應該是我們的財富麼?

在一定意義上來説,這些東西確實是我們的財富,現代的我們有了房子,首先也就意味着有了鄰居,博學而多才的鴻儒鄰居自然是讓人歡喜的,可倘若是一個惡鄰呢?在我讀過的一份期刊了就有這麼一份案例(假使是真的話):因為鄰居的吵鬧,主人買了一個“噪音神器”以暴制暴,最後被憤怒的鄰居用刀捅多處。這固然是一個個例,但也未嘗不顯現出我們被自己房子給束縛的道理,現在有一部分人買了房車,或許就是因為房車可以不如莫摩斯所嘲諷的房子那樣不能移動罷?我們用大半生的積蓄,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租買房子上,而卻沒有想過實際上房子本身就是很簡單的一樣東西,我們花大量的錢購買城市中心區的房子,可能是因為離工作地點近,但是,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早點休息早點起來了,而不是將花的那大量的金錢換來的每日幾十分鐘或者一二個小時用在娛樂上呢?或者説倘若是因為那一二小時也是在工作中的,那這房屋除了回來休息以外,它還有任何價值麼?你甚至可能連早餐都是急急忙忙的在路途中吃的。

梭羅還提過年輕人不應該聽老人的話語,甚至説年長者對他話語對他來説沒有一條有用,在這一點上我是不理解甚至反對的,但是他在這之後提出的人的衣物、房屋的裝飾的理論,我卻是十分贊同,甚至可以説是推崇萬分的。

衣服僅僅就只是衣服罷了,而房子中的裝飾品在外表上也就僅僅顯示出它是裝飾品罷了,它們本身真正的價值也就是那些生產他們的材料費用罷了。

是什麼讓衣服,裝飾品有了價值,有了靈魂?是人。

最後,當我們在見到一些看起來似乎是愚蠢的、食古不化的一些人的時候,在見到一些還用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要求要求自己的人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那些儘自己的全力在實行善行的時候,請不要嘲笑他們,他們其實並不傻,並不愚蠢,並不是不知道自己脱離時代了,他們只是在用自己那內心的標杆,內心的道德要求着自己,為社會做着貢獻。我們可以不像他們一樣做,但也請不要嘲笑這些行為,也請不要嘲笑他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pwy5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