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網絡空間中的民粹主義

網絡空間中的民粹主義

網絡空間中的民粹主義

網絡空間中的民粹主義

一、民粹主義的涵義:

“民粹主義”也被稱為平民主義,“意指平民論者所擁護的政治與經濟信條,是社會科學語彙中最沒有精確定義的名詞之一,也可以被當成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包括爭取耕地利益、主張自由使用銀礦來鑄造貨幣、以及提倡政府管制壟斷現象”。民粹主義主張平民大眾的利益和價值,依靠平民大眾的力量,表達了對政府和精英權力階層的不滿,追求全民平等和統一公決。

“在制度層面上,民粹主義被認為是一種在複雜的歷史、心理和社會經濟根源的培植下孕育而成的政治心態,而非一種典型的哲學或意識形態;在思想層面上看,民粹主義在本質上是現代現象,它在適應經濟現代化中產生了農業民粹主義,而作為一種對代議制的迴應,則形成了基於大眾政治動員的政治民粹主義”。民粹主義將“人民”視為一個整體,表達“一種對平民百姓、未受教育者、非智識分子之創造性和道德優越性的崇信”,始終宣稱代表人民或平民大眾的利益。“把人民看做真理的支柱,這種信念一直是民粹主義的基礎”。“民粹”表達了人民對社會現狀的不滿,但又不是簡單的反對權威、反抗精英,“當特定階級之間的對抗性以大眾民主的形式表現出來,就發生了民粹主義”。(引自《網絡空間的民粹主義分析——網絡民粹主義的機制研究》,沈丹丹)

民粹主義在本質上是一個現代現象。在經濟現代化中產生了農業民粹主義形式,在大眾的政治動員中形成了政治民粹主義。民粹主義的觀念和態度在學術界的地位有很大的變化。作為現代性的另一產物一大眾文化,是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和技術理性的成果,大眾文化自下而上的傳播方式和與民粹主義自下而上的動員方式相契合,在特定的歷史社會條件下大眾會集聚為民粹力量,代表着一種平民主義的主張,具有實現政治潛能的功能,這個功能與民粹主義是有關聯的,並在一定程度上會強化民粹主義。同時大眾文化的發展為民粹主義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新的空間效應會影響民粹主義新形式的形成。對抗性以大眾民主的形式表現出來,就發生了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把主權在民的理想唯一地、直接地訴諸全體人民,它反對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存在執政者和非執政者兩大階層,反對把普通羣眾排除在政治決策過程之外。因此,民粹主義反對建立在間接民主基礎上的代議民主,認為代議民主排斥直接民主,從而使自己墮落為“自由民主”,而“自由民主”是虛假的民主。對於民粹主義政治家來説,必須超越代議民主機構以便重新確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聯繫。在他們看來,若全體普通羣眾不能直接參與政治過程,那麼這種民主政治便是腐敗、無效和無用的。所以有人把民粹主義的這種民主邏輯稱之為“民主的極端主義”或“超民主主義”。民粹主義把民主的理想絕對化,把民主主義推向極端,最終的結果不但可能背離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義的對立面,成為一種反民主主義,而與權威主義的獨裁政治相聯繫。

二、網絡空間的民粹主義:

網絡民粹主義由各式各樣的脈絡組成,可以説有三種主要的形式,第一種民粹是“民主式”的,第二種民粹是“愛國式”的,第三種民粹則是“狂歡式”的。

第一,民主式網絡民粹主義。剛開始出現的形式就是輿論監督,不時地解構、分析社會中通過各種論壇、微博、博客透射出來的各種侵權現象、民主熱點和腐敗滋生問題,再然後就是進行瘋狂人肉搜索去進行網絡決策,當然其途徑就是發動各種網絡海量投票以進行名義上的監督。這就是所説的“民主式”民粹主義。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直接民主是它最好的招牌,普遍性參與則是廣大網民的全體夙願。

以表叔楊達才為例。在動車相撞事故一年後,另一場交通事故發生在陝西,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達才同志面帶笑容,手戴名錶神態輕鬆地出現在事故現場。一張照片引發的血案就這麼開始了。網民們氣憤不已,掀起了一輪檢索熱潮。從名錶翻出了楊達才的貪污受賄,他為自己做了不太有説服力的辯白,反而激發更多人蔘加了檢索與鑑定——“表叔”這個詞便開始流行。通過網民們的反應,楊達才事件引起中紀委重視,最終楊達才因受賄罪和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14年,並處罰金5萬元。在這裏網民的行為可以説成是民粹主義行為的正面效應,因為網民通過便捷的互聯網渠道,實行了有效的民主監督。

第二,愛國式的網絡民粹行為。在基本價值導向指引下的前提下,那些着眼於祖國統一、寄希望於一切行動集體動員一致性的個體就自動組成了“愛國式”民粹主義,當這些個體的集合在遇到外侵或以為受到外侵威脅的時候,很快就轉變成了民族民粹主義。它帶着與身俱來的幼稚性和強烈的衝動性,散播着大量的偽民族主義言論並將其觸角延伸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變更自己的行動邏輯,比如從原先的“人民——反人民式”瞬間變身成為“國內——國外”兩相牴觸的邏輯論調。但結果就是,宣泄的情感只顧一味地宣泄,畢竟是不能讓言論變得具備一定的理論體系。

2012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的爭端引起國內數城市的反日遊行的保釣行動。部分地方傳出民眾闖入、破壞日資商店並進行打砸搶燒,這些非理性的行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範圍,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網絡上羣情激憤以致相互傳染,擴大了事件的傳染範圍,此外,集羣行為中的匿名性與感染性使非理智的愛國衝動進入高潮。這種愛國式的民粹主義由網絡世界中的孕育期擴展到現實世界中的成熟期,是網絡影響社會事件發展的重要形式。這種網絡事件通常會推進或者阻礙現實世界中的一些重大社會事件的進程,其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第三,狂歡式的網絡民粹主義。網上近年來興起的惡搞和山寨文化,頻頻氾濫於各個角落,這就是理論上所謂的“狂化式”文化消費民粹主義。通過解構剖析某些社會權威式的經典輿論、社會熱點和部分社會現象,在通用的傳播介質主要是網絡平台上,以建構戲劇化或極具諷刺意味的具體活動態勢為目的。那麼,又何謂山寨文化,即主流文化的附着文化之流,在後現代的大背景下帶着狂歡、反智的表徵逆主流而上進行大肆地反權威、反對主流文化,之後又伴隨着各式各樣的惡意模仿等惡搞舉措不斷將其發揚光大。狂歡式”民粹是反叛而又顛覆的,它通過古怪的文化符號在形式上反覆刺激人們的感官,又通過對已有作品的深層加工從而在內容上達成自己的情感或思想需求。

三、網絡民粹主義的形成機制

民粹主義行為同羣體性或者網絡集羣行為一樣,兩者的一般特徵也差不多,

羣體行為的一般特徵有這幾個方面:

◣ 獨特個性的消失,智力下降

◣ 更多受無意識因素支配,易衝動

◣ 羣體感染,隨時準備為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

◣ 衝動、易變、急躁、走極端

◣ 易受暗示、容易輕信

◣ 匿名性及破壞性。

網絡民粹行為同集羣行為一樣,其形成社會心理機制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匿名性、藉機泄憤心理。即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匿名的,沒有人認識自己,所以個體毫無顧忌地違反社會規範與道德習俗、甚至法律,做出一些平時自己一個人決不會做出的行為。如網絡上的許多“惡搞”、“暴民”現象。。網絡民粹行為的發生,並不僅針對起因事件本身。該事件至多起了一種催化或引爆的工具性作用,深層原因在於人們對特定社會結構或狀態不滿,並且認為表達意見和尋求救濟的合法途徑被堵死,從而轉向用行動發泄不滿。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埃裏克·霍里就認為,“困苦並不會自動產生不滿,不滿的程度也不必然與困苦的程度成正比。不滿情緒最高漲的時候,很可能是困苦程度勉強可忍受的時候;是生活條件已經改善,以致一種理想狀態看似伸手可及的時候”。當前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化、利益的重新分配、社會階層的重新劃分以及差距的加大,使得社會瀰漫着一定程度的不滿情緒。人們在經濟發展中受益不公,心理上產生了被剝奪感;某些地方政府長期行政不作為、亂作為,造成社會秩序紊亂甚至失控,弱勢羣體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司法不公平、不公正,信訪長期無果,使人感到無處説理、心理壓抑;道德體系崩潰,人心迷茫。這些深層次矛盾長期累積,得不到有效排解與疏導,碰到合適的導火索,很多泄憤事件的發生也就絕非偶然了。

二是責任模糊性、法不責眾心理。當一個人成為某個集體的成員時,他就會發現,對於集體行動的責任是模糊或分散的。參加者人人有份,任何一個個體都不必為集體行為而承擔罪責,由於感到壓力減少,覺得沒有受懲罰的可能,沒有內疚感,從而使行為更粗野、放肆。

三是羣體淹沒性。在羣體中,成員的自我、個性被融化在羣體中,與羣體同一起來。而且羣體成員越是無個性特徵,他們的情緒、思想和活動越一致,自我的感覺減少,從而行為也就越缺乏自我的控制。相反,如果個體單獨行動,由於沒有羣體的融化,個性就明顯地突出出來,並且很容易被他人知覺,於是個體就會非常注意個性的意識,保護自我,不傾向做出不負責任的行為來。

四、網絡空間的精英主義趨勢:

與民粹主義相對的,是精英主義,“精英”與“大眾”相對,在網絡空間亦是如此。從web1.0時代網絡用户僅是獲取信息到web2.0時代的網民交互聯結,不僅民粹主義盛行,網絡精英主義也與之相隨。在大眾競相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在向精英主義靠近。“大眾”這一觀念產生於工業時代之後,“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和新興的傳播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社會結構和等級秩序,社會成員成為孤立、分散和均質的原子式的存在”。“大眾社會理論”產生時間正是工業革命之後“大眾”開始形成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大眾觀是早期精英主義即貴族主義所主導的,他們對大眾形成的社會力量感到恐懼,並對這種情況進行批判,他們認為大眾只是一種缺乏歷史感、自我意識和義務意識,只有強烈的慾望和權利意識的平庸者的集合體,認為這是對有理性有創造力的少數社會精英的壓迫。(引自《舊制度與大革命》,托克維爾)

由於網絡本身存在虛擬性,網絡信息也參差不齊、真假難辨,同時,網民羣體也具有學歷、年齡、職業的廣泛性等羣體特點,所以,普通網民對於包裝花哨的網絡信息的判斷極可能存在偏差,缺乏客觀性。鑑於時下很多人為了追求名利,在網絡上蓄意炒作、散佈虛假信息的情況,網絡精英羣體由於自身具備的較高的學術素養或專業水準,為分辨真假信息、淨化網絡環境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網絡民粹主義盛行的今天,網絡精英主義是信息海洋中不可缺少的一泓清泉。當民粹羣體們不再單純地追求自身利益、不再一味地排斥精英主義,當精英羣體們不再利用自身所學蓄意炒作,那麼我們的網絡天空必定蔚藍無比。

總結:

從中國的現實政治生態看,網絡民粹主義的行為本質上與現實社會矛盾的累積、底層情緒的擠壓以及制度化參與渠道不足有關。從某種程度上説,是社會擠壓下的一種體制外參與,它表現為一種特殊的集體求知、政治表達社會動員和社會抗議。對於網絡民粹行為的極端化案例的治理,政府公信力的提高、社會矛盾的緩解、底層情緒的撫慰以及制度化參與渠道的完善才是治本之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yjlg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