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一年級孔融讓梨讀後感

一年級孔融讓梨讀後感

一年級孔融讓梨讀後感

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師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你也會飛的更高。下面為大家精心廉政了一些關於孔融讓梨讀後感,請您閲讀。

孔融讓梨讀後感1

前些天,媽媽給我讀了一本《孔融讓梨》的故事書,書中講到,在古時候,一位叫孔融的小朋友在吃梨的時候,把大的梨留給了哥哥和弟弟,而自己卻吃最小的。孔融的做法簡直太棒了,從小就知道要尊敬兄長,愛護弟弟,懂禮貌,懂謙讓。

融四歲,能讓梨。

以前在幼兒園,學三字經的時候,我和雙胞胎姐姐都會背這句話,就是一直不懂,老師好像也講過,可是我們很快就忘了。後來,有一次我和姐姐搶玩具,我們兩個都想要布娃娃,吵了起來,爸爸還跟我們説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們要懂得謙讓,可是過後沒多長時間,我們還是忘了。

上個禮拜天,我和姐姐下圍棋,我們倆為了誰拿黑子又吵架了,其實,我們都知道,白棋和黑棋都是一樣的,只是黑棋可以先走。正當我們爭執不休的時候,媽媽讓我們先不要吵了,還給了一本《孔融讓梨》的書讓我們讀。讀完了之後,我們都有點不好意思呢。那時候,孔融才四歲,我們馬上快七歲啦,還為了這些棋子爭吵,真是不好意思呀!

通過這個小故事,讓我們懂得了做事要謙讓,要懂禮貌,不要斤斤計較,對人要友好。

比如:在學校的時候,對老師要有禮貌,要尊敬老師,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對同學要友好,互相幫助;在家裏的時候,要和姐姐和睦相處,不要為了一些小事總是吵來吵去,惹得爸爸媽媽不高興,還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認真完成作業,好好吃飯,乖乖睡覺。

《孔融讓梨》這本書,給了快七歲的我很大的啟發,我一定會好好表現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爸爸媽媽開心,讓老師們開心!

孔融讓梨讀後感2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孔融為家人讓梨,自己吃小的,給家人吃大的。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知道了要團結友愛,互相謙讓。

星期三的早上,學校按慣例這一天為我們提供的早餐是兩個麪包和一盒250毫升的牛奶,老師的早餐也和我們的分在一起。當值日生把我們班上的早餐抬回教室時,老師還沒到教室,同學們自覺排着隊依次領取早餐,領到早餐的同學都津津有味地喝着牛奶吃着麪包。當時我排在隊伍的最後面,終於輪到我了,這時我發現牛奶箱裏只剩下兩盒牛奶了,如果我拿了一盒,語文數學兩位老師中就有一人沒有牛奶喝,我不拿,牛奶那香甜的味道又是我最喜歡的。怎麼辦呢?這時我眼中浮現了老師為我們講課時聲音沙啞的情景,想起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於是我拿起兩個麪包,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掏出書包中自己帶來的礦泉水,一邊吃包一邊喝礦泉水,我吃得津津有味,麪包和礦泉水也是那樣的香甜。孔融能讓梨,我也能讓牛奶。

還有一次,數學老師給我們發新的數學作業本,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到講台前領取新作業本,當作業本發到一半的時候,老師停了下來,原來老師發現夾在中間的一本,封面上有一個小洞,還有一條皺皺的摺痕,這時老師環視了一下教室,説:“作業本的本數剛夠,這本又有點小問題,怎麼辦呢?”説完,老師舉起了那本有問題的數學本,拿到新本子的同學都高高興興地在本子上寫着自己的名字,聽老師這麼一説,教室裏出奇的安靜。我還沒領到新本子,這時我又想起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舉起小手,站起來説:“老師,我要你手上的本子。”老師聽我這麼一説,帶頭鼓起掌來,教室裏想起了熱烈的掌聲,我走向講台,從老師手中接過本子,教室裏的掌聲更響了,我美滋滋的回到了座位上

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3

人生猶如一場旅行,有時候可以放慢腳步。一本書,一次光合作用,卸下心中的負累,誕生美好的力量。每一次閲讀,都是一次身心的光合作用,帶我們發現更美好的風景。讀一本好書,開啟你的光合作用,在閲讀中發現世界。

我想畢大家都讀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這是一個從小伴隨我長大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説,三國時期有個叫孔融的小孩。在他四歲那一天,他父親託人從外地買了些梨。他把大的梨讓給了長輩和兄弟姐妹,而他自己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回答:“父母對孩兒有養育之恩,自然應該吃大梨;我比哥哥姐姐小,做的事比哥哥姐姐少,自然應該吃小梨;弟弟妹妹比我小,所以我應該多多照顧弟弟妹妹。”他的做法是正確的,如果換作我們現在的一些小孩子,巴不得拿一個最大的,如果沒有拿到大梨,我估計他們會在地上打滾吧!

記得有一次,爸爸下班晚了些,媽媽將飯菜熱了又熱還是沒有等回爸爸。我實沒忍住飯菜的可口誘人,偷吃了一口。不料,卻被媽媽發現了。“鑫鑫,我平時怎麼教你的?!做人要有長幼有序的觀念,你爸還沒回來你怎麼就先吃了?!《弟子規》上怎麼説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讀書要學以致用,不能只是喊口號。”媽媽的那些大道理劈頭蓋臉地壓過來,壓得我都喘不過氣來。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比父母長輩動過筷子。

是啊!長輩與幼者要有長幼有序的觀念,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對長輩生起恭敬之心。假如平起平坐怎樣才會對長輩生起恭敬之心?

孔融讓梨給哥哥吃,是因為他對哥哥生有恭敬之心。這就是所謂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百善孝為先”,孝順老人,尊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繼承和弘揚這份美德,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更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4

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幼兒時代,父母們總會有一些教育我們的方法。這也是父母愛我們的表現了。

就在我小侄子快滿一歲的時候,我的姐姐為我家小侄子買了兩本幼兒教育書。他們這種行為我也能理解,畢竟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這也是姐姐她們愛自己孩子的一種表現,這也從古至今遺留下來的一種習慣了。

一天,我有一些好奇,便拿了一本來看。於是隨便打開了一頁,便看到了《孔融讓梨》這則故事。可能這個故事,每個人在小時候多多少少都聽過了些吧。這是一則從古至今,都用來教育小孩子的道德教育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是講述東漢末文學家,孔融先生兒時的一個故事,在孔融還小的時候,他們家裏共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爸爸拿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而孔融他只拿了一個最小的。他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説:“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讀完這個故事,我也知道它是想教育小孩子們做什麼事都應該懂得謙讓,要尊老愛幼的道理。的確我認為這個故事是個很好的正面例子,讓孩子們學會謙讓對他們未來的人生是有很大作用的,畢竟"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嘛。

現在想想的話,在過去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少,在公交車上時,他們坐在車位上絲毫不注意周圍的事情,不是在低着頭在玩手機,就是在申着脖子在看窗外什麼的。有時,在他們的身邊可能還站着個滿臉皺紋,滿頭白髮的老人家。可能有些老人家不説出他想要你們能讓個位置給他們歇歇,或者讓個寬一些的地方給他們站站。就算那樣,他們也沒注意到。

其實對於這個事情,有一些人是表示,在車上給老人讓座,是自己自願的事情不是法律規定,不能道德綁架,可是,我們想想,如果一個老人在一輛人多的你擠一下我,我擠一下你的車上,萬一突然剎車,一些年輕人都站不住,更何況老人家啊。

但是,現在呀,公交車上能看見不人能主動讓出座位給老人家坐坐了,因為有大人的行為示範,也有一些揹着小書包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學着大人們的動作,語言。一看見有老人家,就開心的從座位上蹦下來,雙手扶着老爺爺,老奶奶,甜甜的説一句:“爺爺,奶奶給您坐”。現在很少出現不讓座的現象了。在我看來這個情況是大家不停宣傳中華傳統美德的功勞,也是人們道德思想的進步,對我來説,中華傳統美德就表現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裏。

所以,我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成為孩子們的一個良好榜樣,教會孩子們待人處事的道理,讓孩子們能快樂的成長,讓中華傳統美德更好的傳承下去。

孔融讓梨讀後感5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説:“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起朋友給我講的一件小事:他前幾年住院,親戚同事送了不少水果,吃不完的就拿回家,有的水果漸爛,他妻子就召呼兩個小子先把快爛的給處理一下吃了。大的很理解其母親的用意,讓病人、讓給老爸吃好的。小的就不高興了,他説這太不公了,老媽偏心!小的就是要吃好的。小的對此一直耿耿於懷,一週後我這位朋友出院,小的還向他告了一狀。聽了小的告狀,我這位朋友無語了。子不教父之過啊!小的只想自己能吃好,根本沒有考慮別人。孔融讓梨的精神對他來説就是沒有這個概念,與孔融相比,太自私了!

從這一件小事中,我們應該學會怎樣教育下一代。要教育他們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兄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我們,應該教育下一代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家庭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6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聽的,可是它卻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可是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每個人都誇他很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梨端上桌子時,媽媽把最大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孔融他願意也毫不猶豫地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與弟弟搶東西。我身為姐姐,卻比當弟弟的孔融還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衝上去挑,東挑西挑,必須要把最大,看起來最美味的拿來吃,堅決不留給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絲絲的內疚與後悔,而且,不僅如此,吃飯時,總會有一些很美味的東西吃,只要飯菜一端上來,我就會毫不猶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東西全部夾在碗裏。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可是我總將她説的當耳邊風。

有時候在坐車時,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邊,可是我卻看了她們一眼,就坐在那裏了。有時,這些小朋友會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麼虛,為了我個人的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現在想起,不禁後悔莫及及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己着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麼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做什麼事都要為別人着想,不要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讓位置給老少;將好吃的留給別人等等。

讓我發揚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v9qk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