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孔子論語讀後感

孔子論語讀後感

第一篇:《論語》讀後感 我眼中的孔子

孔子論語讀後感

一個註定影響我們一生的人

——讀《論語》有感

炎熱的夏日裏,用十二分的耐心讀《論語》,本以為又是一次不可能實現的願望,但是孔子改變了我,也改變了我的預想:讀《論語》,感受屬於我的孔老夫子。

課堂上學習過《論語》的人都知道,“《論語》十記載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其編輯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這是老師必定解説的一部分,孔子的弟子收到老師的影響如此之深,令人感動。前一陣子的《論語》又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那是於單説了她心裏的孔子後眾人在反思時代和現實。不能否認我也受了影響,起初還覺得自己沒有主見,但是讀過《論語》後,這才發現,不是我沒有主見,實在是孔老夫子的魅力十足,我想,他是一個註定影響我們一生的人。

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孔子,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部《論語》:新穎的、經典的、逗趣的、嚴肅的……讀過《論語》後,我也找到了一個只屬於我的孔夫子:一個堅定的鬥士,一個樸素的智者,一個慈祥的老者。

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他成為了一名勇敢的鬥士,儘管歷盡千難萬險,卻始終不悔,周遊列國,雖屢遭挫折,卻一如既往,在亂世之中,在動盪的年代,他仍舊堅持着自己的信念----仁、禮,並且不屈不撓地將精神的種子,撒向天下萬民。道不遠人,直到現在,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也不曾遠離他提倡的“和”( 學而篇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一個執着的鬥士,知其不可而為之,會為了理想不沉溺於一地,不斷行走,使人生充滿感動,他是一個註定會影響我們人生的思想家。

説他是一個智者,毫無疑問,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學而>篇)。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是如水一般的智者,在雍也篇中有“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樣的描述,我想,他的一生和水有着相似之處:水是靈動的,雖然水往低處流,但這不就如君子這般謙遜?水從小溪流匯成大海,面對種種挫折,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水若被阻止流動,便會恢復平靜,開始自我沉澱,就如孔夫子著書立學,修身傳道,而對於所有縫隙,水都能進入,就像他所教會我們的生活哲學,交友、學習、孝道、就職、為人處事……在生命的每一步閃耀着光芒。

可能是受了高中老師的影響,一直以來都非常鍾愛儒家的思想,這次細細讀説《論語》,讀着讀着便入了迷,逢着什麼事情,竟然能想起了《論語》,最喜歡的是他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感悟讓我在和身邊的人相處之時變得淡定和成熟,讓我能夠更加了解他人,實在是受益匪淺。

雖然都説孔子推行的是“大道”,可是我想這些道的本質依然是樸素的,他們存在於每一個細節中,他們使每個普通人都能感受來自幾千年前的智慧之光。

説他是個老者,因為他是那麼可愛,那麼真實,雖説他“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篇),好像很嚴肅,在閒居時,臉色温和可親,可是也會為了向學生解釋情況而發誓(子見南子,子路不説。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雍也篇),會因為説了“割雞焉用牛刀牛刀”解釋而説在開玩笑,他的嬉笑怒罵都是真實不做作的,現在才發現他竟是這樣一個可愛的老人。

或許是因為此刻的我瞭解的《論語》和孔子比以往都要多,而他帶給我的又實在是多得難以説清楚,我想也許要用這一生來讀了吧,很感謝在這樣的時光裏和孔子如此接近,笨嘴拙舌的我,説不了太多,但是這個註定影響我們一生的老夫子卻已經的的確確地入住了我的生命。

第二篇:孔子論語

旁白:英文(外援)

ppt: 英文解釋課堂説話內容背景音樂:古箏(下載音樂)

3個故事: 因材施教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屏幕上打出)

仁愛

課堂形式

準備材料:服裝(參考背景奧運開幕式)六套書童裝。一套孔子裝

宣紙/粗毛筆

竹簡(書)---- (筷子,線)

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常教導學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對孔子説: “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説:“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孔子恐怕子路還未孝養父兄,就去殺身成仁了。 過了一會兒,冉有也來問:“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説:“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 公西華問道: “先生!子路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説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説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請教先生?” 孔子説:“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黃超:孔子嚴惠:冉有趙雪:子路王桂玲:公西華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説:“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裏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説:“誰説你多智慧呢?” 角色:鹿倩楠、汪建榮

音樂響,打出孔子圖片,旁白(江靜雅)

因材施教的故事

旁白

兩小兒辯日

旁白

論語詩句教讀及誦讀

書法展示,贈送

第三篇:談孔子與論語 孔子

談孔子與論語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着“論語”二字,下面寫着“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時常温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這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 “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第四篇:孔子《論語》有感

孔子《論語》一則有感!

今天,在下班等候公車的時候,偶然看到深圳大運會的燈箱宣傳廣告;其中引用了《論語》中一段非常著名的對話,全文如下: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不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當時感到是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中國做為一個文明古國,《論語》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流傳世界,更能體現我們是一個禮儀之邦!深圳作為一個新興的移民城市,作為一個改革開發的前沿陣地,她的發展速度是中國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在今年,馬上就要到了舉辦2014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時刻,作為承辦方,深圳市民用最大的熱情和最快的速度建設着公共設施和舉辦場地,在短暫的時期保障了硬件設施的基礎建設;然而在軟件方面,作為深圳市民,市民的素質良莠不齊,為了在大運會期間展現深圳市民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友好的和諧氛圍,引用孔子《論語》顏淵第十二章中的經典對話再恰當不過了。 這段對話中司馬牛憂傷地説: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子夏回答説:人的一生中,生

死、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麼就要學會承認並且順應。

保持一顆誠敬的心,減少自己言行的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通過提高自身的修養是可以做到的。一個人能做好自己,普天下的人都會敬愛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然而,在我們身邊,卻有很多人面對缺憾,不能去面對並接受,結果只能增加自己的苦惱和煩惱。所以説,面對自己的不足,儘可能提升自己,去彌補這個遺憾!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之道!由此也想到了孔子的:“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無懼!”

第五篇:孔子、論語簡介

孔 子 簡 介

中文名稱: 孔子

又名: 孔丘 字仲尼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生 卒 年: 前551~前479

生平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説的創始人。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為體”。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與影響了世界上其它地區的一大部分人近兩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出身於沒落的宋國貴族家庭,刻苦好學。曾從事“儒”(貴族喪事贊禮者)的職業,中年時開辦私學。一度出任魯國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四年後因遭小人暗算,棄職,後率弟子周遊列國,經十三年,晚年歸魯,繼續講學,整理古籍。《論語》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紀錄。

孔子經常被認為是一種宗教的創始人,但這是不正確的。孔子及少談論神,拒絕討論來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學。他對人生的關係深刻了解,他的學説並不是他所創立的,嚴格來説,他只是及中華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視個人的倫理道德和行為的現世哲學家。

孔子把“仁”和“義”視為道德的最高原則,他規範著高尚者的行為。“仁”在有些時候可以解釋為“愛”,但我們最好將他理解為對人類的關心。“禮”是道德,禮節,規矩,傳統等觀點

的總和。

孔子生活在春秋時代,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雖然當時的統治者沒有采納孔子的學説,然而在他死後,儒家成為(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請保留此標記。)顯學。但是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儒家學説遭到貶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他採用法家的建議,下令“焚書坑儒”。以為這樣就可以整齊學術,統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並不成功,在秦朝滅亡前夕,儒生們又開始宣講儒家學説。西漢時期的漢武帝時代,儒家學説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的中國科舉制度,始於漢朝。考試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們對孔子禮教的理解程度。由於科舉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徑,所以由漢朝開始,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國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都在孔子的四書五經中打轉。知識分子窮一生精力從事研究他的學説,一生都跳不出這個圈子。大大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中國的歷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響史。《四書五經》成了學校的教科書,每一個學生都必須熟記。古代哲人的教條,深深地植跟於人民的心中。由於這種儒學的薰陶,中國逐發展出一種和諧的社會生活,追求智識崇尚智慧的狂熱,以及穩健的文化。中國雖經常遭受侵略,旦其文化不但能屹立不繞,而且還能同化異族。但是,儒學並不是萬能靈藥。他對於統治者來説,是一劑有效的靈藥,能使他們的王朝儘量避免混亂和衰落的來臨。但是,對於在求變求新的國際競爭壓迫下,對於一國的發展,是個阻礙,那些維繫個人和社會秩序的禮教,幾乎使人無法動彈,而造成一套用不改變的模式。孔子的教條。徹底的限制了人類自然而充沛的衝勁。孔子的那些禮教實在太完美了,以致顯得過分的嚴肅。在

孔子的教條下,簡直沒有豪放和冒險,愛情和友誼也過分的受到桎梏。他使婦女一味服從,貶低了自己。他使國家一味保守,阻礙了進步。

《論語》 拼音:lún yǔ 英文:the analects《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論語》主要是記錄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温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脱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 慎施於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訒”。顏

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説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一些方士),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據《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寢微。”《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五四運動以後,《論語》作為封建文化的象徵被列為批判否定的對象,而後雖有新儒學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並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然而,嚴峻的事實是,一個新型的社會,特別是當它步入正常發展軌道的時候,不能不對自己的民族精神及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反思,這是任何一個社會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所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特別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們重新認識,重新探

索。這使我想到人類的共性與個性,文化的共性與個性,民族文化的辯證否定本性。同時,也使我感到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的價值之所在 。

事實上,當我們擺脱了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確立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並用它剖析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的精華,《論語》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認,《論語》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極之處,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人生精論,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歷史展示。即使今天處在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文化發展的時代大潮中,《論語》中的許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和時代價值。

標籤: 讀後感 論語 孔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zl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