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馬燕日記》讀後感(精選多篇)

《馬燕日記》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馬燕日記》讀後感

《馬燕日記》讀後感(精選多篇)

馬燕是寧夏山區的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她上國小時,曾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並夢想重返學校。當她第二次面臨輟學危機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法國《解放報》的駐京記者韓石(彼埃爾·阿斯基)在寧夏西海固採訪時發現了她的日記。日記講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對上學的渴望,面臨輟學時的擔心,輟學時的痛苦,和她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決心。韓石將日記整理後在巴黎出版,“馬燕”這個名字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了。

馬燕非常愛學習。在她輟學的時候,她在她的日記中寫道:“我一想起校園裏的歡笑聲,就像在學校一樣。我多麼想讀書啊!”從這裏我可以看出,她非常不願意輟學,非常向往學校裏的學習與生活。

在韓石把馬燕的日記整理出版以後,馬燕更“忙”了。由於有許許多多的人關注她,記者的採訪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上課時都有記者來採訪。然而,為了其他貧困兒童,馬燕不得不曠課來接受採訪。雖然她接受了在上課時的採訪,但她心裏是極不願意的。她在日記中是這麼寫的:“耽誤課是我最不開心的事,希望再有事,最好別叫我耽誤課。”

馬燕的家庭生活非常艱苦。馬燕的爸爸、媽媽窮得只能到寧夏和內蒙古交界的地方採集“髮菜”來維持家庭成員的生活。要知道,那裏的氣候是非常惡劣的。因此,馬燕的媽媽經常舊病發作,身體很不好。

非常有愛心。當韓石把馬燕的日記出版以後,法國一些中學生感觸萬分,紛紛給馬燕寄去了一些學習用品和錢。馬燕得到他們的幫助以後,又把錢捐給了其他的貧困兒童,幫助其他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馬燕很堅強。在她很小的時候,曾經下了場很大的雪,她父母都不在家,她們姐弟三個和她70歲的老奶奶去背雪,把一個井都背滿了,因此,她家那一冬沒有缺水。

媽媽讀後感:

含淚讀完了孩子推薦給我的《馬燕日記》,和孩子一起接受着愛和感動,感動於馬燕對讀書的無限熱愛,貧困沒有摧垮她對知識的渴求和企盼,使她更加熱愛學習,更加積極進取;感動於馬燕媽媽為孩子的艱辛付出,困難沒有壓倒這個沒文化女性的意志和精神,雖然疾病纏身,卻不向困難低頭,不向命運屈服,艱辛勞作,執着地供養自己的三個兒女讀書;更感動於國際友人對馬燕及“馬燕”們失學兒童的無私幫助,大愛無疆,在大家的幫助下,許多像馬燕一樣的失學女孩重返校園,愛心,使這個世界更加燦爛美好;最為感動的是馬燕有一顆感恩之心,她能把自己的收入無償地捐獻出去,幫助他人,這便是愛的良性循環。

和孩子一起讀書,和孩子分享情愫,同感動,共成長。

第二篇:柯燕實習日記

柯燕實習日記

2014年9月26日

人生第一次最值得回憶、最難忘的體驗??

昨天第一天來到劉寨國小,初來乍到眼前的一切讓我感受頗多:校園、教學樓、硬件設施、老師和可愛童真的孩子們。

一夜的等待終於迎來了實習的第一節課——聽課(數學課),面對三尺方台下五六十雙渴望和欣喜的眼睛,我真切的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肩負的義務與責任!,

第一節數學課是四年級的學生,看到孩子們渴望和欣喜的眼睛,我站了一會兒,有點緊張,眼前的一切撼動了我的心,回想起自己國小時的學習環境,不説有天壤之別也相差甚遠!一聲:“上課!”拉開了我人生第一堂課的序幕,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老師好!”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能夠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是一件多麼自豪又幸福的事!面對孩子們,我居然也不由自主地緊張,自我介紹時也會發生口誤的情況,但看到同學們對我善意的微笑,我便放鬆了心情。介紹完後,數學老師開始上課了,而我坐在後面耐心的聽講??

明天的課程仍將繼續,我滿懷信心與期待!

【20xx.7.3 陰】

才短短兩天的朝夕相處,可以看得出同學們已經和我們日漸熟悉了。在校園的任何地方,無論是否是教自己的老師,都會笑臉相迎的送上一句“老師好!”又是甚至很多學生圍在你的周圍,東一句西一句的讓人完全沉浸在滿足與幸福之中。 語文課開始步入正軌,學生們依舊很活躍。昨天自我介紹時很多人的愛好是中國功夫,於是今天課前先請了幾位同學上台表演,可是效果太讓我震驚了!幾個男生所謂的“功夫”就是打架!無奈只得立即停止活動,開始給他們講什麼才是中國功夫的精髓,雖然自己也是囫圇吞棗,但孩子們都用肯定的眼神告訴我,他們很信任我説的每一句話。所以,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與義務不單是傳授課本知識,而是向同學傳達和表現出你對他們的認可和期待,正如他們對待我們那樣?? 下午淅淅瀝瀝的下着小雨,舞蹈排練隊的是個小姑娘在雨中盡情的彰顯着各自的風采,沒有一聲抱怨與不滿,他們的執着與堅定是我不斷努力地動力源泉。我們在一起跳舞,一起練功壓腿,一起玩遊戲,一起面對面的練習表情,一起?一起?一起?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充實與快樂。

現在的我每天都很期待與他們明天的見面~

【20xx.7.4晴】

雨過天晴後我們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教學與學習生活,太陽有肆無忌憚的射在了潁陽鎮劉寨國小的每個角落。

語文課第一節時我交給了他們寫信,今天有學生把寫給爸爸媽媽的信交給我,那一刻,我很感激的對他們説了聲“謝謝!”也許他們還不懂得什麼是隱私,亦許他們正是因為有對老師的信任才會交給我,總之,讓我第一次感到無比欣慰和感動!

下午我們還沒睡醒同學們就已經在窗外等候,出門第一眼就能看到他們的笑臉,真美好~大家日漸熟悉,一起走在校園的路上,他們會調皮的拉你的手、會從背後抱你、回想和你黏在一起??這一切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對老師的依賴。 孩子們的笑臉和汗水是我最大的前進動力!謝謝他們,他們也教會了我很多! ~明天更美好,我要更努力~

【20xx.7.5 晴】

第五天了,突然想起6月30號時問數學系的朋友支教幾天了?她説五天,感受只有一個字“快”!今天我們也來了五天了,我的感受只有兩個字“太快”! 説實話,今天我感覺到累了。上午的語文課孩子們很配合,整齊嘹亮的朗讀聲近乎刺透我的耳膜,但我卻大汗淋漓。排了幾天的舞蹈今天一看讓我大失所望!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們不用心!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記動作!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合不上音樂!知道今天吳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你們作為老師在學生中沒有樹立威信!來之前看到系裏走廊掛的那張畫,老師和同學們抱在一起的難捨難別??我希望自己走時很堅強,也渴望能夠看到孩子們對我的不捨,所以自己總是在努力給他們笑臉,不想説一句訓斥的話,希望走的時候留在這裏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今天我忍不住了,我生氣了,我失望了,我第一次對他們不再有笑臉,他們甚至感到了害怕,我看出了他們面對我時膽怯的表情。吵他們時我也很痛苦很難受,説到還有十天就要走時,他們抬頭用一種無望的眼神看我,頓時淚水充斥了我的雙眼,這是來這兒以來的第一次流淚。不是因為即將面臨的離別,而是氣他們的不爭氣!我不想這樣做,但我又必須這樣做??

相信明天的授牌儀式會很成功!希望明天我能和同學們共同努力,進步一點點。

【20xx.7.6 曬啊】

前幾天的精心準備都為了今天的授牌儀式,天氣很熱!孩子們和老師們都很堅持!我和大玉玲舉着鐵皮做的牌子快燙死了,幾乎可以烤肉t_t大家都辛苦了,真的很成功!

【20xx.7.8 雨】

休息了將近兩天,過的太空虛了,沒有孩子們的吵鬧聲,本以為可以完全放鬆下來好好享受一天的假期,但似乎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滿腦子都是學生和尚未完成的舞蹈半成品,有點心急,所剩的時間不多了??

現在不教文化課開始一心排練彙報演出。走秀節目剛開始排,希望能在幾天內達到一個完整的效果。由於一二年級的孩子很多沒有節目,所以這次走秀大多選用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表現很棒!認真的學習動作,彷彿有一種走向星光大道的感覺。

舞蹈終於排完了,但現在只能算是完成基本動作,感覺和力度還有待加強。掛牌結束了,接下來是最大的終極挑戰—演出彙報。希望老師們和同學們共同努力,在最後的幾天圓滿的完成支教任務,凱旋而歸!

ps:加油老師們!我們一定能為父老鄉親上演一台精彩絕倫的文藝盛會,一定要讓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在舞台上最完美的演出,最美麗的一面!

【20xx.7.10 晴】

支教開始倒計時了??

昨天上午給走秀的孩子們做衣服,整整在教室呆了一上午,王老師的手都摸出了泡,我們用塑料瓶給女生做裙子,學生們圍在周圍又是遞瓶子又是拿膠帶,有個一年級的孩子吧自己帶的紙箱撕一塊站在我身後,不停地給我扇風,感動之情溢於言表!同時也十分感謝韓老師做的禮帽和時老師的機器人炮筒創意,以及劉老師精心為女生做的小禮裙。

下午在操場上進行第一次聯排,我們的節目《happy girl》第一個上場,孩子們的努力和用心我看到了,同時ue清楚的看出了他們的緊張和不自信。結束後我和王老師、丁老師去鎮上給孩子看衣服,回來時吳老師買了雞腿犒勞大家,我們這個集體很開心很温暖!

不知道怎麼的大家都知道我的生日,已經19歲了,已經沒有過生日的打算,滿腦子都被彙報演出充斥着。但晚上一聲聲“於言,生日快樂!”讓我體味到了十幾年來過生日從未有過的開心、幸福和快樂~真的真的很感謝大家,親愛的支教隊友和老師,我19歲的生日註定將成為一輩子最最美好的回憶,你們帶給我的感動註定將讓我一生都永久銘記。能夠認識你們,能夠和你們共度既漫長又短暫的十五天,能夠在我今後的的記憶裏留下你們美麗和俊俏的身影,是我十九歲最大、最驚喜的生日禮物!

ps:謝謝隊友們零點送給樑老師和我的生日快樂歌,有你們在身邊真好!我愛大家!!

第三篇:讀後感羅崇燕

讀《外國優秀教師如何教學》有感

白銀區第十二國小羅崇燕

作為一名教師,我總是對國外的教學很好奇。當我靜下心來細細地閲讀這本書時,優秀教師的教學感言一下子就迷住了我,才知道“天下優秀的老師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具有中國優秀教師的一些共性的特點。比如説“以生為本”。他們都是以學生為本的典範。德國一所中學的物理教師歇弗爾夫人説:“我希望通過我的教學,挖掘出孩子們最大的潛力,而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她認為“教學,就是讓學生髮揮最大的創造力。而課堂,就是一片培養創造力最好的沃土。再比如説“探尋規律”。他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探尋,試圖從本質上來把握教育,駕馭教學。我想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違背教育的一些規律,或拔苗助長,或本末倒置,適得其反的事例能算少嗎?“打造個性”和“注重創新”是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本質區別了。一個教師如果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注重打造個性,發展個性,豐富個性,展示個性,他往往就會充滿活力與生機,最終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而善於思考、不斷總結,不斷學習,更是實現教育創新的保證。因此這本書的編者,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周成平博士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期待這本書這本書有助於我們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更好的學習與借鑑世界各國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方法,激活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為和教學方法……”

書中收錄了很多優秀教師的個案,每一個案例都是那樣的生動與鮮活,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介紹瑞典優秀教師莫讓和朱麗葉的教

學特色的一章。他們都是瑞典優秀的作文教師,都非常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的激勵,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讓學生盡情想象,並鼓勵他們把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同時也非常有效的提高了孩子的寫作水平。老實説,激勵的作用我們都知道,但當學生把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交給你看時,你不由自主地會把激勵拋到腦後,取而代之的是近乎於“扶不起的爛稻草”般的絕望。而朱麗葉老師經常對孩子們説:“重要的不是你寫了什麼,也不是你寫得怎麼樣,只要是你自己動腦子寫的,跟別人不一樣,就是好文章。”回頭看看我們的作文教學,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要迎合教師的口味,符合“好作文”的標準,於是空話、套話、假話充斥其間,甚至有人這樣説:“一個人的撒謊,是從寫作文開始的。” 尤其小組合作這部分讓我深受啟發:1、我們的小組合作要成為學生學習需要的一種形式,而非為了豐富形式而開展,即要開展有意義的合作。2、要精心設計小組合作討論的中心話題,並且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迴歸教材,聯繫實際,不要讓合作環節成為水中浮萍。3、教師要在學生合作討論時真實地來回巡視,隨即加入討論,點撥引導,避免使合作環節變成小組“茶話會”。4、在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之前,一定要給學生自主閲讀與思考的時間,這時間可以安排在課前預習時,也可以安排在課上。只有在學生思考到一定程度時,才可能在交流或聆聽過程中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境界,才可能讓思想擦出火花來。不會學習、不會研究、不會合作的老師將不是合格的教師。我想,就從學習開始,從閲讀開始我們的新的歷練。

第四篇:錢玲燕讀後感

讀《一問一世界》有感

近期讀了楊瀾作為資深的媒體人,把自己從業20年的經歷匯成的一部感悟式傳記------《一問一世界》。

《一問一世界》開篇就問了什麼是成功?到底怎樣算是成功?這個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在急急忙忙地趕路,為了成功,他們忘記了最初的追求,忽略了身邊的人,忽略了路邊那美麗的風景,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渴望。同志們,當你們在匆忙趕路的時候,不妨停下你的腳步,看看路邊的風景,讓自己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想想自己到底是要追求什麼,或許我們會錯過這一輛班車,但是下一輛班車一定會馬上到來的。

書中也講到了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中國的教育大部分都像是從一個磨具工廠出來的玩偶,沒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我們學會的是接受,而不是想為什麼這樣。楊瀾在書中寫到她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書的時候,正好是一節外教上的宗教課,他講完了以後問大家有什麼問題嗎?一個大教室裏,100多個學生,寂靜無聲,大家都羞澀地低下了頭,沒有一個人舉手。教授非常生氣地從兜裏掏出一塊美金,説:“誰要是問出一個問題,哪怕是再愚蠢的問題,我就把這一塊美金給他。”其實在台下的這麼多學生,怎麼可能會沒有問題,後來楊瀾舉起了手。從這個小故事中也折射了我們當下的教育,是多麼地被動,孩子大部分是被動地學,他們不習慣了接受,如果自己問出問題來深怕自己的問題沒啥新意,深怕被人取笑,對自我缺乏信心。現在的我們寧願靜靜地聽老師講,聽同

學講,甚至是聽父母長輩講,你只要學會接受,記住答案,然後在把答案什麼的套進問題中就ok了。

作為一名一線的老師,其實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也可以説我也遭遇着這樣的情況,每次叫孩子們提問,沒有幾個孩子會大膽的提出問題來,當你説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呢?往往這時候教室裏就一片寂靜。孩子們究竟在害怕些什麼?是不敢嘗試,是害怕失敗,還是害怕出醜,害怕與人交流?怎樣讓我們的孩子和我們都學會發問,是一件多麼必要和引人深思的事情呢。

有很多時候我們也很無奈,生活其實很開放,但是現實中的課堂其實很狹窄,它往往給我們了我們固定的模式,也往往給我們準備好了正確的答案,我們往往也缺少了挑戰權威的勇氣,覺得這天生就是應該如此存在,卻不知道它為什麼存在,為什麼是以這種方式存在,如果是以另外一種方式會如何,我們從來沒有去想過,有時候,我們是缺少了思考的時候,也缺少了思考的空間。

第五篇:讀後感-賈燕

讀《教師的閲讀——過一種閲讀的生活》有感

北京市育英中學賈燕

最近剛看了重慶衞視的一期《民生》節目——《書香重慶 一座城市的文化自覺》,很有感觸。節目中提到:2014年,我國圖書出版達30.2萬種、70.4億冊,圖書出版品種、總量繼續穩居世界首位。一路飄紅的出版業績,連續五年的全球第一,中國出版界的情緒格外亢奮。然而,就在此時,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組織實施的一項旨在瞭解全國國民閲讀狀況的調查也發佈了最新一次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國民的圖書閲讀率比十年前下降了10多個百分點。被調查者人均每天的讀書時間不超過15分鐘。人均每年閲讀的圖書量是4.5本,僅佔鄰國日本的九分之一。有超過六成的人對自己的讀書狀況很不滿意或不太滿意。圖書出版的“繁榮”與圖書閲讀的“衰落”,在這個時代,同時上演。同樣,在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組織的一項權威調查中,有47.53%的被調查者選擇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讀書”;其次是因為“沒有讀書的習慣或不喜歡讀書”,佔到34.48%。

胡錦濤總書記去年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也提到,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展最根本的事業,必須明確政府發展和管理教育的責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試想,如果人人都不讀書,談何發展教育?談何國家發展,民族發展?許多地方政府也意識到了如今的讀書現狀,早在幾年前,重慶就提出要“打造書香重慶”,並在去年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將這個目標進一步明確為“力爭讓重慶成為我國人均讀書最多的城市之一”。重慶推廣全民讀書的活動遍及了每個角落,首先強調官員要讀書,把官員的閲讀之風先“正”起來,是重慶推廣全民閲讀的一個思路。接下來,把良好的閲讀風氣推廣到全體市民,如政府斥資修建圖書館,使市民的閲讀環境得到根本改善,為市民更好地閲讀創造了條件,而且重慶圖書館還是西南地區第一個免費開放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另外,供廣大農民閲讀的農家書屋全市已建成6600多個。除了搭建層次豐富、觸角廣泛、質優價廉的閲讀平台,重慶每年舉辦的各類羣眾性讀書活動多達800項,參與市民近千萬,以“讀、講、演、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廣大市民的讀書熱情。

像重慶這樣意識到閲讀重要性的城市還是太少了,國民讀書的意識在不斷下降。即便是教師,具有良好閲讀習慣和閲讀品質的人,也在逐漸減少。在時下的教育中,教師們疲於應付繁瑣的教育教學事務,教育工作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繁重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有“心”讀書的教師真是越來越少。確實像文中所説的那樣,閲讀不僅是“讀書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這一部分,就好比汽車沒有了燃料。教師如果不讀書,還能教書碼?

温家寶總理在去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和傑出人才,關鍵要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創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着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改革課程內容,使之具有時代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如果教師不讀書,怎麼創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怎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

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 是的,如果説人類的物質文明可以通過建築、工具等物化的形態保存和延續,那麼人類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續呢?一個剛剛誕生的新生兒,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當於人類的童年,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與身體的發育、成熟一道與時俱進?我認為讀書是實現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徑。書籍是傳承文明的橋樑,是延續文化的中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着讀書而發展。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説,讀書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學校。

學校就是提供了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老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有人説,教師是一個辛勤的園丁,培育美麗的花朵;也有人説,教師是春蠶,勞作到死吐絲方盡(更多好範文請關注:);還有人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説,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些曾經寫在我們教育學教科書上的東西,現在看來,是有不少問題的。

我認為,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花是無法去影響園丁的,它只能給園丁帶來感官的愉悦,帶來工作的成就感。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於教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作用的過程。同時,園丁自己是如何發展的呢?我們過去的教育理論強調教師的價值必須通過學生的價值體現出來,忽視了教師自己價值的直接呈現方式。

教師也不是春蠶,教師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春蠶吐絲是沒有目的甚至是沒有對象的,它的使命是為自己築一個永遠的巢,最多是為人類提供幾根紡織用的絲。在顯然不應該是現代教師的形象。

教師還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是一個機器,讓工程師任意修理,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或者改變。而且,教師自己的靈魂由誰去塑造呢?

教師更不是蠟燭。那種把教師看成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説法,其實是很荒唐的。有人還嫌不夠,要教師兩頭燃燒,加快成為灰的步伐。把學生髮展的前提建立在犧牲教師的基礎之上,顯然也是不妥當的。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讀書,堅持讀書,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w8e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