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實踐論的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實踐論的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實踐論的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實踐論讀書筆記 篇一

讀完毛澤東的《實踐論》,從中我明白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實踐要注意方法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 《實踐論》讓我懂得對待事情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急不躁、由表及裏、全面觀察、由感性到理性、瞭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繫、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在大學裏學到很多知識,往往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但實際卻不是,一但畢業了,出去找工作才發現學校的知識大多數不適用,所以我現階段在大學不單單只是學知識,還會盡可能找一些機會鍛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實踐是鍛鍊自己能力的最好手段。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着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穫成功。我個人認為,從建國以來所確定的理論性認識最重要的是在於與時俱進。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來看,我們就要不斷的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認識才能不斷深化,理論才能日趨完善,並形成真理指導實踐。

《實踐論》讀書筆記 篇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讀《實踐論》有感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從實踐論中,可以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而實踐是用來檢驗理論的。兩者不可分割。如果理論離開了實踐,那理論的正確性便無法知道。當然實踐也不能沒有了理論,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理論的支持,沒有了理論的實踐,只會浪費人力物力。列寧説“實踐高於(理論)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理論只是人們根據前人的經驗,或其自己的推理,而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想要知道一件事的真偽,必須自己動手才能明白,大概毛澤東深知其中的道理,才寫出《實踐論》。想讓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實踐是認識過程中的決定作用。毛澤東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一切活動當然也包括認知,“人的認知,主要地依賴於物質的生產活動”,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人類才能不斷的認知自然,認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因此首先實踐是認知發展的基本來源。 《實踐論》讓我我明白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實踐要注意方法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實踐論》讓我懂得對待事情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急不躁、由表及裏、全面觀察、由感性到理性、瞭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繫、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在大學裏學到很多知識,往往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但實際卻不是,一但畢業了,出去找工作才發現學校的知識大多數不適用,所以我現階段在大學不單單只是學知識,還會盡可能找一些機會鍛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實踐是鍛鍊自己能力的最好手段。

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解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不能在封建社會就預先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規律,因為資本主義還未出現,還無這種實踐。馬克思主義只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除了他們的天才條件之外,主要是他們親自參加了當時的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沒有這後一個條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然而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着的人,那些人在他們的實踐中間取得了“知”,經過文字和技術的傳達而到達於“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間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

這是任何人實際上走着的認識路程。

由此,我想到了《實踐論》可以為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指明正確方向。實踐決定認知,實踐是檢驗認知真理性的標準,在《實踐論》中,毛澤東指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知的真理性的標準。”因此,若要直接認知事物,只有親身參加實踐活動,才能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這也是認知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為思想政治課改革指明瞭正確的方向。《實踐論》運用到教學領域,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課堂理論的正確性,不斷完善課堂理論,使理論更好的指導人們的實踐。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仍以課堂灌輸教學為主,缺乏足夠的實踐教學,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與主動參與性,這種單向的教學路徑既不利於實現雙贏的教學效果,又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實踐教學的提出,是改變單一教學模式的一大轉折點,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對學生的參與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實踐論》注重實踐的觀點為實踐教學的提出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指明瞭正確的方向,實踐教學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善教學質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着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穫成功。我個人認為,從建國以來所確定的理論性認識最重要的是在於與時俱進。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來看,我們就要不斷的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認識才能不斷深化,理論才能日趨完善,並形成真理指導實踐。

毛澤東《實踐論》讀書筆記 篇三

毛澤東《實踐論》讀書筆記

《實踐論》是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澤東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中**親”,最終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懸掛在宇宙的上空指引着中國的前進。毛澤東無論是在中國的政治界還是在世界的政界,他無疑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他率領着中國人民大眾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發展探索道路前進所著作的理論著作。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闡述了以下四個基本問題:(1)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3)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4)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 。

《實踐論》通過闡述認識的發展過程,讓我們瞭解到:其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首先是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識採取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並經歷了由前者到後者的能動飛躍。其二,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和 目的。在工作的實踐中應不斷調整對工作內容的認識,並逐步修正和豐富自己的感觀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理論指導。理論指導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着每個事物在每個階段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所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無窮的過程。

《實踐論》中闡述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的出世,不可否認的賦予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在當時的蘇聯模式以及斯大林模式的“教導”下,《實踐論》的問世給中國革命指明瞭道路,它總結了中國革命在前期學習照搬照抄蘇聯模式失敗後的教訓和經驗,給中國指明瞭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並讓中國徹底擺脱了封建主義的枷鎖,從而走向光明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在《實踐論》的正確指導下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讓中國走向社會主義,讓人民當家做主;鄧小平理論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中國開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讓中國共產黨進行黨政、黨風建設,使中國共產黨始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引領中國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科學發展觀又一

次證明了《實踐論》讓中國從貧窮到富裕、從羸弱到強大、從一個“東亞病夫”到世界的“東方雄獅”。

《實踐論》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立場出發,具體的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該著作説明了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它還深刻指出,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和實踐相脱離,是“左”和“右”傾錯誤的認識論根源。人類認識發展的全過程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往復以致無窮,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的發展的總過程。

《實踐論》在中國的傳播大規模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方式,同時對於人們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方面也有很強的指導作用。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正確把握好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係,避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深知“實踐出真知”。為此,要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既要弄清情況,又要理出頭緒,把經驗與教訓結合,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既要有豐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質,把集中起來與堅持下去結合;既要善於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科學的決策,又要持之以恆的抓好落實。這樣,《實踐論》可以引領我們不斷進步、不斷向前、不斷髮展。

實踐論讀書筆記 篇四

實踐論讀書心得

《實踐論》是寫於1937年7月,是毛澤東最傑出的哲學論著之一。毛澤東同志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聯繫。即“知與行”的關係,向當時的中國人民闡明瞭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層面上的重點知識和理論,對當時的中國革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當然在一定程度也為今後中國的發展和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讀完《實踐論》之後,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以及實踐與理論的聯繫等理論有了更為深刻的瞭解。

實踐論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實踐論》的問世給中國革命指明瞭道路,它總結了中國革命在前期學習照搬照抄蘇聯模式失敗後的教訓和經驗,給中國指明瞭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並讓中國徹底擺脱了封建主義的枷鎖,從而走向光明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在《實踐論》的正確指導下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讓中國走向社會主義,讓人民當家做主;鄧小平理論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中國開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讓中國共產黨進行黨政、黨風建設,使中國共產黨始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引領中國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實踐論》中具體地論述了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它指出,人們的認識運動,首先經歷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即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能動的飛躍;經過實踐得到的理性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的飛躍,是更重要的飛躍。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的每一循環的內容,都達到了更深的程度。

《實踐論》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有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其中階級鬥爭給人的認識發展以深刻的影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推動力、促進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實踐也為認識提供了可能,同時實踐也使得認識得以發展。正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們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進而去改造世界。因為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就是實踐。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的認識事物的屬性、關係、本質和規律。

除此之外它還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它指出,人們的認識活動,首先要經歷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即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能動的飛躍;當然經過實踐得到的理性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的飛躍。其實人類認識發展的過程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只有經過這種循環往復的認知過程才能更好地瞭解事物。在實踐論中作者還論述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相互關係問題。他指出了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真理。作者特別強調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歷史的“左”的和右的錯誤思想。文中還論述了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問題,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

客觀世界的關係,以達到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實踐論》對經驗主義進行了批判。正如我們經常説我們可以憑藉經驗辦事。的確如此掌握了事物的內在規律,再加上處理事物的經驗我們往往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有時執着的一味的相信經驗,而不會去變通的話,可能會把我們帶入歧途,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甚者還可能犯錯誤。所以要尊重事實,從實際出發。

《實踐論》也對教條主義也進行了批判。與經驗主義者相反,教條主義者只講理論,不聯繫實際,一切硬往理論上套。我們學生往往容易如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就是為了要我們多聯繫實際,少説空話,避免教條主義。同時,實踐又有利於加深對理論的認識。我們學習了關於數據庫的理論,為什麼還要做實驗呢?就是要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不要把教條的東西神聖化,要敢於質疑,敢於突破教條的束縛,走創新的道路,世間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有這樣才遵循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才能推動事物的前進和促進事物的自我完善。

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實踐固然重要,但實踐不是一切。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通過接受外部信息,通過主動觀察,形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這是不自覺完成的。如果我們掌握了足夠的資料,並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即規律。形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上的認識。而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如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一樣,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一定是正確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被實踐證明了是正確的理論,才可以推廣應用。但是,事物是在不斷髮展的,因為運動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在物質的運動中,矛盾不斷推動事物之間的聯繫發生變化,從而使事物聯繫的形式——現象更加趨於複雜。經歷了實踐檢驗的理論,還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這時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已經發生變化。在不斷地檢驗中,理論也就不斷地完善和發展。

《實踐論》中深刻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關係。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規定。在實際中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要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具備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在實際生活中,工作中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要不斷的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及各方面的創新,才能有所發展。只有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深刻的認識,才能真正意義上發展中國和壯大中國。因此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理論武器,不斷的認識和探索以尋求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從而在實踐中發展事物和認識事物。

《實踐論》中指出事物是處在不斷髮展之中的。因為運動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在物質的運動中,矛盾不斷推動事物之間的聯繫發生變化,從而使事物聯繫的形式——現象更加趨於複雜。經歷了實踐檢驗的理論,還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比如力學的相對性原理,在牛頓的經典力學中它可以找到足夠的支持,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卻出現了與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矛盾,於是產生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性原理又一次被證明是正確的。我們都知道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內在矛盾推動着事物的前進。發展是前進的上升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事物之間

相互作用的結果使事物原有的狀態和性質會發生改變。而事物發展的動力就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矛盾。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正是由於事物之間的矛盾鬥爭才推動了事物的前進。事物之間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事物之間矛盾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各種矛盾中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其實矛盾的主要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因此只有認真的分析矛盾,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所以人們要善於觀察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從而尋找解決的辦法。

《實踐論》也給我們闡述了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的關係。毛澤東同志指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現象、各個方面和外部聯繫的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形式實現的。感覺是客觀對象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產生的關於對象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通過抽象思維達到的對事物的本質、內部聯繫的認識。感性認識只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它的侷限性在於只是對事物的表現現象、外部聯繫的認識,而認識的任務卻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質、全體和內部聯繫。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不僅是相互對立、相互區別的,而且是辯證統一的。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哲學上的“唯理論”和“經驗論”都不懂得認識的歷史性或辯證性,雖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認識論的全體上則都是錯誤的。因此,人們的認識不能停留於感性認識,必須進一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人們對事物感覺、知覺和表象經過多次反覆,對感性認識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概括,便在認識過程中產生了一次飛躍而進入理性認識。

《實踐論》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由表及裏、全面觀察、由感性到理性、瞭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繫、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要深刻觀察實物的內在特性、外在特性、內在聯繫、外在聯繫以及事物的變化過程。只有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去認識事物才能掌握它的內在規律。所謂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尋求真知的唯一途徑。“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和檢驗標準。”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鬥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從而變失敗為勝利,正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其實就是從失敗中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實踐論》在中國的傳播大規模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方式,同時對於人們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方面也有很強的指導作用。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正確把握好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係,避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深知“實踐出真知”。為此,要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既要弄清情況,又要理出頭緒,把經驗與教訓結合,既要有豐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質,把集中起來與堅持下去結合;既要善於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科學的決策,

又要持之以恆的抓好落實。這樣《實踐論》可以引領我們不斷進步、不斷向前、不斷髮展。

通常人們都不願在沒有把握、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去進行某種實踐。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一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有沒有規律性的瞭解直接相關。這對於我們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大學生在學習、研究以至將來的工作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而對於面臨的實踐活動我們的瞭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心。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然而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只是過多的去學習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環節。這樣的話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即使當時記得很牢。如果沒有實踐,你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不能瞭解它的內涵和本質。這樣一來更不能很好的把我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對於大學生而言參加實踐活動可以引導我們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從而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它是我們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俗話説:“認識來源於實踐。”一切認識來源於實踐,只有自己親身實踐才能不斷促進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只有實踐才能將課堂與社會,理論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

我們從書中可以感受到從建國以來所確定的理論性認識最重要的是在於與時俱進。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來看,我們就要不斷的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認識才能不斷深化,理論才能日趨完善,並形成真理指導實踐。總之《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着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和精華,並將其理論、原理、方法論應用於我們的具體實踐之中,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到實踐中去,不斷積累經驗,收穫成功。

實踐論的讀書筆記 篇五

我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讓我深刻的瞭解到,《實踐論》是毛澤東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毛澤東在馬克思辯證維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的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關係。

《實踐論》中説道“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用來指導實踐的,而實踐是用來檢驗理論的。列寧説“實踐高於(理論)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不管是開展工作還是認識自然都是由點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結合理論,用實踐來積累自我的經驗認識,用自我的直接實踐經驗再結合別人的經驗(學習來的知識)來對事物進行決定,這樣才能更加科學、客觀的認識事物和開展工作。我們要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透過理解外部信息,透過主動觀察,構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再積累必須資料的同時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即規律。構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層面。當然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即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認識都具有其時代侷限性。

《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説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實踐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必須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單獨認識,不能被某一句話闡述,因為人們對於在各個必須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此刻、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着極為深遠的好處。

2021的《實踐論》優秀讀書筆記 篇六

《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繫,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

《實踐論》首先説明了認識對生產和階級鬥爭的依賴關係,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裏,人的社會實踐其內容正是生產活動、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等等。因此認識對社會實踐同樣有着依賴關係。

通過闡述認識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生,而又服務於實踐。

首先,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繫,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後,隨着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繫,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於實踐這一基矗

但是,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於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並要迴歸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在獲得理性認識之後,還有更重要的過程,那便是從理性的認識到指導實踐又一個飛躍。通過得來的認識指導實踐,並且在實踐中檢驗的發展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繼續。

認識運用於實踐並得到證實之後,人們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於過程的推移來説認識並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着變化發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展。

於是,我們得出,在單個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實踐論》不僅深刻而又系統地論述了認識與實踐密切關係,同時也對一些與實踐相關的問題給予了精闢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受啟發。

關於人們在面臨新的實踐活動的信心問題。通常人們都不願在沒有把握、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去進行某種實踐。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一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有沒有規律性的瞭解直接相關。這對於我們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在學習、研究以至將來的工作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而對於面臨的實踐活動我們的瞭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心。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着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穫成功。

實踐論讀書筆記 篇七

《實踐論》一文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1937年7月的論文著作。現收集於《毛澤東選集》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章。

時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革命戰爭即將到來。在中國共產黨內,曾經有一部分教條主義的人長期拒絕中國革命的經驗,否認“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真理,而只生吞活剝馬克思主義書籍中的隻言片語,去嚇唬人們;還有另一部分經驗主義的人長期拘守於自身的片斷經驗,不瞭解理論對於革命實踐的重要性,看不見革命的全局,雖然也是辛苦地—但卻是盲目地在工作。這兩類人的錯誤思想,特別是教條主義思想,曾經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國革命受了極大的損失,而教條主義者卻是披着馬克思主義的外衣迷惑了廣大的同志。為了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去揭露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這些主觀主義的錯誤,於1937年7月毛澤東寫了《實踐論》這篇文章。毛澤東曾以這篇文章的觀點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過演講,目的在於揭露輕視實踐的教條主義觀點,教育披着馬克思主義迷惑廣大羣眾的同志,使他們理論聯繫到具體的革命實踐中來。

《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即“知”與“行”的辯證關係為中心全面系統地闡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首先,文章闡明瞭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和認識的關係及實踐在認識地位中的地位。指出“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形式,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藝術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人所參與的。所以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位,認為人的實踐一點也離不開、排斥一切否認實踐的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並且,“無論從認識的源泉,認識的發展動力,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來看,都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總之,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其次,文章闡述了認識的發展過程,指出認識過程要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和由理論到實踐兩次飛躍。實現兩次飛躍之後,認識運動“既完成了,又沒有完成”,因為認識的發展過程是無限的,是階段性和無限性的統一。

再次,闡述了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強調絕對真理是有的,但它存在於相對真理之中,離開相對真理的絕對真理是不存在的。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並着重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闢和認識真理的道路。”提出了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任務,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了實現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的任務”。

此外,文章還對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通過實踐來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行了高一級的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9ovr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