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算法導論 讀書筆記

算法導論 讀書筆記

第一篇:《法學導論》讀書筆記

算法導論 讀書筆記

《法學導論》讀書筆記

書名:法學導論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年7月

版次:1997年7月第1版,2014年2月第2次印刷

作者:【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

譯者:米健

作者簡介:①

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1878-1949),德國20世紀最偉大、影響最深遠的法哲學家和刑法學家之一,1878年11月21日出生在德國北部小城呂貝克,先後在慕尼黑、萊比錫和柏林學習法律,1902年作為弗蘭茨·馮·李斯特的學生,以論文《相當因果論》獲得博士學位。一年後,即1903年,拉德布魯赫在海德堡大學以論文《行為概念:其對刑法體系的意義——兼談法學體系論》取得教授資格。1904-1910年他在海德堡大學任助教,1910-1914年任非公立、非正式教授。這期間他受到了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和哲學家埃米爾·拉斯克多方面的激勵,並和自由法律運動的創立者之一赫爾曼·坎託羅維茨建立了終生的友誼。拉德布魯赫在海德堡期間就開始參與政治,首先支持進步的民族黨,後來支持社會民主黨,而至遲從1913年在蘇黎世參見奧古斯特·倍倍爾的葬禮之後,他就認為自己是該黨的一員了。《法學導論》和《法哲學大綱》就是他在這期間的科學著作。

從1914-1919年拉德布魯赫與科尼斯堡任非正式教授,後來因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打斷,從1919年秋季至1926年於基爾任正式教授,後因參加政治活動而中斷。拉德布魯赫於1919年加入社會民主黨,1920-1924年任德國帝國議會議員,在此期間,他兩度出任帝國司法部長。他的《德意志通用刑法典草案》被稱做是其任部長期間的卓越文件。而《社會主義文化論》則是他對政治實踐和科學沉思有機結合的一個有力例證。1926年拉德布魯赫接受了海德堡大學的聘用,重新投身於科學工作的第一線。

1933年5月8日,根據這年4月7日的“關於恢復公職人員職位”的法律,拉德布魯赫被免職了,因為他——正如在這個法律中第4條規定的——“按照他迄今為止的政治活動來判斷”,他並沒有真正做到“時時刻刻毫無保留地為民族國家”挺身而出。此後,他留在德國繼續進行有創造性的科學工作,然而他的著作只能在海外出版。他的《費爾巴哈傳》1934年發表於維也納,1938年《刑事法學的優雅》發表在巴塞爾。在德國,只有由卡爾·奧古斯特·埃姆格主編的《法哲學和社會哲學文匯》還對他開放,並且也不允許他接受外國的聘用和出國的邀請。不過拉德布魯赫還是能夠於1935年到1936年在牛津大學學院做了一年學術考察,這次考察的成果主要在他的著作《英國法的精神》中體現出來。

1945年拉德布魯赫重新回到海德堡的教席。然而出於健康的原因,他對戰後法學發展的影響日益減少,但仍然撰寫了一系列相關文章。值得着重指出的是他的講座摘要記錄《法哲學入門》,在這本書中,拉德布魯赫對他的法學體系做了1945年以後惟一的一次總結闡述。1949年11月23日,他逝世於海德堡,享年71歲。

阿圖爾·考夫曼在其傳記中説,“拉德布魯赫的夢想是到大城市去學習。前往慕尼黑這個‘壯美的都市',那種外地風情、南德的感性氣質和感性生活,尤其是慕尼黑德藝術及藝① 參見[德]g·拉德布魯赫著,王樸譯:《法哲學》,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258-260頁。

術家德生活都深深吸引着他。”

在米健、朱林翻譯的《法學導論》開篇,對拉德布魯赫是這樣介紹的——

“拉德布魯赫的人生,是一個法律思想家、哲學家和社會民主主義者的人生。在當代法律思想史上,他已被公認為一代法學大師。他以哲學上的二元論為出發點所闡發的實證相對主義法律思想,??他終其一聲生都在現象公正和事實公正、表面理性和客觀理性之間探求真正的公正和理性。”

阿圖爾·考夫曼認為,當人們把拉德布魯赫打上新康德主義者、實證主義者、相對主義者、現代主義者、自然法學或者其他印鑑時,那麼就決不會獲得完整的拉德布魯赫形象。

舒國瀅對拉德布魯赫的評價主要有五個方面:其一、拉德布魯赫的一生,為人、為學一體,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真誠地對待學問、視學問為生命的品質;其二、拉德布魯赫從來都不迴避現實,其理論視角往往直接關懷現實,以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其三、他對現實生活本身理性而又感性的關懷,“具體地説,感性主要表現在對納粹德國的對抗上,至始至終都是正面應對,從來不妥協,不退讓”,“理性主要表現在拉德布魯赫研究問題時,總是用理性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現實並進行思考”。其四、拉德布魯赫的理論視野很宏闊,視角從來都是多維度的、跨學科的,著作裏面貫穿了法哲學、刑法學、歷史學、文學、美學等等學科領域;其

五、拉德布魯赫的語言反映出很深厚的學養,其古典韻味十足的德語體現在書面中,簡潔、明快,深入淺出,非常優美,時時可以讓人感受到瞬間的智慧噴發的火花。

內容提要:

《法學導論》一共分為12章,在篇幅不算很大的著作中,作者以簡練優雅的文筆和深邃敏鋭的思路,對法律思想的基本問題做了獨到的探索和闡述,並且又在此基礎上對主要法律部門的一般問題做了不落俗套、獨具境界的研究。

本書在結構上以法律的概念為起點,粗略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法律觀念的理解,並且首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其獨樹一幟的關於法律價值相對性的相對主義思想,也為其在1932年發表的、最負盛名的《法哲學》的創作奠定下了基礎。自第二章起至第十一章,作者對一些重要的部門法進行了闡述,在讀者面前鋪開了一幅宏大的法學畫卷。第十二章,作者就法學這一科學本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從法律職業、法律解釋、法律體系、法律結構等方面進行了論述。這樣的結構,也是作者今後寫作生涯所一直沿用的,在1《法律哲學概論》和《法哲學》兩本著作中,作者亦是以抽象的法律觀念的探討為基礎,進而通過對具體的部門法的解讀,來闡釋自己的觀點。此外,本版次的《法學導論》還收錄作者的生平、主要著述列表、以及諸多版本的序言,更為重要的是,米健老師所寫的“拉德布魯赫的生平及其思想歷程”一文也賦予正文之後,這為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內容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本書在內容方面,以優美的文字、精闢的論述以及獨到的見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不僅要歸因於作者本身所具有的詩人般的文筆與氣質,更要將其歸功於譯者米健老師辛勤工作,將一部經典的法學著作呈現在讀者面前。

名段摘抄:

1. 真實即使由於披蓋着永遠不可認識的面紗而依然未被科學所承認,亦會當然地發生效

用。以粗糙的俗世材料製成美好理想的印章,並用它做出不甚真切的拓印,絲毫無損於這種美好理想。p3

2. 外在的行為似乎只是置於法律的判決之下,法諺説道:不能因思想絞死任何人。p4

3. 由於一個人的法律義務不外是另一個人的合法請求的標的,所以,法律可以用外在的法

律行為來滿足,不過對於這另一個人它也同樣可以有效,他的請求之所以得到滿足——只是因為他也要予以履行!p6

4. 道德只知道義務,不知道請求,僅知道責任,然卻不知道何以有責任。p6

5. 道德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立法者和陌生的法官,因為它不需要任何超個人的那類法則。道

德爭議的完成並不在人與人之間,而是在慾望和良知之間靜默的對話中,在我們那卑俗的和較好的自我之間,在我們胸懷中的創造物與創造者之間。p7

6. 在習慣中,是給予每一個別人以全體人的意志;在法律中,是給予所有人以一種統一意

志;而在道德中,每個人都是自我。p7

7. 道德法則適用於實際或意識上的具體化個人,而法律法則適用於共同生活的、人的共同

體的人類。p7

8. 雖然法律的專門化可能一如既往地深入發展,但在任何程度上,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規

範的一般性都是法律的本質。針對在“正義拘束(binde der justitia)中的人和事物的終極個別特性,我們形象地描繪這種欲然的法律盲目性,並稱之為平等。p7

9. 法律與國家乃效力於個別人們——首先是效力,他們的社會福利,“普遍的幸福感受”,

最後才是效力於他們的文化使命。法律秩序關注的是,人類不必像哨兵那樣兩眼不停地四處巡視,而是要能使他們經常無憂無慮地仰望星空和放眼繁茂的草木,舉目所及乃實在的必然和美好,不間斷的自我保存的呼救聲至少有一段時間沉寂,以使良心的輕語終歸能為人們所聞。p11

10. 國家終止之地,始有必然之歌,即永恆和不可替代的智者。p12

11. 自然法思想就曾是個錯誤,而且是能夠想象到的最富有成果的錯誤。這是一部古老的“世

界史心計”(list der weltgeschichte),它把想使之生效的法律冒充為已經生效,把想使之失效的法律冒充為已經失效,就這樣,百年之久的啟蒙運動在永恆且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自然法錯誤旗幟下,取得了其法哲學挑戰的勝利。p20

12. 如果沒有任何人能弄清什麼是正義,那麼就必須要有人對什麼是正義作出規定。p20

13. 法律的設置必須是服務於一種意志,對每一種與之背道而馳的法律觀,都可能執行這種

意志:對社會而言,表現為習慣法,對國家而言,表現為法則。p20

14. 民主的因素和國家的因素常常因其政治觀點而相互排斥,然後又由於民族目的而重新聚

合在一起。p35

15. 1789年《人與公民權利宣言》中宣稱“在一個不確保人與公民權利和權力分立未予以規

定的國家中,沒有憲法可言。”立憲國家奉為立國之本的自由,除了其積極一面,除了國民對國家事務的參與之外,還有其消極一面:即特定國家的國民自由,對國家來説就是不可能觸犯的個人自由範圍的保證,就是國家活動不可逾越的界限的承認。p36-p37

16. 人們一般承認,實行一種道義上的義務是與政治上的選舉權不可分離,人們甚至再三要

求以法律保障這種選舉義務,於是,每一個選舉黨派的公民義務不外乎是這種義務,即選舉權的行使不是基於一時情緒,而是基於一種對國家生活基本問題深思熟慮的和持之以恆的立場,它不外以正確的選舉義務為終點。p48

17. 兩黨制的前提條件是兩個在政府中彼此替代更迭的政黨相互共同擁有某種政策上的,特

別是對外政策看法的相當內容。否則,政府中政黨黨派的更迭就意味着一種無休止的建設和拆毀,再建設與再拆毀,而不是一個僅僅漸漸改變其風格形式的建設的繼續。p49

18. 人們習慣於既不把它作為法律賦予的意志力量又不(如耶林)將其作為法律上保護的利

益去理解:兩種描述都是正確的,前者是就權利的法律實質而言,後者則是就權利的前法律實質而言;前者是就法律後果,即立法者通過權利的賦予而產生的後果而言,後者則是就法哲學動機,即在授予權利時指引給立法者的動機;權利是以其內容為正義意志開出了一趟確定駛向的空車,即使在執行這種意志時對個別人沒有任何利益——即使是

瞎子索回借出去的眼鏡;立法者分配這種權利,差不都是授與者可以向承租人索回的權利。因而,在多數情況下權利人有一種權利內容的利益。p62

19. 權利是兩個相去甚遠的,深刻分歧的路向的交叉點。而這兩個路向總是處於彼此對立:

個人的利益和道德的要求——在權利方面,它們手挽手地前進,向來以規範加以拘束的慾望,在此又相反地由規範解除束縛。這也就是説,權利將人類的兩個常常鬥爭的側面,即自然的願望和它們的倫理價值,置於一個目標之上。這或許是我們所説的精神力量的最強蓄電池:從行為的基本衝動出發來了解偉大的“為權利而鬥爭”的歷史和藝術闡述。p62

20. 物權與債權之於法律世界本身,就如同物質和力量之於自然世界——前者是靜止的,後

者則是動態的因素。p64

21. 經濟價值在從一項債權向另一項債權轉移中始終存在,而在物法中任何時候都不會有較

久的平靜,即使是金錢(法律上的物,不過是為達到物權目的的一種經濟上的手段),也不是經濟的終極目的:一項債權所帶來的塔勒,無須置於充滿詩情的長統襪,亦不必置於寬大的衣箱內,必須立即進一步流通,以便成立新的債權。p64-p65

22. 契約自由與私有財產權相聯繫,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法律基礎,而這種社會法律秩序的

實質在於,為了經濟上的弱者利益而使契約自由受到限制並使財產權承擔義務。p67

23. 古典民族經濟學後來不得不對自己提出異議,因為事實上人們並不全都聰明自私,多數

人反而愚昧、隨便和善良,儘管立法可與接受者聰明與自私的心理狀態保持關聯。因為立法並不着眼於通常情況的人,而是最壞情況下的人。p70

24. 商法是基於個人主義的司法本質,為那些精於識別自己的利益並且毫無顧忌地追求自身

利益的極端自私和聰明的人而設計的。p72

25. 在個人主義法律時代,商法必然扮演着整個私法發展中開路先鋒的角色。在即將到來的

社會法律時代,勞動法將承擔相應角色。所以,商法與勞動法構成現代私法兩個對立的極點,即個人主義和社會的極點。p75-p76

26. 由於對“社會法”的追求,私法與公法、民法與行政法、契約與法律之間的僵死劃分已

越來越趨於動搖,這兩類法律逐漸不可分地滲透融合,從而產生了一個全新的法律領域,它既不是私法,也不是公法,而是嶄新的第三類:經濟法和勞動法。p77

27. 從私法觀察角度出發所看到的經濟關係,不過是兩個私人之間以互相平等為前提的關

系,這種觀點忽視了第三者,即在任何經濟關係中都是最大的利害關係人:公眾。p77

28. 經濟法產生於立法者不再滿足於從公平調停經濟參與人糾紛的角度考慮和處理經濟關

心,而側重於從經濟的共同利益,經濟生產率,即從經濟方面的觀察角度調整經濟關係的時候。經濟法產生於國家不再任由純粹私法保護自由競爭,而尋求通過法律規範以其社會學的運動法則控制自由競爭的時候——而這種法律規範本身就是可能在社會學運動中有效干預的社會學事實。p77

29. 這類處於一個“經濟自治機構”——全國煤礦委員會、鉀鹽業委員會領導下,辛迪加化

的企業到“經濟自治”形式,以及國家監督已被視為社會化的最重要現象。p79

30. 如果説,經濟法是從國民經濟生產率的角度觀察經濟關係,勞動法則是針對經濟強者,

以保護經濟弱者的角度思考經濟關係。p80

31. 在羅馬法中,勞動關係曾劃入物權範疇:勞動者作為奴隸,不過是主人的財產和物。只

有那種習慣於將勞動的人視為物的法律,才可能以最近似物的租賃的方式表示“僱傭租賃”。p81

32. 個別僱員面對企業主不免勢單力薄,但同一行業全體活多數僱員有組織地使用罷工這個

最後理性(ultima ratio)時,則顯得強大有力。p82

33. 報復罰在事實上之所以有特別根據被稱之為“法律罰”,是因為在行為與責任的確定性

方面,它為量刑提供了一個比教育罰和保安罰更為明確的標準,也同時因為它為針對行為與責任的刑罰提供了單一的對應。相反,教育罰和保安罰則依賴於因人而異且易出錯的對行為人人格的理解,另外也提供了過多的處治方法,使人難以選擇。包含着報復罰與威嚇罰的權威刑法,因此也在針對統治者濫用權力,維護法律安全方面發揮作用。p86

34. 刑罰即有意地施加痛苦.p87

35. “一種沒有替天行道意念的人類力量,不足以揮起行刑的刀劍”。過去人們根據神或者

道德法則施行刑法,尚可以良知施行刑罰;然而,當以國家或者社會必要性或目的,以多重意義的,受時代制約和具正義性的價值觀名義處刑時,施刑的手就不能不顫抖。最近的大赦,眾多的赦免,緩刑以及減刑,無一不愈來愈清楚地證明,刑法已喪失了它的良知。p87-p88

36. 得到的處方越多,病人離死神也就越近——犯人受處罰越多,再犯的機會也就越大。p89

37. 正確的心理學判斷過程,不是從行為到人性,而是從人性到行為。刑事程序卻——它不

可排除的疑問就此開始——註定必然從相反的方向展開:從行為到人性,而它可能沒有一次觸及過人性。p90

38. 死刑本身已充滿嚴酷、震撼、血腥,按一般理解,它屬於恐怖、折磨、毫不留情的報復

性懲罰。因而在一個社會教育——保安措施的體系中,不允許繼續為死刑留有一席之地。p91

39. 自從有刑法存在,國家代替受害人施行報復時開始,國家就承擔着雙重責任:正如國家

在採取任何行為時,不僅要為社會利益反對犯罪者,也要保護犯罪人不受受害人的報復。現在刑法同樣不只反對犯罪人,也保護犯罪人,它的目的不僅在於設立國家刑罰權力,同時也要限制這一權力,它不只是可罰性的源由,也是它的界限,因此表現出悖論:刑法不僅要面對犯罪人,也要面對檢察官保護市民,成為公民反對司法專橫和錯誤的大憲章(李斯特語)。p96

40. 只在僅僅服從法律的法院中,才能實現司法權的獨立。p100

41. 司法的任務是通過其判決確定是非曲直,判決為一種“認識”,不容許在是非真假上用

命令插手干預。“學術自由”被用於實際的法律科學時,即成為“法官的獨立性”。p101

42. 孟德斯鳩為表明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毫無創造性的特徵,選用了再清楚不過的字眼:判決

只能作為“法律的準確複製”,而不得用作其他目的,“對此只需要眼睛”,法官只是“宣讀法律文字的喉舌,一個不得削弱法律效力和威嚴的無意志的存在物”,因此法官的權力“在一定意義上等於零”。p105

43. 控告人如果成為法官,就需要上帝作為律師。p121

44. 法官如同“一隻破鐘的機件,要讓它很快再走動起來,就得不斷敲打震動它”(門格爾

menger)。p128

45. 不是教義決定信仰,而是信仰決定教義。p140

46. 人們説,世界歷史不能屈從於司法;一個由5位國際法專家組成的機構,不足以承受衡

量決定兩個民族命運天枰的負重。這隻能表明那些相信對戰爭末世審判和神明裁判的人,已失去對人類理性的信任。第一個立法者,當他用人類殘弱的手去塑造在此之前一直由上帝掌握的權利時,必定有損害神明特權的犯罪感。可是,他畢竟敢於嘗試——既然人類理性為了人民生活敢於補充直接的神聖的造福,那麼為何不能對國際生活進行同樣的補充?畏懼新事物的同時,卻不斷向前探索,焦慮與驕傲共存,人類從歷史發展中最終獲得自信:如果我們不使得自身得到控制,世界就不復存在理性,對於新事物,我們需要不斷自勉:傾聽理性的聲音!(sapere aude)p157

47. 法律成功地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保護的樊籬,就愈易引發相互間用鬥爭考驗對方的動機。

p165

48. 無疑,法律一方面限制了人們賴以考驗自己道德的功能,實現道德觀念的粗魯形式以及

用利劍肉搏的勇敢,其適用範圍將逐漸消滅。但另一方面,在法律與和平的保護下,會在道德方面產生新的功能領域:通過他們的需要,規範更復雜多樣化的人們之間的細膩關係。p165-p166

49. 不公正的法律並非沒目的,法律在無視其正義的情況下就以它的效用實現了一種目的,

即法律安全的目的。p180

第二篇:《舞蹈學導論》讀書筆記

由呂藝升教授編寫的《舞蹈學導論》作為舞蹈理論學習的基礎性知識它拓寬了我自己對舞蹈藝術認識的視野穿梭於立體、多維的舞蹈世界中收穫頗多。

翻開此書題目為“一種引動社會震盪的文化現象”的緒論立即吸引了我。從“文化現象”入手揭示舞蹈的存在與發展隱含了舞蹈藝術同其他姐妹兄弟藝術一樣共生於社會歷史、文化的根源並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表現着社會文化現象;從“引動社會震盪”角度看此書把舞蹈藝術融入人類社會的歷史變遷中預示着即將為我們帶來底藴豐厚、包羅萬象的舞蹈藝術盛宴。

《導論》從不同角度詮釋了舞蹈藝術本體以及它在不同時空、系統下的定位和價值並於每章結尾都提出了較有價值的思考題供讀者反思、梳理而不斷探尋。

“不同視域的舞蹈”以古今中外學者對舞蹈本質的定義為引導解讀了時間性與空間性對於舞蹈的重要意義。引言之後分別從人類生命的情調、情感的抒發、舞蹈的動態性以及社交禮儀幾方面對舞蹈藝術進行剖析。從中可以看出舞蹈的時空性決定了舞蹈是一種“流動的雕塑”舞蹈姿態雖易辨別其形象屬性而“動態”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已被全世界舞者廣泛認同。吳曉邦先生在《新舞蹈藝術概論》中提出:“凡藉着人體有組織、有規律的運動來抒發情感的都可稱之為舞蹈。”因此“動態”是舞蹈藝術的前提有了“動態”後才能提及舞蹈藝術的綜合性。

“舞蹈本質的追索”提出舞蹈學研究的首要任務是弄清它本質屬性及本質屬性的特徵。本章首先否定了“美”為舞蹈的本質特徵認為“美的指向含混不清不能作為二級種類的特徵與其他藝術構成矛盾關係”。此後文章沿着舞蹈藝術發展歷程借各時代藝術家的理論分析了芭蕾舞和現代舞的表現特徵將其抽象為“再現”、“表現”及“形式”三個概念道出舞者們在求索舞蹈本質時由最初的模仿性、聯想式舞蹈——表現性、抽象式舞蹈——純粹的、形式化舞蹈的發展歷程。當“進入本體的切入口”時呂教授指出“能否進入藝術深層的本質研究關鍵在於能否發現舞蹈自身的規律”。在此他提出了舞蹈科學家魯道夫·馮·拉班為代表創建的“人體動律學”列出了“人體動律學”中的重要內容如:“運動四大因素:重力(輕與重)、時間(快與慢)、空間(直接與延伸)、流暢度(限制與自由)”等。通過了列舉德國現代舞奠基人瑪麗·魏格曼和中國現代舞先驅吳曉邦使我們認識到該理論對全世界舞蹈藝術的深遠影響。

“舞蹈作為一個子系統”力圖從科學的角度將舞蹈定位於宏觀的社會意識形態中使它與同等的因子相互對立、相互依存;從舞蹈藝術的微觀角度來看將舞蹈置於一個合適的空間地位並明瞭該系統的目的性、層次性以及它的動態規律。當理解“系統中的舞蹈”時文章提出舞蹈理論系統與社會系統應當是一致而實際中因為王朝跌宕、王室的重視與否等確使舞蹈系統在表面上與社會系統顯得不太一致。在“舞蹈中的系統”中書中列出了已經出現的不同視角的藝術分類:藝術的存在方式、藝術展現特徵、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藝術的美學原則。在對舞蹈藝術進行劃分時呂教授告訴我們:“舞蹈的系統分類並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首先時對現有舞蹈中雷的理論認可是實踐的直接總括其次劃分要取什麼角度這是由研究目的所決定的。”

“舞蹈鄰界的模糊地帶”介紹了舞蹈藝術與音樂、雜技、戲劇、美術等相關藝術之間的關係。其中“音樂是否是舞蹈的靈魂”這個為舞蹈業內人士時常討論的話題在此也納入了作者關注的視野。書中認為“靈魂”一詞最初出現時只是句比喻性詞語而並非一個定理。真正的“靈魂”只有通過動作與生命互換的形式時靈魂便得以顯現。這就是説舞蹈的真正靈魂時人體動作具有生命意識時也就是它在表現人的情感、思想與與生命情調時舞蹈的靈魂才附體。在談到舞蹈與音樂的關係時呂教授從兩個層面進行了解釋:1、音樂作為一種時間的因素進入了舞蹈本體它已是舞蹈的一部分而非體外物;2、即兩種姐妹藝術的合作。在談到舞蹈與雜技之間的界限問題時作者通過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找到了舞蹈與雜技的模糊界限即“時、空、力”這個舞蹈的三大要素在雜技中同樣存在。而“難、奇、謔”與“情感、美感”成為舞蹈與雜技的本質區別。

“舞蹈藝術門類與形態”從種類上將舞蹈劃分為民間舞、芭蕾舞、古典舞、現代舞、亞舞蹈與新品種。對於人們對“中國古典舞”這一名稱含混不清作者認為產生於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中國古典舞自然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如與西方芭蕾舞訓練體系的關係及與保留下來的中國戲曲、武術、雜技、民間舞等。但中國古典舞繼承古代的首先仍是典範性。典範性、模式化精神及帶有極大傳統美學繼承性的嚴禁性。其次而“禪”的精神已深入到中國的哲學與藝術境界並促使中國各種傳統藝術的互相借鑑如:舞蹈與書法、舞蹈與繪畫等。最後“身韻”的產生是“中國古典舞”擺脱了戲曲的羈絆。作者在本章結尾處談及舞蹈的綜合性時指出舞蹈藝術的邊緣性綜合是獨立性藝術的需求。因為首先舞蹈藝術的本體容(動作思維)量並不為全部人所理解它具備以我為主體的綜合必要性和綜合可能性。其次隨着人類審美逐漸走向高級階段生活動多樣性使人們的審美變得豐富多彩而舞蹈本體的抽象一位使它離人類生活越來越遠。

第三篇:政治學導論之讀書筆記

政治學導論讀書筆記

【5】 “政治就是人們圍繞公共權力而展開的活動以及政府運用公共權力而進行的資源的權威性分配的過程” 【評論:社會需要進行資源分配,且分配必須是權威性的,由擁有權威和權力的政府機構作出決定,其分配過程是一個系統化過程】

【9】 “博弈論是分析利益衝突的構架”【評論:政治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調節利益衝突的藝術。政治博弈需要五種要素,分別是局中人,資源,對策,規則及目標】

【12】 “政治就是運用權力的政府機構根據一套規則衣決定誰能得到好處以及誰支付社會代價的系統化過程,其中團體與團體之間,團體與政府之間充滿着合作與衝突”【評論:在政治博弈論基礎上做出的關於 政治 的定義】

【15】 “政治學是研究公共權力的形式及運作規律的科學”【評論:政治學涉及規範性與科學性,不同於政治哲學】

【31】 “社會選擇理論破解了我們過往對一般性均衡的迷思,而新制度主義則讓我們在限縮的範圍內建立起一部分均衡”【評論:一個純以偏好為導引的均衡在某些制度限制下,可以發現又結構造成的均衡,從而破而後立,從社會選擇理論過渡到理性選擇制度主義】

【38】 “權力是指處於社會關係之中的行動者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論這種可能性的基礎是什麼”【評論:韋伯關於權力的的定義強調了其強制性,權威性】

【57】 “在任何社會,總是由一小部分人控制着大部分政治權力,是這些人控制着政治過程,制定重要的政策”【評論:小部分人處於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對於他們,我們尊敬。而那大部分人掌握政治權力的人做為政策執行者貫徹者,我也相信其中大部分的公正正直,但是也總會有害羣之馬來破壞人民對政府的公信力】

【64】 “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會成員針對政治體系各層面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徵”【評論: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的傾向性決定着人們的政治行為方式】

【74】 “意識形態”【評論:意識形態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直接相關聯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意識形式】

【82】 “意識形態的政治功能即維護政權的合法性,推動社會大規模動員,實現政權轉移”【評論:意識形態是以一定的哲學世界觀為基礎的政治社會規範,是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思想體系,意識形態的政治化顯示了意識形態的政治功能】

【88】 “經濟增長需要合理的意識形態為其提供有利的非正規性規範”【評論:意識形態能夠保持團體內部團結和穩定性,實現規模經濟;約束團體成員行為,減少搭便車現象出現】

【88】 “意識形態變革的滯後帶來了意識形態變革與經濟增長的時間差,時間差的存在使得變革滯後的意識形態常常成為束縛和阻礙經濟增長的力量”【評論:消除意識形態變革的滯後對經濟發展的威脅刻不容緩,需要意識形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我更新改良】

【93】 “政治社會化是政治體系塑造其成員的政治心理和心理意識的過程”【評論:類洗洗腦,不過政治社會化是積極向上的】

【156】 “政治體制是指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用什麼形式組成其實現階級統治權力的國家政權機關”【評論:即政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

【166】 “官僚制是指所有大型組織中由受過轉職訓練的專職人員組成的行政管理機構”【評論:官僚制不同於官僚主義,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行政管理機構,杜絕官僚主義不意味着消滅官僚制】

【175】 “政黨的最重要也是最本質的特徵在於,它是把政府形式的結構與社會中的各種不同成分聯繫起來的紐帶,這些成分包括個體公民和由他們組成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經濟,文化,宗教組織及其他組織”【評論:政黨的功能是協調各組織利益表達的關鍵】

【189】 “政黨的適應性取決於政黨對監控環境的反饋機制的有效性”【評論:政黨要想適應環境變遷,就必須具備監控環境變化的能力。“政治主體對外界的依賴性越小,其適應性的必然性就越小,但是忽略環境同樣會有長期隱患,如果一種組織無需監測其所處的環境,它在此方面的競爭力將日益枯竭”】

【197】 “中國的政黨制度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評論:共產黨執政,在政治上擁有領導地位;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發揮參政議政的作用。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係準繩“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203】 “利益集團代表一定社會羣體的利益,參與國家政治活動”【評論:利益集團的存在是阻礙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變革的主要力量,如何處理好利益集團的問題對我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21】 “媒體與政府的關係主要涉及新聞自由的權限和政府管制媒體的邊界問題”【評論:就如何處理好二者問題,真實反映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一直是老百姓關心的問題。老百姓通過媒體網絡接觸關注社會要求其事情必須得是真實的】

【253】 “國家既是階級矛盾的產物,也是社會分工的產物”【評論:馬克思主

義關於 國家 定義】

【258】 “暴力與法律,制度為政治統治合法性提供了基礎,政治統治合法性的獲得主要通過意識形態教化”【評論:支持意識形態的力量是國家,而政治統治合法性的獲得根本上取決於國家公共職能的有效發揮,特別是經濟職能】

【293】 “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政府的決定或與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為”【評論:政治參與的主體是一般公民,是一種活動,需要我們參與,並監督】

【327】 “一場全方位的革命,包括摧毀舊的政治制度和合法性模式,動員新社會集團參與政治,重新界定政治共同體,接近新的政治價值標準與合法性的新概念,由新的更有活力的政治精英掌握政權,以及建立新的更強有力的政治制度”

【評論:階級革命成果的總結,亦是革命作用的評價。革命是國家經濟發展,並建立更先進的政治制度】

【330】 “改革必然會觸動現存秩序的受益者,而全面改革使所有與現存秩序利害攸關的社會勢力和政治集團都受到威脅,從而激起潛在的反對者”【評論:中國的改革不僅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步履維艱的原因就在這裏,就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不僅是政府,中國共產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亦是老百姓切身關注的問題】

【342】 “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民主概念的基本含義是‘人民的權力’和‘人民的統治’”【評論:就中國種種社會現象的發生,我已經看不到是如何體現人民的權力和人民的統治,依我看來,民主的含義已經蜕變成“民之主”,悲乎哀哉】

【354】 “制度選擇是由一系列因素決定的,制度是因變項。而制度一旦被選定,就會變成自變項,對社會各方面產生重大影響”【評論:這幾乎相當於是一個固定模式:-形成-發展-破敗-形成新的-發展-破敗-】

【359】 “在既定的社會中,所有的人都有資格基於最低限度的道德準則,以提供服務為準備而提出對自己所需要的權利的主張”【評論:人權】

【364】 “人權實現的條件包括權利意識和權能條件”【評論:權能 含義 在學理上是指權利的要素,是權利的具體內容,是指權利的作用或實現的方式,是權利人為實現其權利所體現的目的利益依法所能採取的手段,是體現權利人的意思支配力的方式】

【365】 “生命權或生存權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評論:漠視生命,視生命如草芥,惡意踐踏他人生命,尊嚴的現象在中國時有發生,特別是特權階層對於弱勢羣體,人權!!!!】

【369】 “所有權是一種法律制度,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反映”【評論:知識產權也是一種所有權,但是盜版仍舊猖獗。雖然我支持所有權,但是還會買盜版書。

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問題:如果經濟上去了,人民富足了,精神生活得到享受,當然會支持正版】

第四篇:企業管理導論讀書筆記

&videoid=545b46b48ec24bc113115e92c48bab35&clickid=vide1278727814427658

細節成就完美

—讀《細節決定成敗》有感

聞名世界的惠普創始人戴維.帕卡德曾感歎“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可見對細節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認識。其實,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細節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面。在今天,隨着現代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而汪中求先生的《細節決定成敗》正是一本適應細節化時代要求而著的人生讀本。《細節決定成敗》是一本有很強可讀性,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充滿經營智慧與管理智慧的書,是在中國理論界、出版界專論細節的第一本書。該書的整體創意、構思、立意、內容及表達都相當不錯,特別是用一系列的案例説話,

下面我就從企業和個人的方向從書中的一些名言展開論述:

1.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這句話闡釋了注重細節的重要性,惠普創始人戴維帕長德提出了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決定成敗的這個看法,我認為很有道理,有很多例子可以舉,古語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步不慎,滿盤皆輸李斯曾説過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三國時期的許攸從袁紹處投奔曹操的故事,曹操赤腳出轅門迎接,甚是歡喜,這是一個很小的細節,卻讓許攸鐵了心認為曹操是個明主,重視人才。麥當勞創始人克洛克提出我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經營出色,就必須使每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都盡善盡美。我強調細節的重要性。麥當勞創始人克洛克説過如果你想經營出色,就必須使每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都盡善盡美,細微之處見精神。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也提出不放過細節,無視細節的企業,它的發展必定在粗糙的礫石中停滯。縱觀當年的日本產品,在國際上曾今也被冠以假冒偽劣的稱號,往往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不達標,松下公司發現了這一劣勢,並積極去改變,從細節處下手,注重每一個生產流程和服務,終於確立了今天的松下品牌。同樣的,德國企業就是憑着一絲不苟、精細嚴謹的做事風格,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級企業巨頭,打造了“德國製造”這個產品品質保證代名詞的國家品牌。西方流傳民謠《帝國亡於鐵釘》這樣寫道鐵釘缺,馬蹄裂;馬蹄裂,戰馬蹶;戰馬蹶,騎士跌;騎士跌,軍團削;軍團削,戰士折;戰士折,帝國滅。可見忽略細節的可怕後果。

2.中國決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

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做起。今天聲名顯赫海爾公司,當初管理混亂。廠裏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很健全, 但是工人沒有去執行的意識。張瑞敏入主後結合現狀重新制定了很多制度,

第一條制度竟是“不許隨地大小便”令人瞠目。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多項管理,工作,技術標準,張瑞敏説: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集團用“嚴、細、實、恆”的管理風格,把細和實提到了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把管理問題控制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範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面、有效的狀況,每一個環節都能透出一絲不苟的嚴謹,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疏而不漏;張瑞敏説一不二,身體力行,從嚴執行,把小事當做大事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於,雖其規章制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説在口上,定在紙上,

訂在牆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敬愛的周總理位居總理之職,而他強調的卻是“關注小事,成就大事”,胡總書記也曾説羣眾利益無小事。這都反映出從古至今的任何事情都是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出發的。同樣,書中也舉了反面教材有8、6億英鎊的巴林銀行被象徵性的1英鎊收購了,巴林銀行就是因為自己一些被忽略的細節打倒的。

3.細節決定企業競爭的成敗,精細化管理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怎樣才能使企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呢?究其答案:細節決定企業競爭的成敗。這主要也是由兩個原因造成:其一,對於戰略面、大方向,角逐者們大都已經非常清楚,很難在這些因素上贏得明顯優勢;其二,現在很多商業領域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大量財力、人力的投入,往往只為了贏取幾個百分點的利潤,而某一個細節的忽略卻足以讓有限的利潤化為烏有。而看看今天我們的國人,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似乎仍然還是不絕於眼,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礦山上的事故頻頻發生着,社會上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而與“差不多”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但事實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書中所説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隨着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如,一輛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飛機有幾百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如我國前些年澳星發射失敗也就是細節問題:在配電器上多了一塊0.15毫米的鋁物質,正是這一點點鋁物質導致澳星爆炸。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細節決定成敗》這部著作一方面反映了時代變化的這種趨勢,另一方面書中所倡導的注重細節的精神,對於改變人們大而化之、做事粗糙的態度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4.細節承載着社會的文明。

之所以想把這句話提出來説一説,是因為在市場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僅僅要注重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作為企業,必須重視服務,包括售前和售後,售後服務尤其重要。其中的細節非常重要,它直接關係着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企業的聲譽,以及企業的未來發展。可以説,及時細心的售後服務是社會文明的體現。在這個方面,海爾集團做的很好,他們本着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信譽是企業的根本,產品合格不是標準,用户滿意才是目的。營銷不是“賣”而是“買”,是通過銷售產品的環節樹立產品美譽度,“買”到用户忠誠的心。的理念,在社會留下了很好地口碑。下面是從網絡上看到的一個事例,很好的闡釋了海爾服務理念。

1995 年 7 月 6 日 ,海爾廣州工貿公司與潮州用户陳志義約好 7 月 8 日 上門送去他選購好的一款滾筒洗衣機。那時,潮州還沒有海爾的專賣店。7 月 7 日上午 ,駐廣州服務人員毛宗良租了一輛車,拉着洗衣機上路了,到下午 2 : 00 時,車出了問題,而離最近的海豐城還有兩公里路。烈日下,小毛守着洗衣機拼命地攔着偶爾過往的車,但司機都不願拉就這樣,小毛攔了十幾輛車沒有結果,此時已是下午 3 點鐘了。“不能再等了”小毛在路邊找繩子,他決定將洗衣機背到用户家!烈日下的温度高達 38 ℃ ,此時的小毛還沒有吃中午飯,但為了搶時間,他背起重約近百斤的滾筒洗衣機上路了,不一會兒,汗水便濕透了他的衣衫,路上偶爾路過的行人好奇地看着他,不明白這個小夥子為何要揹着洗衣機在烈日下行走累了歇一會,再走。就這樣, 2 公里 路走了兩個多小時,到達海豐城時,已是下午 5 點多了,他渾身上下已被汗水濕透了,又累又餓,但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與銷售公司聯繫,請他們派車來提洗衣機。他守着洗衣機坐在路邊上等;銷售公司的車來了,等

將洗衣機裝上車出發時,小毛才想起,已有兩頓飯沒吃了。到達潮州時已是夜裏 12 點多了! 7 月 8 日 一早,洗衣機準時送到用户家安裝。當用户得知毛宗良為了與自己的約定揹着洗衣機而來時,被小毛這種對用户負責的精神深深感動了。

以上主要是就企業如何從細節處實現企業發展做的一些簡單的論述,得出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企業,必須要有細節決定成敗的觀念,制定好制度,並且執行好。企業尚且如此,作為個人,很多方面也體現着細節決定成敗。

1.素質就是快速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歷不等於能力,知識不代表素質

現代社會已經不是僅憑藉學歷來用人的社會。高學歷不能代表一定具有高的修養,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現在很多大學生考公務員或找工作前都要進行一些細節上的培訓,下面是個小事例,意義很深刻。

年前的一天,小李去一家公司應聘,招聘一名營銷經理,年薪8萬。我一路闖關,從99位應聘者中殺出,終獲總裁召見。

那一天,他飄飄然地走進總裁辦公室。總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女祕書洋溢着一臉職業性的微笑,對他説:“先生,您好,總裁不在,總裁讓您給他打個電話。”

他掏出手機,撥了一串號碼。但就在這時,我看見辦公桌上有兩部電話,就問那小姐:“我可以用用嗎?”

“可以。”女祕書依然微笑着。

小李拿起電話,終於跟總裁聯繫上了。總裁在那端興奮地説:“小王啊,我看了你的簡歷,打聽了你的答辯情況,的確很優秀,歡迎你加盟本公司。”

小李高興得心花怒放,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將這個好消息與他的女友分享。半個月前,女友出差去了國外。他剛撥了手機,卻又遲疑了:這可是國際長途啊!這時,我又看了看那兩部電話,忽然想到:他都快是公司的人了,這裏是大公司,不會在乎一點兒電話費吧?於是小李便拿起電話:“喂,米妮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總裁已經......”

恰在這時,另一部電話響起。

“先生,您的電話。”女祕書送了小李一個詭祕的笑。

“對不起,小王,剛才我的話宣佈作廢。通過dvp監控,你沒能闖過最後一關,實在抱歉......”總裁在電話裏温和地對我説。

“為什麼?”小李他呆呆地問。

女祕書惋惜地搖搖頭,歎道:“唉,許多人和您一樣,都忽略了一個微小的細節。在沒有成為公司正式員工之前,明明身上有手機,幹嘛不用手機呢?”

有時,成功就在那一個細節,你注意了,你就成功了,你忽視了,你就徹底錯過了。

2. 蒼蠅蚊子中一定也有天才,但不妨礙我們拍死它們。

關於這句話,我鄙薄的認為這應該是在向我們闡述團隊的重要性,驚弓之鳥的例子我們都很熟悉。不排除蒼蠅蚊子中偶爾有天才,但它們是離羣的,個體的,形單影隻的,即使它很厲害,但是我們仍能拍死它。前幾年在電視看過殺人蜂的電影,它們一大羣蜂擁而來,我們對這種情形也只能無可奈何。這都説明成功需要一個團隊,一個成功的團隊沒有輸家,一個失敗的團隊沒有贏家。而生活在一個團隊裏,除了很好地與同事相處,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自己也必須從一些細節處加強修養。要有嚴謹的態度,細節的實質是認真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要有責任感,人的意志力是由責任感決定的,在團隊中要勇於承擔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完成好自己那一份工作,並應該有面對錯誤的勇氣。

細節決定成敗,不僅僅體現在所論述的這些方面,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是一種長期的準備。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們關注了細節,就可以獲得一些機遇,也就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生活中

無處不在昭示着這樣一個道理:要想取得最後的成功,就要注重每一樣小事,即細節決定成敗。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一句話説,有一句話説:做人要不拘小節,但是做事,一定要注意細節。注意細節,注重細節的人,才有把事情做對,把工作做好的可能。而那些不注重細節的人則會“由百分之一的失敗,導致百分之百的失敗”。回過頭來看本書的作者,他自己也是一個十分注重細節的人,從一開始的人民教師到公務員再到下海經商成長為現在的首席營銷顧問, 這一系列成功的蜕變不能不説與他“把小事做細”的精神有很大的關係。

對於我們非管理專業的同學來説,細節也是我們不得不加以重視的。工作上要細,吃透各各環節,要做好計劃和突發情況的處理預案,“千里之堤,潰已蟻穴”也説明了安全工作無小事,但往往是小事不注意,釀成大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也説明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更大的價值時,就要心思細膩,從點滴做起,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認真負責的心態對待每個細節.只要小事做好了、做細了,就可以預防安全上的大事。

成大業若烹小鮮,做大事必重細節。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而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中國有句名言,“細微之處見精神”。細節,微小而細緻,在市場競爭中它從來不會吒叱風雲,也不像瘋狂促銷策略,立竿見影地使銷量飈升;但細節的競爭,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當代,大刀闊斧的競爭往往並不能做大市場,而細節上的競爭卻將永無止境。一點一滴的關愛、一絲一毫的服務,都將鑄就用户對品牌的信念。成就百年企業。

下面以一段話為這次讀書筆記做個結束語:

老子有云:“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它精闢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世間上不論什麼事,從最根本的角度來説,都是由一些細節構成的,在今天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隨着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與生活時代已經到來。真所謂成也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

第五篇:算法導論學習報告

算 法 設 計 與 分 析

第一部分 學習內容歸納

“計算機算法是以一步接一步的方式來詳細描述計算機如何將輸入轉化為所要求的輸出的過程,或者説,算法是對計算機上執行的計算過程的具體描述。”(參考文獻:百度百科)《算法設計與分析》是一門面向設計,在計算機科學中處於核心地位的課程。這門課程主要講授了在計算機應用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和求解的方法,分治法、動態規劃法、隨機算法等設計算法的基本原理、技巧和算法複雜性的分析,以及計算理論簡介。

第一部分“概論和數學準備”在簡單瞭解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複雜性、研究步驟等幾個重要知識點後,着重學習了算法的數學基礎,包括生成函數、差方方程的求解等,主要適用於求解算法的時間複雜性。

“任何可以用計算機求解的問題所需要的計算時間都與其規模有關:問題的規模越小,解題所需的計算時間往往也越短,從而也就比較容易處理。”(參考文獻:《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第3版)》)而第二部分介紹的算法常用技術之首——分治法就運用了這樣的思想。分治法的要領在於divide(子問題的劃分)-conquer(子問題的求解)-combine(子問題解的組合)。由於子問題和原問題是同類的,遞歸的思想在分治法中顯得尤其重要,它們經常同時運用在算法設計中。這部分內容從select(求第k小元)算法,尋找最近點對算法和快速傅立葉變換fft等實際應用中深化對分治法思想的理解,同時也強調了平衡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動態規劃”與分治法類似,同樣是把問題層層分解成規模越來越小的同類型的子問題。但與分治法不同的是,分治法中的子問題通常是相互獨立的,而動態規劃法中的子問題很多都是重複的,因此通常採用遞推的方法以避免重複計算。然而,也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採用遞推法,當有大量的子問題無需求解時,更好的方式是採用動態規劃法的變形——備忘錄方法。通常需要用到動態規劃法求解的問題都具有子問題的高度重複性和最優子結構性質兩大特徵,這也是我們分析問題和設計算法時的關鍵點。最長公共子序列lcs問題和最優二分搜索樹就是從動態規劃法的兩個主要特徵角度分析問題,進而設計出相應的解決算法的。而這部分內容中的另一個問題——流水作業調度,則告訴我們採用動態規劃時偶爾也得不到高效的算法,我們要學會將已有的知識靈活運用,適當加工。

第四部分“集合算法”中首先介紹了一種分析算法複雜度的手法——平攤分析(amortized analysis)。與之前我們所接觸的算法分析方法即逐一考慮執行每條指令所需的時間複雜度再進行累加的方法不同,平攤分析是對若干條指令從整體角度考慮其時間複雜度,通過這樣的方法獲得的時間複雜度更加貼近實際的情況。平攤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聚集方法,會計方法和勢能方法。聚集方法將指令的時間複雜度分類計算再相加;會計方法採用了耗費提前計算的思想;勢能方法引入了勢函數的概念,從每步操作的數據結構狀態和勢函數的關係角度分析得出操作的平攤代價。“集合算法”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union(合併集合)和find(給出元素所在集合名)這兩種運算。從上學期的《數據結構》課程的學習中,我們就已經發現集合和樹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經常用樹結構來表示集合。而2-3樹是一種特殊的每個內結點都只有2個或3個兒子的樹,廣泛的應用於可實現member(查找)、insert(插入)、delete(刪除)操作的數據結構——字典,可實現insert、delete、union和min(查找最小葉結點)的數據結構——可並堆,可實現insert、delete、find、concatenate(保序合併)和split

(分裂)的數據結構——可連接隊列等。

之前討論的算法中每一步計算步驟都是確定的,然而第五部分“隨機算法”中所討論的隨機化算法允許算法在執行的過程中隨機的選擇下一個執行步驟。“在許多情況下,當算法在執行過程中面臨一個選擇時,隨機性選擇常比最優選擇省時。因此隨機化算法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算法的複雜度。”(參考文獻:《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第3版)》)隨機化算法對問題用同一輸入算法求解時可能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這是它的基本特徵——算法在執行時產生真正隨機的結果。一般情況下,隨即算法分為兩大類——las vegas算法和monte carlo算法。las vegas算法不會得到不準確的結果,但有時卻會找不到解,這時就需要重複調用算法進行計算。而monte carlo算法用來求取問題的準確解。它能保證求得一個截但無法保證其正確性,這是monte carlo算法的主要缺點。不過由於每次執行的算法都是獨立的,通過反覆執行算法可以有效的將發生錯誤的概率大大降低。另外,對於一個已經有了平均性質較好的確定性算法的問題,通過sherwood隨機化方法可將確定性算法改成隨機算法,以解決其在最壞情況下效率不高的問題,提高了算法的性能。隨機化算法為很多用確定性算法難以很好的解決的難解問題提供了高效的解決途徑,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第六部分“np完全性理論與近似算法”首先介紹了計算模型、確定性和非確定性圖靈(turing)機。“在進行問題的計算複雜性分析之前,首先必須建立求解問題所用的計算模型,包括定義該計算模型中所用的基本運算,其目的是使問題的計算複雜性分析有一個共同的客觀尺度。”(參考文獻:《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第3版)》)隨機存取機ram(random access machine)、隨機存取存儲程序機rasp(random access stored program machine)和圖靈機(turing machine)是三種基本的計算模型。ram和rasp的相同處在於都有各種尋址指令且時間複雜性數量級相同,不同處在於ram程序的不允許修改和rasp程序的可修改性。ram程序和rasp程序之間可以相互模擬。圖靈機可以計算函數部分的遞歸函數,涉及到遞歸可枚舉集、遞歸集、原始遞歸集、部分遞歸函數、完全遞歸函數和原始遞歸函數。確定性圖靈機dtm和非確定性圖靈機ndtm的差別在於,ndtm的每一步動作允許有若干個選擇,且它的id序列通常是由樹描述的,而dtm的id序列是線性的。這部分接着又進一步深入介紹np完全性理論和解np難問題的近似算法。np是能在多項式時間內被一台ndtm所接受的語言。np完全問題是當前計算機算法領域的熱點研究課題。

第二部分 學習心得

學習之初剛開始看到那些函數以及一大堆數學公式的時候都覺得頭大,一時都摸不清這些複雜的式子是用來幹什麼的,甚至都以為學的不是算法而是高數了。後來在接觸到分治法等算法思想後,在老師講解的例子中學會了對那些式子的應用。課後也在實際的應用中真正掌握了第一部分所講的數學知識,懂得了那些數學基礎對算法研究的重要性。所以説,只有當自己學會在問題中運用了,才算是真正學會了那些知識。

算法的思想看着都似乎簡單易懂,就算思路複雜的只要認真研究也比較容易理解,但要真正的在實驗中、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運用出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了。對於同一個問題,往往都有好幾種不同的算法,就像要求分別運用

kmp、monte carlo、las vegas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實驗二一樣。每種算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需要我們從算法的準確性和時間複雜度等多個方面進行權衡,從而找到最優的算法。

第三部分 個人建議

一直以來都習慣於老師用ppt或者pdf課件上課,個人覺得上課看着屏幕上的word文檔有點不大適應。特別是剛開始上課講函數的時候,那部分知識涉及比較複雜的數學計算,看得比較吃力。所以建議老師或許可以改用ppt課件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這樣我們課後打印課件進行復習的時候也會方便一點。

另外,對於課後老師佈置的實驗題,做起來有難度而且很容易出現錯誤,耗費了不少時間。我覺得可以專門在機房上幾堂實驗課,大家在實驗中碰到錯誤可以及時的請教老師或者和同學討論。

第四部分 報告總結

繼上學期《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的學習後,在《算法設計與分析》這門課程中我又更深入的學習了幾種算法常用技術,學會了運用這些典型方法設計算法和反洗算法的效率。將來不管是繼續讀研還是工作,對算法的理解和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今後的學習和研究中,我也會繼續對算法的重視。在最後,也要感謝鄧老師繼《專業導論》後對我們這門課的辛苦教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lvyp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