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紅軍長征的故事》讀書筆記

《紅軍長征的故事》讀書筆記

第一篇:《紅軍長征的故事》讀書筆記

《紅軍長征的故事》讀書筆記

我看完《紅軍長征的故事》,當我把這本書合上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久久縈饒在我的眼前,從內心不由自主的發出這樣的讚歎:“這簡直是中國戰爭史上前所未聞的”。它已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

震撼啊!數千人馬馱着錙重萬里長征,面對的是百萬虎狼之師,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面對高山懸崖,冰雪雨霧、湍急的河流、莫測的風暴、灼熱的沙漠、無底的沼澤,飢寒交迫、刀山火海……這一重又一重令人無法相信的困難,卻被這支隊伍戰勝了,這就是紅軍,這就是“無堅不摧”的紅軍。

歷史的車輪已經把人類載入到一個嶄新的世紀,我們遠離了那戰火紛紛的年代,現在的人們面對困難有兩種選擇:知難而退或者就是知難而進。知難而退的人幾乎佔了三分之二。記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題不會做,沒有經過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現在想起來,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誤。我後悔自己沒有去面對它,沒有去鍛鍊自己,紅軍爬雪山的時候,吃的是皮帶、樹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們卻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戰勝了一道又道的困難。試想一下,我在他們的面前似乎變得那麼的渺小和蒼白無力,其實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對它,俗話説:“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我們學習的過程,正如科學家攻克難關一樣,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只有披荊斬棘,奮勇當先,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知識就像滿目琳琅的大寶庫,探尋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其實,困難的重量是由你的習慣來稱的,在怕困難人的眼中,它就像巨人一樣,相反,在怕困難人的眼中,它只不過是螞蟻大小,只有經過磨練的人,才會不停地與困難做鬥爭,勇於和困難做鬥爭的人才能取得勝利。

“不經一番徹苦寒,怎得梅花撲鼻香”,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潛心研究十多年,驗算用的草稿紙竟達十幾麻袋之多。終於攻克了數學上的難題哥得巴赫猜想。諾貝爾獎的創立人諾貝爾,為了研製炸藥,有十幾次差點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還是不放棄,繼續研究,終於取得了勝利。中國的保爾張海迪,在輪椅上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神舟五號經過中國科學家幾代人的努力,終於成功的飛上了太空,讓世界人民所矚目,救死扶傷的李時珍,經過自己二十多年的嘔心瀝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懸崖,用心血築成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嗎?正是由於他們發揚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換來他們偉大的成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衰是我們中華兒女每個人的神聖責任,在學校我們要把紅軍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下去,我們要學好每一科知識,孜孜不倦的學習,用科技來強國,我們要沿着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讓祖國永遠巨人般立於世界之林。

第二篇:《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讀書筆記

《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讀書筆記

付光磊

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來源好範 文網)

長征,一個家喻户曉的故事,一部偉大的革命史詩,因為其重大的歷史意義而為人所銘記,經過長征,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被糾正,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從此,中國共產黨的事業蒸蒸日上,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近幾年,關於抗戰與解放戰爭的電視劇不斷湧現,也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着人們的眼球,使人們對那段觸目驚心、艱難困苦的傳奇有了更多的瞭解,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受父親與爺爺的薰陶,我從小就喜歡看那些紅色電影跟電視劇,尤其是近幾年熱播的《亮劍》、《歷史的天空》等,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就是沒有看夠。以前沒有養成買書的習慣,國中高中也沒有時間去看課外書,所以很少能通過書籍瞭解那一段歷史,來到大學以後,終於有了更多的屬於自己的時間,也就有了更多的讀書時間,於是就選自己喜歡看的書目到圖書館去借,上學期的時候,在學院資料室看見《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於是就抽下來看了一遍,雖然有的地方讓我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當時可能看的比較潦草,所以當今年要再次看的時候,業已忘了許多,就借來再看一遍。

一直以來,歷史教科書上對長征的描述都是很有限的,而且,給人一種感覺就是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屢戰屢敗,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根據地進行長征,然後在長征途中,經過遵義會議,毛澤東重新掌權之後,紅軍就轉被動為主動,一直牽着國民黨的鼻子走,除了過草地爬雪山時遇到了大自然方面的挫折以外,一路都是很順利的,一直到達陝北,成功會師。但當我看到這本書介紹説長征前紅軍人數為8萬多人,而長征結束以後,紅軍只剩下6千多人,更何況在長征途中紅軍還在不斷的擴紅,招募了很多的新兵,因而長征具體損失了多少有機力量,誰也不清楚,當時我就覺得有這樣的損失,長征還算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但一想到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我想雖然長征損失了那麼多有機力量,但畢竟它使得中國共產黨擺脱了國民黨的追繳,為以後的抗戰保存了實力,而且還糾正了左的錯誤路線,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而且我們可以想象,經歷過那麼殘酷的長征,剩下的這6千人一定是身經百戰的勇士,將來一定會成為抗戰的主力軍,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初讀長征,心情也是隨着長征的過程而不斷變化,讀到李德不瞭解中國實際而在胡亂指揮反圍剿使得紅軍蒙受巨大損失的時候,心情沉重而又憤怒;讀到紅軍要與國民黨比速度搶時間過渡口的時候,心情急切而又擔心;讀到毛澤東重新掌權確立領導地位的時候,心情愉

快而又充滿希望??而且,在後來毛澤東組織紅軍穿越封鎖、組織紅軍渡江的時候,令人不得不佩服他那偉大的軍事策略與準確的判斷,蔣介石被他搞得一塌糊塗,根本不知道哪裏才是紅軍的主力,也不知道紅軍到底要去哪裏,應該派兵往哪裏追。我想任何一個人在那種情況下都不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的,但也只有那種情況下,紅軍才能迷惑敵人,才能順利渡江。就像孫子兵法中説的那樣,“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毛澤東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迷惑敵人的舉動,使得自己越來越贏得戰場的主動權,從而贏得寶貴的轉移時間。其實合上書本想一下,就會發現毛澤東對孫子兵法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他提出的“避敵主力誘敵深入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跟孫子所説的“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裏乎!”有很大的相通之處。

當然,除了軍事上的英明決策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權術。紅軍利用各地軍閥與蔣介石的矛盾,與軍閥簽訂祕密協議,從而使得紅軍避免了無謂的犧牲。國際關係學上講,外交策略就是不使潛在的敵人變成敵人,即使不能成為朋友!而毛主席則有更經典的一句話:政治就是把反對自己的人弄得少少的,把支持自己的人弄得多多的;軍事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雖然聽起來很“土”,但這確實是真理!其實,只要雙方有共同利益,那麼就有合作的可能,即使看起來他們是多麼的勢不兩立。當時,紅軍跟地方軍閥就有共同利益,那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蔣介石。蔣介石幹掉紅軍以後,一定會順手幹掉地方軍閥,所以聰明的地方軍閥不會眼睜睜的看着紅軍被蔣介石一口一口的吃掉,否則下一個被吃掉的就是他。

而且,在紅軍後來行軍過程中,經常會有村子或者縣城對紅軍特別友好,幫助紅軍把國民黨的軍隊趕跑,打開城門迎接紅軍並且給紅軍送食物。這其實也很能説明問題。民心向背向來是決定戰爭的關鍵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贏得民心,就一定能贏得勝利,即使現在她還不強大,還處在生死存亡的邊緣。再看後來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這是一場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數十萬的支前民工為淮海戰役的勝利提供了保障。為什麼共產黨能夠得民心,能夠受到人民的擁護呢?因為共產黨代表和維護的就是他們的利益,共產黨贏得勝利,他們就可以過太平安穩的日子,而這對廣大農林民來説已經足夠了。現在也是一樣,雖然中國一直是在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但還是有一些潛在的問題需要儘快解決,這些問題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影響了政府和共產黨的形象,國家必須下大決心儘快解決。

但如果有人瞭解當時紅軍長征的真實情況,僅憑這些絕對不可能讓他們相信紅軍能夠取得長征的勝利。因為從後來的統計看來,紅軍無論是衣服、食物和裝備方面,還是行軍速度方面,要取得長征的勝利根本就不可能,但事實擺在眼前,不由得人不相信。那就説明除了

上面列舉的因素以外,還有其他重要的因素促成了長征的勝利完成,個人覺得,那就是軍隊的服從和信仰!無論是高級指戰員還是普通士兵,他們都做到了絕對服從,即使在他們看來上級交給他們的任務是自尋死路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昨天看《建國大業》,也有一個地方突出了這一點,當然並不是長征時期,是毛澤東命令剛打完遼瀋戰役的林彪接着到北平圍攻北平,當時還有人在那裏説了一系列不可行的原因,但林彪卻只説了一句話:回覆中央,林彪一定完成任務!長征中,林彪遇到的這種情況很多,有時候他都不明白為什麼中央要讓他這樣做,有時候也會覺得中央這是在讓他自尋死路,他在後來還抱怨過,但他當時卻依然堅決完成任務,其他的指戰員也是這樣,普通士兵也是這樣!從而使得紅軍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時又很好的完成了任務。但是要細究為什麼紅軍能做到絕對服從時,恐怕就只能用信仰來解釋了!因為有着共同且遠大的信仰,紅軍才能上至指戰員下至普通士兵、炊事班老班長,都能做到絕對服從軍令,才能做到急行軍幾天幾夜並迅速投入到緊張而激烈的戰鬥中,才能做到即使面對重重圍困、面對寒冷缺氧的雪山、面對到處沼澤的草地而不回頭,不退縮,從而保證了紅軍長征的勝利!有時,我會想,如果毛澤東指揮的是國民黨的軍隊,那麼歷史會不會改寫呢?其實,蔣介石不笨,個人傾向於認為他們兩個有點像諸葛亮跟周瑜,而且各自的大本營也跟蜀吳的地盤基本相同,蔣介石的失敗可能就是因為他碰到的是毛澤東,如果換做別人,恐怕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後真的會被蔣介石打垮(當然,我覺得最終蔣介石還是會被倖存的共產黨人解決掉,因為國民黨已經是腐敗到骨頭裏了,遲早會被推翻,《建國大業》裏也説得很清楚,蔣介石也很清楚,而這裏只是説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後如果毛澤東不掌權的情況)。既然蔣介石不笨,那為什麼最後還是讓紅軍從包圍中衝出來了呢?毛澤東的很多決策他都看明白了,但為什麼還是讓紅軍逃跑了呢?就是因為他的軍隊不行。雖然他的軍隊武器先進,雖然他的軍隊在眾多方面都優於紅軍,但有一方面,他的軍隊比不了紅軍,也正是這一方面,使得紅軍成功了,那就是軍隊的信仰!國民黨的軍隊可能沒什麼信仰,也就不會賣死力,使得即使蔣介石決策很正確,但是執行不下來!決策執行不下來,相當於沒有!所以蔣介石才會輸得那麼慘!可悲可歎!當然,不僅僅是普通士兵執行不下來,國民黨的很多高級指揮員都做不到像紅軍那樣絕對服從,嚴格執行!聯繫到現在,雖然中央有很多決策是英明的,但實際上呢,因為有些腐敗分子的存在,使得很多政策都不能保證按照決策者的設想運行,不能真正的使人民受惠!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國民黨的失敗不值得惋惜,但希望決策者能以史為鑑,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真正美好而又強大的國家!美哉,我

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第三篇:紅軍長征的故事

紅軍長征的故事 金色的魚鈎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因此得了腸胃病。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趕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後面。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佈滿皺紋,

兩鬢都斑白了。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夥都叫他“老班長”。三個病號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來里路。一路上,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給我們做飯。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面吃完了。飢餓威脅着我們。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這些東西怎麼行呢?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其實,這些天他比我們瘦得還厲害呢!一天,他在一個水塘邊給我們洗衣裳,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鈎。這天夜裏,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儘管沒加作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以後,老班長儘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營,把我們安頓好,就帶着魚鈎出去了。第二天,他總能端着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給我們吃。我們雖然還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來畢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長自己呢,我從來沒見他吃過一點兒魚。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為什麼不吃魚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説:“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裏捧着搪瓷碗,嚼着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嚥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着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麼……”老班長猛抬起頭,看見我目不轉睛地看着他手裏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説:“我,我早就吃過了。看到碗裏還沒吃乾淨,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斷了他的話。老班長轉身朝兩個小同志睡覺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摟到身邊,輕聲説:“小聲點兒,小樑!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可是,你也要愛惜自己啊!”“不要緊,我身體還結實!”他抬起頭,望着夜色瀰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説,“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人交給我,他臨走的時候説:?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啊,無論多麼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小樑,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盡頭。我估計,還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過這二十天不簡單啊!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説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去向黨報告呢?難道我能説,?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可是,你總該跟我們一起吃一點兒呀!”“不行,太少啦。”他輕輕地搖搖頭,“小樑,説真的,弄點兒吃的不容易啊!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鈎。為了弄一點兒魚餌,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還有,我的眼睛壞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我再也忍不住了,搶着説:“老班長,以後我幫你一起找,我看得

見。”“不,咱們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嗎?再説,你的病也不輕,不好好休息會支持不住的。”我還堅持我的意見。老班長忽然嚴厲地説:“小樑同志,共產黨員要服從黨的分配。你的任務是堅持走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增強他們的信心!”望着他那十分嚴峻的臉,我一句話也説不上來,竟撲倒在他懷裏哭了。第二天,老班長端來的魚湯特別少,每個搪瓷碗裏只有小半條貓魚,上面漂着一丁點兒野菜。他笑着説:“吃吧,就是少了點兒。唉!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了鈎,又跑啦!”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兩個小同志不知道為什麼,也端着碗不往嘴邊送。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他説:“怎麼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樑,你不要太脆弱!”最後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我知道。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裏。我悄悄背轉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嚥着魚湯。老班長看着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可是我的心裏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捱了一天又一天,漸漸接近草地的邊了,我們的病卻越來越重。我還能勉強挺着走路,那兩個小同志連直起腰來的力氣也沒有了。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皮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着我們。我們就這樣扶一段,攙一段,終於走到草地邊上,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峯已經看得見了。這天上午,老班長快活地説:“同志們,咱們在這兒停一下,好好弄點兒吃的,鼓一鼓勁,一口氣走出草地去。”説罷,他就拿起魚鈎找水塘去了。我們的精神特別好,四處去找野菜,拾乾草,好像過節似的。但是過了好久,還不見老班長回來。我們四面尋找,最後在一個水塘旁邊找到了他,他已經昏迷不醒了。我們都着慌了。過雪山的時候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戰士用驚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要挽救老班長,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趕快吃些東西。我們立即分了工,我去釣魚,剩下的一個人照料老班長,一個人生火。我蹲在水邊,心裏不停地念叨:“魚啊!快些來吧!這是挽救一個革命戰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魚越不上鈎。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蘆稈動了一下,趕緊扯起釣竿,總算釣上來一條兩三寸長的小魚。當我俯下身子,把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着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説:“小樑,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幾乎要哭出來了!“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着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看,你們都瘦得……”老班長用粗糙的手撫摸我的頭。突然間,他的手垂了下去。“老班長!老班長!”我們叫起來。但是老班長,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閉上了。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擦乾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鈎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裏。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後,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

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鈎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介紹一個張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衞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嚐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蔔!野蘿蔔!?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着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蔔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裏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裏,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着,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説:?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説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説:?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參考資料:

12歲就參加紅軍的鄧嶽當年是個人見人愛的紅小鬼。長征途中因患瘧疾,被部隊發了10塊光洋動員就地復員當老百姓。倔強的鄧嶽堅決不幹,咬着牙堅持行軍。有一天突然發作,躺在路邊抽搐。正巧一輩子都愛跟孩子扎堆的陳賡騎馬路過,心痛得不得了,“這不是小鄧嗎?趕緊上我的馬!”鄧嶽知道陳賡也是拖着一條殘疾的腿,死活不肯。自己常常都是大孩子的陳賡怎麼也説服不了這位執拗的小戰友,只好讓他牽着馬尾巴跟着走,馬蹄濺起的泥土糊了他一臉,他就閉着眼睛跌跌撞撞地跟着走了一路。

經過諸多類似的艱難困苦,以及無數次與倒在雪山草地的戰友灑淚而別,他用一個孩子稚嫩的雙腳,量完了兩萬五千裏的漫漫征程,終於走進了黃土高原上那個有着一座寶塔的小城。

而當今許多相同年齡的小皇帝,還在鋪天蓋地的營養品中挑挑揀揀呢。走過雪山草地的孩子卻比他們都生長得迅速、健康、強壯。

鄧嶽,出息成了一個機智果斷的指揮員,一個毛澤東讚賞的“勇敢而明智的英雄”。1955年,鄧嶽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

第四篇:紅軍長征的故事感想

——由長征中的小故事所想到的

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所銘記。

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

長征,那戰勝一切困難的氣概,始終激勵着中國人民朝着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輝煌未來前進。

長征途中,沒有吃的,

把騾馬殺掉;騾馬沒了,去挖野菜,哏樹皮、嚼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帶吃……那一件件、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金色的魚鈎》。

這個故事敍述了一位老班長為了讓幾個傷員不餓肚子,自己不顧疲勞、強忍飢餓來到小水塘為他們釣魚充飢,自己卻一點兒也捨不得吃,最後活活的被飢餓折磨得倒下了。老班長那捨己為人的精神、那崇高的革命主義品質,深深地打動着我:為了讓自己的傷員不餓肚子而犧牲了。試想,當時如果有一把米,對,哪怕只有一把米,老班長也許不會被飢餓奪去他堅強的生命。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同學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乾、饅頭、麪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裏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

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是的,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難道還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饅頭當泥巴扔,把吃了一口的飯當髒水潑嗎?

同學們,多想想長征中的革命先烈吧!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生一代,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啊!

《紅軍長征的故事感想》

第五篇:紅軍長征感人故事

七根火柴

王願堅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雲像從平地上冒出來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着就有一場暴雨,夾雜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盧進勇從樹叢裏探出頭,四下裏望了望。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濛的雨霧裏,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爛泥裏,連路也看不清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有幾粒冰雹灑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惱地歎了口氣。因為小腿傷口發炎,他掉隊了。兩天來,他日夜趕路,原想在今天趕上大隊的,卻又碰上這倒黴的暴雨,耽誤了半個晚上。

他咒罵着這鬼天氣,從樹叢裏鑽出來,長長地伸了個懶腰,一陣涼風吹得他冷不丁地連打了幾個寒顫。他這才發現衣服已經完全濕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烤該多好啊!”他使勁絞着衣服,望着那順着褲腳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這是妄想——不但現在,就在他掉隊的前一天,他們連裏已經因為沒有引火的東西而只好吃生乾糧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識地把手插進褲裏。突然,他的手觸到了一點粘粘的東西。他心裏一喜,連忙蹲下身,把口袋翻過來。果然,在口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麪粉;麪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這些稀糊刮下來,居然有雞蛋那麼大的一團。他吝惜地捏着這塊麪糰,一會兒捏成長形,一會兒又捏成圓的,心裏不由得暗自慶幸:“幸虧昨天早晨我沒有發現它!”

已經是一晝夜沒有吃東西了,這會看見了可吃的東西,更覺得餓得難以忍受。為了不至一口吞下去,他又把麪糰捏成了長條,正要把它送到嘴邊,驀地聽見了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

這聲音那麼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聲音走去。

盧進勇蹣跚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樹底下,才看清楚那個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樹根半躺在那裏,身子底下貯滿了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他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髮像一塊黑氈糊貼在前額上,水,沿着頭髮、臉頰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無力地閉着,只有齶下的喉結在一上一下的抖動,乾裂的嘴脣一張一翕地發出低低的聲音:“同志!——同志!——”

聽見盧進勇的腳步聲,那個同志吃力地張開眼睛,習慣地掙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來,但卻沒有動得了。

盧進勇看着這情景,眼睛像揉進了什麼,一陣酸澀。在掉隊的兩天裏,他這已經是第三次看見戰友倒下來了。“這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説:“同志,快吃點吧!”

那同志抬起一雙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脣翕動了好幾下,齒縫裏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

盧進勇手停在半空,一時不知怎麼好。他望着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他抬起頭,望望那霧濛濛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説:“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閉着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着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説:“這……這裏!”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這一剎那間,他覺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那人腋窩裏,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裏。

那同志一隻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裏面並排着一小堆火柴。焦乾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簇集在一起,正壓在那硃紅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着火柴,口裏小聲數着:“—,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數完了,又詢問地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説:“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彷彿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着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裏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爆發着一種喜悦的光。只見他合起黨證,雙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隻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進盧進勇的手裏,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來,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話就在這裏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濛濛的,只有那隻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隻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後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後衞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裏,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在爛泥裏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着這熊熊的野火談笑着,濕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層霧氣,洋瓷碗裏的野菜“噝——噝”地響着…… 盧進勇悄悄走到後衞連指導員的身邊。映着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其餘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裏,同時,又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着:

“一,二,三,四……”

紅軍鞋(縮寫)

劉耀輝

我們來到大雪山下。當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説除了“神仙”,就連鳥也飛不過去。

為了消除部隊的顧慮,毛***説:“神山”不可怕,紅軍應該有志氣,和神山比一比。這些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出發前,上級規定每人要準備兩雙鞋,把腳保護好。我除了腳上的爛草鞋外,就剩一雙拴在皮帶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來,心裏湧起無限的感念。一首在江西中央蘇區流行的山歌,又在我的耳邊縈繞着:送得哥哥前線去,做雙鞋子贈送你,鞋上繡了七個字,紅軍哥哥萬萬歲。

想起這首山歌,也就想起了我們離開中央蘇區時的情形。一個老大爺拉着我的手,把一雙“紅軍鞋”塞給我。這是一雙非常結實的布鞋,鞋幫上繡着“慰勞紅軍戰士”的字句。他説:“孩子,這鞋一穿到紅軍的腳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從那以後,這雙鞋就掛在我的腰間,成為我最好的伴侶。

記得在離開江西的最後一次戰鬥中,我的腳負傷了。當時既沒有醫藥,也沒有擔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負了傷的腳,艱難地走着。實在堅持不住了,我第一次從腰裏解下“量天尺”,穿在腳上。鞋底軟綿綿的,特別舒服。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蘇區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傷痛。不久傷口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了不少,捨不得再穿,就又把它包起來掛在腰上??打遵義,我們連擔任攻城任務。打得正有勁,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仔細一看,原來一顆子彈穿過鞋子,緊挨在腰骨旁的皮膚上。同志們見了,都説這真是“救命鞋”。可是我也很惋惜,

因為鞋子被穿了一個大窟窿。以後,我更加倍地愛惜它。

天矇矇亮,我們就開始爬山。越向上爬越陡,一會兒竟下起雞蛋大的冰雹。狂風夾着冰雹,吹在身上,真像刀割的一樣。我是個炮兵,肩上扛着45斤的迫擊炮炮筒,走起來就更難了。我踏着前面像雪梯似的腳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腳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覺,幾次跌倒。每當我倒下,看到腳上的“量天尺”,心裏就感到一股熱勁,好像蘇區的老鄉們在背後推着我前進。

終於爬過了雪山,我低頭看看那雙“量天尺”,它沾滿了冰泥,髒得不成樣子,我趕忙把它脱了下來,磕掉泥巴又掛在腰上。

半碗青稞面

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乾糧。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戰士們聽了他的話,都把僅有的青稞面裝在糧袋裏,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裏煮湯喝。戰士吳開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經餓了兩天,周副主席知道後,就讓警衞員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給吳開生兩碗。他看着吳開生蠟黃的臉,語重心長的説:“這是革命呀!”吳開生流着眼淚説:“我只要有一口氣,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這天晚上又是狂風暴雨,用被單做成的帳篷自然擋不住風雨的襲擊。戰士們都淋成了落湯雞。周副主席命令戰士們都到他作為辦公室的帳篷裏去休息。大家怕影響他工作,都不肯去。他冒這大雨親自來了,説:“你們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話像火烤暖了戰士們的心。

這樣走了幾天,草原仍然無邊無際。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軍馬也殺掉吃了。戰士們只好燒皮帶吃,甚至把隨身帶的紙張嚥下去充飢,紅軍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給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麼呢?”警衞員急了。周副主席兩隻大眼睛放出了嚴峻的光芒,清瘦的臉上肌肉抖動着,“有同志們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個戰士的生命,就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拿出來分掉!”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戰士們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進着摧不垮的鋼鐵紅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je9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