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第一篇:《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暑假裏閲讀了朱家雄,張亞軍編寫的《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在閲讀了其中的《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一篇文章後,我想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

學期開始了,我接替了中班李老師的工作,班級裏有位小朋友特別膽小,找不到熟悉的李老師,熟悉的陳老師也請病假了,每天都會哭着來上學。孩子的奶奶向領導抱怨: “孩子以前上幼兒園還是很開心的,現在孩子不要上幼兒園,他説老師不喜歡他。”

後來老師和家長一交流,才發現孩子在説謊。每天我都會抱她,哄着她不要哭。吃飯時也會特別照顧她。孩子不斷重複不願上幼兒園,只是一種僥倖的心理,故意想讓奶奶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因為孩子的爸爸和媽媽剛離婚,媽媽離開了家。她害怕奶奶也離開她,所以故意説謊,想呆在家裏和奶奶在一起。知道了原因以後,我及時進行上門家訪,帶去了好吃的糖果,親近孩子。孩子的奶奶也和老師表現出親近的舉動,孩子看在眼裏,漸漸地願意親近老師,不久就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了。

面對孩子的謊言,家長和老師的第一反應是生氣。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這樣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切忌因此而懲罰孩子。用這個年齡的孩子所能夠明白的方式,温柔地引導孩子説真話,才是明智之舉。不妨借鑑以下幾個辦法:

1.鼓勵孩子説真話。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許多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責罵孩子。當孩子告訴你他把飯打翻了的時候,你如果責怪他“不乖”、“不聽話”,對他大喊大叫,他就會認為説實話不好,會被爸媽罵的。因此,這時爸媽倒不如誇他“寶寶告訴媽媽了,真乖。”這樣,也就等於在告訴寶寶,説實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2.切忌責難。

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時候,都會很留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如語調和用詞等。因為我們知道,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傳遞不同的信息,從而也會導致不同的反饋。然而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如果我們要引導孩子説真話,而不是對自己所做的錯事矢口否認,那麼就必須注意我們説話的方式。例如:“這飯怎麼會弄得滿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幫我把它們揀起來就好了”就比説“你怎麼把飯弄得到處都是?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吃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向孩子學習》

《向孩子學習》這本書通過講述61個關於家人、教師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歎,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記得《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敍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親決定去鎮上買雪茄,一上車子,就發現兩個女兒已經像女皇般的坐好了,並異口同聲地宣佈:“我們也要去。”到了鎮上,父親下了車,並告訴女兒,待在車裏別走開,臨走前女兒請求道:“買一個蛋筒冰淇淋,好嗎?爸爸?”,那位父親沒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沒有錢”。當那位父親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時候,幾乎已經把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忘得乾乾淨淨,父親打開包裝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點燃它,打了好幾下,沒打着,這時,小女兒細小卻無比傷感且直率的質問;“爸爸,你怎麼有錢給自己買雪茄?就沒有錢給我們買冰淇淋?”這個問題讓那位父親慚愧而且無法回答,後悔、懊惱之情溢滿了整個心靈。那位父親鄭重的説道:“是我搞錯了。我實在是有錢買冰淇淋。要什麼味的?”……當那位父親拿着兩支冰淇淋回到車子上時,他吐掉了雪茄,因為此時雪茄的味道已經變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後,那位父親竟然奇蹟般的戒掉了煙。在這個小故事裏面,孩子一句無心的 話,讓自己的父親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孩子這句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麼 後果,但正是這份純真讓給自己的父親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

讀完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問:孩子的這份純真我還有嗎?模糊記得孩提時,也曾這麼天真,也曾這麼純真。簡單的思考問題,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用一顆純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孩提時的我們,就象一 張白紙,一片空白,沒有受到任何的塗鴉,所以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單純,往往想的比較簡單,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也一天天豐富起來,受到各方面的 影響也越來越大,此時,思考的模式就變的複雜了,沒有那麼單純,沒有那麼簡單。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會想前想後,我們會顧左顧右,我們會考慮到問題周邊的任 何一個小細節,我們會設想問題產生的後果,我們會……瞧瞧,解決一個問題,竟然需要這麼多工序,有時顧多了往往會有事與願違的結果。所以有時純真點,簡單點未償不是一件壞事。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腦子複雜了,思維空間大了,但往往卻丟掉了寶貴的純真。還記得《國王的新衣》嗎?那些愚昧的大臣們,那些膽小的百姓們,明明知道國王什麼 都沒有穿,但是個個都不敢言,只有一個孩子喊着;“國王怎麼什麼都沒穿。”一個純真的孩子,導出了事實的真相,説出了大多數人不敢説的內心話,象這個孩子一樣的純真你還有嗎?純真你還有嗎?悄悄的問問自己,失去了,別擔心慢慢把它找回來,擁有了記得要珍惜,讓我們用一個純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在我國,以往由於受傳統文化的束縛,孩子往往被認為是幼稚的,需要指導和管教的,根本無從談起向孩子學習。但作為現代父母,慢慢的發現了孩子身上也有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地方,《歡樂蹦蹦跳》中 “童言無忌逗你笑”版塊,孩子天真的話語把熒屏前每個人都逗的笑彎了腰,是的,也只有他們,不會顧忌太多現實的東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騙子的把 戲揭穿呢?

70年前,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這樣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説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陶先生的這首詩十分形象生動地把他的兒童教育思想表現了出來。在陶先生眼裏,兒童是一個個藴藏着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向孩子學習。

應當説,向孩子學習,是今日父母與教師的一大課題,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須。向孩子學習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時代的變化。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孩子是一本內容極 其豐富的書,每一位父母和教師只有潛心研讀,才能理解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例如,生活在網絡時代,孩子們順其大流,在網裏遨遊,作為父母和老師,就該首當其衝,對網絡要有一些適當的瞭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連“ 886”“7456” “頂“等一些網絡術語不明白的話,那你和你的孩子也會產生隔閡。瞭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發展過程中的獨特規律,尊重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孩 子的各項權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這是向孩子學習的重要保證。當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時,切忌匆忙下結論反對,應三思而後行。

欣賞孩子的優點是向孩子學習的主要條件。在充滿失敗語言的家庭或學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學習的。與此相反,優秀的父母與教師總是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而及時、熱情地欣賞孩子的優點,則是最有效 的教子之方。欣賞導致成功,訓斥導致失敗。“你能行“如果你能經常用這句話鼓勵孩子,那麼相信他一定行,我們不可忽視每個孩子的潛能。

向孩子學習應該成為一個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長的時代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在這個背景裏面所產生的許多未知的能量對於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個有時代意識的教師或者任何的成人應該務實的去向孩子學習,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教師也許不再是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為孩子們有相當多的信息來源,甚至超過了教師。教師成為什麼呢?一個和孩子們一同成長的生命個體,互相汲取對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識,有效地達到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目標。

第三篇:幼兒教師《習慣左右孩子一生》讀書筆記

“習慣”這個詞,我們天天會掛在嘴邊。習慣就像一把鑰匙,人的一生都會隨身攜帶,好習慣可以開啟成功和幸福之門,帶領你走出撲朔迷離的大海,為你的人生指明正確的方向;壞習慣則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功之門,把你帶到墮落和頹廢的路上去。 因而“習慣”越來越被家長所重視,看了《習慣左右孩子一生》這本書,我突然覺得小班年齡的孩子習慣培養是那麼的至關重要。是的,現在有很多成人就是因為小時候習慣沒有培養好而造成了許多的累贅和陋習。

記得在這本書中一位記者採訪一位中國名人時,記者這麼問:請問您的成功最想感謝的人是誰呢?這位中國名人説:我最想感謝的人是我年幼時剛踏進園地的老師和我的父親。記者覺得很奇怪繼續追問:這是為什麼呢?他笑着回答:因為是幼兒時的老師她教育我東西哪裏拿的就要放到那裏去;吃飯之前要洗手;夥伴之間要友好交往;聽別人説話時,眼睛要認真的注視對方;而我的父親同樣也在我年幼時就告訴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拿回家,不該説的話不能亂説;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在場的所有記者都被他的回答所打動。是的,一個好的習慣如果在你年幼時沒有形成,那麼它將影響你的一生。所以幼兒時,作為一名教師,你的行為習慣對身邊的孩子是影響一生和至關重要的。

記得我在帶小班時,我常把教育孩子注意衞生,愛護自己的教室掛在嘴邊,但直到進入中班我還是不能改變孩子們隨地扔垃圾的習慣。一次,小胖把一張吃好的早餐垃圾隨手扔在了走道上,但小胖似乎又意識到了什麼,回頭看了看,乘這一個契機,我並沒有給與批評,而是自己走過去撿起了這個垃圾,也許是我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小胖帶動了別的孩子,他走進了教室對別的小夥伴説:我把垃圾丟外面了,是老師幫我撿的!於是我笑着説:這是我們中二班的教室和走道,我可不想讓它變髒哦,我愛我的孩子們,還有這個教室!然後我自信的走開了。從那後,孩子們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的習慣就這樣養成了,也許,這樣的習慣只要成人的一句話和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但它確實那麼的重要。所以,教師你的形象和行為習慣對孩子們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有很多的教師和家長總覺得孩子壞習慣總那麼難改,不知道大家自己意識到了沒有,其實改變孩子們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在他身邊那位最重要,最模範的你。也許你也會把垃圾隨手一丟,也許你和朋友交流時也會隨口一句髒話;也許你把用好的東西也會隨手一放,但你的孩子就是把你當做模仿對象,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他們的世界裏都影響一生。

第四篇:幼兒教師《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這是一本有關教育的書,是由被譽為“上天送給孩子和家長的福音”的李躍兒所著。她善於用最明確最生動的語言來解讀孩子的幸福觀本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沒有華麗文藻,沒有專業的術語。她站在一個敍事者的角度,詳盡卻不繁複的講述一個一個她所遇到、看到、聽到的故事。

“很多時候,我們成人並不能真正正確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由於不理解而帶給孩子許多痛苦,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被解決就會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成為將來他們性格中的一部分,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困難,影響他們的發展。”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於家長和老師之中,通常,家長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思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他們認為作為父母,比孩子更有經驗,更有正確思考的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但是,雖然父母都是從孩子的階段慢慢成長起來的,卻早已忘記了當時的自己是用何種眼光看待周圍世界的,是用怎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常常會誤解了孩子的本意,錯誤理解孩子的想法,造成孩子的痛苦。

在家教中心實習的一個月中,我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班上一位小朋友畫畫畫得很不錯,顏色也塗得非常漂亮,但是每次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都會批評孩子:“哎呀,你看你這畫得是什麼啊?老師畫的是皇冠啊,你怎麼畫成蝴蝶結啦?為什麼不好好學啊,要跟老師畫得一樣啊……”第一次的時候我沒怎麼注意,可是多幾次之後,我發現那孩子便不願意再聽媽媽説話了,每次媽媽發表意見的時候她就在一旁撅着嘴,一副快要哭出來的表情,非常委屈的樣子。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告訴家長以後不要這麼説她了,孩子很努力,畫得也很好,本來幼兒畫畫就不是為了要讓她畫得跟老師的一樣,而是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能夠愉快的度過這個過程。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想象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始終注意啟發孩子,讓孩子能夠盡情地發揮想象和創造的能力。這些,對孩子今後的成長與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那些所謂的畫畫的基本技巧,不過是家長急於看到成效而超過了孩子本身所能負載的東西而已。

記得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孩子是通過自己生活的經歷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當他發現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愛他時,講來他就會認為自己是被歡迎被接納的;當他發現他的父母不愛他時,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會輕易愛他,也不會接納他。 ”

我很認同這段話,在現今這個高速發咋還能的社會,我們更多關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學歷、高素質,各種技能的比賽、書面的文章……而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教育者被評定能不能勝任幼兒教育這一職業時,是不是要再次評定他是否懷有一顆有愛的心?幼兒工作之瑣碎、繁複不同於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與教育兩者間,我們更趨向於保育。剛剛脱離父母的孩子有着獨自面對社會的恐懼,用蹣跚的小腿走向遠方,離開他們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這種環境下,我想再強大的技能知識都是無力的,如果這時的教育者沒有一顆愛的心,面對孩子的哭鬧,他煩了;面對孩子的調皮,他惱了;面對孩子的彷徨與無知,他厭了。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們心中都有愛,是不是就不會出現許多幼兒園教育者虐傷孩子的事件了呢?

我也很欣賞李老師在對幼兒培訓時的方法。她會向孩子們講述一個故事,是關於長襪子皮皮的,然後她會用語言描述長襪子皮皮的長相,再讓孩子們在紙上畫。當孩子遇到不會畫的地方時,便會求助老師,這時老師再針對不同的幼兒進行單獨輔導,我想,這也是一種因才施教的方式吧,根據幼兒不同的需要去教給幼兒自己想學的東西,而不是統一教給每一個幼兒同樣的東西,這跟中國小學的學生上課有什麼兩樣呢?但是家長卻鬧意見了,説把孩子送過來真麼久了卻沒看到孩子學到了什麼,而且孩子畫出來的畫也看不懂,畫得都不像。李老師想的這個解決方法簡直太令人佩服了,她發給每個家長一張白紙,然後讓家長跟着她一起畫了一個小女孩,畫完以後,她又讓家長再畫一幅,這次是由李老師來口述,家長自己畫,畫的是長襪子皮皮。家長們畫好以後,李老師讓家長自己看看自己畫的畫,幾乎每個家長畫出來的畫都是一樣的,都是正面對着自己,兩腿張開等的特徵。家長們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時,李老師説:“你們畫的第二幅畫,是不是受了我教給你們的第一幅畫的影響?”家長一下就活躍起來了,發出鬨笑。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看到,如果老師在給孩子上課的時候是先教給孩子怎樣畫,然後再讓孩子畫,那麼孩子發揮想象的空間就變小了,這是一種思維侵略,當老師先教給孩子們東西,再讓他們想的時候,思維就會被教的東西控制了。所以,教育不能只用教的方法,而是應該多角度,對方面地去啟發孩子,引導孩子,激發孩子,讓孩子自己大膽的想象,大膽的表達,我們需要為孩子提供這樣一個平台,讓他們可以放飛想象,放飛思維,放飛什麼都行。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許我們都要反思,看完全書我才覺得這句話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驚心。沒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寶劍的騎士,這樣的他將如何面對在以後道路上所遇到的荊棘?他的人生還能完整嗎?希望家長們也能夠儘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教育方式,能夠與老師一起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豐富有啟發的環境。不僅是對孩子現在,對於其將來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教養筆記--正確對待託班幼兒咬人現象

正確對待託班幼兒咬人現象

託班時期是孩子咬人、撓人、推人等攻擊性行為的高發期。我班最近也不例外的出現了咬人這一現象。

作為新教師,遇到孩子咬人、推人、拍人的現象,起初,真的有點不知所措,而且很不理解他們這樣的行為。一次,餐前活動中,點點“啊!”的一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又是被咬了。我連忙跑過去,問點點“怎麼了?”小豆伸出手邊哭邊説“咬了,咬了”,我邊查看被咬的情況,邊問“誰咬的?”這時,坐在一邊的一一回答了“一一咬的”,其實一一平時是一個很乖巧,很誠實的孩子,但是,因為從入園開始,有好幾次有咬人現象了,所以,我有點生氣,我很鄭重地告訴一一“一一,你怎麼可以咬小朋友,如果你再咬小朋友,老師就要生氣了!這是不對的!”説完,我連忙帶着點點去廁所沖水。

事後,通過了解班級幼兒情況和網上查詢,我才知道,託班幼兒出現咬人、推人和拍人的現象,主要有幾個原因:1、環境的變化,導致心理不安情緒,剛剛入園的幼兒,從以“家”為中心的生活,轉變成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從三四個大人圍着一個人轉的模式,轉變成二三十個幼兒三個老師的模式。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伴,陌生的老師,是會產生一種焦慮情緒。2、家庭的教育,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集百般溺愛於一身,無論他的要求是否真的合理,都會盡量滿足他。使他們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性格。再有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覺得孩子做錯事情,“打一打,罵一罵”,就能解決,其實孩子根本不知道被打被罵的原因。3、個人生理原因,託班的幼兒語言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詞彙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差,使得他們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意思,很難用語言與自己的夥伴溝通,情急之下,就採取了推人、撓人、咬人等傷害其他幼兒的行為來保衞自己的權益和領域。而且有些幼兒因為不會用語言表達,其攻擊性行為多屬於友好或好奇,如:拍拍背、抽空打一下,其實完全是友善的,但卻遭到誤解。

就像我們班的這次咬人現象,詢問情況,才知道,點點之所以被咬,是因為點點比較好動,只是想表示友好地去碰碰一一,而一一呢?會覺得點點不乖,不認真看電視,而且還侵犯了一一的領域,一一還不懂怎麼表達出讓點點乖乖坐好,不要侵犯他的領域的意思,所以只能通過咬人來“解決”。

通過網上資料,我發現,託班幼兒主要缺乏語言表達能力、自控能力較弱,所以難以避免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我們要做的是安撫幼兒的情緒,在瞭解情況之前,不要急於批評孩子的這種行為,而是應該先心平氣和的瞭解情況,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還要及時與家長進行這方面的溝通交流,鼓勵孩子相互合作、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平時多與孩子講生活中聽到、見到的攻擊性行為的弊端,告誡孩子分辨是非曲直及認識衝動行為的後果。做到積極正面的教育幼兒,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l85p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