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比”和“北”

“比”和“北”

“比”和“北”

“比”和“北”

 每天在認真學習的時候,也需要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思索。今天參加了監考四川省的招警考試,監考過程中,沒事就在思考《易經》的內容。在背誦大易詩“比比建鄰邦”這一句時,就把比和北兩個字聯繫起來。這兩個字是特別有意思的。

 “比”兩人一前一後朝同一個方向前行,而“北”兩人背對背朝不同的方向行走。很顯然,“比”表示兩人或者多人能夠到達同樣的目的地,而“北”表示兩人到達了不同的目的地。“比”可以組成比肩,代表兩人或多人關係友好、親密,就像易經裏的“比比建鄰邦”,搞好鄰里關係,和諧友好。而“北”可以組成南轅北轍,背道而馳,表示關係越來越疏遠、越來越陌生、越來越隔膜。

 生活中“比”的現象比比皆是,一個人帶着一個團隊奮發努力,做出了驕人的成績,比如馬雲、任正非,還有我們的總書記習近平。可見,比代表着正向,代表着同心同德,代表着齊心協力,表達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所以“比”的能量非常強大。而“北”呢!相互推諉、拆台、卸職,表達着離心離德,一個力量變成了二分之一,四個力量就變成了四分之一。可見, “北”代表着負向,代表着負能量,這種狀態的組織是不堪一擊的,俗話説“堡壘從內部攻破”,不是別人打敗了你,而是自己打敗了自己,這樣的案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

 為什麼“比”和“北”有這麼大的區別呢?這就要追溯“比”和“北”造成的原因,思想不統一,意見不統一,沒有一個大家認可的值得去付出的核心追求。“比”就代表着大家同心,同心畫的圓才大,而“北”代表着大家離心,每個人只想着自己的私利,沒有人站出來為了別人的利益而損害自己的利益,沒有人願意“裒多益寡,稱物平施”,這就是“比”和“北”兩字只差的根源,這也是共產黨和國民黨一勝一敗的根源。

 在家庭教育裏,要想讓孩子和父母成為“比”的狀態,方法只有一個,就是不斷地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去更好地瞭解孩子,去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願意向你敞開心扉,讓孩子願意與你談天説地,你也才能與孩子的交流合拍。否則便是“北”的狀態,同在屋檐下,但心離得比海還遠。

 在工作中、事業上,如果不想成為“北”而要成為“比”的狀態,那麼自己就要有魅力、有吸引力,像馬雲,當年十八羅漢放棄幾千上萬的月薪選擇與馬雲同甘共苦拿500元的月薪,這就是馬雲的吸引力。要想有吸引力,自己就要有高度、有格局,有有難同當、有福共享的胸懷和格局。所以,一切的狀態便是自己造化的結果,要想有好結果,就努力學習、努力提升,久久為功。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mlk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