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公司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公司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目錄

公司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第一篇:公司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第二篇: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文章第三篇: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第四篇: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文章第五篇: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公司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根據公司黨委組織部《關於在公司組工幹部中認真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公司認真貫徹學習了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

我公司擬發《關於認真組織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通知》(勝油建勞黨發[~]13號),在全公司範圍內掀起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之風,各黨支部採取自主學習,集中總結的方式,着重學習了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報告和講話,温家寶總理關於《建議(討論稿)》的説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五中全會公報》、《人民日報》社論以及集團公司、局黨委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根據基層支部書記反饋的意見和建議,作如下總結。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以人為本”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十一五”的工作重點,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和社會發展“以人為本”的一面。近來,我們總是能從電視、報刊、雜誌等媒體上聽到或看到關於農村、關於農民工、關於貧困兒童教育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情,就是説老百姓的疾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當前國家關注着,並且將之視為“十一五”工作的重點任務來抓,表面上關心着佔全國人口80%的農村人,實際上卻感動着全國100%的人,誰人能和農村脱得了純粹的干係呢?”“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而“三農”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老百姓們的生活真正關心的是“實在”,是生活質量的好一點,是生活水平的高一些,是求醫問藥時的不“囊中羞澀”,是孩子接受教育時的“如魚得水”,可能還包括交通便利一些,公共衞生好一些,文化生活豐富一些,當然還有賺的錢多一些等,“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以人為本”,想民所想,切實考慮農村的需要,正是將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工作重點,真正使農村感受到國家的關注和黨的關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認為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超越農業和農村的層次,站在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把農業生產放到整個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循環中,把農村發展放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統籌考慮。而農民朋友們是以特有的誠實憨厚,體味着黨是人民的黨,是切實關心自己、關心自己的黨,他們會拿關心換真心、換決心,必將真抓實幹,不辜負黨的關心和關懷,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振奮精神,紮實工作,鋭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十一五”的工作重點,也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和社會發展“以人為本”的一面。資源,是個不得不説的話題。

中國的能源消耗越來越多,中國成了世界第三大能源進口國,中國每天消耗石油600萬桶。而中國並不是“地大物博”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僅僅是對水資源的調查,如下:1984年全國已有223個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約32億立方米。嚴重缺水城市有40個。中國西北、華北、東北等北方城市幾乎都缺水,某些北方城市已經到了被迫每日定時定量供水的狀況。北京市人均用水量只相當於一些發達國家首都的1/3,經常出現供水不足甚至停水的現象。西安、太原、大連等城市均已受到水資源缺乏的威脅。中國目前日缺水量達2014多萬立方米,其中工業缺水量每年達1200萬立方米,每年影響工業產值200多億元。全國農村5000萬人,還有3000萬頭牲畜飲用水發生困難,2014公頃耕地受到旱災的嚴重威脅。再有從長三角的“電荒”到涉及東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的“煤荒”與“缺油”,都使中國真切感受到了能源危機如“阿喀琉斯腳踵”般的柔軟命門。而如同水、電、煤、油等資源正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們的缺失嚴重影響着我們的生活質量,也影響着我們國民經濟的提高,影響着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強盛。所以我國政府在能源供應上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並將“開源與節流結合,把節約放在首位”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記得電視裏播過的一個公益廣告,涉及了一些新產品如“噪音隔離耳機”、“氧氣面罩”等,並有一句廣告詞“現在你用不到它,但總有一天會用到,如果環境繼續惡化……”。如果環境繼續惡化會怎麼樣呢,是汪洋?是沙漠?是狂風呼嘯?是漫天黃沙?…………人類是優秀的物種,應該會隨着環境的變化而適時轉變自身以求“適者生存”,但與之綠樹成蔭、陽光明媚,長椅上、公園裏,相依相伴着的情侶們、老人們、孩童們的場景相比,誰又願意去選擇痛苦地活着呢?就像當媒體上介紹某地吃水困難,一盆洗臉水全家人用,一年也洗不上一次澡的時候,你就不為你現在還有足夠的水洗臉,還能想洗澡時就洗澡而感到幸福嗎?為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為了未來的生存空間,所以説國家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工作重點,確實體現了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以人為本”一面。

“以人為本”的治國策略“順~”、“得民心”,更能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紮實工作,鋭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我們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更要與我們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各基層單位都表示:積極承攬施工任務,努力開拓內外兩個市場,力爭在經濟效益上有較大的突破,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控制和降低各項成本,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職工隊伍的穩定,使每一個職工能發揮出自己的工作潛能,確保今年各項經濟指標的順利完成。

第二篇: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文章

金秋時節,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在北京勝利閉幕。這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擘畫了未來五年的宏偉發展藍圖。關鍵時期:十一五的歷史方位關鍵時期的一次關鍵會議--這是輿論對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基本定位。十五時期的中國,以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全世界的讚歎。十一五時期能否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為下一個十年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對於能否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到2014年比2014年翻兩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面對戰略機遇期,我們耽誤不得;處於發展關鍵期,我們失誤不起。五中全會在深入分析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後,突出強調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一五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地位。科學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靈魂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的道路--這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傳遞出的鮮明訊息。全會突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軌道。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五中全會對十一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6個必須: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並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以人為本:提綱挈領的發展本質突出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強調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十六屆五中全會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5年前,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是發展經濟的出發點和歸宿。5年後,十六屆五中全會高揚以人為本的大旗,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一系列層面,提出了諸多新的思路。這預示着,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將從過去偏重於物質財富的增長,轉向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就業、教育、衞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會指標,正引人注目地出現在規劃編制者的視野。和諧社會:進入操作、實踐階段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五中全會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立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並就認真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出了具體部署。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五中全會從這6個方面,對和諧社會建設作出全面規劃。這是黨中央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基於對國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由經濟、政治、文化的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四位一體,中國共產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也在達到新的高度。改革攻堅:在關鍵領域尋求突破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五中全會的這一科學判斷,形象地揭示了歷經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正處於一個新的關鍵時期。改革的本質,是體制機制的創新。農村税費改革、壟斷行業改革、股權分置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一系列關鍵領域的關鍵改革加速推進……一系列改革舉措的相繼出台,使得2014年成為改革攻堅年。但攻堅還僅僅是開始。從現實看,有些改革進展不快,處於滯後狀態;有些改革仍止於表層,整體上沒有實現質的突破。全會號召全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努力從根本上消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全會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財政税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等7個方面,對攻堅階段的改革作出具體部署。

第三篇: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2014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並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進一步提出了“促進社會和諧”的具體要求。和諧,已經成為全體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諧,已經成為全體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億萬人民羣眾的生動實踐。

一、

企盼社會和諧,是古往今來人們共同的美好願望。

在古人看來,和諧是一種美好的社會狀態。《左傳》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社會和諧的圖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理想社會啊!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和諧”的思想源遠流長。翻開中國古代的典籍,隨處可見對於“和諧”的描述。《禮記·禮運》中描繪了一個令人為之神往的理想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孔子提倡“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墨子提出了“兼相愛”、“愛無差等”的理想社會方案;孟子描繪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狀態;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務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社會;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要建立一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這些思想都表達了盼望社會和諧的美好願望。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也明白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家和萬事興。”

實現社會和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1803年,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發表《全世界和諧》一文,指出資本主義制度必將為“和諧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把他在美國印第安納州進行的共產主義試驗,命名為“新和諧公社”;1842年,德國空想社會主義者魏特林在《和諧與自由的保證》一書中把社會主義社會稱為“和諧與自由”的社會,並指出新社會的“和諧”是“全體和諧”。馬克思、恩格斯在繼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勾畫了美好社會的藍圖,指明瞭實現美好社會理想的正確途徑。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以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發展和豐富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實現了三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領全國人民走上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

構建和諧社會,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新認識。

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當代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到2014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超過1000美元,標誌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既是一個發展機遇期,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期。從國際環境看,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國際形勢處於深刻變化之中,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在這樣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機遇與挑戰並存,動力和壓力共生。人心思變革,人心思發展,人心思穩定,人心思和諧。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這一戰略思想,着眼於我們黨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着眼於我國社會已經和正在出現的深刻變化,着眼於國際局勢發展的風雲變幻,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執政能力、執政方略和執政方式的新把握。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並且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昇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顯示了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智慧和理論勇氣,體現了我們黨高屋建瓴、統攬全局、開拓未來的能力。

二、偉大的實踐需要先進理論的指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進一步為我們指明瞭前進方向。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系統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強調要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

2014年2月,在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

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

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羣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這六條基本特徵,內容十分豐富,既為我們描繪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藍圖,又給我們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共同揭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更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一理論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使其更加充實、更加完善。

理論的生命力在於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主旋律正在神州大地迴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力促社會和諧穩定已經成為億萬華夏兒女的生動實踐。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我們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從解決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紮紮實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根本指針。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的先進性切實體現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有利於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只有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落實到黨領導發展的大政方針和各項工作部署之中,才能促進全社會創造活力的持續迸發,促進各種利益關係的妥善協調,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有效實現,進而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反映了多年來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科學發展觀是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思想,也是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思想。

全面理解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思想上、體制上、措施上加大工作力度,增強全黨全國人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全面把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目標要求,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深化對科學發展觀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的認識,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羣眾的首創精神,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紮紮實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牢牢把握髮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十一五”時期是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緩解就業壓力和處理好各類矛盾,必須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地發展。同時,我們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的發展,要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注重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立足科學發展,就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觀念、創新模式、提高質量;就要更加註重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更加註重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更加註重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就要注意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動搖。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放慢改革步伐,也不是改變改革方向,而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不斷深化改革,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就必須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在擴大開放條件下促進發展的能力。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倍加珍視、切實維護團結穩定的社會環境。

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事情都幹不成。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

要進一步落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責任制,及時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促進社會穩定的同時,實現社會和諧。要不斷擴大社會就業,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增強執政意識和政權意識,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構建和諧社會,亙古夢想正在我們手中實現;

構建和諧社會,輝煌歷史正在我們手中譜寫;

構建和諧社會,千秋偉業正在我們手中成就!

回顧以往,企盼社會和諧之夢啟迪良多;展望未來,構建和諧社會之路前程似錦。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戰略機遇,立足科學發展,着力自主創新,奮力開拓進取,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奮鬥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第四篇: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文章

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文章

金秋時節,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在北京勝利閉幕。 這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擘畫了未來五年的宏偉發展藍圖。

關鍵時期:十一五的歷史方位

關鍵時期的一次關鍵會議--這是輿論對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基本定位。 十五時期的中國,以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全世界的讚歎。十一五時期能否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為下一個十年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對於能否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到2014年比2014年翻兩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 面對戰略機遇期,我們耽誤不得;處於發展關鍵期,我們失誤不起。五中全會在深入分析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後,突出強調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一五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地位。

科學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靈魂

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的道路--這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傳遞出的鮮明訊息。全會突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軌道。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五中全會對十一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6個必須: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並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

以人為本:提綱挈領的發展本質

突出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強調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十六屆五中全會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

5年前,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是發展經濟的出發點和歸宿。5年後,十六屆五中全會高揚以人為本的大旗,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一系列層面,提出了諸多新的思路。這預示着,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將從過去偏重於物質財富的增長,轉向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就業、教育、衞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會指標,正引人注目地出現在規劃編制者的視野。

和諧社會:進入操作、實踐階段 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五中全會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立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並就認真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出了具體部署。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五中全會從這6個方面,對和諧社會建設作出全面規劃。這是黨中央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基於對國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由經濟、政治、文化的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四位一體,中國共產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也在達到新的高度。 改革攻堅:在關鍵領域尋求突破

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五中全會的這一科學判斷,形象地揭示了歷經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正處於一個新的關鍵時期。 改革的本質,是體制機制的創新。農村税費改革、壟斷行業改革、股權分置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來源於新世紀範本網)革等

一系列關鍵領域的關鍵改革加速推進……一系列改革舉措的相繼出台,使得2014年成為改革攻堅年。 但攻堅還僅僅是開始。從現實看,有些改革進展不快,處於滯後狀態;有些改革仍止於表層,整體上沒有實現質的突破。全會號召全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努力從根本上消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會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財政税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等7個方面,對攻堅階段的改革作出具體部署。

第五篇: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體會

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體會

2014年11月8日-11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十六屆五中全會,這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審議並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站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上,從戰略全局出發,制定描繪了我國在下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意願,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綱領性文件。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對於統一思想,明確方向,激勵鬥志,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大意義。11月中旬,辦事處黨工委開展中心組學習,認真組織學習了十六屆五中全會報告,開展的如何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大討論。通過此次學習,我有如下的體會:

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建議》提出的“六個必須”的原則,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以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為核心,這句樸素的話語深刻回答了黨治國理政“為了誰”的

問題。回顧歷史興衰,一個政權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關鍵在於能否始終如一地得到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愛戴。縱觀當今世界,執政黨的根本任務就是整合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共同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就迫切需要人民羣眾對政權的認可和信任,説到底就是“人民支持不支持、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

如果把共產黨人比作種子,人民羣眾就是土地;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一句話,只有代表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執政的艱辛道路上無往而不勝。義貴有功,功在利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創造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對人民來説,發展是願望,是企盼;對我們黨員幹部來説,發展是責任,是使命,是“保持同人民羣眾血肉聯繫”的根本所在。全省黨政領導和黨員幹部,必須深刻認識到貫徹落實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我省加快發展的又一次大好機遇,既要為羣眾發展又要靠羣眾發展,要始終不渝地高舉“改革、發展”的旗幟,抓項目、抓企業、抓黨建,以更大的決心和氣魄,更高的熱情和速度,更穩的姿態和步伐,在加快發展中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不僅要為民造福,更要勤政高效、清正廉潔。老百姓看執政黨,看歷史也看現在,看説的也看做的,看中央也看基層,看政績也看敗績。共產黨植根於

人民羣眾,而懈怠、奢靡和腐敗,正是引誘黨員脱離力量之源的大敵。如果“深入羣眾”不是看看羣眾的鍋灶,看看廁所,看看洗澡的地方,而是直奔酒店,直奔歌廳,人民公僕的形象蕩然無存,官老爺的派頭昭然若揭,怎麼能奢求為民謀利?

怎麼能奢求血肉聯繫?“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黨員幹部只有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新高度,在人民羣眾的監督下正心、清欲、廉潔,以嚴格的民主制度和監督體系約束自身,才能永遠保持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那麼一種血肉深情,與人民羣眾在風雨同舟中共同締造屬於我們的美好未來。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各級領導幹部是關鍵。我們要加強對科學發展觀的領會和把握,提高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能力。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提高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水平,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指導實踐的本領。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加強調查研究,總結和運用廣大幹部羣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創造的成功經驗,特別是要總結和運用廣大幹部羣眾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功經驗,深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增強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本領。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深入領會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目標要求,建立健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

2,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深刻認識自主創新對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着力自主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科學技術的發展,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要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增強科技競爭力。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要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在能源、資源、環境、農業和信息等關鍵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要着眼長遠,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戰略領域超前部署,培育新興產業。

從根本上説,加快科技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推動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都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我們要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快教育結構調整,着力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教育的改善、發展和進步,將為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加優秀、更加雄厚的人才基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深信,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堅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注入巨大活力,保持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促進社會和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要條件。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就是要充分認識促進社會和諧對於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極其重要的意義,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從解決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紮紮實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3,“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更好地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促進社會和諧,對於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廣泛地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積極性,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髮展,保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充分發揮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落實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不斷擴大社會就業。

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維護社會公正、協調社會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要加快完善社(本文來自本站:)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重視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

促進社會和諧,要求我們建立完善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要加強基層建設,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建立政府調控機制同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功能同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同社會調節力量互動的社會管理網絡,形成對全社會有效覆蓋和全面管理的體系。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和規律,完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的方式方法,注重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工作,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羣眾反映的問題。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的勢頭。要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機制、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和社會動員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要增強執政意識和政權意識,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有機統一、互為條件、不可分割的整體。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本網向你推薦更多精彩文章:

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體會

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通知

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

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

關於認真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通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ongzuoxinde/rpy3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