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如何教育孩子觀後感(精選多篇)

如何教育孩子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孩子教育

如何教育孩子觀後感(精選多篇)

孩子教育

1、孩子從出生即日起就按自然規律來培養,按他的頻率來,不按大人意願讓他

吃飯、睡覺,他玩的時候陪他玩,不管什麼時間,要找幾個保姆或家人輪流陪,

大人的狀態一定要好,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時刻保持興奮,保持對新鮮事物的

慾望。人一興奮把周圍的環境全部吸大!吸收新鮮事物的能力會大大加強。

2、多給孩子讀人物傳記,每個領域找個領袖給他講,不管他能否聽懂,例如:

《釋迦牟尼》《毛澤東》《牛頓》,家中也要掛些領袖畫像。

3、多讓孩子接觸大自然,使他心胸更開闊,保持靈性,這是提升情商的關鍵,

多帶他去公眾場合,出差、聚會經常帶上孩子,從小把他當成大人來培養。

4、不要給孩子起小名,從小就直呼大名。

5、凡事多和他商量,大人的事、家庭瑣事、工作大事,多問他的目的是讓孩子

感覺和大人之間是平等的,從而使他的人格獨立,性格健全。

6、要從小讓孩子體驗到金錢給他帶來的好處:1、穿名牌2、拿最好的手機3、住

總統套房…目的是從小拉大孩子的夢想,激發他對夢想的認知和追求。

7、有機會就帶他一起去拜訪客户,讓他看到大人創業過程中的艱辛,在保持對

金錢慾望的同時讓孩子知道掙錢的艱辛。

8、要引導孩子多付出,多教孩子分東西給身邊的人,不管是吃的、玩具、書籍

等等,自己的東西要懂得與人分享,只有肯付出的人,未來才能有結果,才能成

大業!

9、孩子在家打碎盤子、碗,大人就不要吱聲,直接掃掉,因為他已知道闖禍,

孩子學會刷碗是以打碎6個、甚至更多碗為成本,培養孩子的心性比幾個盤子、

碗重要!

10、孩子犯錯不要去批評,讓他多體驗,讓他知道犯錯需要承擔成本。——

美 妙

11、大學聯考是人生轉折點,如何選擇學校?如果在一座小城市能上本科,而到大城

市卻只能上大專,如何選擇?

事實上,選哪所大學不重要,選哪座城市才是最重要的。大學3-4年的生活,所

在的環境,接觸的事物,交往的同學,比所學的專業更能影響人的一生!(參考

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12、大學幾年,做什麼最有價值,成長最快?不是叫他專心學習,大學裏的書本,

都是理論知識,紙上談兵,況且,都已是十幾年前的了,早已過時。從第一年開

始,就應想辦法出去打工,接觸社會,積累經驗,才能快速成長,否則在學校裏

閉塞了3、4年,與社會脱節,畢業了還得從頭再來。

13、有的家長嚴令禁止:大學裏不準談男/女朋友!大學是孩子真正走向成熟的

時期,如果不談戀愛,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孩子的心性會受到壓抑,只要不沉迷,

不違背正常規律,談1-2次,瞭解異性,更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他/她會更成熟。

14、孩子在1-3歲時,處在生命的初始頻率,精力超常旺盛,對萬事萬物充滿好

奇,正是開發大腦,培養性靈的絕佳時期。所以一切都要按他的規律來,任何時

候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能按成人的方式來強迫他。未完待續…

15、一個人的精力不夠,就找兩個人陪小孩玩,陪的人必須也要狀態良好,目的

在於保持孩子的大腦持續興奮,心靈持續綻放,保持他對新鮮事物的慾望。這是

父母給予孩子的第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16、培養夢想要從小培養。當別人在給孩子讀童話的時候,你給他讀人物傳記,

如:牛頓、華盛頓、比爾蓋茨、釋迦牟尼……還可以在家裏掛一些講人物故事的

畫,更直觀。拉高他的夢想,開闊他的心胸、思維。一個人的胸懷決定他一生的

命運。

17、孩子的靈性是與生俱來的,為什麼很多人長大後就消失了呢?現在大部分孩

子都很少接觸大自然,把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遊戲上,失去了和自然之間的感應。

人類本是自然的一份子,要多帶孩子去名山大川,感受風雨山石、花草樹木以及

生靈萬物,保持天賜的靈性。

18、與孩子相處,平等最重要。像朋友一樣對待他,能夠培養他性格獨立,人格

健全和成熟的思維。不要給孩子起小名,直呼其大名。遇事多問他,多和孩子商

量,父母、家庭、工作的事都可以和他商量,讓他感覺自己的意見很重要。

19、很多家長在金錢面前不知如何引導孩子,遇事一味讓孩子吃“苦”,其實夢想

的來源,根本不在“苦”裏面,而是來自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讓他穿名牌,用最好

的手機,住五星級賓館….體驗到金錢的好處。然而,一定要正確引導,帶他去

看工作多辛苦,去見客户,體會賺錢不容易。——有了對金錢的慾望,又明白掙

錢的艱辛,才更懂得要努力!

20、成功的人,在不同的時期總有不同的人來幫助他,身邊也能凝聚一批志同道

合的人。有果必有因,他必定是懂得付出的人。所以從小培養孩子願意分享、付

出,經常拿吃的、玩具分給小朋友,具有這種心性,必定成功。

21、孩子打碎一個碗,你怎麼辦?發火?(損害孩子心性),趕緊看孩子手有沒

有事?(溺愛)不用説話,打掃一下就行,這事正常。孩子要學會洗碗,必須打

碎6個碗,這6個碗就是學會洗碗的成本。孩子犯錯是成本,是成長的成本。

22、 何為“家庭”?家:有人來為家,庭:有客來為庭。在家庭這個場裏應該如

何説話:a、怎麼好玩兒怎麼來;b、永不談正事;c、在家説話,永遠不要想着

説完。

23、 放飛您的童心,感受人世間的親近與自然,人活在天地之間是多麼的美好,

珍惜您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都是您的貴人,所以我們在感恩的氣氛中生活,工

作,學習,感悟。。。。

24、 與您分享開心定律:經常保持微笑;學會和別人一起分享喜悦;樂於助人;

保持自己的一顆童心;學會和各種人愉快相處;保持幽默感;有幾個知心朋友。

25、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醉生夢死誰成器,拓馬長槍定乾坤。揮軍千里山河在,立名揚威傳後人!

第二篇:孩子的教育

(一)從小就開始學前訓練和課外學習。

譚競堯上幼兒園前後,由於出生後都是奶奶帶大,記得當時對外適應能力他比起同齡孩子是比較差的,我們大人朋友相約帶各自家人出去遊玩,經常是他看見小朋友在外玩耍,自己又很想去卻非要拉着我嚷嚷道:“爸爸你帶我去嘛!”如此就更不用説敢於在公共場合遊刃有餘地表達和表現自己了。

到了幼兒園大班,我們就給他選擇了兒童繪畫班,其實在這個繪畫班他小小年齡也不可能學到什麼繪畫技巧,但收效有二:首先鍛鍊了他最早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因為繪畫班有這樣的作業:根據學會畫的動物畫一幅完整的畫,然後到每週復課時自己講述自己畫裏的故事,老師給予點評。記得每次老師讓小朋友舉手上講台時總是譚競堯最先舉手,所以往往也就是他第一個講自己畫中的故事;其次是通過學前繪畫班的訓練,在他進入國小前也培養了坐下來聽課的能力。

到了國小二年級他看見我同學的小女孩彈電子琴也產生了興趣,我們買了琴讓他一學就到國小畢業,期間也花去他比較多的時間,最後雖然也過了八級考試,但他的彈琴水平實在也不敢恭維,不過學琴幾年我認為最大的收穫是通過這種鍵盤樂器,從小更多地活動十個手指使智力得到了開發。現在譚競堯的記憶力很好(這可是學好知識最重要的要素一),我想與從小練鍵盤樂器可能不無關係。

同年開始到校外專門的英語學校補習英語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束,這對他現在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畢竟現在語數外理化幾科都要非常全面,自己每科都不能有短板才可能拔尖而成為佼佼者,恰恰英語或語文最有可能成為短板的科目,現在英語成績的穩定和優異正是譚競堯得以拔尖的優勢之一。

在他幼兒園大班時開始上數學思維班接觸數字,到國小三年級開始讀奧數班直到八年級,沒有堅持下來是有些可惜,期間國小得過奧數金獎,國中僅得過三等獎。總之,他課外陸續學了繪畫、電子琴、奧數和英語,當然為了鍛鍊身體他還很高興地上乒乓球、籃球班並且獲得過全市乒乓球國小組團體第三名,所有這些課外的學習對促進他的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保證全面發展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還有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些學習貴在堅持,在堅持中讓孩子明白:搞什麼事情都必須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在國小五年級時他曾經對練琴非常反感,我們是“軟硬兼施”要求他必須堅持下去,説當初既然是你自己選擇的就不能半途而廢。此時家長的決心往往才能練就孩子的恆心。

(二)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習慣。

記得他從小開始就非常喜歡聽故事,經常晚上特別是睡覺前都纏着要給他講故事,我除了買很多的童話書給他講外(這可能是他最早對書的概念,因為書裏有許多有趣的東西),後來又收腸刮肚地給他“杜撰”故事,再後來就是他要聽新故事必須把頭天聽的故事複述出來,再再後來要他和我一起“杜撰”新故事。就這樣,通過從小聽故事培養了他對未知領域的強烈獵取欲,以至他國小二年級在很多生字都不識的情況下,通過字典迫不及待把《三國演義》看完了。後來他對其他感興趣的愈加寬泛,廣泛的積累對他作文就有很大幫助了。

(三)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1)對孩子的教育,父母之間要儘可能保持一致,起碼在他的面前要統一。

(2)夫妻間有意見或矛盾,儘可能不在孩子面前發作,儘量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

“不適”。(3)很重要的是:我們夫妻倆沒有什麼不良愛好和習慣,對外應酬適當、朋友來往健康,不打麻將不,迷戀網絡,有時間儘可能在家,看看報紙雜誌和書,家裏爺爺、姥爺等所有的親戚都修養較高,對他也有良好的引導。(4)“恩威並施”隨時調整好角色,使家庭儘量充滿和諧、輕鬆的氣氛,即以“恩”做孩子的朋友,以至他和我經常可以輕鬆地開玩笑,出去可以和我勾腰搭背,甚至象我同學一樣稱呼我叫“波哥”;而“威”體現父母的地位,保持必要的威嚴和震懾,常常體現在嚴肅的場合、或與他探討重大事項等正規的時候。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每個家庭的父母、特別一個家庭的户主非常重要,户主的情緒往往影響整個家庭的情緒。

我父親是一名教了一輩子書的老教師,囿於當時的教育觀念,我記得小時候父親在我們面前是多麼的威嚴而不可冒犯,在家裏特別在他面前總是謹小慎微,生怕説錯做錯什麼,家庭氣氛壓抑,他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應該説説笑話什麼的以調節家庭的氣氛。現在我們的小家庭除了可以互相開玩笑和“挖苦”外,有了新笑話也趕快分享。

另外我們對涉及到他的事也比較民主,先徵求他的意見,然後分析利弊,但作出決斷後就是代表家庭的決策,任何成員就不能因個人意見而改變。

作為父親,我還主動給他講解青春期現象和注意事項,他現在也還是可以和我們主動談論屬於他們青少年範疇的問題,目前在他身上基本沒有體現出什麼“青春期逆反”。看到現在我們父(母)子關係融洽,我老父親反思他過去對我們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不禁感慨和噓唏不已。

(四)選擇與孩子溝通的通道。

對於這點很慶幸,我是無心插柳。為了記錄孩子成長的軌跡,並且為將來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作為孩子長大成人後給他的禮物,我在他國小開始,在電腦寫孩子的“成長日記”(這實際已有些晚了)。寫日記時,我都是揹着他寫,當初無非是記錄他生活和學習的一些趣事和取得的成績,後來孩子知道我在寫他,就非常好奇地偷看。但我知道後仍裝着不知此事,不過寫的內容除了仍然記錄一些值得回味的具體事情外,還有意識地發表自己對他所作所為的看法,比如什麼是對或錯、什麼應該發揚或改正,更主要的是表明作為父母對他有什麼關注,文字多為:“我認為按他的實力可以怎樣”、“通過什麼努力他完全可以怎樣”等類似既期待又信任的語言。

通過這種間接的方式而不是面對面、甚至當場質詢的方式,後來我覺得收到很好的效果,這讓他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對他有很高的期待(對他的期待一定要略高於他當時的水平)並且相信他的能力,這樣他的所作所為就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朝爸爸媽媽期待的方向努力,隨時在他的心目中烙上“這是我要做的、也是我能做的”的潛意識。

以上説的是“暗”的做法,還有就是“明”的做法。進入國中後,我每年用excel做個“成績表”,把每次月考和學期考的成績都記錄下來,告訴孩子這是他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表格要記錄每次考試各單科成績和總成績,在班級(有可能再加年級的)的排名,如果高於自己排名的就寫明都是誰,高多少,下次考試後又相應地對比上次成績是進還是退。這樣既使他看到自己是否有差距或誰是“競爭”對手,激發他的競爭意識,又可以看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和應該彌補的不足。

(五)尋找更高的平台充分激發孩子的潛能。

譚競堯國中先在也是重點的七中讀書,在16班裏有位唐姓女同學綜合成績非常突出,在第一學期就是22個班級的年級第一,當時我和譚競堯談心,説你應該慶幸在這個環境中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對手,因為當時很多次唐同學的單科和總分都排在前面,但不久譚競堯就開始和她不相上下和互為前後了,而恰恰能在班級排第一往往就是年級第一,他倆在學習上象棋逢對手一樣就卯上了勁,這種格局一直延續到八年級譚競堯逐漸略微佔了上風,在七年級下和八年級上的兩個學期譚競堯都是年級第一了。

在這個時候也是偶然的機會,我對他説,你在七中的對手有限,你的目光不應該僅僅侷限在七中而應該放得更寬,應該到更有競爭力的環境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得到他同意後在八年級下學期即將結束時毅然轉學,到了離家更遠但重點高中錄取率最高的實驗二中,並且選擇了平均成績最高的14班。到了新的環境後馬上的八年級下學期考試是班級第七,但當時他對新環境還是感到非常不適應,甚至動了要回去的念頭,這時我們既鼓勵又鞭策他,説到了新環境各方面都要適應,成績有波動很正常,並且這個選擇是你自己決定的,如果當了逃兵再逃回去也太缺乏男子漢的骨氣和血性,回去後也會被七中的笑話,爸爸媽媽相信你,要客觀地看到14班的整體實力比原來強,排名有些靠後也正常,但我們始終堅信你應該有實力達到你應有的高度(這裏沒有給他很具體的目標,僅給他鼓勁即可),這也是你轉學的目的。後來他甚至滑到班級15名,此時我既安慰他也有些對他“激將“,説:也許你努力了,但這個班級的確實力太強,這也是客觀結果。

但也讓我有些吃驚的是,經過二個多月的適應,他似乎上了發條,很快在月考中排名班級第一。在九年級上學期期會考中排名班級第3和年級21,這次月考已是年級第一了。這對他是一次很大的跨越,因為能在這個學校拔尖那意味着在整個貴陽市,自己肯定具備了站在頂峯的實力。所以我又給他説:人就是要不斷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如果當時不轉學或打退堂鼓回去就不可能有這樣進一步的提高。

另外,譚競堯也很幸運地能有機會在很多場合來展示自己,他國小時由我在電視台曾任新聞播音員的同學專門進行了大概兩年普通話訓練,由於普通話標準,可能再加上他本人長相也比較陽光且表達能力也較強,所以無論是在國小和兩個中學,他都有多次主持全校文娛活動和作為學生代表發表講話,還是在課外的英語學校和夏令營都主持過晚會,通過這些大場面的表現,他也不斷為自己積累了更多的信心和動力。(未完待續)

(看照片中的《譚波和他的兒子》)

明智父母的10點

1)明智的父母不是給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而是教育他們懂得他們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的願望。

2)明智的父母不是力圖為孩子創造幸福,而是教育他們幸福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3)明智的父母不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而是教育他們如何尋找、創造和利用機會。

4)明智的父母不是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使他們的生活幸福,而是教育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良好的條件。

5)明智的父母不是要求孩子超越他人,而是教育孩子超越自我。

6)明智的父母不是要孩子堅持自己的所有想法,而是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不總是絕對真理,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應該謹慎,應考慮別人的感受。

7)明智的父母不是代替孩子解決他們的問題,而是教育孩子承擔責任和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8)明智的父母不是教育孩子如何避免失敗,而是告訴他們失敗是成功之母。

9)明智的父母不是告訴孩子他在社會中的重要性,而是教育他一個人只要為社會服務,就會變得重要。

10)明智的父母不是教育孩子只是對不公正的事情感到反感,而是告訴他們,要為維護和平與正義作出貢獻。

譚波的家教(二)(接上期)

(六)走出家門儘可能讓孩子多見世面。

譚競堯從四歲開始就被我們帶出省,到他媽媽老家山東,隨便到河南開封時還隱約知道去了“包公的家”,多年來他已經到過好多省份,其中有兩次是自己獨立出門,一次是國小時讓他跟着少年宮的老師和好些大哥哥大姐姐們到北京參加一個作文比賽,還有一次是國小時參加省外活動的夏令營。

其他多次都是我們帶他出去旅遊,但我認為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次出去,是他在國小五年級、當時我正好在北京掛職交流,那年我帶他和倆表哥在北京度過了一個多星期,不光遊了名勝還去了北大清華。通過走出家門,不光是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課外知識,更主要的是讓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要領略外面世界的精彩就必須有高遠的志向,“高”人一等才有機會闖蕩世界。

今年我們家又有個決定,就是在他會考結束後讓他參加美國家庭夏令營,並且決定簽證面試時讓他和結伴的一個小夥計獨自到成都,我們家長只讓那邊的朋友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我想,通過這次美國之行,一定會對他樹立遠大理想有很大幫助。實際上,現在我們家已經達成一個共識,今後讀大學的方向就是先到香港,這次到美國很重要的目的,也是為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讓他知道這也是在為將來去香港讀書作的準備之一。

我一同事的女兒正好也和譚競堯同班,同事説讓孩子到一次美國要花三萬多錢捨不得,我的觀念是隻要對孩子哪怕僅有一分進步我們家長即使百分投入也是值得的。説到去香港讀書,前段時間香港大學在貴陽開招生諮詢會時,我也和他媽媽去了,雖然是説提前去看看情況,但我的實際目的是在孩子心目中強化:為了實現去香港讀書的理想我們全家都在共同努力。

(七)給孩子找到人生髮展的榜樣和楷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榜樣最好實實在在不能太空洞,不能看不見摸不着。這方面我也很有幸,讓他認識了一個從小就非常優秀、真是秀外慧中的大姐姐:文體有特長、學習優異、長期任班長、高中就入黨、大學聯考列全省前幾名、後就讀北大。只要這個大姐姐回貴陽我都要讓他們見見面,在我帶他和倆表哥到北京時,也是這個大姐姐帶他們參觀北大清華。這個姐姐還把他小時寫的作文和讀過的書轉贈給了他,他有什麼成績我也時時告訴這個姐姐,所以榜樣就在身邊對孩子良好的指引作用是很大的。

當然我也拿趙老師女兒的優秀事蹟教育他:當年她是張家口的大學聯考狀元,就讀北大,在美國名牌大學讀了博士、博士後,現在美國紐約工作,是著名的青年生物科學家。毫無疑問,榜樣促使他不斷拔高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八)適當的榮譽可以強化孩子的自律性和責任感。

這裏我講的榮譽主要是擔任班幹,譚競堯從國小一年級開始長期擔任班長,我還很清楚地記得,在他入校不多久那天我回家,我還在門外掏鑰匙開門時,就聽到譚競堯在屋裏非常興奮地大聲嚷道:“爸爸我當班長了!”從讀書以來譚競堯在所有老師心目中始終都是“乖娃娃”,我想可能有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頭頂有個“班長”這個光環在時刻提醒和約束他:努力不要做壞事或把事做壞,要做好事或把事做好。這就促使他時時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並且從一開始他在心目就認同自己是“好孩子”而固化下來後,他就進入了固定思維模式並形成固定的行為模式,即自己良好的感覺促使他行使良好的行為。

由於我有這種觀念,所以在他進入國中後,我也積極鼓動他在班級競選班長,雖然他當時有怕影響學習和怕羅嗦的顧慮,也不是很情願繼續擔任班幹,但我還是做他的思想工作:擔任班幹是要投入一些精力但是值得的,因為課本知識的學習畢竟是為了今後能適應和服務社會,那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協調、交流、組織等綜合能力就很重要了,恰恰在校園中能擔任幹部就提供了一個鍛鍊自己綜合能力的舞台,可以幫助自己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就避免把自己變成僅僅是學習課本知識的機器。

(九)父親要儘可能有所特長,既能對孩子有所幫助又能讓孩子佩服。

譚競堯現在單課成績都不弱,不僅沒有明顯短板反而特長明顯,除前面我説的英語由於課外入門早現在已與同班同學顯現優勢外,還有最大的優勢是就是在作文上搶分,因為語文考試在基礎得分題上同學之間是沒有太大差距的,真正體現最終成績的差異就在作文上,而作文現在佔了分數的很大權重,但要提高作文水平決非一朝之功一夕之力可實現的,必須靠長期積累和有心歷練,自己一旦在作文上形成優勢別人也很難超越。説到譚競堯的作文,真正將他引入門的是國小老師,在二年級時就要求學生寫日記,不會寫的生字用拼音。而真正階段性突飛猛進是那次我帶他和倆表哥到北京,白天我帶仨兄弟出去分別遊故宮、長城、軍博、遊樂場及看天安門升旗等,但到了晚上每人分開寫白天觀感日記,規定時間完成後由我分別點評,評介誰的哪部分寫得好,哪一句閃光。

那次回來後,我又鼓勵他去參加一個全國性的作文比賽,並獲得到北京參賽的機會。反正在國小五、六年級時,他的作文水平有時看後已讓我有些驚諤了,無論是措辭還是引用已漸見老到,期間他除完成老師布臵的作文外,好象在學校的刊物和地方的報紙也小有發表,只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玩在那個年代”這篇文章,他一氣呵成後我幾乎沒有幫他進行多大的修改,現在閲讀仍回味無窮,

這篇文章最後刊登在“少年時代報”上,並且編輯還專門寫了短評要求讀者參加評論。

進入七年級的暑假,我突發異想:把大學聯考所有的作文考題從網上集中下載後,讓他在假期中每星期自選一題寫作,寫後我要發表我的看法,對他的文章進行點評,同時還要把相同題目的好文章下栽後和他分享,共同評論。不過這段時間他的作文我認為也一度走進一個誤區:就是當他的詞彙、典故、引用等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後,他就出現故意賣弄之嫌,無論是措辭還是引用等都很生澀和僻遠,讓人似懂非懂。這時我就告訴他:文章是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讓人猜的,要明明白白寫文章。到了八年級、三,我雖仍把每年的大學聯考作文下載後和他探討,但我考慮到讓他再寫這類題目還是有些不適宜,所以我就改買“會考作文題集”,讓他在暑、寒假時每星期寫一篇。

我還給他專門準備了一本很厚的筆記本,他所有的練筆作文都集中寫在這個本子裏,我把自己的簡單點評也寫在裏面,並告訴他如有靈感突來偶得的短句也可以寫在上面,還有可把自己認可的好段佳句裁剪下來粘貼上去,這樣這個本子就是他作文的“百寶箱”,今後要查找什麼就非常方便了。到了八年級後,我還把他的練筆和月考的作文儘可能地打成電子版,在電子版上點評,比如哪個用詞我認為應改成怎樣、哪個段落如果按我的寫法你認為如何、整篇文章結構怎樣、有哪些是漂亮的等等。

還有就是我看到的報刊,如果有我認為值得推薦給他的,我會專門裁剪下來或用紅筆打上標示讓他有時間時閲讀,與他討論,讓他留存。

總之,由於我工作後就從事文字工作,過去對寫些東西也小有愛好,對文字應用還是比較敏感,所以現在對孩子作文的輔導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最主要的是譚競堯在內心是佩服我的,以至他都感歎我教作文比他們老師好,雖然在和他探討文章時也經常和我爭論,但從目前看我對他的練習和輔導是有效的,他已感到受益匪淺了。這裏我還有的最大感受,就是孩子的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孩子邁向成功最必備的素質之一。

第三篇: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

近日,網上一個帖子《給女兒待人接物的36條建議》被頻頻轉發,受到網友熱捧。該文的作者汪中求先生是一位企業管理培訓專家,著有《細節決定成敗》等暢銷書籍。該文雖然是早年發表的一篇博文,但作者發表這篇博文前前後後的經歷以及感悟,無疑仍然值得今天的為人父母們借鑑。

記者:請問您為什麼會寫《給女兒待人接物的36條建議》這樣一篇文章?

汪中求:這篇文章其實是我寫給女兒的一封信。記得女兒正在讀大三那年的暑假,因為要參加社會實踐,所以就跟着我一起參與一些社會活動。

雖然女兒從小多才多藝,能歌善舞,也很討人喜愛,但那些天和我在一起的時候,我發現她在待人接物方面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比如,吃飯的時候,有時我被安排在主客的位置,我的身邊常常坐着一些重要的陪同人員,需要和我談些事情,女兒就常常被安排在離我較遠的座位,她看上去總是有些手足無措;我身邊的男性朋友較多,剛認識時互相介紹,女兒只是朝別人點點頭,當對方向她伸出手去時,她不知道該如何迴應;坐小汽車時,女兒也不知道自己該坐在哪一個座位上;甚至外出走路時,對於自己該走在哪一邊,她也不清楚。總之,在這些社交場合,女兒突然變得不知所措,這引起了我的重視。

記者:您的這封信是一氣呵成的嗎?

汪中求:是的。因為是有感而發,我一口氣寫完了給女兒的36條建議。

記者:反響怎麼樣?

汪中求:當時女兒正在軍訓,收到信後,聽説很多同學都拿去傳閲,最後竟複印了1000多份。由此我想到把這封信貼在博客上。在發表這篇博文前,我專門請教了有關的禮儀專家,只修改了其中的一條,其餘並無刪改。這篇博文發表至今,點擊量已超過76000次,可見大家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關注。

記者:我注意到其中有一些關於發短信的禮儀,對今天的年輕人尤其有意義。

汪中求:這也是出自我的親身體驗。女兒在上大學時,我有時想對她説些話,就給她發短信,但是常常石沉大海,沒有迴應,所以我就有意識地把發短信的禮儀也寫在其中。總的來説,就是中國的一句古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更多請關注)幼”,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着想,這就是待人接物的出發點。

記者:您認為禮儀、家風這些中國的好傳統,怎樣才能得到傳承?

汪中求:在我小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經常把一些日常的禮儀掛在嘴邊,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並且通過言傳身教,使我們懂得了不少待人接物的規矩。而如今這方面的教育還存在不小的問題,尤其是教育觀念。我曾經為一本商務禮儀書籍寫過一篇序言,據研究考證,在孔子時代的“六藝(禮、樂、御、射、書、數)”也就是六門課程中,禮儀是最重要的一門課。但現在的國小教育中,竟然缺失了禮儀教育的內容。我對一位韓國朋友所説的話至今記憶尤深,他説:“我的兒子學習怎麼樣,我不關心,但他的禮儀怎麼樣,我很在意。如果他將來讀了博士但是不懂禮儀,不懂得尊重人,那還是有可能會過得潦倒;如果你沒有讀博士卻懂得禮儀,懂得怎樣與人交往,那還是會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取決於合作,而不完全取決於個人才華。所以,讀博士在我眼裏沒有學禮儀重要。 ”

至於如何傳承好的傳統,我認為應從小事做起,就像這36條建議,很具體、很實用,如果每一條都做到了,孩子們的待人接物自然會得體,會讓人心生歡喜。

鏈接:《給女兒待人接物的36條建議》

1.遇上父親的同事或朋友不知如何稱呼時,以“叔叔”、“老師”稱之。毛澤東當年就要求兒子毛岸英稱比自己小6歲的李銀橋為叔叔;

2.逢遇長輩、師友,即使異性,也當早點大方地伸出手來,否則會令對方進退兩難;

3.進電梯,有師長在,最好後入梯內,出電梯可以先出,但需作導引人;

4.師長同車,讓師長坐在司機身後座位(與師長關係特別親密的人親自開車除外),自己最後上車,坐車內空餘的座位;

5.與師長同行,可讓客人走中軸線,自己側後隨之;

6.在馬路上與師長同行,則可把較安全的一側留給客人;

7.上樓梯、台階,在濕滑處、易碰頭處,均應及時給師長提示;

8.有可能的話記得為師長提行李,如自己的行李有師長幫助去提,可以成全其紳士風度,但不宜讓自己雙手空空;

9.上粧迎客是正常的,但知識女性不宜化粧過重,也不要當客人的面補粧;

10.赴宴不要過早上席位,跟隨上席先坐末座,而最終客隨主便;

11.在不用分座次的情形下,最好不坐光線過強的地方;

12.會客不要穿嶄新的衣服,最好也並非剛做的髮型,但衣服缺鈕釦或襪子有孔洞也很不好,萬一有此情形,應在對方注意到之前微笑道歉,卻無須一直遮掩;

13.作為小字輩,剛走上社會,倒茶、斟酒之類,多做無礙;

14.在正式會客或交流中,包括宴席上,尤其會議桌上,不要玩手機,包括髮短信,不得已要用手機,也應離席並向主持人或身邊人示意致歉;

15.咳嗽、打噴嚏、擦口鼻、彈衣上髒物之類,儘可能背過身去處理,假如動作過大又來得及,可離席處理,之後輕聲致歉或以微笑示意;

16.師長有抽煙習慣,不要表現出不習慣,但可以健康理由建議其少抽,如在禁止吸煙的場所,則提示其換至吸煙室;

17.説話語速適中,不宜過快;

18.與人交談,應去掉一些學生化口語,比如“然後”、“再就是”等;

19.説話可以手勢助之,但幅度不宜過大,比如揮手不過頭,橫擺不過肩;

20.對話中或陪客時,如因專業不對口或知識結構不具備,可以少説話,但不可缺少會意的點頭和微笑;

21.對英語不好的交流對象,最好不要插入英文單詞,實在必用也當隨之譯出中文;

22.師長交待事項,最好以紙筆記下;

23.接待你的人如接待條件稍次,倒的茶水也一定要喝,雖然不一定喝完;

24.任何情況,酒都可以不喝,但應有替代品,且應徵得或説服主陪同意;

25.如有跳舞場合,大方出場,誰都希望自己的朋友或客人是多才多藝的,但適可而止,切忌賣弄或壟斷現場;

26.受到師長的接待,離開後應於下飛機或下火車時向其報平安;

27.對師長的勸誡、建議或批評,事中表示接受,事後如可能應以短信之類方式向其表示感謝或言明自己進一步的理解;

28.師長來短信應回覆,哪怕“知道了”、“好的”、“明白”、“ok”也行;

29.與人去短信,應留下自己的姓名,如對方連你的姓名也可能記不住則應留單位或相識之場合(確認非常熟悉並一定存有你的號碼者除外);

30.收到轉交或郵寄來的禮物,應及時告知收到,並真誠地表示喜歡或言明對此禮物的理解;

31.與客人告別,可大方握手,但德高望重之長輩或領導則應讓對方先伸手;

32.離席時,應將座椅推入桌下;

33.出門時,應輕放回彈之門;

34.關車門,需一次關牢,但不宜產生重重之聲響,不要使人誤以為你掃興而去;

35.分別時,有人送你,應放下車窗玻璃告別,揮手示意;

36.客人離去,應送至樓下或電梯口,如送到車旁,應待車開動後目送客人離開可視範

圍為止。

第四篇: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

當今中國社會,據權威調查

第五篇:孩子的教育

古代父母對孩子"七不責" 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 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 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

導致孩子壞脾氣的家庭原因:1、父母脾氣不好,做了壞的示範,孩子自然會表現出同樣的暴躁和攻擊性。

2、嬌慣溺愛,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凡事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為所欲為,承受不了家人的否定、拒絕。

3、要求過嚴,教養方式簡單粗暴,導致孩子感到不滿和壓抑,這種情緒會在某種場合中集中表現出來。

【英國頒佈《兒童10大宣言》】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4小祕密要告訴媽媽;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與陌生人説話;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傢俱;8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9不保守壞人的祕密;10壞人可以騙。【小男孩自制果汁賣錢幫助一隻情緒低落的熊】芬蘭12歲的小男孩osto,一夏天在森林採集小漿果,並在祖母幫助下做了400瓶果汁,共賣掉200歐元。初衷是因為他一年前在動物園看到一隻情緒低落的熊,現在他把這200歐元捐給動物園,希望給熊買一棵可以爬的樹。

一個快樂、讓人信任喜歡的人。2)一個有着誠信價值觀的好人。3)一個不被世俗信條所惑,擁有跟隨內心和直覺的勇氣的人。4)一個找到自己心中的聲音,做自己愛做的事情的人。5)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挑戰自己的潛能的人

【教育心理學】有位父親對女兒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是在調查價值觀;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是激勵.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鞏固所學;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分清責任。

【誇獎孩子有學問】1.誇具體,不誇全部:別説“真棒”,讓孩子知道因為什麼受到表揚,知道以後怎麼做,怎麼努力。 2.誇努力,不誇聰明:讓孩子自信而非自負,有勇氣面對挑戰。

3.誇事實,不夸人格:“好寶寶”這樣的評價就是夸人格,長久下去會讓他們因為達不到完美而倍感壓力。

1. 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是在調查價值觀;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是激勵.3.今天有

什麼好收穫嗎?鞏固所學;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分清責任。

【給爸爸媽媽的忠告】1、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2、經歷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就無能;3、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4、對話比對抗重要——別跟孩子“較勁”;5、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33r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