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精品多篇】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精品多篇】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精品多篇】

天堂電影院讀後感 篇一

部電影剛看了點頭,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都是講的一個人如何從兒時的窘迫走到現在的輝煌,都是一樣的回憶。只是這部電影除了回憶還有後續的情節,這一點又像《三個傻瓜》了。

一部講述電影人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主人公多多應該是羅馬的一個大導演,母親的電話、艾弗多的離世讓他開始回想起從小到大經歷過的歲月,這是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從小時候迷戀電影底片到希望學會如何播放電影,再到自己拿着簡陋的攝影機拍電影,艾弗多這個鎮上唯一的放映員給了他很多指導,當然,有些指導不光是電影上面的,更重要的是在艾弗多因為火災雙眼變瞎後把自己所思考的人生道理告訴了多多。例如,離開這個小鎮,忘記過去,忘記親人,忘記他,去尋找更美好的未來。

影片中艾弗多因為那場火災而改變,而多多也因為一個藍眼睛的女孩出現而改變,影片中花了不少篇幅來講述多多如何得到了女方的愛,但最終因為女方父親的反對他們的姻緣就此結束,這對多多的內心造成了極大的創傷,正如最後多多的母親説的:你有過很多女人,但你缺少的卻是愛。在我看來,多多很可能把愛全部放在了那個女孩身上,從此再也沒有像那樣瘋狂的愛過,至少不會夜夜守候窗前持續一百天。

扯的太遠了,還是説説電影標題。沒看電影之前我以為天堂電影院是一個象徵,也就是一家普通的電影由於發生了一件很感動人心的事而讓人們想起了天堂的美好。看電影才知道原來影片中真有一家天堂電影院,不,還有一家繼承原址的新天堂電影院。之前的電影院由神父掌管,神父為了讓觀眾潔身自好刪去所有片中的吻戲,後來由彩票中獎人掌管,再也沒有任何限制,商業化氣氛更濃了。影院名稱改了,限制取消了,但觀眾都是一樣的,他們到這裏來都是為了娛樂,為了放鬆,這從影片花了不少鏡頭來展現觀眾的種種神態和表情動作可以看出,他們來這就是為了享受,隨着影片哭哭笑笑,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他們認為戲院就是天堂。

回憶結束,多多踏上了歸程。他為艾弗多送葬,見到了家鄉那些曾經熟悉的`人,也目睹了新天堂電影院在爆破中轟然倒下。妹妹對他很陌生,他自己在對母親的談話中也提到了這一點,覺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原點,三十年讓他失去了不少對家鄉的記憶。不過母親還是理解他的,雖然沒有艾弗多那樣説話沒有任何餘地,但也認為他做的對,活在更大的世界裏才是明智的選擇。

影片最後放到是艾弗多留給多多的一盤放映帶,裏面全是那些曾經的影片中刪減掉的吻戲,多多看着看着就哭了起來。一開始我也很奇怪艾弗多為什麼要給多多留這部拼湊起來的吻戲,但回想起艾弗多曾經對多多説的:人生不是一場電影,恍然之間似乎明白了。艾弗多知道多多的感情故事,他知道多多缺少愛,而影片中的那些吻戲卻正是愛的體現,他蒐集多多小時候看的電影中那些刪減掉的反映愛的片段,把它們全部拼接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補全了多多。這只是一種象徵,我想,希望多多能感受到愛。當然,這一切都是我的理解罷了,也許我更喜歡認為人生就是一場電影,每個人坐在台下,看着自己的故事在屏幕上放映着,肯定沒有多少人願意自己看的是影片的縮減版,更何況縮減的還是反映真愛的部分,色情説的太言過其實了。

很奇怪過去影片結束的時候都是以“FINE”表示劇終,在現代好像用的更多的是“END”。兩個詞比起來FINE明顯更好,這體現出看電影是一種享受,一種看完後感到精神愉悦的享受,FINE,一切順利,一切安好,確實有種天堂的感覺。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篇二

《天堂電影院》主要是講述一個電影導演的童年、少年一直到成年後成名了的經歷。裏面所包含的人生感悟不需要用語言來修飾,無論哪個角度,它都稱得上經典之作。

電影開場不久,這個長着一對招風耳,有一雙聰明大眼睛的小男孩多多,他總是仰起頭和大人説話,總是弄一些小把戲使大人們又好氣又好笑,拿他無可奈何,因為他那麼小,那麼聰明,如果我是艾佛特我也會佯裝生氣地把他抱在桌子上,並一本正經地説:“在我踢你屁股之前,快點跑回家去,別再找麻煩了!”在那個鎮子,人們都親切的叫他多多。多多在教堂裏給神父當小祭司,這個教堂前有座“天堂電影院”,放映的電影都要經過神父的審查,電影中的接吻鏡頭一律被神父視為“色情”而搖動手裏的鈴鐺通知艾佛特統統剪掉。小多多饒有興趣的偷看神父“審片”,他闖進放映員艾佛特的`工作間,要求將剪下的膠片送給他,而艾佛特卻沒有答應。村裏人熱愛電影,天堂電影院是他們生活中唯一的快樂源泉。在艾佛特將快樂帶給更多人的時候,自己卻遭遇不幸,放映中的膠片起火,兇猛的火勢蔓延到整個電影院,在人們紛紛忙於逃命之時,弱小的多多勇敢的從火海中將艾佛特救出,然而老放映員從此失明。在一個足球彩票中獎者的資助下,新天堂電影院落成,年幼的多多接替艾佛特成為新的放映員。膠片緩緩轉動,多多隨一幕幕電影長大。青春期美好而殘酷的來了,多多愛上了銀行家美麗的女兒艾琳娜,註定的,這是一場失敗的痛苦愛情。艾佛特勸多多離開村莊,在更廣大的世界裏尋找自己的理想。三十年後的多多成為著名的電影導演,回到村莊已物是人非。最為親愛的朋友艾佛特已然謝世,初戀的艾琳娜已為人母,天堂電影院也在一聲巨響中夷為平地?唯有艾佛特留給他的禮物——那些當年剪下的接吻鏡頭膠片讓他含笑而泣。光影交錯之中,多多理解了艾佛特説的那句“人生不是電影”。從《天堂電影院》裏我看到了,電影人對電影的執着,觀眾對電影的痴迷,而那些不喜歡電影的人對它卻是厭惡;以及人們對電影的態度,從牧師要求將接吻、暴力的情節剪掉,到遵從電影本來的樣子,這也彷彿代表了時代的開放與進步;從小男孩偷看電影,到放電影,再到成為導演,這些都是電影給人們的改變;還有當人們在露天的廣場看那放在樓牆的電影,你説他可笑吧,卻又讓人感覺温馨,看到人們滿足的笑臉,也會讓自己開心。我們的人生有很多種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追逐有時候成為了一種習慣性的動作,而被我們追逐的是在前面為我們領路的那個人。直到有一天,前方的那個背影變得蒼老無力,我們不再追逐,而是踏着他們的肩膀奔向自己的夢想。還記得艾佛特在近似於逼迫地送多多離開自己的故土時,他説過這樣一句話:“你小子永遠不要回來!三十年都不要回來!我不願天天聽到你的聲音,我希望聽到別人談論你的聲音!”。聽完了便被這句話震撼了,也許讓我動容的並非這句話本身,而是潛藏在這句話下面艾佛特對多多直接且真摯的愛。

這樣的愛在影片中貫徹始終,那是一次又一次催人淚下的美好。

《天堂電影院》是每個人的童年,每個人的家鄉,每個人的初戀,是最後綿綿長長一直伴隨到死,滲透到了血液裏靈魂裏的記憶和感覺。看完將近三個小時的電影竟然不知不覺,影片留給了我們那麼多的回味,比如電影院裏放映機出口石獅子頭的特寫;影片開始不久,當門鈴響起,正在織毛衣的母親起身去開門“我知道一定是多多回來了”,多多與母親相擁,那團白色的毛線從樓上繞到了院子;還有一位在電影院中逝去的觀眾,當再去拍到那排座位時,上面有一束鮮花,代表着那位觀眾還在全神貫注地欣賞電影;還有一位估計看過N次同一部片子、對台詞已經記得滾瓜爛熟的觀眾總是在電影中的演員説出話之前準確無誤地説出台詞,連結束都不放過。在記憶的眼中,來到天堂影院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可愛,總是來晚遲到的老頭,愚蠢而善良的售票員,總是愛在座位上呼呼大睡的中年漢子,當然,除了那個坐在樓上包廂,充滿惡意與鄙視向下吐痰的“紳士”,最後,他終於被來自下面的一包大便擊中面孔,吵吵嚷嚷的意大利鄉村居民,就如拿波利民歌般浪漫開朗,在放映卓別林的電影時,所有的人都在笑,鏡頭一個個緩緩移過在那些開懷大笑的面孔,這些鏡頭或讓人捧腹大笑,或讓人深思感動,而更多的則是一種真情的流露,真實與藝術的高度結合。

雖然這只是部電影,但是我學到了如何對一部電影進行賞析,如何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評價,這些知識對以後的生活一定會有用的。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篇三

《天堂電影院》裏上映的故事。

早就想分析意大利導演多納託雷的電影,作為他最有名的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説》、《海上鋼琴師》和《天堂電影院》,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看了一遍又一遍,想要動手寫點東西,就是不敢,因為自己的功底太淺。這不是客套。今天之所以動手敲下這些文字,因為自己太喜歡了。

今天我又看了《天堂電影院》,作為導演的成名作,當時他才30多歲,有人説這是導演對家鄉對自己生活的回憶,也有人説這是導演在用一種方式告訴大家,傳統和現代的隔離。不管怎樣,電影裏的那些人和那些事都讓我們沉浸其中。閉上眼睛,我能感受到影片背景音樂的流動,每一個情節都深深地印在腦海裏。

一部好的電影當然離不開好的演員,這部電影卻沒有璀璨明星,一個個都是普通演員,甚至是街上偶爾遇到的一個普通人都在表演。但他們的表演卻生動自然,詮釋了表演的真諦:不需表演。而導演也似乎在敍述自己對家鄉的記憶,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回憶。整部電影就像一首曲子,委婉動聽,帶點歡快,伴着憂傷。

《天堂電影院》是意大利一個小鎮上的普通電影院,在那個年代它恐怕是大家最重要的娛樂方式了。因為時代的限制,所有看電影的人都看不到接吻這樣的鏡頭,原來電影在公映之前都由神父提前“審核”過了。除了神父和放映員外卻有一個觀眾每次都能看到這些鏡頭,他就是可愛的“多多”。這個孩子大約才上4年級,他是神父身邊的助手,一個做禱告就會瞌睡的小助手,因為他晚上總會去看電影,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看電影(這一點我和他一樣)。由此他開始接觸電影放映員艾費多。他們相處得就像父子倆一樣,整天形影不離。艾費多教會了多多怎樣放電影,但是艾費多並非情願,因為作為一個一輩子都在小鎮的屋子裏放電影的人來説,他對多多寄予厚望,他不希望孩子像他一樣默默無聞,待在家裏,他希望孩子能夠走出去。而作為孩子的多多卻被電影深深吸引,最終他在放映室的一個意外火災之後,接替了燒傷的艾費多,成為了鎮上的“合法”小放映師。

這個時候,電影院迎來了它的整修,多多也迎來了一段全新的生活經歷。當然孩子終究長大了,他開始了初戀,然後當兵,最後離開家鄉。這一走竟然30年。

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多多之所以這樣離開家鄉,沒有繼續從事放映師的工作,完全是因為艾費多的影響。艾費多曾經在海邊和多多的對話也許是這部電影最深沉的對話了:經常待在一個地方,會把它當作全世界,會相信事情一成不變,離開這裏,過了幾年,一切都會變。當多多以為這又是艾費多在説電影對白的時候,艾費多告訴多多,這不是電影對白,是他心裏的話,人生與電影不同,人生要辛苦的多。看到此處,忍不住鼻子就會酸,艾費多放了一輩子電影,看到的東西不能不算多,但是他終究明白,電影不是真實的人生,他一直生活在電影裏,從來沒有走出去。看着艾費多無奈的樣子,你能感受到他對多多的期待。多多其實是在玩成艾費多的夢想——走出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告訴多多:他不想聽多多講,而要聽別人講多多。這種期待令多多振顫,最終驚醒了還在猶豫的多多,那一夜,多多沒有睡覺,坐在台階上陷入了沉思,他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可以説,沒有艾費多,就沒有後來功成名就的多多。

我幾次看這部電影,總會在多多將要離開家的那一段停下來,艾費多抓住多多的衣領,激動地説:不準回來,不準想我們,不準回頭,不準寫信,想家時要熬住,忘記我們,要是你失敗逃回來,不要來見我。被艾費多推走的多多所聽到的最後一句話是:要熱愛工作,就像小時候熱愛放映機一樣。我想,多多應該感謝艾費多,不僅僅是這些話語,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艾費多給予多多的不僅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更是一段打動心扉的成長曆程。

多多闊別30年重新回到家鄉是因為艾費多去世了,母親通知他回來。這其實是電影的開頭部分。在大都市羅馬的多多陷入了回憶中,艾費多的音容笑貌,艾費多勸他不要放棄學業,艾費多像父親更像朋友一樣影響他的品質,情緒,性格。《天堂電影院》是他們相聚的場所,更是他們生命連接的所在,也是多多成長的搖籃。艾費多是多多難以忘懷的朋友,《天堂電影院》也是多多刻骨銘心的記憶。

回到故鄉的多多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和陌生。《天堂電影院》早已經停業,並且馬上要被摧毀。多多走進這家承載着美好回憶的電影院,看到的是一片狼藉,破敗不堪。也許真的都會變,就像艾費多説的。這個片段時間很長,只有背景音樂,沒有對話,沒有旁白,也沒有任何心理活動的處理,多多一個人靜靜的看着,看着。

電影的結尾很奇特。艾費多留給多多一份特殊的禮物,一盒曾經剪下來經過重新處理的各部電影的吻戲。多多一個人看着笑着,最後哭了。片子放完,電影結束。

《天堂電影院》沒有了,但它一直存在於多多的夢裏。

天堂電影院讀後感 篇四

記得有人説過,電影就是另一種生活,或者説,是另一種生活狀態。喜歡電影,因為對藝術的欣賞和熱愛,喜歡陶醉於一個更精緻的現實世界中,讓我哭、讓我笑、讓我感動。

一杯茶,一份點心,一部電影,三樣東西加起來就是一個美好的週末。這個週末,突然想再次重温一下吉賽貝?託納多雷大導演的“時空三部曲”——《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説》、《海上鋼琴師》,當然首選的是《天堂電影院》,一部獲無數世界大獎的電影,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想不到,再一次重温裏面的情節,卻再一次被感動得淚流滿面。雖然電影沒有很宏大的場面,但在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刻畫的很深刻,將小人物的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簡潔的畫面,將這些純樸的感情能給我們的心靈帶來震撼。

影片講述二戰的時候,意大利西西里島一個小鎮上的居民和天堂電影院之間的故事。那時,小鎮居民生活中唯一的樂趣就是到一家叫做“天堂”的老式影院去看電影,以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種種不幸,因此,都愛往天堂影院跑——在那個年代,成為人們唯一的精神流放地。

故事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回溯主人公多多30年前的回憶,細膩動人,看得我唏噓不已。尤其是導演在片中設置的若干小橋段,常常令我有心頭一動的感覺。整部影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事的結局,在羅馬的現代影院裏,多多獨自一人在放映、觀賞那盒阿爾弗雷德留給他的膠片。銀幕上出現了當年因神父要求強行刪除的一系列接吻鏡頭,這些被阿爾弗雷德收藏連接在一起的膠片,按時間順序,依次喚起了多多深埋在內心深處的珍藏——故鄉、電影、恩師、初戀……不知不覺淚水已悄然流下,大導演的內心依然是那個熱愛電影與生活的多多……

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把整部影片看完,心靈再一次被震撼。阿爾弗雷德對多多的愛,那句站台上告別的説話——“別回來,不要想念我們,不要為鄉愁所牽絆。假如你真回來,不要來見我。不論你將來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敬業樂業,就像當年還是小鬼頭時,一心一意愛護放映室那樣”,還有多多那份對阿爾弗雷德這位是老友亦是老師的悼念,對真愛的執着,對故鄉的牽掛,對戰爭的抱怨,對人性的張揚,對電影藝術的敬意,這一切觸動着我的心靈。

我們總是會被什麼感動,似曾相識的故事和情感在銀幕上變成經典,看電影時偷偷拭擦着眼角的淚水,其實是在重温自己温暖的情感理想。就像中年的多多坐在銀幕前觀看那些曾經被剪掉的接吻鏡頭而淚流滿面時。懷念和感動充盈內心,是阿爾弗雷德幫助他完成了電影生涯中的一次洗禮,和最重要的一次感動。

再一次的回味整個故事,真的有太多的感慨,這就應驗了蝴蝶效應,一個決定足以能改變人的一生!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個機遇,為自己的人生奮鬥。

天堂電影院讀後感 篇五

《天堂電影院》中,小的時候,多多很快樂,雖然貧困,但他的生活裏,有母親,有老放映員,有傻得可愛的同學,最幸福的事就是看電影。那場火是少年與青年的分界線,放映員瞎了,多多成了新的電影放映員。後來,媽媽老了,老放映員老了,小鎮有了新的電影院,同時,多多有了喜歡的姑娘,由於身份懸殊,二人愛情不得圓滿。最美好的年齡,遇上最美好的愛情,在窗下等了九十九天的士兵終於離去,多多的青春至此結束。

在老放映員的勸説下,他離開了這個傷心的地方。多年以後,多多成為了著名導演,在母親的召喚下,回到了這個他一直不願意回來的小鎮。母親老得身體都已佝僂,老放映員死了,電影院拆了,初戀已嫁為人婦,生下的女兒青春美麗,一如當年那個第一眼就讓人心動的姑娘。

母親説:多多,你並不快樂。

怎麼會快樂呢?小時候因闖禍而責罵自己的母親,把電影放映到牆上讓所有人看的放映員,學校裏答不出老師問題的同學,把吻戲剪掉的神父,意外橫財的瘋子,他們都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模樣。縱是漂泊多年衣錦還鄉亦不能彌補心中的遺憾。

然我始終相信,離開是正確的選擇,小鎮有太多回憶,彷彿泥淖讓人深陷其中不得自由。如老放映員所説“每天呆在這裏,會把這裏當成全世界。”無論多多是否離開,都改變不了小鎮的變遷,而只有漂泊的人才明白故鄉的含義。逝去的一切都回不來,現在的一切終將逝去,這是人必須要面對的。沉溺傷感沒有任何意義,人的一生註定是滄桑的,在井底緬懷過去,不如去遠方創造將來。只有非常非常努力,才能超脱於故鄉,才能承受回憶的重量。就像多多回到羅馬,回到自己奮鬥的舞台上,看到許多年前的吻戲剪輯,會淚流滿面,但那已不再是遺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6l6k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