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鄭義門觀後感合集精品多篇

鄭義門觀後感合集精品多篇

鄭義門觀後感合集精品多篇

鄭義門觀後感 篇一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佔地約5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順三年(1459年),鄭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歷時340餘年,以孝義治家聞名於世。長達168條的傳世家訓《鄭氏規範》,被譽為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載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鄭義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中國的人文學者和江南人家中,鄭義門已經整整聞名了900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奧祕,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傳頌的榮光,以及它那部傳世家規《鄭氏規範》中所藴藏的“學問”,都被歸置在研究者的案頭,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

在一個江南雨後的下午,我們來到了矗立於浦江之畔的鄭氏宗祠。這是一座別有韻味的古式建築。有記載説它“石柱林立,橫樑盈抱”,有親歷者贊其“庭院幽深,別有洞天”,看來這些都並非浮誇之詞。移步室內,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親切!那個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為鄭家家譜題寫“鄭氏家寶”的故事,在導遊的娓娓講述下似乎就發生在不久之前;那個大家並不陌生的明代就“開國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寫下了我們早在國中就熟讀的文言名篇《送東陽馬生序》,作為鄭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師,正是在他的參與和修訂下促成了《鄭氏規範》的最終成熟;那個我們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為鄭氏私塾東明書院培育的英才,他為這個家族題寫的楹聯“史官不用春秋筆,天子親書孝義家”,就靜靜地懸掛在祠堂的旁柱上……

鄭義門觀後感 篇二

“重孝守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浙江浦江鄭宅鎮,被稱為“江南第一家”的鄭氏家族創造了十五代不分家、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的家族傳奇。“孝義”文化在鄭氏後人中傳承了900多年。

如今,“一大家子”已是祖輩、父輩人的記憶。社會在發展,家庭規模變小,職業流動性加大,我們的“孝義”文化如何傳承呢?

鄭氏先人制定的家規,如今都實實在在刻在“江南第一家”景區的石碑上。時下最引人關注的是第88條:“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於《譜圖》上削去其名,死則不許入祠堂。”正是有家規中對“族人”的這些約束,鄭氏子孫先後有173人出仕為官,沒有一個是“分子”。

鄭氏家族與社會之間始終隔着一道看不見的牆,他們不熱衷與政治,小心翼翼地繞行於政治之外,他們並不缺乏政治智慧,而是擔心捲入政治衝突導致龐大家族的解體。

任何執政者都不希望家族的力量過於強大,生怕他們尾大不掉而遺患無窮。唐高宗強令張公藝兄弟十人分食十道,這個大家族被迫析居全國各地。宋仁宗也曾下旨將義門陳分家,將三千九百餘口族人分遷到七十二州郡。這兩大義門最終被皇權一手拆散。因此,鄭氏家族在處理與朝廷的關係中一直相當低調,他們懂得樹大招風的道理,謹小慎微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在朝廷需要他們的時候就挺身而出,不需要的時候就全身而退。

朱明王朝有感於“鄭義門”的優良家風,給予了鄭氏家族一項特殊的恩遇,那就是每年可派代表與孔孟後人同時入朝參拜,且品學兼優者可繞過科舉直接入仕。因此,鄭氏子孫中做官的有很多。翻開族譜可以看到,僅在明代以德行舉薦入朝的鄭氏官員多達47人。同居15世期間,七品以上的官員多達173人。這些官員職位差距巨大,他們任職的地域跨度數千裏之遙,這些官員的經歷也相當駁雜,從七品到二品,從袞袞大員到閒職小吏,涉及到多個時代,卻無一有貪瀆記錄。

明朝以來,“鄭義門”的子弟在外做官只由家族俸養,不領取朝廷俸祿。《鄭氏規範》對從政族人勤勉廉潔作出了嚴格要求,86條規定:子孫器識可以出仕者,頗資勉之。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踏貪黷,以忝家法。任滿交代,不可過於留戀;亦不宜恃貴自尊,以驕宗族。仍用一遵家範,違者以不孝論。87條規定:子孫倘有出仕者,當早夜切切以報國為務,撫卹下民,實如慈母之保赤子,有申理者,哀矜肯惻,務得其情,毋行苟虛。又不可一毫妄取於民,違者天實臨之。88條規定: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削譜除族籍,死則牌位不許入祠堂。開除族籍,死後牌位不準放入宗祠,在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度家庭中,這是極為嚴厲的處罰,這意味着被整個家族拋棄。

當禮義廉恥都融入到他們血液的時候,任何法律條文都不再是框框和束縛,講規矩、守紀律只僅僅是一種內在的需要罷了。正因如此,鄭氏家族才產生了鄭銖、鄭機、鄭祖琛等一批人,或嚴於律己,或嚴懲貪官,他們的品德就如同白麟溪一般清澈高潔。“鄭義門”,它為後世樹起了一個廉潔德治的良好典範!

鄭義門觀後感 篇三

“鄭家的規矩”,是“鄭義門”的精神支柱――長達168條的《鄭氏規範》。這部經數代人創制、增刪的家訓,將儒家的“孝義”理念,轉換為操作性極強的行為規範,涵蓋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體系,也成為鄭氏族人歷世承襲的行事“密碼”。

在以明朝“鄭義門”為專題的《咱們穿越吧》節目中,以“家風家教”題材,張國立和其他諸位嘉賓以鄭氏家族家庭成員的身份感受這一興盛百年的家族孝義文化。

鄭義門,明太祖朱元璋親賜的“江南第一家”。十五世同居,歷經三個王朝,橫貫三個多世紀,宋元明三代正史為其列傳。至今已經整整聞名了900多年。鄭氏家族繼承了250多年歷史,15代人出了173名清官,促使這個家族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靈魂,是它的家規――《鄭氏規範》。

目裏,于小彤除了和宋小寶等人一起從事收曬穀麥,盤點房間,細數布匹等體力活動之外,還成為家族中的主記,負責掌管家族的錢箱。在擔任主記期間,于小彤一直量入為出,兢兢業業,表現出了一個主記應有的職業道德,但是節目組出於製造衝突和增加節目的看點的考慮,再次陷害於小彤:邀請搭檔女演員的母親來到節目裏索要五兩銀子的'“穿越費”,宅心仁厚的于小彤不願意看人為難,最終打開錢箱將銀子贈予對方。然而,做了好人好事的于小彤卻因為擅自挪用公款而遭到了大家長張國立的杖責。儘管如此,于小彤卻並不後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能夠幫助一位老人完成任務,自己受到一些責罰算不得什麼。在最後一次錄製中,張國立要求各位成員背誦《家訓》,現場卻發現許多嘉賓並不能背出,還亂對口型、試圖魚目混珠,張國立當場發飆,他認為大家錄製節目太過玩鬧,不夠投入。總導演發飆後,現場嘉賓終於認識到了嚴重性,不但馬上端正態度,宋小寶還作為兄長替弟妹們承擔了鞭子的懲罰。另外金聖柱作為一個韓國人,這對於他來講真的是難上加難。幸得可以與兄弟楊旭文一起,兩人不僅在勞作間隙、亦或是睡前休息都孜孜不倦的探討起來,楊旭文一字一句的為金聖柱講解《家規》的要義以便記憶。兩人的行為也充分 的表現了“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的良好家訓。

經過這期節目,宋小寶等演員紛紛表示深有感觸,在沉下心按照家規行事之後,他們都深刻感受到了“鄭義門“的傳承精髓,感覺經此一事,成長頗大。我想不止對於他們,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次難得的體驗,雖説那是明朝時期的家規,但就現在來説依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最後就以《鄭氏規範》來結尾吧:

聽,聽,聽,

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

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

聽,聽,聽,

毋徇私以妨大義,毋怠惰以荒厥事,

毋縱奢侈以幹天刑,毋用婦言以間和氣,

毋為橫非以擾門庭,毋耽麴櫱以亂厥性。

有一於此,既殞爾德,復隳爾胤。

眷茲祖訓,實系廢興。

言之再三,爾宜深戒。

聽,聽,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7ogkn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