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大國崛起第3集觀後感精品多篇

大國崛起第3集觀後感精品多篇

大國崛起第3集觀後感精品多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一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近日推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起強烈反響。對於眾多國人來説,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

用電視畫面展現曾經的大國興衰,顯然沒有浩瀚的歷史典籍來得深刻。但是,電視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轉變形象地將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榮譽、血戰前行和繁華散盡形象地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將歷史反思從精英的書齋挪移到草根大眾思考的有益嘗試。央視將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濃縮,絕非大眾娛樂的電視劇快餐,而是品讀歷史的鏡鑑和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

在過去的500年間,中國所謂的盛世已經持續至清康乾時代,期間還包括明初鄭和浩大船隊的遠洋。但這只不過是古老的“中華龍”慣性繁華的迴光返照。而從14世紀開始的300年間,歐洲文興復興擊碎了中世紀宗教的神學桎梏,將人們從矇昧主義、禁慾主義和神祕主義解放出來,在精神方面為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翹楚的新時代。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於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佔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並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半個世紀前毛澤東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對新中國如何擺脱歷代王朝“興勃亡忽”的質疑時,給出的藥方是“人民民主”。今天,這句話對中國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當綜合實力成為衡量大國地位的標準時,作為硬實力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作為軟實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響力一個都不能少。美國的強國之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列。

必須釐清的是,和上述9個大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強國之路有着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絕少侵掠他國的文化傳統的貪婪品格。也正因為如此,在學習9大國優點的同時,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強國最終“亡乎”的歷史宿命。

不過,僅有和平的理性,經濟的勢力和開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實現強國之夢。如中國兩宋,經濟文化發展俱佳,政治也相當開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終被異族所滅。去年5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雖是對美國提出的警醒,但也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須要保持軟硬力量的綜合平衡,綜合國力的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頗。

大國崛起觀後感作文 篇二

央視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電視記錄片《大國崛起》,引起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我個人認為這是今年央視最有震撼力的電視片。

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説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麪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之後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覆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鑑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麼,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鑑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

我們該如何認識中國?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電視也許不可能給出答案,至少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一,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為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為他抬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説中國。

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為什麼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裏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

改革體制是關鍵,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國的大炮打開了日本封閉的國門;這和中國的情況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認識到幕府體制的僵化,改變國體為掌權的君主立憲制。當中國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內醉生夢死的時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日本也親自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日本最終目的作出了脱離亞洲,與歐洲列強為伍的明智選擇,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夥伴。日本的百年維新讓自己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強國,日本的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鑑。

俄羅斯的改革和日本類似,沙皇親自到歐洲留學。用歐洲的先進技術實現了自己富國強兵的目的,俄羅斯廢除農奴制後,為自己的工業化和對外擴張提供了充足的勞力和兵員。讓自己成為歐洲事物的最後仲裁者。

改革體制不能一蹴而就,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三。

沙皇彼得一世、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本來是俄羅斯改革體制最有力的推動者,可當改革到一定階段時,改革必然觸犯到這些人的利益,此時他(她)們都同時不約而同成為改革的反對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國家幾十年改革的成果。

如何用制度約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們成為繼續革新的反對派,這是保證革新持續到成功的關鍵。

在近代世界歷史舞台上忍氣吞聲二、三百年的中國,如何看待這些年已經成功崛起的國家?是臨淵羨魚,還是退而結網?這是每一個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大國崛起》能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大國崛起之美國篇觀後感 篇三

15世紀,歐洲人哥倫布發現了一片新大陸。從此,歐洲各國的移民蜂擁而至,一個個殖民地相繼出現。到18世紀,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起13個殖民地。而美洲大陸北部的美利堅合眾國,正是由這13個英屬殖民地開始的。這個國家的出現,雖然只有230年的歷史,但卻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蹟。它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獨創性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將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位置佔據了一個多世紀。

儘管美國只是從屬於英國的一個殖民地,但英國的管理卻是表面化的。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殖民地需要依賴於自我的管理。雖然會受到來自英國的監管,但他們還是相當自治的。那北美的英屬殖民地的這套自我管理的運行體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號”的船隻,開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陸的航程。在“五月花號”即將登上北美大陸之前,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籤訂了一份契約,這就是《五月花號公約》。《五月花號公約》在美國的歷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價值,因為它可能是第一次,在沒有任何監管之下,一羣人聚集在一起,決定要形成屬於自己的社會和政治性契約,並用他們所認為的公平法律來實行自我管理。

另一方面英國人比較重視對於商業的控制,而不是對於領地的嚴格監管,這使得北美殖民地能夠在英國一定程度的控制之下,同時形成自己的政府。自治的管理系統使得美國人能夠參與管理社會,對公共事務發表意見,享有獨立的權利。雖然在這樣的管理體系下,田園牧歌式的氛圍並不差,但是大英帝國的不斷擴張,使得財政入不敷出,於是決定在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以化解財政危機。向北美殖民地徵收的税收是由英國議會通過的,而英國議會中並沒有殖民地的代表,這就背離了《五月花號公約》中最根本的原則。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誠信,而在當時美國民眾的心裏,《五月花號公約》是他們同管理者簽訂的一個契約,一旦一方違約,另一方勢必會起身抗議。於是矛盾開始激化。

1775年4月19日,新大陸東北部的一聲槍響,劃破了純靜的天空,改變了這片大陸的歷史航道。這天,一支英國隊伍與北美殖民地馬薩諸塞州列克星頓鎮的民兵發生衝突,槍聲讓這場衝突上升為戰爭,史稱“美國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13個英屬殖民地聯合簽署了《獨立宣言》,宣佈脱離大英帝國的統治,組成美利堅合眾國。這一天,被確立為美國的獨立日。《獨立宣言》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雖然一個國家誕生了,但是守業比創業更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去管理這個初生的“稚兒”。事實也證明了戰爭換來的獨立,並沒有實現國家的穩定和繁榮。

於是,在宣佈獨立11年後的1787年,來自各州的代表終於在費城坐在了一起。他們要在這裏協商新國家的未來。美國歷史上有名的制憲會議開始了。來自各州的代表們對如何建立一個有權威的聯邦政府、同時又能充分保障個人自由這一難題進行了激烈的爭執和辯論。最終在1787年9月17日,美國第一部成文憲法形成了。

憲法對美國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它把美國從一個殖民地,從受制於英國商業限制的經濟體制,轉變成一個可以保持經濟長期發展的體制。從此,這個新國家不僅有了統一的政府,還有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貨幣,統一的税收。在經濟的運行上,則直接採用了英國的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為了改變當時美國經濟明顯落後於歐洲的狀況,美國的聯邦政府還從歐洲搬來了金融和財政制度。這一時期,還有大量移民帶着歐洲工業化進程的成果來到了美國。這一切都為美國早期的工業革命的序幕奠定了基礎。技術上的進步不僅為領導者提供了很好的物質基礎,也使美國呈現了大好的前景,並以此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移民,這為美國在短時間內開墾荒地提供了勞動力。所以雖然美國的工業革命起步稍晚,但其速度和力度卻超過了歐洲。而這一切是全國人民有着共同目標齊心努力的結果。同樣的道理,如果企業員工能夠上下一心,為一個目標奮鬥,那麼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難,都一定可以克服。

1862年,就在南北戰爭期間,美國總統林肯簽署了著名的《宅地法》。它點燃了美國人到西部去創造未來的巨大熱情。此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以及來自各地的移民,開始大規模地進入這片區域,開闢這裏的土地。已經推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在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下,出現了一個新的高潮,從而使美國的發展從東部沿海的狹長地帶向更廣闊的西部腹地延伸。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領導者能夠給予員工需要的獎勵措施,就能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但是要謹記獎勵措施一定要是從員工的角度出發,否則獎勵反而會成為員工工作懈怠的原因。

“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普及,對作家和發明家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專利權的保障。”這是制憲代表們一致通過的一條款項。聯邦政府用專利制度保護了發明人的權益,同時也保護和激發了整個社會的創造熱情。這就是他們需要的獎勵,找對了方向,所有人的積極性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發。

自從1894年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之後,美國的經濟一直保持着持續高速的發展。在這樣的時期做總統,或許應該是一件爽快輕鬆的事情。但西奧多·羅斯福卻從上任的第二年開始,實施了一系列政府監管經濟的措施,尤其限制了托拉斯的發展趨勢,打擊了托拉斯。這一舉措使得市場的平等又再次出現,特別是在美國,自由的選擇以及平等的機會,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哪怕犧牲一些效率,也要保證機會的平等。所以羅斯福的這一項措施正是弄到人們的心坎裏了。

對於一個真正的領導者,能想員工之所想,是非常必要的。不要總想着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也不要把自己的地位定的太高,對於一個公司要的不是一個喜歡端架子不做實事的人。只要能對公司有利,就請忘了自己是一個高層,不要吝於付出。關心員工,不會折減你的威望,反而會讓員工真正的敬重你,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v9jo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