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七月與安生電影觀後感【多篇】

七月與安生電影觀後感【多篇】

七月與安生電影觀後感【多篇】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一

躺在被窩裏,偷偷着摸着眼淚將這部描述描述姐妹情的電影看完,兩個女主在劇中的表演非常的完美。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一兩個玩的要好的閨蜜,可以喝同一杯奶茶,可以穿同一條褲子,可以形影不離的一直陪伴在身邊。而劇中的七月和安生就是這樣存在的。

其實他們是兩個完全不一樣性格的人,一個搞怪調皮,做事情不考慮後果,家裏對她的關愛也比較的少,所以她把自己的倔強全部表現着在臉上;一個成績好,做事情成熟而又乖巧,在家裏的關心和呵護下長大,為了討好大人而不停努力的學習。但是這樣一個乖巧的孩子卻早戀了,雖然早戀但是他也不會丟下安生不管,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三個人一起。但在有一次三個人約定好一起去爬山,七月的男朋友竟然不經意間愛上了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孩子,並且逐漸的兩個人產生了感情。

七月看到了玉佩知道了事情的發生,但是她假裝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但安生為了不傷害她,選擇了離開自己的家鄉,去一個新的城市發展。分別的時候,她在火車上笑,她在追隨者火車哭,兩個人的感情爆發的那麼真實。其實兩個人都有割捨不下的感情。時光一晃幾年過去了,七月和他的男朋友一起考上了大學,又和安生重逢了,雖然閨蜜的情懷還是在的,但卻因為一個男生結束了。七月碰見了安生和自己的男朋友在家裏牀上的事情,她跑進廁所宣泄完以後又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安生努力的將自己這幾年在社會上學到的東西展現給她看,卻最終換來一句:你好賤!自此,兩個人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但再次相見的時候,兩人的人生卻發生了轉換,七月生下了孩子卻因為產後事故離開了這個世界,安生決定講他的孩子養大,並開始以寫作為生,這也就出現了畫面剛開始安生與那個小女孩的畫面。

其實,我覺得安生和七月的相愛相殺,讓我聯想到我對閨蜜的期望,那時候的我們都渴望做安生,但為了讓父母開心,都選擇了做安生。在我的觀點裏,我從來不反對我的閨蜜任何想做的決定,錯誤的事情我們會一同承擔,對的事情就默默的為她鼓掌,真正希望一個人好是不管她做什麼,只要她是開心快樂的,難道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我們現在的人生有些正在按照所有人的該走的路線進行着,上學、畢業、工作,尋找婚姻,所有女生的生活,好像最終都是一樣的。但我們現在還是青春的大好年華,不管選擇做安生還是七月,都不應該活成千篇一律的樣子。趁時光大好,活的更有激情一些,想揹着包出發的時候就請不要有任何的猶豫,想放縱的時候就盡情的嗨,人生就如同一部電影一樣,自己就是給自己拍電影的人,將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一些才不枉來人間的旅行。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二

安生在影片裏面是自由的象徵,勇氣、活力,敢愛敢恨,敢於為自己意願做出選擇,也情願為選擇付出代價,每一步都走的無怨無悔、灑脱自在。她身上散發着自信的光芒,照亮了七月與蘇佳明的人生。雖然她退出了蘇佳明和七月的生活,依然熱愛生活,沒有怨天尤人,摘下佛像項鍊後,沒有拖泥帶水,走的灑脱。

七月媽媽對女兒説的,不管走哪條路,女孩子的一生都是會太辛苦,這是一種消極暗示,暗示做女孩子註定是要失敗的。七月長期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被教育得很成功,乖乖女,體貼,懂事,成績好,聽父母的話,連大學聯考志願都順從父母,讀大學也是不喜歡的課程,連不想結婚都需要對方逃婚才能解脱,不敢冒險,不敢變化,不敢追求,不敢表達自我,求安穩,怕失敗。當知道蘇佳明愛上安生後,她默默的緊張、企盼安生離開,卻從未與蘇佳明正面交涉過,也從未在自己身上做出努力,只是自我欺騙式的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説,沒有蘇佳明,也會有王嘉明,張家明,因為她的行為模式繼續下去的,她並沒有改變,永遠被動的接受,永遠沒有勇氣主動的去追求,命運就這樣強迫性的重複下去。這樣一個被動的人生,一個虛假的人生,怎麼可能有幸福。她愛安生,是愛她的灑脱自由,愛她的真自我,愛自己身上永遠不可能有的勇氣。

蘇佳明跟七月一樣,被安生的自由精神吸引,他知道自己喜歡安生,卻從未有勇氣表達,也不敢向七月坦白,不敢追求愛的事物,不能承受失敗的結果,一拖再拖,猶豫不定,婚前無奈的去表白,卻在婚禮現場受到七月的指示去逃婚,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懦夫。他從頭到尾沒有真正的快樂過,過着面具一般的人生。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三

實話,對於目前青春片氾濫的市場而言,早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免疫。

於我而言,青春期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考試、做筆記以及調換座位。

甚至毫不誇張地説,我是一直在自己的青春裏尋找別人故事的孩子。

可是唯獨這一次,我嗅到了自己的影子。

初看影評,都是千篇一律的一句:你是七月還是安生?

我答:都是。

24歲之前,我是按部就班、得過且過的七月;

24歲之後,我是追逐自由、註定漂泊的安生。

你要問我更愛哪一種生活方式,我説都愛。

誠然,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責任和想法。

我從來不信“讀書無用”的論斷。

未成年時期,我們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學校和書本是唯一能夠保護我們不受外界傷害的屏障。

即使你總在抱怨,現在學的知識,以後壓根用不上。

可是如果我們無論學什麼,首先想的都是有沒有回報,會不會太過於功力化?更何況有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

什麼叫厚積薄發?這就是。

看看安生你就會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她是無家可回,無學可上。

她明明只有七月,可現實逼迫她不得不離開。

在離開的日子裏,她無時無刻不想回來。

你看,現實就是這麼殘忍。

所以呀,我一點都不怪安生。

我相信她是愛七月的,一種比親情更加深刻的愛。

我十分篤定她對七月説的那一句:“如果在你和家明之間做選擇,我肯定會選你呀。

”我甚至寧願相信安生從來沒有愛過家明,她跟他在一起,分明就是為了對七月拋棄她的一種扭曲的報復。

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新郎逃婚後,七月的逃離。

看似被逼無奈的舉措,最終真相大白。

原來是七月央求新郎這麼做的。

理由是,唯有她在婚禮現場被逃婚了,才有足夠的理由離開那座困住她多年的小鎮。

瞧,這麼乖張懂事的七月,內心深處也埋藏着不安分因子。

就像安生説的:“你是什麼人,我難道還不清楚嗎?”

無論你在長輩和老師面前偽裝得多麼好,終究還是會露出馬腳,這是本性使然。

所以你看,沒有人不向往自由和解脱。

有些人不懼失敗,敢於嘗試;有些人被壓制到一定程度後轟然爆發;有些人卻選擇了一輩子也就如此。

你屬於哪一種?

曾經紅極一時的網絡語:“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

看似調侃,實則是對現如今束手束腳年輕人的規勸。

影片放到最後,七月離世,全片完結。

我在座位上怔怔坐了好久。

那一刻,沉重的心突然就釋懷了。

是啊,你不就是追尋你一直嚮往的自由去了嗎?你把最愛的孩子交給了你最信賴的朋友。

於是背上揹包,拿着機票,去到每一處你曾幻想過的地方。

漂泊的人累了,停下來歇歇腳,開始安穩的人生。

而安逸太久的人爆發了,説走就走,開始漂泊的旅程。

沒什麼,只是換了一種自己更喜歡的生活方式,可我還是我啊。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四

期盼許久的話劇,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説改編的《七月與安生》,年初看見其在上海、深圳、北京的巡演公告,內心就已經躍躍欲試,終於現實所迫未能成行。

第一次看話劇是在去年春節假期的北京,正值西方情人節,三里屯流星雨模樣的燈光閃爍,許多拿着玫瑰花的男男女女在我眼前走過,阿拉伯風格的餐廳裏,露着肚皮的姑娘跳着熱辣的具有異國風情的舞蹈。同行的朋友,提議去看話劇,這種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看得懂的劇,終於第一次映現在眼前,由於坐的是第一排,演員的粧容表情都看的一清二楚,劇名叫《情人劫》,北京電影學院藝術系的學生創作執導。

整個劇情有輕鬆詼諧,有邏輯推斷,內容營養場面養眼,我發誓,我喜歡這東西。

無法向文藝青年靠攏,也一直沒做過所謂文藝青年這麼文藝的夢。只知道自小作文號稱不錯,卻在國小代表學校出去比賽時得了零分,老師批語:文筆流暢,段落清晰,可惜跑題了。跑題該是我一大特色,老師這大筆一揮,我這一個天生文科生的料就被埋沒到了至今。以至於只能在今天像怨婦一樣絮絮叨叨寫點拿不出枱面的觀看感、讀後感什麼的。

早早的朋友送了票,我在第一時間向閨蜜分享喜訊,告訴她我們的話劇有着落了,我知道她喜歡,如同她知道我一樣。卻沒想到在時間臨近時,又有朋友送票過來,我哭笑不得的給嫂子繪聲繪色的描述了一番話劇有如何的好看美妙,她這才沒有將這兩張價值千元大鈔的票給浪費了。

一整天心神不寧,如同要出趟期待許久的遠門。其實,只是看場話劇。這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的白領青年眼裏,聽了一定會笑掉牙齒。沒辦法,我就是這麼容易滿足,沒出息了這麼多年,不好改邪歸正了。

江一燕和照片上一樣清秀漂亮,只是比想象中身材嬌小了些。劇場內座無虛席,鄭州人民表現出了對藝術極高的熱愛和高雅的素質。

七月與安生,其實該是同一個人,七月是安生的影子,安生是七月的影子。她們13歲遇見對方,就開始了長達10年的形影不離的生活。在學校,在安生家裏,在任何場合,她們都是有了喜事要第一個跟對方分享的人。或許,真的如同江一燕所説,每個人的心裏都是兩個人,一個是宅女,一個是流浪漢。就如同每一個男人的心頭,都有一個白玫瑰,一個紅玫瑰。

安生自小離開父母,嚴重缺愛,自由散漫,過早的表現出了叛逆和所謂的灑脱。她外表強悍入男孩,內心柔弱如小孩,這樣的女孩比正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更需要愛,更怕受傷害。所以她外表堅強獨立,將自己層層包裹;她反叛,做出種種身邊人不能接受不能理解的舉動,是想引起大家更多的關注。

如果一旦有所求,便會被生活着了相,哪怕這種渴求,只是愛。

七月漂亮、温柔、乖巧、靈動,在學校討老師喜歡,在家裏討父母喜歡,以至於語文老師都評價七月以後要流芳百世,而安生這一類的孩子一定會一臭萬年,七月膽小聽話,連樹都不敢爬。安生爬上那顆大樹,大聲的喊道:七月,快上來呀。七月笑答:安生,你快下來,男孩子才爬樹呢,剛下過雨,樹上一定很濕,我才不呢。這段對話,這個場景,在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我被這種純淨的來自兩個女生的友誼所感染的內心硬生生生出一些柔軟。第二次,卻硬生生生出一些疼痛。

七月説,只要安生能夠快樂,我什麼都願意和你分享,什麼都可以。

七月如願考上大學,安生如期落考,開始了漫長的流浪生活,她在酒吧打工,抽煙、喝酒,如古惑仔般灑脱叛逆。

直到七月戀愛,家明的出現。

那天,安生的母親來看許久未見的女兒,母親説,她不得以,不得以沒有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不得以無法告訴她生父的姓名,因為她不能打擾他的生活。但是,這不影響她作為一個母親疼愛的女兒的心。

這一段,在後來我看到劇情的結尾時,不得不哀歎女人的命運,安生和母親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個輪迴。

安生反叛的趕走母親後,內心波盪起伏,沉默許久的感情終於釋放出來,痛哭不止。她邊彈奏吉他、邊唱歌,邊哭泣。以至於七月和家明站立許久,她都未曾發現。

家明走上前去,輕輕的摸了摸安生的頭髮。就是家明這一摸,就是安生這一抬頭。改變了二個人,不,是三個人的命運。

安生像個獨特的稀有植物一樣迅速的吸引了家明,兩個人在長達三年的時間裏,相互糾纏。安生終於累了,她一邊愛一邊自責一邊哭,她的愛傷害的是與她相識十年的七月,那個單純純淨的七月,能承受的起這樣的傷害嗎?

安生愛家明,她太缺少關愛,而對於這樣一個英俊温情乾淨的男人,她顯然不具備抵抗之力。一個“貪”字,讓家明和安生以愛的名義糾結在一起,或許安生和家明對於對方來説真的是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無法不靠攏無法不相愛。正如安生所問,如果你先遇見的是我,你也一定會喜歡七月,因為,她是七月。她優秀的幾近完美。

這就是命。

也許常人最難以抵擋的就是一個情字,多苦多累,都甘願揹負,一句心甘情願讓一切成了理所應當。

當然,我要説,這裏面最貪婪的要的最多的人是家明,他在漫長的時間裏立場左右飄忽不定,在先遇見七月的時間裏,與之相愛。在遇見安生後,又不加以控制自己和引導安生的情感任期發展。直到安生幫他做出選擇,什麼樣的愛能讓一個女人寧願自己承受失去所愛也要將愛人推開,那相當於要了她的命。可是,是的,安生恰恰是因為愛。她太愛家明,不忍心看到心愛的男人為難,她愛七月,不忍心看到七月肝腸寸斷。

一個女人都能有的理性和擔待為什麼家明沒有?就是因為他英俊温情乾淨嗎?就是因為七月和安生都太優秀,無法割捨嗎?到底,你是愛自己,還是愛她們?

安生默然退出,七月如願和家明結合。一切似乎都平靜了。

不,安生懷孕了,這個懷了家明孩子的女子,不忍心斷了這個和家明唯一共有的事物,依然決定自己生下來。然而,加拿大的生活,因為安生嫁的那個男人發現安生懷的不是自己孩子,而決然離開她。安生因此生活困頓潦倒,不能維持。朋友幫忙將這一切告訴了家明,使家明和七月本來已經平靜的生活,又掀起了驚天巨浪。七月害怕失去家明,但是聽到安生的狀況,她毅然大聲的説:接她回來吧。

那一刻,我落淚了。愛究竟是個多神祕的東西,讓人能夠如此的為其顛覆原則。

挺着大肚子的安生,再一次爬到許多年前和七月一起爬的那棵樹上,她們重複以前的對話,安生淚流滿面的大聲站起來對着七月對着全場説:對不起。

其實,我覺得説對不起的更應該是:家明。是這個男人的貪婪毀了兩個女人的生活,和一個孩子的未來,以及一份本該堅固純淨的友誼。

安生生下孩子後,繼續騎着自行車灑脱的開始了她的流浪生活。她説她突然特別能夠理解母親,理解母親的無奈和不得已,她要走了,她要離開他,因為她愛他。

人常説在一場涉及三個人的感情糾葛中,最先離開的那個女人,往往是最愛那個男人的。

都是一樣的深愛,只是各自的愛各有不同。無論愛與不愛,但求簡單快樂,不傷及他人,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為別人的幸福着想,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相信一定會看到果樹漫天的那一天。劇終時,説安生出了一本書,書名就叫《七月與安生》,關於愛,關於流浪,關於宿命。

典型的安妮寶貝的創作風格,時常我在和她在她的文字的交流對話中,分不清楚哪個是她筆下的人物,哪個又是她。

那天看到一段話,覺得放在這部觀後感作為結語,相當映襯。

“小時候聽外婆説命運,命運就是女人的臉,女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照鏡子,説是在看自己,其實,是在看命運。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感謝安妮寶貝的創作,更感謝寧財神的立體呈現以及演職人員的精彩表現,使這部作品如此鮮活。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五

儘管有一些用心用意我不是特別贊同。最突出的就是對於女生之間由小到大關於性的探索和調侃,我想未必是本人敏感作祟,百合的意味的確一度被鏡頭語言營造得甚囂塵上。都是各自與親密的好友一同成長上來的,和女伴同出同入、一起上廁所、一起睡覺、一起換衣服、互相調侃幾句身材發育,很日常的情形,卻被刻意處理得藴藏起曖昧。特別是當安生張開臂彎讓七月躺過來的時候,她是覺得七月的世界不應該容許有第二人了吧,當她聽到家明的名字時,那種嫉妒、不安的感覺如此真切強烈,我並不認為這僅僅歸結於簡單關於友情的佔有慾。

於是在安生的女性魅力散發出對家明的誘惑時,我開始看不清故事的走向。我很難分辨,安生到底在什麼時候起,從對七月全情的佔有突然跳脱到動起家明的心思。包括後面數次姐妹間的拉鋸、僵持、偽裝、搶奪,觀眾都看不清、理不明。加入了同性曖昧的情愫之後,於我而言反而不如簡單的雙姝奪愛的脈絡。

當然,在大多數的具體敍事環節,電影之於小説的豐富和添加處理得相當不錯。家明喜歡七月的沉靜文秀,又會被野生安生的氣息暈染而恍惚,正如小説裏的形象,這個男人除了英俊,並無其他任何優秀特質。電影讓他每次在雙生花之間的搖擺更加具象化,也更顯自然。很喜歡全片輕重緩急的着筆,有娓娓敍來,有酒吧放歌的搖滾激昂。加入了網絡小説作者一重,是編劇和導演極其獨到的匠心。令全劇在倒敍、插敍,直至結局三重反轉中步步推進,幾分酣暢、幾分回望。

你活成了我,我活成了你。雙姝的內心這一層也很妙。是安守着小城平靜無瀾的簡單生活,還是走向廣闊的天地自由浪蕩,女生啊,不管怎麼樣,都是辛苦的啊。你可以循規蹈矩,走一條大家都認為你該走的路;你也可以放縱內心的自在靈魂,且行且歌,迎接天南地北的歷練。相對狹小的三角情感、單親家庭孩子的孤單乖戾、閨蜜的嫌隙與和解,這個關於因循還是自由的命題,是青春片中通常比較鮮見的。片中處理得挺好,紛紛雜雜的“問候家明”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舒緩的情感又細膩動人。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六

像大多數人一樣,對周冬雨的印象還停留在張藝謀導演的《山楂樹之戀》中,青澀害羞,質樸的小女孩樣子,當得知由她出演安生的時候,內心不是沒有驚訝的,好在影片中表現出彩,也打消了這個疑慮。

“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每個人心裏都住着一個七月,一個安生。她不只是出現在大熒幕中編劇所勾勒出來的樣子,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過我們的青春甚至陪我們走到現在那些朋友們。每個女孩少時大概都會有這樣一個玩伴,她似七月温婉恬靜,或者如安生般自由不羈,我們一起吃飯玩耍上下課,一起分享彼此的小情緒,甚至會連對男生的品味都大同小異,可是時間在走,我們在變,曾經那個陪你一起走過的她們,現在還在身邊嗎?

七月和安生原本平靜安逸的生活正是由於一個男生的出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似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早已暗生風雲。兩個人愛上了同一個男人,結局註定不會完美。家明愛着七月的温婉恬靜,又被安生的自由不羈所吸引,而他懦弱的性格使其不敢加以選擇,只能被動接受。七月和安生對這個男人自然是有所失望的,可是愛讓她們無條件的接納這一切。後來,七月懷孕,母親去世。她只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家,她早已沒有家。再後來,七月難產去世了,安生收養了她的孩子,並且自己也沒有再要孩子,因為她真的愛七月,也為家明贖罪。

七月,安生的生命都是一場揹負着洶湧情慾和罪惡感的漫無盡期的放逐。她們彼此深愛,彼此羨慕,彼此嫉妒。為了同一個男人,窮極一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kq6m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