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觀後感活着(精選多篇)

觀後感活着(精選多篇)

第一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活着真好

觀後感活着(精選多篇)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活着真好

今天,在影院觀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終於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卻的我的一個心願。之前聽馮導説票房要達到5億,就覺得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後一定要去影院一睹為快,今天我終於如願以償了。(可是,影院好腹黑,比平時多了要了我15塊,窮啊,窮啊~眾:沒功聽你哭窮,快寫!偶:555~~你們更腹黑)

不得不承認《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電影,無論是從場面,還是劇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還以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錢,,這倒是值得一看哦)電影講述的一個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發生時,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臨着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抉擇,當時看到她在廢墟上絕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兩個都救。的時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為一個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捨棄不下的東西,俗話説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親,就更應該是這樣的了,最終,她做了一個決定,救弟弟方達(李晨)。但是上天還是眷顧着姐姐方登(張靜初),讓姐姐奇蹟般的生還了下來,還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輾轉間,32年過去了,2014年,正趕上汶川地震,當姐弟倆看到這場地震正在吞噬着人們的生命時,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經歷的唐山大地震,於是都毅然決然的趕赴災區,挽救正在水深火熱裏的人們。就在這時,姐弟倆終於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當初母親的苦心,終於原諒了母親,最終,一家人終於團圓

正像海報上寫的一樣23秒,32年,是啊,僅僅因為那23秒所產生的鉅變,確需要用32年的時間來撫平人心裏的創傷。不過,最後,母女重逢又給人心裏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同時,我也終於覺得活着真好,這時徐帆在看完電影時説的,雖然只有短短的4個字,卻讓我難忘。32年的雨雪風霜終於換得了母女重逢,如果,當初他們沒有活下來,也許就不會有重逢的一天。災難,是不能打垮人們的,它只會讓人們變得更堅強,更加的有勇氣去面對以後的生活!雖然災難無情,但是我相信人間有愛,有愛的世界一定不會空虛。劇中還有一點也是值得讚歎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親情。劇裏方達對女友説了一句話:我媽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來,第二次是我在三歲時的了肺炎,大夫説沒救了,可是我媽堅持讓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聽了這話,我忽然覺得心頭一陣酸澀,親情,這是一個多麼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親情才永遠不會背叛你,才是你心靈永遠的港灣,親情如一棵大樹,永遠為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座港灣,永遠為你心靈的小船開放,親情是一個温暖的家,永遠歡迎你回來。

最後,讓我們珍愛生命,接納親情,為了親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裏的每一天,因為,活着真好!

謹此影評像所有《唐山大地震》的主創致敬。

也希望大家可以幸福!最後祝大家:真愛生命,好好活着!

更多《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作文:

第二篇:活着——觀後感

活着吶喊出 ——《活着》觀後感 武林中人佟掌櫃説過, 痛並快樂着。 雖然五個平凡的文字在淡然幽默的語氣下被輕輕的 道出,但卻躍動出對人生的一種深沉詮釋——人生,其實也是痛並快樂着。 在那個一百二十五分鐘的短暫中, 福貴的一個起起落落的人生在我們眼前上演, 儘管四 十年代有落敗,五十年代有無奈,六十年代有動亂,他都決定要活着去承受;因為戰亂中的 回家,妻子的不棄,二喜的善良,饅頭的安慰,他才能感受人生的完整。 痛苦,幸福,這些紛紛擾擾流溢出他的原味人生。 失去,得到,這些起起落落雕刻出他的無聲軌跡。 他享受了全部的悲喜。 而你呢, 在那遙遠的 《活着》 是否也聽見了命運之海在呼喊…… 中, (一)好死不如賴活着 餘華曾經説過,好死不如賴活着。品味這句有着濃厚鄉村老人氣息的話語之前,你一定 要衝個冷水澡——要的就是你的清醒。魯迅就是在清醒的頭腦中,在沉默中爆發,在幾千年 的封建綱條中看到了“吃人” ,而在這裏,是否也能看出那種高深的奧祕呢?答案是肯定, 同時也是否定。 因為人生本來就是矛盾體,複雜結構。餘華肯定它——人,活着,才有價值, 死亡代表一無所有。因而有了福貴活着歸家的渴望,因而有了鳳霞流血時嘶聲的無奈,因而 有了《活着》的問世。 同時,餘華否定了它。他曾經對一個韓國的學生解答過活着與倖存的區別。他説這是福 貴自己的人生,所以通篇下來時以他自己的口吻去講他的故事。當然,熒幕上效果可能不那 麼明顯了。不過,那些感傷,那些莫測的日子,那些起落漂泊,一點一滴的編織成完整的人 生。原來,活着就是那麼簡單。福貴知道,他要活下去。活着,或許能做些什麼;活着,似 乎才有價值。 (二)一陣暴雨一抹陽光 家中的珍寶不一定非得要很璀璨,價值連城,就像老母親留給女兒的一對普通鐲子,有 着媽媽的無盡的思念與眷戀,那也是一份家珍。 在舞台中的家珍,就是撐起福貴一片天空的福貴的家中珍寶。一位典型的中國婦女,愛 夫愛子,贍老務農。在她的點滴生活中,我看到的是命運的不時蹂躪和偶爾的眷顧,一陣暴 雨, 一抹陽光……嫁入官宦家本來也是值得羨慕的好差事, 但不幸的是嫁給一個爛賭的夜歸 人。女人,最怕就是上錯花轎,嫁錯郎君。唐婉一句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長似鞦韆索,就 道出了女人的無奈。 但最後幸運的是, 她還是等到了她值得等候和付出的丈夫——一個全新 的福貴,此時大概也只能是:家珍福貴一相逢,已勝卻人間無數了。 陰晴不定的命運之神就這樣時不時給眾生點驚喜, 驚喜

過頭時就是驚嚇, 在過點就是驚 醒。夢被驚醒了,就知道很多事情是可以從“為什麼”轉換成“原來如此” 。 (三)菩提本無樹,庸人自擾 花非花,霧非霧。心本無塵,何為塵,塵就是心塵。福貴自擾過,家珍自擾過,春生自 擾過,活着的每個人都有拭不去的心塵,每個人都是庸人自擾。但活的自在如李逍遙,帶着 武林中人一簫一劍走江湖的愜意,有幾分正義感,幾分怕事,幾分憂天情懷,會哭會笑會愛 會痛,做這樣的庸人,有什麼不好?如果每個人都看破紅塵,然後念着菩提本無樹,悄悄的 打坐,那這個世界會變得多麼安靜,已經到了冷寂恐怖的地步了。再回歸到我們今天淺談的 活着來,很明顯,大家可以看到幾個庸人的生活觀,從他們的身上似乎也能看到我們自己中 國人的影子……很多的人生道理有時只能意會不能繼續言談了。 所以,請努力的活着,活着……

王文慧 經貿英語專業 3201408777

聯繫電話:13719296264 聯繫地址:廣東工業大學龍洞校區內區宿舍 電子郵箱:wendywang_


第三篇:《活着》 觀後感

南京財經大學通識選修課課程論文考試

2014——2014 第2學期

課程名稱:影視鑑賞

任課教師:常晶

學生姓名:顧興清

班級:英語

學號:

論文題目:試論個人對電影《活着》的鑑賞心得內容摘要:

關 鍵 詞:活着

1051 9115105106完令人驚歎,雖壓抑陰森但卻充滿着温情,它試圖幫助我們,在自己身上把握生命的意義,尋求生命那一絲希望。命運 堅持 希望 《活着》講述的是關於死亡的故事,看

《活着》影后觀感

看過關於根據小説《活着》而拍攝的電視劇《福貴》,當時就被電視劇中家珍、福貴雖忍受着來自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但卻咬着牙一路堅持的那種精神所折服,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去形容我看完那部電視劇後的感受,依稀只記得那時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為家珍,為福貴,為他們的不放棄,而看完電影版的《活着》,給我的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感受,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中、在親人不斷離開自己的情況下,究竟是什麼支撐他們走過那段艱苦的歲月呢?

《活着》,這部無數人為之動容的電影,活着這兩個字在他們的身上是怎麼體現的呢?家珍帶着孩子離開好賭的福貴是為了她的孩子能夠更好的活着;福貴輸掉家產流落街頭做着小本生意是為了母親能夠活着;家珍在知道福貴戒了賭之後又帶着兩個孩子回來是為了他們一家人能夠更好的活着;福貴在家珍和孩子回來之後以皮影戲謀生並從死人堆裏爬出來是為了讓家人更好的活着;有慶為了聾啞的姐姐而和其他孩子大打出手是為了他的姐姐能夠更有尊嚴的活着;春生想在生活上給予福貴一家幫助是為了減輕他心中的愧疚而更好的活着;鎮長給鳳霞説媒是為了他們村裏的人都能好好的活着;二喜利用職權請來被關在豬棚的婦科主任是為了讓鳳霞和孩子能夠平安的活着;家珍對文化大革命時被打成走資派的春生説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是為了讓春生好好的活着……這一切展示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是:人並不是為自己而活着的,我們選擇在困境之下活着是因為我們還有別人給予我

們活下去的動力,為了那一份別人對我們的堅信,所以我們一直在頑強的活着。

餘華在《活着》韓文版(1997年)序中説:“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着》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着》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而在影片裏,活着是唯一的主題,所有的主人公都為了活着而忍受着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痛苦,隨着社會的改變,為求自己能夠活下來甚至違背自己的意願。無論事情發展成什麼樣,境遇如何的糟糕,只要忍着就能夠活下去。

這部電影所講的故事很心酸,死亡一直貫穿着整部電影,可是那壓抑中卻又透露着生命的頑強,它表現的是生命的狀態。福貴一家在遭遇那麼多挫折後還在咬着牙活着意義在於:在人生之中,我們更應該學會怎樣在種種的挫折中成長,而不是之因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忘

記活着的意義。

面對厄運—是卑微地死去,還是精彩的活着?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人生會發生什麼樣的磨難,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面對生活的態度,我們不應該卑微地死去而是精彩的活着,只有精彩的活着才能看到我們自身存在着的巨大的能量。相信,始終相信着,這會讓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畏懼,不放棄,勇敢的向前走着。

參考文獻:餘華——《活着》

百度——搜索

第四篇:活着觀後感

觀《活着》有感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餘華

一年後,重看《活着》,多了份鄭重的蒼老,增添了許多沉重的思考。人生對大多數人來説都是無奈的,人類如同被操縱的玩偶,無法抗拒命運的主宰。面對無法抗拒的命運,一個人該如何去做呢?電影《活着》所給的答案極為簡單明瞭,正如影名所示的那樣,活着。人應該活下去,無論生活多麼悲慘也要活着,堅韌地活着,充滿希望地活着。

故事發生在中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40年代的中國才剛剛趕走侵略者,爆發了內戰。是我國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而這部電影就是説明中國這三十年的社會問題。這三十年中國發生了抗戰、內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40年代,主人公徐富貴賭博輸掉了祖業,從地主家的闊少爺淪落為了一個佃户,氣死了父親,隨後被抓去當壯丁打仗;50年代,富貴一家經歷了大躍進,生活艱苦,但是卻在擠牙縫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來,富貴的兒子有慶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謂白髮人送黑髮人,其痛可知;60年代,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在動亂中人們的生活生命毫無保障可言,富貴的戰友春生被批鬥致死,女兒鳳霞在生孩子時因大出血也慘死了。電影中故事到此便謝幕了,結尾是富貴夫婦和女婿外孫一起活了下來。之所以説電影的改編減輕了悲傷的情節,是因為原著中,結尾只剩下富貴一個人活着,帶着一頭他夢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孫都相繼先他而去。面對這樣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傷感,又怎能不讓人震撼。

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瞭解歷史的機會,大鍊鋼,大躍進,大批判,文革,歷史是個死物,它不會説話,但你只要睜開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歷史,才是

最具有力量的,因為它真實的,你就算閉上眼睛,也逃不脱這個存在。 “我跟着你,只是想過着安穩日子”家珍一直在電影裏重複着這句話,有家,有人,比什麼都好,命運的重重磨難並沒有讓這個家破滅,福貴的家猶如風雨中飄零的浮萍,搖搖欲墜,始終不倒,面對着殘酷的現實,福貴與家珍唯默默承受這些無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臉前的自尊,然後再繼續生活,這是中國人最可笑也最諄樸的道德品質。

影片所想表現的不是一部社會編年史,也與民族精神毫無關係,它只是在訴説我們一個道理:活下去,不管命運賦予你什麼,不管你是否可以選擇,都要活下去,並好好活着。而片尾充滿趣味的畫面不僅象徵着一代一代生活周而復始的循環,也預示着儘管生活有時候艱(好 範文網)辛殘忍,但是隻要堅持,希望總會孕育出美好的黎明。

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影片充滿着大喜大悲的情節,看了讓人不禁感歎:人就是這樣也只能這樣活着,而且必須活着,只要活着就有痛苦,但也會有希望,而希望讓人更加珍惜活着的時光。

福貴一家在電影中的悲慘遭遇只是層面上的故事,影片的主旨卻是在演繹人在世上和命運抗爭卻無能為力的境況。貫穿整部電影的皮影戲是我們理解這一主旨的最重要依據。實際上,在餘華的《活着》中並沒有皮影戲的情節,是張藝謀導演獨具匠心的賦予了皮影戲更深一層次的含義。皮影戲演繹的是福貴一家的故事,皮影戲的故事,也是人類的故事。一方面,人是玩偶的操縱者;另一方面,人卻如同玩偶被一種不可知的強大力量所操縱。福貴一家人在電影中的悲慘命運具有濃烈的宿命論的色彩,人如同玩偶這一比喻也更加得到了展示。

影片中富貴的一句話,我記憶深刻:什麼都沒有老婆孩子好,我

一定要活着回去。這是他在被國民黨軍抓去之後所説的話。也許這就是一個從迷途中走出又走進深淵,而中間又被家庭的温暖所洗禮了的一個男人最真實的表達,讓人感動。

“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故事中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誰能猜得到呢?”或者是“誰知道呢?”生命是脆弱的,但不是軟弱的。影片中的人們為了活着,忍受着一切的苦難和折磨,為了心中那一份對生命的執着。故事中尤為寶貴的就是這種思想,我想,作者和導演試圖表現的也是這樣的思想吧。活着就是為了活着,活着才有希望,才能不顧一切的繼續活下去。 在福貴的一生中,命運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強迫他面臨生命的抉擇。命運在他活着的時候,將一切都撕碎,包括他的夢。他本來有兒有女,他本有他的歡愉,看着身邊的人匆匆變作回憶,一切都死了!這樣一個苦澀的悲劇,這就是他的命運,可他仍然活着,因為生命要求他活着。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抱有無限美好的希望。 看着他們一一離去,雖苦卻也坦然。或許人活着,不為別的,只為自己。

電影中的活着,是用死亡來詮釋的,這樣的活着,向我們展現了人的韌性。歷盡苦難而又坦然自若的活着,其本身就是一種高尚,一種偉大。生老病死,聚散離合,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走過了,你才能更深刻的體會活着的意義。

《活着》無疑是張藝謀最好的一部作品,這其中大部分功勞有人認為要歸功於餘華,但其實電影和小説有許多的不同,尤其是結局,電影最後是一家團圓,而小説最後卻只留了福貴一個人活了下來,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説更殘酷,而電影在這一點略顯的給予了人些許的希望。

當生命中遭遇苦難,活着的生命受到威脅,讓人始終不願放棄生

存的便是想要活下去的希望。活着,是一種資本;活着,才能體會牽掛;活着,才有機會享受快樂,甚至痛苦。不管路走的有多麼艱辛,只要活着,希望就不會消失。

第五篇:活着觀後感

《活着》的輕盈與沉重

卡爾維諾説過:“如果要顯示生存的負重,那就應該輕盈的顯示。”試問有幾個人能真正的輕盈的演示自己的生命,特別是沉重的生命?如果説是《活着》詮釋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倒不如説是是這種“輕盈”來自主人公福貴:他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一種輕盈的姿態。正是這種來自苦難的輕盈,才讓“活着”顯示出強大的物質力量,才真正的顯現出“活着”的價值和尊嚴。

最有深意的的其實是題目《活着》,在小説裏,餘華以“活着”的名義提到的人竟然全部死去了,只剩下一個福貴,走在清風拂面的田野裏,對他的牛説:“今天,你犁地犁的也不錯??”;不同的是張藝謀留下了革命的火種——福貴的外孫。

在遍地的死亡中,《活着》用什麼拯救了福貴也拯救了象我這樣的讀者兼觀眾?我找到了模糊的但是我認為正確答案:生命是以死為根的!生死的糾纏是生命本身所包含的命運。在這個自為的命運中,只有自我調節,生命才能達到超越和昇華,而能作到這一點的前提是首先要認識到或者説要承認人生的不完滿。人只有在這注定的不完滿中執著於苦惱的追求,在自我的否定中突破自身、昇華自己的人格,才能進入生命美好的境界,儘管它帶着泥土,拖着血污。福貴的生命力便在承受平凡的無望中,顯示出自身的強大,展示出他自己的輕盈。福貴絕對不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效仿和稱道的人,福貴的作用在於通過他的活着來見證身邊人的死亡,用生死的對照來解讀人性和生命。受到尊敬的不應該是福貴,而是生命本身。

 人生的苦難並不在於經歷的災難,而是被災難氾濫沖垮了生活的堤岸,讓自己裸露於苦難之下,被榨取被灼傷,使生命的尊嚴乾涸、枯萎。福貴領悟到了這些,生活的悲喜起落、生命的變幻無常,讓他放棄了所有的囂張和狂妄而挖掘出了自己人性中最高貴的品質:對生命的珍愛和忍耐。所以他平靜的走着、輕盈的活着。

能夠見證歷史的人一定可以見證生命的本身——生命的真正的意義。花費了筆墨而讚譽的福貴並不是一個多麼優秀的人,只是因為這個活着的人通過他的“活着”來見證了自己,刻畫了形形色色的人性。

福貴曾經是那麼的囂張、那麼的張狂,象所有的紈絝子弟一樣荒唐無恥過,甚至可以説正是由於年輕時的無知造成了他特殊的人生經歷,正是這特殊的人生經歷造就了這個活着的,有了生命尊嚴的福貴。

福貴最初是被稱做徐少爺的,他曾經象騎馬一樣的讓僕人揹着上私塾、婚後還讓妓女揹着去拜望他的岳父大人。他可以在妓院裏一呆就是十天半個月,甚至可以向跪在賭場裏請求他回去的有六個月身孕的妻子大打出手。就是這麼一個福貴,在妓院裏輸掉了全部的家當,由徐少爺變成了人人都可以叫的福貴。正是在全家搬出宅院的同時,他開始接觸到了死亡——他的父親死到了糞缸旁邊——氣死了!

如果説福貴的父親的死亡是一種必然,那麼其後的一系列的災難似乎都充滿了戲劇性:不象以前進城是為了玩樂,在一次為母親請郎中的時候他失蹤了——被抓了壯丁,並且一去就是兩年,和他一起被抓的老全死在了戰場上,一排一排的人在福貴不明就裏的眼前倒下了——此時福貴對於死亡是那麼的懵懂;福貴回來了,母親已經過世,見到了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和兒子有慶,可是女兒成了聾啞的殘疾人,兒子又不認這個爹了,但他終歸是回家了。接下來他看到了龍二的死——被政府鎮壓的地主——那個在妓院裏贏了福貴所有家當的

龍二在被槍決前走過福貴面前時哭着鼻子喊:“福貴,我是替你去死的啊)此時的福貴開始思考生死了:在戰場上撿回了條命,因為敗家而保留了一條命,所以他決定以後要好好的“活着”!

 餘華的原著裏,結局是全家人都死光了,只有富貴對着老水牛喃喃自語,但是張藝謀的片子裏,結局還算是比較完滿。一對比,就又讓我有了對於文革的很多思考。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會有不同的意識形態,我始終對文革的歷史感興趣,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對那時候人們意識形態的探究的慾望。餘華的好幾本書都是以文革做背景的,他把小人物放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酸澀而深刻的諷刺易於言表。張藝謀的片子是很棒的表現了這種怪異的、奇特的諷刺的。結尾裏,小孫子幸福的幻想,隨着富貴的滄桑的聲音的響起,我止不住的哭泣。那是種對人文的關懷。不象張藝謀的另一部片子〈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裏表達的那種黑暗扭曲畸形的社會現實,活着透露出了分明的希冀。張藝謀説,他想通過〈活着〉想表達的是種對生命誠摯的關懷——活着,好好活着,頑強的活着。

飽經滄桑,“苦京卻並沒有迎得“甘來”,這就是福貴老漢的命運。《活着》講述的是關於死亡的故事,而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去不死。餘華和張藝謀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時時困擾着我們的道理: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 

 結語

 在浩淼的無盡的時空的一個小小段落,我們活着,享受日月星辰風霜雨雪,偶爾欣喜若狂或失意無語。這就是活着了,冷也好,熱也好,我們都還活着。為了別人,也為了自己。

 活着,就是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p5j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