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國博復興之路觀後感精品多篇

國博復興之路觀後感精品多篇

國博復興之路觀後感精品多篇

參觀國家博物館個人觀後感 篇一

一個國家的底藴和文化精粹,全部都融合於它的博物館當中。這裏有被精心保存的件件古物,也有被數次考察的精確歷史。比如前幾天我們去過的國家博物館,在那裏,過往與如今並存,復古與現代同行。

在這次參觀之旅最初時,我們去觀賞了震撼的國博介紹片《國脈》。確實如此如題所説,一個國家的歷史就是這個國家的脈絡。源遠流長而不可溯。只有以史為鏡,方才能知興替。

古人那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對後輩最好的借鑑,明得失而力求做到最好。那一件件古物就是時間最好的證明,也許黃沙早已腐蝕白骨,我們無法從長眠於地下千年之久的古人口中知道曾經的故事,可我們卻能通過那一張張泛黃的卷帙,那一件件微鏽的器物上,穿越回千萬年光陰,透過它們身上殘缺的花紋和模糊的樣式,看到那時的花開花敗、潮起潮滅,雲捲雲舒。看到那時高大宮門紅牆重檐下的一件件陳年舊事。看到那時一個輝煌的盛世王朝如何建立,又如何一步步毀滅於當權者的言辭之間。那生動又立體的物件為我們呈現了篇幅宏大的盛世王權,呈現了輝煌表象下的血腥盛宴,那時我們早已跨越了時空的界限,讓歷史在眼前在耳畔邊繪聲繪色的呈現,而不再是粗糙紙面上冰冷的字詞描現。

《國脈》而引出的華夏兒女豪情還未平息,片子卻讓人意猶未盡的播放完畢了。我們只得依次站起排隊離席。帶路的嚮導將我們逮到了古代瓷器這一分區。畢竟只是方才在影片中的驚鴻一睹,遠沒有親身近距離觀察看的透徹。可一旦靠近,感覺便立馬不一樣了。似乎每個設計中都藏着奧祕,每個紋理間都含着玄妙。細細揣摩,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這之中的小小巧妙設計,給人以一種永遠不會停止的驚喜感,約莫這就是古物中的樂趣吧!

國博這樣一個極具文化氣息的博物館,排出來給我們講解的講師也充滿了濃濃的書卷氣。他不僅言辭幽默直戳重點,還有着一個清冽卻朗朗上口的名字:梅鬆鬆。他不僅能將古瓷器的歷史在口邊侃侃而談口若懸河,還是這篇明顯就能看出設計者才華橫溢與眾不同的學案創始人。那一個個問題環環相扣,結構慎密。並無太多囉嗦之處,簡明扼要,幫助我們梳理(本站★)了所有必要的知識點,讓人一眼便了然於心。

他為我們分配下了任務,我們第三小組的任務是找到人面魚紋鏡並且將它圖案摹寫在學案上。在繪畫的過程中我們驚訝的發現它對稱的特點,那幾處並不服從對稱這一定律的地方似乎也有着他們獨特之處。畫着畫着我們似乎能透畫卷感受出畫者所思索的一切。

將自己的身心投入與某一件事時,總是會愉悦之至而忘記流淌着的時間。梅講師催促的聲音響起時,我還如墜於那種異常玄妙的境地。聽過了一系列用來甄別彩陶的方法後,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充滿着紋飾的高大花瓶前。那原先在我眼裏毫無規律的美觀花紋,竟然可以象徵着這麼多審議,有着如此多藴含,有着那麼多內涵。從細節處展示的一切儼然讓我歎為觀止。

這次的國博之旅讓我受益匪淺,從此面對歷史時我將能根據今日的一切而融會貫通。而身處於這樣一個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薰陶的古國當中,我對此感到十分高興。更為我是這文墨氣息濃郁的泱泱大國中的一員而自豪無比!

國博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飽含激動和心酸看完了《復興之路》這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也許大家聽説過,甚至看過《復興之路》這部書籍或歌舞劇。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述一下它的內容。

《復興之路》是一部大型音樂歌舞史詩,它向我們展示了、見證了我們中華兒女這五千年的歷史進程6復興之路》主要從清朝圓明園毀滅開始,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明中;當國人還以為中華地大物博無人超越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西方各個國家已然壯大,漸漸超越我國。1860年英法聯軍終於發動進攻,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和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燬罪證,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3天3夜,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畫成了一片灰燼!接着,《復興之路》又講述了,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終於,國共兩黨決定聯合驅除日寇,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將日寇驅除!從此,新中國誕生了!中華兒女譜寫下這光輝的篇章。中國人民過上了好日子。可是不久,汶川大地震毀了四川同胞的家園!但我們齊心協力度過了難關,那"多難興邦"的四個大字,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推動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

晨曦中,當國旗迎着太陽冉冉升起的一刻;陽光中,當我們伴着歡樂在教室安心上課時;黃昏中,當斜陽伴着我們回家同家人吃飯時……你,是否想過,這一切有多麼來之不易嗎?那都是多少革命先烈用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來緬懷他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艱難的求索道路上,先驅們遇到了許多阻力,但他們一直堅持到底,直至革命勝利。民族的振興需要人們都團結起來,共同努力。經歷了一段艱難而屈辱的歷史,每一箇中國人在心底深藏着一句話: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要制定一份學習計劃,時時刻刻不能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先驅用鮮血換來的。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着廣大人民羣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着、奮鬥着、發展着、前進着……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鬥,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髮展、進步!受人欺凌的那段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但我們仍要努力進取,在復興之路上譜寫下輝煌的篇章!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三

星期六,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在學校觀看了《復興之路》,這部影片給我的感觸很大。

《復興之路》講述了古往今來,歷史的發展和一個個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它向人們講述了中國是怎樣由衰敗走向了強盛,怎樣由貧窮走向了繁榮的。他從火燒圓明園講到了南昌起義,從百萬雄師過大江講到了開國大典,又從兩彈一星講到了大閲兵……一個個驚天動地的歷史故事,一幅幅催人淚下的生動畫面,讓在場的每一位同學,都知道了祖**親是怎樣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得以走到今天。火燒圓明園是中國走向腐敗的開始,讓我懂得了落後就要捱打;南昌起義,表現出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和寧死不屈;百萬雄師過大江,是勝利的前兆,是希望。開始;開國大典,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英雄們,用血和汗換來的!

最使我感動的,還是這樣一個畫面——一支隊伍正趴在戰壕裏打伏擊,忽然,對講機裏傳來了一個細小的聲音:“新中國成立了”聲音雖然細小,卻很堅定,很有力,一位小戰士顧不得危險,朝對講機裏喊道:“什麼?你再説一遍,我聽不清!”另一邊又傳來了那細小而又堅定的聲音:“新中國成立了!”“新中國叫什麼?”小戰士顯然有些激動,説話時,聲音總是顫抖着。“新中國叫……"周圍的聲音太大了,小戰士根本聽不清,只見他猛的站起來,不顧一切的朝對講機裏喊道:“新中國叫什麼?”“叫……”就在這時,只聽“嗖”的一聲,一顆子彈如同一陣風似的朝小戰士身後射了過去,小戰士應聲倒下,鮮血染紅了衣服,在那綠色的軍裝上格外顯眼,如同一朵正在怒放的小紅花……小戰士臨死前,緊緊地抓住團長的手,有氣無力地問:“團長,新中國叫什麼?”“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團長眼裏飽含着淚水,輕聲對小戰士説道。小戰士聽了團長的話,面帶微笑,安詳地閉上了雙眼,一個年輕而輝煌的生命結束了,看到這裏,我已淚流滿面。是啊,為了祖國不被外人侵佔,不知有多少英雄為它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今天的輝煌。

復興之路是危險而又艱辛的,是中華人民團結一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一定要珍惜祖祖輩輩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

國博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四

國慶節假期,我來到了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復興之路》全片敍事宏大,解讀深刻,全景追溯中華民族16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曆程,通過“振興之路,偉大成就,探索方向,和平發展,不懈探索”,喚起信心這六個篇章向觀眾展示全球視野下中國發展道路之抉擇、民族復興之畫卷。看完後,我洶湧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復興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從衰落到再次興盛的過程中所探索走過的道路。而國人,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澀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濃豔的鮮血。

這段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了太多代價之後換來的沉痛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擔子之重大,付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我首先參觀的是中國近代史的部分。這部分主要講的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67年,貫穿着中國近代史以來每一個深刻的歷史階段、每一個感人的故事,勾畫出了中華民族艱難曲折的偉大“復興之路”。從這條艱難曲折的偉大“復興之路”的歷史長河中,可以得出這樣一條歷史結論:那就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

從1840年領土淪喪、百年屈辱的開始,到今天的獨立自主並完成香港和澳門的順利迴歸;從千年局變(辛亥革命)、崢嶸歲月(革命失敗、探索新道路)到中國新生(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從閉關鎖國、落後捱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開放、申奧成功、小康社會。百年的屈辱和半個世紀的發展繁榮既讓我們見證了“落後就要捱打”這樣的血的教訓,也印證了“民族精神與國家安全從來不是靜態恆定之物,從來是在動態中不斷變化演進的。可以這樣説,《復興之路》用事實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當21世紀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信息革命已全面來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提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中國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這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構想,是在1992年黨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在一起。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優勢,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中國走上了一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復興之路。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當不幸來臨時,有些人總想有貴人來幫助,幻想着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不幸打倒。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這是個部不可能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是國家的未來。中國的復興之路該如何走下去,我們該如何使復興之路更加平坦?這些都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應當思考的問題。。

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只要不怕困難,積極主動地迎接和挑戰困難,他最終就能取得成功。一個小品的台詞説得好:有困難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當然,我不是誰我們要給自己創造困難,我只是在説,要想成功就要具備創造意識。

我們的民族是多災多難的民族,這也造就了我們民族自強不息的品性。復興之路不是一條平坦通順之路,在這條道路上充滿了坎坷與泥濘,但是我們的民族依然走了下來,這就是我們的民族,我們偉大的民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是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中的一句話。這已表明我們這一代好好學習才是復興中國之路的保障。看着祖先們和革命先輩們的歷史,我對他們的敬意油然而生。在國家走到危難關頭的時候,是他們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挽救了這個民族,將我們的民族延續到了今天。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康梁的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等。而中國共產黨在經歷艱難抗戰之後建立新中國的歷史更是讓我擊節而贊。我想,所謂復興之路,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路,也是領袖為我們鋪平的路,更是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的路。正是他們的貢獻,才有我們富足的今天。我們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正肩負着這樣的責任。我們年輕,朝氣蓬勃,好像點鐘的太陽。我們不能忘記國恥,也不能忘記革命先輩的奉獻,我們要好好學習,並且從他們的手中接過槍,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繼續努力。

國博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五

20_年4月15日,我們工商管理系的師生參觀了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它給我了一次重温了中國歷史的機會。展覽讓我切身體會到先輩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的貢獻,他們的可貴精神將永存人們心間,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通過參觀,我感慨萬千,感慨國家從貧窮落後一步一步走上覆興之路的艱辛。

《復興之路》展覽圍繞着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敍述着自1840年以來,中國探索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外國列強欺壓中國人民和日本侵略中國這兩部分。前輩人為了中華民族美好夢想,為了永恆的幸福不懈追求,在歷史歲月深處寫下光榮二字!

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了,帝國主義列強向我國運送大量鴉片,社會腐敗使中國人民身心受極大傷害。帝國主義列強借機侵佔中國領土,由於國弱,清朝政府被迫簽署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割讓了不少領土,還賠償了他國大量的銀兩,使本來不富裕的中國越來越貧窮,越來越落後。此時的國家實際上已失去了主權,被帝國主義強權所控制。然而,中國人民始終沒有放棄反抗侵略和壓迫。革命先輩們前赴後繼,時刻沒有放棄強國夢想,並毫不猶豫地為此付出犧牲。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土大面積淪陷,日本人佔領了中國的大部分領土,災難降臨了,人民開始受欺凌。最令人震憤的是南京大屠殺,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屠殺30餘萬中國平民,身為一名中國人,這是一段多麼殘忍又讓人憤怒的歷史。炎黃子孫們切記——勿忘國恥!

1949年新中國建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於站起來了,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着人民羣眾,為實現共產主義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着、奮鬥着。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歡呼,一齊努力,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歷史事實都明確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都會不斷髮展、不斷進步、逐漸走向富強!

此前,我一直認為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理所應當的,通過這次觀看《復興之路》展覽後,我的想法完全轉變了。那些為了讓後代人能夠過上美好生活而默默奉獻自己鮮血和生命的先輩們,他們是多麼的偉大!沒有他們,何來的現在幸福、安定的生活?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自豪,為自己身為一名炎黃子孫感到無比的榮耀。我

國博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六

國博復興之路觀後感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得以有幸與同學一同參觀了這座擴建歷時三年之久、千呼萬喚終於展露芳容的世界最大博物館。

一早搭乘校車駛至前門東大街。達到時,前來團體參觀國博的大巴已經停了有十幾輛。下車後一路步行,途徑北京鐵路博物館、正陽門,行至威嚴平闊的天安門廣場。徒步廣場,右手側的國家博物館與位於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對稱坐落,隔廣場而遙相呼應。兩者建築風格如出一轍,皆恢宏大氣、壯麗典雅,十幾根仿希臘式立柱頗顯雄偉之氣。國家博物館與闊大齊整的天安門廣場以及一街相隔的壯麗威儀的天安門城樓共同塑造出一種大氣威嚴之氣氛,令人心魂震懾。

繞行至長安街上的國家博物館北門,甫一轉向,便看到國博門前佇立的巨型孔子雕像。全像由青銅所鑄,孔子呈拱手作揖之狀,頷首俯身,身型寬碩敦厚,猶如巍然山石。塑像粗線直礪,表面如大斧劈皴,加之青銅皴之以靛青雜色,頗有滄桑厚重之感。孔子作揖巨像立於國博門前,如邀請,如訓導,如統領之統率歷史文明之浩瀚大軍。

九點鐘,館內開放。隨着近百名的觀眾的隊伍慢慢進入到了大廳。今天國家博物館所展出的是“復興之路”展覽。

一進展廳,展廳四壁的陶土泥塑浮雕的凹凸不平的歷史質感迎面撲來。左側浮雕猛看如浩蕩的黃河水流,泥水混沌、磅礴湧動、浩浩湯湯,細看則實為司母毋方鼎、活字印刷術、羅盤、秦始皇陵兵馬俑、敦煌飛天、張衡地動儀、鄭和地圖與帆船等等眾多歷史元素依左右順序的寫意與寫實交雜的空間展現。

其後展覽由歷史照片、文書、衣服、兵器、機械、石碑等歷史實物以及模型、雕塑等方式正式展開,橫跨從1840年至21世紀的二百多年時間。展覽敍述的脈絡橫貫近代、現代以至當代中國,其敍述角度與歷史觀點對於我們而言可謂耳熟能詳,包括各歷史事件所佔篇幅皆與中學歷史之敍述並無太大出入,所獨特者在於其珍貴歷史資料的詳實豐沛。

陳列共分為五部分,從“落後就要捱打”——清帝國慘遭列強瓜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地主階級自強維新,及至百日維新終告失敗;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國開世,怎奈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列強折衝九州,仁人志士奮起探求救亡圖存之路;日寇侵華,烽煙四起,國民軍正面阻敵、中共敵後抗日,再至國共交戰,解放軍橫渡大江,國民黨潰敗台灣;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曲折前進;平息浩劫,改革開放,另闢中國蹊徑,專心國富民強。

鑑於展覽脈絡近於所學歷史脈絡,對其內容介紹在此就不作贅述了。參觀本次展覽,心生的最大感觸即是世事之無常,領先於世界兩千年之久的中國文明卻催生不出繼續維繫文明前進的力量,而淪為為其他後進文明欺凌的老大帝國。一國之強大放之於歷史之浩瀚中,常常可以發現多數僅僅只能持續一時,風起雲湧,起伏不定。從1840年國門被船堅炮利的英吉利人轟開,傳統文化在救亡圖存方面日顯無力,舊有社會結構逐漸趨於瓦解,中國開始向西方由表及裏地模仿、學習,這段歷史可謂中國歷史之最低點,及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定浩劫、實行改革開放,中國方真正開始復興,宏圖大展。

粗淺以為這段歷史對中國尤為重要,對傳統文化之態度以及究竟該在何種程度上學習西方,對這一重要問題的思考與爭論在這段歷史已有過深入探討,而這一重要問題在未來中國復興的道路還將必然面臨並再做不斷思考。對這段歷史的瞭解越深,便越可以知榮辱、辯是非,尋根找出近代民族不足之根本,譬若專業課上老師曾提及的一個問題:在對待國門被西方武力開啟這同樣的一件事上,中日兩國持的卻是相反的態度,日本人奉引美國軍艦成功登陸的日本人為英雄,對佩裏將軍給予鄭重紀念,而中國則對侵略行徑尺否定的批判態度,未有相近與日本態度的傾向,中日這一態度之別頗為值得我們深思。

也許是因為主題所限,“復興之路”在抗日戰爭的展覽篇幅中對於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提及依舊如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頗為稀少,而着重於介紹中共敵後抗日根據地在艱難中壯大,以及對日軍形成有效牽制與作戰貢獻。

行文至此,也該有個總結。這次展覽豐沛詳實的珍貴歷史資料着實令人眼界大開,再現了諸多場景、情境,如直至親眼目睹清軍裝備之簡陋與西洋軍隊的船堅炮利,方更覺中西差距之大。環顧今朝盛世,回看過往,不禁扼腕。復興之路,願民族一路向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q775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