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多篇)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多篇)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多篇)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觀後感感想 篇一

辛辛亥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腐敗無能清政府。

難忘劇中孫中山先生説的那一句“前線赴死易,喚醒生者難”,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怎樣的無奈啊!流血犧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懼,但怕只怕這些也只是徒勞無功而已。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可犧牲卻總要有價值,要達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時的中國早已腐敗不堪,清廷因循守舊,粉飾虛張;人民愚昧盲從,苟且偷生。這樣的國家,是一定要有人來改造了!

戰場上,血流成河,硝煙瀰漫,無數人穿梭在槍林彈雨中,他們無怨,亦無悔,他們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人民的清醒,換來國家的富強! 就像宋慶齡所説的那樣,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可它已經沉睡太久了,現在是該醒過來了,是該重頭收拾舊山河了!那種不齒於列邦,被輕於異族,任人宰割的時代終於要結束了!於是,辛亥革命便拉開了序幕。

戰爭的硝煙已然四處蔓延開來,無數的人倒在血泊中,他們倒下了,但在他們身後,又站起來了無數人,又有無數人前仆後繼。他們有的家境殷實,有的新婚燕爾,有的即為人父,但面對肩上的責任,他們毅然拋家棄子,勇於挑起!

但讓他們如此舍小家,顧大家,除了責任,還有信仰!

信仰讓他們捨生忘死,信仰讓他們不顧一切,信仰讓他們無所畏懼,信仰讓他們勇往直前!

這,便是信仰!

國內,革命黨人冒死進軍,而在國外的華僑也並未停止鬥爭,他們也同樣愛着自己的國家,也都有着一顆愛國之心,因此他們也在進行着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在推翻清朝的鬥爭中,革命黨人曾經先後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屢次失敗,而又能屢次重起,海外華僑的大量經濟支援,實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於海外華僑在推翻清朝的革命鬥爭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孫中山先生也曾經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對海外華僑的無限感激之情:華僑是革命之母。

海內海外的中國人都聯合在了一起,辛亥革命又豈會有不成功之理?正如何香凝所認為的“辛亥革命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它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廣大人民中傳播了民主共和國思想的種子,促進了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新發展”那樣。但辛亥革命成功了,同時也失敗了,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統領袁世凱竊取了。就連孫中山在遺囑內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於是,新一輪的鬥爭又開始了。

但無論過去有多麼輝煌, 亦或是多麼不堪,歷史終歸是過去了,新的21世紀,看我們這一代人如何絕地反攻,讓中國立於世界強國之前列!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想 篇二

隆重大會,銘記歷史;重要講話,深刻闡述;同步轉播,啟迪人民。110年,從振興中華到中華復興,我們昂首闊步。

一次偉大的革命,一個偉大的啟蒙。辛亥革命,開天闢地,是一次人民思想的革命,封建思想大廈倒塌,新社會思想萌芽;是一次中國發展的革命,走出封建治理循環,走上了現代社會之路;是一次創新的革命,告別農民起義模式,走上新革命之路。一次偉大的革命,一次偉大的啟蒙,中國開始覺醒,人民潛能爆發,中國開始走上振興中華之路,10年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中國革命煥然一新,打敗外國侵略,打跑反動勢力,新中國誕生,中華民族在振興中華的道路上,乘風破浪,披荊斬棘,走向勝利。

一批偉大的英雄,一羣革命的榜樣。人民英雄紀念碑高大巍峨,武昌起義浮雕厚重渾厚,1911年10月10日(夏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標誌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發,譜寫了資產階級革命奪取全國勝利的新篇章。從辛亥革命走來了昂首挺胸的中國人,從辛亥革命站起一批偉大的英雄。他們為_封建帝制,振興中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是中華民族英雄畫廊的高大豐碑,他們是中國革命的嶄新引領,“朔風驚慄泣膽寒,旌旗獵獵咽危泉,落雷激盪檀香山,屍骸橫虯黃花巔,武昌首義葬清滿,九州志士齊歡顏。封建王朝終不復,辛亥革新明主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精神熠熠生輝;辛亥革命烈士公墓,英魂映照中華。

一座歷史的燈塔,一條嶄新的道路。因為辛亥革命,革命一詞照亮中華。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到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辛亥革命照亮了中華民族革命之路,讓中華振興之路伸向未來,走向復興。110年,在辛亥革命的照耀下,中華大地生機復甦,東方睡獅夢醒,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從嶄新道路走上勝利光明之路,篳路藍縷,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次偉大飛躍,譜寫世界發展奇蹟,今天,我們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勝利,我們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嶄新徵程,從振興中華到中華復興,我們昂首闊步,更加充滿自信。

孫中山先生當年説:“以四百兆蒼生之眾,數萬裏土地之饒,因可發奮為雄,無敵於天下。”今天,我們説,以14億多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氣勢澎湃,有骨氣有志氣有底氣。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中華復興勢不可擋。

2021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 篇三

110年前,在中國的大地上曾發生了一起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辛亥革命。這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徹底結束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給中國帶來了近世文明,使新的民主共和思想廣泛深入人心,其功績和歷史地位是永不磨滅的。這正如周恩來先生曾對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績做過一箇中肯的客觀評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後革命的發展開闢了道路。”正是經過辛亥革命的砸碎思想禁錮,浴血愛國精神,敢於把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拉下馬,把中國延續了2100多年的反動封建帝制統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由此孕育了現代中國的新文化思想革命運動。

在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扣響着民族奮進號角的主旋律。在反對外來侵略和壓迫,反抗腐朽封建專制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的愛國者始終以民族獨立、國家強盛為已任,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或是“投身為國,以義滅身”,其人其事留存青史,彪炳千秋。這種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捐國之軀,歷經千百年的淬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不朽靈魂和優良傳統。可以説如果沒有110年前無數辛亥革命志士的拋頭顱、灑熱血,就不會孕育出中華民族覺醒的五四運動。回眸110年前辛亥期間,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的感人事蹟,讓我們的心靈深感震撼和自勵,辛亥精神不死,辛亥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歷史的高聳豐碑之上。

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在孩童時代,大約在他9歲時的那一辛亥年,就親眼目睹了辛亥革命烈士悲壯犧牲後的血腥場面。沈從文先生在他的《辛亥革命的一課》中曾經回憶寫道:“這一夜中城裏城外發生的事情我全不清楚。等到我照常醒來時,只見全家中早已起身,各個人皆臉兒白白的,在那裏悄悄的説些什麼。我問‘爸爸,爸爸,你究竟殺過仗了沒有?’‘小東西,莫亂説,夜來我們殺敗了!全軍人馬覆滅,死了上千人!’正説着,高個兒叔父從外面回來了,滿頭是汗,結結巴巴的説:‘衙門從城邊已經抬回了四百一十個人頭,一大串耳朵,一十七架雲梯,一些刀,一些別的東西。對河還殺得更多,燒了七處房子,現在還不許人上城去看……’於是我就在道尹衙門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骯髒血污人頭。還有衙門口鹿角上、轅門上,也無處不是人頭。從城邊取回的幾架雲梯,全用新毛竹作成(就是把一些新從山中砍來的竹子,橫橫的貫了許多木棍),雲梯木棍上也懸掛許多人頭。我隨後又發現了那一串耳朵,那麼一串東西,一生真再也不容易見到過的古怪東西!現在卻有那麼一大堆血淋淋的從人頸脖上砍下的東西,革命算了,已失敗了,殺戮還只是剛在開始……”正是那些眾多被砍頭顱、被割耳朵的辛亥革命先驅者的流血犧牲,才激憤了後來者們的前赴後繼、繼往開來、英勇鬥爭。

在辛亥革命之後的第八年,中國的大地上終於爆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不僅是一個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也是一個解放思想的偉大文化運動,在五四時期,進步知識分子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從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對封建主義進行深刻批判,從而揭開了思想啟蒙運動的序幕,五四運動也成為傳承辛亥革命精神的偉大革命運動,這次革命運動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1939年5月1日,毛澤東同志曾在《五四運動》一文中寫道:“二十年前的五四運動,表現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五四運動成為文化運動,不過是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種表現形式。由於那個時期新的社會力量的生長和發展,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一個壯大了的陣營,這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羣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所組成的陣營。而在‘五四’時期,英勇地出現於運動先頭的則有數十萬的學生。這個五四運動比較辛亥革命進了一步的地方。”毛澤東同志在這篇文章中明確把“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確定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並稱之為比其同一時代稍早的資產階段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進了一步的地方”最顯著特點。就是20世紀初的中國,通過一系列的從“辛亥精神——五四精神”的傳承與接力,使當時的新民啟蒙、新民教育、新民覺悟、新民革命運動得到蓬勃發展,從而使得整個混朽中華“老大帝國”逐漸開始脱胎換骨,變得“少年進步了”。

2021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 篇四

大凡現代中國的讀書人都讀過著名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所撰寫的《別妻書》,尤其是那一段感人肺腑的永別話語:“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110年來這段100餘字的決別留言,曾感動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無數正直的中國人。

林覺民(1886—1911),字意洞,號抖飛,福建閩侯縣(今福州市)人。他在1911年得同盟會通知,從日本回國約集福建同志參加起義,在襲擊總督衙門之役中不幸中彈被捕。在審訊中,林覺民慷慨陳辭,宣傳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張,痛斥清政府的專制統治,臨刑談笑自若,從容就義,年僅二十五歲。與林覺民一樣的辛亥志士給我們後人們所留下的珍貴遺言還有許多許多,比如辛亥革命烈士方聲洞在《訣別書》中勸慰他的父親,要以“國事為心”,不必為兒子的死過分難過。他説:“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方聲洞烈士這番勸慰父親的話,代表了千百萬為國捐軀烈士的心聲,他們赴死殉國時,都是以這種大義凜然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支柱的。再比如以“革命軍中馬前卒”為筆名的鄒容烈士,在其所著二萬餘字的《革命軍》一文中,深刻揭露清王朝專制統治,闡述民主革命主張,熱情謳歌革命,他説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順乎天而應乎人”。他強調指出:“我中國今日欲脱離滿洲統治者,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長存於二十世紀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為地球上名國、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他在《革命軍》一文中還最早明確提出建立“”,高呼“”,並於20歲時犧牲在獄中。1912年辛亥革命後,追認鄒容為革命“大將軍”稱號。還有同樣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在被捕後,雖備受酷刑折磨而堅貞不屈,她寫下《絕命書》説:“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之後,她大義凜然地赴紹興軒亭口英勇就義。孫中山先生親自為秋瑾烈士書寫了巨幅挽幛,以沉痛悼念這位辛亥革命的巾幗英雄。更有辛亥烈士李德山和陳更新在臨刑就義前分別大聲説:“大丈夫為國捐軀,分內事也”;“殺身成仁,古有明訓,請速死我!”正是由無數象林覺民、方聲洞、鄒容、秋瑾、李德山、陳更新這樣眾多的辛亥革命熱血志士前赴後繼、英勇獻身,才換來了整個中華民族跨入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

孫中山先生對辛亥年的黃花崗起義給予了高度評價,1921年12月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中,孫中山先生沉痛悼念説:“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隊伍役並壽。”魯迅先生也特別撰寫了一篇題為《黃花節的雜感》一文,後收入《而已集》。他説:“這次起義雖然失敗〔注:特指1911年4月27日(辛亥年3月29日)的廣州起義〕,但當年十月就是武昌起義,第二年,中華民國便出現了,於是這些失敗的戰士,當時也就成為革命成功的前驅”。辛亥革命雖然沒有完全推翻半封建、半殖民的統治,但由於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浴血精神,雄健了“少年中國”的剛健之心,並且使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得到廣泛傳播、深入人心,此時“新民啟蒙與少年中國”的民族覺醒已經到來,所以講辛亥革命為中國後期革命運動開闢了一個“新民啟蒙、新民覺醒、新民教育”的先河。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五

看了習主席的講話,我越發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自豪。漫長歲月流逝,110年過去了,我們中國一步步站了起來,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從傳統農業大國到現代化工業強國;從吃不飽穿不暖到全民小康;中國付出了很多,但也收穫了很多。中國是自由的,平等的國家,中華民族是勤奮的,團結的,友愛的民族。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必將更加繁榮昌盛,作為新時代青年,我一定緊跟黨的步伐,有一份力出一份力,讓我的青春在為中國奉獻中度過。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六

撫今思昔讓我們更加崇尚和緬懷那些偉大的先行者,歷史的畫卷在前赴後繼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只能在接續奮鬥中寫就。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應該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政治覺悟,不斷完善自我做好自己現階段的本職工作。奮進勇擔當,吾輩當自強。

2021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直播觀後感 篇七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週年,舉辦座談會就是要深切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勛,學習領悟辛亥革命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以及振興中華的重大意義,凝聚和激勵全球華夏子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台灣事務部部長楊流昌在致辭中回顧了香港與辛亥革命的深厚歷史淵源。他表示,繼承弘揚辛亥革命精神,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把個人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要堅決貫徹“愛國者治港”,把香港“一國兩制”事業推向前進;要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不懈努力。香港在發展兩岸關係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為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率先垂範。要堅定不移推進、豐富“一國兩制”,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説,和平與發展是兩岸關係的正道。在香港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用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香港人,不僅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譜寫“一國兩制”新篇章,而且要致力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早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香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永遠榮譽會長蘇永安表示,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轉折點,對中華民族具有重要意義。香港作為“一國兩制”的實踐者,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對於推動兩岸民眾交往,喚醒共同歷史記憶,加強心靈契合具有特殊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凌友詩表示,面對近代以來國家瀕臨瓜分覆亡的危機,孫中山先生等一代代仁人志士懷抱着“救民水火”“力挽狂瀾”的信念挺身而出,共同追求民族的重振復興。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忠實繼承者,必將率領中華民族實現國家完全統一,迎來偉大復興。

此次座談會亦得到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支持協辦。據介紹,香港各界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系列活動籌備委員會由香港僑界社團聯會、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以及香港80多家機構、多位知名人士共同發起成立,自今年6月起已開始籌備系列紀念活動。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個人觀後感與啟示 篇八

辛亥革命是一次劃時代的創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專 制是一個延續了幾千年的制度,所要創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種全新的制度,儘管困難重重,歷盡艱險,但革命先驅者仍然堅持不懈,不屈不撓,嘔心瀝血,努力發掘那些曾經在數千年漫長歲月裏凝聚、團結、鼓舞、振奮億萬國人的經濟、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質的各種積極因素,以此來喚起“我同胞之國民”,共同救亡圖強,通過艱辛的奮鬥終於達到革故鼎新的目的。封建君主專 制制度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遭受剝削壓迫、貧困苦難的根源,它嚴重地阻礙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到了近代則大大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奴役。在民族危亡嚴重時刻的二十世紀初年,開闢了幾千年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開始了近代中國人民鬥爭的新階段。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給我們的是一種敢闖、敢幹、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這種精神具有爆發力、原創力,是一種寶貴的人文精神。參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是一羣以近代知識分子和思想進步的資產階級為主導的愛國進步羣體,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懷着一心救國赤子情懷,投身到民主革命當中,發動了武昌起義,結束了清王朝的封建專 制統治。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表現出了高昂的革命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在短短的三個月內,頒佈了三十幾道革命法令,如改用陽曆,限期剪辮子,廢除跪拜,禁止纏足,禁止吸食鴉片,禁止刑訊,銷燬刑具,頒佈一些關於“振興實業,改良商貨”的通告等,無一不帶有移風易俗,革故鼎新,發揚資產階級的民主精神。用孫中山名義公佈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了國內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權利,雖然主要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但毫無疑義是帶有革命和民主性的國家根本大 法。它的公佈,為人民的民主權利提供了法律的根據,大大有利於民主精神的發揚。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觀後感與個人感悟 篇九

辛亥革命是中國革命一次偉大的革命,開啟了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這場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統治,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辛亥革命後來雖然夭折了,但革命火種沒有熄滅。8年後,五四運動爆發;10年後,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進入嶄新的階段;38年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闢了歷史新紀元。

站在新世紀的歷史轉折點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的看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逢其時。我想我們紀念偉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繼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精神,努力營造統一、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為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祖國統一努力奮鬥。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發出了“振興中華”的吶喊,而今,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我們正沐浴着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精神上的春風。我們的祖國從來沒有像這樣繁榮富強過,我們應該在這個時候更加團結,勇於拼搏,不斷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觀後感感想 篇十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治,內憂外患下的祖國滿目瘡痍,逐漸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就此屈服,於是,實現民族復興成了幾代人的夢想,無論是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還是走上層革新路線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再到打破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幾十年間,無數有識之士前仆後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鑄就了一部救亡圖存、民族抗爭的中國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必須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之後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構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能夠説,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再回到電影中,當目睹年僅32歲的秋瑾英勇就義時,我動容了;廣州起義後,當看到林覺民烈士的遺體被殘忍的敵人拋入水中時,我憤怒了;當聽着起義的號角,相隔百年見證武昌首義的勝利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人之處,莫過於這些革命者很多都來自富足的家庭,他們甘願拋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告別自我的親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我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這天我們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中上課,而我們能夠享受現代化帶來的幸福生活,試想一下,若沒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這天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歷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完美生活來之不易,照顧好祖國未來的“花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q7k8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