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2022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蹟觀後感多篇

2022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蹟觀後感多篇

2022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蹟觀後感多篇

學習黃文秀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一

6月16日上午9時至17日凌晨5時,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雲縣遭遇強降雨,持續暴雨引發山洪,黃文秀在抗洪救災途中不幸遇難。黃文秀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之後,回到家鄉百色支援建設,成為廣西百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的第一書記。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看完各家媒體對黃文秀事蹟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為何物。可能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孩提時代,説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為偉大的數學家或者科學家,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做貢獻。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以及認知的具化,理想漸漸成為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經濟獨立、獨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夠拼湊得起最初夢想的藍圖。也許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淺薄,也許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許是對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的認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黃文秀的事蹟,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盪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

時代呼喚黨員幹部的擔當。黃文秀在扶貧日記中寫道:“一位世界著名的社會學家説過,‘一個國家的落後在於精英的落後,而精英的落後在於嘲笑民眾的落後’,我們黨深刻明白這個道理,從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貧,並且扶貧要扶志和扶智,這樣一個切實為羣眾謀發展、謀福利的黨,我怎麼能不響應號召呢?”廣大黨員幹部,在開展扶貧工作中,更是要以身作則,樹立為人民服務、建功立業的決心和信心。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不得,畏手畏腳怕出錯而不做事要不得,紙上談兵不深入羣眾、不深入基層調研要不得,“數字”脱貧和虛假脱貧更要不得。我們肩上擔負着使命、責任、信仰、人民羣眾的期望而負重前行,前行的路上或許荊棘滿布,或許有過不被理解、不被接納,但又何足無懼,當一個人的思想強大到足以凌駕時間與空間,當一個黨員幹部把實現人民羣眾的美好生活作為自己的追求,忘“小我”而追求“大我”,便可以做到寵辱不驚,便可以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時代呼喚青年一代的擔當。現在很多青年學生從小就生長在兩代人給他們搭建起的“温室”裏,對於人生的規劃可能更多的在於實現自我。因此,“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種在少年時代就樹立起來的宏偉志向、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對青少年的核心價值觀引導中顯得尤為重要。黃文秀身為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畢業生,畢業後沒有貪戀大都市的繁華,沒有衡量個人的得失而選擇一條可能更開闊、更安逸的道路,而是選擇回到家鄉、反哺家鄉、建設家鄉。筆者認為,黃文秀事蹟也應該宣傳到更多的學校、更多青年學生的視線,不是説簡單的鼓勵廣大青年到基層去工作,而是為了引導青年一代的價值觀,是要他們博覽羣書、全面發展、求真務實、不斷增強自己的綜合素養,引導他們樹立更遠大的人生理想,為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而奮鬥。由此,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來。

學習黃文秀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二

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_年3月,我積極響應祖國的召喚和組織的號召,積極投身脱貧攻堅偉大事業。這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沒有想到我的人生會有這樣的一段經歷,但自己從來就沒有後悔過,反而為自己能有機會參與國家脱貧事業深感驕傲。目前我已在義縣白廟子鄉閆家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已近兩年,兩年的駐村工作使我深知投身脱貧攻堅這項事業的艱難,黃文秀作為一名女同志能立志投身這項工作更彌足不易。這樣的有志青年,成千上萬這樣的有志青年,正是黨、國家、人民所需要的”。黃文秀正是這樣一個好青年。她矢志改變家鄉面貌的鮮明人生追求和堅定決心,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義,生存更有價值。

學習黃文秀,就要學習她堅守初心使命。“幹部要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於心,這樣,人生奮鬥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黃文秀雙腳走在泥土裏,將扶貧當作“心中的長征”。她心繫家鄉父老脱貧大事,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始終心懷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學習黃文秀,就要學習她堅守初心使命。“幹部要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於心,這樣,人生奮鬥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黃文秀雙腳走在泥土裏,將扶貧當作“心中的長征”。她心繫家鄉父老脱貧大事,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始終心懷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學習黃文秀,就要學習她傾力擔當奉獻。“幹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幹。“只有紮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説“長征的戰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算什麼”,她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把扶貧當作長征,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完成着各項脱貧攻堅任務。基層工作很難,但總有人在做實事;崇高不遠,就在身邊的那些堅守者身上。在這條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一大批的有志青年和駐村幹部在不斷探索開拓創新,尋找着脱貧致富之路;有許許多多個黃文秀們正攜着年輕熱血的信念,繼續在脱貧攻堅前沿一線拼搏。學習黃文秀就要學習她短暫青春迸發出的閃光點和優秀品質,把她未竟事業繼續下去,守得住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投身無悔的脱貧攻堅事業,帶領村民共赴美好的幸福生活!

郭明義觀後感 篇三

現代社會,需要向郭明義這樣的活雷鋒,向郭明義這樣的不顧小家顧大家的模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學習郭明義同志一心為他人、一心為工作的崇高品質,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理想信念,學習他在新時期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和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高尚道德情操。

他在工作上兢兢業業,每天都早來晚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堅持無償獻血6萬多毫升,他先後為特困家庭和災區羣眾捐款12萬,先後資助180多特困生,發起多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倡議。

郭明義同志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黨員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覺得自己被黨組織所信任,被羣眾所信賴,感到很 充實,很快樂、很幸福。他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用大愛譜寫了和諧社會的新篇章。

作為一名社區人員,一名新黨員,我要學習郭明義同志愛崗敬業,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幹一行愛一行,立足本職,任勞任怨,要有強烈的事業心,進取心和責任感,嚴格要求自己,在本職崗位上積極主動勤勤懇懇,以紮實的工作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看了電影《郭明義》,讓我第一次較全面的看到郭明義,這樣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一個捨己為人的好人,一個新時代的活雷鋒。電影從藝術創作的角度淚中帶笑、以點帶面的展示了郭明義的生活和事蹟。我被感染着,一個詞不斷在我腦海中浮現,那就是“信念”,和平的年代沒有了戰爭的硝煙,沒有了五六十年代建設新中國的“幹勁”,人們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郭明義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用行動踐行着一名黨員的信仰,延續着雷鋒的故事。

他的生活在助人中得到滿足,在被助人的臉上得到欣慰,他是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我為曾經淺薄的質疑感到羞愧。人的追求不同,但相同的至少應該有一點,那就是做一個好人。佛家的“福報”,哲學的“因果”,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我相信一切善行都是做的途徑一個好人,勿以善小而不為,郭明義就在點滴的小事中匯聚了大愛。親其師信其道,郭明義因為自己的善行而感染了許多人。我更加確信人性之中的閃光是源於精神世界的豐滿。

今天下午單位組織觀看電影《郭明義》,説實話我認為這部電影談不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但確實是一部製作精良,展示人世間真、善、美的好作品,在觀映過程中,深深被其打動。在這個商業影片、大製作充斥的時代裏,這部作品肯定不會有火爆的票房,但確實在某個時刻,在安靜中盪滌過人的心靈,讓人同那些善良、樸實的人們在起,感受着真正的生命品質。

郭明義的事蹟很了不起。直到看了這部電影,才覺得拉近了與這樣模範人物的距離,走近了他的生活場景和精神世界。利己性,特別是在個人物質條件還不寬裕的條件下的利己性是人的本性,也是被社會廣泛認可的道德範圍,而為什麼郭明義在生活條件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全情付出去幫助那些貧病中的人們呢?就像他的女兒問到的“為什麼爸爸眼中總有那麼多生活不如我們的人呢?”,隨着劇情的展開,人們漸漸開始理解他,他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痛,他深切地感受到在危難甚至是絕望中的人當得到別人幫助時的那種温暖和力量,他用一顆愛心喚起了無數顆深入絕境中的人對愛的信心,對生的希望。在這種時候郭明義深切得體會出了生命的價值,精神的無上的滿足。他是無私的,他也是自私的,在他的價值觀裏,幸福並不是住上大房子,開上好車子,幸福來自於當他的愛心為危難中人們命運帶來轉機時,天邊那絢麗的霞光。

還想説的是,影片中對郭明義事蹟的展示選材精當,演員表演真實,感情表達準確,各個場景構圖、色彩運用細膩,的確是一部值得稱道的好作品。作為一個普通人,距離郭明義的精神境界還很遠,所謂“見賢思齊”,我們可能做不到,但最起碼應該懂得讚賞,懂得感動,懂得敬仰,懂得在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也獻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有我與無我本身就充滿着無窮的誘惑,引人遐想。無我更是有着多重境界,而郭明義正處於這多重境界中的最高層。夫妻二人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完全可以過得上中等以上的富裕的物質生活,然而郭明義卻把這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捐給了那些需要幫助身處困境的人,使那麼多的人重新走上課堂、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以無我而利他,這種中華文化的傳統精髓多麼契合地體現在郭明義的身上。而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他的這種善行並非一次、二次、三次,而是始終如一地堅持,以至於變成了他人生之必需、人生之習慣、人生之要義,這就已經非常鮮明地把郭明義從小我昇華到大我,從有我昇華到無我,從無我昇華到利他,郭明義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而平凡的職工,而是成為一種時代精神的化身,成為高揚於社會的一面旗幟,成為民族精神、傳統美德的集大成者。

郭明義是一口深不可測的井,井底閃耀的是中華文明之光。許多接觸過、採訪過郭明義的人都説,郭明義的身上可挖掘的閃光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然而就我們已經看到、聽到的這些,已經足以讓世人感動。

是的,美德如陳釀歷久彌香。具有這種美德的人一生都會如陳釀般散發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吸引人、引導人、淨化人、陶冶人。郭明義就像是一本散發着墨香的教科書,在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教給人們如何做人、做事。

無我是為了利他。物質財富可以使人富足。然而在物質利益面前,郭明義想到的首先是讓困難的人過得更好些,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小天地、小圈子。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甚至用自己的血液、血小板、甚至骨髓等等,他成了一個真正的完全的共產主義者。

2022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蹟觀後感 篇四

2022年,又有哪些人感動着我們?

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感動中國》

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今年88歲的沈忠芳,他是《導彈人生》書中12位已過了脱密期的中國導彈總指揮總設計師之一,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參與者、組織者和見證者。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隨着淞滬會戰爆發,轟炸機時常對上海進行轟炸和掃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顛沛流離和對日寇的痛恨,家園被戰火摧毀的瞬間,在他的心裏也埋下了一顆種子。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高中畢業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專業。他夢想着有一天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能夠保衞祖國的領空。

這裏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在這兒工作。

當時,美軍派出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大搖大擺的侵入我國領空,蒐集情報。

沈忠芳: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它的飛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們現役的飛機飛不到那麼高,炮更打不到那麼高,怎麼辦?

為了摧毀U2,我軍開始研製地對空導彈系統。一次又一次反覆實驗,付出終於迎來回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國家,他們以美國為首對我們封鎖,中央指導我們只能自力更生為主,艱苦奮鬥,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我們的武器系統。這個很重要,(核心技術)買是買不來的。

30歲的沈忠芳又開始參與“紅旗二號”研製。新型地空導彈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難度也大。為了拿出最優的方案,幾百名科研人員始終艱苦奮鬥,同時也在爭論不休。

1967年,隨着“紅旗二號”導彈的研製成功,邁出我國自主研製防空導彈的關鍵一步。隨後幾年,在沈忠芳的帶領下,他所負責的導彈型號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併成功完成了4次飛行試驗考核,其中8項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為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型號總指揮。經過一次次挑戰,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全面完成了攻關任務,突破了五大關鍵技術,取得了九項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邁入了正軌。這標誌着我國防空導彈研製水平跨入到世界領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防空導彈體系對抗能力和國防的實力。

導彈事業讓他付出了絕大部分精力,而陪伴沈忠芳一生的伴侶和戰友,同樣是北航飛機設計系畢業的徐正年,在承擔了中國航天工作的同時,還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因為保密的原因,孩子在年幼時,爸爸就像個陌生人。直到今天,沈忠芳也無法向孩子們和盤托出工作的全部。

作為中國國防中國航天武器事業的建設者,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裏。

沈忠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對黨忠誠,不負民族。

國士無雙,無數像沈忠芳這樣為中國航天武器事業而隱姓埋名的英雄們,他們是真正的大國脊樑。

《感動中國》頒獎辭

從無到有,從近到遠,

從長纓在手,到紅旗如畫。

這一代人

從沒有在乎過自己的得與失,

這一代人

一輩子都在磨礪國家的劍與盾。

今天,後輩們終於能聽到你們的傳奇,

隱祕而偉大,平靜而神聖。

郭明義觀後感 篇五

影片以郭明義幫助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尋找配型為主線,圍繞糾結其中的金錢、生命、家庭等種。種矛盾,深刻展現了郭明義豐富而美善的內心世界和堅定的人生信仰,真實地藝術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價值觀、幸福觀,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懷。

郭明義最為感人之處是他無私奉獻精神。

他是一個被白血病患者稱之為爸爸的老好人,一個有着三次福利分房機會最終卻讓給他人的“活雷鋒”。在他眼裏總能夠找到比自己更困難的人,在絕望與失落面前他總能挺身而出,拉住別人的雙手給人信心的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做好事很難。郭明義卻做到了。郭明義同志20年無償獻血,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先後為身邊工友、特困學生和災區羣眾捐款12萬元,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平凡人的不平凡。為了幫助身患白血病的患兒,郭明義積極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為了尋找合適的肝細胞為素昧平生的患者配型,他走遍鞍山大街小巷,餓了以方便麪榨菜為糧,累了找家街頭小棧寄宿,歷時三年,鍥而不捨,堅持同患者手拉手,決不放棄,終於用真誠與執着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

一個人自己做好事不難,難得是帶動許多人一起做。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的倡議,共有6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累計獻血15萬毫升;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有28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資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萬元;他發起成立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志願者俱樂部,已有2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

郭明義可貴之處還有他對工作的不懈追求。

他是一個被外國專家譽為最軸的中國人。從部隊到地方,從礦山司機到黨委幹事,從國外專家的翻譯到風雨無阻的公路管理員,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他刻苦鑽研業務,為廠裏追回1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得到外方公司欣賞,外方專家兩次勸他跳槽,並承諾收入可高出他當時工資的6—7倍,他絲毫不為所動。他負責43公里長公路的建設和管護工作,每天步行提前2小時到達採場並堅持15年,累計獻工1.5萬多小時。為了挽救國家財產,面對潰壩危險,他毫不退縮。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鞍鋼工人的身影。

郭明義的事蹟,平凡而偉大。他的快樂源於他的付出,不是回報;他的幸福在於幫助可以幫助的每一個人,而不是得到別人的幫助。他雖然在物質上一貧如洗,但在精神上極大富裕,他的快樂是純粹的,他的內心是充足的。

在充滿物質誘惑的今天,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學習他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時刻把黨的宗旨記在心裏,立足本職,淡泊名利、嚴於律己,服務好社會,造福好人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蹟。

學習黃文秀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六

近日_親自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的精神深深打動並震撼着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的心。人生自古誰無死,碧血丹心照汗青。她選擇了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她的人生還不夠長但是已經足夠厚重。2016年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家鄉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幹,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我們的時代需要這樣的好青年。他們青春正好,具有高等教育學歷,本身具有了一身本領,但是追求的不是個人的小幸福,追求的是為了人民為了時代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他們的就業選擇是邊遠窮困人才缺乏的地區。北師大研究生畢業,黃文秀的就業選擇給無數的高校學子提供了一個榜樣。不要一味追求大城市的舒適生活,想一想國家的需要。不要一味追求個人的安穩幸福,想一想底層人民對於人才的渴求,想一想民族對自己的呼喚。一個人不能只是為自己而活。

我們的人民需要這樣的好乾部。年紀輕輕,她主動到基層去,到扶貧一線去,甚至願意為此獻出自己的寶貴的生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她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無悔的青春,踐行着一個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她北師大碩士畢業,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革命老區百色;她選擇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羣眾脱貧攻堅殫精竭慮;她忍痛告別重病卧牀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羣眾,面對危險堅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來的山洪,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她的人生定格在芳華綻放的30歲。短暫的一生,留給了我們一座精神的豐碑。她堅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無比忠誠,無愧於‘時代楷模’的稱號。如今新時代的長征路給我們出了更多的考卷,我們一定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學習她的奉獻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用自己的努力,答好新時代為民服務的答卷。

學習黃文秀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七

暴雨如注、電閃雷鳴,洶湧的洪水漫過道路,眼前是黑壓壓的模糊世界……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30歲的壯族女幹部黃文秀生前傳回的最後視頻畫面。

“不忘初心”,説到底就是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祖國事業謀發展的崇高目標,時時刻刻牢記人民的利益,是一句説起來簡單,卻需要一生為之奮鬥的話語。縱觀我國和我黨發展的歷史,在每個年代總會湧現着那麼一些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中國人民的美好未來不斷奮鬥着,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寶貴的生命。

不忘初心,源於對人民羣眾負責的態度。人民羣眾是我黨執政最大的底氣,也是祖國蓬勃發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視人民羣眾的利益,為人民羣眾謀幸福,是一個黨員應該時刻銘記於心的。正是因為對人民羣眾負責的態度,時刻牽掛着人民羣眾的利益,黃文秀同志在看到天氣預報之後,想到的是駐村地點人民羣眾的人身財產安危,毅然返回駐地去幫助當地羣眾抵禦自然災害。

不忘初心,給人以無所畏懼的力量。正是因為堅定不移信仰社會主義,許多黨員同志才會一直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無私付出。當面對狂風暴雨的時候,黃文秀同志並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踏上馳援貧困村民的道路,在趕赴駐村地點的途中,還不忘聯繫同事,詢問村民的受災情況。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黃文秀同志生前的事蹟,再一次讓全黨上下的同志受到了“不忘初心”的力量,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應該主動向該同志學習,保持一名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時刻把羣眾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守初心、擔使命,與人民羣眾緊緊相依在一起。如果多一些像黃文秀同志一樣的好黨員,何愁人民不幸福、祖國不復興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vyy65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