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學習立德樹人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學習立德樹人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學習立德樹人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落實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心得體會 篇一

三尺講台系國運 一生秉燭鑄民魂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高度評價。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廣大教師如同燭火,他們不辭辛苦,教書育人,點燃了國家和民族的“信念之燈”“科技之燈”“温暖之燈”,以點點微光,匯聚成絢爛光芒,指引着我們不斷邁向新徵程。

廣大教師以思政課,點燃了民族的“信念之燈”,照亮偉大復興之路。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社會主義國家辦學校,就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們的廣大教師以堅定的政治立場,旗幟鮮明講政治,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找到人生正確方向。成績喜人,未來更可期。廣大教師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諄諄教誨,心中始終裝着國家和民族,用豐富學識沉澱自己、啟迪學生,當好愛護學生的師者和長者,當好學生求學為人的引路者,從而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培養好家國情懷,讓他們志存高遠,把愛國情懷根植在內心深處,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革命精神的弘揚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修身立德打牢根基,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廣大教師以科學課,點亮了民族的“科技之燈”,指引壯麗創新徵程。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縱觀人類發展歷史,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黨中央對青少年投身科技創新寄予殷切期望,強調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嚮往的職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從載人航天到探月工程,從北斗導航到新能源汽車再到5G、物聯網、量子通信……在這些舉世矚目的成果背後,無不凝聚着廣大教師的心血。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廣大教師沐雨櫛風、砥礪前行,不斷用科技教育築起孩子們成長的精神家園,他們以心血點燃“科技之光”,勃發出一股股強大的源動力,指引着科技創新的壯麗征途。

廣大教師以品德課,守護了民族的“温暖之燈”,護航幸福生活華章。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於人生 “拔節孕穗期”和打好思想道德基礎的最好時機。習近平總書記曾説:“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們欣喜地看到,廣大教師始終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他們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取得了良好成效。從培育學生的愛國之心,到厲行勤儉節約,從倡導文明禮讓到培育謙虛謹慎的品格……我國廣大教師在黨的領導下,高度重視德育教育,他們不辭辛苦,久久為功,在廣大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點燃了民族心中的“温暖之燈”,更以此護航着幸福生活的絢麗篇章。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讓我們致敬廣大教師,並祝願他們未來在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偉大實踐中實現新使命、展現新作為。

立德樹人徵文 篇二

《立德樹人》是中國小傳統文化讀本,裏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結晶,是億萬優秀中華兒女在大自然的生存鬥爭中創立並傳承下來的。其中“生有涯,知無涯”這一課讓我百感交集,感觸良多。

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學海是沒有邊際的,沒有止境的。我們一輩子要學的,實在太多太多。學海無邊,只有靠自己用刻苦作舟,才能到達知識的彼岸。學習怎樣才能學好?知識怎樣才能掌握?讀書的路徑怎樣才能被發現?只有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的人才可以,只有發奮立志的人才可以。

知識就像無影無蹤的風,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流,就像無處不在的空氣。就算是知識淵博的孔子也有不懂的時候,就算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不要因為一些困難就阻擋了你通往彼岸的橋樑。世界上有許多名人,知識的大坑很深,但都離不開一個“勤”字。難道我們不可以嗎?堅持,勤奮,刻苦你就可以,你就可以成為小才子,小才女。

所以,我們要“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將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成為有理想,有才幹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成為利國利民的棟樑人才。

落實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心得體會 篇三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當以德為基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衞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提到,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發揮教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德行是人才素質的靈魂,也是衡量人才的一個標準。中華民族有着深厚的重德行的文化傳統,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當以德為本,高尚的人格操守和道德品格應當成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一條教育準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以愛國主義為旗幟,引領大德教育“風向儀”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大德意識,為其鑄牢正確的理想信念指引方向,同時也對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振奮民族精神有着特殊的現實意義。在大德核心問題上,務必要讓學生認識到國家、集體利益的重要性,從而使其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逐漸明晰自身肩負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愛國主義教育是廣大青少年立大德的“核心課程”,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幼兒園至大學教育及育人全過程,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分解到各式各類相關學科課堂教學中,用黨史、國史實行愛黨、愛國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心,最終引導他們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在“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主義情懷中學會大德如何明。

以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守住公德教育“總開關”

良好的社會公德是社會文明的標識,教育學生守公德,簡而言之就是讓其“講文明懂禮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文明、和諧、友善”等的道德要求。公德教育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中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能夠感知它、領悟它,最終把守公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從愛護公共設施、文明出入公共場所、守護公共秩序等大處着手,以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破壞公共衞生等反面細節為典型,教育學生拒絕不文明行為,以個人的“小愛 ”去維護社會的“大愛”。建立起以遵守公德為榮、破壞公德為恥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導向,引導學生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價值觀準則作為個人的價值追求,逐步營造起維護和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一言一行顯正氣、一舉一動拂清風”中學會公德如何守。

以家庭美德為核心,把好私德教育“方向盤”

人無德不立,嚴私德是關鍵。私德教育通常以家庭美德教育為核心,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修養和行為習慣,在私人生活中做到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慎獨慎初慎微慎欲、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好家風孕育好作風、好作風培養好少年,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學生私德養成的起點。私德教育中,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為首要,孝是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傳統內核。作為子女,應當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父母養育之恩;作為晚輩,應當涵養尊重長輩、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要讓學生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淳厚民風中牢固尊老愛幼的責任感。通過家庭美德的養成,不斷培養學生修身修心的自律意識,在無人約束、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做到正確的自我認識以及自我控制,領悟“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德行真諦,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私德如何嚴。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四

9月14日,濰坊市育英學校“奎文區教育系統立德樹人先進個人——吳蔭君老師事蹟”座談會隆重舉行,與會人員對吳老師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突出表現以及他的通聯遞進式與規範化練習及矩陣化班級管理給予了高度評價,表達了對一位有心、有責任、有思想,敢於探索,甘於奉獻,勤勤懇懇耕耘於一線的優秀教師的由衷敬佩之情。這也是近年來育英學校為培育“四有”好老師所做工作的最好檢驗。

甘守三尺講台,是個人的職業選擇,更是一種擔當。在變動不居、價值多樣、思潮紛擾的當下,甘守,需要定力,能否甘守三尺講台,很大程度取決於教師對職業價值的理解和堅守。濰坊市育英學校正是從引導教師對職業價值的理解和堅守上入手,通過專家講座、名師引領、專業培訓、文體活動、心理疏導等途徑,讓教師們對自身的職業價值具有高度的自覺和自尊。真正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好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吳蔭君老師就是濰坊市育英學校“四有”好老師的代表。“從點滴做起,做‘四有’好老師”正成為學校努力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最強勁的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5kzn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