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篇一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學習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論著,讓我的收穫頗豐、感觸很深。

在陶先生的眾多教育思想中,給我感悟最多最深的首先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思想,和“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着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説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着生產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也將永無止境。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機,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作為教師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是,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做人”。教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才是我們教育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以身作則,“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來教育學生。

其次,是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陶先生説“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會學”、“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就“教學做”三者關係而言,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與學都以“做”這中心,“教學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學,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學。就教育與生活的關係而言,“教學做”有一個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實際生活”,實際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麼日常生活學是學,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學習。動手做對自己就是學,對他人就是教,手腦並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現象是普遍存在於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實行“教學做合一”,教師拿做來教,才能算是真教。學生實行“教學做合一”,手腦並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教學做合一”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自動、自學、自得的“治學”能力,才能培養學生手腦並用,能言善行。

還有陶先生“愛”的教育理論。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髮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温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教師不僅要學習陶行“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裏,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温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温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使學生們感受時代的脈搏,培育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注重“以人為本”,“教學做合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生活教育論 篇二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個基本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觀點,有三層含義:

(1)教育與人類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認為,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人類的生活,也就有了人類的教育。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是不斷前進的,教育也要不斷進步。他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

(2)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認為,“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受什麼樣的教育:過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過科學的生活便受科學的教育;過勞動的生活便受勞動的教育;過藝術的生活便受藝術的教育;過社會革命生活便受社會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需要而辦教育,教育與生活是分不開的”。

(3)教育具有終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教育與個人生活共始終,也就是説,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説的“教育”,不僅指學校教育,而是包括學校教育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的廣義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説生活等同於教育,而是説教育與生活經歷同一過程,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教育。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伴隨“生活即教育”而來。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基本觀點:學校要與社會統一,把社會辦成一個大學校,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內的大教育體系。這種學校以青天為頂,大地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學生、都是同學。他説:“整個的生活,整個的教育,都統一在整個社會之中。"“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説,‘社會即學校’。”

在這裏,陶行知把杜威的“學校即社會”翻了半個筋斗,提出“社會即學校”,因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生學習的東西太少,而且與社會生活是脱離的,就好像把一隻活潑的小鳥從天空抓來關在籠子一樣,把社會生活搬進學校,學校的空間並沒有擴大。“社會即學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和場所,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因為凡是生活的場所,都是教育的場所,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把工廠、農村、店鋪、廟宇、監牢都視為學校,成為課堂。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的目的是擴大教育的範圍和內容,使廣大勞動羣眾的子女能夠接受適合他們生活的教育。

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校",另一個目的是想改變學校教育只為有權有勢階級服務的現狀,以此推動大眾的普及教育。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用陶行知的話來説,“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説明,即教育現象之説明。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己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有如下含義:教學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與學的中心。教學做三者是密切相關的,但是都統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學的中心,教者學者都要在“做”的實踐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他以種田為例,種田要在田裏做,便在田裏學,在田裏教。教師拿做來教才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才是實學。他特別強調“做”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做合一”的主張,強調了實踐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助於培養年青一代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陶行知過於強調生活教育的價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國教育、中國社會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為一體,從而降低學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我們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對於我們今天的新課程改革具有借鑑意義。

師德思想 篇三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實踐,樹立起高尚師德的典範,而且對師德也很有研究。

1、教師對教育事業要有赤誠之心

首先,教師要有奉獻精神。教師要把教育事業看成一件大事來做,要認定教育是大有可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於世的。故此,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有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他曾經賦詩來表達這種精神:“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其次,教師要有樂業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業,有大快樂,那無論是做國小教員,做中學教員或做大學教員,都是一樣的。”雖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國小生天天長大,由沒有知識變為有知識,像一顆種子萌芽而生葉,開花而結果,這裏有極大的快樂。

第三,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無論什麼樣的孩子,教師都要同樣負責,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2、教師要熱愛學生,愛滿天下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師德規範。“師愛”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核心。熱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家庭地位高低、財富多寡、相貌醜俊,都一樣看待,不可偏愛,不抱成見,不徇私情。

熱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在這一點上,陶行知為我們樹立了典範。在辦學實踐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學生意見。比如,曉莊師範停辦,教師不能回校任職,學生便自動組織“兒童自治學校”。對此,陶行知異常高興並寫詩恭賀:“有個學校真奇怪,大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如在。”自治學校的學生認為這首詩中的“大"字需要改動,陶行知先生認為言之有理,馬上改為“小孩自動教小孩"。

熱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他要求教師不僅上課對學生負責,課餘時間也要嚴格要求學生,以免他們在閒暇時間做錯事。對已經犯錯誤的學生,陶行知主張要用愛心去感召他們,讓學生勇於改正錯誤。

陶行知強調熱愛學生要用真心、真情,因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3、教師要友愛同事,團結合作

“通力合作”“同心協力”是陶行知反覆倡導的團結協作的師德規範。在l941年擬定的《育才創造年計劃大綱》裏,陶行知明確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為一項重要的師德規範。

陶行知堅決反對教師之間的“知識封鎖”,將教師‘‘不能放棄爭鬥’’而不能‘‘謀充分之合作”視為“最可恥的行為",他真誠希望在教師間創造出“精誠團結”“同心協力”的境界。

4、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重要內容。陶行知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強調“身教重於言教”。他曾經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教師才能培養真人才”。陶行知從培養人才的高度,將‘‘教人做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塑造能服務於大眾的“真人”作為教育培養目標,將“真教師"作為教師學習的楷模。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陶行知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為人師表的地步",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自己應能做到。比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創造精神;要使學生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教師就應當有高尚的師德,時時躬身實踐,處處嚴於律己,給學生做出表率。

其次,教師要有民主作風,建立民主的師生關係。教師要以身作則,必須發揚民主作風,在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平等關係,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體現在教師要與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用這種方法就能漸漸地培養。心心相印的師生關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們深入學習和理解。

創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 篇四

在創立生活教育理論過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創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觀點對我們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1、解放兒童的雙眼

解放兒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兒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鏡,使眼睛能看事實”,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兒童脱離社會實際生活的做法,應培養兒童對自然和社會進行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培養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兒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鍛鍊。

2、解放兒童的大腦

解放兒童的大腦就是把兒童的頭腦從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讓兒童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

3、解放兒童的雙手

解放兒童的雙手,給孩子以動手的機會,讓兒童自己動手操作,使他們在手腦並用中發展創造力。為此,必須打破封建教育不讓兒童動手、摧殘兒童創造力的舊傳統。

4、解放兒童的嘴

解放兒童的嘴,是要讓兒童言論自由,要讓他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允許他們對事情有疑問。疑問是人類發明創造的起點。兒童只有有了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其創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問》一詩中寫道:“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人工勝天工,只有每事問。”

5、解放兒童的空間

解放兒童的空間,就是給兒童提供廣闊的創造舞台,為他們進行創造活動打下基礎。為此,必須反對鳥籠式的學校,反對導致兒童營養缺乏的教科書,要讓小孩子“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並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學習”,只有“解放了兒童的空聞,才能蒐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

6、解放兒童的時間

一般的學校把兒童的時間排得滿滿的。各種考試使得兒童沒有時間去接觸自然和社會,結果就使得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形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問,也不知道怎樣去發揮其創造力。因此,“創造的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之解放,時間的解放,可以使兒童有時間從容地消化、思考所學知識,去接受自然和社會的寶貴知識,積極去創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jyzo5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