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 篇一

韓承香

種子之所以發芽,是因為有陽光普照的温暖,春風化雨的滋潤,泥土的安全呵護……

小樹苗之所以成為參天大樹,不僅僅是陽光雨露的恩澤,更有風吹雨打的考驗,嚴寒酷暑的抗衡,甚至蟲災的呻吟重生……

我們的孩子啊!中國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正在父母的呵護、老師的教導、社會的磨練中成長、經歷。

該怎樣培養這些生命力旺盛的種子?該怎樣塑造未來的參天大樹?這是中國教育的大事,關於中國學生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正是中國教育急需要定位的問題。

千錘萬鑿出深山!千呼萬喚始出來!

欣喜!

2016年9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新鮮出爐了!這也是一個讓中國人永遠難忘的日子!

仔細研讀這樣的表格:

您會清晰地認識到一個核心,三個方面,六大素養。

毋庸置疑,中國曆時三年研製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關乎到中國未來的發展!這些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他們將會負責未來中國的發展,只有他們的發展定位是準確的,國家、民族才會有前景。

學貴有思!在理解《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我有深切的感悟:一切的要求,都是為了學生將來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泱泱中華大國,也定然要在他們的建設下更加繁榮昌盛!

結合多年來"國小思想品德"學科教學談談自己的感悟:

我認為,我們的學生文化課並不缺失,課內課外的教學已經狠狠抓緊了孩子們的時間!從目前學校教育和課外輔導機構的雨後春筍可以感受到。

我認為,我們的學生最缺失的是德育教育課程——獨立、動手、思變、勇敢!

一、獨立

現象分析:從當前的博士生畢業後生活不能自理可以推算,最初的教育開始,我們培養人才的教育模式裏,課內課程就沒有把獨立能力的培養作為社會人才教育的重點納入進來。雛鷹之所以能夠飛翔,得益於老鷹近似殘忍的飛翔訓練,小動物之所以獨立捕食,得益於動物世界弱肉強食的生存規則。然而,我們的孩子們呢?很多年輕人依然啃老,很多老人們依然是兒女們的奴隸!這樣的現象不是人類的進化,是一種讓人憂患的倒退現象。長此以往,未來的國家交付於這樣的年輕人,我們放心嗎?

那些少男少女,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那些高等學校的大學生,很輕易的就跳樓自殺,那些工作後的年輕一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些畸形的人羣,缺少的就是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獨立的精神。因此,結合核心素養提出的培養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這一目標,從小培養孩子們獨立精神,應該是我們強烈的呼聲!

對策建議:

1、教育工作者要有從小培養孩子們獨立性的意識;

2、瞭解孩子成長的規律,有意識創設情境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

3、爭取家校聯合,同心協力幫助孩子們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國小生,應該有獨立上學放學能力,獨立完成作業習慣,獨立穿衣吃飯……

二、動手

現象分析:動手能力的優劣,我們可以從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臨終一問深思:中國缺少的是創新人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錢學森生前的疑問,也是錢老的臨終遺言,非常沉重,卻不容我們迴避。於是便出現了11位教授聯名發表了給新任教育部部長及全國教育界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

"錢學森之問"成為教育界有識之士關注的焦點,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學校教育要開闢教育園地,讓動手實踐成為日常必修之課。記得以前的《勞動》課程,編寫了孩子們學習洗衣、燒菜、種樹等動手實踐的課程。如今,這些培養孩子們動手能力的社會實踐課成了紙上談兵。有的學校乾脆連大掃除的動手活動都讓家長或者僱工包辦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差,其從勞動中體會,勞動中發現的驚喜消失殆盡。我們知道,大學裏才有真正的實驗室研究,國小的實驗室很多時候成為了擺設,中學的生物物理化學考試學科的實驗也是突擊訓練,讓孩子們在動手試驗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的教育雲淡風輕,這怎能培養出創新的學子人才?

對策建議:

1、重視技能課程的教育。各校各班,直至各位老師、家長、學生,要達成共識,動手能力的培養是應該從小開始。學校的實踐性活動,要積極參加。

2、開闢實踐活動的教育基地。鑑於學校教學場地有限,在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教育資源開闢教育實踐基地外,可以聯繫社會上的公共資源,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也可以利用家長資源,引進課堂(例如:方家寧老師科學課上邀請了高中化學老師鬍子鑫媽媽開講"雨水對於石塊的侵蝕"實驗,四兩撥千斤地讓學生懂得了"鹽酸與碳酸鈣的反應"導致的後果。)

3、完善動手實踐課程的檢查考核體系。這得依靠教育管理部門着力落實。

4、開展多樣化的創新展示活動。各級主管部門,不要把檢查工作當做自己的尚方寶劍,要開展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樂意創新的學生有展示的平台,展示的空間,從而也達到培訓的目的。

三、思變

現象分析: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孩子意識到:我衣食無憂的生活世界會不會發生突變?變化了的世界將會怎樣?其實,變化的世界才是精彩的世界!當一個人真正成長的時候,對於千變萬化的世界會有接納感,會清醒地意識到,我如何適應這樣的生活。請看:很多中國家庭,年輕夫妻能同甘共苦一起走過來了,等到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卻缺失了,家庭解體了,違背道德的行為層出不窮。官職榮升以後,不能把握自己的社會道德底線了,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就是:有苦可以同當,有福不能同享!這是缺少了"思變"思維的教育。

對策建議:

1、加強挫折教育。從小開始,孩子們就要接受挫折教育。我們不能讓曾經報道的讓國人難過的事情再度發生,日本的孩子有抗挫能力,中國的孩子一樣抗挫感強。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譬如學習上,那些智力超常的。,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不能讓他們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要讓他們適當地經歷挫折,讓他們意識到,人的一生當中,世界會變化的,學習第一的自己不是永恆不變的第一。這實際上也是心理健康的必修課。有時候,"苦難和挫折是一輩子的財富"

四、勇敢

現象分析:看到社會上的偷竊扒拿,那種路見不平一聲吼的現象越來越少了!成人的世界已經非常膽小了……孩子們呢?有些孩子膽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置於"保護殺下,剝奪了孩子鍛鍊勇敢品質的機會,長此以往就造成孩子膽小怕事的個性。我們一直驕傲地自詡中華民族勤勞勇敢!這一勇敢品質,也是人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看到大學生被騙不敢吭聲,看到校園欺凌默默地忍受,看到街頭的混蛋行為無人組織阻止……我們不能只是一聲歎息了,我們的教育要補上一課,教會孩子們勇敢!

對策建議:

1、開展勇敢教育主題活動。從小讓孩子意識到勇敢是美德。如果孩子不敢參加活動,我們要了解他怕什麼,為什麼怕。在瞭解的基礎上,有意識鍛鍊,讓孩子體會到,勇敢首先是心理活動的調試。其次才是行為的嘗試,挑戰。要針對性地讓孩子們體會到做個勇敢者是快樂的,是自豪的。

2、宣傳勇敢者事蹟。做個勇敢的人是值得人敬仰的。

"人"!讓我們看看人的兩筆是怎樣寫就的。"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能捺住即成名!"這一撇一捺的人生之路,從最初的起筆開始,我們就應該意識到人生的走向。在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思考中,我們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知識,讓我們的孩子通過學習成長成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的教育任務任重道遠!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學習我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後深有感觸,下面淺談幾點心得體會:

1、“素質”與“素養”的區別: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闡述,要點是:“素質”的主體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徵和基本品質結構”;而“素養”的主體則是“人”或“學生”,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由此,是否可以這樣考慮: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這裏藴含的深層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來描繪。受教育後的“人”的表現,成為關鍵所在。應該關注的是:“受教育後學生能表現什麼”,而不再是“我能給他們什麼”,這裏面的細微但深刻的差別,需要引起關注。

2、“核心素養”的演變:作者介紹了比較典型的“德性論”(代表傳統的理論)、“能力論”(以四個學會為核心的工業時代的認識)、“素養論”(90年代後,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代表後工業時代的認識),結論是:核心素養“受到當代世界的普遍重視”、“對它的界定總體上一致但也略有差異,體現了民族特色”、“這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個人與社會協同作用下的漸進過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架構應兼顧個體與符號(工具)使用、自我發展,基於社會之間的關係”。

3、“核心素養”的概念:作者給出的“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是:“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養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從“目標”(培養什麼人)、“性質”(共同的最基本素養)、“內容”(知識技能態度等等的綜合表現)、“功能”(超越升學與就業)、“培養”(先天遺傳基礎上的後天環境影響)、“評估”(定性與定量、顯性與隱性的結合)、“架構”(涵蓋文化學習、自我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領域)、“發展”(終生髮展與階段目標的結合)、“作用發揮”(整合各個方面)等九個方面對“核心素養”的定義作了解釋。作者又從宏觀(國家教育目標和方針政策)、微觀(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考試等)。從作者引述的國際組織的有關文件看,一般把這個“核心素養”分為“能互動的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羣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方面。

4、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核心素養:作者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素養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愛物”“孝親愛國”“重義輕利”“誠信自律”“禮敬謙和”五個方面概括。為了比較,作者用從“倫理道德”“求學治學方法”“生活禮儀與日常行為習慣”“人文歷史知識”“文字表達能力”“自然科學技術”“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視程度作了分析。整體來講,按照第一章“演變”的討論,不管怎麼美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核心素養演化”的視角,屬於“美德論”,至多是“美德論”的最高表現,僅此而已。

5、從現實需求中歸納核心素養:這一部分最有參考意義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這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獲得的“現實需求”對“核心素養”的影響。儘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參考意義。

6、從現行課程標準中反思核心素養:這一章篇幅達55頁,在本書中僅次於“國際視野下的核心素養”。不過,在我看來,這一章真正有意義的,不是它提出了什麼新的觀點,有什麼新的補充。而是一份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對我們現

在的課程和教學存在問題的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參考意義的。很少見到這樣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文本。

對核心素養推進的實踐探索:算是收關之章,談了幾個問題:從質量評估入手推進核心素養(這並無特別);從核心素養着手進行教學改革(前一章已經詳談,這裏提到的“直接指導型”“互補融通型”值得一提);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教師專業發展(這一部分提到了“教師的核心素養”,有點新意)。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再也不是僅僅傳授知識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全面發展着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後的喜悦。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客觀知識)的基礎上,能主動(或者教師通過引導)發現一些學科知識的缺陷,並試圖彌補,從而主動構建並形成自己的主觀知識體系。自身知識結構體系的逐步完善,有助於學生形成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創造力。

學生的知識體系應處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把一天、一週、一月、一學期乃至一年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分析,寫出自己的感悟與新的發現,並反省自己的學習困難與不足,進而尋求突破之道。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寫出的感想感悟會有綜合性甚至是創造性的發現,學習一般或者基礎薄弱的學生會寫出符合自身知識基礎和認知基礎的歸納總結,這也會促進學生的進步。無論學生寫得如何、總結得如何,其感悟都是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的總結和提高。

教師要通過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髮展反思的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學生的感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正誤、高低之別。因為每一名學生的隨想感悟都是在自身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上的總結、內化遷移以及認知體系的重新構建。對於學生的思考與創新,老師要本着兩個原則進行評價:一是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的科學性)的鼓勵性原則;二是延遲評判的原則,讓學生有一個反省、自我認識的過程。當然,學生的隨想感悟涉及了各門學科,內容十分龐雜,老師們不可能全部精通。我們不妨創設學生隨想論壇,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採用兵教兵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相互借鑑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自己的正確評判,並學到新的知識、思維方法,進而產生新的想法。

在我國現今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體系中,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自然科學教學方面,習題做得太多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講得太少了。在人文科學教學方面,讓學生死記硬背得太多了,設置的條條框框太多了,而學生欣賞領悟得太少了,自由和自主創作的空間太狹窄了。在工程技術學科中,有關科技製作、創造發明方法和意識的培養方面,我們為學生創設的時間、空間太少了,更缺乏相應的氛圍,許多學生因為不瞭解而與一些有利於終身發展的東西失之交臂。諸此種種,都不利於核心素養的落地,都需要儘快改進。

正如馬克思所説,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也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創新與創造不應僅僅指向新學説、新發明、新發現、新技術以及文學藝術創作等高級創造,對於學生來説,其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客觀基礎就是其自身原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體系,只要是相對於個人的認識和知識上的突破,就是初級創造力的開始。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近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火遍教育界,鋪滿博客圈,作為一名一線的國小教師也“聞聲趕來”,今天也一睹“核心素養”的芳容。很慶幸的是,不單單是作為教師的我看到了這份“核心素養”,我還慶幸作為一位父親看到了這份詳盡的孩子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建議每一位社會人都認真的研讀一下《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深刻理解理解具體的三個方面、六大素養和細化的十八個基本點。無論是不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細緻的學習一下,一是給自己的終身學習定一個具體可行的計劃,二也是對自己以往的生活、學習歷程做一下總結,時刻反思自己。

更何況《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從標題上看也看不出是對學校的要求啊,細讀後你會發現“核心素養”實則是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整體要求,甚至還有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範疇。每一個自然人都會是學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的過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國,這份“核心素養”都離不開我們。

既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銜接宏觀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對每一個年齡段、每一個社會分工的中觀層面的解讀,指導着具體教學實踐過程的落實。根據這一框架,我也聯繫自身實際説一説《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對國小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吧,僅代表個人拙見。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這個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藴和科學精神兩個核心素養。

1、人文底藴在國小階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語文學科為集團的人文領域的知識儲備了,古今中外現成的、成熟的文化體系的學習,是學生一切發展的基礎。只有有了人文積澱,基本的知識才能溝通和發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懷,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審美情趣,知道什麼是真善美,才能對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在我的身邊的國小學習現況中,早讀、午讀讀背國學經典,教師的引導理解,學生們這就是在人文積澱;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互相關心,一個學生需要幫助,多為同學伸出援手,這就是人文情懷;學生衣着乾淨整齊、教室整潔衞生、美術及音樂課上喜悦的笑容,還有學生自己的愛好特長都是審美情趣的範疇。

有了“核心素養”的明確後,這些內容學校及教師一定繼續做實細緻,嚴把學生的“人文底藴”關,對學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學精神對於人文底藴來説,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情理是不分家的,講“情”的同時,還要講“理”。科學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學原理之上,影響着學生對世間萬物的理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索是這個核心素養的三個基本點。

以數學學科為典範的課程學習,學生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就是在闡述理性思維;學生做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對於問題,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設法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批判質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屈不撓,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這就是勇於探索。

學生的學科學習以及現在進行的如火如荼的“創客教育”就是在要求學生要有科學精神,不迷信,認知到凡事都有規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這也和課程理念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緊密的契合。主體本身“活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有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他人的傀儡、木偶,為他人所利用,而不覺自己有絲毫的自由,那就要自己主動學習,健康合理的生活。

1、學會學習,擁有學習力。即便是再新的東西和知識,都在學習意識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巧妙的學習方法,準確快速地掌握住。做好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才算是學會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學習,學生要先知道為何學習,找準自己的學習偏好,利用自己的學習偏好,擁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技巧,越學越輕鬆,越學越開心。不斷地總結經驗,形成豐沛的經驗儲備,有選擇的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信息飛速發展,“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大趨勢下,學會自覺、有效地使用信息,勢必要事半功倍的。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緊密相連,所有的學習資源都可以共享開源,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都能夠高效,在數字化時代,更具活力。

2、健康生活不單單是身體健康。前段時間“徐玉玉事件”及一系列令人深省的電話詐騙事件所造成的悲痛結果就是典型的教學反例,受害學生不珍愛生命,沒有健全人格,不能夠自我管理,以至於輕生、激動不已等現象的出現,這是學生學習的悲哀,我們要再盡力去做好“健康生活”。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必須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自我保護,適當鍛鍊,擁有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例如,課間操的堅持,站姿、坐姿的標準,書寫的習慣等都是國小生要有認識的。對於國小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還需更多的鍛鍊,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國小階段學生做好對於人生大局觀的認識即可,為成長打好基礎。自我管理方面,國小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師引導、家長監督,適時的鼓勵、獎勵,擁有持續行動力,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一個人終歸是要成為社會人的。在國小階段,學生的社會參與非常狹窄,現階段僅侷限於學校參與和家長所帶領的社會的部分參與而已。這樣一來,對於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這些基本要點在國小階段就需要有所調整了。

社會責任範疇在國小階段,可以培養學生的班級責任。在班級內,和同學們之間,誠信友善,文明禮貌;同學犯錯誤時,寬和待人等校園班級生活就在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

國家認同對於國小生來説,還是很不夠具體的,做到知國就不容易了,愛國則只能從小事做起了,在公共場合不亂扔果皮紙屑,見到不文明現象及時的制止,就是對國家利益和尊嚴的捍衞。那麼在國小階段,學生需要完成什麼呢?我想應該是自己在班集體這個小集體中的“位置”認識,自己在班級中起到一個什麼樣的影響作用,或是任勞任怨“小蜜蜂”、或是出主意的“點子大王”等,隨着年齡的增長,就會發展成為國家的“一塊磚、一塊瓦”。

這樣的責任擔當教育在國小階段才更具體,更實際。

國際理解就又和二七區的教育方向中的“國際化”完美接軌。“國際理解”在國小階段可以讓學生大開眼界,認識不同的人種、生活習慣,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學生可以從小樹立廣泛的全球觀,認識到和而不同。中外文化的強烈碰撞,精彩紛呈,多元共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成就多彩人生。

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是要求學習要落實,服務於實際,服務於未來。所有的學習都可以知道勞動,使勞動提高效率。國小階段的優化等實踐課程可以讓孩子合理安排和設法提高勞動效率,加強勞動意識。全班集體分工大掃除就是勞動意識的體現。

學生的學習是終生的,在離開家長和老師後,依然能夠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怎麼辦?這就要求了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日常課堂上,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設法解決問題,然後動起來真真正正的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這是學的目的。若是不用,就白白浪費了學習的精力和時間。國小生學習的多為生活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做到國小階段的“技術運用”,就是把課堂學習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着用,用着學,不斷進步。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定會形成教學新常態,落實在課程改革上,國家課程的改變,校本課程的研習和發展都將迎來新的春天;落實在教學實踐上,更注重能力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的方法,真正提高學習力,以無招勝有招、勝百招;落實在教育評價上,解放卷子的侷限,解放教室的侷限,解放一朝定輸贏的侷限。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六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個人發展過程中,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説,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隨着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容忽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現階段熱議的話題。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深化英語課程改革的重大之舉,正確的培養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有助於促進心智品格的發展。我們英語教師應針對教學目的合理調整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認知能力,更要側重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讓學生在敏鋭的語言感知中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氛圍,為之後的系統性學習提供支持。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啟蒙英語學習和夯實英語基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指在一定環境下,通過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以及表現出態度;思維品質,指個人的思想特徵、思維方式,反映出其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學習能力,指學生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適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能力。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學習能力則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始終,為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時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學習能力提高,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

一、用興趣作為引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國小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的時候,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可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和文學中的靈魂有一個直接的碰撞,這樣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

二、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國小階段是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養成期,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在這一時期,國小生多會以教師的行為方式為模板進行模仿,養成自身的學習方式,因此,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典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學習核心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學生。再者,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創立差異性的教學環境,與學生融為一體,在課堂中將學生帶入到為教學所營造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英語學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奧妙,最大化地引領學生利用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適當增加課外閲讀,助推學生核心素養養成

國小課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用書,雖然可以滿足教學進度,但遠遠難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由於課本內容的限制,有些文章並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對學生的理解而言,是較大的阻礙,不利於對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鍛鍊。因此,要想做好課堂英語教學,有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閲讀量。教師可每週抽幾節課組織學生去閲覽室或者圖書館上閲讀課,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電影或情景劇等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圖像比文字更加直觀,表達的內容更多,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處。英語對孩子們來説,畢竟是第二語言,從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辭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學中加入課外閲讀環節,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傳達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是影響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

四、在政策方面確立核心素養的階段性要求

國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停留於口號與文件,要具體的開展實行,落實到位。英語教師要認真解讀政策文件,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嘗試將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同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和語言技能目標一樣,設定一些階段性的具體要求,使思維品質的發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讓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以便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

五、藉助學科整合,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教師要整合學科知識,列舉一些正確行為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錯誤行為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判斷自己言行的對錯,讓學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另外,教師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網絡,向學生傳授核心素養的內容。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圍繞英語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必定會成為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我們國小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緊緊圍繞語言表達技能,緊扣英語交際性特徵,讓學生在會聽、敢説、能讀、可寫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感知,在實踐運用中提升學科綜合素養;教學過程中,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並懂得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為之後的成長成才鋪設道路。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八

今天在我市xx中學,我參加了xx市教育系統組織的名師報告會,聆聽了來自北京的特技教師錢守旺的“聚焦核心素養、培養有靈氣的學生”的報告,我有些許體會,現將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新時代的課程標準。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包括三個方面,六大要素,十八個基本點。核心素養是要準確而具體地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核心素養研製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最終培養出有靈氣的學生。即有正氣、有志氣、有勇氣、有骨氣、有底氣、有靈氣、有才氣、有人氣的能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傳統課程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在培養目標上,只重視傳授知識,不注重發展能力,按一個模式培養學生,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在教學內容上,教材是學生的唯一學習內容,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在教學方法上,是注入式、滿堂灌,只研究教師如何“教”,不重視學生如何“學”,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形式上,只是課堂一個渠道,單一化、模式化,忽視因材施教和課堂外渠道。在師生關係上,重教師作用,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是知識傳授對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傳統教育是保守的、封閉的。

第三、靈動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認真講,學生的仔細聽為主,學生的一切服務於老師的教學;老師是領隊,學生是隊員,老師領路帶學生,最終講着講着學生不見了。而錢守旺老師則指出,一節好課是要講着講着,老師不見了。靈動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毫無疑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後;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提出了翻轉課堂。利用微課件課下學習,把傳授知識的過程放在課下。上課解決疑難問題和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把學生內化的過程放在課上。

雖然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但是通過錢守旺老師的講解我還是覺得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好的教學方法是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積極實踐新的教育教學方式,爭取運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給我們的傳統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l5zr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