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一

社會教育學家、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在主題報告中表示,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與提高學習成績並非毫無關聯,而是完全一致的。

謝維和認為,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追求分數和大學聯考的成績,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唯分數論”的做法,是不尊重事實。對分數和會考大學聯考成績的尊重,關係到每一個孩子和每一個家庭的利益,也是人們的一種要求和嚮往,應該尊重這種合理的要求。

但是如何尊重分數,在謝維和看來,並不是讓老師加班加點補課,讓學生做遍所有的題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與提高學習成績同樣密切相關,也是重要的因素。多年的教育經驗使謝維和發現,真正優秀的學生除了成績優異,還有共同的道德品質和性格特徵。“他們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好的專注能力和自律能力。”

這些共同特點,謝維和將其歸納為一種素養:自覺性。優秀的孩子們體現出的這種自我管理能力,不僅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我們需要研究如何在德育教育和學業成績兩者間找到內在的聯繫機制,真正看到核心素養的實踐效果,這恰恰是一種科學。”謝維和説。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二

特級教師、清華附小黨總支書記、校長竇桂梅講話表示:“大家剛才看到清華附小在這樣5年時間裏用相關的數據做了一些説明,看看一個兒童在這所學校裏面5年生活究竟擁有哪些能力,和所匹配的素養,正是帶着這樣的思考,想跟各位老師聊一下,作為國小老師的我,一個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最初的就會成為孩子生命一部分。一個孩子帶着他想要的準備來到一所怎樣的學校,將會遇到怎樣的老師和學校,將在這個學校裏留下怎樣的給養,最終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的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大家看到小小的照片是小朋友剛上學的樣子。再看6年後他們這樣子,當我們收入一年級、六年級對比照片時,一所學校千千萬萬的學生,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人如此的不一樣,他們擁有自身的個性還要有基礎教育必備的品格和影響他的關鍵能力,我們能帶給他們什麼。片子裏看到這樣一所百年老校,每天上學他們會跨入這個數字,走進這所百年老校,也是清華大學裏的西南角,在那裏我想孩子們一年又一年就這樣成長着。但是因為各自不同,所以學校的挑戰也自然就不同。看到圓周率小子了嗎?他連擦屁股都不會,吃飯時只吃爺爺做的飯,甚至沒有上過幼兒園,爸爸上午陪伴,媽媽下午陪伴,我們班級的老師需要怎樣的一種適應呢?對於我們來説都是能力的邊界。但是我們發現他一個突出的地方就是記憶力超羣,他可以記住圓周率的2千位,我們在想這樣孩子難道你能給他一點什麼呢?我們再看幼兒園小朋友,暫且叫做所謂的小梅西,他特別好玩兒,孩子上學之後由於清華附小特別的體育作為核心之後,這個孩子就開始着迷的愛上足球,每天下午我們的學校自主選修課上他必須踢足球,因為玩兒的太累了,肯定回家睡覺,無法寫任何作業,同時愛到什麼程度?買了自己學校的足球服買了五套,每天當睡衣,也當校服。可是家長找我們來了,原因是我們都是國外回來的,我們家鄉都説我們家是書香門第,我們祖輩上也沒有一個愛踢足球的,我們家是什麼原因能踢出這樣的足球?踢足球最大的問題是現在咱們這個足球體制沒有健全,不是文盲就是流氓,我們可不想踢足球,能不能跟學校談一下不參加你們這個班。這也是一個問題。”

她認為經典課程是體育健康課程。核心素養之首體育健康,也是城市教育培養意志品格重要首載。現在我們依然雷打不動,每天一週體育課,每週五節體育課,每週大課間,每天一個體育項目活動,兒童們選擇大亂年級,分為業餘、興趣專業團隊,自選體育項目達20多種可供選擇。更重要的是在這個裏面我們學校還特別強調,把足球當作最好的教材之一;把身體當作最好的教學。在我們清華大學專家們幫助下,我們把所有球類進行分析,最終確定足球人多,沒有選擇,足球的位置非常清楚。足球最具有教學前景,最好的道德之一,足球把體育的跑跳各種技能基本可以完全表達好。

我覺得學校能舉出優化的課時這是我們巨大的業績,而且我們下午就選擇足球成為我們一張最亮的名片之一。小朋友來到學校因為一週五節課下午有各種球類可供選擇,踢吧,跑吧,玩兒吧;雖然沒有人願意當中國隊,所以做校長就花各種資源,國足雖然沒有踢出去,英超,梅西等等我想説的是足球,真是太有意思了。説起身心健康核心素養,剛才也看到了這3年我們近20個百分點下降,我們的成績體育成績全區122所國小我們總分五項在90分以上。我想説體育健康真的是體現全身心教育的一種錘鍊,我也認為是立足世界的中國體育的一種精神。所以清華附小鮮明的幾個詞“體育有趣,體育出汗,體育安全,當然體育也是技能”,最鮮明的就是體育有趣,體育出汗。

同時應用課程創新也是一個重點。她表示,“一定記錄清華大學,單項的5、6年級都有技能,集體項目合作研究的,3C等等深入學習。他們不同的研究不同的測量去研究,説實話儘管時間不夠了,還特別想講一下這個小朋友的故事,昨天前天都有霧霾,這是我們繞不過去的問題。我們這個學生很有意思,每天上午到地鐵裏面口罩戴上,地鐵人多,不願意戴口罩,説什麼也不戴口罩,就寫在日記裏。結果被老師發現了。你就有理由的説服你媽媽,你做一個研究吧。這個孩子就做起來研究,長達3個月時間。一到霧霾就等着研究,最後研究屈服了,他媽媽説的對,我不懂常識,我就知道戴口罩,原來地鐵和室外空氣霧霾指數差不多,所以他就聽話了,在地鐵裏面也戴口罩,後來成為中國小院士。其實應用創新,智慧就在當中,全在我們的手指上。”

最後她總結道,讓兒童站在學校的正中央,讓老師清晰自己選擇清華就選擇自己一生的責任,為個體的實現聰慧、高尚的人生奠基的使命,不斷地前行匍匐前行。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三

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念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養,教育觀,世界觀,人生觀起着直接影響作用。一方面需處理好知識和能力、品格之間的關係。知識是基礎,發展能力和品格離不開知識的習得;知識是手段,目的是通過知識的習得發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確所要發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適應終身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再者,教師本身的價值觀應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和諧。專業思想的建立,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從而引發其相應的有彈性的教育教學行為。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堅持探究性的教與學,讓學生學會認知。知識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探究獲取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問題解決式教學,讓學生學會做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並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漸地形成核心素養。圍繞這一思想,項目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像藝術家那樣工作都是不錯的選項。但無論哪一種方法,情境、問題、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關鍵詞。再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自我教育、反思與管理。

二十一世紀呼喚着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多層次人才培養呼喚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着高尚的師德修養。教師擔當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育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四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回答了“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看得出來,學校教育是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場所之一。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有機無縫的鏈接,共同努力來完成!

我認為在學校裏,核心素養要依靠學生在教育環境中慢慢地養成,是一個滋養的過程,重在潛移默化,不留痕跡的引領和助推。學生的周圍是老師,老師們的素養在不斷的影響着、引領着學生素養的形成,因此學校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教師素養,教師就應該成為核心素養的標杆和引領者!畢竟老師們的一言一行總會種植在學生的記憶中。而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作為老師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馬?好像不全是,有缺項!所以要想在學生核心素養上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自感還要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做到終身學習,學到老,活到老!目標就是以身作則,事事處處為人師表。從此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教師:“一個有情感、有態度、不一定完美的我與一羣同樣有情感、有態度,不一定完美的學生之間的學習交往。我將自己置身學習之中,把學生‘代入’共同學習的狀態,我可以有情感表達,可以有質疑和追問,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於學生,只有這樣以學習共同體身份出現的最本真的我,才會真正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發現學生!”我非常認同這個説法。有資料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15%—30%左右與教師的知識傳授有關,其餘大部分都取決於非知識層面的因素。如教師的情感、格局、胸懷、視野,看待事物的角度,處理問題的。方式,都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説誰帶的學生像誰,驗證了這一點。因此,學生在學校階段核心素養的形成,就與他所經歷的老師們的素養有着極大關聯,每當會想到自己的老師,留存在腦海中的往往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經典橋段,他的為人處事和他的治學態度等,而他所教授的知識不是印象最深的。這些老師的素養的集合,不就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素養的建立嗎?

核心素養內容豐富,要想全面培養就要做到不管哪門學科都不能以培養某某家為教學目標,而是要培養合格的公民為目標。比如我從事的生物學科,不為培養生物學家,而要通過學習生物學,能給他們留下什麼印象,給予他們相應的生物學能力來適應社會,實現這一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貢獻。

基於這個想法,我在生物學科上做三方面的努力來培養國中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1.在具備生物學常識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態度。

通過學習瞭解人體的結構和生理特點,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自身的生長和發育過程,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衞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所以一般情況下,我比較自信於自己教過的學生,在對於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能夠有正確的認知,做到必要的防範。我們清楚,生物學知識只是知道是沒多大用處的,要想變成相關的能力則要通過討論、親身體驗才可以練成。所以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就比較注重學生的學以致用的練習,比如學過七年級下冊第一章後,就“路邊攤上的食品”、“快餐食品”、“醃製食品”、“零食”等問題,讓學生做調查、查資料,結合自己的感受。通過課堂上的交流討論後,能夠較為理性看待這些食品,一般不會只為口感而不顧衞生和健康。這樣為學生形成良好飲食習慣打下基礎,並且影響着身邊的人。再有就是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從生物課本上傳授的人體各個系統的生理、結構以及相關的衞生保健知識有利於學生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態度,也會了解一些疾病的常識。就不會輕信一些電視上、報紙上的虛假健康知識講座,還能提醒身邊的人不要受騙,特別是家裏的老人。

2.一定的生物實踐能力。

生物是一門實驗的較多的學科,在實驗過後把一些實驗加以拓展,有利於學生繼續獲得相關知識,習得相關能力。如種子的萌發實驗過後,可以將萌發長出的幼苗種在花盆裏,澆水施肥,關注植株的成長過程。這樣親近植物,每天和植物為伴,覺得新鮮,隨時有新的感悟。看到了新芽從葉柄處長出來改變了他從前的想法。看到花芽是在植物生長一段時間後才長出,一直到植物開花了,結出果實、種子了,就把綠色開花種植物的一生有所瞭解,還會明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係。這樣就把書本上提到的和未提到的知識在觀察親手栽培植物的過程中得以獲得和體驗。學生們就有可能把這種興致遷移到其他的生物乃至整個的自然界中。你説如此這般,能不培養他們瞭解生物、熱愛生物習慣嗎?

3.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

通過生物與環境相關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充分感知大自然的魅力,瞭解動植物資源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巨大作用,形成熱愛自然、敬畏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增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利用科學知識保護環境,改善環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比如説到當前的環境問題,上頭條的一定是霧霾。其成因複雜,但人為因素是主要的:人人都向往好的生活,就會有向自然過度所取和過度排放廢棄物的事實,兩者不斷加劇必然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霧霾只是後果之一!在學習過棲息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潛在價值)後,學生們在現實的諸多例子面前,會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的觀念。

最後再説一點態度的問題。從強按牛喝水到牛主動去喝水,體現了學習態度轉變的問題。看到一個資料:有研究者用素養=(知識能力)態度的公式形象地展現素養與知識、能力、態度的關係。其中態度是關鍵變量。如果態度是正分,一切知識與能力皆會產生相乘倍數的效果;如果態度是負分,一切知識與能力皆會產生負面效果。這明確提出了態度在素養建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同一個環境裏的學生和學生之間有差異,有的早慧,有的要等待“開竅”。落到最現實升學的來講,為了上一個好的高中,保證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更合適的好的發展平台,他們“發力”的時間要提前到會考之前了。怎麼讓還沒“開竅”學生激發出鬥志,素養=(知識能力)態度的公式是不是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呢?

最後想説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路途遙遠,但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途遙遠!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五

“11月9日,學校領導人侯校長召開《培育核心素養,塑造美好人生》的講座,對“核心素養”做出了深入、細緻的解讀,讓這個寬泛宏大的定義接上了“地氣兒”。聽過講座後,我明白“核心素養”切實存在於我們的教育生活中,針對“核心素養”,侯校長也指明我們立項課題的研究方向。通過對講座的學習並結合網上所學習的內容,現將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之中不斷完善。從這裏可以看出,核心素養強調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得知識的能力,由此也更加強調能力與態度。我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的真正的轉變我們的課堂角色,從教授轉變為引授,將“關鍵的能力”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其實這和我們學校一直在實施的“少將多學、精講多練”、“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相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一直是所有教師追求的教育目標。而在培育學生必備品格的方面,則要求我們在德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講座中乍一聽到“核心素養”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素質教育”,這二者聽起來似像非像。講座中也指出“素養”與“素質”的關係和不同之處。素質通常指的是個體前天稟賦和後天環境教育互相作用在個體身上所體現出的結果。而素養更多是指後天習得的。,通過教育可以培養的,可以更加凸顯教育的價值。在我看來,“核心素養”就是“素質教育”優秀經驗的繼承和更為細化、具體、系統性的發展。

今年我們所立課題的題目是《在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方面是自主發展中的學會學習。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樂學善學,二是勤於反思,三是信息意識。這三項內容與我們的教學工作有緊密的聯繫,我們教師應該講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教學中我也對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制定了一些目標:

1、寓遊戲於教學中,將遊戲用於識字,拼音,課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齡特性,分層次的組織遊戲,通過遊戲環節激發孩子樂學。

2、對語文的知識課後有一個延伸,不僅教知識,知識背後更是人文的東西,簡單的字、詞、句、複雜的文章、兒歌,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後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教給孩子正能量,積極評價文中人物和觀點,學會學習他人的優點,我覺得每節課後幾分鐘時間讓孩子説説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學生回答問題後,評價他人説法等方面加強核心素養培養,這不僅僅是對學習規範訓練,更是價值觀引領。

4、教師以身作則,多表揚優點,給學生一個導向作用。

5、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解決困難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少抱怨。

6、“品格”素養的培養應滲透在説話,讀書方方面面。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實在學校離不開教師的自我提高與努力學習。正如講座最後侯校長所説:“一項新的東西出台,需要我們去探索,不管路怎麼走,我一定要走下去,相信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穫,只要堅持就會有奇蹟發生。”通過此次學習,我會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接受新的教育理論,努力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六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發表了“從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的演講,討論到“核心素養”和“深入學習”這兩個當下流行的熱詞。“核心素養”是最終目標,而“深入學習”是實現目標的路徑。

當談到我們當今教育的問題的時候,張志勇表示,現在老師的教學設計還是研究教材作為重點,而不是課程標準作為起點。現在整個的課堂教學設立還是教材與內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而不是以目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當今的教育應該有一個從淺層的教學活動為基礎轉向深度的學習,大家一直在談知識的掌握,知識的學習,請注意這是必須的。沒有知識的學習,也就是説記憶、理解、簡單應用不會有深度學習。

現在數字工具與資源更好的服務學生的學習,並建立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甚至學生與父母之間,無處不在的素質工具,和素質資源通過拓展聯繫教師和同伴之間可以隨時隨地交流想法進行評價和指導。所以這也是互聯網教育,互聯網評價所謂的過程化、智慧化需要加強一個方面。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七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近日在第二屆“北京教育論壇”上,專家表示,時代變化了,要求變了,呼喚核心素養的出現。討論中國的核心素養要結合中國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要適應中國現階段的國情、校情。哪些素養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我們的學生和國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將為北京學校帶來六大變化。”有關專家表示,六大變化包括:

育人導向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

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業負擔,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在論壇演講中表示,“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工作報告已經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鑑定。

對於這一國家版“核心素養”具體內容,社會各界充滿期待,同時提供了多個方面的建議。據瞭解,參與“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於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華南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共同承擔。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學生髮展指導高峯論壇表示,項目組共組織了48場訪談,涉及575位專家,提出了12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有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二級指標中社會參與裏面有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展裏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文化修養裏面有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技術與信息素養,審美與人文素養等。

不過,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透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八

本學期,我讀了《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這本書,收穫頗豐,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瞭解到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一個核心;三大方面;六大素養;十八個基本點。

所謂一個核心,就是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三大方面是指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六大素養是指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十八個基本點圍繞每一個方面作了具體的闡述。我從三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

文化基礎,包括人文底藴和科學精神,前者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科學精神是指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中國發展的“四個自信”,即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顯而易見,文化對於一個國家發展有着很大的推進作用。

自主發展,即個體在學習態度方式、方法、過程的選擇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健康生活是指個體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現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結合我校的班級自主管理,我們要培養的目的也是讓學生自主學習,配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管自己,自主交流,快樂學習。

社會參與,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係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在xx中心校領導下,我們學校工作圍繞“一體兩翼三行動”,三行動中養成教育,具體安排是每月一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責任意識很重要,我們班集體的每一位學生都是班上的主人,班級任務劃分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就拿打掃衞生來説,誰掃地,誰拖地,誰擦窗户,誰倒垃圾,都明確到人,哪一個地方沒做好,就讓那一位學生負責改正,這是我校培養學生責任心的一個方面。

核心素養在教學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學校課程與教學創新,課程目標重構,課程內容重組,實施創新等教學實施。我們必須調動一切課程資源:教師、學生、學校辦學理念、學校環境、學校各種活動、學校所在地的文化、社會環境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建立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大課程觀,構建學校課程體系,直接失繫到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地,讓我們以“全面發展的人”為培養目標,在教育者崗位上孜孜不倦,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35g8dw.html
專題